森林病虫害及主要减灾对策

森林病虫害及主要减灾对策

一、森林病虫灾害及主要减灾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全[1](2021)在《海寨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指出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森林火灾,对森林植物生长具有较大影响,一旦出现,若不对其采取措施,将给森林带来毁灭性打击。近年来,曲靖市国有海寨林场高度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区域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但由于造林质量不高,营造了大面积的纯种人工林,导致森林病虫害呈现加重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为此,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森林病虫害存在的种类、威胁、防治问题,提出了海寨林场应加强领导、制定方案、突出重点、科学防治,保障林业生态环境的具体对策。

武红敢,王成波,苗振旺,王文泉,王晓丽,米国兵[2](2021)在《森林资源亚健康状态的卫星遥感预警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森林病虫害等扰动类型造成的亚健康林木监测预警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导致防治工作长期处于灾后救灾的被动局面。基于2019年5~9月份的多时相GF-1 WFV数据,应用比值植被指数和红绿植被指数,准实时地监测逆生长、叶冠胁迫或失色等"灾害"信息。结果表明:虽然树木叶片枯黄、萎蔫等叶绿素降解并逐渐转化成叶黄素和叶红素需要一定的过程,或"灾害症状"有时具有滞后性,但高频次遥感动态监测结果对于指导森林灾害地面踏查,提高监测覆盖率和科学性,防范大面积灾害,具有积极作用。国产GF-1和GF-6 WFV遥感数据的高重访周期能为月度森林资源生长过程的监测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满足公顷级树叶长势退化预警监测的需要。

邱立新,卢修亮,范世奇,程通通,刘阳,常国彬[3](2021)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指标分析与建议》文中认为1992年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始实行目标管理,这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方法的改革,也是工作认识和理念上的突破。成灾率作为目标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方面反映实际成灾面积大小,另一方面体现防治减灾质量和成效。结合目标管理工作实践,对成灾率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针对不足提出调整计算方法、合理设定指标值、修订统计标准、规范统计方法等四方面对策建议。

王佳玉[4](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黎族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措施初探(1950-1987)》文中研究指明

马欣[5](2021)在《积石山县M高中“防灾减灾”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曹亚军[6](2021)在《西藏实施自然灾害行政给付相关法律制度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黄一洁[7](2021)在《民族地区自然灾害治理研究 ——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文中提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自然灾害治理不仅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的必要工作。全文共六章,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自然灾害治理为例,探讨民族地区自然灾害治理问题。第一章是绪论,交待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核心概念,阐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对自然灾害治理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全过程治理模型。第三章实地走访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具体乡镇,考察当地灾害治理情况,分析当地具体做法及其取得的具体成效。第四章提出连南瑶族自治县灾害治理存在前期准备工作疏漏、当期救援效果欠佳、后期重建行动迟延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灾前预警不到位、灾中应急不及时、灾后重建不配套。第五章提出增强灾前科学预警、优化灾中能动应急、促进灾后绿色重建的改善建议。第六章得出基本结论和创新点,分享未来研究方向。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理论上汲取“全过程治理”的“全过程”养分、拓宽全过程治理在民族地区的适用、构建“灾前-灾中-灾后”灾害治理模型,实践上振显连南灾害治理特色模式、提升民族地区自然灾害治理水平、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生态建设。经过深入验证,得出全过程治理的灾害治理诠释力、构建“灾前-灾中-灾后”治理模式、以连南为样本推广适用于全国民族地区等基本结论,归纳灾害治理的连南特色、“精细运作-过程联结-动态导向”治理特征、自然灾害的民族社会治理模式等创新点。综上所述,从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治理研究出发,为我国民族地区自然灾害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邓彩霞[8](2021)在《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然灾害风险一直以来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安全,也一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和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灾害治理经验的积累,人类的减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对自然环境干预范围和深度的增加,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日益变得紧张,灾害风险日益加剧。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所有特点于一体的省份,各种传统和非传统、自然和社会的安全风险时刻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特定的环境条件决定了当地灾害频发,同时也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特点。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和基础。青海农牧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系统脆弱,受到自然灾害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程度较高,被认为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最薄弱地区。青海气象灾害多发,雪灾是青海省畜牧业的主要灾害,全省牧业区每年冬春期间不同程度遭受雪灾,“十年一大灾,五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已成为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下,“黑天鹅”型雪灾不但对农牧民安全生产生活造成威胁,对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形成挑战,而且还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能力,思考如何提升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刻不容缓。随着情景分析法在危机管理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和构建被认为是提升应急能力的有效工具,对于农牧社区雪灾的减灾而言,在情景构建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分析结果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战略指导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提升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这一核心问题,以情景分析理论、危机管理理论、极值理论、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实地调查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情景—任务—能力”分析框架为理论分析工具,首先从致灾因子的分析着手,对青海省农牧社区典型灾害进行识别;其次通过情景要素分析、关键要素选择、情景描述等方面着手对识别的典型灾害进行“最坏可信”情景构建,然后基于典型灾害的情景构建梳理出相应减灾任务,总结归纳出农牧社区不同减灾主体完成减灾任务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条件,并结合现实对农牧社区减灾能力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最终分别从规则准备、资源准备、组织准备、知识准备、行动规划等方面提出农牧社区减灾能力提升的策略。本研究认为随着应急管理体系从“以体系建构”向“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转变,着眼于全方位的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水平是农牧社区减灾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支撑应急全过程,以及应急管理中基础性行动的应急准备是能力建设的抓手。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这一基础性行动其关键在于一个具备战略能力、拥有良好灾害价值观的领导体系,运用情景构建做好全面应急准备。完善的规则体系是应急准备、乃至采取应急行动所应遵循的的法定依据和行为准则;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危机应急法规建设是做好农牧社区减灾工作的前提;良好的组织架构是提升农牧社区减灾能力的关键,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在农牧区减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责任,坚持村社本位,实现以农牧民群众为主体,多元主体有效整合,形成灾害治理的协同格局。完备的知识准备是激发农牧社区减灾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获取和累积灾害知识,形成正确的灾害价值观,占据减灾的主动地位;有针对性的借助信息技术,培养专门人才推动减灾专业化,助推农牧社区减灾能力提升。资源准备是农牧社区的减灾保障,构建合理的社区公共应急资源体系关键在于资源结构的优化。优先准备风险级别较高的减灾资源,优化资源存储数量和公共应急资源存储点,做好潜在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实现有限资源效用最大化。农牧社区减灾,规划先行,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减灾指标体系是青海农牧区减灾管理的“指挥棒”,一项科学周密的专项减灾规划,是农牧区减灾任务实施的“路线图”和“控制表”。总之,在青海农牧社区灾害治理中,灾害情景构建与分析为灾害治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典型灾害具象化的“最坏可信情景”,让应急决策者、社区及其成员通过了解当前灾害态势,明确自身管理薄弱点,掌握可控干预节点,做好工作安排和充分的应急准备,预防灾害风险或者遏制灾后事态走向最坏局面。基于情景分析的农牧社区减灾能力的研究对于改进和完善现行农牧社区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实现区域社会平安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孟苗苗[9](2021)在《中学地理学科的灾害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灾害是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人和动植物及生存环境造成的一定规模的祸害。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与灾害的抗争,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全球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目前人们防御灾害的能力亟待提高,灾前预防、灾时应对以及灾后重建的能力都需要较大幅度的提升。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与地理学知识息息相关,中学地理学科专门介绍了地质、水文、气象等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这些都显示中学地理学科通过灾害教育加强青少年防灾意识与技能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交叉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研究标准,以需求层次理论为灾害教育基础,以学习迁移理论为教学设计指导,结合中学地理教材涉及的灾害内容研究中学地理学科的灾害教育。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厘清中学地理灾害教育基本内容。通过对人教版近年来初高中地理教材涉及的灾害知识进行梳理,将灾害内容按照自然灾害、人为自然灾害、人类及社会灾害进行归类分析与“词云”统计,发现随着地理教材的更新,防灾减灾内容得到进一步的重视,防灾避灾措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其次,调查中学地理灾害教育基本现状。对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学生对生活中的避灾防灾方法与技能运用不灵活,对课堂中的灾害知识缺乏兴趣等问题。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材本位观念忽视了对学生防灾技能的培训,学校防灾演习形式化,学校缺乏对灾害教育的多样化评价。第三,构建中学地理灾害教育基本策略。针对当前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提升策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地理教师灾害教育的质量;以学生兴趣为引导,尝试多途径的灾害教育;结合本地灾害教育的需求,适时进行防灾培训;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建立灾害教育的多元评价机制。第四,示范中学地理灾害教育教学设计。针对目前中学地理学科在灾害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灾害教育的教学案例,期望能够指导中学地理灾害教育,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防灾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灾害是自然系统对人类系统的反馈,中学阶段是人生“三观”建构的关键时期,通过灾害教育的研究,深化中学生人地关系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灾害危机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

卢修亮,邱立新,高亮,林晓,温玄烨,常国彬[10](2021)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联防联治机制是一种重要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分析联防联治机制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内其他领域联防联治机制建设经验,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重点区域支持力度、强化目标管理、完善项目储备制度等4个方面对联防联治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联防联治机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森林病虫灾害及主要减灾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林病虫灾害及主要减灾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海寨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分析
3 海寨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3.2 成灾害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3.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3.4 顽固难治,爆发现象时有发生
4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4.2 搞好监测,掌握虫情
    4.3 积极准备,把握主动
    4.4 突出重点,源头治理
    4.5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4.6 制定方案,科学防治
5 结语

(2)森林资源亚健康状态的卫星遥感预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区及数据
    2.1 实验区概况
    2.2 研究数据
    2.3 辅助数据
3 研究方法
    3.1 植被指数
    3.2 技术原理
    3.3 遥感数据处理
    3.4 冠层叶片生长异常程度分级
4 结果与分析
    4.1 红绿植被指数变化状况
    4.2 比值植被指数变化状况
    4.3 树木失色或生长异常原因分析
    4.4 精度评估
5 讨论
    5.1 林分生长过程的高频次宏观精准监测时代来临
    5.2 时序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服务离不开其他数据支持
    5.3 森林失绿、失叶等的卫星遥感高频度动态监测能力可以服务于森林病虫灾害预警
    5.4 卫星遥感是构建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指标分析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灾率指标定义及统计规定
2 成灾率指标实施情况
3 成灾率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成灾率计算方法不合理
    3.2 成灾率指标值设定不科学
    3.3 成灾划分标准有待完善
    3.4 成灾统计规范性较差
4 成灾率指标设定思考与建议
    4.1 调整成灾率计算方法
    4.2 合理设定成灾率指标值
    4.3 修订完善成灾统计标准
    4.4 规范成灾统计方法
5 结语

(7)民族地区自然灾害治理研究 ——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小结与评析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自然灾害
        二、治理
        三、全过程治理
    第四节 基本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图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族地区自然灾害治理理论探讨
    第一节 全过程治理:治理理论之前沿拓新
        一、全过程治理的理论溯源
        二、全过程治理的“全过程”养分
    第二节 全过程治理与相关理论比较
        一、全过程治理与全周期治理的比较
        二、全过程治理与系统治理的比较
        三、全过程治理与整体性治理的比较
    第三节 民族地区灾害治理之“全过程”实现
        一、灾害治理“全过程”特征
        二、灾害治理的民族特色
第三章 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治理实地调研
    第一节 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治理文本资料
    第二节 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治理田野资料
        一、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情况
        二、连南瑶族自治县灾害治理情况
    第三节 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治理具体措施
        一、统筹管理推动灾害全过程覆盖
        二、纵横联动实现全过程治理运转
        三、灾害分级管理实现全过程运转
        四、生态治理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第四节 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治理主要成效
        一、推动灾害治理的全过程运转,降低自然灾害影响力
        二、推动灾害预警信息精准发布,增强汛前的防灾能力
        三、推动灾害治理纵横联动响应,提升汛期的响应效率
第四章 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准备工作疏漏
        二、当期救援效果欠佳
        三、后期重建行动迟延
    第二节 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灾前预警不到位
        二、灾中应急不及时
        三、灾后重建不配套
第五章 民族地区自然灾害全过程治理对策建议
    第一节 增强灾前科学预警
        一、健全前期组织结构
        二、打造前期监测平台
        三、提升预警配给物资
    第二节 优化灾中能动应急
        一、规范应急基层行政
        二、整合应急救援队伍
        三、保障应急临时安置
    第三节 促进灾后绿色重建
        一、完善重建前瞻规划
        二、创新重建双向激励
        三、落实重建多元责任
第六章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
    四、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一、外文类
    二、中文类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8)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社区减灾能力研究
        1.2.2 情景分析法相关研究
        1.2.3 情景分析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用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设计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灾害情景分析
        2.1.2 农牧社区
        2.1.3 社区减灾能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情景分析理论
        2.2.2 危机管理理论
        2.2.3 极值理论
        2.2.4 复杂系统理论
    2.3 研究设计
        2.3.1 基于“情境—任务—能力”的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分析框架
        2.3.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基于致灾因子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典型灾害识别
    3.1 农牧社区孕灾环境分析
        3.1.1 农牧社区自然环境
        3.1.2 农牧区社会经济状况
    3.2 农牧社区致灾因子分析
        3.2.1 气象致灾因子
        3.2.2 地质致灾因子
        3.2.3 生物致灾因子
    3.3 农牧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
        3.3.1 农牧社区灾害脆弱性表现
        3.3.2 农牧社区灾害脆弱性
        3.3.3 农牧社区灾情分析
        3.3.4 农牧社区典型灾害识别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典型灾害情景构建
    4.1 农牧社区的雪灾情况
        4.1.1 雪灾的成因及影响
        4.1.2 近年来青海雪灾事件
        4.1.3 雪灾区域选择
    4.2 农牧社区特大雪灾情景构建
        4.2.1 农牧社区雪灾情景构建的参数分析
        4.2.2 基于极值理论的关键情景参数选择
        4.2.3 .农牧社区雪灾情景描述
        4.2.4 雪灾演化过程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灾害情景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任务与能力分析
    5.1 农牧社区多元减灾主体
        5.1.1 政府组织
        5.1.2 社区组织
        5.1.3 居民个体
        5.1.4 社会力量
    5.2 基于雪灾情景的农牧社区雪灾减灾任务分析
        5.2.1 基于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社区常规减灾任务
        5.2.2 农牧社区雪灾常规减灾任务识别
        5.2.3 雪灾情景下的农牧社区雪灾减灾任务
        5.2.4 基层政府雪灾减灾任务归属
    5.3 基于任务的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分析
        5.3.1 农牧社区雪灾常规减灾能力分析
        5.3.2 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评估方案设计
        5.3.3 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
        5.3.4 农牧社区雪灾能力矩阵分析
        5.3.5 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实践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面向能力构建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对策
    6.1 规则准备:提升制度运行能力
    6.2 组织准备:提升应对协调联动能力
    6.3 资源准备:提升持续保障能力
    6.4 知识准备:激发农牧社区减灾动力
    6.5 行动规划:增强行动执行能力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和学术贡献
        7.1.1 研究结论
        7.1.2 学术贡献
    7.2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1 第一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表
附录2 第二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表
附录3 第三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表
附录4 青海省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评估
附录5
附录6 青海农牧区雪灾减灾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7 青海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公众评判

(9)中学地理学科的灾害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提升灾害防治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二、加强中学灾害教育是提升灾害防治能力的关键
        三、发挥地理学科独特优势是中学灾害教育的重点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案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灾害
        二、灾害教育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需求层次理论
        三、学习迁移理论
第三章 人教版中学地理教材灾害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节 初中人教版地理教材有关灾害的教学内容分析
        一、1992 年版初中地理教材
        二、2001 年版初中地理教材
        三、2012 年版初中地理教材
    第二节 高中人教版地理教材有关灾害的教学内容分析
        一、1982 年版高中地理教材
        二、1995 年版高中地理教材
        三、2002 年版高中地理教材
        四、2004 年版高中地理教材
        五、2019 年版高中地理教材
    第三节 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特征分析
        一、基于“词云”的中学地理教材灾害教育主题特征分析
        二、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时序特征分析
        三、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教学方法特征分析
第四章 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信度分析
    第二节 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调查问卷分析
        一、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二、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第三节 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教材本位导致教师忽视对学生防灾技能的培训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三、学校防灾演习形式化导致与本地防灾需求相脱节
        四、学校缺乏考察机制导致多样化评价不到位
    第四节 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的策略优化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地理教师灾害教育的质量
        二、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多途径的灾害教育
        三、迎合本地灾害教育需求,适时进行防灾培训
        四、改革单一评价方式,建立灾害教育的多元评价机制
第五章 灾害教育的案例设计
    第一节 《旱涝灾害》专题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第二节 《防灾减灾》专题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 B 中学地理学科灾害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致谢

(10)我国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联防联治机制发展概况
2 联防联治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联防联治组织领导力度不够
    2.2 联防联治投入渠道缺失
    2.3 联防联治目标不明确
    2.4 联防联治应急作用未有效发挥
3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联防联治组织领导
    3.2 加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治支持力度
    3.3 强化联防联治目标管理
    3.4 完善联防联治项目储备制度
4 结语

四、森林病虫灾害及主要减灾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寨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J]. 张永全. 绿色科技, 2021(23)
  • [2]森林资源亚健康状态的卫星遥感预警技术研究[J]. 武红敢,王成波,苗振旺,王文泉,王晓丽,米国兵.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1(05)
  • [3]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指标分析与建议[J]. 邱立新,卢修亮,范世奇,程通通,刘阳,常国彬. 林业资源管理, 2021(04)
  • [4]新中国成立以来黎族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措施初探(1950-1987)[D]. 王佳玉.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5]积石山县M高中“防灾减灾”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 马欣.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6]西藏实施自然灾害行政给付相关法律制度的实证研究[D]. 曹亚军. 西藏大学, 2021
  • [7]民族地区自然灾害治理研究 ——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D]. 黄一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D]. 邓彩霞. 兰州大学, 2021(09)
  • [9]中学地理学科的灾害教育研究[D]. 孟苗苗.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10]我国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卢修亮,邱立新,高亮,林晓,温玄烨,常国彬. 林业资源管理, 2021(01)

标签:;  ;  ;  ;  ;  

森林病虫害及主要减灾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