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

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

一、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吕彬[1](2021)在《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中植物与微生物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对该内容进行相应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内有很多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研究,这些改进和创新让生物学实验变得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科技创新大赛中,对于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视,部分学校也成为了参赛的主力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外科技创新实验也同样被很多仁人志士予以重视,并推出了相应的科创实验的网站,在网站上有部分大赛成果展示,以及相应的指导方案。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与现有必修教材相切合的实验指导手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编写,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道路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本次研究为开发应用性研究,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首先,对高中生物学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梳理。其次,对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一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探究技巧,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对于国外的科学探究实验的相应的理论和指导性资料进行了整合和翻译。第二部分为调查分析,对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以及相应的我能联系到的学校进行了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展过程的研究分析。包括学生和老师在内,对于他们如何开展生物学实验,怎样进行生物学实验,以及生物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对于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成长最为重要,进行问卷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指导手册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第三部分是将编制好的实验指导手册的部分章节提供给相应的授课老师使用,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收集相应的老师的使用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手册进行完善。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及方法,能够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的问题引导假设等科学实验流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本手册运用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实验的多维度思考,多角度分析以及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等。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为将来有致力于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杜晓静[2](2021)在《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和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科技竞争的马拉松长跑比赛中,创新的速度、耐力、持续性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保证国家充沛的创新活力,需高度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发散思维。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思维的发展应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者沉浸于问题情境中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建构新知。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为发散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开拓新思路。首先,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资料,明确发散思维和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并开展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和问题情境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其次,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掌握高中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发散思维培养的难题与不足以及问题情境教学实施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最后,结合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选择两个适宜的班级分别实施常规教学和问题情境教学,利用量表检测学生实验前后的发散思维水平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发散思维意识和思维的流畅性,同时,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对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缺乏实践。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同时总结出基于问题情境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原则和注意事项。

乌云嘎[3](2021)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文中认为《国际地理教育宪章(1992版)》明确指出,地理在中小学都应该是一门核心学科。地理作为一门全民学科,在所有教学对象、所有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地理教育宪章(2016年修订)》中提到,小学至中学的学生应有机会接受优质的地理教育。新时代小学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等各种课堂教学技能,在小学和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当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行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创新点在于设计了蒙文的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并衔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旨在为蒙授学校的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文运用文献法,收集相关文献包括宪章和课程标准等教育类文件,对相关专着、期刊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后,了解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必要性和原则等;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法、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利用案例分析法,对相关教学案例进行个案研究。首先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课程目标和主要概念进行分析;其次用总结归纳法,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地理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整理出适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15个主题。依据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参照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依据教材、依据学情、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依据教学案例设计原则,对选择的四个主题进行教学案例设计,得出教学案例设计策略。教学案例设计策略为4个方面:依据课标选择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教学案例主题、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符合教学案例设计、倡导科学探究、运用多媒体课件功能等策略。设计的四个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并与其它教学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运用行动研究法,从四个案例中分别实施了《太阳系大家族》和《火山和地震》两个案例,通过对实施的案例进行反思,得出3点教学启示:讲解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地理教学法、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最终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形象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计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小学《科学》地理教学案例,归纳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学的情境性以及突出学生合作交流。

杨维钧[4](2021)在《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科学技术对于我们所属的文化及我们所处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人民生活带来美好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科学技术本身是好的,错误的是对科学技术的滥用。如何引导儿童正确地看待科学、理解科学、应用科学,是世界各国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基于小学段学生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的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培养学习能力并生成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新世纪的到来,新的教学观、课程观与知识观的出现为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随着探究式学习应用的不断推进,目标取向失衡、组织形式僵化、学生探究被动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探究式学习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当代重要的教育理念。实践者的错用与滥用将导致探究式学习的真正效用无法发挥。因此,本研究以探究式学习应用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应用的问题、原因及其策略进行探讨。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为落脚点,基于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应用的应然与实然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探究式学习认识不足,应用过程缺乏创新性;强调探究的结构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有效指导;评价标准不明,限制学生发展;探究资源不足,师生探究活动受限。最后,本研究基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维度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探究式学习应用的研究成果提出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理论研究者与一线科学教师提供借鉴。

王琳琳[5](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实践研究 ——以石河子某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培养出一种能够在未知情境中调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心理资源从容应对并解决未知问题的核心素养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教育目标。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在2016年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自此,中国教育正式迈入核心素养的时代。2018年1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于2020年进行修订,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一线生物教师的职责。问题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开展了探索生物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首先,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对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问题情境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接着,笔者在石河子某高中进行教学实习的过程中,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所中学的全体生物教师和高二年级理科班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教学现状、基本学情和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但学生整体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并不高,特别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普遍较低;教师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教学落实程度上还有待提高;教师在运用问题情境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关指导和相关教学案例的参考。然后,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高二年级1、3、5三个班级作为教学实践对象,根据实际教学进度选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作为教学内容,进而立足学情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情境素材,生成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学案例并开展教学实践。最终,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以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立足于学情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情境素材创设课堂情境,设置核心问题,将它们融于课堂最终生成问题情境。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较高,90%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相关问题获取知识与能力,锻炼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培养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在作业练习过程中,当面临一些需要经过分析推理的题目时,80%的学生开始尝试通过思考写出答案,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回避。由此可见,生物课堂问题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纯[6](2021)在《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物理核心素养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物理核心素养以形成学生物理观念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为长远计划。物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巨大意义。科学探究是我们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具体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以促进核心素养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本文以大荔县城郊中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归纳。调查结果显示当下的素质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生对物理观念的内涵认识不够充分且物理观念水平偏低;学生对科学思维的内涵理解较为明确,但物理建模、总结归纳等能力存在缺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充足,且重视程度较高,但教师的教学方式略显单一;学生的严谨、质疑与批判的科学态度养成已初见成效。同时,问卷调查中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等相关问题,其结果显示出学生对于物理科目有高昂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基于大荔县城郊中学的调查研究,本文结合多卤化汞化合物的理论研究过程,阐述科学研究对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促进作用。通过课程教学案例,探究并分析将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适当地引入到物理教学过程的意义及重要性。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发现将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融入教学课堂将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王洁[7](2021)在《基于科学素养的教材“结构不良问题”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科普研究所2018年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为8.47%,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众所周知,科学教育是提升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九年义务教育承担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职责。据相关研究表明,提升科学素养的突破口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课堂,学生靠着死记硬背便可以获得一个比较好看的分数,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下,学生接触太多逻辑严密、结构良好的问题,但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比如面临一些公共决策问题上,我国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都要落后于发达国家。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恰好可以弥补我们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更加注重实际,将理论教学和实际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通过审视传统的结构不良问题研究的不足,提出对中学综合理科(初中科学)的教材进行结构不良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策略。本论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2章):该部分为理论部分,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同时对初中科学教材、科学素养、结构不良问题、PISA测评等概念进行界定;最后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认知建构主义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详细介绍。第二部分(第3-5章):该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教材的结构不良问题文本研究部分、结构不良问题教学现状评析以及根据文本和实践的研究与调查提出的教学策略部分。首先笔者采用比较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对教材相应栏目下的结构不良问题进行问题编码,明确结构不良问题的数量分布和栏目设置特点;与此同时,基于传统的研究只解决了“是不是”的“是非”问题,没有解决“好不好”的“质量”问题的考虑,引入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中的知识类型、能力要求、认知要求三个维度对结构不良问题进行质量分析;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了解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现状;最后,结合科学素养测评的维度等理论发现及教学现状,提出了五点结构不良问题教学策略;第三部分(第6章):该部分为论文的总结部分,该部分对于第3-5章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总结,期望读者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启示。

黄颜[8](2021)在《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为各个行业的创新和转型提供了具体方向,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也增强了教育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智慧课堂就是教育信息化的显着体现。在这种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传统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的局限性愈发明显,已经无法应对高中生物学的现实需要,促使情境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改革。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将智慧课堂与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利用智慧课堂的数字视听、多重交互、虚拟实验等技术的优势将情境教学推向更高的层次,提高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情境教学的实效性。理论方面:(1)通过对国内外情境教学文献的梳理,深入分析情境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论文研究目的、方向及意义。(2)从信息化时代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学习内容以及智慧课堂教学环境四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基于智慧课堂开展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是可行的,且智慧课堂的教学演示、资源搜索、课堂活动、实验教学和多重交互几种功能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3)基于智慧课堂开展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应遵循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诱发性原则以及辅助性原则。(4)基于智慧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利用云资源补充社会生活情境、通过教学课件展示问题情境、运用多媒体重组科学史情境、依托智能互动平台创设活动情境、借助虚拟工具模拟生物实验情境和建设开放型情境资源库。实践方面:在教学实践前,对实习学校的所有高中生物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实习学校生物学学科的情境教学现状,确定本研究的实践基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前期的理论研究,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对照实验。在教学实践后,通过实验班以及对照班学生的成绩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验证其可行性与实效性。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两个班的平均分相差3.683分,P值为0.046<0.05,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有显着差异,且实验班的合格率和良好率也高于对照班,说明基于智慧课堂开展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习情况以及对课程的评价等方面调查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班,说明学生较为认可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基于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智慧课堂开展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提高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情境教学的教学水平;(2)基于智慧课堂开展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进行知识建构。

张洪悦[9](2021)在《UbD模式在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化学学科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了化学的科研性与实用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品格的培养。有机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高考中占比较多,但是通过了解发现有机化学基础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对课堂的观察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很难进行知识迁移,无法利用所学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模式起源于美国,采用的是逆向设计原理,是以学习目标作为起点,强调教学评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之前,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研究将UbD模式应用于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应用能力。首先,在深入研究了与有机化学基础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之后,基于该模块的高考考点以及教学目标,编制了“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学生认知障碍诊断测试卷”。通过测试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存在的认知障碍,为后面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其次,根据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基于UbD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框架,选取了“烃的含氧衍生物”这一单元的进行教学设计。最后,为了检验该模式的有效性,分析其可行性,在某高中高二年级选取了两个化学成绩、水平相近的班级进行对照教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之后,对两个班学生的化学成绩、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听评课教师进行访谈,反思并总结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UbD模式在“烃的含氧衍生物”单元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反馈。该模式不仅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体系;还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在不同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教学现状,也为其他学科和模块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青[10](2021)在《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正式科学教育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具备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以教育的现代化彰显人的主体性和科学理性,最终指向人的现代性。但当前,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却面临制度、观念和方法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对接社会转型需要。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科学公民,有力地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融动互进。美国社会现代化诉求是如何借助非正式科学教育渗透到民众心智中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研究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美国社会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并作用于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梳理。依托社会文化情境理论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境进行剖析,揭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与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互动关系,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思维的科学公民来顺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的价值、相关学术动态、研究设计的依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合理化界定,使研究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一章聚焦宗教神性裹挟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虔诚信徒,培育神性社会所需的宗教价值观;第二章聚焦政治化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启蒙为新国家培育具有民族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国家公民,践行为民主政治巩固民意的政治使命;第三章聚焦工业化时期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回应社会形态跃迁和生产力解放诉求,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塑造的技术理性及其极化对人性的异化;第四章转向对技术理性极化的利弊反思,以培育具备科学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能动公民为目标,批判技术理性对整全人性的异化,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需要渗透知识背后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元素,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价值及潜在的风险;第五章则根植于后现代实践哲学下的追求个体解放和意识独立的时代诉求,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逐渐从服务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的姿态回归到追求个体自主意识的理性精神的本真使命,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交互对话性,以主体间性思维审视传播主体和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公众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塑造具有整全理性的科学公民。研究认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学大众走化向大众科学化的历程,即逐渐从外在于人的工具的现代性形态转向回归人性本体的后现代性形态。教育目的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实施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体现出一种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的态势。研究指出,美国文化传统、资本主义精神和分权自治体制是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目标与内容明晰、实施模式多元、广受社会支持和重视成效评估是其实践经验。最终在把握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面临的理念、经费、人员、制度和评估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路径:根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与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营造适切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制度体系完善性和民主参与的文化生态;聚焦专业性人才培养,加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家庭情境中的科学知识传递,弥补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成效评价,健全其的成效测评体系。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适切性,思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互鉴可能;检视整体迈向“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是否冒进;探索非正式科学教育“情境断裂”的缝合思路。

二、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1.1.1 新课程改革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1.1.2 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1.1.3 生物学实验创新改进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设计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高中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生物学实验探究的文献综述
        2.2.1 “生物学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2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3 “研究性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4 “创新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3 理论综述
        2.3.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文献研究
        2.3.2 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献研究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文献研究
        2.3.4 多元智能理论的文献研究
        2.3.5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文献研究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行动研究法
        3.1.3 问卷调查法
        3.1.4 访谈法
        3.1.5 统计分析法
    3.2 研究过程
4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编写步骤
    4.1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设计理念
    4.2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4.2.1 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4.2.2 背景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4.2.3 作出假设的原则
        4.2.4 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4.2.5 实验笔记记录的原则和方法
        4.2.6 科技创新实验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5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1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应用现状调查
        5.1.1 调查的目的
        5.1.2 调查的对象
        5.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5.2 前期测评
        5.2.1 测评的目的
        5.2.2 测评的对象
        5.2.3 测评的结果分析
    5.3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3.1 实践研究的目的
        5.3.2 实践研究的对象
        5.3.3 实践研究的过程
        5.3.4 实践研究的结果分析
    5.4 后期测评
        5.4.1 测评的目的
        5.4.2 测评的对象
        5.4.3 测评的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7 实施建议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1: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学生科研探究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设计思维测评
    附录4:科研能力小问卷:
    附录5:高中生物植物与微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
10 致谢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发散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问题情境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发散思维
        2.1.1 发散思维的概念
        2.1.2 发散思维的特征
        2.1.3 发散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2.2 问题情境教学
        2.2.1 问题
        2.2.2 问题情境教学
    2.3 理论依据
        2.3.1 吉尔福特创造力理论
        2.3.2 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
        2.3.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3.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3 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及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
    3.1 学生发散思维现状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2 问卷设计
        3.1.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问题情境教学与发散思维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2.2 问卷设计
        3.2.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 基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4.1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4.1.1 紧贴教学内容和目标
        4.1.2 内容真实、科学、探究化
        4.1.3 形式多样、趣味化
        4.1.4 呈现清晰、精练、层次化
        4.1.5 情境延伸、拓展、应用化
    4.2 教学实施策略
    4.3 典型教学案例
        4.3.1 案例分析一新授课(一例贯穿型)
        4.3.2 案例分析二实验课(多例突破型)
        4.3.3 案例分析三复习课(一例贯穿型)
5 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5.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假设
    5.2 教学实验设计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变量
        5.2.3 实验工具
        5.2.4 实验过程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前测
        5.3.2 实验后测
6 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6.2.1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
        6.2.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注意事项
    6.3 教学建议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高中生物学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吉尔福特创造力测验》生物改编版
    附录四:《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
    附录五:新授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附录六:实验课教学案例(多例突破型)
    附录七:复习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致谢

(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境外研究背景与现状
        2.国内研究背景与现状
    (二)研究意义和内容
        1.研究意义
        2.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1.多媒体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教学案例设计
    (五)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发现法
        3.多元智力理论
        4.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六)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的要求
        2.小学《科学》地理内容需要多媒体辅助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课程目标分析
        1.科学知识目标
        2.科学探究目标
        3.科学态度目标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主要概念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时代背景和编写意图
        2.教材的编排体系
    (四)适宜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2.适宜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遴选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三、基于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案例设计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
        2.依据教材
        3.依据学情
        4.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
    (二)教学案例设计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规律指示性原则
        3.学生主体中心原则
        4.学习情境创设原则
        5.多媒体教学辅助性原则
    (三)教学案例设计内容分析
        1.教学案例设计主题的选择分析
        2.多媒体与小学《科学》地理内容结合点分析
    (四)教学案例设计
        1.《太阳系大家族》教学案例设计
        2.《火山和地震》教学案例设计
    (五)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依据课标选择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教学案例主题
        2.倡导科学探究
        3.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
        4.运用多媒体课件功能策略
四、教学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记录
        1.案例实施准备工作
        2.案例实施过程
    (二)案例实施反思与启示
        1.案例实施反思
        2.案例实施启示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2: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3: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4)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2.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发挥探究式学习本质功能
        3.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存在现实问题
        4.个人经历的启发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综述
        2.国内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文献综述
        3.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基本概念界定
        1.探究
        2.探究式学习
        3.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式学习
    (五)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认知心理学理论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现状
    (一)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调查情况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的调查情况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的调查情况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的整体情况
    (三)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调查情况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的调查情况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的调查情况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的整体情况
    (四)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调查情况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的调查情况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的调查情况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的整体情况
    (五)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情况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情况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情况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整体情况
    (六)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调查情况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调查情况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调查情况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整体情况
四、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问题
        1.探究式学习认识不足,应用过程缺乏创新性
        2.强调探究的结构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3.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有效指导
        4.评价标准不明,限制学生发展
        5.探究资源不足,师生探究活动受限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立足传统教育观,探究式学习应用能力不足
        2.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不强,探究能力发展不均衡
        3.学校对探究式学习重视不足,外部支持系统不完善
五、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教学改进建议
    (一)厘清探究式学习内涵,树立正确的探究教学观
        1.加强理论学习,厘清探究式学习内涵
        2.转变教育理念,指导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3.正视师生关系,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相统一
    (二)提升探究教学能力,创新应用探究式学习
        1.发展自身科学素养,为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打好基础
        2.设计合理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安排合适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意愿
    (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了解学生水平,合理设置探究难度
        2.设置探究小组,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个体探究与小组探究相结合
    (四)重视小学科学探究,为教师搭建好外部支持
        1.重视科学课程,保障充足的科学课课时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资力量
        3.提升学校办学实力,为探究活动提供外部支持
    (五)立足探究式学习目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1.明确学习目标,设置评价标准
        2.设置多个评价主体,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
        3.兼顾过程与结果,通过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4.内容、方法与评价相适应,保证评价的完整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问卷
附录 B 学生问卷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实践研究 ——以石河子某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发展造就核心素养人才
        1.1.2 世界教育已走向核心素养本位
        1.1.3 我国基础教育已迈向核心素养时代
        1.1.4 问题情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1.1.5 问题情境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中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载体
        1.1.6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1.2 研究概况
        1.2.1 核心素养研究进展
        1.2.2 问题情境教学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问题情境
        2.1.2 核心素养
        2.1.3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2.2.3 认知失调理论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问题情境教学现状及基本学情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的设计
        3.3.1 教师问卷的设计思路
        3.3.2 学生问卷的设计思路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教师问卷的结果分析
        3.4.2 学生问卷的结果分析
    3.5 现状总结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概述
    4.1 问题情境的分类
        4.1.1 自主发现式问题情境
        4.1.2 诱导探究式问题情境
        4.1.3 问题解决式问题情境
    4.2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宗旨
    4.3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4.3.1 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的
        4.3.2 立足于教材
        4.3.3 立足于学情
        4.3.4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4.4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4.4.1 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策略
        4.4.2 问题情境素材的分类与选用策略
        4.4.3 问题情境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第五章 教学实践及分析
    5.1 教学设计思路
        5.1.1 基本学情分析
        5.1.2 教学内容分析
        5.1.3 情境素材选取
        5.1.4 问题情境的生成
    5.2 教学实践案例展示及分析
        5.2.1 《种群的特征》教学案例展示
        5.2.2 《群落的结构》教学案例展示
        5.2.3 总结分析与反思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6.1.2 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1.3 问题情境教学要根据学情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6.1.4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教师重视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中生物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现状调查
    附录2:高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3:学生问卷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科学素养
    2.2 核心素养
    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3.1 物理观念
        2.3.2 科学思维
        2.3.3 科学探究
        2.3.4 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三章 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3.1 学生问卷调查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物理观念方面
        3.2.2 科学思维能力方面
        3.2.3 科学探究能力方面
        3.2.4 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
    3.3 小结
第四章 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4.1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
    4.2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分析
    4.3 课堂教学实践
        4.3.1 案例一:电子的发现
        4.3.2 案例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4.3.3 案例三:弗兰克——赫兹实验
    4.4 国内外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案例对比
    4.5 科学探究过程对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培养的启示
        4.5.1 善加引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4.5.2 从点到面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4.5.3 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Ⅰ 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Ⅱ 多卤化汞理论研究
    附1 多卤化汞的研究背景
    附2 计算方法和细节
    附3 主要计算结果讨论
        附3.1 HgX_4(X=F,Cl, Br,I)的主要计算结论
        附3.2 HgF_6分子的主要计算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科学素养的教材“结构不良问题”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下素养本位的科学教育
        1.1.2 培养科学素养需要从培养结构不良问题解决能力入手
        1.1.3 科学教材是结构不良问题的重要载体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结构不良问题研究现状
        1.2.2 科学素养测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初中科学课程
        2.1.2 初中科学教材
        2.1.3 科学素养
        2.1.4 问题
        2.1.5 结构不良问题
        2.1.6 PISA测评与PISA2015 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建构主义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浙教版科学教材(八年级)结构不良问题的特征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范围界定
        3.1.2 确定结构不良问题筛选标准与科学素养评价标准
    3.2 浙教版科学教材栏目中结构不良问题数量统计与分析
        3.2.1 结构不良问题数量统计
        3.2.2 结构不良问题数量特点
    3.3 浙教版科学教材中结构不良问题的栏目设置统计与分析
        3.3.1 结构不良问题的特征比例
        3.3.2 结构不良问题的栏目设置特点
    3.4 基于科学素养测评框架的教材结构不良问题分析
        3.4.1 基于科学素养评价标准的教材结构不良问题统计
        3.4.2 浙教版教材结构不良问题的科学素养知识类型分析
        3.4.3 浙教版教材结构不良问题的科学素养能力要求分析
        3.4.4 浙教版教材结构不良问题的科学素养认知要求分析
4.浙教版科学教材(八年级)结构不良问题的应用现状
    4.1 案例分析
    4.2 访谈
    4.3 应用现状简析
5.浙教版科学教材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策略
    5.1 教学设计:兼顾知识类型与难度,发展能力素养
    5.2 课前导入:结合真实情境或案例,设置问题情境
    5.3 课堂教学:挖掘科学探究素材,巧设问题障碍
    5.4 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具体明确,鼓励头脑风暴
    5.5 课后巩固:拓宽课后问题形式,丰富问题层次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发展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方向
    1.2 情境教学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1.3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的水平有待提升
    1.4 智慧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适应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情境教学的产生及发展
    2.2 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情境的类型
        2.2.2 创设情境的方法
        2.2.3 创设情境的作用
    2.3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践研究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问卷调查法
    3.3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3.4 研究思路
    3.5 概念界定
        3.5.1 智慧课堂
        3.5.2 情境教学
        3.5.3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
    3.6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3.6.1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3.6.2 学习科学理论
        3.6.3 双重编码理论
        3.6.4 混合式学习理论
第四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设计
    4.1 基于智慧课堂创设高中生物学情境的可行性分析
        4.1.1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分析
        4.1.2 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分析
        4.1.3 学习内容分析
        4.1.4 智慧课堂教学环境分析
    4.2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原则
        4.2.1 针对性原则
        4.2.2 主体性原则
        4.2.3 多样性原则
        4.2.4 真实性原则
        4.2.5 诱发性原则
        4.2.6 辅助性原则
    4.3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策略的设计
        4.3.1 利用云资源补充社会生活情境
        4.3.2 通过教学课件展示问题情境
        4.3.3 运用多媒体重组科学史情境
        4.3.4 依托智能互动平台创设活动情境
        4.3.5 借助虚拟工具模拟生物实验情境
        4.3.6 建设开放型情境资源库
第五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5.1 基于智慧课堂的情境教学实践方案设计
        5.1.1 教学实践的目的
        5.1.2 教学实践的对象
        5.1.3 教学实践的内容
        5.1.4 教学实践的过程
    5.2 实习学校情境教学现状的访谈及分析
    5.3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案例设计
        5.3.1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5.3.2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5.3.3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
    5.4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结果分析
        5.4.1 学生的成绩分析
        5.4.2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情境素材
附录二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三 高中学生生物学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UbD模式在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需要
        二、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
        三、UbD模式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UbD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UbD模式
        二、知识理解
        三、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特点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认知障碍诊断研究
    第一节 课程标准分析
    第二节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三节 高考试题分析
    第四节 教学目标分析
    第五节 诊断测验调查
        一、诊断测验调查的目的
        二、诊断测验试卷的设计
        三、诊断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基于UbD模式的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节 UbD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教、学、评一体化原则
    第二节 UbD模式在教学中的操作程序
        一、确定预期结果
        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第三节 UbD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单元的逆向教学设计
        三、课时的逆向教学设计
第五章 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第一节 学生评估任务完成情况分析
        一、课堂证据情况分析
        二、 “苯酚的性质探究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分析
        三、 “富春江苯酚泄露事件”解决方案分析
    第二节 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一、实验前测
        二、实验后测
    第三节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一、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促进了学生系统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
    第四节 教师访谈反馈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学生认知障碍诊断测试卷
    附录 B 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二)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研究概况
        (三)现代性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现代性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具体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
        (一)现代性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
第一章 “侍奉上帝”与宗教信徒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时期的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阶段的美国社会发展样态
        (二)前殖民阶段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概况
    二、“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清教政治模式在殖民地初步践行
        (二)殖民地经济贸易水平逐渐增强
        (三)欧洲文化教育传统在北美的沿袭
        (四)宗教性教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三、“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义问答”模式中的家庭教育
        (二)“社区布道”中的科学知识推广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科学实践
        (四)“报刊出版”中的科学知识扩散
    四、“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为开拓“新耶路撒冷”而教
        (二)教育类型与方式分散多样
        (三)以立法巩固教育的宗教性
        (四)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日渐凸显
    五、“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宗教神性对自然人性的无情宰治
        (二)“杂乱拼凑”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潜匿于神学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层级化明显
第二章 “科学立国”与“国家公民”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生国家为自由民主而战
        (二)“旧科学”的落寞与“新科学”的荣盛
        (三)“大觉醒运动”与西进运动的发展
        (四)以立法形式巩固民主政治观的实践
    二、“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培育民族情感”的场馆科学实践
        (二)“宣扬理性”的公共讲座与科学博览会
        (三)“知识福音”与教会性科学知识推广
        (四)政治主导的科学知识推广实践
        (五)职业科学人的热情参与
        (六)“公民社会塑造”与科学新闻出版
    三、“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科学立国”成为核心价值诉求
        (二)“宗教性的消退”与“世俗化的觉醒”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具有国家化倾向
        (四)注重借鉴西欧教育的优质经验
    四、“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立国之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科学立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三)“科学立国”的实利主义倾向显现
        (四)“国家公民培育”面临“肤色歧视”
第三章 “技术时代”与“科技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内战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
        (二)“手工训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进步主义运动与进步教育实践
    二、“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会推行的“科学肖陶扩之旅”
        (二)“政府推动”的技术知识推广
        (三)“报刊科学”中的科技知识传递
        (四)科学场馆的科学知识宣传
        (五)技术行会的产业技能培训
        (六)“新闻媒体人”的科技资讯传播
    三、“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以培育具有技术理性的产业人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更注重生产实用性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遵循“新闻模式”
        (四)“新闻人的出场”与“科学人的隐退”
    四、“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唯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盛行
        (二)科学新闻的“碎片化”与“主观化”
        (三)伪科学与迷信冲击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出现衰退迹象
第四章 “科学危机”与“批判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危机”激化了美国社会发展矛盾
        (二)“莫斯科的威胁”与“华盛顿的警觉”
        (三)公众“科学万能论”价值观的消解
        (四)“经济起落”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颠簸”
    二、“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新闻科学”的“荧幕化”与内容“专精化”
        (二)增强公众科学鉴别力的“电视科学”
        (三)创设“科学原生态”的场馆科学模式
        (四)“共筑科学理解力”的“科学共同体”
        (五)“从做中学”的社区化科学教育
    三、“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理解科学”的政治取向较为明显
        (二)理性批判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三)“现代公众”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四)科学与消费的联姻:“科学广告”盛行
    四、“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消费文化对公众理智精神的侵蚀
        (二)科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滑落
        (三)迷信和虚假内容仍然充斥其中
        (四)公众定位从“知识缺失”转向“理解缺失”
第五章 “交往社会”与“实践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哲学的“生活实践转向”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三)社会转型对非正式科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科学教育事业
    二、“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为公众参与科研创设“公共科学领域”
        (二)鼓励实践探索的科学场馆活动
        (三)推行交互对话的科学传播模式
        (四)“活动式”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开展
        (五)“专业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机会平等
        (二)注重科学参与的交互性对话
        (三)凸显公众参与科学的情境化
        (四)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成效测评
    四、“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公众参与”面临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二)科学人与公众的科学理解错位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缺乏自我批判反思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力受限
第六章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审思:历程审视、影响因素、经验与反思
    一、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审视
        (一)目标追求: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
        (三)实践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
        (四)“自我批判”: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
    二、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美国文化传统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精神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分权自治政治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四)科学自身发展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清晰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多元化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高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更强调成效评价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转译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改革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吕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D]. 杜晓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D]. 乌云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D]. 杨维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实践研究 ——以石河子某高中为例[D]. 王琳琳.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6]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启示[D]. 高纯. 西北大学, 2021(12)
  • [7]基于科学素养的教材“结构不良问题”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为例[D]. 王洁.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设计与应用[D]. 黄颜. 延安大学, 2021(11)
  • [9]UbD模式在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洪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10]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 李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0)

标签:;  ;  ;  ;  ;  

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