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服务,做大做强——漳州商检局以服务促外贸的主要做法

做强服务,做大做强——漳州商检局以服务促外贸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服务扩大业务─—漳州商检局以服务促外贸的主要做法(论文文献综述)

于果[1](2019)在《苏州市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文中指出苏州作为江苏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加工贸易是苏州市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劳动力紧缺、人力成本逐步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因素,苏州市加工贸易的发展进入停滞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为了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苏州市的海关部门也在积极探寻有效解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本文在大量阅读各类文献的基础之上,对目前苏州市海关辖区下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从梳理、概括苏州市海关在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已取得的成果出发,揭示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分析指出了当前苏州市海关在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还面临着的主要问题:(一)监管能力不足(二)未能积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三)业务审批慢,服务质量低,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同时结合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发达国家海关部门支持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经验,提出了苏州市海关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具体包括:(一)通过全面推广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提升集中报关的便利性,创新通关管理模式来提高海关监管效能(二)海关部门通过引导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来加快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三)通过提升关员服务意识,加强企业和政府的沟通,推进“中心制”建设来全面提升海关服务质量。本文主要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苏州市海关如何支持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希望可以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对海关在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作用的关注,让苏州市海关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可行,有效的支持。

张庄熠[2](2018)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下政府规制性职能的优化 ——以检验检疫职能为例》文中认为政府改革风潮在全球蔓延,西方兴起了强调服务及顾客导向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我国也在逐步探索政府改革和治理的方向。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检验检疫机构以促进贸易便利化、简政放权等措施作为当前自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实践方向。但检验检疫机构作为执法机关,其职能主要表现出规制属性,在实践中规制职能的行使难免对贸易便利化产生影响,服务与规制的矛盾冲突给检验检疫机构带来了履职困境。本文研究过程中,运用文本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梳理我国检验检疫职能发展演变历程,由检验检疫机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履职困境入手,通过分析弥合检验检疫机构服务与规制的矛盾,借鉴国外检验检疫机构履职经验给出正确认识服务与规制的关系、健全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完善治理体系、优化监管模式和改良信息化技术手段等五项履职对策。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规制性机构应当以良好规制为原则,通过服务手段实现规制目的,既提高规制效率,也能让行政行为人满意。

王超[3](2016)在《天津地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对于国际市场份额的扩大、外贸营销网络的拓展、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然而,受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法规环境及政策的限制,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阻碍。与我国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检验检疫部门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上明显滞后,在全国尚未有统一的监管办法,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对跨境电子商务产品的监管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中。论文以天津地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现有监管措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借鉴杭州、上海和广州等地的好的监管方法与经验,以政府监管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创新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检验监管模式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支撑体系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跨境电商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提出天津地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应该以快速通关、贸易便利化为原则,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依托信息化系统,加强部门间合作,实施“前期备案、全程监管、后续追溯”的监管模式。通过对天津地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监管措施的研究,为政府管理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的深化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对于检验检疫部门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对促进天津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高国钧[4](2016)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文中研究表明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CC)是政府为保障产品安全、公共安全、保护环境、维护消费者利益,由特定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市场准入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其内在动力来源于政府、生产者与消费者对于安全、效率与秩序的价值追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众多的认证机构,其认证服务广泛渗透经济、社会、环境、政府管理、教育及人权保障,逐渐成长为重塑世界秩序的引导者。基于中立、客观、专业立场及“平民主义”精神,认证的理念、内容与方式具有普适性与超国家性,具有克服外部性、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替代政府规制市场,事实上承担着干预主体的角色。在国家干预与社会自治之间,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既有中介服务组织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异性。已有的研究探讨大多局限于认证对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与影响。多年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有效性”颇受垢病,认证标志的“安全性”与“消费导向”价值尚未得到社会认可。保障认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是认证行业的生命线,也是认证主体的基本法律义务。尽管入世以来,国家认监委组织多次专项执法行动,但效果并不佳,认证主体不实认证、认证合谋、市场主体花钱买证等认证“形式主义”尚未予以根治;另一方面,认证程序、认证模式、认证单元划分、认证收费制度规定不尽合理,导致强制性认证产品合格率不高,认证有效性不强,消费安全面临极大隐患。本质上,在产品质量治理方面,当下政府所面临的并非单向式简单干预,而是双层干预,既要直面规制微观市场,维护竞争秩序,又要对认证主体实行干预。政府经济干预权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认证主体,对这种“混合规制”的规制已有的主流经济法理论并未对此予以恰当的重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很重要,但存在问题也多,已构成对我国市场秩序及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的极大挑战,带来的命题是:什么形式和内容的法律规制能够使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法律系统最有效率地履行其支持市场系统的应然功能?为此,本文坚持学术研究的问题导向,尝试在“国家—社会中间层—市场”的分析框架下,以风险社会为切入点,以认证权为逻辑起点,以解决认证有效性为主线,以强制性产品认证法律制度的规范性为研究重心,探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基本范畴,以公共治理理论、社会中间层理论、法律的道德性理论为基础,检视并总结市场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及运行的规律和特征、存在问题,细致考察域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发展的模式、特征及趋势,在经济法的视野下,做一个一般性和基础性的制度研究,以澄清和巩固认证机构的经济法主体地位,找到认证有效性不足问题发生的内在机理及多年未根治的原因,从宏观上研判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路径选择,从微观上明晰政府规制认证有效性的策略工具及法律责任实现机制。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各章内容具体分述如下:第一章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在政府、社会中间层和市场三者间合理地分配权力与权利,明晰干预权力边界和责任范围,形成三方相互监督、互相促进的局面,可改变政府“一股独大”的权力配置结构。认证制度源于西方,只有观照其制度起源和发展史,才能探究和洞悉其内在的功能与价值。风险社会的来临,引发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需求,凸显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首要“安全性”应用价值,阐释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历史与现实的五个动因及意义。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本质上究竟有何特别的制度机理?故有必要梳理认证概念起源和沿革,从而揭示强制性产品认证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从权力与权利的分野与耦合角度,揭示了认证权的权源、本质及其基本特征。择取公共治理理论、社会中间层理论、法律的道德性理论,分别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视角、主体间性“多元治理”视角、法律与伦理交融视角,阐明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该当性,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作理论上的铺垫。第二章是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特点。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具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双重特征,引进并借鉴于西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正在从认证大国向认证强国迈进。作为一种市场准入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我国市场规制法的重要内容,有必要全景式梳理其基本内容及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制度渊源、监管体制、认证程序、认证模式及收费制度。制度渊源除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之外,还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指南、国际标准及国家认监委、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认证认可行业协会的规范性文件。从制度渊源的广泛性、复杂性、多层次性凸显了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变动性特征。良好的监管体制、科学的认证程序、优化的认证模式、市场化的收费制度对提高行政效率、认证绩效具有正向效应。上述事实性内容的交代,为概括和总结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提供素材和依据,即政府主导干预的父爱主义、质量规制的混合治理模式、发展路径的国际标准依赖、经济法调整的社会本位观、与生产许可制度两轮驱动。第三章是市场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应然意义上,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很重要,但现实运行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从简单模仿到改革完善,从被动依从到主动融入,在曲折探索中不断前行。在深入剖析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面板数据,总结认证主体社会化、认证证书集中化、认证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等整体失衡基础上,梳理、研判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度创新与完善提供靶向。大抵来说,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立法机制视角的体系性立法缺陷、基于行政干预视角的政府监管不到位、基于认证绩效视角的认证有效性不高。具体表现为:立法位阶低层次,法律规范严重冲突,立法空白,立法体系不完整;机构设置不合理,运行机制不顺畅,执法力度不够大;机构独立性不强,技术标准不协调,认证程序不规范,虚假认证未根治及认证采信度不高。立法缺陷是根源,有效性不高是制度运行的表征,而监管不力是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三个认证典型案例,运用博弈利益主体分析,进一步剖析和归纳造成上述问题的成因及影响。第四章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的域外考察与启示。作为“互补性”制度移植,认证来源与引进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其制度与实践的深入考察可为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经验和范本。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和历史传统、法系差异,世界各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运行和规制并没有统一固定的版式,从而表现为一定的“地方性知识”。在概述世界主要国家放松规制政策和行政规制权的社会转向背景基础上,检视世界主要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运行状况,并从宏观上归纳了各国模式,即美国、德国的标准先行、市场推动型模式;俄罗斯、日本、印度立法规范、政府主导型模式;英国、韩国因势利导、协同推进型模式。并总结概括上述典型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启示与借鉴,即效率主义的价值判断、法治基础的权力改革、多元主体的配置结构、风险管理的决策方法。第五章是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国际认证的发展趋势,需要根据我国的市场环境、产业发展做出针对性的制度创新和完善。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坚持科学发展、认证主权的总体理念指导下,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为前提,科学界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定位,统筹规划,宏观布局,理顺政府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规制相结合,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认证有效性为核心目标,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基础上,坚持强制性产品认证与自愿性认证协同发展原则。针对目前中央力促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同时要克服国家干预过度与干预不足的倾向,坚持国家干预适度性的经济法理念。放开认证行业,不等于政府撒手不管,干预也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范围,要正确处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与生产许可证制度两者的关系和边界,促进合格评定方式的改革创新。剖析了《合格评定法》与《技术监督法》两种立法模式的历史条件和优劣,探讨了《合格评定法》的立法导向、总体框架及立法重点,分析了强制性标准在强制性产品认证中的法律地位,建设性提出修订《标准化法》的总体导向、基本原则和建议。第六章是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具体建议。法律制度运行好坏取决于其责任的科学设计与实施。预期成本超过预期收益是有效治理的基本要求,认证主体法律责任是认证市场有序发展的保证,是认证法律制度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然而,认证的公益性与自利性的冲突与矛盾决定了对其规制的复杂程度。在论述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法律效力和范围基础上,以提高认证有效性为目标,探讨了市场导向与强制性产品认证竞争政策的关系,提出科学构建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的指定标准、程序规则、权利救济途径。认证行为的可控性是法律规制的目标,建议从完善强制性认证信息披露机制、提升强制性认证行为规范性两个方面来强化指定认证机构的规制。最后,从法律责任创新与完善角度,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法治化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大声誉成本;连带责任的认定与实现。从适用主体、行为模式、责任承担角度对《产品质量法》与《认证认可条例》中的连带责任规定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连带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的程序与条件、责任分担规则等,并提出合理化的立法建议。从制度执行的个体维度,提出在保证职业独立性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厂检查员的专家责任制度。

韩晔[5](2015)在《检验检疫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全球性电子销售平台不断升温,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增势非常强劲,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方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贸易的运作模式带来的监管风险对我国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尤其在天津成立自贸区以来,检验检疫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更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既要有效防止疫病疫情的传播,又要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及时研究并制定快捷、有效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已成为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重点。本文总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跨境电商的含义,阐述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概括描述了研究的方法和结构安排;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过去学者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和检验检疫监管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和检验检疫的工作职责,从检验检疫工作角度指出跨境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风险;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调研检验检疫在杭州、宁波和广州三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地区的监管现状,指出现有监管模式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天津成立自贸区给检验检疫带来的监管模式影响。第六章介绍了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内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并最终为检验检疫制定适宜于自贸区整体制度架构,又能有效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模式提出政策建议。第七章主要对全文分析进行了总结,并且展望了未来检验检疫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蓝图。

秦笃志[6](2014)在《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转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是随着国际贸易和人员的往来而产生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作用也不相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职能也随之发生转变。在新时期下,如何不断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职能,发挥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职能优势和技术优势,增强执法把关能力,促进外贸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此课题为研究中心,以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转变为研究视角,阐述我国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和重要作用。运用管理学,通过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针对当前环境下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职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并提出对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转变的对策和建议。提出未来检验检疫的发展方向应当以服务和监管为主。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选题的意义和背景,第二部分概述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职能,第三部分探讨当前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研究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转变和完善的对策。

陈树耀[7](2014)在《中职学校办学的区域特色研究 ——以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大力发展与地方产业行业结构发展相适应、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型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匹配市场需求的技能操作型人才,促进中职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运用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总结、归纳、提炼已有研究中关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个案,以此为理论基础总结分析了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经验,为学校甚至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释了问题提出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内容。第二章是中职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中职学校办学区域特色概念分析与中职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基本内容分析。第三章是影响汕头市外语外贸职校办学区域特色的典型环境要素,主要从区位因素、政策战略因素、经济因素和教育因素等维度予以阐释。第四章是汕头市外语外贸职校办学区域特色实践探索的个案研究,将其办学区域特色内容分为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区域特色、专业与课程建设区域特色、办学模式区域特色、师资队伍区域特色、校园文化区域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章是对中职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几点思考,基于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的经验分析,为中职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构建提供启示与借鉴思考。

关军平[8](2013)在《锦州港粮食货源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锦州港位于东北商品粮供应基地,所在区位是中国粮食的主产区,腹地粮食资源充足,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稳定的粮食产量,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航运港口,承担着国家粮食出口及北粮南调的重要任务。而华东、华南等南方地区是粮食市场的主要需求地,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多年来形成的北粮南运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粮食流通量会稳中有升。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粮食物流逐步向“四散化”运输方式的转化,客户对粮食港口服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获得客户方的青睐,各粮食港口纷纷在泊位能力、仓储能力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在分析锦州港粮食货源营销工作的基础上,对港口现有粮食货源市场营销工作进行深层次的实证性研究。深入分析锦州港粮食货源市场营销的现状,结合相关理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做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目前,港口营销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对港口大客户营销、港口关系营销、港口4P营销等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缺少对港口粮食货源4C营销方面的系统研究,因而,迫切需要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分析。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将面临众多的外部机会和威胁。深入分析研究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结合锦州港自身优劣势情况,形成一种既能充分利用内部的优势去抓住机会又能有效克服自身的劣势去回避风险的粮食货源营销体系,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对于港口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节省和优化社会资源,降低流通成本,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发展稳定大局,都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实地调研考察、理论分析基础上的。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查阅,熟悉论文所研究的港口运输、粮食物流、粮食货源等领域的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走访若干粮食港口和货主公司,了解粮食市场的供需现状,比较与周边港口的竞争力的优劣势,结合公司内部访谈收集资源和数据,分析公司经营实际情况,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市场营销理论SWOT分析法对锦州港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及内部优势和劣势,再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本论文以营销理论指导实务研究并突出了实务研究的特点,力争更好地达到论文研究的目的。此外,本论文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也大量地运用了对比、定性分析的方法。由于时间、能力的局限,本文对锦州港粮食货源营销策略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完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完善。主要是:对锦州港未来粮食中转能力的预测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国际四大粮商的新动向,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将锦州港的粮食物流扩展到全球服务领域;对锦州港粮食货源营销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可以做一个深入的专题研究;对锦州港粮食物流的上下游,包括上游粮食客户、铁路、公路、航运企业、下游的接卸港、消费客户的全程化成本效益进行研究;散化运输和集装箱化运输的替代性研究也将是一个研究的重点。

林展翼[9](2010)在《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广州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等纷纷利用各种方式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给广州外贸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广州进出口企业对贸易便利化、通关成本低廉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广州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简化通关手续、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呼声日益强烈,成为摆在广州检验检疫局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如何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为研究选题。文中,分别针对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对象和内部工作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摸清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服务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优秀检验检疫服务举措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意义、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广州检验检疫服务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形势,并分别面向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对象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检验检疫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人员对实施服务创新的态度和意见。第三章是制约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分析,分别从政策法规、体制模式、人力资源和内外协调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升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经验借鉴,对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优秀服务举措与启示进行了探讨。第五章是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对策和建议,提出了健全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体系、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全面加强检验检疫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科技建设、加快检验检疫信息化步伐、完善对内对外的沟通协调和联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代理报检单位的作用等七个方面的解决路径。

林友钦[10](2009)在《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仓储运输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物流业务,已经转换为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深入,跨国物流公司进入国内,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本土物流公司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是中国外运在福建地区成立的一家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仓储运输业务是公司综合服务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面临国内物流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经过同原裕利集团合并整合及随后裕利集团股东退出等因素带来的巨大影响,仓储运输业务急需进行重新定位,明确自身的竞争战略,保持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本文从仓储运输业务的现实情况出发,以竞争理论为基础,通过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利用SWOT分析,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进行竞争力分析,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差异化竞争战略。即立足福建,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坚持以传统场站、运输业务线为基础,积极开拓新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和延伸现有服务功能;成为区域性的领导者以及具有强大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的物流服务商。为了实施这一战略目标,本文先对现有的业务进行分类,明确未来主营业务,并从网络布局、组织机构调整、服务优化与创新、一体化营销、流程优化与新技术应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希望提出的仓储运输业务竞争战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强化服务扩大业务─—漳州商检局以服务促外贸的主要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服务扩大业务─—漳州商检局以服务促外贸的主要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市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加工贸易
        2.1.2 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苏州市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的现状分析
    3.1 苏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
        3.1.1 企业产品层次低导致转型升级困难
        3.1.2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和能力不足
    3.2 苏州市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3.2.1 拓展开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
        3.2.2 推动保税物流体系建设
        3.2.3 简化外发加工审批手续
        3.2.4 积极推动出台红利政策
        3.2.5 实施电子化备案
    3.3 苏州市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3.3.1 监管能力不足
        3.3.2 未能对企业进行积极引导
        3.3.3 业务审批慢且服务差
    3.4 苏州市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存在的原因
        3.4.1 海关监管的技术及模式滞后
        3.4.2 海关对自身职能定位不够准确
        3.4.3 海关人员不足且服务意识不强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举措
        4.1.1 澳大利亚海关实施海关管理改革
        4.1.2 欧盟海关为企业提供海关控制加工模式
        4.1.3 日本海关面向企业提高通关效率
        4.1.4 美国海关建立科学指标体系为企业提供服务
    4.2 国内其它地区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概况
        4.2.1 杭州海关推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
        4.2.2 广东海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4.2.3 汕头海关与企业合作推出多项互联网模式服务
        4.2.4 重庆海关简化加工贸易申报和审核流程
    4.3 经验借鉴
        4.3.1 利用信息化创新海关的监管模式
        4.3.2 引导企业把握优惠政策和营造良好转型升级环境
        4.3.3 提高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质量
5 苏州市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5.1 提高海关监管效能
        5.1.1 全面推广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改革
        5.1.2 提升集中报关的便利性
        5.1.3 创新通关管理模式
    5.2 采取多方面措施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5.2.1 扩展保税业务功能引导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
        5.2.2 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设备
        5.2.3 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跨境电商
    5.3 全面提升海关服务质量
        5.3.1 提升关员的服务意识
        5.3.2 加强与加工贸易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
        5.3.3 推进中心制建设提升服务效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服务型政府建设下政府规制性职能的优化 ——以检验检疫职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服务型政府与规制性职能:检验检疫职能的理论分析
    (一) 规制性职能的涵义
    (二) 作为手段的服务型政府
    (三) 检验检疫职能的规制特征
三、我国检验检疫职能的发展演变
    (一) 改革开放前的检验检疫职能:绝对权威和无限规制
    (二) 改革开放后检验检疫职能转变:职能法定化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检验检疫职能发展:规制更良好
    (四) 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检验检疫职能优化的新要求
四、服务型政府下检验检疫机构的履职困境
    (一) 服务与规制的错位
    (二) 法律法规滞后造成的履职困境
    (三) 治理结构陈旧造成的履职困境
    (四) 监管模式落后造成的履职困境
    (五) 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落伍造成的履职困境
五、优化检验检疫职能的对策
    (一) 正确认识服务与规制关系
    (二) 健全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良好规制的法治基础
    (三) 完善治理体系——良好规制的组织保障
    (四) 优化监管模式——提升规制效率的程序要求
    (五) 改良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良好规制的工具
结语:服务型政府下政府规制性职能的优化
参考文献

(3)天津地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导图
        1.2.2 研究的方法
        1.2.3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2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概述
    2.3 政府监管理论
    2.4 新公共管理理论
    2.5 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检验检疫监管政策
        2.5.1 杭州
        2.5.2 上海
        2.5.3 重庆
        2.5.4 宁波
        2.5.5 广州
    2.6 国内外文献综述
        2.6.1 国内文献综述
        2.6.2 国外文献综述
        2.6.3 文献总结
第三章 天津地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现状分析
    3.1 直邮模式的检验检疫监管
        3.1.1 邮寄物检疫
        3.1.1.1 天津地区进境邮寄物检验检疫监管现状
        3.1.1.2 天津地区进境邮寄物检验检疫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1.2 快件检疫
        3.1.2.1 天津地区进境快件检验检疫监管现状
        3.1.2.2 天津地区进境快件检验检疫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2 入境网购保税模式的检验检疫监管
        3.2.1 入境网购保税模式的检验检疫监管现状
        3.2.2 入境网购保税模式检验检疫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天津地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对策研究
    4.1 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制度
    4.2 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检验监管模式
    4.3 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支撑体系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风险社会对认证的制度需求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制度背景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制度动因与意义
    第二节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法理内涵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概念之界定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法律关系分析
        三、认证权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理论
        二、社会中间层理论
        三、法律的道德性理论
第二章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特点
    第一节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历史变迁及转轨特性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发展历程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转轨特性
    第二节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制度体系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制度渊源
        二、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运行体制
    第三节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政府主导干预的父爱主义
        二、质量规制的混合治理模式
        三、发展路径的国际标准依赖
        四、经济法调整的社会本位观
        五、与生产许可制度两轮驱动
第三章 市场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存在问题
    第一节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整体失衡
        一、认证主体社会化
        二、证书分布集中化
        三、寡头垄断的认证市场结构
    第二节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系性立法缺陷——基于立法机制视角
        二、政府监管不到位——基于行政干预视角
        三、认证有效性不高——基于认证绩效视角
    第三节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影响:案例研究与批判
        一、案例述介
        二、认证法律制度移植出现异化
        三、认证合谋导致监管机制缺失
        四、政府干预不足与干预过度并存
第四章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的域外考察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运行概况
        一、放松规制下的制度替代
        二、行政规制权的社会转向
    第二节 域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检视
        一、标准先行、市场推动
        二、立法规范、政府主导
        三、因势利导、协同推进
    第三节 域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
        一、效率主义的价值判断
        二、法治基础的权力改革
        三、多元主体的配置结构
        四、风险管理的决策方法
第五章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他治与自治平衡:强制性与自愿性协同发展
        二、硬法与软法结合:适度干预理念下弹性管理
        三、认证与审批衔接:促进合格评定的方式创新
    第二节 路径选择的立法模式
        一、总体思路:《合格评定法》抑或《技术监督法》?
        二、《合格评定法》的立法导向
        三、标准改进模式——兼谈《标准化法》的修改
第六章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具体建议
    第一节 明确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法律效力和范围
    第二节 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中市场准入制度
        一、市场导向与强制性认证竞争政策的关系
        二、认证机构的指定及救济
    第三节 强化对指定认证机构行为的规制
        一、完善强制性认证信息披露机制
        二、提升强制性认证行为的规范性
    第四节 建立健全指定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制度
        一、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
        二、完善认证制度中的连带责任
        三、完善工厂检查员的专家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检验检疫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范围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回顾
        2.1.1 跨境电子商务现状研究
        2.1.2 检验检疫执法研究
        2.1.3 检验检疫部门对跨境电子商务监管的研究现状
    2.2 理论分析
        2.2.1 检验检疫监管理论分析
        2.2.2 跨境电子商务的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
        2.2.3 信息不对称给市场秩序带来的影响
第三章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风险
    3.1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1.1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数据
        3.1.2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业务特点
    3.2 检验检疫工作职责
    3.3 跨境电子商务带来的风险
        3.3.1 跨境电子商务引起的有害生物入侵风险
        3.3.2 跨境电子商务引起的传染病风险
        3.3.3 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
第四章 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检疫监管现状
    4.1 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及检验检疫做法
    4.2 宁波现状
    4.3 广州现状
    4.4 各地经验总结
第五章 自贸区建立对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影响
    5.1 天津自由贸易区简介
        5.1.1 我国自贸区和保税区的对比
        5.1.2 天津自贸区的发展优势
    5.2 东疆保税港区简介
    5.3 东疆港区内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5.4 自贸区内的监管制度
        5.4.1“负面清单”制度
        5.4.2 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制度
        5.4.3 负面清单制度的司法渊源
    5.5 检验检疫在自贸区内政策制定方向
        5.5.1 简化准入流程
        5.5.2 合格假定,合理检验
        5.5.3 风险管控、建立质量信息追溯
第六章 自贸区内检验检疫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建议
    6.1 信用监管
        6.1.1 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准入制度
        6.1.2 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等级流动制度
        6.1.3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管理的应用
    6.2 风险管理
        6.2.1 风险收集
        6.2.2 风险分析
        6.2.3 风险处置
        6.2.4 沟通反馈
    6.3 制度保障与负面清单
    6.4 基础设施
        6.4.1 对现有政府搭建平台的政策建议
        6.4.2 对CIQ2000系统的政策建议
        6.4.3 自有平台与CIQ2000的融合
        6.4.4 硬件设施建设
第七章 总结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研究方法和目的
二、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职能概述
    (一)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职能概述
        1. 行政执法的职能
        2. 经济调节的职能
        3. 市场管理的职能
        4. 服务社会的职能
    (二)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职能转变方向
        1. 政府职能的转变
        2. 行为方式的转变
        3.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的力度
        4. 全面推进电子化进程
        5.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发挥优势力量
    (三)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概况
        1. 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发展历程
        2.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展历程
        3.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现有组织结构
        4. 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的法律依据
    (四)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面临的形势
        1. 国际形势
        2. 国内形势
三、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职能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
    (一) 黑龙江检验检疫机构存在的问题
        1. 职能观念的问题
        2. 职能范围的问题
        3. 职能实现的问题
    (二) 黑龙江检验检疫机构管理职能存在问题分析
        1. 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
        2. 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
        3. 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4. 检验检疫工作的特殊化和复杂性
四、黑龙江检验检疫机构管理职能转变的对策和建议
    (一) 新时期工作思路和作风转变
        1. 树立服务理念
        2. 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
        3. 工作重心的转变
    (二) 依法行政准确定位
        1. 准确把握职权范围
        2. 正确定位自身职能位置
    (三)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
        1. 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化、电子化
        2. 规范权利监管制度
        3. 加强内部监管
        4. 立足本职,提升执法能力
        5. 良好的人员管理机制
    (四) 全面提升检验检疫队伍素质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
        1. 强化科技力量
        2. 强化人员队伍建设
        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职学校办学的区域特色研究 ——以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中职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职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内涵分析
    第二节 中职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影响汕头市外语外贸职校办学区域特色的典型环境要素
    第一节 区位因素
    第二节 政策战略因素
    第三节 经济因素
    第四节 教育因素
第四章 汕头市外语外贸职校办学区域特色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办学基础
    第二节 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区域特色
    第三节 专业与课程建设区域特色
    第四节 办学模式区域特色
    第五节 师资队伍区域特色
    第六节 校园文化区域特色
第五章 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启示与思考
    第一节 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区域特色的启示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区域特色与中国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情况
后记

(8)锦州港粮食货源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市场营销理论基础
    2.1 4C营销理论概述
        2.1.1 4C营销理论的内容
        2.1.2 4C营销理论的作用
    2.2 SWOT分析概述
        2.2.1 SWOT分析方法简介
        2.2.2 SWOT分析的主要特征
        2.2.3 SWOT分析的主要步骤
第3章 锦州港粮食货源营销现状分析
    3.1 锦州港概况
        3.1.1 锦州港公司简介
        3.1.2 锦州港经营业绩
        3.1.3 锦州港粮食货物作业方式
    3.2 锦州港粮食货源营销现状分析
        3.2.1 腹地粮食货源分布
        3.2.2 腹地粮食货源客户特点
        3.2.3 腹地—港口粮食运输渠道
第4章 锦州港现有营销策略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良好的品牌认知
        4.1.2 服务优势
        4.1.3 营销战略联盟
    4.2 劣势分析
        4.2.1 生产能力劣势分析
        4.2.2 货源成本劣势
        4.2.3 营销渠道受限制
    4.3 机会
        4.3.1 扩展产品线
        4.3.2 增加新客源
        4.3.3 利用新模式
    4.4 挑战
        4.4.1 不利的国家政策
        4.4.2 竞争市场激烈
        4.4.3 需求替代品出现
第5章 基于4C理论的货源营销策略
    5.1. 客户市场差异化策略
        5.1.1 优化客户结构
        5.1.2 巩固保障大客户
        5.1.3 扶持中小客户
        5.1.4 开发潜在客户
    5.2 渠道多样化策略
        5.2.1 依托政策,加强宣传
        5.2.2 车仓一体化的有效结合
        5.2.3 加强代理人、承运人合作
    5.3. 成本管理精细化策略
        5.3.1 采取合资合作形式
        5.3.2 紧跟市场,精简成本
    5.4. 服务便利化策略
        5.4.1 构建港口供应链
        5.4.2 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5.4.3 完善港口沟通协调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简要评述
第二章 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工作的现状
    2.1 广州检验检疫服务的发展历程
    2.2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形势
        2.2.1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机遇
        2.2.2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挑战
    2.3 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对象需求调查分析
        2.3.1 调查目的
        2.3.2 问卷结构及内容
        2.3.3 调查实施
        2.3.4 企业服务需求统计与分析
    2.4 广州检验检疫通关效能制约因素及业务改革内部调查
        2.4.1 调查目的
        2.4.2 问卷结构及内容
        2.4.3 调查实施
        2.4.4 问卷情况统计与分析
    2.5 广州检验检疫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把关与服务工作存在“两头倒”的错误倾向
        2.5.2 检验检疫监管服务模式落后且存在漏洞
        2.5.3 帮扶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不足
        2.5.4 技术保障能力不强影响服务外贸效能
第三章 制约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
    3.1 政策法规因素的影响
        3.1.1 职能定位不清
        3.1.2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3.1.3 《检验检疫法检目录》未能充分体现监管重点
    3.2 体制模式因素的影响
        3.2.1 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未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3.2.2 “管理十执行”型的工作体制存在弊端
        3.2.3 技术保障模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3.3 人力资源因素的影响
        3.3.1 人员相对紧缺
        3.3.2 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3.3.3 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
    3.4 内外协调机制因素的影响
        3.4.1 局内各部门缺乏沟通配合
        3.4.2 局外各单位缺少协调及联动
第四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升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经验借鉴
    4.1 发达国家和地区优秀检验检疫服务举措探析
        4.1.1 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体系的特点
        4.1.2 发达国家和地区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外贸的特点
        4.1.3 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特点
        4.1.4 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口岸通关信息化的特点
        4.1.5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第三方检验机构实施管理的特点
        4.1.6 发达国家和地区口岸各部门协同执法的特点
    4.2 发达国家和地区优秀检验检疫服务举措的经验借鉴
        4.2.1 制定完备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体系
        4.2.2 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抢占国际贸易主动权
        4.2.3 善用风险评估及分类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能
        4.2.4 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4.2.5 借力第三方检验机构对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间接管理
        4.2.6 强调快速反应实现口岸联动执法
第五章 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的对策和建议
    5.1 健全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体系
        5.1.1 准确把握职能定位
        5.1.2 促进完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5.2 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5.2.1 加快检验检疫职能转变
        5.2.2 对《检验检疫法检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5.2.3 对现行检验监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5.2.4 对部分出口商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口岸多点放行”的改革模式
    5.3 全面加强检验检疫队伍建设
        5.3.1 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实现整体实力提升
        5.3.2 着力培养“四种意识”,实施“四个转变”
    5.4 全面加强科技建设
        5.4.1 构建和完善科技工作管理长效机制
        5.4.2 优化检测资源和管理
        5.4.3 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体系
        5.4.4 加快对民间检验机构的认可和监管步伐
    5.5 加快检验检疫信息化步伐
        5.5.1 完善CIQ2000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5.5.2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监管
        5.5.3 积极参与“广州电子口岸”建设
        5.5.4 加强对“大通关”工作的战略性研究
    5.6 完善对内对外的沟通协调和联合执法机制
        5.6.1 强化内部的协调配合
        5.6.2 与相关部门及组织联合构筑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5.7 充分发挥代理报检单位的作用
        5.7.1 完善代理报检单位监督管理制度
        5.7.2 全面推行报检员记分管理
        5.7.3 实施代理报检单位信用等级分类管理
        5.7.4 尽快建立代理报检行业协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附录

(10)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仓储运输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框架
    第三节 相关战略理论介绍
第二章 战略环境分析
    第一节 公司简介
    第二节 外部环境分析
    第三节 内部环境分析
第三章 战略选择
    第一节 SWOT分析
    第二节 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第三节 战略选择
    第四节 仓储运输业务选择
第四章 战略实施
    第一节 网络布局
    第二节 组织机构调整
    第三节 服务优化与创新
    第四节 一体化营销
    第五节 流程优化和新技术应用
    第六节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本文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强化服务扩大业务─—漳州商检局以服务促外贸的主要做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市海关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D]. 于果.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2]服务型政府建设下政府规制性职能的优化 ——以检验检疫职能为例[D]. 张庄熠. 厦门大学, 2018(02)
  • [3]天津地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超. 天津大学, 2016(02)
  • [4]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创新与完善[D]. 高国钧.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0)
  • [5]检验检疫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模式研究[D]. 韩晔. 天津大学, 2015(03)
  • [6]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转变研究[D]. 秦笃志. 内蒙古大学, 2014(09)
  • [7]中职学校办学的区域特色研究 ——以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陈树耀.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09)
  • [8]锦州港粮食货源营销策略研究[D]. 关军平. 大连海事大学, 2013(S1)
  • [9]提升广州检验检疫服务效能研究[D]. 林展翼.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10]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仓储运输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林友钦. 厦门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做强服务,做大做强——漳州商检局以服务促外贸的主要做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