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烷酸及其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一)——某些环烷酸的性质及萃取剂的选择

环烷酸及其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一)——某些环烷酸的性质及萃取剂的选择

一、环烷酸及其对稀土元素萃取的研究(Ⅰ)——某些环烷酸的性质及萃取剂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高阳[1](2021)在《稀土料液选择性络合除铝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高速发展的今天,稀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我国作为稀土资源大国,进一步开发新的分离提取工艺,提高生产所得稀土产品中稀土纯度,有利于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实现可持续利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然而在浸出过程中,稀土矿物表面的杂离子也将被浸出,尤其铝离子由于性质与稀土离子相近,在稀土萃取分离过程中将形成竞争萃取,降低稀土萃取容量,且易导致萃取过程发生乳化现象。本文对稀土料液络合除铝工艺开展研究,分别提出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除铝工艺,谷氨酸、组氨酸选择性络合-浊点萃取除铝工艺。1、采用PBTCA作为铝离子沉淀剂,考察溶液p H、PBTCA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稀土与铝离子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BTCA:MAl=1:5,p H=4.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0 min,此时铝离子的沉淀率可达到98.39%,而稀土沉淀率仅5.39%。2、采用谷氨酸作为络合剂选择性络合铝离子,再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利用浊点萃取法萃取分离稀土料液中的铝离子,考察溶液p 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谷氨酸的用量、平衡时间及Triton X-114的用量对除铝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M谷氨酸:M铝=3:1,将溶液p H调至4.5,恒温40℃,反应10 min后加入10 m L Triton X-114,平衡时间10 min后,铝离子单次萃取率可达78.01%,稀土萃取率仅为5.09%。确定了谷氨酸与铝离子的反应方程式,通过多次萃取研究,谷氨酸络合萃取溶液中铝离子的最低萃取浓度CAl=0.045±0.003 g/L,分离系数β(Al/RE)=66.15,说明利用谷氨酸作为络合剂与浊点萃取方法相结合时,混合溶液中铝离子能有效的与稀土离子分离开来。3、采用组氨酸作为络合剂选择性络合铝离子,再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利用浊点萃取法萃取分离稀土料液中的铝离子,考察溶液p 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组氨酸的用量、平衡时间及Triton X-114的用量对除铝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M组氨酸:M铝=3:1,将溶液p H调至4.5,恒温40℃,反应10 min后加入10 m L Triton X-114,平衡时间10 min后,铝离子单次萃取率可达70.85%,稀土萃取率仅为4.45%。确定了组氨酸与铝离子的反应方程式,通过多次萃取研究,组氨酸络合萃取溶液中铝离子的最低萃取浓度CAl=0.054±0.003 g/L,且β(Al/RE)=52.19,说明利用组氨酸作为络合剂与浊点萃取方法相结合时,混合溶液中铝离子能有效的与稀土离子分离开来。4、采用低浓度的盐酸作为反萃剂来反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中的铝离子,考察反萃剂的体积分数、相比、反应温度和平衡时间等因素对反萃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11体积分数的盐酸作为萃取剂时,温度40℃,相比O/A=1:7,平衡时间10 min后,铝离子的反萃率可达90.46%。此时有机相中铝离子已大部分被反萃下来,Triton X-11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萃取剂重复使用。本课题的研究为稀土除铝技术提供了的新的思路与方法,PBTCA分离铝离子工艺具有的操作简单,过滤快,分离效果好等优点;氨基酸选择性络合-浊点萃取法萃取分离稀土料液中铝离子工艺具有方法新颖,单次萃取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将有机络合与浊点萃取技术结合起来为混合稀土料液中铝离子的去除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张宏源[2](2021)在《P507非平衡萃取富集低浓度稀土与杂质铝分离基础研究》文中提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富含中重稀土元素,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的稀土以离子态吸附在高岭土等黏土矿物上,稀土品位极低,无法采用常规物理选矿方法富集回收。传统的硫酸铵浸矿、碳酸氢铵沉淀富集工艺稀土利用率偏低、产生氨氮和放射性废渣污染。有研总院自主开发成功的浸萃一体化技术可直接从低浓度稀土浸出液中萃取富集回收稀土,所得高浓度氯化稀土溶液可直接用作单一稀土分离提纯的原料,稀土收率大幅提高,避免了氨氮废水和放射性废渣的产生。但由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出液中稀土浓度低,杂质Al含量较高,且低浓度浸出液萃取富集过程稀土与杂质Al共存条件下的萃取机理与分离行为尚不明确,亟需开展相关研究,为低浓度稀土萃取富集过程中杂质A1的高效分离提供支撑。为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稀土-Al二元萃取体系的萃取机理。又研究了稀土-Al共存体系中稀土、Al的萃取动力学行为。最后研究了模拟稀土浸出液离心萃取过程低浓度稀土与Al的分离行为。主要进展如下:(1)研究了稀土-Al二元体系的P507萃取机理。结果表明:稀土-Al二元体系中稀土离子、A13+的萃取过程均符合阳离子交换机理。一元萃取体系下,P507对La3+、Nd3+、Y3+、Al3+的萃取能力排序为La3+<A13+<Nd3+<Y3+。水相平衡pH值在1.38~2.40的范围内,随着水相平衡pH值的升高,稀土-Al一元体系的βRE/Al逐渐增大,但始终大于单一稀土、Al体系的βRE/Al。(2)研究了稀土-Al共存体系中稀土、Al的萃取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萃取反应时间的延长,βRE/Al逐渐减小,且水相平衡pH值越高,βRE/Al越大,这是因为稀土离子被萃取的速率快于A13+,但Al3+被萃取生成的萃合物的稳定性更高,延长混合时间有利于水相中的Al3+将萃合物中的稀土离子置换下来。(3)研究了模拟稀土浸出液离心萃取过程低浓度稀土与Al的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萃取反应时间的延长,稀土和Al的萃取率以及βRE/Al均逐渐增加,表明适当延长萃取反应时间有利于稀土与Al的分离。随着水相平衡pH值升高,离心萃取及分液漏斗萃取过程中βRE/Al均逐渐增加,且离心萃取时βLa/Al、βNd/Al始终高于10,更有利于轻稀土与Al的分离。随着A13+浓度的增加,稀土和Al萃取率均逐渐降低,但βRE/Al逐渐升高,表明杂质Al累积时离心萃取有利于稀土与Al的分离。随着REO浓度的增加,βLa/Al变化不大(约为12),βNd/Al、βGd/Al、βY/Al逐渐升高(始终高于40),表明提高轻稀土与Al的分离系数对低浓度稀土与Al的有效分离至关重要。

冯宗玉,王猛,赵龙胜,徐旸,张永奇,黄小卫[3](2021)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提纯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稀土元素的性质极相近,在稀土矿物中一般有15种左右的稀土元素共生,分离提纯难度大,化工材料消耗高。中国稀土工作者根据稀土资源的特点,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成就了中国稀土生产大国的国际地位。本文梳理了工业上应用的主要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技术特点、优缺点及适用性,其中,碳酸氢镁皂化萃取分离提纯稀土技术将镁盐废水及CO2气体循环利用,不但从源头解决了稀土分离过程中氨氮、高盐废水污染难题,而且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用于P507, P204酸性磷类萃取剂在硫酸体系、盐酸体系中萃取分离稀土元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进一步介绍了稀土分离提纯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进展;针对高端应用对稀土纯度等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严峻压力和挑战,提出了稀土分离提纯领域的重点研究发展方向。

李艳阳,胡秋雨,李鸿阳,李静,刘艳珠,周雪珍,李东平,李永绣[4](2021)在《稀土与铝:从纠缠不清到相敬如宾》文中认为从事离子型稀土开发必然会遇到稀土与铝的分离问题。铝在稀土萃取分离线中的弥散分布和纠缠不清致使稀土分离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为此,需要从环境保护、稀土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要求出发,提出经济实用且高效的分离体系或分离流程,让稀土与铝做到相敬如宾。本文针对离子型稀土矿山稀土提取流程和产品质量优化要求,重点讨论了以沉淀和萃取相结合的从稀土浸出液中富集稀土,生产极低铝含量稀土矿产品的新方法,并对后续与稀土分离流程的耦合和创新方案提出了建议。

王玉东[5](2021)在《有机磷配体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文中指出稀土元素理化性质特殊,高纯单一稀土为现今社会所必须,我国稀土的储量、品种、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对于稀土的相关研究有着全球性的影响。其中最早于南方地区发现的、被西方国家垂涎已久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因其矿相结构和浸出工艺的特点,对于杂质铝的去除问题一向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发展出众多的除铝工艺,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和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利用含磷有机配体对模拟稀土料液中稀土与杂质铝的分离问题进行研究,分别提出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3-羟基苯基磷酰丙酸(CEPPA)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及聚磷酸丁二酯(REG)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1)DOPO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利用DOPO对模拟稀土料液中离子选择性不同的原理开展研究,考察模拟料液的p H值、DOPO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料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对DOPO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模拟料液的p H值为1、加入MDOPO:MRE3+=6:1当量的DOPO、反应时间为10 min、反应温度为30℃时,稀土的沉淀率为80.95%,铝的沉淀率为25.60%,且在DOPO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料液中铝离子浓度的改变对稀土的沉淀率没有影响,铝离子浓度越高,铝的沉淀率越低。(2)CEPPA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利用CEPPA对模拟稀土料液中离子选择性不同的原理开展研究,考察模拟料液的p H值、CEPPA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料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对CEPPA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影响,并用gaussian软件模拟计算其反应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模拟料液的p H值为1、加入MCEPPA:MRE3+=6:1当量的CEPPA、反应时间为10 min、反应温度为50℃时,稀土离子的沉淀率为90.48%,铝离子沉淀率为9.52%,且在CEPPA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料液中铝离子浓度的改变对稀土的沉淀率没有影响,铝离子浓度越高,铝的沉淀率越低。(3)REG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利用REG对模拟稀土料液中离子选择性不同的原理开展研究,考察模拟料液的p H值、REG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模拟料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对REG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模拟料液的p H值为2.5、加入MREG单体:MRE3+=12:1当量的REG、反应时间为10 min、反应温度为50℃时,稀土的沉淀率为91.35%,铝的沉淀率为11.22%,与前两种物质不同REG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在料液中铝离子浓度增加时,稀土的沉淀率会有所下降,且伴随着料液中铝离子浓度的增加,铝离子的沉淀的总量也会增加。

李晶瑞[6](2021)在《N,N-二辛基二甘酰胺酸键合固相材料制备及分离稀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具有优异的光、电、磁、热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超导、航空航天、电子产品、化学传感器、催化等多种领域。随着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绿色的稀土分离、富集技术备受关注。本文以二甘醇酸为原料,合成酰胺荚醚类N,N-二辛基二甘酰胺酸(DODGA)功能配体。以核-壳型Fe3O4@SiO2、层析硅胶及色谱性硅胶为支撑材料,通过酰基化反应制备了 3种改性固相萃取材料。采用SEM、TEM、BET、FTIR、TG、XPS等方法表征其形貌特征及配体键合量。采用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实验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探究。并将三种固相萃取材料分别应用于稀土元素的富集、柱层析分离及色谱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设计合成酰胺荚醚类DODGA配体并通过液-液萃取实验研究DODGA对16种稀土离子的萃取性能。采用核磁、质谱、红外对DODGA进行结构确认。考察无机酸种类、配体浓度、萃取温度、干扰离子等因素对DODGA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mol·L-1 HNO3溶液中,DODGA显示出最佳萃取性能,对16种稀土离子萃取率均在90%以上。改变萃取剂的浓度测定分配比的变化,计算得出La、Ce、Pr、Nd与DODGA的络合数为2,其它12种稀土元素络合数为3。改变KNO3的浓度,测定分配比的变化,计算得La、Ce、Pr、Nd与硝酸根离子络合数为1,其它12种稀土元素与硝酸根络合数为2。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ODGA与稀土离子的结合能,结果表明,DODGA可优先与稀土元素形成配合物,实现选择性萃取。(2)以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为支撑材料,制备磁性介孔颗粒Fe3O4@mSiO2-DODGA 并应用于稀土元素的富集。Fe3O4@mSiO2-DODGA 具有均一的球形形貌,表层为介孔结构,DODGA成功修饰至颗粒表面,键合量为 367 μmol·g-1。HNO3 浓度为 2 mol L-1 时,Fe3O4@mSiO2-DODGA 对 16种稀土元素吸附率最大。以0.01 mol L-1 EDTA为洗脱液,16稀土元素可被完全解吸附。在浓度为2 mol·L-1HNO3溶液中,Fe3O4@mSiO2-DODGA颗粒稳定性良好,重复使用5次后,仍保持其初始吸附能力的88.25~92.63%,可循环使用。Fe3O4@mSiO2-DODGA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共存离子干扰能力,可在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吸附稀土元素。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与准二级模型一致,吸附等温线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表明Fe3O4@mSiO2-DODGA颗粒对稀土元素的吸附过程为均匀表面上的单层吸附,吸附过程由化学吸附控制,同时伴有物理扩散。(3)选用层析硅胶作为固相支撑材料,制备固相萃取材料SG@DODGA,填充层析柱,应用于16种稀土元素层析分离,可实现La、Ce、Pr、Nd的基线分离。结果表明,SG@DODGA中配体键合量约为322μmol·g-1。吸附动力学表明,SG@DODGA可以在100 min内实现对16种稀土元素的充分吸附,吸附量可达126.33 mg·g-1。SG@DODGA对16种稀土元素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拟合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吸附过程为非均质表面的单层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SG@DODGA对16种稀土元素的△G°为负值,△H°、△S°值为正值,吸附过程是吸热,自发,熵值增加过程,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以SG@DODGA为填料,对16种稀土元素进行层析分离,获得各稀土元素的穿透曲线,层析柱对各稀土元素柱容量差异不明显。采用分段洗涤法,可实现16种稀土元素的初级分离,通过柱长增加实现了 La、Ce、Pr、Nd四种元素的基线分离。(4)以色谱硅胶HP@Amino为固相支撑材料,制备硅胶颗粒HP@DODGA,填充高效液相色谱柱并建立对15种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HP@DODGA材料中,DODGA配体键合量为219μmol·g-1,可在90 min内实现对稀土元素的充分吸附,吸附量为106.12 mg·g-1。HP@DODGA对16种稀土元素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数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吸附过程为均质表面的单层化学吸附。采用HP@DODGA硅胶颗粒填充高效液相色谱柱(id 4.6mm ×25 mm,10μm),以偶氮胂Ⅲ为柱后衍生剂,搭建液相色谱分离系统。优化偶氮胂Ⅲ显色条件,考察50~150 mmol·L-1浓度2-羟基异丁酸(HIBA)水溶液-甲醇体系梯度洗脱条件。以80mmol·L-1 HIBA-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实现15种稀土元素的基线分离,建立对15种稀土元素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10~250 mg·L-1范围,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回收率在85.7%~96.7%之间,并应用于实际矿产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定量分析,与ICP-MS检测结果一致。

李艳玲,廖伍平[7](2020)在《稀土萃取剂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稀土分离是衔接稀土资源与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的关键过程,目前主要采用溶剂萃取技术.稀土萃取剂的性能是决定溶剂萃取过程中稀土提取与分离效率的关键.本文简要评述了近10年来我国新型稀土萃取剂,如二烷基膦酸类、含胺基有机膦类以及羧酸类萃取剂等的研究进展.

王道广,王均凤,张香平,王毅霖,张晓飞[8](2020)在《离子液体在稀土萃取分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稀土元素萃取分离是获得高纯单一稀土的关键步骤之一,开发对稀土元素具有高效分离能力的新材料和新过程是全球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离子液体作为一类代表性的新材料,因具有不挥发、不易燃、稳定性好、结构性质可调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过程中,离子液体不仅可用作萃取剂,也可作为稀释剂、协萃剂或同时作为萃取剂和稀释剂。系统评述了离子液体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对非功能化离子液体和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中的萃取行为和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李鸿阳[9](2020)在《稀土资源高效绿色浸取与萃取分离过程减排降耗技术的耦合》文中研究说明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和北方矿物型稀土资源开发中,已经发展了多套浸取工艺和稀土元素的全萃取分离流程。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原先技术满足不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氯化钙-硫酸铝分阶段浸取离子吸附型稀土,并用氢氧化稀土来皂化P507酸性有机相,与萃取分离过程减排降耗技术相耦合,进一步优化南方和北方稀土资源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利用氯化钙和硫酸铝以分阶段浸取的方式来实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的绿色高效提取,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氨氮污染、效率不高和尾矿水土流失等问题。为此,研究了不同浸取剂,不同氯化钙浓度、不同硫酸铝加入量和后续石灰水中和护尾对稀土浸出效率和尾矿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钙对稀土的浸取效果比硫酸铵、硫酸镁和硫酸铝都低。通过增加浓度可以提高效率,但当浓度大于0.256 N后,浸出效率的提升趋于平缓。而通过引入硫酸铝进行第二阶段的浸取,可以大大提高稀土浸取率,并使尾矿中黏土矿物粒子的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保证尾矿稳定;当固定浸取液固比为1:1时,使用20%的硫酸铝替代部分氯化钙进行分阶段浸取,可以提升浸出效率到96%以上。氯化钙浸出液中的稀土可以用石灰来沉淀,制备结晶氢氧化稀土。所得氢氧化稀土可用于皂化P507有机相。为此,确定了相比、水相稀土浓度、串级萃取级数对有机相稀土负载浓度的影响关系。证明可以通过调节料液稀土浓度、相比以及串级萃取级数来制备稀土负载浓度在0.16-0.24mol/L范围内的有机相。皂化产出的水相循环用于溶解氢氧化稀土,并制备高浓度稀土料液,杜绝了皂化废水的产生。不溶残渣与硫酸铝浸出液合并,用N1923萃取富集稀土并与铝分离,产出的硫酸铝循环浸矿。据此,提出了新的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取-沉淀-萃取富集-循环利用生产工艺流程。与此同时,利用稀土磷酸盐和氟碳酸盐矿物碱法处理获得的氢氧化稀土代替原来的铵、钠、钙、镁等碱性化合物来皂化P507-煤油有机相,并制备氯化稀土料液。研究了有机相负载稀土量和皂化萃余水相pH随料液稀土浓度变化关系,以及与相比、pH值和逆流萃取级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相稀土离子负载量随相比的减小、料液稀土离子浓度的增高和逆流萃取级数的增加而增高;在连续逆流萃取模式下,出口有机相稀土离子负载量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相比、料液稀土离子浓度和级数来控制,获得负载量在0.16-0.24mol/L之间的合格有机相。而且,通过溶料末级和萃取首级接触水相pH的调控,使进入有机相中的Th4+和Al3+量控制在1mg/L左右。据此,开发了一种包括P507-煤油有机相稀土连续皂化单元和萃余水相循环溶料单元的新工艺。该工艺克服了碱转稀土颗粒尺寸小以及其共存杂质对皂化过程的影响,既节约了原料消耗,又不产生皂化废水。

杨晓静[10](2020)在《胺基膦萃取剂对稀土及其伴生元素的萃取与分离》文中认为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稀土及其化合物纯度的要求日益增加,如何从稀土矿物中提取和纯化稀土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钍和铀因其与稀土相似的化学性质而常常伴生于稀土矿物中,在稀土矿浸取过程中,这些放射性元素也会被浸出,这些杂质离子会对后续稀土的萃取分离造成影响。所以,寻找高效的分离铀和钍并回收稀土的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现有分离纯化金属的技术中,溶剂萃取法因其高效性、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处理能力大而成为分离纯化稀土的重要手段。本论文研究了胺基膦萃取剂在硫酸介质中萃取分离稀土(Ⅲ)及其伴生元素钍(Ⅳ)和铀(Ⅵ)。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使用α-胺基膦酸酯萃取剂(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Cextrant 230,L)从硫酸介质中选择性萃取分离U(Ⅵ)和Th(Ⅳ)。Cextrant 230在不同的酸度下对U(Ⅵ)、Th(Ⅳ)、RE(Ⅲ)、Al(Ⅲ)和Fe(Ⅲ)进行萃取,其萃取顺序为:U(Ⅵ)>Th(Ⅳ)>Fe(Ⅲ)>RE(Ⅲ)>Al(Ⅲ),且萃取率均随着酸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对铀的萃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斜率法推导出Cextrant 230萃取U(Ⅵ)的机理为中性络合机理,萃合物为UO2SO4·2L,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探讨了温度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过程是放热且自发的过程。将该萃取剂用于硫酸铝浸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模拟料液中,经过单级错流萃取,超过99%的放射性U(Ⅵ)、Th(Ⅳ)被除去,这既改善了后续的萃取环境也避免了稀土产品被污染。2.研究了胺基膦酸萃取剂(2-乙基已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HEHAMP,H2A2)在硫酸介质中对稀土的萃取性能。首先考查了平衡酸度对萃取稀土的影响,萃取顺序与大多数酸性萃取剂一致,Y(Ⅲ)的位置落在Ho(Ⅲ)、Er(Ⅲ)之间,萃取次序如下:Lu(Ⅲ)>Yb(Ⅲ)>Tm(Ⅲ)>Er(Ⅲ)>Y(Ⅲ)>Ho(Ⅲ)>Gd(Ⅲ)>La(Ⅲ)。采用斜率法确定HEHAMP在硫酸介质中萃取稀土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机理,推导出萃合物的组成为RE(HSO4)2HA2,并通过红外光谱证实。以重稀土Yb(Ⅲ)和Lu(Ⅲ)为例,研究了萃取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并计算出相应的热力学参数以及30%HEHAMP对稀土的饱和容量与反萃性能,结果表明该萃取过程是一个吸热自发的过程,30%HEHAMP对Yb(Ⅲ)和Lu(Ⅲ)的饱和负载量分别为37.37g/LYb2O3和40.12g/LLu2O3。盐酸是最佳的反萃剂,4mol/LHCl能有效的将Yb(Ⅲ)和Lu(Ⅲ)从有机相中反萃到水相溶液中,反萃率均超过90%。

二、环烷酸及其对稀土元素萃取的研究(Ⅰ)——某些环烷酸的性质及萃取剂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烷酸及其对稀土元素萃取的研究(Ⅰ)——某些环烷酸的性质及萃取剂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料液选择性络合除铝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稀土概述
    1.2 稀土元素的应用
    1.3 稀土与铝的分离方法
        1.3.1 稀土矿浸出前除杂技术
        1.3.2 浸出液除铝技术
        1.3.3 稀土萃取分离技术
    1.4 浊点萃取
        1.4.1 浊点萃取原理
        1.4.2 浊点萃取的影响因素
    1.5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6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方法
        2.3.1 PBTCA沉淀稀土料液中铝的工艺研究
        2.3.2 谷氨酸浊点萃取除铝工艺研究
        2.3.3 组氨酸浊点萃取除铝工艺研究
        2.3.4 浊点萃取反萃工艺研究
    2.4 样品含量检测
        2.4.1 稀土料液中稀土浓度的测定
        2.4.2 铝离子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 PBTCA络合除铝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PBTCA用量与p H对除铝效率的影响
    3.3 反应温度对PBTCA除铝效率的影响
    3.4 反应时间对PBTCA除铝效率的影响
    3.5 PBTCA在高稀土浓度混合料液中的除铝效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谷氨酸选择性络合-浊点萃取除铝工艺研究
    4.1 引言
        4.1.1 浊点萃取工艺的应用
        4.1.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4.1.3 络合剂的选择
    4.2 谷氨酸浊点萃取除铝工艺研究
        4.2.1 pH对谷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4.2.2 反应温度对谷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4.2.3 平衡时间对谷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4.2.4 谷氨酸的用量对谷氨酸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4.2.5 反应时间对谷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4.2.6 Triton X-114 的用量对谷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4.2.7 谷基酸在高稀土浓度混合溶液中的除铝效率
    4.4 谷氨酸选择性络合-浊点萃取除铝机理研究
        4.4.1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谷氨酸与铝络合反应研究
        4.4.2 谷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机理研究
        4.4.3 萃取容量及萃取分离系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氨酸选择性络合-浊点萃取除铝工艺研究
    5.1 引言
        5.1.1 pH对组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5.1.2 Triton X-114 的用量对组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5.1.3 平衡时间对组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5.1.4 反应温度对组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5.1.5 组氨酸的用量对组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5.1.6 反应时间对组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效率的影响
        5.1.7 组氨酸在高稀土浓度混合溶液中的除铝效率
    5.2 组氨酸选择性络合-浊点萃取除铝机理研究
        5.2.1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组氨酸与铝络合反应研究
        5.2.2 组氨酸浊点萃取除铝机理研究
        5.2.3 萃取容量及萃取分离系数
    5.3 负载有机相的反萃工艺研究
        5.3.1 盐酸浓度对Triton X-114 反萃效率的影响
        5.3.2 有机相与水相比对Triton X-114 反萃效率的影响
        5.3.3 温度对Triton X-114 反萃效率的影响
        5.3.4 平衡时间对Triton X-114 反萃效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P507非平衡萃取富集低浓度稀土与杂质铝分离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资源概况
    1.2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取工艺现状
        1.2.1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取工艺
        1.2.2 稀土浸出液沉淀富集工艺
    1.3 低浓度稀土浸出液非沉淀法富集现状
        1.3.1 溶剂萃取法
        1.3.2 离子交换法
        1.3.3 液膜分离法
    1.4 离心萃取在有色金属提取领域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1 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2 试验部分
    2.1 试验试剂及设备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低浓度硫酸稀土制备
        2.2.2 有机相纯化预处理
        2.2.3 P507萃取稀土试验过程
    2.3 分析方法
        2.3.1 水相酸度测定
        2.3.2 水相中金属离子浓度测定
        2.3.3 P507浓度测定
        2.3.4 有机相中金属离子浓度测定
        2.3.5 有机相中硫酸根浓度测定
    2.4 数据处理方法
        2.4.1 萃取率
        2.4.2 分配比
        2.4.3 分离系数
3 低浓度稀土-Al-P507-H_2SO_4体系的萃取机理
    3.1 稀土-Al萃取机理研究
        3.1.1 一元体系萃取机理研究
        3.1.2 二元体系萃取机理研究
        3.1.3 一元、二元体系萃取行为对比
    3.2 Al~(3+)浓度对稀土与Al分离的影响
    3.3 稀土浓度对稀土与Al分离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低浓度稀土-Al-P507-H_2SO_4体系的萃取动力学
    4.1 萃取反应时间对La与Al分离行为影响
    4.2 萃取反应时间对Nd与Al分离行为影响
    4.3 萃取反应时间对Y与Al分离行为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P507非平衡萃取富集低浓度稀土与杂质Al分离行为
    5.1 萃取反应时间对稀土与Al分离的影响
    5.2 水相酸度对稀土与Al分离的影响
    5.3 Al~(3+)浓度对稀土和Al分离的影响
    5.4 稀土浓度对稀土与Al分离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稀土元素萃取分离提纯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萃取分离提纯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
    1.1 稀土萃取分离技术及应用特点
        1.1.1 P204-H2SO4-HCl体系萃取分离稀土技术
        1.1.2 P507-HCl体系萃取分离稀土技术
        1.1.3 环烷酸-HCl体系萃取分离稀土技术
    1.2 稀土萃取分离有机相皂化技术研究进展
2 稀土分离提纯新方法、 新技术研究进展
    2.1 稀土分离提纯过程物料循环利用技术
    2.2 稀土分离提纯新方法
3 稀土绿色分离提纯技术发展展望
    (1) 鼓励绿色化工艺技术研发、 优化升级与推广应用
    (2) 迭代发展新型绿色冶炼分离稀土技术
    (3) 建立系统化稀土绿色制造评价体系

(4)稀土与铝:从纠缠不清到相敬如宾(论文提纲范文)

1 铝对稀土纠缠不清之源
2 稀土与铝的相敬如宾之道
    2.1 沉淀分离
    2.2 萃取分离
        2.2.1 酸性磷类萃取剂
        2.2.2 环烷酸等羧酸类萃取剂
        2.2.3 胺类萃取剂
    2.3 吸附及多重平衡分离
3 稀土与铝的相敬如宾之策
    3.1 选择性浸取: 如何在保证稀土浸取率的前提下降低杂质铝的浸出量
    3.2 预处理除杂: 如何在保证除杂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稀土共沉淀损失?
    3.3 萃取分离-如何选择萃取剂并减少有机相的损失及其导致的污染?
    3.4 方法组合及联动-如何提高分离效果和降低分离成本及环境污染?
4 基于沉淀-萃取方法的低铝稀土矿产品及无放射性渣分离流程
5 结 语

(5)有机磷配体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Al~(3+)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资源开发过程的影响
        1.2.1 对浸出过程的影响
        1.2.2 对沉淀过程的影响
        1.2.3 对分离纯化过程的影响
    1.3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资源开发过程除铝研究
        1.3.1 原矿浸出阶段除铝
        1.3.2 稀土料液除铝
        1.3.2.1 水解法除铝
        1.3.2.2 离心沉淀法除铝
        1.3.2.3 中和-磁絮凝-磁分离法除铝
        1.3.2.4 草酸沉淀法除铝
        1.3.2.5 碱法除铝
        1.3.2.6 萃取法除铝
        1.3.2.7 有机配体络合沉淀法除铝
    1.4 课题的提出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 试验原料
    2.3 试验方法
        2.3.1 DOPO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
        2.3.2 CEPPA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
        2.3.3 REG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
    2.4 分析方法
        2.4.1 分析所需溶液的配置
        2.4.2 料液中铝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
        2.4.3 RE~(3+)含量测定方法
        2.4.4 利用gaussian对反应过程分析
    2.5 表征方法
        2.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FTIR)
        2.5.2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2.5.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第三章 DOPO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DOPO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
        3.2.1 pH值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3.2.2 DOPO用量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3.2.3 反应温度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3.2.4 反应时间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3.2.5 Al~(3+)浓度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3.3 对实验过程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EPPA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CEPPA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
        4.2.1 pH值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4.2.2 CEPPA用量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4.2.3 反应温度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4.2.4 反应时间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4.2.5 Al~(3+)浓度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4.3 对实验过程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EG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新型有机配体的合成研究
        5.2.1 杂环磷酸酯的合成研究
        5.2.2 长链聚合磷酸酯的合成研究
    5.3 对实验产物的表征
    5.4 对实验合成的有机配体进行稀土除铝生产的应用研究
        5.4.1 杂环磷酸酯稀土除铝工艺研究
        5.4.2 长链聚合磷酸酯的稀土除铝生产工艺研究
        5.4.2.1 pH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5.4.2.2 反应温度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5.4.2.3 反应时间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5.4.2.4 Al~(3+)浓度对稀土与铝分离的影响
        5.4.2.5 对REG分离稀土与铝元素过程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N,N-二辛基二甘酰胺酸键合固相材料制备及分离稀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稀土元素概述
        2.1.1 稀土元素简介
        2.1.2 稀土资源概述
        2.1.3 中国稀土资源分布
        2.1.4 稀土资源的利用
    2.2 稀土元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2.1 化学沉淀法
        2.2.2 浊点萃取法
        2.2.3 微生物法
        2.2.4 溶剂萃取法
        2.2.5 固相萃取法
    2.3 固相萃取稀土元素研究进展
        2.3.1 浸渍法制备固相萃取材料
        2.3.2 化学键合制备固相萃取材料
        2.3.3 基于酰胺荚醚官能团的稀土富集分离技术
    2.4 本课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3 N,N-二辛基二甘酰胺酸合成、表征及其萃取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N,N-二辛基二甘酰胺酸的合成
        3.3.2 溶液配制
        3.3.3 液-液萃取实验
        3.3.4 DODGA理论计算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二甘醇酸酐表征
        3.4.2 DODGA表征
        3.4.3 稀释剂选择
        3.4.4 水相体系选择
        3.4.5 萃取剂浓度考察
        3.4.6 硝酸根(NO_3~-)浓度考察
        3.4.7 干扰离子
        3.4.8 理论计算
    3.5 小结
4 磁性介孔颗粒Fe_3O_4@mSiO_2-DODGA的合成、表征及对16种稀土元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磁性材料制备
        4.2.4 Fe_3O_4@mSiO_2-DODGA吸附稀土元素性能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e_3O_4@mSiO_2-DODGA表征
        4.3.2 吸附性能影响因素考察
        4.3.3 吸附动力学
        4.3.4 吸附等温线
    4.4 小结
5 基于N,N-二辛基二甘酰胺酸修饰硅胶颗粒(SG@DODGA)的柱层析固定相制备及16种稀土离子柱色谱分离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试剂
        5.2.2 表征方法
        5.2.3 SG@NH_2硅胶颗粒的制备
        5.2.4 SG@DODGA硅胶颗粒的合成
        5.2.5 柱层析研究
        5.2.6 SG@DODGA吸附性能研究
        5.2.7 稀土离子测定条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G@DODGA硅胶颗粒制备
        5.3.2 材料表征
        5.3.3 吸附性能研究
        5.3.4 层析柱吸附研究
    5.4 小结
6 N,N-二辛基二甘酰胺酸改性硅胶填料HP@DODGA分离16种稀土离子色谱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
        6.2.2 实验仪器
        6.2.3 HP@DODGA制备
        6.2.4 HP@DODGA吸附实验
        6.2.5 色谱柱装填
        6.2.6 HPLC系统配置
        6.2.7 分析方法建立
        6.2.8 分析方法应用
    6.3 结果与讨论
        6.3.1 HP@DODGA表征
        6.3.2 HP@DODGA吸附性能研究
        6.3.3 HP@DODGA填充色谱柱分离分析稀土离子研究
        6.3.4 分析方法建立
        6.3.5 分析方法应用
        6.3.6 色谱分离稀土离子材料性能比较
    6.4 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稀土萃取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二烷基膦酸萃取剂
3 含氮有机磷(膦)萃取剂
4 羧酸类萃取剂
5 其他萃取剂的开发研究
6 总结与展望

(8)离子液体在稀土萃取分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非功能化离子液体
    1.1 非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稀释剂
    1.2 非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
    1.3 非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协萃剂
2 功能化离子液体
    2.1 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单一萃取剂
        2.1.1 磷酸酯类离子液体(P204类)
        2.1.2 亚磷酸酯类离子液体(P507类)
        2.1.3 次磷酸酯类离子液体(Cyanex272/P227类)相比P204和P507,Cyanex272对稀土元素的分离系
        2.1.4 环烷酸类离子液体(CA12/CA100类)
        2.1.5 其他类型的功能化离子液体
    2.2 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协萃剂
        2.2.1 两种功能化离子液体协同萃取
        2.2.2 功能化离子液体与非功能化离子液体协同萃取
        2.2.3 功能化离子液体与分子萃取剂协同萃取
3 结论和展望

(9)稀土资源高效绿色浸取与萃取分离过程减排降耗技术的耦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稀土资源的开采现状
        1.2.1 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
        1.2.2 矿物型稀土资源
        1.2.3 稀土与共生杂质的分离与利用
    1.3 稀土元素的萃取分离
        1.3.1 萃取剂
        1.3.2 萃取分离工艺
    1.4 尾矿生态修复
    1.5 选题依据
    1.6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6.1 研究思路及内容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氯化钙-硫酸铝分阶段浸取离子吸附型稀土及其绿色分离新工艺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几种主要浸取剂单独浸取稀土的浸取率比较
        2.3.2 氯化钙阳离子浓度对浸出效率的影响
        2.3.3 硫酸铝加入量对浸出效率的影响
        2.3.4 不同浸矿剂组合的分阶段浸取的效率比较
        2.3.5 分阶段浸取浸出液的处理方法
        2.3.6 N1923萃取分离稀土与铝及氯化铵反萃回收稀土
        2.3.7 氢氧化稀土用于皂化P507-煤油有机相
        2.3.8 逆流萃取有机相稀土离子负载浓度和出口水相酸度的稳定性
        2.3.9 皂化过程稀土元素ICP分析结果
        2.3.10 离子型稀土的分阶段浸取与萃取分离工艺的耦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物型稀土碱转化产物皂化P507-煤油有机相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分析测定方法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萃取级数和料液稀土离子浓度对有机相稀土离子负载量和水相pH的影响
        3.3.2 相比、料液稀土浓度对有机相稀土离子负载量和水相pH的影响
        3.3.3 碱转稀土溶解速率对比
        3.3.4 连续逆流萃取有机相浓度与萃余水相pH值稳定性
        3.3.5 皂化过程对稀土元素的分离效果
        3.3.6 稀土连续皂化工艺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胺基膦萃取剂对稀土及其伴生元素的萃取与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萃取分离稀土、铀和钍常用的萃取剂及其研究进展
        1.2.1 中性含膦(磷)类萃取剂
        1.2.2 酸性萃取剂
        1.2.3 胺类萃取剂
    1.3 胺基膦萃取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目前常用萃取剂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萃取实验中料液的制备
        2.2.2 萃取和反萃实验
        2.2.3 实验相关参数
    2.3 分析方法
        2.3.1 水相溶液酸度的测定
        2.3.2 单一稀土离子浓度的测定
        2.3.3 萃合物的结构分析
第3章 Cextrant230 在硫酸介质中选择性萃取分离U(Ⅵ)和Th(Ⅳ)
    3.1 引言
    3.2 萃取剂的制备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平衡酸度对Cextrant230 萃取金属离子的影响
        3.3.2 平衡酸度对N1923 萃取RE(Ⅲ)和Al(Ⅲ)的影响
        3.3.3 萃取时间对萃取U(Ⅵ)的影响
        3.3.4 Cextrant230 在硫酸介质中萃取U(Ⅵ)的机理研究
        3.3.5 Cextrant230 和萃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3.3.6 温度对Cextrant230 在硫酸介质中萃取U(Ⅵ)的影响
        3.3.7 Cextrant230对U(Ⅵ)和Th(Ⅳ)的饱和负载量
        3.3.8 负载有机相的反萃实验
        3.3.9 从模拟料液中选择性除去U(Ⅵ)和Th(Ⅳ)并回收稀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EHAMP在硫酸介质中萃取RE(Ⅲ)的研究
    4.1 引言
    4.2 萃取剂的制备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Cextrant230和HEHAMP萃取RE(Ⅲ)的比较
        4.3.2 萃取时间对HEHAMP萃取RE(Ⅲ)的影响
        4.3.3 平衡酸度对HEHAMP萃取RE(Ⅲ)的影响
        4.3.4 盐析剂对HEHAMP萃取RE(Ⅲ)的影响
        4.3.5 HEHAMP在硫酸介质中萃取RE(Ⅲ)的机理研究
        4.3.6 HEHAMP及萃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4.3.7 温度对HEHAMP在硫酸介质中萃取RE(Ⅲ)的影响
        4.3.8 HEHAMP在硫酸介质中对RE(Ⅲ)的饱和容量
        4.3.9 负载有机相中RE(Ⅲ)的反萃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实验结论
    5.2 实验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环烷酸及其对稀土元素萃取的研究(Ⅰ)——某些环烷酸的性质及萃取剂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料液选择性络合除铝技术研究[D]. 高阳.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2]P507非平衡萃取富集低浓度稀土与杂质铝分离基础研究[D]. 张宏源.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21
  • [3]稀土元素萃取分离提纯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冯宗玉,王猛,赵龙胜,徐旸,张永奇,黄小卫. 中国稀土学报, 2021(03)
  • [4]稀土与铝:从纠缠不清到相敬如宾[J]. 李艳阳,胡秋雨,李鸿阳,李静,刘艳珠,周雪珍,李东平,李永绣. 中国稀土学报, 2021(03)
  • [5]有机磷配体络合分离稀土与铝的工艺研究[D]. 王玉东.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6]N,N-二辛基二甘酰胺酸键合固相材料制备及分离稀土性能研究[D]. 李晶瑞.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7]稀土萃取剂研究进展[J]. 李艳玲,廖伍平. 中国科学:化学, 2020(11)
  • [8]离子液体在稀土萃取分离中的应用[J]. 王道广,王均凤,张香平,王毅霖,张晓飞. 化工学报, 2020(10)
  • [9]稀土资源高效绿色浸取与萃取分离过程减排降耗技术的耦合[D]. 李鸿阳. 南昌大学, 2020(01)
  • [10]胺基膦萃取剂对稀土及其伴生元素的萃取与分离[D]. 杨晓静.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环烷酸及其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一)——某些环烷酸的性质及萃取剂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