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社会主义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一、社会主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史晓莹[1](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教育史学科自20世纪初在中国确立之日起便存在着方法论的问题。但由于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因此,长期以来方法论研究一直未得到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后,在国内外、学科内外部多种复杂因素的刺激与带动之下,我国教育史工作者也开始关注方法论问题。至今,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已走过近四十年的探索之路,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增强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及其对未来方法论研究的有效指导,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的发展与研究进行整体回顾与全面反思。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对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进行反思的背景与双重意义;其次,从“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两个维度对以往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内容进行概括,从这些梳理中寻找及确立了本论文继续研究的空间;最后,对“教育史学”和“方法论”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教育史学方法论”的抽象性。正文主体部分共四章,两大部分。前三章为第一部分。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将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间的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复苏、深化、繁盛。并逐一介绍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在每一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内、外部背景,以及方法论研究取得的进展与成果。第四章为第二部分。从特征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集中总结与整体反思。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认识,采用纵向发展演变的视角,透过近四十年间的发展历程,把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主题背景下,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并进一步进行特征总结、道路探索。这些工作都是尝试探索发现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规律与逻辑,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和借鉴。

史晓莹,王喜旺[2](2019)在《困境与探索:对近40年中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反思》文中指出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历程,其总体呈现出研究成果数量少、基本概念理解分歧较大、深度和系统性不够三大特征。造成这三方面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对教育史学方法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概念界定视域不统一,方法论反思性研究意识发育迟滞。与此相应,本文尝试提出三种走出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困境的对策:增强学界对教育史学特殊方法论重要价值的认识,深入分析教育史学方法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全面开展对教育史学方法论问题的元研究。

黄颖娜[3](2015)在《论价值观教育与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塑造》文中研究指明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对人的实践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心理人格等非智力因素。心理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由心理的认知能力、调控能力、适应能力等具体能力构成,决定着个体的个性特征。健康心理人格是个体心理积极和谐的一种状态,是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健康心理人格更全面、更本质地决定了人们的实践效能。价值观偏差是青年出现心理人格问题的重要成因。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保证青年从人民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始终以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把崇尚理性、追求真实、反对虚假作为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这样,青年在实践中就会既坚持崇尚真理,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追求。西方学界代表人物主要从心理人格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内在动力机制、能量转换规律、内外倾人格特质、“自在”与“自为”的转换原理等方面研究心理人格问题。他们的研究更多地局限在对个体人的身体和心理机能的考察,忽视了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而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看成是现实的、可以观察到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而不是孤立的、抽象化的个体。健康心理人格的主体应是“现实的个人”、“社会化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人”、“具有社会实践性的人”。价值观对塑造健康心理人格有重要的统领作用,健康心理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价值观的内化和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旨趣的具体化、可操作化呈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意识、行为起着正向规约作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应成为塑造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核心路径。通过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使青年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方法论原则,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将正确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相协调,并建立有效的个体道德自觉机制和利我思维最优化行为模式,从而激发其一切积极心理力量从“内部斗争”转为外部合理释放。青年的意识、智慧得以发展,青年更加热爱自我、环境和他人,自我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健康心理人格得以形成,最终实现马克思所断言的“把人的世界和自身的关系还给人本身”,即人自身的解放的终极目标。

李杰[4](2009)在《史学方法论问题域探析》文中指出什么是史学方法论,产生史学方法论问题的认识论根据是什么?联系当前史学认识的实际,探讨历史研究中运用理论与方法存在的认识问题、史学方法的运用与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史学方法的运用与历史宏大叙事的关系问题,可以论证出唯物史观的有效性。

程方鹏[5](2019)在《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回顾与体系建构》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学习和整理了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长久以来我国学者对教育管理学研究中方法的介绍大多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经验与研究方法,自身对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独创性和系统性研究存在不足,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客观上也受到了影响。因此,研究方法的不规范成了制约我国教育管理研究质量提升的瓶颈。本文通过对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历程回顾,求证教育管理学相关理论,并界定其核心概念,充分阐述了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所具有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着手建构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回顾。该部分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简述与文献梳理。教育管理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其研究方法的发展演进也不是空穴来风的。回顾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史,教育管理主要经历了“思辨研究范式”、“实证研究范式”、“人文理解主义范式”和“多元研究范式”的转变。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我国教育管理并没有上升为一门科学,其研究主要是对国外教育管理学着作的翻译,其内容也受凯洛夫教育学体系影响,放置在教育学体系中进行介绍。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管理才步入正途。本文着重通过对我国学者在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在分析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研究思路与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专着、期刊论文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1978年—1986年)、发展阶段(1987年—1999年)、多元化阶段(2000年—至今),并阐明每个阶段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特点与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教育管理学理论分析与研究方法独特性。该部分包括界定核心概念和探讨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核心概念中对“方法”、“方法论”、“方法体系”以及“教育管理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等涵义进行界定并说明其适用范围。探讨教育管理学是否存在独特性的研究方法体系过程当中,通过引用库恩“范式”,同时结合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当中的运用,对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自身的演进脉络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从教育管理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理论层面展开对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存在独特性的论证。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也是为第三部分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建构。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前文对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回顾与理论依据分析,都是为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服务。该部分依据对教育管理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等方面独特性认识,立足于深入考察研究方法在学科形成过程中的运用与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建构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本文认为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主要内容是由上层哲学方法论、中层一般科学方法论、底层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三部分组成。其中,哲学方法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文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统领的作用;一般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系统方法、数学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其母系学科教育科学与管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自身发展形成的“自然融贯主义”研究范式、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方法和教育管理学具体研究方法(基本操作方法、数量化方法、辅助性方法),并从教育管理学具体方法的涵义及运用进行详细描述。

李振宏[6](2008)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与唯物史观相关的方法论研究、多学科方法与西方史学方法的引入、实证史学方法的重新评价、社会史方法论的备受关注等诸多方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进一步改善史学方法论研究,应当注意几个方面:方法论研究应该与具体实证研究相结合;要培养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善于从较为成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思想;西方史学方法的引入,要与中国历史学家的史学实践相结合;多学科方法的引入,要考虑历史本身的性质,要在历史主义原则的指导下发挥其方法论效应。

钟柏昌,李艺[7](2015)在《中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关于研究方法论的评述》文中提出虽然人们知道"方法 "和"方法论"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常常混淆两者的内涵。方法与方法论的关系本质上既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也是战术与战略的关系;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不是单个的方法,而是某类方法的集合(方法体系),围绕不同适用范围和不同研究领域的方法体系展开的研究,可以形成多种层次和多种类别的方法论。忽视方法论的研究,混淆(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导致学术研究缺乏方法体系的构建意识,产生了教育技术研究的"教条主义"。与方法体系的构建一样,推理逻辑的选择也是经常被忽视的方法论问题,采用合理的外推逻辑是确保研究结论效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如何避免研究结论失效,是另外一个需要重点讨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事实上,除了方法体系的构建、推理逻辑的选择两大因素外,研究问题的甄别、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主客体的关系也是影响研究结论效度的重要因素。

郑玉双[8](2018)在《价值一体性命题的法哲学批判:以方法论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德沃金所扞卫的价值一体性命题主张价值之间的相互融贯和支持,包含着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基本主张。方法论立场是该命题的关键性内容。德沃金主张价值实践是解释性实践,价值理论是解释性的、一阶实质理论。这种方法论立场否定了元伦理学的存在基础,同时给一般法理学带来了严重挑战。然而,元伦理学在方法论上并不会导向怀疑主义,而且能够帮助一般法理学走出方法论上的困境。将一般法理学视为元规范性探究的一部分,即探究法律思想和讨论如何适应于现实实在的说明性事业,可以扞卫一般法理学的二阶方法论立场。一般法理学的元规范性属性可以突破价值一体性命题的挑战,但仍然需要解决一些新的理论难题。

陈嘉明,应奇,张留华,徐竹,贺敏年[9](2018)在《社会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问题(笔谈)》文中提出社会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问题不但是当前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聚集点,而且本身成为了跨学科实践的理智平台和作业场所。这可以追溯到新康德主义的说明和理解的区分与融通贯穿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始终,这种架构又与当前社会科学哲学讨论中的因果性研究范式和规范性研究范式形成对应和映照。如果说实践推理是贯穿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到维特根斯坦及其后学的行动哲学的枢纽和中轴,那么规范性理由以及一种独立、自足的规范性概念则呈现为社会科学哲学新近论辩中着力淬炼和收敛的方向。一方面要正视表现为客观性、规范性和复杂性的当前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多维化智识生态,另一方面要坚持基于"合理性"概念以及个案导向的行动分析的实践学进路,中文语境下的社会科学哲学和方法论问题,在此找到了其再出发的重要契机。

李宝元,董青,仇勇[10](2017)在《中国管理学研究:大历史跨越中的逻辑困局——相关文献的一个整合性评论》文中指出本文在"大历史—大逻辑—大跨越"宏观视域框架下,对新世纪之交数十年间中国学者在管理学领域就学科定位、合法性、本土化及中国实践适应性等相关讨论文献做了一个整合性评论。本文认为问题的实质是,近五百年来人类文明发展、中西文化合流并发生碰撞的"大历史"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按照自然科学"大逻辑"探寻自身"学科合法化"运动,在时间相对滞后、横向空间多重落差的聚焦反射或映照而已。基于此认知框架,我们进一步延伸出关于中国管理学研究3个基本问题并做了聚焦深入讨论:一是作为数百年来西方"社会科学化运动"的历史延伸,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乃至人文学科一起,遭遇到的"科学化求真"精神操守问题;二是作为半个世纪前西方管理学"学科合法化运动"的逻辑延伸,遭遇到与心理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周边学科边界不明、对象不清和研究视角错乱问题;三是作为一百多年来蹒跚进入但只是在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中才真正引入的"西洋舶来品",长期伴随着内忧外患、落后挨打和学习赶超过程中关于"中体西用"之争,遭遇到"理论普适科学化"与"本土实践针对性"的矛盾、冲突及困惑。基于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大总体对策思路,并认定:在开放心智、交互学习、融入主流、中西合流的认识论及方法论"思维变革"基础上,在体制上建立起"多元范式、制衡竞争"的相对独立学术共同体运作机制,是中国管理学研究走出困境、走向世界的根本出路。

二、社会主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主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与不足
    1.7 概念界定
第二章 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复苏(1978-1987)
    2.1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界广泛关注方法论问题
        2.1.1 哲学界率先开展了方法论大讨论
        2.1.2 历史学界对方法论问题的热烈讨论
        2.1.3 教育学界由哲学向科学方法论的转变
    2.2 教育史学科理论研究和反思性研究的开展
        2.2.1 教育史学科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2.2.2 教育史学科自我意识和自觉反思能力的增强
    2.3 教育史学科方法论研究的理性光辉初现
        2.3.1 教育史研究中“方法论”问题凸显
        2.3.2 关于方法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 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日益深化(1988-1999)
    3.1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方法论研究获得新进展
        3.1.1 哲学社会科学界对“人文精神”的重视
        3.1.2 历史学领域的跨学科方法获得新进展
        3.1.3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深刻反思与开始独立
    3.2 教育史学科反思性研究与“现代性”的双重刺激
        3.2.1 对教育史研究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梳理
        3.2.2 对教育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刻反思
        3.2.3 新世纪的到来向教育史学科提出的现代化挑战
    3.3 教育史学科方法论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3.3.1 “方法论”在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肯定
        3.3.2 方法论研究内容的新进展
第四章 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繁盛(2000-至今)
    4.1 21世纪国内外现代理论及多元方法的涌入
        4.1.1 教育研究对国内外现代多元方法论的借鉴
        4.1.2 历史学方法论的跨学科研究更加深入
    4.2 教育史学科反思性研究的全面推进
        4.2.1 对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4.2.2 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不断向前推进
    4.3 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整体提升
        4.3.1 获得了对“方法论”这一对象本身的进一步认识
        4.3.2 探寻一种独具“教育史”学科特色的具体方法论
        4.3.3 积极创建“教育史学科方法论体系”
第五章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反思
    5.1 近四十年我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特征
        5.1.1 从多元方法论的借鉴到教育史学特殊方法论的追求
        5.1.2 从早期的初步建设到批判性反思再到创新性研究
        5.1.3 方法论研究与教育史学科研究水平总体一致
    5.2 我国教育史学方法论建设的发展方向
        5.2.1 对其他多元方法论保持更大的开放性
        5.2.2 促进教育史学科特性与一般方法论原则的适度结合
        5.2.3 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增强研究的计划性
参考文献
致谢

(2)困境与探索:对近40年中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40年中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特征
    (一) 研究成果数量少
    (二) 对基本概念理解分歧较大
    (三) 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够
二、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对教育史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 不关注
        2. 关注的方向不对
    (二) 对方法论界定的视域不统一、定位层次不相同
        1. 界定的视域不统一
        2. 定位的层次不同
    (三) 关于教育史学方法论“元研究”的意识发育迟滞
三、走出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困境的对策
    (一) 呼唤学界充分认识教育史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
    (二) 从方法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 确立教育史学方法论的统一视域
    (三) 强化教育史学方法论的元研究, 开展对教育史学方法论自身的反思

(3)论价值观教育与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青年心理人格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价值观不正确
        1.1.1 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基本标准
        1.1.2 价值观教育对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影响
    1.2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2.1 关于青年健康心理人格问题的文献综述
        1.2.2 利用价值观教育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主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主线
第2章 西方学者对价值观与青年健康心理人格关系问题的理论研究及其启示
    2.1 西方代表人物关于健康心理人格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2.1.1 弗洛伊德关于健康心理人格影响因素的分析
        2.1.2 马斯洛关于健康心理人格影响因素的分析
        2.1.3 荣格关于健康心理人格影响因素的分析
        2.1.4 萨特关于健康心理人格影响因素的分析
    2.2 现当代代表人物关于价值观对健康心理人格影响问题的探索
        2.2.1 现当代代表人物对塑造健康心理人格的途径的理论探索
        2.2.2 现当代代表人物关于价值观对健康心理人格影响的探究
    2.3 成就、局限与启示
        2.3.1 成就
        2.3.2 局限
        2.3.3 启示
第3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青年健康心理人格探究
    3.1 健康心理人格的主体:“现实的个人”
        3.1.1“现实的个人”: 健康心理人格的考察对象
        3.1.2“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条件:社会存在
        3.1.3“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方式:社会实践
    3.2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解析健康心理人格
        3.2.1 全面发展的人
        3.2.2 社会化的人
        3.2.3 非理性与理性精神活动相和谐的人
    3.3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表现及其标准
        3.3.1 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影响因素
        3.3.2 健康心理人格的具体表现
        3.3.3 关于青年心理人格健康的标准
第4章 价值观及其对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影响
    4.1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价值与价值观
        4.1.1 价值与价值认识
        4.1.2 价值意识与价值观
        4.1.3 价值观在人们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4.2 价值观对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影响
        4.2.1 价值观对青年社会交往的影响
        4.2.2 价值观对青年思想意识发展的影响
        4.2.3 价值观对青年心理、人格成长的影响
    4.3 社会主义价值观对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影响
        4.3.1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涵
        4.3.2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影响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核心因素
        4.3.3 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实现健康心理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第5章 关于通过价值观教育塑造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方法论问题
    5.1 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5.1.1 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前提:自我社会化
        5.1.2 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认识基础: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5.2 引导青年形成自觉矫正价值观偏差的自我调控机制
        5.2.1 价值观的主体性与人民主体利益的有机结合
        5.2.2 自我有效认知与自我发展认知的有机结合
        5.2.3 以认知为基础发挥主体性原则形成自我调控机制
    5.3 引导青年自觉地把正确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5.3.1 正确价值观应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5.3.2 正确价值观应注重行为自主性与实践目标确定性有机结合
        5.3.3 实践—认知—实践:实现自我认知的有效提升
    5.4 引导青年在价值观层面做到正确的理性认识与情感意志相协调
        5.4.1 在价值观层面实现正确的理性认知
        5.4.2 在正确的理性认识基础上调节情感意志
        5.4.3 实现理性认识与情感意志相协调
    5.5 引导青年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形成自律、自我调节的自觉意识
        5.5.1 建立个体道德自觉机制
        5.5.2 建立利我思维最优化行为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史学方法论问题域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5)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回顾与体系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相关文献趋势分析
        2.文献分类综述
        3.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简述及文献梳理
    (一)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简述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文献梳理
        1.初期阶段(1978 年—1986 年)
        2.发展阶段(1987 年—1999 年)
        3.多元化阶段(2000 年—至今)
二、教育管理学理论分析及研究方法独特性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方法
        2.方法论
        3.方法体系
        4.范式
        5.教育管理研究方法
        6.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1.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自身的演进脉络
        2.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独特性体现
三、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建构
    (一)哲学方法论
        1.哲学方法论的涵义
        2.哲学方法论与教育管理学
    (二)一般科学方法
        1.自然科学方法与教育管理学
        2.人文社会科学方法与教育管理学
    (三)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
        1.教育(科学)方法与管理(科学)方法的高度融合运用
        2.教育管理学中的独特研究范式—“自然融贯主义”
        3.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方法
        4.教育管理学具体研究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1980年代史学方法论研究热情的空前高涨
    1.与唯物史观相关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2.多学科方法引入历史研究
    3.近代实证方法的重新评价
    4.西方现代史学方法的借鉴和引进
二、1990年代以来史学方法论研究的沉寂与转向
三、改善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7)中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关于研究方法论的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方法论看方法
二、从方法论看方法的推理逻辑
三、从方法论看研究结论的效度
    (一)研究问题的甄别:走向真问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的定位:走向理论体系的构建
    (三)实践主体的关系:走向理解性对话和反思性实践

(8)价值一体性命题的法哲学批判:以方法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价值一体性命题的基本主张
    (一) 讨论价值一体性命题的理论预备
    (二) 价值的客观性与一体性
    (三) 价值一体性命题中的方法论问题
二、价值一体性之方法论命题的法哲学构造
    (一) 法哲学中的方法论难题
    (二) 价值一体性命题下的法哲学方法论
三、作为元规范性探究的一般法理学
    (一) 元伦理学对一般法理学的拯救
    (二) 一般法理学是元规范性探究吗?
    (三) 回应价值一体性命题的挑战
结语

(10)中国管理学研究:大历史跨越中的逻辑困局——相关文献的一个整合性评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论:时代背景及问题提出
(二) “大历史—大逻辑—大跨越”:一个透析中国管理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宏观视域框架
(三) 科学精神缺失:中国管理学研究“先天不足, 后天扭曲”之特殊约束条件
(四) 学科独特定位迷失:中国管理学研究遭遇诸多学科的侵蚀而缺乏凝聚力
(五) 两难学习悖论:百年来“西学东渐”给中国管理学研究带来的“体用之争”困扰
(六) 结论:中国管理学研究走出多重历史逻辑困局的总体对策思路

四、社会主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发展问题研究[D]. 史晓莹. 河北大学, 2019(08)
  • [2]困境与探索:对近40年中国教育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反思[J]. 史晓莹,王喜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9(01)
  • [3]论价值观教育与青年健康心理人格的塑造[D]. 黄颖娜. 清华大学, 2015(03)
  • [4]史学方法论问题域探析[J]. 李杰. 历史研究, 2009(06)
  • [5]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回顾与体系建构[D]. 程方鹏.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6]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J]. 李振宏.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4)
  • [7]中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关于研究方法论的评述[J]. 钟柏昌,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2)
  • [8]价值一体性命题的法哲学批判:以方法论为中心[J]. 郑玉双.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8(02)
  • [9]社会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问题(笔谈)[J]. 陈嘉明,应奇,张留华,徐竹,贺敏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0]中国管理学研究:大历史跨越中的逻辑困局——相关文献的一个整合性评论[J]. 李宝元,董青,仇勇. 管理世界, 2017(07)

标签:;  ;  ;  ;  ;  

社会主义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