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机构特点,提高党建水平

根据机构特点,提高党建水平

一、依据机关特点 提高党建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朱孟光[1](2016)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与社会的联系纽带,是政党动员社会的组织基础。政党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效运作直接决定了政党力量的大小。而在很大程度上,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又取决于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活动方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内在耦合度。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社会组织形式被打破。这导致中国共产党原有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功能定位以及活动方式与变化了的社会结构之间内在耦合度降低。其作用发挥的传统空间被挤压,其有效性和影响力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只有实现其活动方式的社会化,才能破解当前基层党组织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的困境,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和影响社会的能力,并进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从对本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提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是指基层党组织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开放型的理念面向社会,通过组织结构与功能定位调适、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化的方法、手段和技术运用,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多学科理论视角的梳理和审视。这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以及从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视角下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分时段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进程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段时期的四点历史经验,即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第三章主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与创新进行研究。在对其背景原因以及探索历程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朝阳区和武汉市硚口区为实践案例,对其实践中的典型模式——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进行了重点剖析,并指出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存在角色功能错置,且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基层党组织与党员融入社会的动力不足、水平不高。第四章主要考察了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按照政党的类型划分,分别对以古巴、越南为代表的国外共产党,以英国工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欧洲社会党,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代表的民族民主政党,以及以绿党和“茶党”为代表的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将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要通过调整自身组织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设置方式与活动方式,增强政党组织对社会群众的吸引力;二是要通过支持、培育和利用社会组织来增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三是要善于借助并利用网络媒体等新技术载体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第五章主要是提出面向未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思路与对策。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要坚持“开放型”党建活动方式的理念,通过扁平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功能开发与拓展,实现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采取社会化的方式方法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借助新媒体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评价、激励的动力机制,最终达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良性互动制度化的目标。结束语主要提出要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就要既从纵向将其放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与整合重构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又从横向将其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中国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通过社会与基层党组织传统“惯习”的反复博弈才能最终实现。

邹谨[2](2017)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历程与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之进行了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进行了初步酝酿;建国以后,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展开;改革开放以后,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进入全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进入自觉状态。党建创新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进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在建国以后具有同步性,二者存在鲜明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主要体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中国共产党党建制度的完善,促进管党治党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促进党建方式、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来看,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党建制度、党内民主、依规治党创新和其他创新,从而不断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建立了学习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主席制度、分部分级管理干部制度、干部鉴定制度、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休假制度、作风建设制度等制度,并提出了设立党的名誉主席、对基层干部任期加以限制、干部能上能下等设想。推进党内民主创新,对党内民主进行了理论阐述,丰富了民主集中制理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倡民主作风,保障党员权利,开展党内监督;建立了党代会制度、党委制、党内选举制度等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规治党创新,对党章进行修改,初步制定了一些党内法规。此外,通过发扬民主和健全法制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并对改善党的领导进行了初步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党建创新,既取得了积极成果,又留下了深刻教训。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建立了退休制度、顾问委员会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省部级后备干部制度、县以上领导干部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省(市、区)纪委向中纪委报告制度、纪委与国家检察机关联系制度等制度,废除主席制度、实行总书记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民主集中制理论;反对领导干部特殊化,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保障党员权利,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结合;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规治党创新,对党章进行积极修改,制定一系列党内法规,党章和党内法规执行力得到较大提高。此外,提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提出把反腐蚀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坚持从严治党。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建立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参照公务员管理制度、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制度、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巡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创新,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并发挥其对人民民主的带动功能:推进党内决策民主化,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据治党创新,修改党章,制定新的党内法规。此外,还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要靠体制创新;提出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坚持依法执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建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党内民主创新,提出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进党内和谐,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实行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实行全委会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干部票决制,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完善了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规治党创新,修改党章,制定和修订党内法规。此外,还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建总布局创新,进行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建设“三型”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建制度创新,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布局,并在党的建设各领域进行了制度设计。推进党内民主创新,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新阐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的制度建设和党内法规建设中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提出制定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地方党委决策程序规定,规范差额提名范围和比例,进一步了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推进依规治党创新,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和修订党内法规,并对党内法规进行集中清理。此外,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优良政治生态,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并提出党的领导要做到“三统一”、“四善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建创新的经验主要是:坚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建创新的对接,积极应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建创新的问题倒逼,借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理念推进党建创新,坚持改革创新,对党建创新进行接力探索,不断总结中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党建创新,应提高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水平,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新。

王国龙[3](2020)在《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经验研究》文中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而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必须在“依规治党”上做文章、下功夫。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依规治党,这是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进路。考察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依规治党相关研究,虽然党的十八大之前有了初步研究,但关于依规治党主要问题的研究却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不断涌现,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我们还应看到: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依规治党,对改革开放以前、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党的规矩意识以及演变史缺乏应有的全面系统的梳理,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发展的宏大视野下分析依规治党历史经验的成果还不多见;过去的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缺少时代化的视野,缺乏对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比较研究。这就为我们从整体性视角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提供了学术研究空间。本文紧紧抓住“依规治党”这一核心概念,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的基本逻辑,系统梳理依规治党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加强从党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基本经验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经验的学术研究,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的基础上,本文还尝试运用文献研读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与典型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按照“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整体与个体结合、归纳与演绎结合)的基本原则,系统梳理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发展,结合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深刻阐明依规治党在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围绕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经验这一研究主题,本课题研究确定了基本逻辑思路和价值导向:分析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在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基本内容、开展依规治党的基本形式、依规治党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经验的分析与借鉴,阐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主要着力点,为新时代政党治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着力厘清依规治党的基本问题,构建研究依规治党的分析框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明确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科学内涵,是展开依规治党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把握依规治党内在机理的客观前提,更是完善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文章始于对依规治党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其本质、基本特性及与依规治党相关命题的三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依规治党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要素构成,分析依规治党的价值意义,为进一步考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发展历程以及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依规治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从整体上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进行历史考察,这是分析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基本经验的前提条件。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规矩进行自身治理的一个过程,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考察依规治党的历史进程,必须结合党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来进行。文章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客观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依规治党(1921-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依规治党(1949-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依规治党(1978-2012)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依规治党(2012-)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实践活动,更加清晰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经验。在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的过程中,提出了“五个相结合”的基本经验分析逻辑理路,为进一步详细考察依规治党历史经验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制度治党和思想建党的理论与实践,得出思想建党是依规治党的重要基础、制度治党是依规治党的基本保障之结论。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良性互动的关节点在于:必须坚持人民中心以促进群众利益实现;牢记党的使命以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党的整体发展。坚持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依规治党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到党的规矩内容是依规治党的内在本质、党的规矩形式是依规治党的外在表现。坚持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良性互动的关节点在于:在内容建设中丰富完善党规体系;在形式规范中增强党规辨识度;坚持成文党规和传统惯例的互动衔接;把握党规内容建设和形式规范的实践性。坚持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科学立规和严格执规的理论与实践,得出科学立规是依规治党的必要前提、严格执规是依规治党的关键所在之结论。坚持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相结合的关节点在于:必须坚决维护党章的根本地位和最高权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法规清理是依规治党的重要环节;坚持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到抓住“关键少数”是依规治党的重点、引领“最大多数”是依规治党的基础。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相结合的关节点在于:发挥领导干部“关键作用”;凝聚普通党员“最大合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到党内监督是依规治党的本质要求、外部监督是依规治党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关节点在于:严格党内监督以夯实党规监督之基;丰富外部监督以拓展党规监督之维;以维护党规权威确保党规监督效果;积极培育监督文化以增强监督意识。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面临着中国法治道路日益坚定、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政党领导力量不断增强等方面的新机遇,同时面临着部分党员规矩意识不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党内法规执行不到位等方面的新挑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建设必须以古鉴今、以史资政,在汲取历史经验中开启依规治党新征程。新时代加强依规治党,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以思想建党厚植依规治党思想根基;在制定与执行中完善党的规矩体系;以法治能力提升增强党员主体作用;在党内外监督中健全党的监督体系;以规矩权威为依规治党提供政治保证;以规矩信仰为依规治党提供文化氛围。

杨云成[4](2016)在《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在治理腐败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手段或方式的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治腐败。然而,某一手段的实践效果是否理想,是其性质、状态和运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制度而言,它在何种状态和运行环境下才能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文章分析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文章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自身廉政建设。随着对腐败的认识逐渐深化,中共惩治腐败的思路更加清晰、策略更加科学,也更加坚定了对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信念。当中共在制度治腐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时,总结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变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回顾这一发展历程,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制度治腐的大致发展方向。在实践上,可以将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原则、借鉴国内外政党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自成立之日起就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设立了严格的监督机构,创立了一整套纪律检查制度,并在局部执政的条件对如何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予以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前,大规模群众运动、整党整风构成了治理腐败的主要内容。制度治腐虽不占主导,但是纪律检查体制和行政监察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反腐败立法和建章立制工作也取得明显成绩。中共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首先在严打经济领域犯罪中起步,后逐步形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三项工作格局。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制度从无到有、从试行到修订,治腐制度不断完善,制度推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得到优化发展。中共十八大之后,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在强化监督、强化制约、强化公开和严肃惩处中,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实现了新飞跃。在理论上,毛泽东关于依靠民主跳出历史周期律以及加强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理论中的总指导和总原则。邓小平关于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理论以及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路子的思想,是在总原则的指导下对制度治腐理论的深化。如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的制度治腐思想侧重宏观架构和顶层设计,那么之后的制度治腐理论更加侧重具体操作和执行。江泽民关于廉政建设靠教育,更要靠法制以及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想,是中共在深化对腐败认识的基础上,对制度治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中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思想以及建设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制度体系的思想,标志着中共制度治腐理论实现了提质和升级。习近平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关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思想,表明我们党制度治腐理论更加关注治本。如何评估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成效呢?文章认为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予以分析。“质”的评估是指通过分析治腐制度的具体条文规定,考察其基本运行现状。这是对治腐制度的直接评估。“量”的评估是指通过综合分析人民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机关公布的相关数据并结合相关民意调查,考察反腐败的大体形势,进而判断治腐制度的大致成效。这是对治腐制度运行成效的间接评估。其依据是在一定程度上,制度治腐的成效大小可以通过腐败程度的高低体现出来。通过综合分析,文章得出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并在为走向“战略反攻”积聚力量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治腐制度的有效运行,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制度具备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等特点为提高制度治腐成效提供了可能。为此应该按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制度、制度必成体系的原则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但是这种可能性能否转变为现实还依赖于制度的运行环境。当存在有利的运行环境时,制度治腐的成效上升,反之则降低。在制度的诸多运行环境中,权力结构状况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运行情况尤为重要,前者以构建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为目标;后者注重实现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化。惩处和管理是制度治腐的两种主要形式。无论何种形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陷,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鉴于此,为提高制度治腐成效,应当将制度治腐与德治教化结合起来。

郭沅鑫[5](2012)在《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调解处理矛盾的第一线。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和拼搏。因此,无论是从新疆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出发,还是巩固党在新疆各民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现实出发,都必须重视和加强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着眼于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通过分析和研究,试图回答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如何改革和创新观念意识、领导方式、组织设置等,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和历史考察,主要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新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历程,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现实研究,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并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第一部分中,绪论从基本概念入手,简要叙述目前学术界对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公共组织建设等理论,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还特别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新贡献。第二章主要回顾了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历程,分析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状况。通过这些分析,既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有所了解,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的建设为当前新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中,第三章总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对农牧区、城市社区、高校和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要性、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结束语部分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徐昕[6](2013)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组织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现实问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特殊性,赋予基层党组织在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加快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战斗堡垒的作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有彝、苗、傣、白、回、哈尼、傈僳等26个少数民族、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集边疆、山区、民族、欠发达于一身,是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一个较为典型的地区。研究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基层党建,不仅可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以对本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供切实指导,还可以为其他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论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认真收集了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各种文件材料与数据资料,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内众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从而把握了地方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对基层党建工作突出成绩和亮点进行了总结,获得了新的宝贵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特别是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多角度论证,提出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思路和观点。本论文除导论外,共十章,分三个层次,论证和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三个层次内在逻辑紧密联系,第一个层次是理论依据,第二个层次是实证分析,第三个层次是经验总结和工作创新。第一、二章属于论文的第一个层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为指导,系统梳理和概括了我党90多年以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形成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基层党建工作规律与经验的认识。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要求,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进行了理论的论证。第三、四章属于论文的第二个层次,立足于对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的实证调查和问卷分析,概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边疆、山区、民族、欠发达等特殊性问题和原因。第五、六、七、八、九、十章属于论文的第三个层次,以楚雄彝族自治州典型案例为支撑,较系统地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思路与观点。本论文研究力求主要创新点:一是研究内容。论文紧扣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最新的理论与要求,紧密结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这一较为典型和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规律、经验指导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实践,又通过调查研究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的特殊问题和典型经验上升到理论,进一步充实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二是理论观点。较系统地研究和提出,以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创新基层党建,以基层党组织结构优化为方法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创新基层党建,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为精神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三是研究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大量实地调查、问卷分析、个案剖析的基础上,运用党建的基本理论、规律、经验,结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党建工作实际,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经验与思路。论文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证性研究,对于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索。

陈国平[7](2018)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今年正好是40周年。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坚持严格管党治党,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从严治党,加强自身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毛泽东党建思想为理论基础,借鉴吸收其他政党治党经验,基于改革开放后世情、国情和党情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基础,提出从严治党的思想,不断进行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探索。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探索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的十六大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几个阶段和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正孕育新的变革,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与周边、世界主要力量的关系的复杂化。在国内,党提出了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使命;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社会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党面临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和市场经济的执政环境,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挑战,面临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执政安全的挑战;党内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党组织力量不强,领导干部管理仍需加强,治党责任落实不扎实,作风转变不彻底、腐败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制度治党还有待加强,从严治党有待深化和拓展。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的内外形势、新的挑战、新的使命、新的任务,要求必须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新时代从严治党,必须从政治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树立政治理想,严格政治纪律,严肃政治生活,提高政治能力;必须从思想上全面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把好“总开关”,创新思想教育理念和方式;必须从组织上从严治党,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选好管好干部,严肃党内生活,加强基层组织;必须从作风上全面从严治党,大兴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作风整治,加强作风制度建设;必须从纪律建设全面上从严治党,严格纪律约束,增强全党纪律意识,强化执纪问责;必须从反腐上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道路,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必须从制度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制度的科学有效性,建立从严治党制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和监督。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为新时代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经验、探索的启示,全党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始终保持从严治党的自觉,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刘燕妮[8](2019)在《地方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治理”成为中国政治的核心话语之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上的全新理念,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研究的重要范畴。地方是民众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民众利益诉求表达和利益矛盾的集中地,倡导国家治理议题必须关注地方治理水平和治理绩效。地方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打造中国特色的地方治理,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因此要将党的领导与建设嵌入到地方治理中。我国地方治理转型是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角色,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础性论述及国家回归社会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变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社会是两个重要的行为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构与互动样态必然深刻影响着地方治理现代化进程,因此,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构成了地方治理的重要论域。本文在地方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探讨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对推动地方治理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自产生以来深深地扎根于社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的执政党和领导党,并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和传承了扎根于社会、依托于群众的优良传统。因此党社关系问题(或其所包含的党群关系)长期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从历史维度看,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在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互动关系及架构中运作并寻找平衡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中国社会整体变迁的宏大背景下,我国党社关系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同构化”、改革开放以来“初步分离”关系形态的发展变革。地方治理现代化为我国党社关系建构提供了新逻辑和新思维。但不可否认,当前党社关系的互动方式和存在样态与地方治理现代化尚存在一定张力,表现为党的社会基础出现弱化的风险、党服务社会功能转型滞后、党与社会沟通出现脱节现象以及党在社会主体性发展中的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剖析党社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党社会基础的变化、地方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地方党组织与社会民众之间平等民主的话语秩序尚未建构、地方党组织社会化失衡等因素。本文对地方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研究基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论证,一方面从党这一主体要素切入,提出地方治理中党社关系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引领与培育。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已逐渐脱离国家权力的控制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但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社会组织化程度、自治水平较低,广大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及应具备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还不适应我国现代治理变革。为此,在地方治理框架下,党社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与培育社会,促进社会相对独立自治体系的形成,培育现代公民、培育社会生活共同体价值规范、支持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进程,建立政府与社会协作共治的平台和机制,以适应治理现代化这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和政治规划需求。另一方面从社会这一主体要素切入,提出地方治理中党社关系表现为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权能的增益与制约。当前中国社会主体性觉醒对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公共利益、回应民众诉求、推动民主政治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地方治理中,社会的公益性、志愿性等道德精神与品质能够克服党的决策忽视民众意愿,或是出现阶级利益倾斜的取向。同时,现代社会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性、民间性、自治性等优势,在代表和维护特定群体利益、整合社会资源、汇聚人才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对党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另外,社会转型带来公民权利的增长和发展,强化了公民权利对党的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有利于实现地方党权授予和行使的人民性,进而优化地方治理。依据地方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社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党社关系基本内容深入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地方治理中党全面领导下的党社关系“服务与协商”模式。党的全面领导是“服务与协商”党社关系模式的基本原则和政治前提,两者表现出互促共强的有机统一性。地方治理现代化蕴含的民主、责任、回应、参与等精神理念极大地凸显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回归,党服务社会是地方治理中党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内容,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体现。协商为民众参与地方治理提供了广阔平台,党社协商契合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要义,在地方治理中,有利于党与社会的广泛合作、党与社会的对话沟通和党有效集中民意,是党与社会关系的互动机制。

孙明增[9](2016)在《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是党组织吸纳党员的标准和要求,是规范和约束党员行为的基本尺度。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它制定入党条件的目的,就是筛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先进分子。严格按照入党条件将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遵循。入党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90余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自身地位和任务的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严格入党条件,切实提高党员质量,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共入党条件的研究,不能充分展现入党条件变迁的整个过程。所以,本文把中共入党条件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入党条件变迁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因素、总结历史启示。本文总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入党条件提供了思想内核。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关注的焦点不同,因而入党条件问题在他们视野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也不相同。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入党条件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入党条件问题的一般原则。列宁则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布尔什维克政党建设、苏俄革命和政权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入党条件的一套理论和策略,这为日后的无产阶级政党处理该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成为影响中国共产党制定、修改入党条件不可或缺的理论因素。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入党条件的演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1921年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对入党条件作了基本规定。1921年7月,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愿忠诚于党者只要不跨党做官就可入党。1923年6月,三大党章取消了党员不能跨党和做官的限制,为非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打开了大门。192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党章,对入党资格增加了“服从党的决议,参加在党的一定组织中工作并缴纳党费”以及“党员年龄须在十八岁以上”的内容。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党员标准出现“唯成分论”倾向。八七会议把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归咎为“党的指导机关的知识分子化”,因而确立了党员成分要工农化的政策。1929年11月,古田会议打破“唯成分论”倾向,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会议通过的决议案,提出入党的五条标准。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任务随之发生改变,党的大门开始向社会各个阶层开放。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明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吸收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全国第一大党。第六章至第七章主要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入党条件的变迁。早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已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开始严格入党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广大解放区实行土地革命,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开始将存在剥削行为的人清除出党,重点在工人阶级中发展党员。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入党条件更加严格。1951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申请入党的对象不能存在剥削行为,必须是成分好的。1956年9月,八大党章明确规定“剥削他人劳动”者不得入党。“文化大革命”时期,入党条件“唯成分论”倾向死灰复燃。九大党章把上中农和中农排除在申请入党的对象之外。十大党章沿袭九大的规定,仍然强调“唯成分论”。而且实际发展党员工作中,另立党员标准,搞“突击入党”,使一些投机分子和坏分子混入党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员队伍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第八章主要论述改革开放时期中共入党条件的变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在入党条件上逐渐恢复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的入党资格。1982年9月,十二大党章恢复了知识分子的入党资格,提出了党员的基本要求,并在党员义务中补充了“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等的内容。2001年7月,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指出“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2002年11月,十六大党章在将“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纳入申请入党的对象。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党员工作,“党组织要严格把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截至2014年底,全国党员总数达到了8779.3万名。第九章是总结和启示。回顾中共入党条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可知,中共入党条件的演变过程是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有益于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性的启示。一方面,中共入党条件变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国际局势和中国国情的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制定的政治路线。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入党条件应该重视社会成分,但不能“唯成分论”;入党条件应该同时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断吸纳新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黄清迎[10](2019)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样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并高度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明确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统领作用。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功能,其建设好坏直接关乎着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因此,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时代背景下审视党的政治建设,其选题意义就颇具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政治建设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历久弥新的主题,一直伴随着政党和国家发展过程的始终。马克思主义政党自产生以来就高度重视政治建设问题。从马恩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开始,就特别注重从“政治纲领上来建设党”,突出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在无产阶级政党生存、发展和壮大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党的政治建设方面,不仅汲取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和学说,更结合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党情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强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并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和政治本色。本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回答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问题,基于党中央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作的四个方面的概括,即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能力、政治生态进行阐述,由此构成了全文的基本框架。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基于所承载的初心和使命,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在事关党存在和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实践和活动过程。在新时代,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命题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从理论维度来看,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建设;从历史维度来看,它是党的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从现实维度来看,它是全面从严治党纵向推进的现实需要。回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一百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可以发现其政治建设同样经历了一段前进与曲折相交织的历史过程。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的基本原理,突出纲领上建党的一般原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政治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是为了夺取政权而集中在革命领导权、政治路线以及党内团结和斗争三个方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是为了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而集中在强化领导核心、明确政治工作的地位以及加强党的团结统一三个方面。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赋予了党的政治建设新的时代内涵,突出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强调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不动摇和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把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建设的学说和理论。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诸多问题,深挖其根源,无不指向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实、抓好。基于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强大的政治魄力,突出强化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把它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如领导核心得以确立、政治生态得以净化、贪腐违纪态势明显遏制等;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忽视、淡化政治的现象依然存在;党内政治生活有待进一步严肃化;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既有党自身治党不严、管党不力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挑战和不利因素。因而,只有辩证分析党的政治建设的现状,才能更好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当中一项十分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多方举措配套,方能实现最大化效果。为此,就要从坚定全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持提高政治能力和坚持净化政治生态四项基本政治要求着手,并通过落实领导责任、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监督问责四个方面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二、依据机关特点 提高党建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据机关特点 提高党建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关于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社会化、活动方式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二、社会化工作方式与社会化活动方式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思想理论
        二、列宁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第三节 多学科理论视角下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一、社会资本理论
        二、资源依赖理论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
第二章 历史实践与经验:改革开放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第一节 1921—192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通过支部和党团实现对非党组织及社会的领导
        二、创立并利用工会、工人俱乐部等组织开展活动
        三、破除“工学界限”,融入帮会等传统社会联系纽带之中
        四、以维护工人群众切身利益为中心开展斗争,扩大政治影响
    第二节 1927—193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规定白区党的恢复与建立方式、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二、探索建立党与群众组织的正确关系,以实现党对其有效领导
        三、充分利用“黄色工会”“外表的掩护”作用联系与组织群众
    第三节 1937—1949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明确党支部设置原则及主要任务,改变其组织形式与领导方式
        二、创立并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组织和团结群众的工作
        三、以共产党员的“三勤”、“三化”融入社会并在社会扎根
    第四节 1949—1978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一、采取适应灵活多样的组织策略,构建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
        二、探索城市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在“运动”中发挥其政治功能
        三、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来开展活动
    第五节 改革开放之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经验启示
        一、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
        二、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
        三、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
        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
第三章 转型与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的社会化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向“社会化”转型的历史逻辑分析
        一、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
        二、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导致“单位制党建”活动方式面临挑战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推动城市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程
        一、“街居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78年—1997年)76
        二、“社区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97年—2007年)
        三、“区域化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2007年至今)
    第三节 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的典型模式剖析
        一、城市基层党组织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内涵与特点
        二、案例研究:“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总结
        三、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国外经验与镜鉴:世界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一节 执政的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古巴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越南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二节 欧洲社会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英国工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三节 民族民主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四节 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一、绿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二、“茶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第五章 调适与重构: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未来面向
    第一节 “开放型”活动方式: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理念转变
    第二节 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一、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扁平网络化组织体系
        二、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与拓展
    第三节 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社会化的方式方法
        一、改进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二、改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方式,创新行动策略方法
    第四节 新技术媒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技术支撑
        一、新媒体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二、大数据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第五节 评价与激励: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一、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评价机制
        二、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激励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文献资料类
    二、中文着作和外文译着类
    三、论文报纸类
    四、英文文献类
    五、电子文献
后记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历程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论文的研究内容、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共党建创新的互动关系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党建创新概念解析
        (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和必然性
        (二) 中共党建创新的基本内涵和必然性
        (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共党建创新的同步性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共党建创新的互动关系
        (一) 中共党建创新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共党建创新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探索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述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制度进行初步探索
        (二) 对人民民主进行初步探索
        (三) 对法制建设进行了探索
        (四)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失误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
        (二) 积极发展人民民主
        (三) 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
        (二) 发展人民民主
        (三) 实行依法治国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 发展人民民主
        (三)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五、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二) 发展人民民主
        (三)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四) 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理论突破
第三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创新
    一、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建立学习制度
        (二) 建立请示报告制度
        (三) 建立主席制度
        (四) 建立分部分级管理干部制度
        (五) 建立干部鉴定制度
        (六) 建立干部交流制度
        (七) 建立干部休假制度
        (八) 建立作风建设制度
        (九) 提出了党建制度创新的某些设想
    二、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进行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进行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进行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遵义会议之前党对依规治党创新的初步探索
        (二)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章的修改
        (三)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实行其他党内法规
    四、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创新
        (二) 提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党建创新的曲折
第四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创新
    一、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建立退休制度
        (二) 建立顾问委员会制度
        (三) 实行总书记制度
        (四) 建立干部考核制度
        (五) 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制度
        (六) 建立县以上领导干部生活会制度
        (七) 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八) 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向中纪委报告制度
        (九) 建立纪委与国家检察机关联系制度
    二、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推进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修改党章
        (二) 制定和实行其他党内法规
    四、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
        (二) 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创新
第五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创新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对学习制度进行创新
        (二) 建立参照公务员管理制度
        (三) 建立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
        (四) 建立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制度
        (五)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
        (六) 建立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
        (七) 建立巡视制度
        (八) 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推进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修改党章
        (二) 制定和实行其他党内法规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二) 进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 进行党的作风建设创新
        (四)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
        (五)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第六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党建创新
    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建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
        (二) 建立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三)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
        (四)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
        (五) 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六) 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七)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
        (八) 建立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推进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修改党章
        (二) 制定和修订其他党内法规
    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二) 推进党建总布局创新
        (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四) 建设“三型”政党
第七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党建创新
    一、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一)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二) 积极推进党建制度创新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党内民主创新
        (一) 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
        (二) 推进党内民主实践创新
        (三) 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依规治党创新
        (一) 学习和实行十八大党章
        (二) 为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而努力
        (三) 制定、修订和清理党内法规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其他党建创新
        (一)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 构建优良政治生态
        (三)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
        (四) 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创新
        (五) 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创新
第八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的经验
    一、坚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建创新的对接
        (一) 坚持国家制度与党建制度协调发展
        (二) 坚持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协调发展
        (三)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协调发展
    二、积极应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建创新的问题倒逼
        (一) 积极应对国家制度建设的倒逼
        (二) 积极应对人民民主的倒逼
        (三) 积极应对依法治国的倒逼
    三、借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理念
    四、坚持改革创新
        (一) 将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建创新的重要动力
        (二) 将创新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
    五、坚持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
        (一) 对党建制度创新、党内民主创新、依规治党创新进行了接力探索
        (二) 对其他党建创新进行了接力探索
    六、不断总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 不断总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的经验教训
        (二) 善于总结其他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
结束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的展望
    一、提高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水平
    二、推进中共党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四、加强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后记

(3)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缘起及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依规治党基本问题探讨
    一、依规治党的科学内涵
        (一) 依规治党的概念厘定
        (二) 依规治党的基本特性
        (三) 依规治党的相关命题
    二、依规治党的要素构成
        (一) 依规治党的主体
        (二) 依规治党的客体
        (三) 依规治党的介体
        (四) 依规治党的环体
    三、依规治党的价值意义
        (一) 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二) 有利于规范社会价值导向
        (三) 有利于引导社会行为规范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分析框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演进(1921--1949)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流变(1949-1978)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发展(1978-2012)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新进展(2012-)
    五、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基本经验分析的逻辑理路
        (一) 秉承刚柔并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二) 秉承体用合一,坚持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相结合
        (三) 秉承知行统一,坚持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相结合
        (四) 秉承重点全面并行,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相结合
        (五) 秉承内外良性互动,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第三章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一、思想建党是依规治党的重要基础
        (一) 坚持思想建党以增强依规治党的思想自觉
        (二) 坚持思想建党以增强依规治党的行动自觉
    二、制度治党是依规治党的基本保障
        (一) 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二) 增强制度的系统性
    三、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坚持人民中心以促进群众利益实现
        (二) 牢记党的使命以推动民族复兴实现
        (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党的整体发展
第四章 坚持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相结合
    一、党的规矩内容是依规治党的内在本质
        (一) 建立以党章为核心的规矩体系
        (二) 逐步健全党内法规体系
    二、党的规矩形式是依规治党的外在表现
        (一) 倡导中国气派
        (二) 走向规范之路
    三、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在内容建设中丰富完善党规体系
        (二) 在形式规范中增强党规辨识度
        (三) 坚持成文党规和传统惯例的互动衔接
        (四) 把握党规内容建设和形式规范的实践性
第五章 坚持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相结合
    一、科学立规是依规治党的必要前提
        (一) 同党所处时代党的历史任务相融合
        (二) 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融合
    二、严格执规是依规治党的关键所在
        (一) 在真抓实干中严格执规
        (二) 在考核奖惩中严格执规
    三、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坚决维护党章的根本地位和最高权威
        (二) 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三) 党内法规清理是依规治党的重要环节
        (四) 坚持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
第六章 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相结合
    一、抓住“关键少数”是依规治党的重点
        (一) 领导干部带头讲政治
        (二) 领导干部带头讲规矩
    二、引领“最大多数”是依规治党的基础
        (一) 全程全域严格党员标准
        (二) 共产党员必须严守党纪
    三、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发挥领导干部“关键作用”
        (二) 凝聚普通党员“最大合力”
        (三)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四) 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第七章 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一、党内监督是依规治党的本质要求
        (一) 党内监督覆盖全体党员
        (二) 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二、外部监督是依规治党的重要保障
        (一) 外部监督倒逼恪守初心
        (二) 不断完善党的监督体系
    三、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严格党内监督以夯实党规监督之基
        (二) 丰富外部监督以拓展党规监督之维
        (三) 以维护党规权威确保党规监督效果
        (四) 积极培育监督文化以增强监督意识
第八章 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建设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面临新机遇
        (一) 西方政党制度深陷困境
        (二) 中国法治道路日益坚定
        (三) 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四) 政党领导力量不断增强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面临新挑战
        (一) 部分党员规矩意识未树牢
        (二)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
        (三) 部分党内法规执行不到位
    三、在汲取历史经验中开启依规治党新征程
        (一) 以思想建党厚植依规治党思想根基
        (二) 在制定与执行中完善党的规矩体系
        (三) 以法治能力提升增强党员主体作用
        (四) 在党内外监督中健全党的监督体系
        (五) 以规矩权威为依规治党提供政治保证
        (六) 以规矩信仰为依规治党提供文化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制度治腐及其成效的要素构成
    第一节 腐败的概念界定
        一、西方社会对腐败的相关认识
        二、中国社会对腐败的相关解读
    第二节 制度及制度治腐的相关要素构成
        一、制度的概念界定
        二、制度治腐涉及的相关要素--权力、环境、人、腐败
    第三节 评估制度治腐成效的基本要素
        一、制度治腐成效的评估标准
        二、制度治腐成效的评估方法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构的创立与演变
        二、中国共产党反腐制度的初步建立
        三、依靠民主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支配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探索与实践
        一、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设立
        二、群众信访和舆论监督制度
        三、大规模群众运动中的制度治腐因素——以“三反”和“新三反”运动为例
        四、反腐败立法与建章立制
    第三节 中共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转折与突破
        一、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路子
        二、廉政建设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四、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与重建
        五、十四届中纪委二次会议开启治理腐败的三项工作格局
        六、修订宪法和党章,不断完善制度治腐的根本准则
        七、以制度为核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优化发展
        八、相关治腐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例
    第四节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的提质与升级
        一、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三、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
        四、坚持不懈,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五、尊崇党章,修订“准则”和“条例”
        六、相关治腐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巡视制度为例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实践的成效评估及相关解释
    第一节 治腐制度的运行现状——以反腐败机制为例
        一、预防机制
        二、监督机制
        三、惩处机制
    第二节 制度治腐战略的具体成效
        一、学术界关于我国腐败程度的两种判断
        二、评估现阶段我国腐败程度的新探索
        三、制度治腐成效的一般分析
    第三节 制度治腐成效的原因分析
        一、党内法规混同于国家法律
        二、腐败并非全是行为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
        三、依据涉案金额、涉案人员及行为后果等因素划分腐败类型并不全面
第四章 提高制度治腐成效的路径探析
    第一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内权力结构
        一、党内权力结构的运行现状
        二、党内权力结构的理想状态: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三、科学合理权力结构的要件支撑
    第二节 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一、定标:双重领导体制顺畅运行
        二、定位:党的纪检体制的现状考察
        三、定法:完善纪检体制的路径探析
    第三节 建设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
        一、党内法规的分类、重点及运行环境
        二、党内法规体系上的法规“点”、“线”和“面”
        三、党内法规体系下的法规制定
    第四节 制度治腐和德治教化相结合
        一、惩处制度现状、完善及惩处策略的不彻底性
        二、培育组织道德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后记

(5)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组织、政党和政党的组织结构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二、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和变迁
        (二)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角色
        (三) 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稳定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拟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一、关于组织建设的一般理论
        (一) 国外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
        (二) 国内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三) 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四) 邓小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五)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
        (六)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贡献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一、和平解放前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基层组织普遍瘫痪
        (二) 军队接管地方工作,加强社会稳定
        (三) 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及整党建党
        (四) 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四、历史转折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徘徊中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二) 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族团结
        (三) 整顿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发展的领导
    五、改革开放以来至西部大开发之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三) 强化“双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六、新世纪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目标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新疆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发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领路作用
        (二) 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抵御分裂渗透的战斗堡垒
        (三) 密切党同农牧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四) 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主心骨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乡风的组织者
    二、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严峻复杂的稳定形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弱化趋势
        (三)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
        (四) 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亟待提高
    三、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巩固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和谐稳定
        (二) 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三) 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四)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五) 提高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 推进城市基层民主进程的必要条件
        (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
    二、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 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组织建设复杂化
        (二) 城市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未能形成合力
        (三) 城市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难度较大
        (四) 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五)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缺乏
        (六) 思想认识的滞后影响着社区党建的发展
    三、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一) 明确社区党组织加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社区稳定的政治责任
        (二) 调整社区党建职能定位
        (三) 形成共建合力,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协调机制
        (四) 激发党员活力,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五) 坚持服务群众,创新社区党建内容和形式
        (六) 加强自身建设,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面对边疆地区复杂环境特殊要求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文化的需要
        (三)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
    二、当前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二) 领导体制有待完善
        (三) 党的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四) 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五)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二)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三) 提高执行能力和治校水平
        (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五)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七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新疆地区企业党建的地位和作用
        (一) 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巩固党的政权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三) 加强民族团结,筑牢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基础的迫切需要
    二、新疆地区企业党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党组织边缘化
        (二) 对企业党建的认识仍然滞后
    三、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科学定位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二)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四)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五)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结束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6)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论文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创新
第一章 以党的执政理论规律经验指导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第一节 以党的执政理论指导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二、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
        三、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思想
        四、江泽民关于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思想
        五、胡锦涛关于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思想
    第二节 以党的执政规律指导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
        二、遵循党的执政规律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
        三、用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实践检验党建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以党的执政经验指导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一、坚持党的执政经验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
        二、用党的执政经验指导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三、用党的执政经验指导边疆民族地区民生改善
第二章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
    第一节 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题
        二、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
        三、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总体要求
        四、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八项要求
    第二节 全面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用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二、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衡量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三、用贯彻新党章的实践检验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十八大后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创新实践
        二、楚雄彝族自治州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创新实践
        三、楚雄彝族自治州建设创新型党组织的创新实践
第三章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实证调查分析
    第一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州情和基层党建概况
        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州情概况
        二、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概况
    第二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问卷情况
        二、调查问卷A卷分析报告
        三、调查问卷B卷分析报告
第四章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的特殊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的特殊问题
        一、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殊问题
        二、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民族关系特殊问题
        三、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基层民主和治理特殊问题
        四、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民族宗教和民族文化特殊问题
        五、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改善民生特殊问题
    第二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特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边疆民族地区应对“三股势力”渗透与反渗透具有长期性
        二、边疆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和现实困难
        三、边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与各种利益关系矛盾凸显
        四、边疆民族地区解决民生民主和民族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
        五、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存在具体困难和矛盾
第五章 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为主题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题
        一、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
        二、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
        三、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主题
    第二节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探索
        一、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
        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难题
        三、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政策思考
    第三节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案例分析
        一、楚雄州大姚县三台乡创新基层党建探索路径
        二、楚雄州大姚县三台乡创新基层党建实践成效
        三、楚雄州大姚县三台乡创新基层党建经验启示
第六章 以基层党组织结构优化为根本方法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创新基层党建的制度保障
        一、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基层党建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二、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创新基层党建的重要方法
        三、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创新基层党建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基层党建的探索实践
        一、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优化党组织设置的认识
        二、从纵向融合和横向联合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三、与时俱进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四、探索新模式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第三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基层党建案例分析
        一、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
        三、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
        四、健全基层为民服务网络
        五、完善基层帮扶机制
        六、整顿软散基层党组织
第七章 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以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全面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财力保障
        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环境保障
        三、推进民族法制建设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司法保障
        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保障
        五、发展繁荣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保障
        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才保障
    第二节 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创新基层党建的探索实践
        一、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基层党建创新探索
        二、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基层党建实践成效
    第三节 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创新基层党建案例分析
        一、楚雄州武定县西和村创新基层党建历程
        二、楚雄州武定县西和村创新基层党建启示
第八章 以民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民族党员干部是边疆民族地区创新基层党建的关键
        一、民族党员干部是基层党组织巩固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民族党员干部是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中间桥梁
        三、提升民族党员干部理论水平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要求
        四、提升民族党员干部文化素质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
        五、提高民族党员干部民主意识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以民族党员干部培养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
        一、建好队伍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前提
        二、教育培训是提高民族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方法
        三、制度建设是加强民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保障
        四、实践锻炼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途径
        五、作风建设是边疆民族地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保证
    第三节 以民族党员干部培养创新基层党建的案例分析
        一、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党员实用人才队伍
        二、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坚持创先争优常态化增强民族党员队伍活力
        四、坚持在“一线”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
        五、强化监督机制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
第九章 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精神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优秀民族文化是创新基层党建的精神动力
        一、优秀民族文化提供基层党建思想资源
        二、优秀民族文化赋予基层党建创新活力
        三、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基层党建凝聚力创造力
    第二节 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精神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
        一、弘扬以彝族特色为主的优秀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
        二、坚持基层党建与优秀民族文化发展融合创新
    第三节 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精神创新基层党建的案例分析
        一、楚雄州牟定县创新基层党建探索
        二、楚雄州牟定县创新基层党建成效
        三、楚雄州牟定县创新基层党建启示
第十章 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
        一、充分认识改善民生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二、重点解决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三、重视解决基层党组织在改善民生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
        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服务基层群众
        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民生改善
        三、选优训强基层干部提升服务能力
        四、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节 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的案例分析
        一、楚雄州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创新基层党建实践
        二、楚雄州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创新基层党建成效
        三、楚雄州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创新基层党建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研究的状况
        1.2.2 国外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研究的状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2 从严治党的基本理论
    2.1 从严治党的概念界定
        2.1.1 从严治党的提出及发展
        2.1.2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含义
        2.1.3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2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列宁主义严格加强党的建设理论
        2.2.2 毛泽东严格加强党的建设思想
        2.2.3 世界政党治党经验的借鉴
    2.3 从严治党的现实基础
        2.3.1 从严治党是世情发展的需要
        2.3.2 从严治党是国情发展的需要
        2.3.3 从严治党是党情发展的需要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历程
    3.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3.2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3.3 十六大后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3.4 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4 思想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4.1 思想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4.1.1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4.1.2 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经验
        4.1.3 党的思想建设的原则和方针
        4.1.4 当前思想建设的状况
    4.2 思想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4.2.1 筑牢理想信念这个灵魂
        4.2.2 强固理论武装这个根本
        4.2.3 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
        4.2.4 夯实道德建设这个基础
        4.2.5 弘扬民族的“根”和“魂”
    4.3 思想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措施
        4.3.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4.3.2 加强党的理论武装
        4.3.3 以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
        4.3.4 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
        4.3.5 建立思想教育的制度机制
        4.3.6 探索思想建设的新方式
5 组织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5.1 组织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5.1.1 马克思主义建党的重要内容
        5.1.2 党保持先进和纯洁的必然要求
        5.1.3 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基础
        5.1.4 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组织保障
    5.2 组织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5.2.1 组织建设上从严治党的组织原则
        5.2.2 组织建设上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
        5.2.3 组织建设上从严治党的根本措施
        5.2.4 组织建设上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
    5.3 组织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制度
        5.3.1 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
        5.3.2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
        5.3.3 严格开展党内民主生活会和党内组织生活会
6 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6.1 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6.1.1 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
        6.1.2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6.1.3 党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6.1.4 党的作风建设的目标与核心
        6.1.5 党的作风建设的特点与思路
    6.2 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6.2.1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6.2.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6.2.3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作风
        6.2.4 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6.2.5 保持纯洁高尚的生活作风和优良家风
        6.2.6 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6.2.7 发扬“两个务必”的作风
    6.3 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6.3.1 开展作风专项整治
        6.3.2 增强作风思想教育
        6.3.3 完善作风制度建设
        6.3.4 加强作风的监督
        6.3.5 严格作风的考评
        6.3.6 加大作风检查问责
        6.3.7 发挥领导干部模范作用
7 反腐上全面从严治党
    7.1 反腐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7.1.1 腐败的内涵与危害
        7.1.2 反腐的内涵与意义
        7.1.3 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7.1.4 反腐败历史发展与主要经验
    7.2 反腐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7.2.1 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道路
        7.2.2 严格执行反腐倡廉责任制
        7.2.3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惩治腐败
        7.2.4 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治理
        7.2.5 创新和完善巡视方式和机制
        7.2.6 扎实推进反腐斗争法治化
        7.2.7 建立反腐严格的纪律预警
        7.2.8 加强反腐廉政文化建设
    7.3 构建新形势下反腐的有效机制
        7.3.1 构筑不想腐的思想机制
        7.3.2 强化不敢腐的惩处机制
        7.3.3 完善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8 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8.1 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8.1.1 制度和党的制度的基本理论
        8.1.2 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8.1.3 党的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8.1.4 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8.2 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8.2.1 科学的整体设计
        8.2.2 完善科学严格的制度体系
        8.2.3 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8.2.4 树立制度权威意识
    8.3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
        8.3.1 建立从严治党工作机制和责任制
        8.3.2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8.3.3 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8.3.4 建立制度执行检查机制
        8.3.5 健全和强化问责制度
        8.3.6 建立制度科学化评价体系
9 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9.1 政治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9.1.1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9.1.2 政治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9.1.3 新时代条件下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路径
    9.2 纪律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9.2.1 守纪律讲规矩的特殊意义
        9.2.2 严格依规管党治党
        9.2.3 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10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10.1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
        10.1.1 始终对从严治党保持清醒认识
        10.1.2 以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为目标
        10.1.3 以党的主题主线为中心
        10.1.4 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10.1.5 以管好领导干部为关键
        10.1.6 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保证
        10.1.7 以自身力量和群众监督解决存在的问题
        10.1.8 以强化纪律和制度约束为重点
    10.2 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重要启示
        10.2.1 严字当头构建从严治党新常态
        10.2.2 重点在治确保从严治党在状态
        10.2.3 内外结合开辟从严治党的新思维
        10.2.4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促进从严治党上水平
        10.2.5 问题为导向形成治党与发展统一的新格局
        10.2.6 改革创新探索从严治党的新规律
        10.2.7 持之以恒务求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结语 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始终保持从严治党的自觉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地方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国内文献综述
        (二) 国外文献综述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党社关系:我国地方治理中的重要论域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 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二) 关于政党的理解
        (三) 关于社会的解析
    二、理论基础阐释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职能的论述
        (二) 马克思恩格斯市民社会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论述
        (四) 西方地方治理的理论借鉴
    三、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意蕴
        (一) 政党与社会的普遍性关系
        (二) 本文指称的“党社关系”内涵
        (三) 党社关系与党群关系辨析
    四、地方治理现代化中党社关系的中国特色
        (一) 西方地方治理中的政党与社会关系
        (二) 我国地方治理中党社关系的特色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方治理模式演进中党社关系形态的发展变革
    一、改革开放前地方治理模式及党社关系形态
        (一) “全能型”政党领导体制
        (二) 被政治权力全面控制的社会领域
        (三) 从统治到管理的地方政治模式
        (四) 党社“同构化”的关系形态
    二、改革开放后地方治理模式及党社关系形态
        (一) 政党领导体制的现代化转变
        (二) 社会初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存在样态
        (三) 从管理到治理的地方行政模式
        (四) 党社“初步分离”的关系形态
第三章 地方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社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地方治理中党社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 党的社会基础出现弱化的风险
        (二) 党服务社会的功能转型滞后
        (三) 党与社会沟通存在脱节的现象
        (四) 党在社会主体性发展中的功能发挥不足
    二、地方治理中党社关系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 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党社会基础的变化
        (二) 地方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不力
        (三) 地方党组织与社会民众之间平等民主的话语秩序尚未建构
        (四)地方党组织社会化失衡
第四章 地方治理现代化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引领与培育
    一、中国共产党引领和培育社会的现实基础
        (一)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的领导力量
        (二) 现代社会内生机制偏弱需要党的推动
        (三) 社会自身的不自足性需要党的适度调控
    二、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 推动地方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
        (一) 地方治理结构现代转型的基础性要素
        (二) 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的基本点
    三、中国共产党培育社会: 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地方治理
        (一) 公民参与地方治理: 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
        (二) 公民理性有序参与地方治理的基本要素
        (三) 中国共产党培育社会的着力点
第五章 地方治理现代化中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权能的增益与制约
    一、社会对党的权能的增益: 推动地方治理善治目标的达成
        (一) 社会主体性成长有效克服党的公共性不足
        (二) 社会自治性提升有效克服党集权对民主的损害
        (三) 社会组织对党的功能补充
    二、社会对党的权力的制约: 促进地方治理中权力与权利的理性互动
        (一) 社会制约党的权力的理论渊源: 社会制约权力理论的检视
        (二) 社会制约党的权力的理论依据: 权利制约权力
        (三) 地方治理中社会制约党的权力的现实指向
第六章 构建地方治理中党全面领导下的党社关系“服务与协商”模式
    一、党的全面领导与“服务与协商”党社关系模式的逻辑关联
        (一) 党的全面领导: “服务与协商”的政治前提
        (二)服务与协商: 加强党的领导的核心内容
        (三) 服务与协商: 改进党的领导的重要面向
    二、地方治理中党社关系“服务与协商”模式的内在机理
        (一) 服务: 党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和价值定位
        (二) 协商: 党与社会关系的互动机制
    三、构建党社关系“服务与协商”模式的策略
        (一) 发挥意识形态功能调适党社关系
        (二) 增强地方治理中党的服务功能
        (三) 加强地方治理中党社协商力度
        (四) 推动地方治理中党的权力法治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专门以入党条件为对象的研究
        (二)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研究
        (三)关于党员标准与发展对象的研究
        (四)关于党员条件的研究
        (五)关于党员成分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材料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材料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
        (一)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表现必须符合共产主义
        (二)制定入党条件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
        (三)革命视角下各个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
        (四)同其他民主党派合作和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问题
    二、列宁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
        (一)凡入党者必须对党思想上认同、物质上支持、组织上服从
        (二)欢迎真正拥护共产主义的工人和劳动农民入党
        (三)列宁对旧知识分子的政治定性和对策
        (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同其他阶层联盟中的领导权
第二章 愿忠诚于党者只要不跨党即可入党
    一、中共入党条件的影响因素
    二、建党前夕几乎“清一色的知识分子”
    三、中共一大:愿忠诚于党者只要不跨党即可入党
    四、从广州会议到西湖会议:“不跨党”逐渐取消
    五、党员发展状况与入党条件中党员成分问题
第三章 有阶级觉悟且忠于革命者可以入党
    一、取消不跨党限制,把优秀的国民党员吸收到我们党里来
    二、吸收工农知识分子等劳动群众中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入党
    三、吸收社会一切革命分子,扩大自己的党为群众的党
    四、国共联合战线的危机和对工农等群众运动的压制
    五、入党条件与党员发展状况
第四章 重点吸收工农等劳苦群众入党
    一、将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因素归为“党的指导机关知识分子化”
    二、八七会议:党的灵魂和躯壳都要换
    三、白区:党员要工农化,排斥、反对知识分子入党
    四、苏区:吸收革命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入党,党员要从思想上入党
    五、重点吸收工农等劳苦群众入党政策下党员队伍发展状况
第五章 愿为党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入党的主要条件
    一、瓦窑堡会议: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都可加入共产党
    二、党内关于民族革命领导权的争论与解决
    三、抗战初期发展和壮大党组织任务下发展党员工作的多途径展开
    四、大力发展党组织之后对党的审查和整顿
    五、“团结、教育、改造”政策下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
    六、党的七大正确处理了社会成分与党的性质关系:有成分但不唯成分论
第六章 入党积极分子要成分好且不能存在剥削行为
    一、将地主、富农和流氓分子清除党内,重点吸收工人入党
    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成分好,不能剥削他人劳动
    三、中共八大:剥削他人劳动的人不能入党
    四、反右派斗争扩大后,中共对知识分子的认识起变化
    五、重新登记党员工作的十大标准
第七章 大量吸收造反派分子
    一、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二、“踢开党委闹革命”并酝酿“整党建党”
    三、整党建党的典型:“六厂二校”的“一学二批三吐四纳”
    四、“批林批孔”运动中的“突击入党”、“突击提干”
第八章 恢复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入党资格
    一、对知识分子进行重新定位和政策调整
    二、大量吸收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入党
    三、向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打开党的大门
    四、十八大以来: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第九章 总结与启示
    一、中共入党条件变迁的影响因素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入党条件的认识构成入党条件的思想内核
        (二)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动构成入党条件变迁的宏观背景
        (三)中国国情是构成入党条件变迁的直接的客观因素
        (四)党的政治路线成入党条件变迁的重要政治因素
    二、中共入党条件的历史演变的启示
        (一)入党条件应重视社会成分但不能“唯成分论”
        (二)入党条件要同时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标准
        (三)吸纳新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后记

(10)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政治和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
        一、政治和政治建设
        二、政党的政治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建设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内涵及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内涵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特点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突出问题导向
        二、强调整体逻辑
        三、凸显民心至上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建设
        一、突出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二、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
    第二节 党的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启示
        一、坚定政治信仰是党的建设成功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政治领导是党的建设成功的组织保证
        三、提高政治能力是党的建设成功的根本要求
        四、净化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成功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现实要求
        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执政前党的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
        二、执政前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曲折探索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拨乱反正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 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的成就
        一、党内领导核心得以确立
        二、党内政治生态得以净化
        三、贪腐违纪态势明显遏制
    第二节 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淡化政治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党内政治生活有待进一步严肃化
        三、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有待不断提升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强经济、弱政治”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党内法规制度的设计不全和执行不力
        三、落后腐朽政治文化的广泛渗透和腐蚀
第五章 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 坚定政治信仰
        一、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三、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第二节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一、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三、完善和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第三节 提高政治能力
        一、提升各级各类组织的政治能力
        二、着力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
    第四节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一、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二、大力建设党内政治文化
        三、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第六章 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落实领导责任
        一、党委成员应当履行主体责任
        二、各级相关部门应当恪尽职守
        三、中央和国家机关应率先垂范
    第二节 抓住“关键少数”
        一、“关键少数”要带头涵养优秀政治品格
        二、“关键少数”要带头培育优良政治作风
        三、“关键少数”要带头提升过硬政治能力
    第三节 强化制度保障
        一、健全完备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
        二、将政治高线与政治底线相结合
        三、加大法纪宣传教育和执行力度
    第四节 加强监督问责
        一、执纪监察突出政治巡视和政治监督
        二、建立政治生态和党建考核评价体系
        三、进一步加大严肃追责问责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依据机关特点 提高党建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D]. 朱孟光.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中共党建创新历程与经验研究[D]. 邹谨.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1)
  • [3]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经验研究[D]. 王国龙. 山东大学, 2020(08)
  • [4]中国共产党制度治腐问题研究[D]. 杨云成.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5]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 郭沅鑫. 武汉大学, 2012(05)
  • [6]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D]. 徐昕. 云南大学, 2013(12)
  • [7]当代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 陈国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8]地方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研究[D]. 刘燕妮. 山东大学, 2019(02)
  • [9]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变迁研究[D]. 孙明增.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10]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研究[D]. 黄清迎.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标签:;  ;  ;  ;  ;  

根据机构特点,提高党建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