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纺织浆料—DM系列变性淀粉

新型纺织浆料—DM系列变性淀粉

一、新型纺织浆料—DM系列变性淀粉(论文文献综述)

蔺雅君[1](2021)在《经纱整理剂的性能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纺织企业使用的纺织浆料大多是由变性淀粉、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等复配而成,与国外纺织企业相比,这种传统的纺织浆料粘度较大,上浆率较高,但织造效率却较低,且浆料配方复杂,其中含有PVA等难降解的物质,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本论文基于传统纺织浆料和新型纺织浆料的相关研究,从市售高聚物产品中筛选出两种可能符合新型纺织浆料要求的高聚物K和XPW,通过与传统浆料的浆液性能、浆膜性能和浆纱性能的比较分析,选择出性能更优的高聚物做为经纱整理剂(由于这两种高聚物与传统纺织浆料相比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将其称为经纱整理剂),用其代替纺织浆料对经纱进行上浆处理。最后通过单因素分析法,优化其最佳用量并对其应用性能进行分析。经纱整理剂K与XPW相比,其浆膜强度较高,断裂伸长率较低,断裂功较小,使用K对纯棉40S纱线进行上浆后,由于浆纱回潮率较高,会出现吸湿发粘和纱线粘并现象,浆纱的耐磨性能和毛羽指数均会受到较大影响,且空气湿度和放置时间等因素均会对浆纱性能产生影响,浆纱的质量稳定性较差,未能达到织造要求。XPW与传统浆料相比,XPW的浆液粘度更低,粘度稳定性更好,对棉纤维的粘附力较高;XPW浆膜吸水率较低,可防止吸湿再粘现象的产生,断裂伸长率约是传统浆料浆膜的22倍,断裂功约是传统浆料浆膜的7倍,浆膜弹性优于传统浆料浆膜;XPW浆纱上浆率较低,毛羽指数较低,浆纱强伸性能和耐磨性能均可以达到织造要求,断裂功大,浆纱弹性好。因此,水性聚合物XPW比高聚物K更适宜作为新型经纱整理剂。对XPW的用量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XPW用量的增大,浆纱的回潮率呈现无规律变化,上浆率、强伸性能、毛羽降低率、耐磨性能和断裂功均不断增大,当XPW用量超过10%后,强伸性能、毛羽降低率、耐磨性能和断裂功等各项指标的增大幅度变缓。综合考虑浆纱性能和用浆成本,将XPW的最佳用量确定为10%。与传统浆料相比,XPW主要具有以下五方面优势。粘度较低,浸透率高,表面披覆少,有利于浆纱毛羽降低率和耐磨性能的提高;上浆率较低,但可保证浆膜的均匀完整,可以降低毛羽的刚性,减少毛羽间的相互纠缠,减少浆纱烘燥的能耗;绿色环保,CODCr值比传统浆料低,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由于XPW是一种含固量为40%的水性聚合物,在XPW的浆液浓度为10%时,其实际的固体含量仅为4%,具有用量低的优点;使用方便,经纱整理剂XPW没有复配其他物质,成分单一,称料方便,且它是一种水性聚合物,不需要煮浆,加水稀释至适当浓度即可,减少了煮浆化料过程的工作量和能耗。本文的研究可以改善传统浆料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且能够达到传统浆料的浆纱效果,符合织造要求,在实验室初步证明了其可行性。具体的织造效率和节能降耗水平还需在实际生产中配合企业的浆纱工艺进行具体分析。

乐平勇,郭杰,陈春华,闫学军,邓小红,孙轶荣,曾社平,史晟[2](2021)在《细号高密织物浆纱不用PVA的工艺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为解决细号高密织物浆纱不用或少用PVA的问题,达到既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又满足环保的要求,分析替代PVA浆料的性能要求,优选对比PR-Su浆料与PVA的性能指标;选择细号高密平布CJ 9.7×CJ 9.7×681×464.5×305和CJ/竹(50/50) 7.3×CJ/竹(50/50) 7.3×665×417×167.5作为试验产品,对比应用优化的新配方浆料的织造效果、分析织机效率和浆纱消耗。试验结果表明:选用PR-Su浆料的含固量和上浆率应略高,浆槽温度应适当降低,浆纱回潮率宜偏高掌握;PR-Su浆料浆纱干分绞轻快、落浆落物减少、毛羽贴伏良好、二次毛羽数量减少,完全能够满足浆纱质量要求,对织造非常有利。

张文馨[3](2021)在《戴斯马丁氧化剂对淀粉的作用及其产物的结构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戴斯马丁为氧化剂,以玉米淀粉为反应主料,首先研究了该戴斯马丁氧化淀粉的表面形态,分子量变化等结构方面特性以及粘度等性能方面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氧化后的淀粉进一步酯化改性;由于在低度氧化的状态下戴斯马丁试剂对淀粉的降解幅度几乎可以忽略,所以采用辐照降解后再进一步氧化的复合改性。研究分析了它们表面形态,结构及性能等方面的变化,最后以辐照淀粉为原料,分别进行氧化与酯化处理,制成浆料,探讨了它们的浆液及浆纱性能。以氧化度为指标,戴斯马丁为氧化剂处理淀粉,得到最合适的反应条件为:使用氧化剂含量为1%,反应p H为9,反应时长2h,反应温度为45℃。在显微观察下,玉米淀粉受到氧化后,其表面轮廓发生了破损及裂痕;通过分子量测试分析出由于氧化淀粉的部分支链发生解聚,导致分子量有轻微降低;同时,XRD结果显示,淀粉的结晶区未发现明显波峰,阐明了氧化反应主要针对淀粉非结晶区;通过核磁碳谱与氢谱的测试,发现氧化淀粉的各碳位有不同程度的偏移,同时综合氢谱结果,可得出戴斯马丁氧化剂对淀粉C-2,C-6进行了选择性氧化。对氧化淀粉进行了膜功能的测试后,发现戴斯马丁氧化淀粉的成膜性很突出,且拉伸强力更大。以戴斯马丁氧化淀粉为原料,以醋酸乙烯酯为酯化剂,使淀粉进行氧化酯化反应,得到最合适的反应环境:酯化剂用量为30%,反应p H为9,反应时长为1.0h,反应温度45℃。经过电镜观察发现,在酯化处理后,破损程度加深;TG与DSC结果显示,经复合改性后,该类淀粉的峰值糊化温度与糊化结束温度更低,合乎淀粉的工业生产要求;受到氧化酯化后,其透光率提高,凝沉性减少;同时,粘度及粘度热稳定性产生了显着的性能变化;糊化温度降低;粘附性增大。对辐照氧化淀粉而言,与辐照淀粉作比较时,其表面轮廓也有更显着的裂痕出现,表面更粗糙;TG与DSC结果显示,经辐照氧化后,复合改性后的淀粉的峰值糊化温度与糊化结束温度也表现为更低;经复合改性处理后,淀粉羰基含量增加;淀粉的透光率提高,凝沉性减少;淀粉的粘度及粘度热稳定性相比辐照淀粉,有了明显的变化;对于复合改性淀粉而言,其对糊化温度的要求也逐渐减弱,符合淀粉在上浆方面的要求。将辐照淀粉进行氧化反应制得辐照氧化淀粉,取辐照淀粉进行酯化加工制得辐照酯化淀粉后,分别将两者制成浆料进行浆纱实验,在复合改性淀粉中,辐照氧化淀粉与辐照酯化淀粉均能制备高性能浆料,其效果比单一变性淀粉更好,但辐照氧化淀粉变性浆性能更优。

宋彦志[4](2020)在《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料的研究》文中提出淀粉作为三大主浆料之一,由于其内部结构刚性较大,覆盖纱线产生的浆膜硬而脆,导致剥落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淀粉浆料对疏水性纱线纤维的粘附程度不佳,使其无法满足现如今生产对浆料的应用要求。本文从化学变性与物理共混的角度出发,首先引入羧甲基亲水基团与辛烯基琥珀酸酯亲油基团,将淀粉进行油水两亲化变性,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增强变性淀粉对疏水性纱线纤维的粘合强度,提高浆膜的力学性能;再将该变性淀粉与PVA共混,进一步提高浆膜的韧性,解决淀粉浆料的应用问题。本文首先研究此种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官能团摩尔比值与变性程度对浆料的黏度及其黏度热稳定性、粘合强度、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确定最佳参数范围;评价了酸解淀粉、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油水两亲性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三者的退浆性能以及浆膜吸湿能力;最后将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与PVA进行物理共混,探讨PVA醇解度、聚合度以及共混比对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PVA共混浆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油水官能团摩尔比值的上升,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黏度及其黏度热稳定性下降;对纯棉纤维、涤纶纤维的粘附力先上升后下降,在油水官能团摩尔比值为69.0%时,粘附力达到最大值,同时,表面张力也在摩尔比值为69.0%时,达到最小值。其次,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浆膜的断裂强度逐渐增加,断裂伸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在摩尔比值为48.4%时为最大值。综合实验结果,选择引入的油水官能团摩尔比值在48.4%-69.0%之间为宜。(2)随着变性程度的提高,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的反应效率下降;同时,浆料的黏度及其黏度热稳定性略有下降;变性程度的升高使浆料的表面张力下降,对纤维的粘附力上升,但当变性程度大于0.049时,两者的增减幅度不再明显;该淀粉浆膜的断裂伸长率与断裂强度都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而上升。综合考虑浆料的性能与制备的效率,选择油水官能团的总变性程度在0.049处为宜。(3)通过对比酸解淀粉、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油水两亲性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三者之间的退浆性能以及浆膜吸湿能力,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退浆效果最好,酸解淀粉其次,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退浆效果不佳;同时,两种油水两亲性淀粉浆膜的吸湿能力皆优于酸解淀粉,且这两者的吸湿能力差距不大。(4)在控制共混比的情况下,随着PVA醇解度的提高,共混浆料对棉纤维的粘附力提高,对涤纶的粘附力降低,共混浆膜的力学性能明显上升;随着PVA聚合度的提高,共混浆料对纤维的粘附力先上升后下降,共混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先上升后下降,皆在1700处达到最大值,综合比较,PVA1799对共混浆料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另外,随着PVA共混比的提高,共混浆料的粘合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随之提高,而断裂强度下降。

吴杰[5](2020)在《用于ARGET ATRP技术下制备接枝淀粉的2-溴异丁酯淀粉引发剂研究》文中指出原淀粉是一种具有多羟基结构的碳水化合物,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表现出较强的极性和较好的亲水性。因此,在纺织浆料领域中,原淀粉对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具有一定的粘附性,但对疏水性合成纤维的粘附性很差。此外,原淀粉高温糊化后,浆液具有表观粘度大、粘度热稳定性低,所成浆膜硬而脆的缺陷,严重限制了其浆纱应用效果。为了提高淀粉在经纱上浆领域的使用性能,本课题以2-溴异丁酰溴(BIBB)为酯化剂,与淀粉发生酯化反应,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这种酯化反应产生的影响,以探明最适宜的合成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度(DS)的2-溴异丁酯淀粉(BBES),评价了 2-溴异丁基酯化对淀粉浆液性能及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期望借助淀粉分子链上引入的2-溴异丁基取代基来缓解淀粉的上述问题。首先,以酸解淀粉(ACS)为原材料,四氢呋喃(THF)为反应介质,BIBB为酯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三乙胺(TEA)为缚酸剂,通过改变合成工艺参数(BIBB用量、反应温度、DMAP用量及反应时间),制备了具有不同DS的BBES。评价了这些合成工艺参数对DS的影响,以探明它们对DS的影响规律,借此明确最适宜的合成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确定了 BIBB对淀粉的成功酯化变性处理。当BIBB与ACS摩尔比从0.35增加到2.80、反应温度从20℃升高到60℃,反应时间从3h延长到24h,DS逐渐增大,且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趋势趋于平缓;随着DMAP用量的增加,DS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各参数结果,合成BBES的最适宜合成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4h、DMAP与BIBB摩尔比为0.23。其次,在最适宜合成工艺条件下,改变BIBB对ACS的用量合成了具有不同DS的BBES。研究了 2-溴异丁基酯化对淀粉浆料表观粘度、粘度热稳定性、粘附性及浆膜性能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CS浆料相比,BBES浆料表观粘度有所增大,粘度热稳定性提高;BBES对涤纶和聚乳酸纤维的粘附力好于ACS,且随着DS的增加,BBES对涤纶和聚乳酸纤维的粘附力先增大,当DS为0.016时,粘附力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BBES浆膜的结晶度和断裂强度低于ACS浆膜,断裂伸长率明显高于后者,表明2-溴异丁基酯化变性可以降低淀粉膜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并利用SEM技术表征BBES与ACS膜的拉伸断裂所成断面,对这种变性能提高淀粉膜韧性进行了证明;随着DS的增大,BBES浆膜的断裂强度逐渐减小,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当DS为0.016时达到最大值3.6%,然后减小。综合上述各性能指标结果,DS为0.016的BBES在涤纶和聚乳酸经纱上浆中使用为宜。本研究不仅为BBES作为浆料使用提供最适宜的变性程度范围,而且为选择最适宜的BBES品种用于后续ARGETATRP技术下制备淀粉接枝共聚物浆料奠定一定的基础。

周盼[6](2020)在《复合变性淀粉及浆料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浆料的发展趋势是研发高性能的低粘度变性淀粉类浆料,单一变性淀粉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所以研究高性能低粘复合变性淀粉十分有意义。本论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粉的表面形态、结构和性能方面特性,然后以辐照粉为原料分别进行氧化和酶解处理,得到辐照氧化淀粉和辐照酶解淀粉,并研究了复合变性淀粉的表面形态、结构和性能方面特性,最后将复合变性淀粉与辐照粉及原淀粉制成浆料,测定其浆料及浆纱性能。以羧基含量为指标,辐照粉为原料进行氧化实验,得到最优条件为:过氧化氢用量8%,p H=9,氧化时间t=3h及氧化温度T=45℃,催化剂用量0.1%;以淀粉粘度为指标,辐照粉为原料进行酶解实验,得到最优条件:酶解温度T=60℃,酶解时间t=60min,酶量为0.5‰及酶解p H为6。显微观察发现,辐照淀粉小颗粒增多,淀粉表面轮廓更为圆润,表面越来越光滑;辐照氧化淀粉,不规则颗粒增多,颗粒出现破碎,表面变粗糙;辐照酶解淀粉,淀粉颗粒形态与辐照粉相近,淀粉颗粒表面出现裂缝和孔洞。辐照淀粉,直链含量增加,支链含量降低。辐照粉产生自由基,分子量和聚合度降低。辐照氧化淀粉的各碳位均有氧化反应,选择性氧化了C2、C3、C4及C6位。DSC结果表明,辐照氧化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降低,糊化焓值降低;辐照酶解淀粉的峰值糊化温度及终点糊化温度降低,糊化焓值增加。辐照淀粉粘度下降,粘度稳定性先增加后趋于稳定;辐照氧化淀粉粘度进一步下降,粘度稳定性在10k Gy以内继续增加,辐照酶解淀粉在10k Gy以下,粘度下降,粘度稳定性继续增加。辐照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辐照粉经氧化或酶解后,糊化温度均会降低。20k Gy以内的辐照粉透明度增加,凝沉性减弱;辐照氧化淀粉的透明度增加,凝沉性减弱;20k Gy以下的辐照酶解淀粉,透明度提高,辐照剂量增加,透明度变化不大,凝沉性减弱。将原淀粉、辐照粉、辐照氧化淀粉及辐照酶解淀粉配成浆料进行浆纱试验,试验发现,变性淀粉浆性能及浆纱性能均优于原淀粉,辐照氧化复合变性淀粉浆料及浆纱性能最佳。辐照、氧化及酶解均会破坏淀粉表面结构,辐照作用会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氧化会引入大量羧基,辐照氧化淀粉较辐照酶解淀粉糊化容易,在20k Gy以下时,氧化或酶解均能降低辐照粉粘度,并能够提高淀粉糊的透明度,减弱凝沉性,复合变性淀粉浆料及浆纱性能优于单一变性淀粉浆,辐照酶解和辐照氧化均能制得低粘高性能浆料,其中以辐照氧化复合变性浆性能最优。

查晓川[7](2020)在《环保型低粘度接枝淀粉浆料的研究》文中指出淀粉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完全生物降解及再生周期短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纯棉纱线、纯麻纱线、人棉纱线及涤棉混纺纱线的经纱环保上浆。但由于淀粉浆料存在着浆膜脆性大、耐磨性不足、粘附力不强等缺陷,在纯涤及涤棉混纺纱线上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醋酸酯淀粉因含有疏水性强的酯基与涤纶纤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而受到了广泛地研究,但仍存在着耐磨性不足、粘附力不强等缺陷。本文基于涤纶纱线重被覆、顾渗透、小伸长、强粘附力的上浆思想,设计了以醋酸酯淀粉作为原料,系统研究了醋酸酯淀粉的降解工艺,以达到降低醋酸酯淀粉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的效果;然后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探索了降解后的醋酸酯淀粉接枝丙烯酸的接枝规律;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技术(TGA)、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光分光光度仪(UV)、粘度计等技术和手段系统研究了丙烯酸接枝改性醋酸酯淀粉对纯涤纱线的粘附性和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并考察了该浆料的生物降解性与退浆性。首先以过硫酸铵为降解剂,研究了过硫酸铵的用量、降解反应时间、降解反应温度对醋酸酯淀粉的粘度及老化回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低粘度醋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55oC、降解剂用量0.7g(淀粉干基质量的0.5%)和淀粉水分散液浓度40%。其次,以水作为反应介质、丙烯酸为接枝单体、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单体用量、接枝反应时间、接枝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醋酸酯淀粉接枝共聚物(AS-g-PAA)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规律。FTIR及TGA结果均表明丙烯酸单体能有效的接枝到低粘度的醋酸酯淀粉的大分子链上。采用XRD、UV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醋酸酯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浆料的薄膜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酸的引入降低了醋酸酯淀粉的结晶度,提高了薄膜的延展性;随着丙烯酸接枝率的提高,薄膜的断裂伸长率有一定的提高,但对拉伸强度影响不明显。采用SEM、单纱强力仪、细纱耐磨仪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醋酸酯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浆料对涤纶纤维的粘附性、耐磨性等。结果表明,丙烯酸的引入可有效地提高醋酸酯淀粉与聚酯纤维的粘附力,上浆后纱线中的纤维紧密贴合在一起,伏贴了毛羽,并使得粘附力从164.4N提高到190.1N,聚酯纱线的耐磨性提高至148.9%。丙烯酸接枝醋酸酯淀粉浆料的退浆效率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退浆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曹长青[8](2020)在《高直链玉米淀粉的醚化及其浆料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淀粉类浆料以其易生物降解、可再生等优点一直被行业作为首选浆料,但此类浆料的成膜性仍存在不足之处。近年来,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以其优异的成膜性被应用于可降解复合薄膜及玻璃纤维等行业,却鲜有其在纺织上浆行业中应用的报道。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其较高的市场价格,更因高直链玉米淀粉难以糊化,常压100C°不糊化,且糊化后凝聚或“退减”现象严重,这些现象势必对其上浆性能造成影响。本文采用羧甲基醚化反应(溶媒法),在高直链玉米淀粉中引入亲水性羧甲基基团,改善其糊化性能,降低其糊化温度,使其冷水可溶。探究了反应条件对取代度(DS)的影响(醚化剂用量、碱变量、醚化时间、醚化温度、体系含水量等因素),并对醚化反应前后的高直链淀粉进行结构测试与分析,同时测试其黏度、黏附性、浆膜和浆纱的性能,探索取代度与糊化温度、浆膜和浆纱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棉纱上浆。结果显示:醚化温度升高、NaOH与氯乙酸(MCA)摩尔比值升高、体系含水量升高、羧甲基高直链玉米淀粉(CM-HACS)的DS和RE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佳反应条件为:醚化温度70℃、醚化时间5-6h、n(NaOH)/n(MCA)2.1:1、体系含水量20%;红外光谱和XRD的测试表明羧甲基被引入到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大分子链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HACS的多糖超分子结构;醚化后的CM-HACS糊化性能显着提升,且随着DS的增加,CM-HACS浆液的黏度热稳定性增加。黏附性测试结果显示,随着DS的增加,CM-HACS的浆液黏附力呈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浆膜测试结果显示,随着DS的增加,CM-HACS的浆膜断裂强力、耐磨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断裂伸长逐渐增加的趋势。浆纱测试结果显示,随着DS的增加,浆纱上浆率提升,断裂伸长增加,断裂强力先增加后趋于平稳,浆纱耐磨性先增加后降低;三种醚化玉米淀粉浆料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相同取代度(DSt=0.4)的普通、蜡质、高直链玉米醚化淀粉中,高直链玉米醚化淀粉是三种醚化淀粉浆料中综合效果最佳的浆料。

冯琨[9](2020)在《生物酶辅助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纸再生制浆废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淀粉类物质在造纸过程中大量使用,导致废纸回用过程中大量淀粉进入造纸水系统,不仅影响造纸湿部化学平衡,还会增加造纸助剂用量、影响纸机操作和纸张质量,并对水处理造成很大压力,直接影响造纸循环经济发展。尤其是以国产废纸箱原料生产包装纸企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本论文利用生物酶来提取废纸箱原料中淀粉类有机物,并经糖化后,通过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将其进行生物质能源转化,用于产生电能。此举既可净化纤维原料,减轻造纸废水处理负担,提高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又可实现生物质能源转换,产生电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对α-淀粉酶处理废纸浆提取淀粉类有机物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优条件为:α-淀粉酶处理废纸浆酶用量为0.5%(500 u/g淀粉)、废纸浆浆浓10%、pH值6.5,反应温度70℃,处理时间60 min,此条件下有机物提取率最高。经α-淀粉酶处理,废纸浆白水Zeta电位绝对值和阳离子需求降低17.2%和约20%,酶处理后浆料手抄片强度较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浆料在阳离子淀粉作为增强剂应用中,在较低用量情况下反应更敏感,相关机理待进一步研究。提取的淀粉类有机物采用糖化酶进行糖化,优化后的条件为:酶用量为1.0%,反应温度为60℃,处理时间90 min,反应pH值4.0。结合α-淀粉酶液化和糖化酶糖化双最优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的还原糖含量占淀粉含量的68.82%,占纸样质量的9.95%,即每吨废纸可获得还原糖量约99 kg。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使用处理瓦楞纸再生制浆废水在造纸工业上具有着明显的可行性。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糖化液的反应,进行生物质能源转化。实验表明:以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处理得到的淀粉糖化液/制浆废液作为底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可顺利启动,MFC电池的电压最高为136 mV,24小时的COD消除率达62.58%。说明MFC电池对淀粉糖化液/制浆废水污染负荷的处理有良好效果。

张恒[10](2019)在《玉米秸秆碱法制浆细小组分制备再生纤维素膜的研究》文中提出纤维素是地球上已知的储量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特点使其在众多领域均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每年所产生的秸秆资源总量近9亿吨,储量巨大的农业秸秆资源成为了我国当前极具开发潜力的纤维素资源。玉米秸秆因髓部细胞的存在,导致了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的工业化利用。本研究通过调整制浆工艺条件,得到高得率玉米秸秆浆料,并将其中的细小组分(主要组成为薄壁细胞)分离,在提高浆料质量的同时,又可将得到细小组分作为一种新型的纤维素资源加以利用以获取高附加值的产品,将是对玉米秸秆资源利用的重要突破。本研究以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优化制浆及浆料筛分条件得到细小组分,并以此为原料利用ZnCl2及LiCl/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两种不同的溶解体系,探讨该类纤维素资源制备再生纤维素膜的性能。采用烧碱-AQ法进行玉米全秆制浆,得到卡伯值为12.95,黏度1150 mL/g,细浆得率46.83%的浆料。确定在120目筛网条件下,筛分浆料的纤维得率和细小组分的分离效果均较为理想。分离后浆料黏度和纤维数均长度均得到了提高。筛分后浆料的打浆度升高慢于初始浆料,且打浆处理后抄造纸张的各项物理强度指标均优于未筛分的浆料,表明细小组分的分离对提高玉米秸秆浆料的质量产生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为提高玉米全秆制浆的浆料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ZnCl2体系制备玉米秸秆浆料细小组分及髓部细小组分再生纤维素膜,通过调整工艺条件,成功地将药液的浓度由传统的65%降低至40%,所得再生膜的最佳抗张强度为32.27 N?m/g,超过了传统方法制备的膜片。再生膜的结晶指数随着ZnCl2用量的降低升高,最大热解温度290°C,优于传统制备方法。通过调节再生纤维素的结晶情况,可获得晶型可调控的可控的纤维素再生材料。多级筛分细小组分和秸秆直接机械破碎髓部组分利用DMAc/LiCl体系制备再生纤维素膜。再生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并表现出了明显的纤维素II型结晶的特征。结果表明,化学处理后分离的细小组分再生膜的机械强度较好。表明细胞的完整性对其所制备的纤维素再生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经分级筛分的细小组分再生膜物理强度较好,200目筛网区间细小组分再生膜的抗张强度最高,为51.46 N?m/g。再生纤维素膜的结晶指数随着纤维素颗粒物理尺寸的变小逐渐降低,热稳定性显着下降,纤维素II型结晶结构的比例升高,物理强度明显提升,延展性和表面疏水性均有所下降。结果表明,浆料细小组分较纤维细胞更适宜溶解处理,同类纤维素的溶解性能和再生膜的机械强度主要受其颗粒尺寸影响。在ZnCl2和DMAc/LiCl两个溶解体系中分别添加氧化石墨烯(GO)和黑磷(BP),制备细小组分再生纤维素复合膜,并研究了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GO呈片状嵌入纤维素结构中,膜的氧气阻隔性能所提高,氧透过率为3.082.13 cm3/cm2.Day.Pa;复合膜的热稳定性随着GO用量的增加有所降低,ZnCl2法最低为220.5°C、DMAc法最低为305.4°C;浆料细小组分再生膜机械强度也得到了提升,抗张强度最提高了62.7%(ZnCl2法制备)和22.20%(DMAc法制备)。BP同纤维素再生材料结合紧密,对再生膜的影响同GO差异较大,复合膜的热稳定性随着GO用量的增加有所降低,ZnCl2法最低为219.6°C、DMAc法最低为309.6°C;浆料细小组分再生膜的延展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伸长率最多增加到5.68%(ZnCl2法制备)和40.85%(DMAc法制备)。研究发现,负载氧化石墨烯和黑磷后的细小组分再生膜的机械强度均得到了一定地提高。

二、新型纺织浆料—DM系列变性淀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纺织浆料—DM系列变性淀粉(论文提纲范文)

(1)经纱整理剂的性能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传统纺织浆料概述
        1.1.1 淀粉及变性淀粉浆料
        1.1.2 聚乙烯醇(PVA)浆料
        1.1.3 聚丙烯酸类(PA)浆料
    1.2 新型纺织浆料概述
        1.2.1 水性聚氨酯
        1.2.2 纳米浆料
        1.2.3 蛋白质衍生物浆料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经纱整理剂的结构及浆液、浆膜性能测试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3 结构表征和浆液、浆膜性能测试
        2.3.1 红外光谱测试
        2.3.2 热重性能测试
        2.3.3 含固率测试
        2.3.4 表观黏度测定
        2.3.5 黏度热稳定性测试
        2.3.6 黏附力和比黏附力测试
        2.3.7 浆膜厚度测试
        2.3.8 浆膜吸水性测试
        2.3.9 浆膜吸湿性测试
        2.3.10 浆膜碱溶速率测试
        2.3.11 浆膜力学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红外光谱分析
        2.4.2 热重分析
        2.4.3 含固率测试
        2.4.4 浆液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测试
        2.4.5 浆液黏附力和比黏附力测试
        2.4.6 与传统浆料浆液性能的比较
        2.4.7 浆膜外观观察
        2.4.8 浆膜成膜性和流平性
        2.4.9 浆膜吸水性测试
        2.4.10 浆膜吸湿性测试
        2.4.11 浆膜碱溶速率测试
        2.4.12 浆膜力学性能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浆纱性能测试与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浆料配方
        3.2.3 经纱上浆工艺
    3.3 性能测试
        3.3.1 浆纱回潮率测试
        3.3.2 浆纱上浆率测试
        3.3.3 浆纱增强率和减伸率
        3.3.4 浆纱毛羽指数和毛羽降低率
        3.3.5 浆纱耐磨次数和増磨率
        3.3.6 浆纱断裂功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浆纱回潮率
        3.4.2 浆纱上浆率
        3.4.3 浆纱强伸性能
        3.4.4 浆纱毛羽测试
        3.4.5 浆纱耐磨性能
        3.4.6 浆纱断裂功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XPW用量优化与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浆料配方
        4.2.3 经纱上浆工艺
    4.3 性能测试
        4.3.1 浆纱回潮率测试
        4.3.2 浆纱上浆率测试
        4.3.3 浆纱增强率和减伸率
        4.3.4 浆纱毛羽指数和毛羽降低率
        4.3.5 浆纱耐磨次数和増磨率
        4.3.6 浆纱断裂功测试
        4.3.7 扫描电镜测试
        4.3.8 CODcr值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浆纱回潮率
        4.4.2 浆纱上浆率
        4.4.3 浆纱强伸性能
        4.4.4 浆纱毛羽测试
        4.4.5 浆纱耐磨性能
        4.4.6 浆纱断裂功测试
    4.5 经纱整理剂XPW应用分析
        4.5.1 浸透性能分析
        4.5.2 上浆率分析
        4.5.3 环保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细号高密织物浆纱不用PVA的工艺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不用PVA浆料的原因分析
2 替代PVA浆料性能的要求
    2.1 溶解性要求
    2.2 粘度、粘度热稳定性及粘着性要求
        2.2.1 粘度
        2.2.2 粘度热稳定性
        2.2.3 粘着性
    2.3 浆料的成膜性与浆膜的耐磨性要求
    2.4 浆料的退浆性、环保性及经济性要求
3 PR-Su浆料产品性能分析
4 用PR-Su替代PVA的工艺试验
    4.1 试验产品特性分析
    4.2 浆料配方的对比分析
    4.3 浆纱上机工艺参数
    4.4 织造工艺参数
5 浆纱成本分析
6 结语

(3)戴斯马丁氧化剂对淀粉的作用及其产物的结构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淀粉概述
        1.1.1 玉米淀粉概况
        1.1.2 玉米淀粉研究进展
    1.2 氧化淀粉
        1.2.1 氧化淀粉的种类
        1.2.2 氧化淀粉的性质
        1.2.3 氧化淀粉的应用
    1.3 复合变性淀粉
        1.3.1 复合变性淀粉概述
        1.3.2 氧化变性淀粉研究现状
    1.4 淀粉在纺织浆料中的应用
    1.5 课题背景及意义
        1.5.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5.2 研究意义
    1.6 课题研究内容
2 DMP氧化淀粉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DMP氧化淀粉制备方法
        2.3.2 DMP氧化淀粉制备单因素试验
        2.3.3 扫描电镜(SEM)测试
        2.3.4 分子量测试
        2.3.5 XRD测试
        2.3.6 ~(13)C-NMR及H-NMR测试
        2.3.7 粘度及粘度热稳定性测试
        2.3.8 糊化温度测试
        2.3.9 粘附性测试
        2.3.10 膜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氧化淀粉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4.2 扫描电镜(SEM)分析
        2.4.3 分子量分析
        2.4.4 XRD分析
        2.4.5 核磁碳谱及氢谱分析
        2.4.6 粘度及粘度热稳定性分析
        2.4.7 糊化温度分析
        2.4.8 粘附性分析
        2.4.9 膜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氧化酯化淀粉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酯化淀粉制备方法
        3.3.2 酯化淀粉制备单因素试验
        3.3.3 氧化-酯化淀粉的制备
        3.3.4 扫描电镜(SEM)测试
        3.3.5 红外光谱(FT-IR)测试
        3.3.6 热重分析(TG)测试
        3.3.7 差示扫描热(DSC)测试
        3.3.8 透明度及凝沉性测试
        3.3.9 粘度及粘度热稳定性测试
        3.3.10 糊化温度测定
        3.3.11 粘附性测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酯化淀粉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3.4.2 扫描电镜(SEM)分析
        3.4.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4.4 热重(TG)分析
        3.4.5 差示扫描热(DSC)分析
        3.4.6 透明度及凝沉性分析
        3.4.7 粘度及粘度热稳定性分析
        3.4.8 糊化温度分析
        3.4.9 粘附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辐照氧化淀粉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辐照淀粉的制备
        4.3.2 辐照氧化淀粉的制备
        4.3.3 扫描电镜(SEM)测试
        4.3.4 红外光谱(FT-IR)测试
        4.3.5 热重分析(TG)测试
        4.3.6 差示扫描热(DSC)测试
        4.3.7 羰基含量测试
        4.3.8 透明度及凝沉性测试
        4.3.9 粘度及粘度热稳定性测试
        4.3.10 糊化温度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扫描电镜(SEM)分析
        4.4.2 红外光谱(FT-IR)分析
        4.4.3 热重(TG)分析
        4.4.4 差示扫描热(DSC)分析
        4.4.5 羰基含量分析
        4.4.6 透明度及凝沉性分析
        4.4.7 粘度及粘度热稳定性分析
        4.4.8 糊化温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浆料应用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浆液配制
    5.4 浆纱制备
    5.5 实验方法
        5.5.1 浆液性能测试
        5.5.2 浆纱性能测试
    5.6 结果与分析
        5.6.1 浆液性能分析
        5.6.2 浆纱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纺织经纱上浆
        1.1.1 淀粉浆料
        1.1.2 聚乙烯醇(PVA)浆料
    1.2 羧甲基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研究概况
        1.2.1 羧甲基淀粉
        1.2.2 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
    1.3 油水两亲性的研究概况
    1.4 淀粉/PVA共混的研究概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淀粉官能团摩尔比值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2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合成原理
        2.1.3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合成工艺
        2.1.4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取代度测定
        2.1.5 红外光谱表征
        2.1.6 浆液黏度及其热稳定性测试
        2.1.7 粘附力测试
        2.1.8 浆液表面张力测试
        2.1.9 浆膜的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OS-CMS的制备参数
        2.2.2 红外光谱的分析
        2.2.3 OS-CMS官能团摩尔比值对浆液黏度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2.2.4 OS-CMS官能团摩尔比值对粘附力的影响
        2.2.5 OS-CMS官能团摩尔比值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2.2.6 OS-CMS官能团摩尔比值对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淀粉变性程度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2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合成工艺
        3.1.3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取代度测定
        3.1.4 浆液黏度及其热稳定性测试
        3.1.5 粘附力测试
        3.1.6 浆液表面张力测试
        3.1.7 浆膜的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OS-CMS的制备参数
        3.2.2 变性程度对OS-CMS黏度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3.2.3 变性程度对OS-CMS粘附性的影响
        3.2.4 变性程度对OS-CMS表面张力的影响
        3.2.5 变性程度对OS-CMS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淀粉退浆性能的评价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2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合成工艺
        4.1.3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合成工艺
        4.1.4 上浆与退浆
        4.1.5 酶活性测试
        4.1.6 XRD表征
        4.1.7 浆膜吸湿能力的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退浆性能
        4.2.2 膨润率与回潮率
        4.2.3 水溶时间
        4.2.4 X射线衍射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与PVA共混特性的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2 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合成工艺
        5.1.3 粘附力测试
        5.1.4 浆膜的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VA分子结构对OS-CMS/PVA浆料粘附力的影响
        5.2.2 PVA共混比对OS-CMS/PVA浆料粘附力的影响
        5.2.3 共混膜XRD分析
        5.2.4 PVA分子结构对OS-CMS/PVA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5.2.5 PVA共混比对OS-CMS/PVA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用于ARGET ATRP技术下制备接枝淀粉的2-溴异丁酯淀粉引发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经纱上浆
        1.1.2 天然淀粉组成与基本性能
        1.1.3 变性淀粉
    1.2 酯化淀粉研究现状
        1.2.1 无机酸酯淀粉
        1.2.2 有机酸酯淀粉
        1.2.3 2-溴异丁酯淀粉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3.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2-溴异丁酯淀粉的合成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BBES的合成机理
        2.2.4 BBES的合成工艺
        2.2.5 测试方法及结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表征
        2.3.2 2-溴异丁酰溴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
        2.3.3 催化剂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
        2.3.4 反应温度对取代度的影响
        2.3.5 反应时间对取代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2-溴异丁酯淀粉浆料的上浆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BBES的合成
        3.2.4 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EM分析
        3.3.2 SEM-EDS分析
        3.3.3 2-溴异丁基酯化对淀粉浆液表观粘度及粘度热稳定的影响
        3.3.4 2-溴异丁基酯化对粘附性的影响
        3.3.5 2-溴异丁酯淀粉浆膜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申请目录
致谢

(6)复合变性淀粉及浆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纺织浆料应用现状
    1.2 淀粉
        1.2.1 淀粉的结构
        1.2.2 淀粉的性质
    1.3 变性淀粉
        1.3.1 变性淀粉概述
        1.3.2 辐照淀粉概述
        1.3.4 氧化淀粉概述
        1.3.5 酶解淀粉概述
    1.4 复合变性淀粉
        1.4.1 复合变性淀粉概述
        1.4.2 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现状
    1.5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 辐照淀粉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淀粉的辐照处理
        2.3.2 扫描电镜测试
        2.3.3 傅里叶红外测试
        2.3.4 自由基测试
        2.3.5 分子量测试
        2.3.6 支直链含量测试
        2.3.7 粘度及粘度热稳定性测试
        2.3.8 糊化温度曲线测试
        2.3.9 粘附力测试
        2.3.10 透明度和凝沉性测试
        2.3.10.1 透明度测试
        2.3.10.2 凝沉性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分析
        2.4.2 傅里叶红外测试结果分析
        2.4.3 自由基测试结果分析
        2.4.4 分子量测试结果分析
        2.4.5 支直链含量分析
        2.4.6 粘度及粘度稳定性测试结果分析
        2.4.7 糊化温度曲线分析
        2.4.8 粘附力测试结果分析
        2.4.9 透明度和凝沉性测试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辐照氧化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辐照氧化淀粉的制备
        3.3.2 单因素实验
        3.3.2.1 氧化剂含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3.3.2.2 pH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3.3.2.3 时间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3.3.2.4 温度对氧化温度的影响
        3.3.3 扫描电镜测试
        3.3.4 傅里叶红外测试
        3.3.5 碳谱测试
        3.3.6 DSC测试
        3.3.7 羧基羰基测试
        3.3.7.1 羧基含量测定
        3.3.7.2 羰基含量测定
        3.3.8 粘度及粘度稳定性的测试
        3.3.9 糊化温度曲线测试
        3.3.10 粘附力的测试
        3.3.11 透明度和凝沉性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因素实验
        3.4.1.1 氧化剂含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3.4.1.2 pH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3.4.1.3 时间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3.4.1.4 反应温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3.4.2 扫描电镜分析
        3.4.3 傅里叶红外测试
        3.4.4 碳谱分析
        3.4.5 羧基和羰基结果分析
        3.4.6 DSC结果分析
        3.4.7 粘度及粘度稳定性分析
        3.4.8 糊化温度曲线分析
        3.4.9 粘附力分析
        3.4.10 透明度和凝沉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辐照酶解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辐照酶解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
        4.3.2 单因素实验
        4.3.2.1 酶解温度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4.3.2.2 酶解时间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4.3.2.3 酶量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4.3.2.4 pH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4.3.4 傅里叶红外的测试
        4.3.5 DSC测试
        4.3.6 粘度及粘度稳定性测试
        4.3.7 糊化温度曲线测试
        4.3.8 粘附力测试
        4.3.9 透明度和凝沉性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单因素实验
        4.4.1.1 酶解温度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4.4.1.2 酶解时间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4.4.1.3 酶量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4.4.1.4 酶解pH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4.4.2 扫描电镜分析
        4.4.3 傅里叶红外分析
        4.4.4 DSC分析
        4.4.5 粘度及粘度稳定性分析
        4.4.6 糊化温度曲线分析
        4.4.7 粘附力分析
        4.4.8 透明度和凝沉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复合变性淀粉浆料浆纱试验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3 浆料配制
    5.4 浆料及浆纱性能测试
        5.4.1 粘度测试
        5.4.2 粘附力测试
        5.4.3 回潮率测试
        5.4.4 断裂强力测试
        5.4.5 耐磨性测试
        5.4.6 毛羽测试
        5.4.7 退浆率测试
    5.5 结果分析
        5.5.1 粘度结果分析
        5.5.2 粘附力结果分析
        5.5.3 回潮率结果分析
        5.5.4 断裂强力结果分析
        5.5.5 耐磨性测试结果分析
        5.5.6 毛羽测试结果分析
        5.5.7 退浆率测试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环保型低粘度接枝淀粉浆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经纱上浆
    1.2 纺织浆料
        1.2.1 聚乙烯醇(PVA)及丙烯酸类浆料
        1.2.2 淀粉浆料
    1.3 接枝淀粉研究现状
    1.4 粘度对淀粉浆料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醋酸酯淀粉的降解行为研究
    2.1 原料、试剂及仪器
        2.1.1 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化学试剂
    2.2 淀粉降解实验与产物表征
        2.2.1 实验步骤
        2.2.2 实验条件设计
        2.2.3 表观粘度及其稳定性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影响因素
        2.3.1.1 反应时间
        2.3.1.2 反应温度
        2.3.1.3 降解剂用量
        2.3.1.4 分散液浓度
        2.3.2 最佳工艺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醋酸酯淀粉接枝丙烯酸的制备与表征
    3.1 原料、试剂及仪器
        3.1.1 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化学试剂
    3.2 接枝淀粉的制备与表征
        3.2.1 接枝改性实验步骤
        3.2.2 接枝改性实验设计
        3.2.3 红外光谱分析测试
        3.2.4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3.2.5 热重分析测试
        3.2.6 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测试
        3.2.7 粘度和稳定性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表征
        3.3.2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分析
        3.3.3 热重分析
        3.3.4 接枝参数分析
        3.3.4.1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3.3.4.2 反应温度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3.3.4.3 单体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3.3.4.4 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3.3.5 接枝率对接枝产物的流动性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接枝改性淀粉的浆纱性能研究
    4.1 原料、试剂及仪器
        4.1.1 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化学试剂
        4.1.4 纱线参数
    4.2 浆纱性能测试
        4.2.1 浆液透光性
        4.2.2 X射线衍射
        4.2.3 吸水能力(WAC)
        4.2.4 膨胀能力(SP)
        4.2.5 粘附性
        4.2.5.1 浆料粘附力
        4.2.5.2 浆纱断裂强力及其耐磨性
        4.2.6 浆膜的制备与性能
        4.2.6.1 淀粉浆膜制备
        4.2.6.2 力学性能测试
        4.2.6.3 浆膜回潮率
        4.2.7 退浆性能
        4.2.8 生物降解性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S-g-PAA的结晶性质
        4.3.2 接枝改性对醋酸酯淀粉与聚酯纤维粘附性的影响
        4.3.3 接枝改性对醋酸酯淀粉浆膜性能的影响
        4.3.4 退浆能力
        4.3.5 生物降解性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高直链玉米淀粉的醚化及其浆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发展和现状
    1.2 醚化淀粉的概述
        1.2.1 醚化淀粉
        1.2.2 羧甲基高直链玉米淀粉(CM-HACS)的概述
    1.3 上浆的概述
        1.3.1 上浆的目的
        1.3.2 上浆的意义
        1.3.3 浆纱性能评价指标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3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2.羧甲基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
    2.1 高直链玉米淀粉羧甲基化的反应
        2.1.1 制备方法
        2.1.2 反应机理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2.2.2 CM-HACS的改性工艺
        2.2.3 CM-HACS的实验配方及工艺参数设置
        2.2.4 DSt和DS以及RE的计算方法
    2.3 实验数据与分析
        2.3.1 醚化温度对RE的影响
        2.3.2 醚化时间对RE的影响
        2.3.3 n(NaOH):n(MCA)对RE的影响
        2.3.4 理论取代度DSt对 DS和 RE的影响
        2.3.5 体系含水量对RE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羧甲基高直链玉米淀粉结构测定及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3.3 结果与分析
        3.3.1 XRD衍射分析
        3.3.2 红外光谱衍射分析
        3.3.3 扫描电镜SEM分析
    3.4 本章小结
4.羧甲基高直链玉米淀粉浆料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药品
        4.2.4 浆膜的制备流程
        4.2.5 浆纱的制备流程
        4.2.6 浆液黏附力及其测试方法
        4.2.7 浆膜性能测试
        4.2.8 浆纱性能测试
    4.3 实验数据与分析
        4.3.1 浆液性能
        4.3.2 浆膜性能
        4.3.3 浆纱性能
    4.4 本章小结
5.三种醚化玉米淀粉浆料性能对比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药品
        5.2.4 测试方法
    5.3 实验数据与分析
        5.3.1 浆液性能
        5.3.2 浆膜性能
        5.3.3 浆纱性能
    5.4 本章小结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9)生物酶辅助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纸再生制浆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淀粉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1.1.1 造纸用淀粉类助剂及应用状况
        1.1.2 淀粉类助剂大量应用给造纸系统带来的问题
    1.2 淀粉酶的种类和应用
        1.2.1 淀粉酶的分类
        1.2.2 淀粉酶在工业中的应用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3.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1.3.3 MFC应用于制浆造纸废水处理的研究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案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淀粉含量测定
        2.3.2 还原糖测定
        2.3.3 α-淀粉酶提取废纸浆中淀粉类有机研究
        2.3.4 α-淀粉酶处理对纸浆造纸性能的影响分析
        2.3.5 淀粉提取液糖化工艺研究
        2.3.6 MFC能源化转化提取淀粉糖化液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3.1 双酶处理验证还原性糖类有机物提取的可行性分析
        3.1.1 验证双酶处理可行性
        3.1.2 小结
    3.2 α-淀粉酶处理提取淀粉类有机物条件优化
        3.2.1 处理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酶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3 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4 废纸浆浓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5 处理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6 小结
    3.3 α-淀粉酶处理对再生纸浆造纸性能的影响
        3.3.1 酶处理对提取液/制浆废水污染负荷影响
        3.3.2 酶处理对白水的电位和离子需求影响
        3.3.3 酶处理对废纸浆手抄片物理性能影响
        3.3.4 酶处理对阳离子增强剂应用效果的影响
        3.3.5 酶处理对施胶剂应用效果影响
        3.3.6 小结
    3.4 提取液糖化工艺优化研究
        3.4.1 pH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3.4.2 温度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3.4.3 时间和酶用量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3.4.4 最优条件下双酶处理产糖量分析
        3.4.5 小结
    3.5 MFC能源化转化处理提取淀粉糖化液初步研究
        3.5.1 MFC电池的构建与调试
        3.5.2 MFC电池能源化转化处理提取淀粉糖化液工艺优化
        3.5.3 小结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10)玉米秸秆碱法制浆细小组分制备再生纤维素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质资源
    1.3 天然纤维素资源
        1.3.1 我国林业资源状况
        1.3.2 我国农业秸秆资源现状
    1.4 制浆造纸工业对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1.5 制浆体系中细小组分
    1.6 纤维素大分子结构及应用发展
        1.6.1 纤维素材料的发展
        1.6.2 纤维素溶解体系
        1.6.3 纤维素复合材料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玉米秸秆全秆制浆及浆料细小组分分离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及实验方法
        2.1.2 细小组分的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玉米秸秆原料化学成分
        2.2.2 玉米秸秆细胞状况
        2.2.3 玉米全秆制浆工艺的优化
        2.2.4 玉米全秆大样蒸煮结果
        2.2.5 玉米秸秆浆料筛分
        2.2.6 玉米秸秆浆料物理强度检测
        2.2.7 细小组分纤维素黏度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用量ZnCl_2 体系制备玉米秸秆浆细小组分再生纤维素膜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及实验方法
        3.1.2 再生纤维素膜的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高用量ZnCl_2 溶液溶解纤维素实验
        3.2.2 低用量ZnCl_2 溶液溶解纤维素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MAc/LiCl体系制备玉米秸秆浆细小组分再生纤维素膜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及实验方法
        4.1.2 再生纤维素膜的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用量LiCl溶解秸秆浆料细小组分及髓部细胞纤维素
        4.2.2 玉米秸秆浆料不同梯度细小组分DMAc/LiCl溶解再生纤维素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维材料对玉米秸秆浆细小组分再生纤维素膜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料及实验方法
        5.1.2 再生纤维素复合膜的表征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氧化石墨烯对再生纤维素膜性能的影响
        5.2.2 黑磷对再生纤维素膜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6.3 创新点
    6.4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专利

四、新型纺织浆料—DM系列变性淀粉(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纱整理剂的性能与应用[D]. 蔺雅君. 西安工程大学, 2021
  • [2]细号高密织物浆纱不用PVA的工艺研究与实践[J]. 乐平勇,郭杰,陈春华,闫学军,邓小红,孙轶荣,曾社平,史晟. 纺织器材, 2021(02)
  • [3]戴斯马丁氧化剂对淀粉的作用及其产物的结构性能分析[D]. 张文馨.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8)
  • [4]辛烯基琥珀酸酯-羧甲基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料的研究[D]. 宋彦志.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4)
  • [5]用于ARGET ATRP技术下制备接枝淀粉的2-溴异丁酯淀粉引发剂研究[D]. 吴杰.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4)
  • [6]复合变性淀粉及浆料的研究[D]. 周盼.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2)
  • [7]环保型低粘度接枝淀粉浆料的研究[D]. 查晓川.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2)
  • [8]高直链玉米淀粉的醚化及其浆料性能研究[D]. 曹长青.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9]生物酶辅助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纸再生制浆废水研究[D]. 冯琨.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10]玉米秸秆碱法制浆细小组分制备再生纤维素膜的研究[D]. 张恒.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新型纺织浆料—DM系列变性淀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