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

“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

一、“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菁菁[1](2006)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效益审计是挖掘潜力的建设性审计。当今世界审计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审计的转变。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十年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充分说明,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本文比较系统的构建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体系,介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方法和审计报告,重点分析了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关键内容——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引入了沃尔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合谐分析法等方法评价企业效益。运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对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内审部门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指导,最后得出结论,要在我国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首先要树立经济效益审计理念,其次要加强立法,再次要培养一支满足经济效益审计要求的审计队伍。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顺应世界审计的发展趋势,大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并引导经济效益审计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王海峰[2](2019)在《敏感性分析在电网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网工程造价审计中,面对众多的造价影响因素,审计师经常难以确定审计重点。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由于企业没有及时对造价进行预测和敏感性分析,导致造价失控,最终承担本来可以避免的责任。本文分析了电网工程造价敏感性分析的过程、方法,介绍了电网工程造价敏感性分析审计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解释了有关原理。本文在如何将造价敏感性分析技术用于工程审计方面,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张树杰,卢和生[3](1999)在《“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文中指出

李珍婧[4](2017)在《电信运营商DL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业务的愈加复杂,一项业务不仅仅涉及本期的指标,对企业之后的战略的制定,公司的发展都能产生影响。现今的内部审计已经超越了会计及财务领域,深入到企业所有部门和企业整个业务活动。相应的审计方法也从单一的现场查账到以风险为导向的的综合审计转变:制定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计划、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活动。而面对社会大数据的发展,内部审计又面临着新技术、新思维、数据处理和商业模式的挑战,因此审计方法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中国的内部审计是有自身政治背景的特殊性:内审的发展是由政府工作为推手,存在很多政治色彩。因此在我国,大型国企的内审往往在建设与发展的水平上都是处于领先的。并且中国是一个通信大国,中国的电信行业是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处理、管理和分析,良好的内部审计程序的制定、人员的培训、方案的落实、问题的整改都对企业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此篇论文以电信运营商DL公司的内部审计作为研究点。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法提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再通过规范分析法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法:结合作者在DL公司做审计实习生的经历,以实际案例为依托进行研究,对DL公司审计业务流程做了具体阐述。再根据通过现行的审计方法不能达到内部审计所期望的结果,从而产生审计风险的角度找出DL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习的内审知识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根据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说,DL公司的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为导向的,通过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从而实现全面分析—重点审计—得出结论的审计思路。但根据其内部审计流程的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DL公司内部审计存在审计内容宽泛、审计方法缺乏新意、审计报告不到位、整改方案难落实的问题。针对问题结合案例做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出,由于DL公司的内部审计是需要面对海量的数据,并且在工作中又要涉及大量的人为判断,可是内审人员的素质并不能达到内审的要求,审计方法又缺乏创新性,从而产生上述内审的困难。接着文章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研究内部审计理论、咨询相关人员、参与内部审计过程提出了3个建议:(1)学会利用在线审计系统,突出审计重点、加强审计计划工作,保证审计范围的覆盖面、提高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促进审计资源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优化内部审计流程,规避内部审计风险;(2)加强对整改效果持续跟踪和检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对管理的作用。(3)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审计人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4)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智能化、大数据化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建立在线云审计平台。

张兆信[5](2014)在《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审计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数据挖掘在商业银行审计中作用,对数据挖掘中用到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述,对用于审计的数据挖掘软件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但同时也看到,数据挖掘软件毕竟只是工具,富有相关专业经验的审计人员的作用比数据挖掘软件更关键。

潘旻[6](2016)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以浙江温州鹿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社会性别预算不仅审查财政支出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造成的不同影响,同时还考察收入来源的社会性意义,其最终目的是基于消除男女不平等现象,更确切地说,是基于通过提高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这一着力点来实现性别平等。该概念从1995年开始引入中国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国内社会性别预算研究与实践的步伐明显加快,不论是研究文献和与之相关的学术活动,还是地方政府层面上的社会性别预算项目试点均陆续出现。但是我国进行的社会性别预算实践中,一直都面临着公共政策与性别预算的整合、长期与短期改革成效的协调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地区间进行横向推广等各种挑战。本文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这一还未主动实行社会性别预算的地区为研究案例,以性别预算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公共管理政策分析研究方法,关注该地区在社会性别预算所涉及的收支两翼中的一翼,即财政支出结构的变迁下,教育、医疗、就业、生育、养老等财政支出变量的性别公平性,考察该地区近年来的地方财政支出安排及支出政策调整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社会性别意识,评估其财政支出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性别的影响,不仅包括当年支出安排的影响,还包括近年来支出变化的影响。本文在借鉴了国际和国内其他一些地区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面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希望对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政策的社会性别敏感性有所帮助。

王秀娟[7](2013)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 ——以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提出证券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证券公司作为金融行业主体和重要的中介机构,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已成为其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控制风险的关键问题是能否有效地识别、量化风险,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该模式通过全面评估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高低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借助相关技术手段来降低、控制风险,从而实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由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和探讨更多地停留在基本理论方面,企业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较少,证券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更少。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中原证券为研究对象,在综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数据、图表等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原证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构建了中原证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分析其风险管理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第二章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主要介绍其内涵及特征、目标和对象、本质及职能、作用等,从而从这七个方面来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进行构建和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条件和实施程序;第三章为案例分析,重点针对中原证券公司在内部审计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对如何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在案例分析中,本文重点针对中原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的现实情况,对如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以及进行风险分析和研究,对进一步丰富有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章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章在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推进及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出了建议和对策。第六章为研究结论。由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证券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期望本文的系统研究能为证券行业提供一定借鉴。

叶清辉[8](2003)在《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再认识》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的目的是针对实务上企业管理当局利用重要性原则影响财务报表公允表达的不当会计行为,以及会计审计人员执行重要性判断的偏差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对策。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对重要性概念的本质、特征以及重要性判断的决策过程进行理论分析。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独立公正的审计查核,以确信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没有重大的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服务并不保证财务报表完全没有错报或漏报,因而,注册会计师都要在审计报告中明确陈述“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并)合理确信财务报表无重大不实表达”。这项陈述表达了,提供财务报表的管理当局及提供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只给予合理的保证。所谓“合理保证”,简单地说,就是财务报表的提供及审计服务只保证重大会计事项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就此观点,重要性判断对财务报表能否公允表达的影响可见一斑。因而,早在1975年FASB成立之初就曾指出:“若要以精简清晰的形式、既经济又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重要性的概念是极其重要的”。然而,这条划分有限责任的重要性界线应当如何确定,才能同时满足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需要,是研究重要性判断时的主要课题。因为划分不当形成的“期望落差”,可能给会计信息提供者带来法律责任。 本文的研究分析认为: 重要性概念的本质是主观模糊的个人感受,而会计重要性概念是以报表使用者主观的感受来定义的。因而,从运用重要性概念的会计审计人员(以下简称会审人员)的角度来看,重要性的概念有主观与客观之分,也有基本概念与派生概念之别。财务会计中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审计中财务报表的查核,都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但财务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主要是用于过滤筛选不重要的会计数据,以节约信息生产成本,并增强报表的可理解性;而审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则是为了辨识重大会计信息,以控制审计风险,并有效率且有效果地完成审计任务。两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存在着差别。此外,财务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同时兼具积极作用及消极作用。在进行重要性判断时,首先应当强调的是兼顾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尤其是以往在实务里长期受忽略的质量因素,更值得特别强调。其次在判断时,应从整体报表的高度做全盘的分析考量。此外,本文还尝试提出了能够充分诠释重要性判断决策过程中质量因素和数量因素交互作用的理论,以及诠释重要性水平期望落差长期存在的理论。 全文共分六章。兹依本文结构依序说明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论述重要性判断的应用现况和问题,并说明本文的研究动机,接着肪列本文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二章“重要性档案的考察”。本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后介绍并评论各权威机构和学者对重要性概念的提法,并以1973年FASB的成立划分早期与近期的研究文献。早期档案文献是将重要性概念局限在会计工作及编制财务报表时实施的重要性原则,以节约成本及重点报告。在现代会计资料数量暴增,而且又必须在时限内经济有效地提供易懂的财务报表的情况下,会计审计人员就必须更善于运用重要性原则。尤其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更是处处都必须仰赖重要性判断。接着,本章回顾中国大陆、美国、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或准则对重要性的规范。其中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针对实务中应用重要性原则的种种弊端,于1999年发布的SAB99《重要性》最具重要意义。 第三章“SAB99对重要性的新看法及其对实务的新挑战”。SAB99公告中强调下列三点要旨:第一,重要性的判断应当同时考虑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尤其是目前在实务中被长期忽略的质量因素:其次,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的交互作用常使小金额项目或看似不重要的项目变成重大项目;第三,企业管理当局有意安排的错漏报,无论金额的大小均应视为重大项目。然而,对上述SAB99的规定,大部分的商务律师都认为有矫枉过正的可能,并给会计实务界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接着,本章以美国安然能源公司破产案及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巧账案两个实际案例说明了SAB99的问题所在。同时,配合下列范例的解析来说明质量因素如何影响重要性的判断:(l)错漏报项目虽肇因于会计估计但导致净利润由盈变亏; (2)选择性调整不重要的错漏报;(3)分类错误但不影响净利润;(4)“或有损失”的披露及其披露的成本效益。最后,本章介绍及评价了实务上量化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的若干通行方法。重要性概念在财务会计及审计应用中的快速演变,导致了理论研究的落后。因此以下各章将以比较分析、归纳推论的方法来考察重要性概念的本质内涵与概念外延。 第四章“重要性理论的比较分析研究”。本章的讨论以FASB及IASC对重要性的正式定义为标竿,并将其视为“基本定义或概念”和“原始概念”。这些理论上的定义,是以使用者的观点来定义的。然而,重要性概念的内涵本质是主观性的模糊概念。因而,理论上合乎逻辑的推论,在现实世界里往往受限于当时人类科技能力或心智能力以致于无法做到,从而不得?

路云峰[9](2006)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资源危机的加剧,公共资源的稀缺性的矛盾愈加尖锐,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提高政府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此,需要对政府运用公共资源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改进,从而使得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一些发达国家,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我国国家审计署制定的《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但同时,我国绩效审计处于起步阶段,绩效审计缺乏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方法和制度,急需在相关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以便将世界各国的绩效审计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运用于我国的具体的审计实践中,以提高我国绩效审计的社会效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理论,并力求有助于指导绩效审计实践。本文从国内外已有的绩效审计理论和质量控制理论出发,首先考察了绩效审计和审计质量的基本概念,对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框架,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了探究。审计质量具体体现为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产品的质量,在不同的审计环境下和审计项目中,审计质量体现为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产品的质量的程度是不同的。政府绩效审计是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源的受托责任进行审查并做出评价的活动。在我国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中,审计产品质量缺乏需求方的制约机制和明确的质量评价标准,使得审计质量不仅体现在审计产品的质量上,更多的则体现在审计工作质量上。审计本质的控制论的观点对于绩效审计同样适用。政府绩效审计是对政府管理公共资源的一种监督和改进机制。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这种“社会控制”的控制,同时,审计又是一种“经济控制”或“管理控制”,需要借鉴控制论的思

潘晶晶[10](2013)在《基于ERM-IF的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船舶制造业的滞后性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大量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走上破产道路。若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存活下来,除了通过注重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培养“硬实力”外,还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来提高船舶制造企业的“软实力”。但是,当前学术界对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较少,对船舶制造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以单一风险种类为主,缺乏系统全面的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且在风险评估时未能考虑到企业的成长性,研究角度不够全面,对船舶制造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难以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以及当前市场环境,又分析了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然后利用风险管理、ERM框架的基本原理,从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方面构建了船舶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并以风险评估为重点研究内容,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分析思路,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设立指标体系,构建起船舶制造企业的风险评估模型。该内部控制框架比我国现行内部控制框架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要素设置更为全面完整,更能满足船舶制造企业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本文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采用了新的风险分析视角,将顾客风险、内部流程风险、学习与成长风险也纳入评估范围,摆脱了传统风险评估模型过于偏重财务指标的不足,充分考虑了企业的成长性以及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影响,完善了风险评估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最后,论文以N企业为案例,分析了N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构建了适用于N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并运用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对N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了相应风险应对措施和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论文的研究有助于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第2章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和国际比较
    2.1 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历程
    2.2 经济效益审计的国际比较
        2.2.1 各国经济效益审计简况
        2.2.2 经济效益审计的国际比较
    2.3 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3.1 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和现状
        2.3.2 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3章 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
    3.1 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资本保全理论
        3.1.3 权变理论
        3.1.4 博弈论
    3.2 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
        3.2.1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3.2.2 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
第4章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程序
    4.1 立项阶段
    4.2 准备阶段
    4.3 实施阶段
    4.4 报告阶段
    4.5 后续审计阶段
第5章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5.1 行为分析法
    5.2 系统分析法
    5.3 边际分析法
    5.4 敏感分析法
第6章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6.1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6.1.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6.1.2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6.2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6.3 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
        6.3.1 改进的沃尔评分法
        6.3.2 层次分析法
        6.3.3 合谐分析法
        6.3.4 数据包络分析法
第7章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7.1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作用
    7.2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特点
    7.3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内容
第8章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审计案例研究
    8.1 经济效益审计实例
        8.1.1 苏宁电器有关背景资料
        8.1.2 经济效益审计立项
        8.1.3 经济效益审计准备
        8.1.4 经济效益审计实施
        8.1.5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8.2 案例分析
第9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敏感性分析在电网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序言
二、电网工程造价敏感性分析过程及方法
    (一) 依据电网工程建设程序选定分析阶段和分析域
    (二) 将影响因素进行分级处理
    (三) 进行敏感性分析
三、敏感性分析系统设计及其审计应用
四、结论

(4)电信运营商DL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
    2.2 内部审计的作用
        2.2.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2.2.2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2.2.3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2.3 内部审计程序
        2.3.1 审计准备阶段
        2.3.2 审计实施阶段
        2.3.3 审计报告阶段
        2.3.4 审计跟踪阶段
3 DL公司内部审计介绍
    3.1 DL公司概述
        3.1.1 DL公司介绍
        3.1.2 DL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3.1.3 DL公司内部审计特点
    3.2 DL公司内部审计思路
        3.2.1 全面分析
        3.2.2 重点审计
        3.2.3 得出结论
    3.3 DL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3.3.1 规范业务全过程管控,保证了经营效益的真实性
        3.3.2 掌握数据业务现状,提高用户发展效益
4 DL公司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DL公司内部审计的问题
        4.1.1 审计内容过于宽泛,审计重点不突出
        4.1.2 审计方法缺乏新意,未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4.1.3 审计报告不到位,问题阐述不准确
        4.1.4 整改方案难落实,形成审计闭环
    4.2 DL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用户多,基数大,审计工作难展开
        4.2.2 业务内容灵活性强,审计人员难判断
        4.2.3 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工作安排不当
        4.2.4 审计方法缺乏创新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不佳
5 DL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内部审计流程
        5.1.1 学会利用在线审计系统,突出审计重点
        5.1.2 加强审计计划工作,保证审计范围的覆盖面
        5.1.3 提高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
        5.1.4 增强审计人员大数据处理能力
    5.2 加大审计监督检查力度 ,推动问题积极整改
    5.3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
    5.4“互联网+”时代打造内部审计新模式
        5.4.1 内部审计个性化服务新模式
        5.4.2 促进云审计平台建立
        5.4.3 实现智能化内部审计模式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1.1 研究的不足
        6.1.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审计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挖掘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作用
3. 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4. 用于审计的数据挖掘软件
5. 审计人员的作用比数据挖掘软件更关键
6. 结语

(6)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以浙江温州鹿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1.3.1 研究对象创新
        1.3.2 研究角度创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社会性别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
    2.1 社会性别理论
    2.2 财政支出结构理论
    2.3 社会性别预算理论
第3章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性别差异分析——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3.1 财政支出需求的社会性别差异
        3.1.1 男女两性对公共资源的需求存在差异
        3.1.2 男女社会地位的客观差异造成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
    3.2 与社会性别相关的财政支出变化情况分析——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3.2.1 专门针对性别的支出项目及其变化情况
        3.2.2 一般性支出的变化对性别的影响
    3.3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地方财政支出调整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3.3.1 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不利于社会性别预算发展
        3.3.2 性别统计制度不完善导致社会性别预算政策的制定依据不足
        3.3.3 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不够导致社会性别预算缺乏参与力量
        3.3.4 社会性别预算试点横向推广和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
第4章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建议
    4.1 国内外社会性别预算有关实践经验的借鉴
        4.1.1 各国实施社会性别预算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4.1.2 中国社会性别预算试点地区的做法与启示
    4.2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优化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实施方法
        4.2.1 通过预算绩效评估预算支出的性别敏感性
        4.2.2 将社会性别因素融入预算编制
    4.3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优化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
        4.3.1 法律措施
        4.3.2 技术措施
        4.3.3 监督保障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 ——以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条件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程序
第3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原证券的应用研究
    3.1 中原证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况及环境
    3.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原证券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3.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原证券的具体应用
第4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风险评估工作开展困难
    4.2 审计方式难以及时发现重大风险
    4.3 信息技术系统在内部审计中应用不足
    4.4 审计力量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第5章 完善中原证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5.1 完善公司治理及风险管理机制
    5.2 确保机构的独立性和角色定位正确
    5.3 加强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5.4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动机
        一、 重要性判断的应用--现况及问题
        二、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 档案考察研究法
        二、 理论比较分析研究法
        三、 探索研究法
    第三节 用词辨正与对照
        一、 用词辨正
        二、 两岸用词对照
第二章 重要性档案的考察
    第一节 主题说明
    第二节 重要性的沿革
        一、 重要性原则的早期提法
        二、 重要性的近期提法
    第三节 法规或准则对重要性的规范
        一、 中国大陆会计和审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二、 美国会计及审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三、 台湾地区的会计和审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AB99对重要性的新看法及其对实务的新挑战
    第一节 SAB99对重要性的新看法
        一、 SAB99对重要性概念解读的新看法
        二、 对会计实务提出新挑战和压力
    第二节 重要性判断的范例解析
        一、 实务中重要性判断存在颇多问题
        二、 范例解析
    第三节 实务的经验法则法
        一、 实务上通行的方法
        二、 实务经验的呼吁--披露重要性水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要性理论的比较分析研究
    第一节 重要性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比较分析
        一、 重要性概念的内涵
        二、 重要性概念的外延
    第二节 重要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比较分析
        一、 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
        二、 重要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
        三、 重要性与重要性原则
    第三节 重要性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一、 重要性与可能性
        二、 重要性与相关性
        三、 重要性与完整性
        四、 重要性与财务报表精确度或审计精确度
        五、 重要性与简明财务报表
        六、 重要性与信息的质量
    第四节 重要性原则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 重要性原则的作用
        二、 信息科技的发展对重要性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 决策“亚概念”的转化
        二、 “使用者受影响”程度的解释理论
        三、 基本概念与派生概念之间的招讼缺口
        四、 概念框架的总结
第五章 各国文化差别对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影响
    第一节 会计发展的社会文化维度与会计价值观
        一、 与会计发展有关的社会文化维度
        二、 会计价值观
        三、 文化维度与会计价值观
    第二节 根据各国的会计文化特质推论其重要性水平
        一、 社会文化因素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二、 推论的假设前提
        三、 部分国家及地区文化特征与重要性水平的考察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会计重要性概念诠释的新探索及建议
    第一节 重要性判断的关键:重要程度
        一、 什么是“重要程度”
        二、 重要程度的组成因素
    第二节 质量与数量分析模型
        一、 投资理论的财务报表分析模型--质量因素的影响
        二、 无差异曲线分析模型--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的综合影响
    第三节 模糊集合理论对会计重要性的新认识
        一、 模糊理论简介
        二、 模糊理论处理的客体与重要性的基本概念
        三、 应用模糊理论诠释重要性概念
    第四节 有关会计重要性的几点建议
        一、 准则制定方面的建议
        二、 会计教育方面的建议
        三、 对证券监管机构的建议
结束语
    一、 本文的主要结论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9)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绩效审计方面文章介绍及分类述评
        1.2.2 审计质量控制方面文章介绍及分类述评
2 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论研究
    2.1 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
        2.1.1 政府绩效审计概念
        2.1.2 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2.2 政府绩效审计要素、标准及准则控制研究
        2.2.1 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2.2.2 建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标准的原则
3 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环境的国际比较研究
    3.1 政府绩效审计环境的比较
        3.1.1 历史背景与社会公众对审计产品的质量需求
        3.1.2 法律环境
        3.1.3 审计体制模式比较
    3.2 审计技术方法的比较
    3.3 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比较
4 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框架研究
    4.1 组织保障机制
        4.1.1 设立绩效审计部门,保证绩效审计的审计资源
        4.1.2 强化政府绩效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4.1.3 整合审计组织,设计一个相互协调,内外沟通,互相制约的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4.2 人员保障机制
        4.2.1 实行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准入的管理
        4.2.2 对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适应不断提高的审计质量要求
        4.2.3 实行业务委派制,注重根据项目需要聘请专业人员
    4.3 手段和制度保障机制
        4.3.1 审计制度约束
        4.3.2 督导复核控制
        4.3.3 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4.3.4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4.3.5 推行同业核查制度
    4.4 过程保障机制
        4.4.1 计划准备阶段
        4.4.2 审计实施阶段
        4.4.3 审计终结
        4.4.4 后续跟踪检查质量控制
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ERM-IF的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1 传统风险管理理论
        2.1.2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
    2.2 ERM 框架简介
        2.2.1 内部环境
        2.2.2 目标设定
        2.2.3 事项识别
        2.2.4 风险评估
        2.2.5 风险应对
        2.2.6 控制活动
        2.2.7 信息与沟通
        2.2.8 监控
        2.2.9 ERM 框架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对比
    2.3 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2.3.1 平衡计分卡原理
        2.3.2 风险计分卡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1 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
        3.1.1 大型单件小批量生产
        3.1.2 要素密集
        3.1.3 国际性强
        3.1.4 风险度高
    3.2 市场环境分析
        3.2.1 船舶需求量减少
        3.2.2 船舶价格下跌
        3.2.3 融资难度增加
        3.2.4 人民币升值
        3.2.5 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3.3 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特点分析
        3.3.1 风险点多
        3.3.2 前瞻性强
    3.4 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4.1 内部环境不规范
        3.4.2 目标设定不科学
        3.4.3 事项识别不准确
        3.4.4 风险评估水平落后
        3.4.5 风险应对失效
        3.4.6 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3.4.7 信息与沟通不畅
        3.4.8 监控缺乏力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4.1 构建原则
        4.1.1 全面性原则
        4.1.2 重要性原则
        4.1.3 制衡性原则
        4.1.4 适应性原则
        4.1.5 成本效益原则
    4.2 内部环境
        4.2.1 提高管理者重视程度
        4.2.2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4.2.3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4.2.4 加强内部控制宣传教育
    4.3 目标设定
        4.3.1 战略目标设定
        4.3.2 其他目标设定
        4.3.3 目标设定的 SMART 原则
    4.4 事项识别
        4.4.1 财务风险
        4.4.2 顾客风险
        4.4.3 内部流程风险
        4.4.4 学习和成长风险
    4.5 风险评估
        4.5.1 风险评估表的设计
        4.5.2 风险评估表相关说明
    4.6 风险应对
        4.6.1 财务风险应对
        4.6.2 顾客风险应对
        4.6.3 内部流程风险应对
        4.6.4 学习和成长风险应对
    4.7 控制活动
        4.7.1 控制活动制度化
        4.7.2 内部控制与绩效挂钩
    4.8 信息与沟通
        4.8.1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4.8.2 鼓励员工提出建议
    4.9 监控
        4.9.1 加强内控部门职责
        4.9.2 推广部门互查制度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N 企业概况
    5.2 基于 ERM 框架的 N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5.3 N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实施的注意事项
    5.4 N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建议措施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D]. 曹菁菁. 江苏大学, 2006(05)
  • [2]敏感性分析在电网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J]. 王海峰. 财会学习, 2019(16)
  • [3]“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J]. 张树杰,卢和生. 审计理论与实践, 1999(01)
  • [4]电信运营商DL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 李珍婧. 江苏大学, 2017(01)
  • [5]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审计的应用研究[J]. 张兆信. 东方企业文化, 2014(04)
  • [6]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以浙江温州鹿城为例[D]. 潘旻. 南昌大学, 2016(03)
  • [7]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 ——以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王秀娟. 长江大学, 2013(03)
  • [8]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再认识[D]. 叶清辉. 厦门大学, 2003(03)
  • [9]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 路云峰. 河南大学, 2006(11)
  • [10]基于ERM-IF的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 潘晶晶. 江苏科技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敏感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