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环境下地质元素库的开发及自动生成比例尺

AutoCAD环境下地质元素库的开发及自动生成比例尺

一、在AutoCAD环境下开发地质图元库和自动生成比例尺(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烨[1](2020)在《基于测度学习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岩体识别》文中研究表明西藏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喜马拉雅地区分布广泛的一种高铝高硅碱酸性侵入岩,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如铍、铷、铯、铌、钽、锂等。这些稀有金属在国防、航空航天、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已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的重要目标。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因此如何掌握喜马拉雅造山带淡色花岗岩的分布情况对该地区稀有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喜马拉雅造山带自然环境恶劣,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使得以往圈定的淡色花岗岩的空间分布范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该区域空气稀薄、植被覆盖较少,为遥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收集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和遥感数据,根据淡色花岗岩与围岩在地球化学元素分布模式和遥感影像光谱特征方面的差异,建立岩体识别模型来高效地圈定淡色花岗岩的空间分布范围,为喜马拉雅地区稀有金属找矿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岩体识别的关键是对地学空间数据进行集成融合与分析,而制约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识别的因素除了识别方法外,数据挖掘不充分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具体可以概括为两点:(1)数据层面。研究区研究程度较低,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比例尺较小,大部分地区为1:50万,小部分为1:20万。单一类型的遥感数据受传感器的限制,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相互制约,因此无法全面反映研究区岩石矿物的光谱特征;(2)方法层面。非监督分类方法常常需要数据满足特定的统计假设,而监督的分类方法在训练样本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来高效地识别高度相似的淡色花岗岩与围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论文分别从数据处理和识别方法两个层面开展研究工作。首先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多种类型地学数据的有机结合,为岩体识别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其次引入测度学习,在喜马拉雅造山带选择区域和矿区两个尺度的研究区建立淡色花岗岩岩体识别模型,从而高效地识别和圈定淡色花岗岩的空间分布范围。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建立淡色花岗岩的识别框架论文根据淡色花岗岩与围岩在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和遥感影像光谱特征上的差异,建立了淡色花岗岩的识别流程。首先采用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在区域尺度上圈定淡色花岗岩的高潜力区域;然后选择重点研究区,基于融合数据,开展大比例尺岩性填图,通过岩性填图的方式来圈定淡色花岗岩的分布区域。(2)多源数据融合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同一目标的不同特征信息,可以吸收各种数据源的优点,从而从不同角度为地物识别提供丰富的信息。论文首先引入一种多变量分析融合技术,将Sentinel-2A中高分辨率的全色波段与低分辨率的ASTER多光谱波段融合,融合后的遥感影像兼具了高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由于矿物光谱特征是对矿物化学组分的响应,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论文根据地球化学元素浓度信息与遥感影像各波段之间的相关性,将1:20万比例尺的地球化学数据与30m分辨率的ASTER影像进行有机结合。融合后的数据不仅保留了原始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信息,而且具有遥感影像中丰富的空间纹理细节。多源数据融合实现了不同类型数据源的优势互补,为岩体识别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3)基于测度学习的岩体识别模型岩体识别的本质可以描述为通过学习待分类数据和类别已知的数据间距离的规律来对样本的类别进行判定,即通过距离的度量来衡量数据间的相似性。机器学习领域中的测度学习可以利用有限的样本中的特征间的统计信息,从样本和标记信息中学习到一种更适合评价样本间相似度的距离测度,将原始数据转换到区分性更好的测度空间,对于改进分类算法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喜马拉雅地区地球化学数据,引入局域加权测度学习岩体识别模型,实现了区域尺度研究区淡色花岗岩的圈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岩体边界的识别率,论文选择喜马拉雅造山带研究程度较高的错那洞穹隆作为典型研究区,基于多种类型遥感影像和地球化学融合数据,引入最大边缘测度学习和随机森林测度学习岩体识别模型,通过大比例尺岩性填图的方式来圈定淡色花岗岩的空间分布区域。识别的岩性单元与地质图吻合程度较好,淡色花岗岩的识别率达到87.8%,表明基于测度学习方法的岩体识别模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论文的主要贡献包括数据处理和识别方法两个方面。论文充分利用研究区现有的地学数据,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不同数据源的有机结合,解决了因研究区地质研究程度低而缺少足够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的问题。另外,面对高度相似的地球化学样本和数据融合带来的数据冗余问题,论文引入测度学习方法,建立了适应多尺度研究区的岩体识别模型,并从目视角度和定量指标角度对岩体识别结果进行评价,表明测度学习可以有效降低数据冗余和复杂度,提高淡色花岗岩的识别精度。论文的研究工作希望为喜马拉雅地区稀有金属矿床的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如何进行地质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于杰[2](2020)在《基于无人机航摄影像的齿轨线路设计三维建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在国内山地观光旅游中,齿轨铁路是大力推广的交通运输方式。齿轨铁路具有爬坡大、适应性好等优势,但在线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沿途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通过在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上构建齿轨的三维线路模型,寻求一种简洁高效的设计手段,减少线路初测与定测的外业工作量,让设计师在设计线路时直观感知线路建成后的效果图,以便做出相应调整,也可为未来贡嘎山海螺沟山地度假旅游线的建设提供设计方向。本文中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以无人机低空遥感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生成的影像为基础,通过Context Capture(Smart 3D)软件进行解译得到磨西台地的三维实景地图。(2)对齿轨铁路构造物进行分类与编码,并以齿轨铁路的轨道和车辆工程为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划分与编码,以基元标准件的尺寸数据为基础,通过CAD绘制齿轨铁路构造物的二维基元图,再将其导入Sketch Up中构建三维模型,并通过VRay渲染将模型达到真实效果,最后选用Component Finder进行模型库管理。(3)搜集并整理线路沿线地质、行政区划以及自然保护区资料,利用的铁路线路辅助设计软件CARA进行线路的平纵断面设计,将生成的平面线路文件(*.kml)导入到Google地图中,在磨西台地的实景地图中进行齿轨线路的三维设计。

贾庆仁[3](2015)在《基于GIS技术的煤矿地质制图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地理信息相关技术实现煤矿地质制图过程自动化已经成为“数字矿山”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把矿山地质图件的绘制过程纳入标准化、自动化以及对矿山地质图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及时为各个部门提供相关信息是建立现代化数字矿山建设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地质制图流程制定、地质测量符号库的建立、标准化图件制作与输出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相关标准研究并建立地质测量符号库。实现点、线、面状地质现象的符号化表达,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的符号通过分类检索及编码检索实现快速定位及选择,并提供符号的增加及编辑。2)本文解决了煤矿地质制图数字化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在情况复杂、具有大量的二维图形元素时,通过对左转算法中悬挂点、悬挂线及搜索方向选择等问题进行改进,剔除绝大部分无效多边形,可以快速的对目标多边形进行选取,有效的解决了煤矿中地质现象的面区域建立及表达问题;运用张力样条函数实现进行曲线光滑,使地质图件中岩层边界等线元素的绘制实现更好的效果等。3)地质制图系统各模块绘制流程设计。通过与地测人员交流,结合计算机技术特点,对地质图制图尤其是巷道素描图、采面素描图及素描信息提取等较为繁琐的过程进行合理改进,制定了一套标准的绘制流程;通过对成图规律的研究制定了地质图件标准制作流程。本文所述系统开发基于底层语言C++、SQL及OpenGL开发库,实践应用表明本文开发完成的地质制图系统各模块,能有效提高煤矿地质制图工作的效率、准确度与操作的便捷性,满足数字矿山建设和矿山信息化发展需要。

汪新庆[4](2015)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构建与优化》文中认为建立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库是开展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的关键,而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及相关的技术方法是建立高质量空间数据库的核心。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矿情调查工作,总经费达17亿元人民币,旨在摸清我国矿产资源家底,为制定我国矿产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该项目涉及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钾、金、铬、钼、锑、稀土、银、硼、锂、磷、硫、萤石、菱铁矿以及重晶石等25个矿种,要求充分利用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和自然重砂等基础数据和GIS等信息技术。该项目要求实现各类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模型化、规范化与信息化,并建立各类大型矿产资源评价空间数据库。该计划项目参加的人员众多、空间范围广、地质基础数据繁多、地质概念模型体系庞大且复杂多变,在数据模型构建与动态管理、地质编图以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国内外尚无相关经验可借鉴。因此,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构建及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以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工作项目为依托,深入剖析了国内外在地学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构建、管理、应用以及大型地学空间数据库维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方法理论为指导,应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字典技术以及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进行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构建及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成果与认识有:(1)构建了基于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标准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逻辑模型以及物理模型;(2)设计了统一的编码体系,建立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字典,有效地解决了地质概念模型复杂多变的难题;(3)提出了基于数据模型字典的大型地学空间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的新技术方法,将图件数据模型与软件功能模块分离,开发了可在不同软件平台下调用的数据库开发组件,大大提高了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的效率与软件质量,有效解决了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递问题;(4)研发了元数据辅助编辑系统,实现了地学元数据的智能管理;(5)研发了基于数据模型的数据质量检查系统以及基于规则集的地质图件空间拓扑关系自动检查系统,弥补了MAPGIS软件在该方面的不足;(6)提出了基于数据模型的图属数据自动关联更新、属性数据智能辅助输入、图例规范化、数据集成及实体构建技术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模块;(7)开发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设计软件GeoCAD、模型管理软件GeoMAM以及模型应用软件GeoMAG,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邓军[5](2013)在《基于AutoCAD.NET API技术的煤矿地质图件自动绘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AutoCAD.NET API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把AutoCAD.NET API提供的接口和函数进行二次封装,在AutoCAD2010和Vis-ual Studio2005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了地质图件自动绘制系统。该系统的实现为地质图件软件的开发拓展了研究的思路。

何虎军,杨兴科[6](2013)在《矿图数字化技术及其实践教学方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从数字化角度对矿图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基于CAD的矿图数字化的四种方法。随着矿图设计、绘制和管理向着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高校矿图实践课程也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方式转变,在教学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兼顾传统手工绘制矿图的理论方法和现代数字化技术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基础、注重实例分析和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互动、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既能掌握传统手工绘制矿图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精通现代矿图数字化技术,成为"数字矿山"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新时代人才。

吕霞,刘畅,耿燕婷,李丰丹,李健强,宋苗苗[7](2011)在《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构建和地质图数据服务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对组成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结点计算池的构架、机制和组成结点计算池的资源聚合器、元服务、智能服务引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结点自治的方案;基于资源共享、虚拟化、Web服务等创建了基于元数据服务、栅格流服务、矢量地图服务、三维可视化服务等多模式的地质图数据服务。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连通10个结点,为地质图空间信息共享和应用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际运行效果。

逯永光[8](2011)在《基于“OneGeology计划”的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OneGeology计划”中文名为“同一个地质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包含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参与的全球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该计划应用J2EE和WebGIS技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参与该计划的国家通过发布基于开放地理信息协会(OGC)标准的网络服务并将访问接口注册到OneGeology门户网站实现地质图空间数据的共享。中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应用计算机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的一套覆盖了中国陆疆区域,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岛)等的大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库基于MapGIS6.7平台,结合了ArcGIS、Access等软件,采取统一投影、统一编码和统一数据格式建成,包括地质图数据库、地理底图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三部分,以分幅形式存储,每幅图的经纬度为4°×6°,共包括64幅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本文以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应用‘’OneGeology计划”的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数字地质图共享试点研究,为建立我国小比例尺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OneGeology-China "奠定基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预处理,应用1:100万地质图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取1:100万地质图幅,应用MapGIS软件进行数据筛选、数据整合、格式转换,应用ArcGIS软件投影转换、建立符号库、数据渲染和属性表内容调整等,完成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的数据预处理工作;2、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方法研究,论述了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包括WebGIS技术,WebService技术,基于OGC标准的网络地图服务WMS、网络要素服务WFS、空间数据模型GML&GeoSciML等,并对分布式系统结构做了一个概述;3、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设计实现,应用开源WebGIS平台MapServer完成基于1:100万地质图的网络地图服务WMS的配置和部署,并应用开源软件Cocoon2配合MapServer对基于GeoSciML数据模型的网络要素服务WFS的实现做了研究;4、通过参与“OneGeology计划”进行地质图数据共享研究,加深了对地质图共享解决方案的认识,增加了与国外地学同行的交流合作。

张新霞[9](2011)在《基于MapGIS的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自动生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是地质科研和生产报告中应用广泛的地质图件,对指导工程地质的规划,勘探及决策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它们采用传统的手工绘制,效率低而且不易修改;或者利用Excel和AutoCAD等工具并结合某种编程语言进行绘制,虽然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但是缺少属性查询等功能。结合GIS技术可以快速方便的完成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的自动绘制,这不仅提高了自动化绘图的程度,而且还可以使用户图文并茂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帮助地质工作者进行决策分析。本文在分析总结钻孔数据组织、地质构造信息和数据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方法,设计了钻孔数据库;根据MapGIS数据组织特点和钻孔柱状图及剖面图的表现形式,建立了其层次对象模型;然后在对柱状图和剖面图的通用模板进行研究之后,对现有的柱状图和剖面图的自动成图方法进行了分析,详细论述了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的自动成图方法,包括钻孔平面图的生成方法、岩性柱状的生成方法、岩性花纹符号的设计方法以及规则和不规则区域的岩性花纹填充方法等,并结合MapGIS开发环境进行优化和改进。针对地层与其对应的岩性描述文字的位置关系很难协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版面文字自动换行思想的缓冲线绘制方法,用户可以定义岩性描述宽度和文字宽度,根据文字宽度控制MapGIS版面文字的自动换行,进而根据实际岩性描述的高度和虚拟岩性描述的高度的关系调整确定岩性描述行的顶底坐标,完成钻孔柱状图缓冲线的绘制。对于以往钻孔剖面图中钻孔柱状和剖面线的绘制采用两套坐标数据而带来的数据更新不同步的问题,本文结合地层分布连续和不连续的情况,设计了钻孔剖面图中剖面线的连接方法,使得剖面图中钻孔柱状和剖面线的数据更新能够同步化,从而将剖面线拓扑成封闭区域进行岩性花纹和颜色填充来绘制钻孔剖面图。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VC++6.0为开发工具,MapGIS6.7 SDK为二次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设计并实现了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的自动成图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钻孔平面图、钻孔柱状图及剖面图的自动生成及其相关编辑等功能。经黄陇实际钻孔数据验证,本文确定的自动成图方法是可行的,系统运行稳定,成图美观协调,能够很好地符合地质编辑报告的要求,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沈加燕[10](2009)在《基于AutoCAD的矿山地测采图件自动生成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许多矿山企业将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应用于矿山建设中,为“数字矿山”的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数字化矿山图件的绘制贯穿于整个“数字矿山”建设过程。矿图自动化绘制可以为矿山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依据。以AutoCAD为代表的CAD软件广泛应用于矿山设计、生产和管理等领域,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本论文选题来源于东北大学与白银小铁山矿合作的科研课题——小铁山矿金属矿山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在论文中作者综合运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测量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探讨AutoCAD二次开发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小铁山矿图件绘制的具体情况完成了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探讨了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方法,分析了系统的运行流程,最终以SQL Sever2005为数据库平台,以存储过程为数据组织方法,以AutoCAD二次开发语言ObjectARX为开发工具,实现了基于矿山地测采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矿图自动绘制,并投入试运行。系统能够实现绘图数据模块化管理、图形数据自动提取、图形自动绘制以及图幅自动生成,能够完成全矿区以及局部矿区的工程与地质平面图、横剖面图和纵投影图的自动绘制。系统生成的地测采图件是小铁山矿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的输出成果,为采矿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提供可靠的资料,在提高地测采部门的作业效率,保证矿山均衡发展,优化开采方案,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社会经济价值。由于开发过程中注意到系统的通用性、实用性,因而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在AutoCAD环境下开发地质图元库和自动生成比例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AutoCAD环境下开发地质图元库和自动生成比例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测度学习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岩体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1.2.2 基于地球化学特征的岩体识别
        1.2.3 基于遥感影像光谱特征的岩体识别
        1.2.4 多源数据融合
        1.2.5 测度学习
        1.2.6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喜马拉雅地区地质概况
        2.1.1 区域地质背景
        2.1.2 矿产分布
    2.2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2.2.1 岩相学特征
        2.2.2 地球化学特征
        2.2.3 成因与成岩时代特征
    2.3 错那洞穹隆地质概况
        2.3.1 地质背景
        2.3.2 地球化学特征
        2.3.3 年代及成因
        2.3.4 矿产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测度学习理论与方法
    3.1 测度学习理论
        3.1.1 距离度量方式
        3.1.2 测度学习
    3.2 最大边缘测度学习
    3.3 随机森林测度学习
    3.4 局域加权测度学习
    3.5 小结
第四章 数据源及数据融合
    4.1 地球化学数据及预处理
    4.2 遥感数据及预处理
        4.2.1 ASTER
        4.2.2 Sentinel-2
        4.2.3 PALSAR DEM
        4.2.4 遥感数据预处理
    4.3 遥感影像融合
        4.3.1 多变量分析融合技术
        4.3.2 Sentinel-2A遥感影像融合
        4.3.3 Sentinel-2A与 ASTER遥感影像融合
    4.4 地球化学数据与遥感数据融合
        4.4.1 遥感影像与地球化学数据融合技术
        4.4.2 地球化学数据与ASTER遥感影像融合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局域加权测度学习的淡色花岗岩岩体识别
    5.1 技术框架
        5.1.1 技术框架
        5.1.2 参数优化
    5.2 主要结果及对比
    5.3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最大边缘测度学习的淡色花岗岩岩体识别
    6.1 岩性单元及特征
    6.2 技术框架
        6.2.1 技术框架
        6.2.2 参数优化
    6.3 主要结果及对比
    6.4 小结
第七章 基于随机森林测度学习的淡色花岗岩岩体识别
    7.1 技术框架
        7.1.1 技术框架
        7.1.2 参数优化
    7.2 主要结果及对比
    7.3 基于测度学习岩体识别模型的综合应用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无人机航摄影像的齿轨线路设计三维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应用趋势
        1.3.1 无人机低空遥感研究及应用现状
        1.3.2 齿轨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论文架构
第2章 多旋翼无人机航空摄影原理及系统
    2.1 航空摄影测量主要基本原理
        2.1.1 通用遥感名词
        2.1.2 常用坐标系统
        2.1.3 像片的方位元素
        2.1.4 像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转换
        2.1.5 共线方程
    2.2 多旋翼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
        2.2.1 系统的基本组成
        2.2.2 多旋翼无人机航摄的特点
        2.2.3 六旋翼无人机——大疆经纬系列(Matrice600pro)
        2.2.4 搭载的航测仪介绍
    2.3 航线规划
        2.3.1 基本要求
        2.3.2 航线规划的参数及相关计算
        2.3.3 航线规划软件
    2.4 影像解译软件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无人机航测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的构建
    3.1 区域概况
        3.1.1 地理概况
        3.1.2 测区范围
    3.2 航测外业方案设计
        3.2.1 技术依据
        3.2.2 航测外业技术指标和要求
        3.2.3 航测工作流程
        3.2.4 无人机航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与保障
    3.3 航测外业实施
        3.3.1 地面GPS基站布设
        3.3.2 像控点的布设
    3.4 无人机航测
    3.5 影像内业处理
        3.5.1 航测影像解译
        3.5.2 航测质量检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齿轨铁路构造物三维基元库构建
    4.1 基元模型构成
    4.2 三维基元模型建模方法及渲染方式
        4.2.1 三维基元模型建模方法
        4.2.2 三维基元模型的渲染方式
    4.3 构造物基元模型的分类与编码
    4.4 轨道工程基元模型
        4.4.1 模型细分与编码
        4.4.2 轨道工程构造物模型的渲染与建立
    4.5 车辆工程基元模型
        4.5.1 齿轨车辆工程基元模型细分与编码
        4.5.2 齿轨车辆工程构造物模型的渲染与建立
    4.6 三维基元模型库的管理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实景地图的齿轨线路三维设计
    5.1 齿轨项目自然地理环境
        5.1.1 项目区域位置
        5.1.2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
        5.1.3 不良地质条件
        5.1.4 环境敏感区域
    5.2 齿轨三维线路的设计
        5.2.1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5.2.2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地图的齿轨三维线路模型的建立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工作与结论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基于GIS技术的煤矿地质制图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地质制图系统数据分析与组织
    2.1 井巷地质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
        2.1.1 井巷地质数据来源
        2.1.2 井巷地质数据分析
    2.2 钻孔数据的来源与数据分析
        2.2.1 钻孔数据来源
        2.2.2 钻孔数据分析
    2.3 数据组织与结构设计
        2.3.1 地质素描数据结构设计
        2.3.2 钻孔数据结构设计
    2.4 地质制图系统数据库设计
        2.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2.4.2 数据表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质制图系统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
    3.1 地质制图系统总体设计
    3.2 地质制图系统模块设计
        3.2.1 地质测量符号库设计
        3.2.2 巷道素描图成图模块设计
        3.2.3 采面素描图成图模块设计
        3.2.4 素描信息提取模块设计
        3.2.5 钻孔柱状图模块设计
        3.2.6 地质剖面图模块设计
        3.2.7 标准图件制作模块设计
    3.3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3.3.1 多边形区域自动生成
        3.3.2 曲线光滑
        3.3.3 地质素描图坐标转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质制图系统实现
    4.1 开发环境与基础平台简介
        4.1.1 系统环境配置
        4.1.2 系统开发模式
    4.2 巷道素描图成图模块实现
        4.2.1 巷道基础素描图生成
        4.2.2 巷道素描图编辑
        4.2.3 巷道素描图图元、符号添加及管理
        4.2.4 素描成果存取
    4.3 采面素描图成图模块实现
        4.3.1 采面基础素描图生成
        4.3.2 采面素描图编辑
        4.3.3 采面素描图图元添加及管理
        4.3.4 风运道裁切图添加
        4.3.5 素描成果存取
    4.4 素描信息提取模块实现
        4.4.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4.4.2 坐标匹配
        4.4.3 素描信息提取
    4.5 钻孔柱状成图模块实现
        4.5.1 生成素描图
        4.5.2 调整层间距
    4.6 勘探线剖面图成图模块实现
        4.6.1 勘探线选取
        4.6.2 生成勘探线剖面图
    4.7 标准图件制作模块实现
        4.7.1 图形裁切与图件制作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质制图系统应用
    5.1 钱家营井田概况
    5.2 地质制图系统应用实例
        5.2.1 巷道素描图制作实例
        5.2.2 采面素描图制作实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科研项目

(4)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构建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现状
        1.2.2 数据模型及数据模型构建国内外研现状
        1.2.3 地学信息标准化及地质数据语义描述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1.3.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和成果
    1.5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地学数据模型构建原理与方法
    2.1 概述
    2.2 地学数据库建模方法
        2.2.1 地学数据的特点
        2.2.2 地学数据元与数据模型
        2.2.3 地学数据模型构建原则与方法
        2.2.4 数据元规范化框架中的语义分解方法
    2.3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研制步骤和实施策略
        2.3.1 基本步骤
        2.3.2 实施策略
    2.4 数据模型智能建模关键技术与方法
    2.5 地学数据及数据模型标准化
        2.5.1 地学数据标准化的意义
        2.5.2 数据模型标准化方法
    2.6 小结
第三章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地质概念模型体系
    3.1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地质专业模型总体框架
    3.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专业模型
    3.3 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专业模型
    3.4 区域物探(磁测和重力)专业模型
    3.5 化探资料应用研究专业模型
    3.6 遥感地质应用研究专业模型
    3.7 小结
第四章 地学空间数据模型构建与数据质量检查方法
    4.1 地学数据模型构建框架
    4.2 专业谱系及特征分类
    4.3 全国矿产潜力评价空间数据模型组成
        4.3.1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组成
        4.3.2 图件数据结构
        4.3.3 数据模型代码规定
        4.3.4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结构
    4.4 全国矿产潜力评价数据质量检查模型
        4.4.1 数据误差分类与误差来源
        4.4.2 数据检查方法分类
        4.4.3 数据检查的内容
        4.4.4 数据质量检查方法与实施策略
    4.5 小结
第五章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字典设计
    5.1 数据字典基本功能
        5.1.1 数据字典的定义与分类
        5.1.2 数据字典的体系结构
        5.1.3 数据字典的功能
    5.2 标准化数据模型设计
    5.3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字典体系
    5.4 标准数据项及属性字典设计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据模型的地学软件开发
    6.1 数据字典技术
    6.2 数据模型智能设计与异构模型规范
    6.3 图属数据自动关联更新
    6.4 属性数据智能辅助输入
    6.5 图例的规范化
    6.6 元数据辅助智能提取
    6.7 数据质量检查控制
    6.8 数据集成与实体构建
    6.9 小结
第七章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研发
    7.1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框架
    7.2 数据模型设计与管理系统研发
    7.3 数据模型应用软件系统研发
    7.4 元数据辅助采集与编辑系统
    7.5 数据质量检查系统
        7.5.1 空间数据检查
        7.5.2 属性数据逻辑检查
        7.5.3 空间拓扑关系检查
    7.6 数据集成与实体构建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AutoCAD.NET API技术的煤矿地质图件自动绘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功能分析
2 使用.NET开发基于Auto CAD地质图件自动绘制系统
    2.1 AutoCAD.NET API简介
    2.2 系统总体设计
    2.3 系统部分实现技术
        2.3.1 使用工厂模式连接数据库
        2.3.2 Auto CAD托管类的二次封装
        2.3.3 采用第三方控件来开发用户界面
        2.3.4 采用面向接口的设计
3 结论与展望

(7)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构建和地质图数据服务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框架
2 地质图数据组织特点
3 地质图数据服务的实现
    3.1 地质图元数据服务
    3.2 地质图栅格流服务模式
        3.2.1 地质图栅格数据索引
        3.2.2 地质图栅格数据发布
        3.2.3 地质图栅格数据发布的实现
    3.3 矢量地图服务
        3.3.1 空间数据检索
        3.3.2 空间数据互操作服务
        3.3.3“全国一张图”表现形式
    3.4 地质图数据三维可视化
4 结语

(8)基于“OneGeology计划”的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地质图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工作量安排及进展
第二章 "同一个地质计划"概述
    2.1 计划内容
    2.2 计划进展
    2.3 系统结构
    2.4 中国对"同一个地质计划"的响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100万地质图数据库及地质图内容
    3.1 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3.2 1:100万地质图内容介绍---以长沙幅(H-49)为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方法研究
    4.1 WebGIS技术
    4.2 WebService技术
    4.3 OGC空间信息互操作规范
    4.4 分布式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设计实现
    5.1 技术平台
    5.2 数据内容和预处理
    5.3 网络地图服务(WMS)的发布实现
    5.4 网络要素服务(WFS)的发布研究
    5.5 全国1:100万地质图网络服务的使用
    5.6 "同一个地质计划"应用系统下一步发展方向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个人简历

(9)基于MapGIS的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自动生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MapGIS 及其二次开发平台
    2.1 MapGIS 基本概述及其体系结构
        2.1.1 MapGIS 基本概述
        2.1.2 MapGIS 体系结构
    2.2 MapGIS 二次开发
        2.2.1 MapGIS 数据管理及其空间实体
        2.2.2 MapGIS 二次开发方法
        2.2.3 MapGIS 类库开发
    2.3 本章小结
3 钻孔数据组织管理
    3.1 钻孔数据及其组织
        3.1.1 钻孔数据
        3.1.2 钻孔数据组织
    3.2 钻孔数据库设计
        3.2.1 数据库标准
        3.2.2 需求分析
        3.2.3 概念结构设计
        3.2.4 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设计
        3.2.5 数据库接口
    3.3 本章小结
4 钻孔柱状图自动生成方法
    4.1 钻孔柱状图表现形式
        4.1.1 钻孔柱状图内容及图元表现形式
        4.1.2 MapGIS 图元信息结构
        4.1.3 MapGIS 属性数据结构
    4.2 钻孔柱状图层次模型设计
    4.3 钻孔柱状图自动绘制基本思想
        4.3.1 钻孔平面图的生成方法
        4.3.2 钻孔柱状图通用模板技术
        4.3.3 钻孔柱状图岩性柱状的生成
        4.3.4 钻孔柱状图岩性花纹填充
    4.4 钻孔柱状图缓冲线绘制方法
        4.4.1 缓冲线
        4.4.2 基于借层思想的缓冲线生成方法
        4.4.3 基于版面文字自动换行思想的缓冲线生成方法
        4.4.4 缓冲线绘制方法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钻孔剖面图自动生成方法
    5.1 钻孔剖面图层次模型设计
    5.2 钻孔剖面图自动绘制基本思想
    5.3 地层剖面线的绘制
        5.3.1 地层尖灭的协调处理
        5.3.2 地层剖面线的连接方法
        5.3.3 地层剖面线的光滑
    5.4 钻孔剖面图岩性花纹填充
    5.5 本章小结
6 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自动成图系统的实现
    6.1 系统的开发环境及总体设计
        6.1.1 系统开发环境
        6.1.2 系统总体设计
    6.2 数据库及其连接
    6.3 成图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6.3.1 坐标转换
        6.3.2 还原显示与坐标点显示
        6.3.3 动态坐标显示
        6.3.4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
    6.4 成图系统功能实现
        6.4.1 系统编辑功能的实现
        6.4.2 钻孔平面图的自动生成
        6.4.3 钻孔柱状图的自动生成
        6.4.4 钻孔剖面图的自动生成
    6.5 实验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AutoCAD的矿山地测采图件自动生成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数字矿山概述
        1.1.1 数字矿山的概念
        1.1.2 数字矿山的基本框架
    1.2 GIS及其在矿山中的应用现状
    1.3 矿图绘制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1.4 问题的提出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AutoCAD二次开发方法及地测采图件相关知识
    2.1 二次开发概述
        2.1.1 二次开发的概念
        2.1.2 二次开发的一般原则
        2.1.3 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
        2.1.4 二次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2.2 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
        2.2.1 利用AutoLISP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2.2.2 利用ADS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2.2.3 利用Visual LISP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2.2.4 利用VBA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2.2.5 利用ObjectARX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2.2.6 利用.NET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2.3 用ObjectARX二次开发AutoCAD的优势与特点
    2.4 地测采信息和图件的含义及其特点
        2.4.1 矿山测量地质资料
        2.4.1.1 矿山地质的任务与工作阶段
        2.4.1.2 矿山测量工作及任务
        2.4.2 矿山地质、矿山测量与采矿之间的相互关系
        2.4.2.1 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的关系
        2.4.2.2 矿山地质与采矿的关系
        2.4.2.3 矿山测量与采矿的关系
        2.4.3 矿图与地测采图件
        2.4.3.1 矿图的特点
        2.4.3.2 矿图的分类
        2.4.3.3 地测采图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GIS应用现状
    3.1 白银小铁山矿简介
    3.2 矿床地质和矿体特征
        3.2.1 矿床地质概况
        3.2.2 矿体特征
    3.3 小铁山矿金属矿山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
        3.3.1 需求分析
        3.3.2 系统建设目标
        3.3.3 系统开发模式及实现步骤
        3.3.3.1 系统体系结构
        3.3.3.2 系统实现步骤
        3.3.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及框架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4.1 系统调查与分析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4.2.2 技术路线
    4.3 矿山地测采数据库
        4.3.1 矿山地测采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4.3.1.1 矿山地测采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必要性
        4.3.1.2 矿山地测采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优点
        4.3.1.3 建立矿山地测采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目标
        4.3.2 SQL Server与存储过程的运用
        4.3.2.1 SQL Server的定义
        4.3.2.2 存储过程的含义
        4.3.2.3 存储过程的优点
        4.3.2.4 存储过程的创建与执行
        4.3.3 数据库访问技术
        4.3.3.1 数据库的访问方式
        4.3.3.2 ADO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测采图件自动生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矿山数据组织
        5.1.1 数据表的设计
        5.1.2 绘图数据组织
    5.2 系统界面设计
    5.3 绘图函数编制
        5.3.1 通用绘图函数
        5.3.2 专用绘图函数的编制
        5.3.2.1 勘探线的绘制
        5.3.2.2 坐标方格网的绘制
        5.3.2.3 采样线的绘制
        5.3.3 图幅要素的编制
        5.3.3.1 视口的创建
        5.3.3.2 图例图签的绘制
    5.4 命令加载与运行
        5.4.1 ObjectARX命令的设置
        5.4.2 加载运行程序
        5.4.3 成果输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着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在AutoCAD环境下开发地质图元库和自动生成比例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测度学习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岩体识别[D]. 王子烨.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2]基于无人机航摄影像的齿轨线路设计三维建模方法研究[D]. 于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基于GIS技术的煤矿地质制图系统开发与应用[D]. 贾庆仁. 东北大学, 2015(12)
  • [4]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构建与优化[D]. 汪新庆. 中国地质大学, 2015(01)
  • [5]基于AutoCAD.NET API技术的煤矿地质图件自动绘制[J]. 邓军. 山西建筑, 2013(14)
  • [6]矿图数字化技术及其实践教学方法探讨[A]. 何虎军,杨兴科. Proceedings of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ICET 2013) Volume 24, 2013
  • [7]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构建和地质图数据服务的实现[J]. 吕霞,刘畅,耿燕婷,李丰丹,李健强,宋苗苗. 地质通报, 2011(09)
  • [8]基于“OneGeology计划”的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应用研究[D]. 逯永光.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1(10)
  • [9]基于MapGIS的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自动生成方法研究[D]. 张新霞.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10]基于AutoCAD的矿山地测采图件自动生成的设计与实现[D]. 沈加燕. 东北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AutoCAD环境下地质元素库的开发及自动生成比例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