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比索洛尔致小鼠致畸作用的检测

富马酸比索洛尔致小鼠致畸作用的检测

一、富马酸比索洛尔对小鼠致畸作用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马明[1](2021)在《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病人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病人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B组给予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TC、TG、LDL-C、NT-proBNP、PDGF-BB、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LVEF、SV、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组LVESD、LVEDD、TC、TG、LDL-C、NT-proBNP、PDGF-BB、CRP及IL-6水平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LVEF、SV、HDL-C水平较A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可促进病人心功能的恢复,改善脂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

王亚楠[2](2020)在《清热利湿法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利湿降压饮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清热利湿法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提供新的辨治思路和有效方药。观察治疗前后静息心率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变化,初步探讨清热利湿降压饮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西医中青年高血压和中医湿热证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实际完成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缬沙坦分散片40 mg 1次/日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2.5 mg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降压饮(颗粒剂)1袋bid,观察周期为4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诊室血压、静息心率、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记录服药时不良事件。结果:1.一般资料和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血压水平、静息心率、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降压疗效:治疗后降压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在头昏沉或头晕或头痛、脘腹胀满、便溏不爽、心烦及口干或口黏或口苦方面的单项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闷、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及失眠多梦或困倦嗜睡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静息心率变化:治疗后两组静息心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慢,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静息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醛固酮水平变化:治疗后两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醛固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本研究进行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清热利湿降压饮临床应用安全。结论:1.西药联合清热利湿降压饮可提高降压有效率,进一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清热利湿降压饮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有效。2.西药联合清热利湿降压饮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清热利湿降压饮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3.清热利湿降压饮对比西药降压药可显着改善中医湿热证证候,在头昏沉或头晕或头痛、脘腹胀满、便溏不爽、心烦及口干或口黏或口苦单项症状方面尤为显着。4.清热利湿法是中青年高血压湿热证的有效治法,符合临床实际,适合临床推广。

马旭莲,朱芳一,祝存奎[3](2020)在《比索洛尔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CHF)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采用主动脉缩窄术构建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衰模型。小鼠在造模第4周后,实验组开始每日灌胃2 mg·kg-1比索洛尔3 mL,连续给药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NaCl。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染色试剂盒(TUNEL)染色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心脏组织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46±0.45)%,(31.15±2.56)%和(13.36±2.14)%;这3组的Bcl-2的相对表达分别为0.97±0.03,0.35±0.05和0.65±0.09;这3组的Bax蛋白的相对表达分别为1.01±0.03,4.45±0.19和1.58±0.04。上述指标: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或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来发挥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王燕[4](2020)在《基于神经内分泌抑制机制结合角药配伍组方探讨丹七降压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瘀血内阻证)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基于神经内分泌抑制机制结合角药配伍组方探讨丹七降压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瘀血内阻证)的影响,观察丹七降压方联合西药治疗是否能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血压及改善中医症候。方法:利用查阅文献筛选出抑制参与心肌重塑各个神经内分泌环节的中药候选,再从中筛选出相须为用角药药对,组成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的丹七降压方,本研究纳入67例从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经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瘀血内阻证)的患者,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7例,然后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最终对照组患者33例和实验组患者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高血压病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口服,一次1片,一天2次)、实验组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口服,一次1片,一天2次)+丹七降压方(口服,一次1丸,一天3次),在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血压及中医症候评分变化,同时随访两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有无出现不良事件。结果:在经过药物治疗24周后分析研究采集的各观察指标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用药前降低,实验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更大,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有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下降幅度更大,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丹七降压方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瘀血内阻证)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的作用较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强。(2)丹七降压方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瘀血内阻证)患者的的降压效果比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强且能缩短血压达标时间。(3)丹七降压方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瘀血内阻证)患者的中医症候的改善作用强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两者安全性无明显差别,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王璨[5](2019)在《益气泻肺汤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大鼠心脏舒张功能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of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缩写为HFpEF)患病率在所有的心衰中占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对其有明显效果的药物及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治疗方法尚在探索之中,中医药治疗或能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益气泻肺汤是首都国医名师郭维琴教授经过30余年的临床总结和验证的有效方剂,一般用于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本实验拟观察益气泻肺汤是否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和结构有改善作用。目的:观察益气泻肺汤对HFpEF大鼠的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动物和假手术组,造模动物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HFpEF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依那普利),中药组(益气泻肺汤),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用双蒸水灌胃,阳性药物组依那普利灌胃,中药组益气泻肺汤灌胃。分别灌胃用药12周后取材,观察及检测指标为:(1)动物一般情况:如精神、行为、反应、毛发色泽、食欲等,取材时胸腹腔积水情况,动物非手术相关死亡率。(2)左心室内插管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平均压(LVA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开始收缩至dp/dtmax的间隔时间(t-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动脉收缩压(SP)、动脉舒张压(DP)、动脉平均压(AP)。(3)心脏和肺脏重量指数:体重,心脏重量指数、肺脏重量指数。(4)心室结构:HE染色测定左心室壁厚度、心室腔大小。(5)心肌纤维化检测:采用Masson染色测定胶原的面积比值,免疫组化测定Ⅲ型胶原面积及光密度。结果:(1)动物一般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更为躁动,且毛发较黄而无光泽,糙而不顺;阳性药物组与中药组大鼠毛发色泽较模型组有光泽。取材时各组均未见明显胸腹腔积水情况。非手术相关死亡率:假手术组0%,模型组23.1%,西药组38.5%,益气泻肺汤组14.3%(2)左心室内插管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模型组相对于假手术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显着降低心率(p<0.01);且中药组心率较西药组心率也显着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左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的左室舒张压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西药组的左室舒张压明显低于模型组和中药组(p<0.05)。模型组左心室平均压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左心室终末舒张压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而左心室开始收缩至dp/dtmax的间隔时间,各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较模型组上升(p<0.05)。模型组左心室压力下降时间常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与中药组左心室压力下降时间常数无显着差异(p>0.05)。(3)心脏和肺脏重量指数:各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的心指数明显增高(P<0.05);中药组的肺重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4)心室结构:光镜下观察到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长度增加,体积增大,排列紊乱。中药组、西药组心肌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的形态学差异,但未见排列紊乱。模型大鼠左室腔面积明显增大,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中药组左室腔面积明显减小(P<0.05)。模型组的左室壁厚度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左室壁厚度与模型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心肌纤维化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平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平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1.益气泻肺汤可明显减慢心率、减轻肺脏重量指数,对心脏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2.益气泻肺汤可明显减少左室腔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左室重构。3.益气泻肺汤可明显减少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水平,改善心肌纤维化。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6](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朱灵妍,魏易洪,杨娟,林赟霄,曹敏,王佑华,苑素云,周端[7](2017)在《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参蛤散(生晒参、蛤蚧)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心力衰竭大鼠给予参蛤散[1.89 g/(kg·d)]或比索洛尔[1 mg/(kg·d)],给药12周后,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蛤散组、比索洛尔组病理形态、血流动力学、心超指数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蛤散升高射血分数(EF)(P<0.05),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P<0.01),改善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P<0.01),减少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纤维化。模型组与参蛤散组PGC-1α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结论参蛤散能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功能,减少心肌组织病变。

李言明[8](2017)在《比索洛尔对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原代心肌细胞缺/复氧损伤模型,研究比索洛尔后处理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分裂的作用,并通过应用自噬抑制剂氯喹及慢病毒低表达Drp1的方法,观察比索洛尔对线粒体自噬通路Drp1/Pink1/Parkin的影响,探讨比索洛尔对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实验一:探讨比索洛尔后处理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对SD大鼠心脏前降支进行结扎,缺血1小时,再灌注72小时,建立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模型组(即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氯喹+缺血再灌注组(CQ+I/R组,n=10)、缺血再灌注+比索洛尔后处理组(I/R+BS组,n=10)及氯喹+缺血再灌注+比索洛尔后处理组(CQ+I/R+BS组,n=10);分别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坏死程度,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Evans blue-TTC双染检测梗死程度(梗死面积/缺血面积,AI/AAR),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 LC3、Beclin1、OPAI、Drp1、p-Drp1、Pink1 及 Parkin 蛋白表达情况。2.实验二:通过比索洛尔后处理对原代心肌细胞缺/复氧诱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对SD大鼠新出生1-3d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分离培养36h后进行缺/复氧(6h/6h),将原代心肌细胞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CTL组)、比索洛尔后处理组(BS组)、氯喹组(CQ)、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比索洛尔后处理组(H/R+BS组)、氯喹+缺氧/复氧组(CQ+H/R组)、氯喹+缺氧/复氧+比索洛尔后处理(CQ+H/R+BS组),实验次数n=3;分别采用肌钙蛋白T(cTnT)鉴定原代心肌细胞纯度,用流式法检测原代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及线粒体自噬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LC3Ⅱ/LC3Ⅰ、Beclin1、OPA1、Drp1、p-Drp1、Pink1 及 Parkin 蛋白表达情况。3.实验三:构建Drp1慢病毒低表达载体(si-Drp1),收集si-Drp1病毒颗粒感染原代心肌细胞,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测定Drp1蛋白转染效率,转染成功后,对转染后的原代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缺氧复氧(6h/6h),并进行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CTL组)、比索洛尔后处理组(BS组)、氯喹组(CQ)、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比索洛尔后处理组(H/R+BS组)、氯喹+缺氧/复氧组(CQ+H/R组)、氯喹+缺氧/复氧+比索洛尔后处理(CQ+H/R+BS组),实验次数n=3;分别采用流式法检测原代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原代心肌细胞LC3II/LC3I、Beclin1、Pink1及Park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Evans blue-TTC双染显示心肌梗死程度(梗死面积/缺血面积,AI/AAR):与I/R 组相比,I/R+BS 组心肌梗死面积减轻(0.31±0.021vs.0.44±0.031,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与CQ+I/R组相比,CQ+I/R+BS组心肌梗死面积减轻(0.41±0.031 vs.0.57±0.041,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超声心动图发现:与I/R组相比,I/R+BS组LVEF、FS升高(0.76±0.054vs.0.54±0.032,P<0.05;0.40±0.026vs.0.24±0.022,P<0.05),LVEDV、LVESV降低(0.48±0.022vs.0.76±0.034,P<0.05;0.11±0.012vs.0.35±0.016,P<0.05);与 CQ+I/R 组相比,CQ+I/R+BS 组 LVEF、FS 升高(0.64±0.032vs.0.50±0.052,P<0.05;0.30±0.012vs.0.19±0.016,P<0.05),LVEDV、LVESV 降低(0.71±0.032vs.0.81±0.042,P<0.05;0.28±0.014vs.0.42±0.024,P<0.05)。3.通过TUNEL染色发现:与I/R组相比,I/R+BS组凋亡指数降低(15±1.0vs.27±1.2,P<0.05);与 CQ+I/R 组相比,CQ+I/R+BS 组凋亡指数升高(26±1.6vs.38±2.2,P<0.05);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发现,与I/R组相比,H/R+BS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CQ+I/R组相比,CQ+H/R+BS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4.通过Western blotting可见:与IR组相比,IR+BS组心肌细胞LC3II/LC3I 比值、OPA1、Beclin1、Parkin及Pin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Drp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 CQ+IR 组相比,CQ+IR+BS 组心肌细胞 LC3II/LC3I 比值、OPA1、Beclin1、Parkin及Pin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Drp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 HR 组相比,HR+BS 组心肌细胞 LC3II/LC3I 比值、OPA1、Beclin1、Parkin及Pin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Drp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Q+HR组相比,CQ+HR+BS 组心肌细胞 LC3II/LC3I 比值、OPA1、Beclin1、Parkin 及 Pin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Drp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5.通过透射电镜可见,经缺氧/复氧(6h/6h)后,原代心肌细胞线粒体排列紊乱,线粒体发生肿胀,线粒体嵴断裂,线粒体自噬体减少;与HR组相比,比索洛尔后处理组线粒体损伤相对减轻,线粒体自噬体增多(P<0.05)。6.与空载体组相比,Drp1低表达组缺氧复氧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比值及Beclin1、Parkin及Pink1蛋白表达量水平升高(P<0.05);与Drp1空载体组相比,Drp1低表达组中比索洛尔进一步上调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LC3II/LC3I比值、Beclin1、Parkin及Pink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比索洛尔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坏死程度,保护心脏功能;比索洛尔能通过增加线粒体自噬而减少缺血再灌注或缺/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Drp1/Pink1/Parkin通路相关,通过抑制Drp1丝氨酸63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提高了 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增加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自噬而实现的。

吕晓燕,马爱群,王亭忠,冯占斌,袁博,刘美林[9](2017)在《比索洛尔对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钙调节蛋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钙调节蛋白心肌浆网Ca2+-ATPase 2a(SERCA2a)、钠钙交换体1型(NCX1)的表达变化及富马酸比索洛尔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6只、假手术组16只、心力衰竭组20只和干预组20只,后2组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造瘘法制作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模型。术后8周,干预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1mg/kg,1次/d)灌胃,连续4周。术后12周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SERCA2a、NCX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心力衰竭组较假手术组SERCA2amRNA和蛋白(0.57±0.15 vs 0.96±0.03,0.20±0.17 vs 0.85±0.19)表达明显降低、NCX1mRNA和蛋白(2.26±0.36 vs 0.99±0.24,1.66±0.14 vs 0.28±0.05)表达明显升高;干预组较心力衰竭组SERCA2amRNA和蛋白(1.15±0.12 vs 0.57±0.15,1.11±0.20 vs 0.20±0.17)表达明显升高、NCX1mRNA和蛋白(1.03±0.26 vs 2.26±0.36,0.32±0.06 vs 1.66±0.14)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干预可部分逆转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钙调节蛋白表达的改变。

李小荷[10](2016)在《Meta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并已经对先今的医疗体系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缺血性心肌病的传统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心肌需氧量,增加冠脉血流及供氧量并限制血小板与血管内皮间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抗缺血的目的。曲美他嗪作为心肌代谢类药物,可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途径,增加心肌葡萄糖氧化所占比例,减少脂肪酸代谢,并且减轻再灌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的心肌的损伤,从而在不改变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增加缺血缺氧状态下心肌对氧的利用效率,同时维持心肌细胞内离子平衡,内环境稳定,保护心肌。曲美他嗪目前广泛应用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但是对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不清楚。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使用Meta分析评价曲美他嗪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来源我们通过系统电子检索的方法在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nlled Trials等数据库中寻找关于曲美他嗪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干预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止到2015年7月,同时追溯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减少检索遗漏。最终根据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的研究纳入本篇Meta分析。数据提取两位评审人员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查阅,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然后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所提取的数据,包括以下终点事件以及心功能指标:再灌注治疗后心绞痛的再发率、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左室射血分数、心肌酶、心电图ST段升高的回落程度、全因死亡率、心室颤动发生风险、靶血管再通概率、再发心梗发生风险、新发心衰发生风险、室性心动过速发生风险、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风险、再灌注心律失常风险等。结果我们的Meta分析共包括14个RCT研究,共收集了2137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数据。采用Cochrane发表偏倚工具、漏斗图和Egger检验来检验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用曲美他嗪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与单纯常规治疗的比较,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WMD-3.72;95% CI:-4.74 to-2.70,P<0.00001).改善再灌注心律失常(OR=0.40;95% CI 0.25 to 0.64:p=0.0001),降低心绞痛再发率(OR=0.89;95% CI 0.81 to 0.98:p=0.02),及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WMD-3.63;95% CI-5.89 to-1.38,p=0.002),降低再灌注治疗后心衰发生率(OR 0.89;95% CI0.81 to 0.96,p=0.05),但曲美他嗪的治疗对包括死亡率在内的部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灌注治疗后24小时内心肌酶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目前看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虽然不能改善患者死亡率及一部分心血管不良事件,但对LVEF长远时期内有明确的改善,还可以改善心绞痛的复发,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心衰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很大程度上缓解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Meta分析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研究背景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发病率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增长[1]。长期高血压易引起多项并发症的出现,并导致心、肾、脑、眼等靶器官的结构损伤及功能抑制和阻碍,最终导致重要的靶器官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因此预防靶器官的结构功能改变与干预高血压的发生及进展已成为高血压临床研究的重点[2]。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以动脉弹性和血管舒张功能为主要标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这一过程在高血压早期即已发生,动脉弹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下降贯穿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并可作为高血压进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3]。因此,了解、发现和干预动脉弹性减低过程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靶器官保护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全世界医疗机构医学专家为如何更好地监控并改善大动脉血管功能不断进行研究,使得药物干预对动脉弹性的影响取得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而关于动脉弹性及动脉缓冲功能的测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广[4.5]。在动脉弹性的检测中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为应用最广泛的指标,该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技术操作难度低,记录方便,无创且可重复性强,既往临床研究证明应用此类方法检查时受检者依从性极高[6]。经超声检测颈动脉顺应性AC及颈动脉僵硬系数p等颈动脉弹性指标同样较为快捷方便,以往临床试验证明,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大动脉弹性情况与高血压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6]。此外,有研究提出,超声下的动脉结构改变和大动脉顺应性指标发生变化的时间点可能早于PWV改变,因此我们利用超声测量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l thickness,IMT)作为动脉结构改变的预测指标。目前研究发现,β受体阻滞剂药物可在降低血压的基础上发挥改善左室功能,降低心率等作用[7],并在慢性心衰、冠心病心绞痛干预,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及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它不可替代的优良效果使其越来越多地进入临床医生的视野。临床研究证明选择性p1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具有降压效果平稳、强而持久,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率的优点[8]。而另外一种选择性p1受体阻滞剂奈必洛尔可以提高一氧化氮的水平,具有舒张血管作用,无内源拟交感活性,不会产生支气管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等不良反应[9]。其β1受体选择性阻滞作用较目前已知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的特异性更强,选择性更高[10,11]¨。那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能否对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重要调控因素——动脉弹性及血管功能产生正面的影响?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了两种选择性p1受体阻滞剂盐酸奈必洛尔及富马酸比索洛尔,在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前提下对35例医院门诊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弹性改变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评估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早期过程中对动脉弹性及血管功能的作用趋势,为后期进一步探索p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在血管功能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为广大高血压患者获得更科学合理的长期药物控制方案提供新的证据。研究目的1.观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过程中血管功能及弹性的改变情况,探索几项不同指标出现异常的早晚,以探究能更早、更准确反映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功能病变发生发展进程的指标;2.分析利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奈必洛尔及比索洛尔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并达到降压效果后对此类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血管功能及颈动脉IMT的影响。研究方法对满足入选标准的35例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经1-2周安慰剂洗脱后使用同等剂量奈必洛尔或比索洛尔药物治疗12周,测量降压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并在血管超声下测量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等值并通过计算颈动脉顺应性AC及颈动脉僵硬系数β,容积扩张性VD等指标,观察分析其治疗前后变化。研究结果在最终实现降压的情况下,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及血管功能。经2周清洗期后,最终有35名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项研究。经12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haPWV均小于治疗前(p=0.03,p=0.02),而对于踝臂指数ABI,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30)。颈总动脉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宽(p均<0.01),颈动脉顺应性AC也有良好的提高,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无明显变化(p=0.83),而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系数β等弹性指标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p=0.297)。研究结论利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血管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血管超声检测高血压早期大血管结构、功能改变确有其效,值得广泛推广及效仿;2.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除平缓持久地降低血压外可有效提高颈动脉弹性,改善动脉缓冲功能,对颈动脉血管结构也有一定的改善趋势,后一项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证实。

二、富马酸比索洛尔对小鼠致畸作用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马酸比索洛尔对小鼠致畸作用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病人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血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心功能比较
    2.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3 两组血清因子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2)清热利湿法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高血压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对高血压辨证分型的认识
        4. 中医对高血压治疗的认识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中青年高血压的认识
        1. 中青年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
        2. 中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
        3. 中青年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4. 中青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设计类型
        2.2 治疗方案
        2.3 评价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分析
        3.3 不良反应记录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和中医对中青年高血压的认识
        4.2 导师从湿热论治中青年高血压
        4.3 导师对湿热证的治法分析
        4.4 清热利湿降压饮药物组成分析
        4.5 清热利湿降压饮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4.6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比索洛尔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CHF模型的建立[4]
        2.2 分组与给药
        2.3 标本收集和处理
        2.4 主要检测指标
        2.4.1 以TUNEL染色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5]
        2.4.2 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6]
        2.5 次要检测指标
        2.5.1以阳离子脂质荧光探针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羰花青(JC-1)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7]
        2.5.2以2',7'-二氢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评估小鼠心脏氧化应激[8]
        2.5.3以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9]
    3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各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比较
    2 各组小鼠心脏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比较
    3 各组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比较
    4 各组小鼠心脏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5 比索洛尔对压力负荷诱导心力衰竭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讨 论

(4)基于神经内分泌抑制机制结合角药配伍组方探讨丹七降压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瘀血内阻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一、课题介绍
    1.研究目的
    2.研究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终止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图
        3.2 病例分组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4.疗效评定标准
        4.1 左心室质量指数疗效评定标准
        4.2 血压疗效评定标准
        4.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统计方法
    6.临床资料
        6.1 两组患者用药前数据对比
        6.2 实验组用药前后对比
        6.3 对照组用药前后对比
        6.4 用药后两组组间疗效对比
        6.5 两组患者用药后各观察指标整体疗效分析
        6.6 安全性指标
    7.小结
二、讨论
    1.目前西医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认识
        1.1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病机制
        1.2 西医对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诊疗手段的现状
    2.中医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认识
    3.方药分析
        3.1 候选中药的筛选
        3.2 丹七降压方的组建及方解
        3.3 丹七降压方现代药理基础
    4.研究结果分析
        4.1 左心室质量指数疗效分析
        4.2 血压疗效分析
        4.3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4.4 丹七降压方作用机制分析
    5.结论
不足和展望
    不足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2 VAS评分
附录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益气泻肺汤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大鼠心脏舒张功能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HFpEF病因病机的认识进展
        一、从方剂治疗看HFpEF病因病机
        二、从中医治法看HFpEF病因病机
        三、从中医证型看HFpEF病因病机
        四、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 :HFpEF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一、与心脏被动顺应性有关的机制
        二、与心脏主动舒张性有关的机制
        三、炎性机制
        四、右心室与左心房的机制
        五、其他机制
        六、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节 :HFpEF的诊治综述
        一、HFpEF的诊断
        二、HFpEF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药物、试剂与仪器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动物造模
        二、实验分组
        三、实验模型评估
        四、实验检测指标
    第三节 :指标测定方法
        一、动物一般情况
        二、血流动力学
        三、心肺重指数
        四、心室壁厚度及心室腔大小
        五、心肌纤维化
        六、统计方法
    第四节 :实验结果
        一、益气泻肺汤对HFpEF大鼠一般状态及非手术相关死亡率的影响
        二、益气泻肺汤对HFpEF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三、益气泻肺汤对HFpEF大鼠体重及心肺重指数的影响
        四、益气泻肺汤方对HFpEF大鼠左右室腔面积及左室壁厚度的影响
        五、益气泻肺汤对HFpEF大鼠平均纤维化面积的影响
        六、益气泻肺汤对HFpEF大鼠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
    第五节 :讨论
        一、实验结果讨论
        二、郭维琴教授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三、益气泻肺汤理论探讨
    第六节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7)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1.1.2 药物
        1.1.3 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分组造模与给药
        1.2.2 观察指标
        1.2.2. 1 一般情况
        1.2.2. 2 超声心动图
        1.2.2. 3 血流动力学测定
        1.2.2. 4 病理形态学
        1.2.2. 5 BNP、ALD、AngⅡ测定
        1.2.2. 6 Western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参蛤散对各组大鼠超声心动图 (图1)
    2.2 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
    2.3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
    2.4 各组大鼠血清BNP、ALD、AngⅡ测定
    2.5 各组PGC-1α、PPARα、NRF1蛋白表达
3 讨论

(8)比索洛尔对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高频缩略词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比索洛尔对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钙调节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1.3超声心动图检测
    1.4 B型钠尿肽(BNP)的测定
    1.5 RT-PCR检测SERCA2a和NCX1基因表达
    1.6 Western blot检测SERCA2a和NCX1蛋白表达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力衰竭组与假手术组超声心动指标和BNP水平比较
    2.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目的基因引物
    2.3 各组大鼠SERCA2a及NCX1 mRNA表达比较
    2.4 各组大鼠SERCA2a及NCX1蛋白表达比较
3 讨论

(10)Meta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1:Meta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论文2: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富马酸比索洛尔对小鼠致畸作用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炙甘草汤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病人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血脂代谢的影响[J]. 李娜,马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9)
  • [2]清热利湿法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王亚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比索洛尔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的影响[J]. 马旭莲,朱芳一,祝存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0(10)
  • [4]基于神经内分泌抑制机制结合角药配伍组方探讨丹七降压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瘀血内阻证)的影响[D]. 王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益气泻肺汤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大鼠心脏舒张功能的疗效研究[D]. 王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7]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 朱灵妍,魏易洪,杨娟,林赟霄,曹敏,王佑华,苑素云,周端. 中成药, 2017(09)
  • [8]比索洛尔对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言明. 南京大学, 2017(08)
  • [9]比索洛尔对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钙调节蛋白的影响[J]. 吕晓燕,马爱群,王亭忠,冯占斌,袁博,刘美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02)
  • [10]Meta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D]. 李小荷. 山东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富马酸比索洛尔致小鼠致畸作用的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