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构想

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构想

一、对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陈庆延[1](1997)在《对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构想》文中提出阐明了莫代尔纤维发展的世界和国内现状及趋势,简要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发展这种纤维从品种、原料、纺丝设备、产品规格及后续产品的开发等提出了一系列构想。

刘岚[2](2007)在《新功能服装功能性标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的表现之一是对功能性服装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市场上新型功能性服装销售现状,分析了其中包含的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消费心理的生成。提出功能性服装的“非功能”现象及其原因。本着规范消费市场,提高我国服装商品品质及诚信度水平的目的,提出建立我国的功能性服装标准体系的设想。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服装标准概述,叙述了我国服装标准的起源、服装标准的概述以及服装标准制定和应用。第二章是新型功能性服装,这一章主要叙述了各种功能性服装的类型与特点、功能性服装的发展概述,和功能性服装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三章是功能性服装市场现状,主要论述了功能性服装的市场销售状况及“非功能”现象,通过了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一个是通过消费心理学、另一个是通过信息经济学,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第四章是功能性服装标准体系基础框架。主要指出了功能性服装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其中包括功能性服装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充分性。提出了功能性服装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方法,还有功能性服装产品标准的基本内容。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搞好功能性服装标准化体系建设,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国际贸易、开展技术引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执行先进的标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功能性服装产品,所以建立完善的功能性服装标准体系是开展竞争性生产经营的关键决策,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的技术保证,是使我国功能性服装产品迈出国门的一个基本保证。

刘君[3](2009)在《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科技力量作用越来越凸显的今天,新产品研发及其商品化是决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在市场立足、取得生存的关键。中国要想从一个纺织服装大国成为纺织服装强国,需要迅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走科技创新道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品牌战略、研发战略占领产业价值链高端。因此,研究新产品研发商品化影响因素,客观评价新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对于提高纺织服装业的整体实力和促进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以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为背景,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并对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②阐述国内外纺织服装业新产品研发的现状,并辅以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依托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基础,结合关键成功因素、德尔菲法、熵权法以及指标筛选方法等理论,提出指标体系的模型理论构架。③构建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指标体系:a.通过文献理论研究及专家咨询法,初步建立包含48项指标的初选指标体系,并以此设计问卷;b.通过专家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采用德尔菲法、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主客观相结合挑选评价指标,由48项指标筛选为最终22项关键指标,以组成评价商品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c.由5段量表所获得的问卷数据,采用熵权法获得各关键指标的客观权重,结合专家咨询获得主观权重,并将两者结合处理获得22项指标的最终权重。④将已获得的指标权重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构建新产品研发商品化的评估模型。以L企业为例,通过深入调查和实践,采集该企业的相关信息,提出模型应用,并逐一阐述各指标的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构想。本文力求通过新产品研发商品化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实证研究,为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的评价和方法进行探索,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郭玉明[4](2015)在《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与发展模式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正由投资导向的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由创新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各个国家间竞争也已转变为技术创新、技术效率以及技术进步为中心的竞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微观主体,其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促进创新型企业成长,对于保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培育企业未来的竞争力乃至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创新型企业产生的机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型企业的形成机制以及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的系统研究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企业创新效率是表征一个地区或一个产业创新能力的核心参量,而创新也并非仅局限于研发环节,而是涵盖企业组织、制度、技术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全面变革,在创新型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的差异导致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创新发展模式。而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创新型企业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既有文献既缺乏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方面的深入探讨,也缺乏创新发展模式视角下对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差异的研究。本研究在系统梳理了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及发展模式相关文献基础上,充分利用河北省创新型企业的各项创新相关数据,构建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总体指标评价;同时打开了技术创新过程“黑箱”,在有效区分创新型企业技术研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的前提下,建立针对技术创新系统的混联网络DEA模型实证分析河北省创新型企业绩效,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特征,归纳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模式,并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省创新企业的培育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显示,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并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实施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三维度构建创新型企业创新性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评价企业创新性;对比传统DEA与混联网络DEA模型方法,传统DEA模型评价方法认为企业存在创新产出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综合,因此企业创新是由创新资本和创新人力投入共同推动下最终形成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单一阶段线性过程。而混联网络DEA方法则将创新过程视为专利(技术)研发过程与创新转化过程的两阶段线性过程,而相对于混联网络DEA模型,传统DEA方法高估了企业整体创新效率,从两阶段创新过程看,河北创新型企业创新转化效率总体强于研发效率。按照企业两阶段创新过程效率值及创新性定性评价标准可将河北省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归结为强研发弱转化;强研发强转化;弱研发强转化及弱研发弱转化以及创新消化吸收模式、自主研发模式及创新组织管理模式等多种创新发展模式,而未来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则是实现由低开放、利用式的学习模式到高开放、探索式的拓展模式转变,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及演化特征对未来河北省其他企业创新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孙晶[5](2020)在《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绿色革命、创意产业、时尚文化、低碳生活等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当代设计已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综合化趋势,一系列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设计与类型,正成为设计的新景观。本文通过阐述设计的综合性与综合性设计的基本内涵,分析综合性设计的不同类型,更加清晰认识综合性设计与各门类设计之间、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研究综合性设计对当代设计艺术发展取向的影响和对艺术设计变革的启示。剖析综合性设计形成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理解其出现的必然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基于时代发展对于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的更高要求,以及艺术设计教育综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反思当前艺术设计教育难以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的成因与问题,进一步明确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同时,借鉴和分析国外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有益经验,从基于创新战略的大学重构,到跨校跨学院的联合培养,从增设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兴专业,到创建跨学科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以教育学综合课程与教学理论为学理依据,梳理综合性艺术设计课程的基本范式,发展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促进以综合为形式的教学组织,从而为综合性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培养跨学科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建构切实可行的教育路径与方法。此外,更加突出强调在制定综合性教育管理制度、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建设跨学科综合性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多头并进、多项并举,真正促进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深入。

施尔乐[6](2012)在《内衣企业有效实现产品创新力的设计流程管理研究 ——以爱慕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自主创新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更是给予了我国服装企业大好的发展机会。产品创新作为满足顾客和相关利益者需要并达到其期望值的有效方式,产品创新的结果和过程都成为内衣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内衣产品的创新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作为功能性较强的服装产品,更强调设计的作用,更急需进行有效的设计管理,涉及与设计相关的人、财、物、事等多个方面。而设计本身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对各个阶段的贯穿实现,这与流程的动态性不谋而合,设计流程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本文立足于设计学与管理学的跨学科视角,以具体内衣品牌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其产品创新为主线,揭示了有效实现内衣产品创新力的核心要素,并在理论上提出了设计流程管理的三个层次,即执行层、中层以及高层,其中,文中对以产品创新力的实现为直接管理结果的中层设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流程控制阶段和环节,以及活动流、资金流、时间流等关键绩效指标,此外,本文在设计流程管理方面,也对案例企业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最后,结合案例企业组织架构的变化,简要阐述了与该设计流程相匹配的组织形式。本文试图在理论上能够对内衣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产品创新。

吾斯曼·吾木尔[7](2016)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文中认为从国内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顺应经济全球化,实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程度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为提高应变能力,分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中国应大力开拓亚洲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营造和谐、共赢、互助的农业国际合作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农产品贸易战略,以便获取区域市场开放的利益和贸易创造的利益,通过优势互补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我国主动提出的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是东牵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联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辐射30多个国家,是世界性的战略增长极,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条经济走廊。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简称经济带沿线国家,下同)具有双边贸易发展的农业资源、地缘优势及政策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通过合适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方式,不断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充分实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我国来讲,这种选择对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型产品保障程度以及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发展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操作性问题,积极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本文以国际贸易理论和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分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问题。论文主要思路构想如下:(1)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条件分析,在阐述双边贸易特征和贸易平衡状况基础上,从贸易不足、互补条件、竞争条件、贸易政治条件等四方面探讨双边贸易增长的条件;(2)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潜力分析,运用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不足”和“过剩”状况;(3)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潜力分析,从贸易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贸易模式等三方面分析双边贸易结构优化的可能性,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路径选择提供较为清晰的思路;(4)中国与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贸易保护、国内贸易条件变化和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政策多变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寻找双边贸易波动的原因;(5)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选择;(6)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保障措施,为了保证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达到预期的目标,提出加速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必要措施。(7)本研究结论与今后研究的展望。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在波动中增长,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集中度较高。双边贸易中,我国处于逆差地位,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仍然偏低,贸易互补性强、竞争不激烈,具有贸易增长的政治条件等优势条件,今后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较大。(2)中国与经济带多数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属于贸易“不足”,为此我国应准定市场定位,重点市场战略布局调整到周边国家。(3)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依赖性强的产品类型多于进口,说明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潜力大于进口。双边贸易中多数农产品类型体现为性质稳定的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征。(4)贸易保护、国内贸易条件的变化对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具有抑制作用,各种优惠贸易安排具有促进作用。中国对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结构效应,说明中国出口、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口之间匹配程度较高。(5)结合以上章节研究总结并综合考虑资源禀赋、贸易互补性、市场需求、国家关系和地缘优势因素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未来应优先选择与中亚五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荷兰、德国及法国等国家,双方在水产类、谷物类、纺织纤维、果蔬类、乳蛋类及油籽类上的贸易合作。

宋哲琦[8](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潘文花[9](2007)在《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市场研究与评价》文中提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消费者对差别化(功能)产品的偏爱和热衷,对粘胶产品的差别化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在产品特色上独树一帜,粘胶产品生产商纷纷推陈出新,零售商对粘胶新品翘首以待,大打产品特色战,以博取消费者青睐。我国是粘胶产品生产大国,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粘胶产品已经从普通的粘胶长丝、短丝等产品逐步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化;加速了粘胶产品的开发,推动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本文通过总结、归纳我国粘胶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了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发展方向、建立了消费模型及市场拓展方案。同时,将视线聚焦于差别化粘胶产品的市场推广与营运方向。以市场吸引力、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及成本等企业经营要素为主,对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可行性进行了主客观分析,提出了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可行性运营方案。为了深入了解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市场前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消费者调查,解析新型珍珠内衣的潜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以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为手段,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得出市场细分方案和聚类模型,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产品策略。为了让这一产品得到消费者及零售商的响应,必须依靠科学检测和评定标准加以量化评价。针对这一诉求,对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标准和评价方案作了研究探讨。论文的建立以相关文献及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市场调研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结合,论文期间参与了有关于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合作课题,获得了一手资料及实践知识,同时借鉴参与为期一年半真维斯课题的研究项目,获得了较为专业的行业研究方法的锻炼。本文力图为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发明者和开发企业的推广和经营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孙莉[10](2014)在《城市农业用地清查与规划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没有持久的农业,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应避免以牺牲农业、粮食、生态为代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特别是对我国而言,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城市快速扩张所引发的食物、能源、环境等危机更为严重。近年来在国外兴起的城市农业策略正是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概括了食物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位置关系的历史演变规律,详细介绍了18世纪以来城市农业的发展情况。指出当代城市农业复苏的动力机制在于修复生态、社会及个人代谢裂痕,总结了城市农业的复合功能。分析当代城市农业与乡村农业的区别与联系,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农业的特征进行比较。总结城市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指出城市农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上述工作为我们了解、认可、采纳该策略提供了参考。提出应将城市农业纳入规划体系,并以农业系统乃至食物系统的视角重新组织城市空间。简要概括了国外将城市农业纳入规划体系的经验。介绍了国外基于GIS的城市土地清查工作,这是既有城市为了认识自身农业发展潜力、启动城市农业系统规划必须首先开展的工作,并针对我国开展同类工作提出了建议。详细介绍了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农业城市主义、食物城市主义及食物敏感型规划与城市设计等4个城市农业的创新规划设计理论,分析经典案例,据此,对规划工作的内容予以总结,归纳城市农业的空间要素,提出社区农业中心这一新的多功能建筑类型,给出农作物种植品种的配置建议,介绍了种植技术、资源能源循环技术等技术手段,总结出实现城市农业多功能发展的规划设计策略列表。上述工作将使城市农业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更为综合和高效。最后,对我国开展城市农业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阻碍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开展该项工作应注重的关键点进行初步探索,为日后工作的启动做了一定的铺垫。所提出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城市农业的支持度和参与度,增强城市农业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保护公共利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对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2)新功能服装功能性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服装标准概述
    1.1 纺织服装标准的起源
    1.2 我国标准概述
    1.3 我国服装标准概述
    1.4 服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第二章 新型功能性服装概述
    2.1 功能性服装的类型与特点
    2.2 功能性服装发展概述
第三章 功能性服装市场现状
    3.1 功能性服装的销售现状
    3.2 功能性服装的“非功能”现象
    3.3 功能性服装消费状况的归因分析
    3.4 服装商品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 功能性服装标准体系基础框架
    4.1 功能性服装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4.2 功能性服装标准制定原则与方法
    4.3 功能性服装产品标准的基本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引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法与内容
    1.5 论文的特色
    1.6 本章小结
2 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的文献综述及理论架构
    2.1 术语释疑
        2.1.1 研发(R&D)
        2.1.2 商品化
        2.1.3 新产品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国内外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现状
    2.3 模型理论基础
        2.3.1 关键成功因素
        2.3.2 德尔菲法
        2.3.3 变异系数法
        2.3.4 相关系数法
        2.3.5 因子分析法
        2.3.6 熵权法
        2.3.7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 本章小结
3 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影响因素分析
    3.1 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与方法
    3.2 二级指标的确立
        3.2.1 技术创新SPRE审计模型在指标确立中的应用
        3.2.2 初步确立二级指标
    3.3 三级指标的确立
        3.3.1 政策导向
        3.3.2 技术水平
        3.3.3 竞争环境
        3.3.4 财务资源
        3.3.5 组织保障
        3.3.6 市场营销
    3.4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3.5 本章小结
4 问卷调研、数据处理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问卷设计与调研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样本量概况
        4.1.3 专家访谈内容
    4.2 指标筛选与确立关键指标权重
        4.2.1 数据分析
        4.2.2 指标筛选
        4.2.3 关键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确立
    4.3 本章小结
5 L企业新产品商品化的实证研究
    5.1 模糊综合评判对商品化进行评估
        5.1.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介绍
        5.1.2 评估模型演算及结论
        5.1.3 评估模型在Matlab中的实现构想
    5.2 评估模型分析
        5.2.1 政策导向方面
        5.2.2 技术力量方面
        5.2.3 竞争环境方面
        5.2.4 财务资源方面
        5.2.5 组织保障方面
        5.2.6 市场营销方面
    5.3 L企业新产品商品化策略组合与改进构想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局限性及后续研究的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产品研发的相关理论研究
附录2 深度访谈及指标初选(问卷一)
附录3 L企业新产品研发商品化的评价调研问卷(问卷二)
附录4《产学研合作联盟在科技创新中的多种合作模式》
附录5 利用Matlab实现熵权计算和模糊综合评判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承担的工作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与发展模式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创新型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2.1.2 技术创新
        2.1.3 创新效率
        2.1.4 创新发展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经济增长理论
        2.2.2 创新理论
        2.2.3 组织演化理论
        2.2.4 柔性战略理论
    2.3 研究综述
        2.3.1 企业创新性评价研究
        2.3.2 企业创新效率研究
        2.3.3 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3.4 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章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河北省创新企业总体概况
        3.1.1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行业分布
        3.1.2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区域分布
        3.1.3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3.2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现状
        3.2.1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经济效益
        3.2.2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科技效益
        3.2.3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创新管理水平
    3.3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及主要举措
        3.3.1 企业的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3.3.2 政府的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3.3.3 河北省建设创新型企业主要举措
    3.4 小结
第四章 创新型企业创新性评价实证分析
    4.1 构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思路
        4.1.1 构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构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4.2 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权重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创新性评价实证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DEA模型的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5.1 DEA模型构建
        5.1.1 数据包络方法介绍
        5.1.2 DEA模型原理
        5.1.3 传统DEA与混联网络DEA模型构建
    5.2 样本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构建
        5.2.1 决策单元的选取
        5.2.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5.3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传统DEA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5.3.2 分阶段混联DEA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5.3.3 传统与分阶段混联DEA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
    6.1 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内容与影响因素
        6.1.1 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内容
        6.1.2 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
    6.2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
        6.2.1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设计
        6.2.2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实证分析
    6.3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典型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
        6.3.1 基于市场的需求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模式
        6.3.2 基于技术优势自主创新和互动创新相结合创新发展模式
        6.3.3 基于组织管理优势的综合创新发展模式
    6.4 河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经典案例
        6.4.1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4.2 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
        6.4.3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
    6.5 小结
第七章 提升创新效率和完善发展模式的机制对策
    7.1 培育机制经验借鉴
        7.1.1 理论经验
        7.1.2 现实经验
    7.2 创新型企业完善培育机制的合理构想
        7.2.1 防止人才流失
        7.2.2 产学研合作模式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5)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学科交叉与综合趋势
        (二)国外综合性教育的创新实践
        (三)我国设计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基于“分科”与“专才”培养理念
        (四)改革与突破:时代需要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跨学科理论
        (二)综合性教育学理论与实践
        (三)国外高校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实践
    四 核心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综合
        (二)以综合为特征的学科类型
        (三)综合性设计
        (四)综合课程
        (五)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综合——艺术与设计的特质
    第一节 关于综合性设计的不同类型
        一 交叉性设计
        (一)交叉学科的定义
        (二)“设计科学”:基于交叉与综合的多学科融汇
        (三)关于交叉性设计
        二 跨界设计
        (一)关于跨界设计
        (二)当代艺术与时尚设计的跨界融合
        (三)“一专多能”的跨界设计师
        三 边缘设计
        四 总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与系统设计 整体设计
        (二)关于总体设计
    第二节 关于类型化的综合性艺术
        一 艺术的综合性与综合性艺术
        (一)艺术的综合性
        (二)综合性艺术
        二 瓦格纳“整体艺术”的构想:戏剧艺术
        三 综合到融合:电影艺术
        (一)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
        (二)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三)创作过程的综合性
        四 视听融合的艺术:多媒体艺术
    第三节 艺术与设计的综合性特质
        一 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到“德意志制造联盟”: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二 “所有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完善的建筑物”
        三 后现代:“视觉狂欢”与“多元拼贴”
        四 综合的当代艺术:观念体现与超越媒介
        (一)观念体现
        (二)超越媒介
第二章 未来——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外驱动与目标
    第一节 外部驱动与创新设计
        一 创新设计:综合发展与产业振兴
        二 数字生态共同体下的“综合+设计”
        (一)“数字生态共同体”与综合性艺术设计
        (二)综合性艺术设计的新兴领域
    第二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变革与困境
        一 专业类型划分与专业自主设置
        (一)基于“专才”教育理念的专业类型划分
        (三)缺乏专业自主设置权,艺术设计教育难以实现跨学科真正融合
        二 行业发展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一)对应行业:设计专业蓬勃发展背后的危机
        (二)面向未来:注重行业技能的专业教育难以适应创新设计发展
        三 “专才”与“通才”: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教育理念
    第三节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目标
        一 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 综合教育:STEM走向STEM+X
        三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章 借鉴——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重组与整合:基于创新战略的大学重构
        一 阿尔托大学:重组,为了走向更美好的世界
        二 伦敦艺术大学:联合,为了设计未来的经济
        三 创意艺术大学:商业与设计的融合
    第二节 跨校、跨学院的联合培养:创立跨学科的新兴专业
        一 以创新设计的名义:跨校联合创设跨学科教育项目
        (一)“创新设计工程”双硕士专业(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简称 IDE)
        (二)“全球创新设计”双硕士专业(Global Innovation Design, 简称GID)
        二 多校联合新模式:“设计伦敦”与“竞争性创意设计中心”
        (一)“设计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学院商学院
        (二)“竞争性创意设计中心”:伦敦艺术大学与克兰菲尔德大学
        (三)“创意商业中心”:伦敦艺术大学与伦敦商学院
        (四)Erasmus+ STEAM:伦敦艺术大学与欧洲教育战略伙伴
        三 跨学院跨学科的联合培养
        (一)芬兰阿尔托大学“国际设计商业管理专业”
        (二)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综合性硕士专业
    第三节 为创新而协同:综合性教育与研究机构
        一 建构综合性教育与研究机构:跨学科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并重
        (一)斯坦福大学的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机构:“协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斯坦福大学克拉克中心(Bio-X):空间融通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
        (三)麻省理工学院MIT: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跨学科综合
        (四)为设计创新:伦敦艺术大学创设新的教育研究机构
        二 跨学科课程与综合性实验教学
        (一)设计思维课程: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D.School)
        (二)社会创新辅修课程: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Designmatters
        三 合作:多元联合的创新实践
        (一)基于创新的联合:帕森斯设计学院研究实验室
        (二)未来老龄化实验室: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
        (三)走在时尚前沿:意大利米兰多莫斯学院与校企合作
第四章 建构——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综合属性的课程类型
        一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形态
        (一)相关课程(correlated curriculum)
        (二)融合课程( fused curriculum)
        (三)广域课程(broad - fields curriculum)
        二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形态
        (一)主题性设计课程
        (二)实验设计课程
        (三)毕业设计课程
        (四)跨学科跨专业工作坊
        三 学生本位综合课程的形态
        四 其他的综合性课程类型
    第二节 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一 走向综合的教学设计
        (一)培养多方面兴趣与形式阶段理论
        (二)经验的情境与知行合一
        (三)走向综合:教学设计新趋势
        二 综合: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
        三 综合:基于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主题:跨学科知识与多维视角
        (二)主题:多元文化的差异和融合
        (三)主题:基于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
        四 综合: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以综合为形式的教学组织
        一 教学组织与类型
        二 教学组织形式
        三 教师团队:多学科联合教学
        四 学生团队:综合智力与协同创新
第五章 实验——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探索
    第一节 前提与保障:综合性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 改革面向跨学科教师的评聘管理、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制度
        二 促进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综合课程建设
        三 建立适应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生态的教务管理制度
        四 建立支持跨学科教研的财政制度
        五 推动教师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教研活动的策略
        六 开放教学资源,充分体现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节 探索:从工作室制到大基础课程、新兴专业方向
        一 工作室制:综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 对标设计前沿:建构专业新方向与新课程群
        三 毕业设计:联合导师制与跨学科跨专业综合
        四 大综合: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五 “艺工结合”: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学科与工科的新综合
        六 设计+科技:新技术新媒介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融合
    第三节 “综合+”: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建设
        一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的领导架构
        二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管理与运行
        三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类型
        (一)建设综合性设计教学及研究平台
        (二)建设综合性国际交流平台
        (三)建设综合性协同创新平台
    第四节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
        一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实行全面学分制
        二 开放与融合:设计学院与国际高水平院校的合作教学
        三 “厚基础、宽口径”的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四 综合理念下的现代手工艺教学
结论
    一 走向综合,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问题与目标: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瓶颈和出路
    三 积极建构综合性艺术设计课程,发展基于综合的教学设计
    四 改革:从制度建设到多元化的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内衣企业有效实现产品创新力的设计流程管理研究 ——以爱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
        1.2.1 产品创新
        1.2.2 流程
        1.2.3 企业流程
        1.2.4 企业流程再造
        1.2.5 新产品开发流程
        1.2.6 设计流程
        1.2.7 微笑曲线
        1.2.8 研发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内衣企业的产品创新分析
    2.1 不同类别内衣产品的核心能力及创新实现的分析
        2.1.1 文胸类产品创新
        2.1.1.1 外观设计创新与实现
        2.1.1.2 功能性创新与实现
        2.1.2 美体、塑身类产品创新
        2.1.3 暖衣类产品创新
        2.1.4 底裤、睡衣、家居、泳衣类产品创新
    2.2 内衣产品创新实现的复杂性分析
    2.3 内衣产品创新的类型及其与设计流程管理的关系
        2.3.1 根据内衣产品创新程度的不同
        2.3.1.1 低度创新型内衣产品
        2.3.1.2 中度创新型内衣产品
        2.3.1.3 高度创新型内衣产品
        2.3.1.4 高中低三类创新型内衣产品与设计流程管理的关系
        2.3.2 根据内衣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2.3.2.1 孕育期的内衣产品创新
        2.3.2.2 过渡期的内衣产品创新
        2.3.2.3 成熟期的内衣产品创新
        2.3.2.4 后成熟期的内衣产品创新
        2.3.2.5 衰退期的内衣产品创新
        2.3.2.6 后衰退期的内衣产品创新
        2.3.2.7 内衣产品生命周期与设计流程管理的关系
        2.3.3 根据内衣产品创新的不同导向
        2.3.3.1 技术导向型内衣产品创新过程
        2.3.3.2 市场导向型内衣产品创新过程
        2.3.3.3 互动型内衣产品创新过程
        2.3.3.4 内衣产品创新过程与设计流程管理的关系
        2.3.4 根据内衣产品创新的不同边界
    2.4 实现内衣产品创新力的三个维度及其与设计流程管理的关系
        2.4.1 内衣产品创新的深度
        2.4.1.1 研发的投入
        2.4.1.2 传统文化的挖掘
        2.4.2 内衣产品创新的广度
        2.4.3 内衣产品创新的速度
        2.4.4 三个维度与设计流程管理的关系
第3章 案例企业爱慕执行层面的设计流程分析
    3.1 案例企业爱慕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3.2 案例企业爱慕设计流程的类型
    3.3 爱慕原有设计流程分析
        3.3.1 顺序式的设计流程形式
        3.3.2 集中式的设计流程形式
    3.4 爱慕近期的设计流程分析
        3.4.1 研发流程
        3.4.1.1 人体工学研发
        3.4.1.2 新材料研究
        3.4.1.3 新材料设计开发
        3.4.1.4 新材料检测
        3.4.2 产品设计流程
        3.4.2.1 产品试验开发
        3.4.2.2 市场调研
        3.4.2.3 商品企划
        3.4.2.4 设计企划
        3.4.2.5 新产品设计
        3.4.2.6 发布会产品开发
        3.4.2.7 评审会
        3.4.2.8 标准码制板、制样及试穿
        3.4.2.9 转交版型
        3.4.3 产品实现流程
        3.4.3.1 全码样衣制板、制作及试穿验证
        3.4.3.2 产前准备及生产
        3.4.4 爱慕设计流程的优点分析
        3.4.4.1 能够有效实现多种类型的产品创新
        3.4.4.2 已具有并行化趋势且并行化程度越来越高
        3.4.4.3 具备较强的流程执行力并处于成长期
第4章 内衣企业有效实现产品创新力的中层设计流程管理模式
    4.1 影响我国内衣企业有效实现产品创新力的主要原因
    4.2 内衣企业的中层设计流程管理模式及对爱慕的完善建议
        4.2.1 内衣企业中层研发流程管理
        4.2.1.1 人体工学研发流程管理
        4.2.1.2 新材料研发流程管理
        4.2.2 内衣企业中层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管理
        4.2.2.1 产品设计流程管理
        4.2.2.2 产品实现流程管理
        4.2.2.3 D19 设计流程评价
    4.3 内衣企业中层设计流程管理模式的优点
        4.3.1 弹性/灵活性
        4.3.2 可操作性
        4.3.3 流畅性
        4.3.4 持续优化的流动性
        4.3.5 适应性
        4.3.6 超前性
        4.3.7 模糊性
        4.3.8 集中性
        4.3.9 市场导向性
第5章 内衣企业有效实现产品创新力的高层设计流程管理
    5.1 爱慕近期人员、组织形式的调整及其分析建议
    5.2 爱慕近期组织结构的调整
    5.3 设计流程协同导向的组织设计
    5.4 内衣企业关键流程间的协调与配合
        5.4.1 大生产流程与设计流程
        5.4.2 营销计划流程与设计流程
        5.4.3 研发流程与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理论及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对象界定及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第2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条件分析
    2.1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
    2.2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平衡分析
    2.3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条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3.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基本概述
    3.2 模型构建与变量解释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4 实证结果及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潜力分析
    4.1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优化潜力分析
    4.2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优化潜力分析
    4.3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模式优化潜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5.1 贸易保护的影响
    5.2 优惠贸易安排的影响
    5.3 国内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
    5.4 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选择
    6.1 基于贸易平衡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2 基于市场结构优化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3 基于产品结构优化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4 基于贸易模式优化的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路径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保障措施
    7.1 中国方面的措施
    7.2 双边合作的措施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9)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市场研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引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差别化纤维产品的发展研究
    2.1 概念界定
    2.2 差别化纤维产品的发展概况
        2.2.1 发展概述
        2.2.2 技术应用
        2.2.3 差别化纤维及服装
    2.3 差别化粘胶纤维产品的兴起
    2.4 珍珠内衣的开发应用
        2.4.1 开发创意
        2.4.2 指标解析
        2.4.3 特色创新
    2.5 本章小结
3 珍珠内衣推广可行性研究
    3.1 市场吸引力
    3.2 市场竞争力
        3.2.1 竞争对手
        3.2.2 竞争焦点
    3.3 抗风险能力
        3.3.1 风险估量
        3.3.2 风险对策
    3.4 成本分析
        3.4.1 资本投入
        3.4.2 财务预测
    3.5 本章小结
4 消费者调查与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抽样与样本
        4.1.2 问卷设计
        4.1.3 分析方法
    4.2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1 样本概况
        4.2.2 消费特征
        4.2.3 聚类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珍珠内衣拓展方案研究
    5.1 经典营销理论解析
    5.2 推广模型构建
        5.2.1 模型构建的主要依据
        5.2.2 模型实施的基本构想
    5.3 可行性方案
        5.3.1 公司概述
        5.3.2 公司结构
        5.3.3 公司目标
        5.3.4 市场营销
    5.4 本章小结
6 珍珠内衣评价标准构建
    6.1 差别化纤维产品的评价现状
    6.2 珍珠内衣评价标准重要性
    6.3 拟建珍珠内衣评价标准方案
        6.3.1 建立评价标准的原则
        6.3.2 评价体系及指标设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消费者调研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10)城市农业用地清查与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契机
        1.1.2 挑战
        1.1.3 我国推行城市农业的可行性
    1.2 主要概念解析
        1.2.1 城市农业
        1.2.2 食物系统
        1.2.3 食物里程
        1.2.4 粮食安全
        1.2.5 用地清查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的主要研究
        1.3.2 国内的主要研究
        1.3.3 对研究现状的分析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农业的概述与分析
    2.1 食物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位置关系的历史演变规律
        2.1.1 原始的融合
        2.1.2 分离
        2.1.3 区域化与全球化
        2.1.4 更高层次的融合
    2.2 18世纪以来城市农业的发展回顾
        2.2.1 萌芽期:18世纪初~19世纪中
        2.2.2 推进期:19世纪中~20世纪初
        2.2.3 鼎盛与衰落期:20世纪初~20世纪中后期
        2.2.4 复苏期:20世纪中后期~21世纪初
        2.2.5 当代城市农业与近现代城市农业发展状况的不同
    2.3 当代城市农业的综合解析
        2.3.1 城市农业复苏的深层动力机制
        2.3.2 城市农业的复合功能
        2.3.3 城市农业与乡村农业的区别与联系
        2.3.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农业特征的不同
        2.3.5 城市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2.3.6 城市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农业可用地的清查方法研究
    3.1 国外以发展城市农业为目的的城市土地清查工作
        3.1.1 地方政府的清查实践
        3.1.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重点清查对象的选择
    3.2 经典案例:波特兰市的Diggable City项目
        3.2.1 第1阶段:给城市农业以规划上的优先权
        3.2.2 第2阶段:城市农业土地清查工作的发现及建议
        3.2.3 第3阶段:实施策略和建议
    3.3 对清查工作的总结与分析
        3.3.1 清查的流程与方法
        3.3.2 清查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3.4 对我国开展城市农业可用场地清查工作的建议
        3.4.1 确定清查对象
        3.4.2 确定场地的分类
        3.4.3 确定场地的复选标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农业规划及其要点解析
    4.1 国外将城市农业纳入城市规划体系的情况
    4.2 国外的城市农业规划理论
        4.2.1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理论
        4.2.2 农业城市主义
        4.2.3 食物城市主义
        4.2.4 食物敏感型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
        4.2.5 小结
    4.3 经典案例示意
        4.3.1 经典案例 1:宋庄艺术与现代农业城总体规划设计
        4.3.2 经典案例 2:鹿特丹的城市农业空间研究
    4.4 城市农业规划的要点解析
        4.4.1 城市农业规划的内容
        4.4.2 城市农业的空间要素
        4.4.3 城市农业的农作物种植品种配置
        4.4.4 城市农业的主要技术手段
        4.4.5 实现城市农业多功能发展的规划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我国开展城市农业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分析与建议
    5.1 我国开展城市农业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阻碍
        5.1.1 机遇
        5.1.2 阻碍
    5.2 对我国开展城市农业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建议
        5.2.1 主体工作
        5.2.2 配套工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对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对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构想[J]. 陈庆延. 人造纤维, 1997(06)
  • [2]新功能服装功能性标准研究[D]. 刘岚. 天津工业大学, 2007(02)
  • [3]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商品化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D]. 刘君. 东华大学, 2009(02)
  • [4]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与发展模式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D]. 郭玉明. 河北工业大学, 2015(12)
  • [5]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 孙晶.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6]内衣企业有效实现产品创新力的设计流程管理研究 ——以爱慕为例[D]. 施尔乐. 北京服装学院, 2012(05)
  • [7]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D]. 吾斯曼·吾木尔.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2)
  • [8]《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9]含珍珠微粒粘胶产品的市场研究与评价[D]. 潘文花. 东华大学, 2007(01)
  • [10]城市农业用地清查与规划方法研究[D]. 孙莉. 天津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我国发展莫代尔纤维的构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