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地质统计学概论(节选)

采矿地质统计学概论(节选)

一、矿业地质统计学概论(摘录)(论文文献综述)

唐昌骏[1](1983)在《矿业地质统计学概论(摘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业地质统计学概论包括绪言、地质变量及其统计特性的推断,最佳数学模型的构造、地质统计预测方法等四个主体内容。 矿业地质统计学(简称地质统计学)与其他应用学科一样,是由于生产的需要并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开发矿业必然使地质统计方法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这门学科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体系都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据不完全的统计,1977年以前,世界各国有200多个矿山成功地应用了地质统计方法,成了有的国家矿山地质工作的通用标准,一些计算中心也建立了以地质统计预测为核心的计算系统。

杨程[2](2010)在《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金堆城钼矿矿床品位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查明地下矿产位置、形状、体积等数据,在地质勘探工作中需通过物探、化探、坑探等工程来获取大量地表三维矿产的基本信息,利用传统方法对这些三维勘探信息进行管理并计算其矿床品位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并且难以获得具有较高精度的结果。“纯数值”、“黑箱”式的传统方法难以对矿床的品位分布情况进行直观、可控的评价。但如果能够将地质数据转化为直观的、易于理解的、且可转化为能够交互分析的图形信息,并按此方式将其提供给资源评估等人员运用,那么复杂的矿产品位估算问题则将会变得迎刃而解。于此目的,“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金堆城钼矿矿床品位分布研究”致力于解决根据地质勘查工作中所获得的矿体形态、钻孔岩心等地质资料来估算出整个矿床的品味、并对矿床的品位进行统计、回归分析以及品位趋势面的拟合。本文首先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于此提出了本文对金堆城钼矿矿床品位分布预研究的内容。其次对原始钻孔样品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及区域化分析:计算出了原始钻孔品位的样品均值、方差;之后由计算出的样品均值、方差根据三倍标准差的原则确定出了特高品位下限并对特高品位样品进行了代值处理,并计算出了经过特高品位处理后的样品均值和方差;在此基础上随即进行了样品组合;经过数据预处理之后,对矿床进行了基于地质统计学的结构性分析,分析出了矿床的块金值、变程、基台值以及区域化变量的变异函数。再次是利用了克里格插值法对金堆城钼矿矿床进行品位估计:确定出被估样点的空间分布位置以及估计临域;编写了估值源程序;并对估值之后的结果按照不同方向进行了统计;根据估值后的样点品位和组合样品品位对整个矿床进行品位分布分析:得出了品位沿矿体走向方向和垂深方向的分布规律;计算出了1140水平品位与空间位置的回归多项式;之后拟合出了该水平品位变化的趋势面。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金堆城钼矿矿床进行总体评价:估计出了置信区间为90%的矿床品位均值和方差;对原始样品均值、经特高品位处理后的品位均值、组合样品品位均值、估值后的品位均值进行了显着性为90%的假设检验,得出了各均值的可靠程度;统计出了估值后样品品位分布频数,得出了工业指标下的矿量比例。本文的研究内容为估算矿床经济价值,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及年限等提供了可靠的基本依据。

胡泽安[3](2019)在《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场特征及其三维成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精准预测工作面的开采地质条件是确保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双巷或多巷间透射地震层析成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查方法。现今矿井下所采用的二维透射地震成像技术对地质异常体的解释精度难以满足要求,开展起伏煤层三维空间的透射地震波场特征与反演成像技术研究,是提高工作面探查精度的重要方向。论文先以煤层工作面中地质构造异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平煤层和倾斜煤层中含有正、逆断层、褶曲组合和煤厚变化等地质构造的三维数值模型,总计19个。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三维弹性地震波场,根据透射地震层析探测系统下的三分量地震模拟信号和地震波场的三维快照,分析了煤层倾角、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异常的三维地震波场响应特征。通过对数值模型进行三维射线追踪模拟的方法,分析探讨了煤层中常见地质构造的透射体波速度特征;得出煤层工作面顶底板的高速岩层是透射地震体波的快速便捷通道,煤层顶底板产状变化是控制波速反演结果的结论。其次,针对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二维层析成像中存在的巷道起伏影响问题,将高程坐标加入二维地震速度层析成像方法中,将二维反演的平面模型改进为三维板状模型。拟三维透射地震成像技术,加入了巷道高程信息的同时不会加剧速度方程的欠定性,大大减弱巷道起伏的干扰。将拟三维射线追踪技术与时频分析技术相融合,开展了勒夫型透射槽波信号的频谱分析工作。采用遗传算法对实测频散曲线和反演模型进行迭代匹配计算,得到了煤层和顶底板岩层的横波速度在一定深度上的分布特征,并根据横波速度突变点可以定量解译煤层厚度。结合拟三维射线追踪和三维反投影技术,实现了起伏煤层条件下的工作面三维透射地震成像,得到煤厚在工作面内的分布信息和不同深度横波速度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最后,通过三组三维数值模拟和两组物理模拟实验取得透射地震数据,对比分析三维透射地震成像结果和已知模型信息,验证了上述成像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将透射地震波成像结果从二维空间扩展成三维空间,不仅提高了成像精度和地质异常体的可视化程度,也为煤层工作面构造地质异常的精确解译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在现场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成像技术实现了煤层一定范围内的三维速度成像,较好地刻画出起伏煤层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和顶底板岩层特征。但也发现,煤层的复杂地质条件和顶底板低速泥岩层等因素会对成像结果产生影响,该成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有待持续的验证和总结。

吴建国[4](2008)在《WEB SERVICES构架下的地质信息集成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质信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为应对煤矿地质信息管理和煤矿生产决策的需要,论文以地质信息共享为主线,研究了基于Web Services架构下的地质信息集成模型,构建了异源、异构、异库的复杂地质信息集成平台。论文首先分析了地质信息的特点,以及煤矿信息集成管理的需求,重点研究了煤矿地质信息集成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针对煤矿地质信息的多源性、信息表达格式多样性,以及信息的空间分布性,论文将本体匹配、元数据集成理论、框架集成理论和开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Web Services架构下的地质信息集成平台。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论文分析了地质信息具有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共存特性,研究了元数据的集成模式,提出了煤矿地质信息的结构化集成管理模型。利用提取地质信息的关键属性,构建结构化的索引/元数据库,采用关联、依赖模式和本体匹配的综合算法,构建了地质信息的主题查询模型;(2)论文针对煤矿地质信息产生的分散性,用户的分散性,以及地质信息在煤矿企业决策过程中的流向,设计了索引/元数据集中,源数据分散储存的地质信息集成共享平台;(3)论文开展了元数据的语义一致性研究,提出建立煤矿地质元数据的原则,设计了基于描述型元数据、维护型元数据和应用型元数据类型的煤矿地质信息元数据应用实例;(4)论文以元数据集成理论的语义一致性映射技术,解决矢量数据的语义不一致,可对不同结构化的空间数据实现动态提取与转换;(5)论文采用开源组件及MapServ.C等动态连接库,以PHP和Python脚本语言构建了Web Services架构下的地质信息平台模型,实现了符合煤矿规范和图例的信息共享系统,(6)论文采用了Ajax的XMLHttpRequest异步通讯技术,丰富了Web用户的交互功能,实现矢量地图的漫游、缩放与定制;该论文有图25幅,表4个,参考文献97篇。

王军[5](2005)在《云南金顶矿床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指出云南金顶矿床是着名的超大型矿床,不仅有可观的铅锌储量,而且在矿区不到10km2的范围内还有大型的(硬)石膏矿和天青石矿,以及中型的硫铁矿。金顶矿床的成因目前还存在较大分歧,不同类型矿体在三维空间如何分布,其产状及相互关系如何,目前还不知晓。为此,本文对金顶矿床不同类型的矿体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建模。 三维建模技术是一种新的矿床地质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矿体三维建模软件的对比,选择澳大利亚 Surpac Minex Group 开发的SURPAC Vision 5.0 J 版软件作为金顶矿床矿体三维建模平台。利用 “金顶铅锌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中的318 个钻孔、14 万条数据,选择Microsoft Access 2000 数据库类型,利用Surpac 软件系统,建立了包括钻孔定位、钻孔测量和样品分析数据等信息的钻孔数据库。通过钻孔数据库实现了钻孔在三维空间的可视化,展示了钻孔的孔口三维坐标、钻孔的三维空间变化信息、空间延伸方向、倾角,同时还可以显示钻孔不同深度样品的各种数据信息。利用Surpac 软件的交互式三维模型创建工具,基于矿体在勘探线剖面的投影形状,构建其空间的大致赋存形态,根据拓扑关系原理,建立了可从任意角度观察的金顶矿床矿体三维空间实体模型。 根据模型显示,金顶矿床铅锌矿体、天青石矿体和石膏矿体呈不完整的穹隆状分布,砂岩型矿体在上,为曲面状,分布广,似一蘑菇的顶盖,而灰岩角砾岩型矿体分布局限,部分产于砂岩型矿体之下,多为不规则的脉状、透镜体状,构成蘑菇的根部;(硬)石膏和天青石矿体主要与灰岩角砾型矿体相伴产出,呈脉状、透镜体状,多分布于砂岩型矿体下部。(硬)石膏和天青石等盐类矿体在整体呈一较完整的环形分布,矿体均分布于四周,环形的顶部已被破坏,展示了其原始形态可能为一盐丘。鉴于该矿区大量沥青质的存在,比照滨里海地区油气藏形成规律与模式,暗示着金顶矿床矿体的形成与盐丘破坏、油气逃逸作用有某种内在联系。初步讨论了砂岩型矿体和灰岩角砾岩型矿体的成因联系,对矿区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预测。

王雷[6](2008)在《大姚六苴铜矿床小河—石门坎矿段地质特征及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文中指出论文《大姚六苴铜矿床小河—石门坎矿段地质特征及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结合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试点项目《云南省大姚县六苴铜矿小河—石门坎矿段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编号:200453001)进行选题。在收集研究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河—石门坎矿段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总结了矿床的典型地质特征。应用三维可视化理论和方法,首次对小河—石门坎矿段进行建模,应用建模的各种图形和先进技术扩展了找矿思路,建模的结果和图示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大姚六苴铜矿床赋存于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六苴下亚段(K2ml1)浅紫交互带靠近浅色一侧,其主要沉积岩相为河流相。六苴矿床的形成与断裂褶皱关系密切,大雪山背斜西翼(较缓翼)及其南部倾伏端的次级褶皱与成矿关系密切。矿体从浅色向紫色依次为黄铁矿带—黄铜矿带—斑铜矿带—辉铜矿带—赤铁矿带的矿物分带。在小河—石门坎矿段钻孔、剖面及地形资料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Surpacvision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了矿区地表模型,实现了工程控制矿段的地层、矿体的三维显示,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地形、地层、矿体三维模型,直观显示了矿区地层、矿体的分布特征,为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地表模型的建立能够配合地形地质图对研究区进一步深化了解,可以将公路及矿山现有的坑道工程、钻孔位置及下一步的设计工程进行三维显示,可以提前验证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建立小河—石门坎矿段地层模型,展示了矿段中地层的展布特征,地层整体向西倾,为大雪山背斜南端西翼倾没部位,但地层在东西向仍有起伏,为大雪山背斜次级的小褶曲。矿体模型的建立验证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结果150-164号线矿体展布特征;预测了164—244号线矿体展布特征并进行了三维显示;连接了244号勘探线—石门坎矿段的地表矿体,揭示了这段矿体变化特征;可以对矿体模型随意切割剖面,查看剖面上矿体的具体位置,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建立了成矿预测的四个地质标志,并利用三维可视化结果对大姚六苴铜矿区小河-石门坎矿段进行了成矿预测。

李铁瑛[7](2011)在《基于转移概率的水文地质结构三维模拟理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地质体中岩性的空间分布状态是各类水文地质、勘探地质等学科研究的基础,岩性空间分布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各类相关地质问题的研究,为它们提供量化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基于地质统计学,利用转移概率地质统计学软件对区域内的离散钻孔数据进行分析插值,模拟出整个空间域的岩性分布情况。本文首先总结了水文地质结构模拟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简单介绍了地质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对转移概率统计学软件(T-PROGS)的原理、特点、建模步骤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随后介绍了应用转移概率统计学软件的主要步骤:修改T-PROGS开源程序,使之符合北京平原区的模拟情况;调整优化参数文件,主要是调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马尔科夫链;编写数据格式转换程序,将T-PROGS的模拟结果转化成包含“x”、“y”、“z”、属性列的格式;用科学可视化软件TECPLOT三维显示模拟结果;并通过编写程序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检测模拟结果的准确率。最后把总结的模型规律推广应用到华北平原。本文重点是将转移概率统计学方法应用到4454 km2的北京平原区包气带。综合考虑模型模拟时间和模拟准确度,每个单元格大小设置为500 m×500 m×2 m,把研究区域剖分成261×185×65个单元格。利用1135个钻孔资料计算不同间隔下岩性间的垂向转移概率;在垂向上采用离散转移概率法建立马尔科夫链模型;通过沃尔索原理,建立水平方向上的嵌入转移比率矩阵,采用嵌入转移比率法建立水平方向的马尔科夫链模型;最后利用条件模拟方法完成北京平原区包气带的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的建立。并将上述方法推广到更大范围的华北平原,建立剖分单元格为4000 m×4000 m×2 m的模型。结果检验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根据检验用点的水平位置对模拟结果进行插值,得到相同坐标下的属性值,将实测值与模拟值相比较,得到模型结果的正确率。本研究表明,地质统计学方法不仅适用于较小区域的水文地质结构模拟,对于大区域、复杂地层的模拟同样适用。而且通过检验结果的正确率可以确定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可以为其他地质相关研究提供较精确的数据基础。

陈银平[8](2010)在《基于ArcGIS Engine济南市雨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据济南市洪水的特点,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技术,本文设计开发了济南市雨情系统。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GIS基本功能模块、雨情查询模块、实时雨情监视模块、等雨量线绘制模块、城区积水模块以及系统设置和管理模块。GIS基本功能模块实现了地图的缩放、平移、要素的选择以及地图测量等功能。根据查询站点的个数,雨情查询模块可划分为单站查询和多站查询。为实现雨情信息的图形显示,开发了用户自定义控件DundasGrid,该控件不仅继承了Dundas和DataGridView控件的基本功能,还实现了这两个控件的互动。实时雨情监视模块实现了对终止时间为当前时间的时段雨情的监视,并且能够在地图上反映雨量数据的变化。等雨量线绘制模块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对雨量测站的降雨数据进行内插,并绘制等雨量线图。城区积水模拟模块通过无缝集成暴雨洪水仿真模型,可以模拟重点河道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低洼地区水深、流速过程以及城区范围内每个网格的水深过程。系统设置和管理模块用来设置系统的一些参数,并实现对用户以及角色的管理。本文立足于济南市雨情的特点,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技术,采用C#开发语言,实现了济南市雨情系统的开发,该系统不仅实现了雨情信息的查询、实时雨情的监视,而且通过集成暴雨洪水仿真模型,还可以模拟计算未来时段内重点河道断面的水位、流量,易积水点的水深、流速,以及城区积水情况,为决策者和相关专家快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胡魁[9](2015)在《对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文中指出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涉及几十项规范标准的制定修订。这是矿产地质勘查领域的一件大事,对资源储量评审、矿产勘查,以至矿业开发都有深远影响。规范标准制度修订,秉承什么指导思想,采用何种技术路线,至关重要。笔者以如下粗浅认

樊明兰[10](2004)在《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尺度径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水文模型是水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丰富了水文学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手段,并随着水文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促进了水文学的总体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水文学一般只能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由流域的平均降雨量过程和平均状态参数来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这种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虽然对水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但与实际流域的情况并不十分相符。因为不仅暴雨具有随时变化的空间分布,流域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在空间上也呈现不均匀性,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般也呈时空变化的。因此,将这种下垫面条件原本不均匀的流域硬性地作为一个空间均化的整体来处理,显然只能得出流域产汇流过程空间均化的结果,因此,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的使用精度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有望尽可能真实地模拟流域产汇流过程的空间变化,故已成为流域水文模型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当前水文建模领域研究的热点,是解决流域水文、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GIS是一种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基于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进行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分布性质的地理数据的系统。与流域产汇流有关的地理数据主要有地面高程和反映土壤、植被、地质、水文地质特性等方面的参数等,其中以反映流域地形特征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最为有用。DEM不<WP=3>仅表达了地面高程的空间分布,而且据此可以自动生成流域的水系和分水线、自动提取地形坡度和其它地貌参数。将DEM与表达土壤、植被、地质、水文地质特性的参数的空间分布叠加在一起,还可以描述这些下垫面参数与地面高程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数字化时代水文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研究了基于DEM的流域特征提取,包括水系的提取、子流域的划分、流域边界线的提取等;采用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建立了基于栅格单元结合自然子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蒸散发模块、产流量模块、分水源模块、汇流模块等。模型将每个网格内的产流量,按照自然子流域进行汇流计算,然后演算到流域的出口断面。其中,采用距离平方反比法插补出无实测点的降水量数据。应用该模型对涪江水系梓潼河流域28场洪水进行了模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中,在运用DEM的提取流域特征的研究中,试验了几种DEM数阵范围对流域特征的影响,而具体应该取多大的DEM数阵范围,即面积、边界、形状与实验区域的定量关系还有待研究。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总体到个体,从表面到本质的。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追求更加深刻的认识,追求事物变化的实际过程。水文科学的研究也逐渐发展到对水文过程即水文现象的机制的研究。水文模型正是体现水文过程的最重要的一个研究手段。因此,水文模型也必然会朝着再现水文过程的方向发展。

二、矿业地质统计学概论(摘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业地质统计学概论(摘录)(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金堆城钼矿矿床品位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矿床品位估计理论与方法
    2.1 传统品位估计
        2.1.1 最近样品法
        2.1.2 距离N次方反比法
        2.1.3 多边形法
    2.2 地质统计学
        2.2.1 区域化变量
        2.2.2 协变异函数
        2.2.3 阶平稳假设
        2.2.4 半变异函数
        2.2.5 块金效应
        2.2.6 内蕴假设(弱二阶平稳性假设)
        2.2.7 实验半变异函数
        2.2.8 半变异函数模型
        2.2.9 各向异性
        2.2.10 影响范围
    2.3 克里格法
        2.3.1 克里格法概述
        2.3.2 克里格法优点
3 金堆城钼矿矿床品位分布研究
    3.1 矿区地质概况
    3.2 地质数据
        3.2.1 勘探数据
        3.2.2 钻孔分布图
    3.3 区域化变量处理及统计分析
        3.3.1 原始样品处理
        3.3.2 特高品位处理
        3.3.3 样品组合处理
        3.3.4 区域化变量结构分析
    3.4 矿床品位估计
        3.4.1 估值样点分布
        3.4.2 克里格估值过程
        3.4.3 克里格估值结果
    3.5 品位分布分析
        3.5.1 品位沿走向分布
        3.5.2 品位回归分析
        3.5.3 品位趋势面拟合
    3.6 矿床整体评价
        3.6.1 区间估计
        3.6.2 假设检验
        3.6.3 品位百分比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总结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场特征及其三维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1.1.2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当前形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需求与探查精度矛盾
        1.2.2 煤层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的探查方法与技术需完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煤层工作面常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与不足
        1.3.2 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层析技术的实践现状
        1.3.3 透射地震波三维层析成像方法研究现状
        1.3.4 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层析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2. 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三维透射地震波场特征分析
    2.1 三维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
        2.1.1 高阶差分近似
        2.1.2 稳定性条件及吸收边界
        2.1.3 震源函数
        2.1.4 三维射线追踪
    2.2 常见煤层构造的透射体波速度特征
        2.2.1 煤层工作面地震波速度层析的物理基础
        2.2.2 水平煤层构造异常速度特征分析
        2.2.3 倾斜煤层构造异常的速度特征分析
        2.2.4 煤层不同位置构造异常的速度特征分析
        2.2.5 煤层倾角变化对透射层析速度影响程度的量化分析
    2.3 煤层构造透射波三维地震波场分析
        2.3.1 水平煤层的三维透射地震波场特征
        2.3.2 倾斜煤层的三维透射地震波场特征
        2.3.3 煤层地质构造的三维透射地震波场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煤层工作面双巷间透射地震波三维成像技术
    3.1 双巷透射地震波速度层析成像基本原理
        3.1.1 透射地震波三维速度层析成像的数学基础
        3.1.2 透射地震波射线追踪技术
        3.1.3 透射地震波三维图像重建技术
    3.2 采煤工作面拟三维地震波速度层析成像技术
        3.2.1 透射地震波拟三维速度层析反演思路
        3.2.2 透射地震波拟三维速度层析射线追踪
        3.2.3 透射地震波拟三维速度层析反演方法
    3.3 透射槽波频散特征及其反演技术
        3.3.1 槽波的频散特征及影响因素
        3.3.2 槽波能量在煤层及围岩中的分布规律
        3.3.3 透射槽波频散曲线的反演原理
    3.4 起伏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三维反演成像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三维成像技术数值模拟
    4.1 倾斜煤层数值模拟数据拟三维速度反演
    4.2 透射槽波数值模拟数据频散曲线反演
    4.3 数值模拟透射地震波数据三维反演
    4.4 本章小结
5. 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三维成像技术物理模拟
    5.1 物理模拟相似准则
    5.2 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准备工作
        5.2.1 相似材料配比实验
        5.2.2 超声波测试仪器及其参数
        5.2.3 试样超声波测试
    5.3 三维物理模型超声波实验
        5.3.1 煤层工作面三维物理模型设计
        5.3.2 物理模型超声波测试观测系统
    5.4 超声波测试数据处理与解释
        5.4.1 水平煤层厚度突变物理模型
        5.4.2 带地质构造的起伏煤层物理模型
    5.5 本章小结
6. 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三维成像技术应用
    6.1 实测煤层工作面地质概况
        6.1.1 煤层工作面及煤层条件
        6.1.2 煤层工作面地质构造条件
        6.1.3 透射地震波层析技术实际探测方案
    6.2 拟三维透射纵波速度反演
        6.2.1 透射地震波层析成像三维观测系统
        6.2.2 煤层工作面实测透射纵波速度反演
    6.3 实测透射槽波频散曲线反演成像
    6.4 实测透射地震波三维反演成像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WEB SERVICES构架下的地质信息集成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动机与目的
    1.2 信息集成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流程及方法
    1.5 关键技术
2 Web Services 构架下的地质信息集成平台的基础理论
    2.1 煤矿地质信息特点
        2.1.1 煤矿地质信息涵盖的内容
        2.1.2 煤矿地质资料的数字化与储存状况
    2.2 信息系统集成模式分析
    2.3 煤矿地质信息的结构化集成管理研究
        2.3.1 地质信息的结构化集成
        2.3.2 地质信息查询的算法设计
        2.3.3 Web Services 基本构架研究
    2.4 小结
3 Web Services 构架下的地质信息集成的方法研究
    3.1 信息集成的相关技术与方法
        3.1.1 Web Services 实现技术
        3.1.2 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储存技术
        3.1.3 W3C 推荐标准
        3.1.4 关于开放源码
    3.2 Web Services 构架下地质信息集成平台模型
        3.2.1 集成平台模型研究
        3.2.2 平台构建技术途径
    3.3 地质信息结构化集成管理模型
        3.3.1 注释/索引结构化集成模式
        3.3.2 注释/索引数据库和源实体数据分布模式的确定
        3.3.3 注释/索引数据标准
        3.3.4 W-MGIIP 注释/索引数据设计实例
    3.4 矢量数据的无损信息提取模型
        3.4.1 数据结构与语义一致性
        3.4.2 地质信息集成系统的字体、颜色、线型和符号的定义
    3.5 小结
4 Web Services 构架下的地质信息集成平台
    4.1 WEB SERVICES 构架下的地质信息集成平台设计
        4.1.1 MapServer CGI 接口函数
        4.1.2 MapScript 变量和函数
        4.1.3 地质信息集成平台基本模块的使用方法
    4.2 地质信息集成平台模块功能流程
        4.2.1 数据注释/索引库的记录创建、修改和删除
        4.2.2 索引与地质信息查询
        4.2.3 空间数据的WEB 浏览及漫游、缩放和打印
    4.3 小结
5 Web Services 构架下的地质信息集成平台应用实例
    5.1 地质信息集成平台功能流程
        5.1.1 关于访问权限与安全
        5.1.2 地质信息集成平台功能流程
    5.2 空间地质信息格式的转换实例
    5.3 数据查询应用实例
    5.4 空间数据浏览实例
    5.5 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云南金顶矿床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依据
        1.1.1 金顶矿床研究现状
        1.1.2 存在的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 主要工作进展
第二章 矿体三维建模技术及方法
    2.1 矿体三维可视化技术
    2.2 三维地质体计算机模型
    2.3 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的优势
    2.4 矿体三维模型实现方法的比较
    2.5 建模软件的选择
        2.5.1 建模软件的比较
        2.5.2 Surpac软件的基本功能
第三章 金顶矿床矿体三维可视化的实现
    3.1 钻孔数据库的建立及可视化
        3.1.1 原始钻孔数据表
        3.1.2 创建钻孔数据库
        3.1.3 钻孔三维可视化
    3.2 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
        3.2.1 Surpac软件中矿体模型的建立原理
        3.2.2 剖面图空间坐标的转换
        3.2.3 建立实体模型
第四章 金顶矿床矿体三维模型的初步应用
    4.1 矿体的空间形态及其关系
    4.2 隐伏矿体推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大姚六苴铜矿床小河—石门坎矿段地质特征及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2 研究现状
        1.2.1 砂岩铜矿研究现状
        1.2.2 矿区研究现状
        1.2.3 矿区地质工作
        1.2.4 矿床三维可视化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依据
        1.3.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3 研究思路及工作步骤
        1.3.4 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第二章.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2.1 断裂
        2.2.2 褶皱
    2.3 岩浆岩
    2.4 岩相古地理
        2.4.1 沉积建造
        2.4.2 白垩系主要含矿层位沉积岩相
        2.4.3 古气候
    2.5 区域矿产及分布特征
        2.5.1 云南省砂岩铜矿的分布
        2.5.2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的分布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裂
        3.2.3 节理
        3.2.4 构造与成矿关系
    3.3 矿体特征
        3.3.1 赋矿围岩特征
        3.3.2 矿体形态及产状
        3.3.3 矿石特征
        3.3.4 围岩蚀变
        3.3.5 金属矿物分带
    3.4 矿床成因
        3.4.1 大姚砂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研究简述
        3.4.2 成矿物质来源
        3.4.3 紫色层、浅色层的形成
        3.4.4 矿床成因讨论
第四章 六苴铜矿床小河-石门坎矿段三维可视化研究
    4.1 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
        4.1.1 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技术
        4.1.2 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4.1.3 国内外软件简介
    4.2 SURPAC软件功能简介及其应用
        4.2.1 地质数据库
        4.2.2 实体模型
        4.2.3 块体模型
    4.3 三维可视化研究
        4.3.1 三维钻孔数据库的建立
        4.3.2 实体模型的构建
第五章 成矿预测
    5.1 成矿预测标志
    5.2 成矿预测
致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图版Ⅰ 野外地质照片
图版Ⅱ 钻孔岩芯各层位岩石代表照片
图版Ⅲ 矿石构造
图版Ⅳ 矿石结构

(7)基于转移概率的水文地质结构三维模拟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质统计学简介
    2.1 地质统计学的起源与发展
    2.2 地质统计插值的基本步骤
    2.3 前提假设
        2.3.1 区域化变量
        2.3.2 变异函数和协方差函数
        2.3.3 平稳假设
        2.3.4 估计方差
    2.4 克里金方程
第3章 T-PROGS 软件相关理论及建模步骤
    3.1 转移概率地质统计学基本概念
        3.1.1 转移概率
        3.1.2 马尔科夫链
        3.1.3 条件模拟
    3.2 T-PROGS 的软件特点
    3.3 T-PROGS 软件的建模步骤
第4章 北京平原区地质环境概况
    4.1 地形地貌
    4.2 地层岩性
    4.3 地质构造
    4.4 水文地质条件
第5章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地质结构模拟
    5.1 北京平原区包气带模拟及规律
        5.1.1 模型情况
        5.1.2 数据的概化整理
        5.1.3 垂向转移概率
        5.1.4 建立3-D 马尔科夫链
        5.1.5 地质结构插值
        5.1.6 插值结果格式转换
    5.2 准确性检验
        5.2.1 正确率检验
        5.2.2 三维可视化及结果分析
    5.3 华北平原模拟
        5.3.1 华北平原概况
        5.3.2 数据分析
        5.3.3 华北平原水文地质结构模拟
        5.3.4 检验结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基于ArcGIS Engine济南市雨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项目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地理信息系统现状
    1.3 相关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济南市城区暴雨洪水仿真模型的研究
    2.1 暴雨洪水仿真模型概述
    2.2 模型的开发
    2.3 模型与系统的集成
3 济南市雨情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表现模式设计
    3.3 系统的结构设计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4 济南市雨情系统的关键技术
    4.1 雨情信息的表达
    4.2 实时雨情的监视
    4.3 洪水仿真模型的集成
    4.4 等雨量线绘制
5 基于ArcGIS Engine雨情系统的实现
    5.1 地理信息系统三种开发模式的比较
    5.2 基于ArcGIS的二次开发方法
    5.3 ArcGIS Engine的组成
    5.4 系统功能的实现
    5.5 模型计算误差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10)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尺度径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分布式水文模型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
        1.2.2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征
        1.2.3 流域特征的提取和应用
        1.2.4 水文模拟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流域DEM的应用
    2.1 基本地形因子的计算
        2.1.1 坡度/坡向的计算
        2.1.2 表面积的计算
        2.1.3 投影面积的计算
        2.1.4 坡度变化率/坡向变化率的计算
    2.2 基于DEM的流域水文因子提取
        2.2.1 无洼地区域DEM的生成
        2.2.2 水流方向矩阵的计算
        2.2.2.1 平坦格网单元流向的确定
        2.2.2.2 水流方向矩阵的生成
        2.2.3 水流累积矩阵的计算
        2.2.4 对上述算法的评价
    2.3 流域及水系的生成
        2.3.1 汇水面积的计算
        2.3.2 流域分水线的识别和流域划分
        2.3.3 河网生成
    2.4 常用软件及水文分析的流程
    2.5 实验流域特征的提取
        2.5.1 洼地的处理
        2.5.2 流域划分和边界线确定
    2.6 分辨率和DEM数阵范围对流域特征的影响
    2.7 小结
第三章 流域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方法
    3.1 研究背景
    3.2 三种插值方法简介
    3.3 流域降水量插值
        3.3.1 泰森多边形方法
        3.3.2 距离平方反比法
        3.3.3 普通克里金法
        3.3.4 残差克里金方法
    3.4 插值方法的比较
第四章 梓潼河中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建立
    4.1 新安江模型
        4.1.1 蒸散发计算
        4.1.1.1 原理
        4.1.1.2 模型结构
        4.1.2 产流量计算
        4.1.3 分水源计算
        4.1.4 汇流计算
        4.1.4.1 河网汇流计算
        4.1.4.2 河道汇流计算
    4.2 梓潼河中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
        4.2.1 研究流域概况
        4.2.1.1 自然地理状况
        4.2.1.2 气候状况
        4.2.1.3 水文状况
        4.2.2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建立
        4.2.2.1 资料来源
        4.2.2.2 资料处理
        4.2.2.3 参数的率定
        4.2.2.4 模型计算结果
        4.2.2.5 模拟结果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研究总结
    5.2 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5.3 未来发展趋势
    5.4 小语
附录一:次洪模型参数率定期实测与计算对比图
附录二:次洪模型参数检验期实测与计算对比图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四、矿业地质统计学概论(摘录)(论文参考文献)

  • [1]矿业地质统计学概论(摘录)[J]. 唐昌骏. 化工矿山技术, 1983(S1)
  • [2]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金堆城钼矿矿床品位分布研究[D]. 杨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11)
  • [3]煤层工作面透射地震波场特征及其三维成像研究[D]. 胡泽安.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4]WEB SERVICES构架下的地质信息集成平台研究[D]. 吴建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08(12)
  • [5]云南金顶矿床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 王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03)
  • [6]大姚六苴铜矿床小河—石门坎矿段地质特征及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D]. 王雷.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7]基于转移概率的水文地质结构三维模拟理论与应用[D]. 李铁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6)
  • [8]基于ArcGIS Engine济南市雨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银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10(03)
  • [9]对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A]. 胡魁. 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下册), 2015
  • [10]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尺度径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 樊明兰. 四川大学, 2004(01)

标签:;  ;  ;  ;  

采矿地质统计学概论(节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