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贡乃斯河谷道路雪崩防治研究初步成果

天山贡乃斯河谷道路雪崩防治研究初步成果

一、天山巩乃斯河谷公路雪崩防治研究的初步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忠[1](1981)在《天山巩乃斯河谷公路雪崩防治研究的初步结果》文中认为 巩乃斯河谷处于中国天山海拔1500—2600米的中山地带。在这里,1966年12月下旬发生了一次规模很大的灾害性雪崩,在不到20公里的公路上计有大小雪崩锥100余处,最大的雪崩锥高达7—8米,总崩塌量约44万方,中断公路交通达四个月之久。 1967年起,我所应新疆公路管理部门邀请,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气象局、新疆公路设计院等单位协作,在巩乃斯河谷海拔1776米的阶地上建立雪崩站,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公路雪崩防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张华伟,童海刚,鲁安新,王丽红,吴雪娇[2](2012)在《精河到伊宁公路沿线积雪及其影响》文中认为利用MODIS和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得出研究区的积雪面积,同时结合精伊公路规划图及地形图,分析了公路沿线可能存在风吹雪和雪崩的危险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近5年来11月到次年3月是积雪最丰富时期,9月、10月、4月和5月积雪较少。近5年来积雪呈增加趋势,最大积雪时间集中在2009—2010年积雪季。MODIS积雪数据精度在积雪面积越大时,精度越高;积雪面积越小时,精度越低。精伊公路东线走廊K60以上路段和西线走廊K100以上路段风吹雪对公路影响较大;精伊公路北段的雪崩的可能性很小;东线走廊K60~K77段和西线走廊K90~K110段有一定的雪崩灾害;西线走廊K58~K90段有较大的雪崩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程国栋[3](1998)在《中国冰川学和冻土学研究40年进展和展望》文中提出回顾40年来中国冰川学和冻土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及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冰冻圈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以及在气候转暖条件下开展干旱与寒区水资源和寒区工程及减灾防灾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加快发展地理信息科学的必要性

王中隆[4](1988)在《中国积雪、风吹雪和雪崩研究》文中认为 我国很早就有对积雪和雪害的描述。1949年后,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中央气象局、新疆和西藏及黑龙江等省交通局、哈尔滨与沈阳铁路局、内蒙农牧局等相继开展过积雪和雪害的调查及防治研究(王中隆,1983)。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成立后,和有关部门较系统深入地进行了积雪、风吹雪、雪崩的研究,填补了空白,并在它们的形成理论、分类、时空分布特征、运动规律、危害机理及防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的进展,其中象风吹雪的理论研究和防护效益还得到国际上的好评(王文颖等,1980)。这些成果的取得是科研与生产部门大力协作的结果。

仇家琪[5](1992)在《中国天山雪崩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天山雪崩普查资料写成。研究结果表明,天山雪崩遍及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和东天山广大山区及其各个自然垂直带。其中中天山伊犁河流域、南天山阿克苏河西支托什干河流域、北天山博尔塔拉河流域,雪崩普遍、频繁。其它地区都有零星分布,但其频数不高。高山地区雪崩通常发生在暖季,而中、低山区则在初冬、隆冬和冬末。雪崩的成因分别或同时和降雪直接效应与降雪间接效应有关。

王中隆[6](1983)在《我国雪害及其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雪害及其防治与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山区灾害防治研究中占有较突出的地位,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新疆地理研究所与交通局、气象局、黑龙江交通局与气象局,哈尔滨和沈阳铁路局,内蒙农牧局与气象局,西藏交通局与气象局,交通部第一公路勘测设计院,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均曾开展过雪害调查及其防治研究。

沈永平,苏宏超,王国亚,毛炜峄,王顺德,韩萍,王宁练,李忠勤[7](2013)在《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II):灾害效应》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地区冰川、积雪广泛分布,在其融水补给河川径流的同时,也常伴有冰川洪水、融雪洪水、冰湖突发洪水、冰川泥石流、冰雪崩和风吹雪等冰雪灾害发生,这些灾害对当地居民居住地以及重要国防干线的安全运营形成较大威胁.冰川、积雪变化直接影响到冰雪灾害发生的程度与影响范围,新疆的冰川洪水和冰湖突发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以及天山南坡西部一带,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和天山北坡一带,冰川泥石流、冰雪崩灾害主要发生在帕米尔高原、天山西段和西昆仑山地区,风吹雪主要在天山中、西段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新疆从1987年开始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的转型,冰川退缩加剧,融水量增大,冰川洪水和冰川泥石流灾害随着冰川融水径流的增加而增多;而融雪洪水、雪崩和风吹雪随着气候变化引起的冬季积雪增加和气温升高,其灾害强度在增强;冰崩灾害随着气温升高引起的高山冰体崩解而呈增加趋势.在新疆地区,冰雪灾害主要表现为冰雪洪水,已观测到近十几年来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冰雪洪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塔里木河流域的冰湖溃决洪水和冰川洪水及北疆春季的冰凌和融雪洪水已对当地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新疆的水资源安全、灾害等问题日益凸显.预计未来,随着气候增温引起的冰雪融水径流的增加,相关的冰雪灾害增多,因而增加了冰雪灾害的危险程度,并可能形成若干新的灾害点.面对气候变化诱发的众多冰川、积雪灾害,目前还缺乏对灾害监测、预测预警方面的适应对策.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速的趋势下,冰雪灾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加强气候变化对冰雪灾害的影响评估和适应性管理对策研究,使科学技术在减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祁龙[8](1998)在《冰川、积雪及泥石流灾害研究的回顾与设想》文中指出文章总结了40年来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在冰川、积雪和泥石流灾害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与进展,分析了冰雪和泥石流灾害的形势,提出了灾害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有加强全球变化对灾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家经济建设重心西移后,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各类灾害的预研究等最后提出了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蔡强[9](2017)在《川藏铁路、公路帕隆藏布流域雪崩危害评估》文中认为雪崩灾害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我国西藏属于高海拔地区,每年春季融雪期间都有大量雪崩发生,特别是川藏铁路、公路帕隆藏布段范围内雪崩分布数量尤其多,发生频率尤其高。川藏铁路、公路帕隆藏布段雪崩灾害频发,每年开春时期,该区域经常发生雪崩冲毁桥梁、堵塞公路,雪崩量大的情况下雪崩会流进帕隆藏布江中,形成堰塞湖,危害江域下游的安全。为了减少雪崩灾害给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的带来的危害以及给通过该区域的川藏铁路的选线设计工作提供雪崩灾害风险评估支持,本文重点研究川藏铁路、公路帕隆藏布段范围的雪崩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特征、运动特征与距离,并为该区域内受到雪崩灾害影响的川藏铁路作出风险评估与灾害防治对策。本文首先确定了川藏铁路、公路帕隆藏布段范围内危害性最大,分布数量最多的湿雪雪崩为研究对象,随后确立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雪崩问题。基于国内外数值模拟研究雪崩问题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湿雪雪崩进行数值模拟。在雪崩灾害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查阅国内资料以及到川藏铁公路帕隆藏布实地调查总结出:(1)雪崩的形成主要受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积雪物理特性三个因素的影响。(2)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的雪崩呈现出一定的海拔效应、绝对高程效应、坡向效应。在数值模拟方面,由于研究对象为湿雪雪崩且湿雪流具有一定流体的属性,可以借鉴流体力学理论对其运动进行描述的观点,将湿雪流看作宾汉流体,通过帕隆藏布左岸K3913+280雪崩点为原型建立模型,采用FLUENT模拟湿雪雪崩发生后的运动过程并求出其最远运动距离,得出一份不同情况下湿雪雪崩流的最远运动距离快速评估表,可作为一种与选线原则方案确定阶段精度要求相匹配的快速评估方法,为雪崩威胁严重区的选线设计以及重大工程的布设等提供参考;在快速评估表的基础上,通过查表的方式,计算了川藏铁路伯舒拉岭18KM方案"巴康弄巴-然乌段"内可能危害川藏铁路运营的3个湿雪雪崩的最远运动距离,危害性评估发现,大雪年份,3个湿雪雪崩点极易影响到铁路运营。鉴于3个雪崩点对铁路影响,本文从工程防治措施和雪崩预警措施两方面提出了一定的灾害防治对策。

张贤辉[10](2014)在《基于嵌入式雪崩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当高山顶上大量的积雪坍塌而发生雪崩灾害时,会引起山体下方大地的低频率震动,这些震动频率一般比较低,震动位移加速度值较小且容易被人们忽略,因此为了准确测量这些低频微小位移的加速度值,从而实现对雪崩灾害引起的山体振动状况的实时监测,需要高精度的低频率的三轴加速度测量方法。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SCA610-CAHH1G型号的三轴低频位移加速度传感器,32位低功耗、高性能的LPC2378处理器为核心,利用ARM7处理器内置的12位ADC,保证了测量精度,能够满足低频振动时微小加速度的测量要求。采用软硬件结合方式,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为软件平台,实现了低频振动的三轴位移加速度的测量。采集到的数据通过A/D模数转换后由系统处理跟雪崩报警门限值作判定,若采集的加速度值大于雪崩报警门限值时则通过ZigBee模块将雪崩异常信号发送给山下公路报警系统使LED红黄大灯点亮,给山下的行人和车辆以雪崩警示。该系统可以有效的对雪崩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公路安全进行提示,对公路通行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前端监测模块,山下公路报警模块。前端监测模块为三轴加速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位于公路旁山体上方附近,该点主要是实时的采集加速度计变化值,对采集到的加速度值进行判定,监测是否有雪崩灾害的发生,当采集到的加速度值无异常现象则每间隔一定时间通过GPRS模块向远程控制中心发送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山体上的正常震动值,便于今后对雪崩灾害的研究结果作参考。同时,GPRS模块还接收远程控制中心发来的指令,根据相关的指令对系统进行对应的设置。当前端监测模块监测到有雪崩灾害发生时则通过ZigBee传输模块向山下公路报警模块发送异常信号,山下公路报警模块通过ZigBee传输模块接收并分析异常信号值后再指示红黄LED大灯交替闪烁,给在此路通过的行人和车辆以雪崩警示,同时前端监测模块将该监测地点的站点名,发生雪崩灾害当前系统时间以及采集到的震动异常值一起通过GPRS模块发送到远程数据控制中心显示,以便于为后续救援提供信息支持。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电力支持,蓄电池是确保在阴雨天的情况下整个系统也可以正常运行,其中太阳能板通过充电控制器为蓄电池充电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该系统适用于降雪量大且无人看管的雪崩灾害常发地区的公路道路安全进行实时的监测。

二、天山巩乃斯河谷公路雪崩防治研究的初步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山巩乃斯河谷公路雪崩防治研究的初步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冰川学和冻土学研究40年进展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冰川学研究进展
    1.1 冰雪资源和环境
    1.2 南极冰川学
    1.3 青藏高原冰芯研究
2 冻土学研究进展
    2.1 冻土环境
    2.2 冻土力学
    2.3 土冻融过程研究
3 寒区和干旱区水文研究进展
    3.1 寒区水文
    3.2 干旱区水文
    3.3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4 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研究进展
    4.1 寒区工程
        4.1.1 道路工程
        4.1.2 水利工程
        4.1.3 工业和民用建筑
        4.1.4采矿工程
        4.1.5 工程模型试验
    4.2 冰川灾害
        4.2.1 冰川进退变化预测
        4.2.2 冰川阻塞湖突发洪水
        4.2.3 冰碛阻塞湖溃决洪水
    4.3 雪害
        4.3.1 风吹雪
        4.3.2 雪崩
        4.3.3 牧区雪灾
    4.4 泥石流
        4.4.1 “两宝”铁路泥石流研究
        4.4.2 泥石流沉积特征研究
        4.4.3 区域泥石流研究
        4.4.4 泥石流防治研究
5 寒区地理信息研究
    5.1 雪冰遥感的基础研究
    5.2 积雪监测与融雪径流的研究
    5.3 雪灾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
    5.4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5.5 雪冰遥感综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6 展望

(4)中国积雪、风吹雪和雪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过程
二、主要进展
    1.积雪、风吹雪、雪崩的分布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积雪性质和雪资源的利用研究
    3.风吹雪的形成和预防研究
    4.雪崩的形成和预防研究
三、未来展望

(7)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II):灾害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影响冰雪灾害的主要气象因子变化
    1.1 温度变化
    1.2 降水量变化
    1.3 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变化
2 灾害的作用类型与分布
    2.1 冰雪洪水
        2.1.1 融雪洪水
        2.1.2 冰川洪水
        2.1.3 冰凌洪水
    2.2 冰川泥石流
    2.3 雪崩与冰崩
        2.3.1 雪崩
        2.3.2 冰崩
    2.4 雪灾与暴风雪
3 冰雪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3.1 阿尔泰山地区典型积雪流域洪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3.2 天山萨雷扎兹-库玛拉克河流域冰川洪水及其冰湖溃决洪水
    3.3 塔里木河流域冰川洪水灾害特征
    3.4 天山北坡冰雪流域洪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融雪洪水的形成机理研究
5 适应气候变化的防灾减灾对策
6 结论

(8)冰川、积雪及泥石流灾害研究的回顾与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 减灾防灾的成就
    1.1 冰川灾害的研究与防治
        1.1.1 冰川进退变化预测研究
        1.1.2 冰川阻塞湖突发洪水研究
        1.1.3 冰碛阻塞湖溃决洪水研究
    1.2 雪害的研究与防治
        1.2.1 风吹雪研究
        1.2.2 雪崩研究
        1.2.3 牧区雪灾研究
    1.3 泥石流灾害的研究与防治
        1.3.1 80年代以前的泥石流研究
        (1) 西南地区的泥石流研究
        (2) 西北及其它地区的泥石流研究
        1.3.2 80年代以来的研究工作
        (1) “两宝”铁路泥石流研究
        (2) 泥石流沉积特征研究
        (3) 区域性泥石流研究
        (4) 泥石流防治研究
        (5) 泥石流咨询服务
        (6) 档案编目及总结
2 灾害研究工作的设想
    2.1 气候变化对冰雪灾害的影响研究
    2.2 西部地区重大建设项目中的灾害研究
    2.3 灾害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2.3.1 深入开展基础性研究
        2.3.2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2.3.3 广泛开展应用研究
    2.4 主要措施
        2.4.1 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
        2.4.2 优化知识结构
        2.4.3 广泛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9)川藏铁路、公路帕隆藏布流域雪崩危害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雪崩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雪崩灾害分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雪崩分类的国内外研究
        1.2.3 雪崩形成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雪崩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雪崩形成机理
    2.1 地形
        2.1.1 山坡坡度与雪崩
        2.1.2 下垫面性质与雪崩
    2.2 气候
        2.2.1 降雪、吹雪与雪崩
        2.2.2 气温与雪崩
    2.3 积雪特性
        2.3.1 积雪中应力分布
        2.3.2 积雪破裂的原因
        2.3.3 积雪变质与雪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流域雪崩灾害分布特征
    3.1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雪崩灾害规律分析
        3.1.1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的海拔效应
        3.1.2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雪崩的相对高差效应
        3.1.3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段雪崩的坡向效应
    3.2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江流域的湿雪雪崩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FLUENT模拟湿雪雪崩运动
    4.1 FLUENT模拟湿雪雪崩可行性分析
    4.2 宾汉流体
    4.3 FLUENT介绍
    4.4 模型建立与数值模拟
        4.4.1 数据处理
        4.4.2 网格点的创建
        4.4.3 线的创建
        4.4.4 面的创建
        4.4.5 三维模型的创建
    4.5 模型参数的选取与设置
        4.5.1 材料参数与重力加速度设置
        4.5.2 迭代计算设置
        4.5.3 三维模拟计算
        4.5.4 帕隆藏布左岸K3913+280雪崩点二维模拟
    4.6 帕隆藏布左岸K3913+280雪崩点模拟结果分析
    4.7 影响湿雪雪崩流最远运动距离的单因素分析
        4.7.1 形成区平均雪厚与最远运动距离之间关系
        4.7.2 形成区积雪密度与最远运动距离之间关系
        4.7.3 山坡平均坡度与最远运动距离之间关系
        4.7.4 绝对高程与最远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4.8 雪崩最远运动距离快速评估表
        4.8.1 道路位于雪崩点异岸时雪崩最远运动距离
        4.8.2 道路位于雪崩点下方时湿雪雪崩流最远运动距离
    4.9 湿雪雪崩流最远运动距离的修正
        4.9.1 沟槽转弯处对雪崩运动影响
        4.9.2 河水速度对雪崩运动影响
    4.10 湿雪雪崩流最远运动距离快速评估修正系数表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川藏铁路、公路帕隆藏布路段雪崩危险性评估
    5.1 川藏公路帕隆藏布路段雪崩危险性评估
    5.2 川藏铁路帕隆藏布路段雪崩危险性评估
        5.2.1 川藏铁路帕隆藏布路段雪崩点分布
        5.2.2 川藏铁路帕隆藏布路段危害性雪崩运动距离分析
    5.3 川藏铁路伯舒拉岭18KM范围内雪崩灾害防治对策
        5.3.1 雪崩防治工程措施
        5.3.2 雪崩预警措施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基于嵌入式雪崩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雪崩研究现状
        1.3.1 国外雪崩研究现状
        1.3.2 国内雪崩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1.4.3 特色与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雪崩灾害监测报警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系统的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嵌入式微处理器简介
    3.2 ARM 微处理器
        3.2.1 ARM 的体系结构
        3.2.2 ARM 处理器核
    3.3 雪崩灾害的测量方法分析
    3.4 系统硬件原理图设计
        3.4.1 前端监测模块
        3.4.2 山下公路报警模块
    3.5 ARM 的 JTAG 调试接口设计
    3.6 ARM 的复位电路设计
    3.7 RS232 通信端口设计
    3.8 系统电源模块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系统简介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
        4.2.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4.2.2 uC/OS-II 操作系统简介
    4.3 UC/OS-II 软硬件体系结构
    4.4 UC/OS-II 系统的任务设计
        4.4.1 系统功能要求
        4.4.2 系统任务划分
    4.5 前端监测模块总体框图
        4.5.1 震动采集流程图
        4.5.2 门限异常值判定流程图
        4.5.3 时间异常值判定流程图
        4.5.4 系统自检任务流程图
    4.6 山下公路报警模块总体框图
        4.6.1 报警程序流程图
        4.6.2 红黄灯程序流程图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调试
    5.1 硬件调试
    5.2 开发环境的建立
    5.3 软硬件联合调试
    5.4 系统实物图
    5.5 本章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天山巩乃斯河谷公路雪崩防治研究的初步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天山巩乃斯河谷公路雪崩防治研究的初步结果[J]. 张志忠. 冰川冻土, 1981(04)
  • [2]精河到伊宁公路沿线积雪及其影响[J]. 张华伟,童海刚,鲁安新,王丽红,吴雪娇. 山地学报, 2012(01)
  • [3]中国冰川学和冻土学研究40年进展和展望[J]. 程国栋. 冰川冻土, 1998(03)
  • [4]中国积雪、风吹雪和雪崩研究[J]. 王中隆. 冰川冻土, 1988(03)
  • [5]中国天山雪崩初步研究[J]. 仇家琪. 干旱区地理, 1992(02)
  • [6]我国雪害及其防治研究[J]. 王中隆. 山地研究, 1983(03)
  • [7]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II):灾害效应[J]. 沈永平,苏宏超,王国亚,毛炜峄,王顺德,韩萍,王宁练,李忠勤. 冰川冻土, 2013(06)
  • [8]冰川、积雪及泥石流灾害研究的回顾与设想[J]. 祁龙. 冰川冻土, 1998(03)
  • [9]川藏铁路、公路帕隆藏布流域雪崩危害评估[D]. 蔡强.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10]基于嵌入式雪崩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D]. 张贤辉.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天山贡乃斯河谷道路雪崩防治研究初步成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