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人民币了解多少?

你对人民币了解多少?

一、你对人民币了解多少?(论文文献综述)

张夏青[1](2021)在《互动教学在高中汉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拉玛五世纪念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互动教学对语言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说课教学强调将互动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者与教学媒介的互动达到双方的信息反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互动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密切配合来促进学生二语习得的进步。本研究以互动教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本人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究互动教学如何更好地应用到对外汉语听说课的课堂中去。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互动教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首先介绍泰国拉玛五世纪念中学高中汉语听说课教学概况,再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方面分析拉玛五世纪念中学高中汉语听说课的教学现状。第四部分以《我要买橘子》一课为例,制定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从词汇教学、课文教学、文化教学方面展示互动教学在泰国高中汉语听说课中的教学应用。第五部分主要根据教师访谈、学生问卷反馈、学生成绩的前后对比三个方面分析实施互动教学后的反馈效果,思考互动教学的优势及问题。第六部分主要从学校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具体的策略,以期促进泰国高中汉语听说课教学更好的发展。最后是结语部分,阐述本文最终的结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贾文博[2](2021)在《俞敏洪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交传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篇模拟实践报告选择的语料是俞敏洪在上海交通大学做的题为“在失败和探索中成长”的演讲,笔者对该语料进行了汉英交替传译模拟实践。笔者在整理完录音后发现了很多问题,涉及到比喻修辞、重复指称、填充词和句子缺乏逻辑关系等译语产出问题,同时,译者也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出相对应的交传策略,比如:解释性翻译、替换、删减、句子重组并显化逻辑关系等方法。通过整理录音和自我评估后,笔者认为,译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恰当的交传策略会非常有效地提升口译质量,并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教育类演讲的交传实践不仅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求学和就业有指导性意义,而且还能帮助笔者积累经验并提升口译技能。

Liu Zhan[3](2020)在《中美贸易战前景 ——脱钩或是重新正常化》文中提出自由主义观点认为,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正和博弈。那么,中美贸易战对中美贸易关系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探讨中美贸易战的前景,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从中美两国的角度深入宽泛的分析贸易战的原因、影响。贸易逆差、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美国霸权的威胁引发的贸易战,源于中美两国都希望保持自己的实力和经济增长,这使得妥协变得困难。如果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脱钩现象,除了中美两国关系将会进一步恶化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对中美两国产生的,其后果将波及全球经济。因此,中美两国需要通过更多的沟通、协商来解决中美经贸关系上的分歧,避免中美贸易关系脱钩。中国需要深化改革,深化开放,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设立国际化规则标准,重启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化。

任雨欣[4](2020)在《变译理论下中国诗句口译策略研究 ——以2004-2012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为例》文中提出本文研究变译理论指导下中国诗句口译,以2004年至2012年总理记者发布会上引用的诗句为例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诗句的特点及其口译难点,探讨变译理论翻译策略的应用,从而解决诗句口译的难点,更好地传达说话者的意图。变译理论由黄忠廉教授提出,是一种强调翻译变化的翻译理论。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应用到翻译作品的过程中。然而大多数变译理论应用的研究都集中在笔译活动上,其对口译活动的指导性研究仍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变译理论的指导下诗句口译的研究则更为罕见。实际上,变译理论的一些翻译策略可以更好、更有效地解决诗句口译所特有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该理论如何帮助译者解决诗句口译的难点。凝练,追求音韵和对称之美,以及多变的古汉语语法都是中国诗句的特色。针对其特点,口译员需要处理如何化繁为简,删除冗余部分以及消除古今语法差异。本文依据变译理论的翻译策略在诗句翻译中的应用,探讨变译理论的三种翻译策略(阐译、摘译、编译)如何解决中国古诗句口译中的困难,总结合适有效的诗句翻译方法,并为研究者和口译人员提供相关理论和应用参考。

任雨[5](2020)在《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公民个人的理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人理财资源变得更加多样化。而小学是公民个人初步形成财富和价值观的基础阶段,所以小学阶段财商领域的教育尤为重要,我国财商教育逐渐下放至小学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财商教育逐渐引起重视。财商领域的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普及,而国内的财商教育课程还处在推广阶段,社会认可度还远远不够,在实践与学术研究领域没有引起重视,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适时开展财商教育活动,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积极的财富观念,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通过寻求更有效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加有利于加快中国财商领域教育的崛起,也更加符合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对于提高教育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以小学生财商教育的校本课程为研究目标,采用问卷调查法、教师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分析学习效果,以得出对小学财商教育发展的一般结论和启示为目标。从结构布置上看,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的理由、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财商教育研究的现状在国内外开展的情况。其中,国内主要分析概念、内容、形式、原因、发展战略和方法,国外主要分析内容和原因。第一章主要探讨的是小学财商教育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首先是简要介绍了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念;其次是简要介绍了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原则;最后介绍了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条件。第二章主要探讨的是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首先是从学校、学生、教师的角度对财商教育课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需求进行分析;其次是对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内容组织以及实施计划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主要探讨的是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教学实践。本章节主要阐述了财商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进行论述,从实施准备、教学设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效果评价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对文本的研究总结与展望。本章节主要对财商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在将来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张焱[6](2020)在《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企业、民众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经济运行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保证。能源的短缺是社会动荡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接连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组织(简称“欧佩克”)因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对西方国家采取石油禁运的措施,这导致了石油的价格从几美元一桶迅速提高到30多美元一桶。进而导致缺油国家的工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出现了因为石油短缺而导致经济衰退的现象。中国是少油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石油基本依靠国外进口,在石油主导权被中东以及西方国家掌控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犹如悬着一把利剑。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正是由于资源禀赋的限制,煤炭是中国主要的消费能源,但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煤炭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的矛盾问题,并将该问题定位为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压力之下,中国发展绿色能源势在必行。本文以中国绿色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由九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研究框架,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章:首先对绿色能源和产业政策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和概念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绿色能源与产业政策的关系。然后对本文的理论基础做了介绍,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产业管制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其次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一是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二是绿色能源企业发展研究综述;三是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研究;四是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第三章:本章阐述了以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为代表的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了中国近年来发布的所有与绿色能源产业相关的政策文本,然后从文本数量、颁发部门等方面对政策文本进行了统计,最后从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价格补贴政策三个方面对所有的政策进行了归类分析。第四章:本章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支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经过梳理与比较后发现,为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技术与研发激励等政策工具。最后阐述了国外绿色能源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本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同时提出了促进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动力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导向和市场导向两个方面对绿色能源产业的成长路径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本章首先在第五章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能源企业的成长路径,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绿色能源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本章通过“民众能源问题政策倾向调查”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国民众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度较高,对电价问题比较关心。大多数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也比较强,为了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宁愿多承担部分用电成本也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除此之外,本章通过实证还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水平及能源知识、环境意识。第八章:本文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先来测定中国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对二者之间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然后加入城镇化、产业结构等因素通过构建ECM模型对我国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做出进一步分析。第九章:本章首先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得出了五个结论。然后从完善绿色能源产业财税政策、改进绿色能源定价制度、加强绿色能源产业研发、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联系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的特征是宏观规划类文本过多,微观执行类文本过少;税收优惠政策数量过少。(2)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对企业效益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企业投资、研发支持与劳动力投入对企业效益呈正向的影响关系。通过企业经营类别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补贴对太阳能企业呈正向影响,而对风能企业影响作用不明显;企业融资对风能企业呈正向影响,而对太阳能企业影响作用不明显。(3)中国民众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度较高,对电价问题比较关心。大多数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也比较强,为了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宁愿多承担部分用电成本也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4)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水平及能源知识、环境意识等因素对民众支付意愿的影响随着能源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了差异性。对于可再生能源来讲,女性支持的概率较高,而对于核能则男性支持概率更高;年龄对两种能源的影响作用一致,随着民众年龄的上升,民众支持绿色能源的概率是下降的;收入因素对于两种能源的影响结果也是一致的,随着收入的提高,民众对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支持概率都会上升;受教育程度与能源知识均对民众可再生能源的支付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受教育程度因素对核能支付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拥有环保意识会提高民众对可再生能源的支付意愿,而对于核能来说这一因素的影响并不显着。(5)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向右上倾斜的“N”字型,且没有拐点,表明绿色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会像煤炭能源会出现“增长极限”的问题。加入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绿色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双向影响关系,即绿色能源的消费量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总量的扩大和发展质量的提升都会促进绿色能源的发展;绿色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在短期内影响力度较小,在长期内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本文创新点有三:(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在宏观、企业微观与民众个体微观三个层面对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2)数据开发的创新。本文中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个体微观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的途径来获得的,这具有独一无二性。在对数据进行整理之后,首先针对民众对绿色能源政策的态度倾向、民众对绿色能源的偏好等问题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形成了一个有关能源公共政策的调查报告。其次,使用probit计量模型,对影响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3)对绿色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创新性论证。本文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对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得出,绿色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会像煤炭能源会出现“增长极限”的问题,绿色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可持续的。

姜佶睿[7](2020)在《韩国高中生对汉语教材中中国文化态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学校教育是韩国人接受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孔子学院为韩国大学生提供了学习正宗汉语和地道中国文化的机会,而普通中小学开设的汉语课,则是韩国中小学生系统学习汉语,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韩国高中汉语课的中国文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文化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材料欠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态度消极等问题,其原因和改善方法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韩国高中生对汉语教材中文化部分的态度展开调查和研究。文章共有五部分。一、绪论;二、对教材文化内容的考察;三、对学生态度的问卷调查;四、学生态度表现,态度特性及成因分析;五,教学思考和参考建议。本文主要调查了现阶段韩国高中生对汉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态度,将学生的态度表现分为两类: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其中积极的态度主要包括:感兴趣的态度、喜爱的态度。消极的态度主要包括:不感兴趣的态度、厌恶的态度、敷衍的态度、排斥的态度。学生的上述态度表现又呈以下特性:两极分化性强、自我倾向性强、后天可塑性强、性别差异性强、态度和成绩相关性弱。本文在此研究结果下,从多方面探究原因并进行教学思考,提出参考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学生的态度角度出发,研究其对汉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态度,总结其态度表现、态度特性并分析成因。以此反思现阶段韩国高中中国文化教学各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对韩国高中汉语课中国文化教学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建议参考,并引发对外汉语届同行关于海外中国文化教学的些许思考。

阮芳华(Nguyen Phuong Hoa)[8](2020)在《体验式教学法在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河内外国语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这十几年来,越南学习汉语的人日益增多。汉语教学事业对于继承与发展两国的友谊关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发展两国的友谊,越来越多人开始学习汉语。不管是汉语专业还是非汉语专业的,综合课教学都是一门必要而且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对于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汉语综合课一直是初级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正是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笔者选择河内外国语大学的非汉语专业教学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着综合课的教材、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以及师生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目前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引入体验式教学法进行弥补。本论文的整体框架包括下面的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前人研究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第二章主要对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教材选用、教学安排与教师情况、及学生方面的情况。同时也了解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方面的反馈,从此指出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三章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根据体验式教学法的基础理论,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应用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本研究根据非汉语专业综合课的情况安排两个教学设计,包括一个综合课教学设计和一个文化体验教学设计,分别在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进行实施。最后,对体验式教学法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通过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实施,笔者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后反馈调查,从此总结体验式教学法的效果。最后,笔者结合一些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体验式教学法在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五章为结论。笔者希望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为河内外国语大学的非汉语专业教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证资料。

朱一琳[9](2019)在《决策角色对不作为惯性的影响:认知焦点的中介作用》文中提出网络平台的普及使消费者更多的暴露在各种高吸引力的商品环境中,消费者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决策。网络购物平台会经常有优惠活动,但是并不是所有顾客都能刚好赶上优惠期购物。这样就会出现这种状况:当顾客打算购买时,发现优惠活动已经结束或者商品已售罄。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假如商品没有售罄,消费者是选择购买还是不购买?不作为惯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消费者决策偏见,在某些情况下,同一领域当错失了一个较好的机会时,很可能会降低个体后续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我们假设认知焦点可以解释不作为惯性效应。当个体更多的关注损失(当前面临的机会与错失机会之间的关联)而非收益(初始状态与当前机会之间的关联)时,会更倾向于表现出不作为惯性。我们还提出了不作为惯性的角色差异性,与自我决策者相比,代理决策者表现出较少的不作为惯性,因为与自我决策者相比,代理决策者更关注收益而不是损失。本研究探讨了认知焦点在角色(自我决策者和代理决策者)和不作为惯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旨在揭示不作为惯性产生的原因,丰富不作为惯性的相关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消费者理性决策和营销人员制定相关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建议。本研究由四个研究组成,研究一探讨了决策角色在不作为惯性上的差异;研究二探讨了决策角色、认知焦点和不作为惯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三探讨了认知焦点是否可以对不作为惯性进行解释;研究四探讨认知焦点对不作为惯性解释是否存在限定范围。研究以72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有效被试人数为620名),采用情景测验法来测查个体的不作为惯性倾向。研究得出以下结果:与自我决策者相比,代理决策者确实表现出较少的不作为惯性。与自我决策者相比,代理决策者更倾向于关注收益而不是损失。用认知焦点可以对不作为惯性进行解释。无论是自我决策者还是代理决策者,在关注收益时都比关注损失时表现出较少的不作为惯性。认知焦点对于不作为惯性的解释存在一定的限定条件。当损失与收益的差异在一定限度范围内,个体关注收益比关注损失表现出较少的不作为惯性;当损失与收益差异较大时,认知焦点的关注对于不作为惯性的影响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且收益与损失相差较大时,个体表现出明显的不作为惯性倾向。

李敏[10](2019)在《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中权力与地位的相对作用》文中认为权力与地位是不同的,这种观点由来已久,但比较权力与地位的实证研究很少。众多权力方面的研究发现,不同权力者在社会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倾向上有显着的差异,同时也有大量地位方面的研究发现,获得地位的方式不同,不同地位个体和群体的认知方式、情绪表达和行事风格都会有差异。但这些研究都是单独从权力角度或者从地位角度进行的,没有把两者统合在一项研究中同时考察,因此不具有可比性。目前为止,只有两项实证研究分别从公平和观点采摘的视角考察权力与地位在他人取向上的差异,那么,在其它领域进一步区分权力与地位有利于更深入理解权力与地位,更好地发挥权力与地位分层系统协调发展、激励个人的功能。因此,本研究从个体水平、人际水平和群体水平,采用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的视角,比较权力与地位。本文报告了三项研究,分别从个体水平、人际水平和群体水平考察不同权力与地位在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方面的差异,以被试在热情和能力特质形容词上的反应作为因变量指标。研究一通过2组实验分别探讨个体水平,对不同权力与地位的刻板印象(实验1a和实验1b)以及作为不同权力与地位个体的印象管理目标(实验2a和实验2b),为后续研究人际水平和群体水平提供基础。研究二基于相关文献,引人社会比较的方式创设不同权力与地位,同时探讨来自他人热情-能力方面的信息是否调节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通过2组实验分别探讨了社会比较(实验3a和实验4a)、热情调节(实验3b和实验4b)和能力调节(实验3c和实验4c),对不同权力与地位交往对象的刻板印象,以及作为不同权力与地位者希望让互动对象知道的印象管理目标。研究三进一步在群体水平,通过2组实验分别考察不同权力与地位群体的刻板印象(实验5a、实验5b和实验5c),以及作为不同权力与地位群体一员时的印象管理目标(实验6a、实验6b和实验6c)。结果发现:第一,个体水平,权力与地位在刻板印象方面,高地位比高权力更有能力,高地位比高权力更热情;印象管理目标方面,权力组比地位组更希望展示能力,热情目标上没有显着性差异。第二,人际水平,权力与地位在刻板印象方面,高地位比高权力更有能力,高地位与高权力在热情方面差异不显着,社会比较时,向上比较产生更有能力的印象,向下比较产生更热情的印象,来自他人关于交往对象热情-能力方面的信息调节着权力与地位的刻板印象,对听说真诚友善的交往对象产生了高能力高热情的印象,对听说虚伪苛刻的交往对象产生了低能力低热情的印象;对听说聪慧能干的交往对象产生了高能力高热情的印象,对听说愚蠢无能的交往对象产生了高热情低能力的印象;印象管理目标方面,权力组比地位组更希望展示能力,热情目标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来自他人关于交往对象热情-能力方面的信息调节着印象管理目标,对听说真诚友善的交往对象表现出热情目标,对听说虚伪苛刻的交往对象表现出能力目标,对听说聪慧能干的交往对象表现出能力目标,对听说愚蠢无能的交往对象表现出热情目标。第三,群体水平,权力与地位在刻板印象方面,高地位群体比高权力群体更有能力,高地位群体与高权力群体在热情方面差异不显着,社会比较时,群体向上比较产生有能力刻板印象,群体向下比较产生有热情刻板印象;印象管理目标方面,没有特定公众时,不同权力地位群体均表现出高能力高热情的印象管理目标,社会比较时,权力群体比地位群体表现出更希望展示能力,地位群体表现出更希望展示热情。以上结果表明,刻板印象能力方面,相同身份无论在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及人际互动中产生的刻板印象都是一致的,即有地位比有权力更有能力;刻板印象热情方面,只有在个体水平时,对有地位比有权力产生更热情的印象,在人际互动和群体水平则没有稳定的结果。印象管理目标方面,不论处于何种权力地位的个体和群体没有互动对象时,都希望表现出高能力高热情的印象管理目标,只有在人际或群际互动时,有权力比有地位更希望表现有能力的印象管理目标,但在热情目标方面差异不显着,只在群体水平社会比较时,地位群体更希望表现热情目标。本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丰富了权力、地位、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方面理论的实证研究,有助于完善权力与地位社会分层模型的整合。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由于有权力个体和群体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尊敬和钦佩的地位,才能产生有能力的社会印象,对警察、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二、你对人民币了解多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你对人民币了解多少?(论文提纲范文)

(1)互动教学在高中汉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拉玛五世纪念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动教学
        二、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二、符号互动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泰国拉玛五世纪念中学高中汉语听说课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泰国拉玛五世纪念中学高中汉语教学概况
    第二节 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第三节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第四节 关于教材的分析
第四章 互动教学在泰国高中汉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第一节 《我要买橘子》教学互动设计
        一、教学设计要素说明
        二、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二节 教学案例展示
        一、词汇教学中的互动
        二、课文教学中的互动
        三、文化教学中的互动
第五章 互动教学在泰国高中汉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第一节 应用效果反馈
        一、教师访谈反馈结果
        二、学生调查问卷反馈结果
        三、学生成绩反馈结果
    第二节 应用互动教学的思考
        一、应用互动教学的优势
        二、应用互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泰国高中汉语听说课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
    第一节 对学校的建议
        一、科学选用教材,制定教学大纲
        二、创建汉语角,组织汉语比赛
    第二节 对教师的建议
        一、创设问题情境,灵活选择互动方式
        二、注重情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三、提高泰语水平,深化交流的意识
        四、完善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课堂参与
        五、加强专业素质,提升组织课堂的能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师版调查问卷(实验前)
附录二 学生版调查问卷(实验前—中文版本)
附录三 学生版调查问卷(实验前—泰文版本)
附录四 教师版访谈提纲(实验后)
附录五 学生版调查问卷(实验后—中文版本)
附录六 学生版调查问卷(实验后—泰文版本)

(2)俞敏洪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交传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口译任务概述
    第一节 任务背景
    第二节 任务内容
    第三节 任务意义
第二章 口译过程
    第一节 译前准备阶段
        一、演讲者相关背景查阅
        二、演讲者相关演讲稿查阅与主题词准备
    第二节 翻译进行阶段
第三章 口译实践中的问题
    第一节 词汇英译问题
        一、比喻修辞的误译
        二、重复指称翻译冗余
        三、填充词翻译冗余
    第二节 句子英译问题
        一、缺乏逻辑关系
        二、译语冗余
第四章 交传实践问题应对策略
    第一节 解释性翻译
    第二节 替换
    第三节 删减
    第四节 重组句式、显化逻辑关系
    第五节 提炼核心信息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译后评估
    第二节 本次口译实践的不足与收获
参考文献
致谢
演讲稿原文
演讲稿译文

(3)中美贸易战前景 ——脱钩或是重新正常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问题、方法和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2 理论框架
    2.1 自由主义理论
    2.2 现实主义理论
3 中美贸易战原因
    3.1 赤字
    3.2 中国高科技领域发展对美国核心竞争力的威胁
    3.3 中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不同
    3.4 大国关系对美国霸权的威胁
4 中美贸易战对中美两国的影响
    4.1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4.2 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5 中美贸易谈判
    5.1 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内容
    5.2 达成中美第一阶段谈判的历史演进
    5.3 中美贸易谈判还存在的问题
6 中美经济关系的未来:是否脱钩
    6.1 中美贸易关系脱钩如何产生
    6.2 中美贸易关系脱钩政策的推进
    6.3 中美经济关系完全脱钩短期内难以做到
7 中美经济关系的未来:能否重回合作道路
    7.1 美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7.2 中国巨大的市场利益
    7.3 中美贸易关系脱钩对美国的负面影响
8 中国的选择
    8.1 中国深化改革
    8.2 中国深化开放
    8.3 加强中美在国际上的合作关系
    8.4 中美沟通
    8.5 中国如何自强不息
9 结语
参考文献

(4)变译理论下中国诗句口译策略研究 ——以2004-2012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1.3 Research Methods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Development on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2.2 Studies on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2.3 Studies on Interpretation on Press Conference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AND INTERPRETING OFVERSES OF CHINESE POEMS
    3.1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3.1.1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3.1.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pragmatic value of the TVT
    3.2 Interpreting of Verses of Chinese Poems
        3.2.1 Chinese poetry itself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3.2.2 Difficulties of interpreting of verses of Chinese poems
Chapter Four CASE STUDY---STRATEGIES EMPLOYED IN CHINESE VERSES INTERPRETING
    4.1 Explaining Interpreting
    4.2 Selective Interpreting
    4.3 Edited Interpreting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5)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财商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财商教育研究现状
        二、国外财商教育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财商教育
        二、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
    第二节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念
        一、校本课程要基于学校的现实性
        二、校本课程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校本课程要满足学生需求
    第三节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条件
    第四节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模式
第二章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节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需求分析
        一、学校需求分析
        二、学生需求调查
        三、教师访谈
    第二节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目标的确定
    第三节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选择和组织
        一、课程选择
        二、课程组织
    第四节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施计划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教学
    第五节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评价建议
        一、课程评价的主体
        二、课程评估对象
        三、课程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教学实践
    第一节 “零花钱理财师”模块教学实施准备
    第二节 “零花钱理财师”模块教学实施过程
        一、“零花钱理财师”模块教学设计
        二、“零花钱理财师”模块课程实施
    第三节 实施效果评价
        一、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二、教师对课程的评价
        三、教学设计的反思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
致谢

(6)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企业、民众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绿色能源
        2.1.2 产业政策
        2.1.3 绿色能源与产业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市场失灵理论
        2.2.3 产业组织理论
        2.2.4 产业规制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3.1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2.3.2 绿色能源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3.3 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研究
        2.3.4 绿色能源消费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3.1.1 中国水能发电产业
        3.1.2 中国核电产业
        3.1.3 中国风电产业
        3.1.4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
    3.2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梳理
    3.3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分析
        3.3.1 财政政策
        3.3.2 税收优惠政策
        3.3.3 电价补贴政策
    3.4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国外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借鉴
    4.1 美国
        4.1.1 美国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4.1.2 美国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
    4.2 日本
        4.2.1 日本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4.2.2 日本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
    4.3 德国
        4.3.1 德国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4.3.2 德国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
    4.4 国外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4.4.1 加强立法工作
        4.4.2 重点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4.4.3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4.4.4 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
    4.5 本章小结
5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动力机制与路径
    5.1 相关概念
        5.1.1 动力机制
        5.1.2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5.2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与成长动力分析
        5.2.1 产业成长与成长动力
        5.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5.3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动力因素
        5.3.1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内部动力
        5.3.2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外部动力
    5.4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路径
        5.4.1 政府政策的传递过程
        5.4.2 政府导向绿色能源产业成长路径
        5.4.3 市场导向绿色能源产业成长路径
        5.4.4 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协调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企业层面
    6.1 绿色能源企业成长分析框架
    6.2 模型与数据
        6.2.1 面板数据模型
        6.2.2 变量定义
        6.2.3 数据来源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实证结果
        6.3.2 结果分析
        6.3.3 基于实证结果的评价
    6.4 异质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民众层面
    7.1 相关研究回顾
        7.1.1 国外研究
        7.1.2 国内研究
    7.2 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及框架
    7.3 调查问卷基本问题数据整理与分析
    7.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7.4.1 基本情况
        7.4.2 调查问题
    7.5 中国民众对可再生能源态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7.5.1 理论基础和假说
        7.5.2 数据及变量描述
        7.5.3 中国民众绿色能源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中国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预测
    8.1 理论基础
        8.1.1 经济增长理论
        8.1.2 增长极限理论
        8.1.3 峰值理论
        8.1.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8.2 文献研究
    8.3 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库兹涅茨曲线的测定
        8.3.1 指标的选取
        8.3.2 模型的选择
        8.3.3 实证分析
        8.3.4 研究结论
    8.4 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等多因素长期均衡分析
        8.4.1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8.4.2 模型分析
        8.4.3 研究结论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完善绿色能源产业财税政策
        9.2.2 改进绿色能源定价制度
        9.2.3 加强绿色能源产业研发
        9.2.4 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
    9.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韩国高中生对汉语教材中中国文化态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二)韩国高中中国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三)韩国高中汉语教材的相关研究
    三、本文研究工作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
第一章 对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考察
    一、韩国高中汉语教材文化内容的整理与分类
        (一)旧教材文化内容的整理和分类
        (二)新教材文化内容的整理和分类
    二、韩国高中汉语新旧教材文化内容的比较
        (一)新教材完全删除的文化内容
        (二)新教材部分删减的文化内容
        (三)新教材部分增补的文化内容
        (四)新教材全新增加的文化内容
        (五)两本教材的共性与新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 韩国高中生对汉语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态度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主旨与目标
    二、问卷调查的制定、对象与实施
        (一)问卷内容的制定
        (二)问卷调查的对象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三、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一)基本学情
        (二)汉语学习的相关背景
        (三)学习汉语的动机
        (四)对汉语课及文化课的态度
        (五)对教材中文化内容的态度
        (六)追加回访内容
        (七)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 韩国高中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表现、特性及成因分析
    一、学生的态度表现及特性
        (一)学生的态度表现
        (二)学生的态度特性
    二、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二)汉语教师的原因
        (三)汉语教材的原因
第四章 针对韩国高中生对汉语教材中中国文化态度的教学思考
    一、教材文化内容的选编原则
        (一)保证文化内容的客观性
        (二)保证文化内容的时效性
        (三)增强文化内容的针对性
        (四)加强文化和单元汉语主题的匹配度
    二、教师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四)教师对自身素养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韩国高中生对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态度及掌握情况调查
附录二 韩国本土汉语教师关于中国文化教学访谈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体验式教学法在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河内外国语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中国国内研究现状
        1.2.2 越南及其他国家的研究状况
        1.2.3 前人研究的不足与可改进之处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理论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河内外国语大学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存在的不足
    2.1 教材选用情况
        2.1.1 教材选用
        2.1.2 教师及学生对教材的反馈
        2.1.3 教材选用方面的不足
    2.2 教学安排与教师情况
        2.2.1 教学安排情况
        2.2.2 教师情况
        2.2.3 教学方法
        2.2.4 学生对教学安排与教师的反馈
        2.2.5 教学安排与教师方面的不足
    2.3 学生情况
        2.3.1 学生的基本情况
        2.3.2 学生的学习动机
        2.3.3 学生的学习态度
        2.3.4 学生方面的不足
第三章 体验式教学法在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及案例
    3.1 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分析
        3.1.1 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3.1.2 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3.1.3 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的步骤和环节
    3.2 体验式教学在综合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3.2.1 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
        3.2.2 符合非汉语专业学生的特点
        3.2.3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2.4 体验式教学法的预期价值
    3.3 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非汉语专业综合课的教学案例
        3.3.1 第八课《苹果一斤多少钱》的教学案例
        3.3.2 《中国春节》综合文化课的教学案例
        3.3.3 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分析
第四章 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的效果及建议
    4.1 体验式教学法实施的师生反馈
        4.1.1 学生的课堂表现
        4.1.2 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法实施的反馈
        4.1.3 学生的测试结果
        4.1.4 教师对体验式教学法的反馈
    4.2 体验式教学法的效果
        4.2.1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
        4.2.2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4.2.3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高
        4.2.4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4.2.5 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所提高
    4.3 针对体验式教学法在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4.3.1 对教学安排的建议
        4.3.2 对教学设施的建议
        4.3.3 对教师的建议
        4.3.4 对学生的建议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9)决策角色对不作为惯性的影响:认知焦点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不作为惯性的概念
        2.1.1 不作为惯性产生的基本条条件
        2.1.2 不作为惯性的研究方法
        2.1.3 不作为惯性产生原因的相关解释
    2.2 认知焦点对不作为惯性的解释
    2.3 决策角色(自我决策者和代理决策者)
3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意义
        3.2.1 理论意义
        3.2.2 现实意义
        3.2.3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3.3 研究思路
4 研究一:自我决策者和代理决策者在不作为惯性上的差异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选取
        4.3.2 研究设计
        4.3.3 研究方法
    4.4 统计分析
    4.5 结果
        4.5.1 角色差异在不作为惯性上的表现
        4.5.2 角色差异在不作为惯性上的差异显着性检验
    4.6 讨论
5 研究二:决策角色对不作为惯性的影响:认知焦点的中介作用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选取
        5.3.2 研究设计
        5.3.3 研究方法
    5.4 统计分析
    5.5 结果
        5.5.1 角色和购买决策
        5.5.2 中介分析
    5.6 讨论
6 研究三:认知焦点解释不作为惯性的角色差异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方法
        6.3.1 被试选取
        6.3.2 研究设计
        6.3.3 研究方法
    6.4 统计分析
    6.5 结果
    6.6 讨论
7 研究四:认知焦点对于不作为惯性的解释存在一定的限定范围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假设
    7.3 研究方法
        7.3.1 被试选取
        7.3.2 研究设计
        7.3.3 研究方法
    7.4 统计分析
    7.5 结果
        7.5.1 认知焦点收益与损失差异较小情况下购买决策统计分析
        7.5.2 认知焦点收益与损失差异较大情况下购买决策统计分析
    7.6 讨论
8 总讨论
    8.1 不作为惯性的研究
    8.2 认知焦点对不作为惯性影响
    8.3 谁更聪明:自我决策者还是代理决策者
    8.4 不作为惯性对消费者和商家及营销人员的影响
    8.5 需求程度对于不作为惯性的影响
9 结论
    9.1 研究结论
    9.2 减少不作为惯性的可行性的方法
    9.3 实际意义
    9.4 创新之处
    9.5 不足与展望
        9.5.1 研究不足
        9.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研究一问卷
附录 B 研究二问卷
附录 C 研究三问卷
附录 D 研究四问卷
致谢

(10)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中权力与地位的相对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2.1 概念界定
        2.1.1 权力
        2.1.2 地位
        2.1.3 刻板印象
        2.1.4 自我表现和印象管理目标
    2.2 权力与地位
    2.3 刻板印象、印象管理目标与权力
    2.4 刻板印象、印象管理目标与地位
    2.5 问题提出
        2.5.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5.2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及创新点
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案
    3.1 研究一个体水平权力与地位对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3.2 研究二人际水平权力与地位对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3.3 研究三群体水平权力与地位对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3.4 总体研究框架
4 研究一:个体水平权力地位对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4.1 本章概述
    4.2 实验1:个体水平权力与地位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4.2.1 实验1a:权力与地位不同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4.2.2 实验1b:权力与地位交互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4.3 实验2:个体水平权力与地位对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4.3.1 实验2a:权力与地位对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4.3.2 实验2b:权力与地位交互对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二:人际水平权力与地位对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5.1 本章概述
    5.2 实验3:人际水平权力与地位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5.2.1 实验3a:权力地位与社会比较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5.2.2 实验3b:热情方面信息对刻板印象的调节效应
        5.2.3 实验3c:能力方面信息对刻板印象的调节效应
    5.3 实验4:人际水平权力与地位对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5.3.1 实验4a:权力地位与社会比较对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5.3.2 实验4b:热情方面信息对印象管理目标的调节效应
        5.3.3 实验4c:能力方面信息对印象管理目标的调节效应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三:群体水平权力地位对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6.1 本章概述
    6.2 实验5:群体水平权力与地位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6.2.1 实验5a:不同权力地位群体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6.2.2 实验5b:权力地位交互群体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6.2.3 实验5c:权力地位与社会比较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6.3 实验6:群体水平权力与地位对群体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6.3.1 实验6a:权力地位不同对群体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6.3.2 实验6b:权力与地位交互对群体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6.3.3 实验6c:社会比较与权力地位对群体印象管理目标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总讨论
    7.1 权力地位与刻板印象
    7.2 权力地位与印象管理目标
    7.3 刻板印象与印象管理目标
    7.4 研究意义
        7.4.1 理论意义
        7.4.2 现实意义
    7.5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7.5.1 权力与地位在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方面的性别差异
        7.5.2 权力地位的情境因素与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
        7.5.3 权力与地位在内隐社会认知的差异
        7.5.4 权力与地位在其它领域的区分
        7.5.5 权力与地位操纵的生态化
8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你对人民币了解多少?(论文参考文献)

  • [1]互动教学在高中汉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拉玛五世纪念中学为例[D]. 张夏青.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2]俞敏洪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交传实践报告[D]. 贾文博.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中美贸易战前景 ——脱钩或是重新正常化[D]. Liu Zhan. 浙江大学, 2020(02)
  • [4]变译理论下中国诗句口译策略研究 ——以2004-2012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为例[D]. 任雨欣.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5]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D]. 任雨. 扬州大学, 2020(05)
  • [6]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企业、民众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D]. 张焱.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7]韩国高中生对汉语教材中中国文化态度调查研究[D]. 姜佶睿.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8]体验式教学法在非汉语专业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河内外国语大学为例[D]. 阮芳华(Nguyen Phuong Hoa).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决策角色对不作为惯性的影响:认知焦点的中介作用[D]. 朱一琳. 河南大学, 2019(01)
  • [10]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目标中权力与地位的相对作用[D]. 李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

标签:;  ;  ;  ;  

你对人民币了解多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