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微波计数频率计的发展

国外微波计数频率计的发展

一、国外微波计数式频率计发展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陈德阳[1](2021)在《面向多普勒雷达应用的低功耗低噪声电路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微波多普勒雷达作为传感器用途越来越广泛,其收发机电路设计追求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高灵敏度等性能,其中频率综合器和混频器结构的设计对以上性能有着重大影响。频率综合器决定了发射机的输出频谱纯度,同时也影响着接收机解调噪声。混频器影响着接收机的噪声、线性度等,决定了接收端的信噪比。本文面向X波段雷达传感器应用,对多普勒雷达系统中的关键电路进行研究,基于130nm CMOS工艺对上述电路进行集成化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频率综合器中常用的锁相环结构,针对实际应用的指标需求,设计了一款电荷泵锁相环。其中对分频器电路进行了抗工艺和温度变化的优化,保证锁相环电路能够稳定工作。该芯片进行了版图设计和加工测试,在13.05mW的功耗下,实现了 10.3GHz-11.3GHz的频率锁定范围,频率步进12.5MHz,相位噪声-55.4 dBc/Hz@10kHz,-95.2 dBc/Hz@1MHz,杂散功率-35.5dBc。其次,基于电荷泵锁相环固有的问题和测试的结果,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并优化相位噪声,本文设计了一款带内噪声优化的亚采样锁相环与倍频器级联的结构,其中实现了低功耗的堆叠式压控振荡器;为了提高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本文利用环路反馈设计方法,设计了稳幅电路、占空比控制电路、恒跨导电路,从而稳定环路参数。最终仿真实现的性能为功耗5.7mW,输出频率范围9.6GHz-11.4GHz,最优相位噪声-126dBc/Hz@10kHz,-110dBc/Hz@1MHz,积分有效值抖动为188fs。接着,本文针对零中频接收机中使用的混频器结构进行研究,结合文献中的时变小信号模型分析方法,改进单平衡有源混频器的增益和闪烁噪声模型,设计了一款负阻谐振结构电流注入型低闪烁噪声有源混频器,并通过增加共栅管和可调元件、调整匹配电路,增强了电路的稳定性。该混频器仿真实现的性能为功耗3mW,电压转换增益30dB,低频噪声系数9.1dB@10kHz,高频噪声系数6.1dB@100MHz。

潘峰[2](2021)在《铜基底射频超导腔溅射镀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比于传统加速结构,射频超导腔因其具有更大的束流孔径,更低的能量损耗以及能够在连续波(CW)模式下高梯度运行的优势,从而广泛应用于加速器装置。目前射频超导腔多使用纯铌材料制造。由于纯铌的导热系数小,纯铌腔为了保证其内表面的铌能够维持超导态,无法使用较厚的铌材制造,通常纯铌腔厚度选择3~4 mm。又由于纯铌材料的机械性能比较差,较薄的壁厚带来了腔体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导致纯铌腔运行稳定性差。对此,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法是:采用较厚且导热性好的铜作为腔体基底,在腔体内壁沉积铌薄膜制备铜基底铌薄膜腔。铜基底铌薄膜腔可以在不影响腔体射频性能的前提下同时提高腔体的机械稳定性和冷却效率。另一方面,随着射频超导腔制备以及表面处理工艺的不断深入,纯铌腔性能已经接近高纯铌材料性质所预言的理论极限。研究人员希望寻找新的射频超导材料取代纯铌材料,以获得更高的加速梯度、更高的加速器运行温度、以及更低的运行成本。铌三锡由于其具有相对纯铌材料2倍的超导转变温度,1.75倍的加速梯度的潜能,以及更小的微波损耗,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射频超导材料之一。如果能够将铜基底铌薄膜腔升级为铜基底铌三锡薄膜腔,可以获得铜基底薄膜腔优良的机械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射频超导腔的加速梯度以及加速器的运行温度,降低加速器的运行成本。因此,本论文的课题选择了铜基底铌三锡薄膜腔的研制。首先,本论文研究了铜基底腔的前处理工艺,解决了铜基底与铌膜结合力以及表面粗糙度的问题。其次,针对QWR腔内部沉积铌膜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三电极法的解决方案;研究了镀膜过程中的参数:工作气压、偏压以及溅射过程中温度对于薄膜质量的影响;通过3次迭代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溅射参数。通过仿型腔实验,利用多种手段对QWR腔内部沉积的铌膜质量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获得的铌膜结构致密,表面粗糙度低;超导转变温度Tc达到9.3 K,下临界磁场为1000 Oe以上,可以满足超导射频需求。然后,开展了铜基底腔表面沉积铌膜实验,获得了一只325 MHz QWR铜基底铌膜腔。为了研究铜基底铌膜腔的性能,本项目开展了低温垂测实验。实验发现外导体法兰面与调谐板之间的漏场会严重影响超导腔的性能。针对垂测的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外导体法兰面镀膜同时延长外导体长度的改进方案,为以后QWR铜基底薄膜腔的制备总结了经验。在铜基底溅射沉积铌薄膜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发展了青铜基底表面镀铌三锡薄膜技术。该技术只需在青铜基底表面沉积铌膜技术上增加低温退火,即可获得16.5 K以上的铌三锡薄膜,为铜基底铌三锡腔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此外,为了验证薄膜腔上线运行的可行性,本项目进行了1.5 Me V质子注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大剂量的质子注入会降低铌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受制于测试条件,对薄膜射频性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射频实验验证。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溅射法成功制备了QWR铜基底铌薄膜腔,掌握了在铜腔内表面沉积铌薄膜的技术,同时证明了可以通过在青铜衬底表面沉积铌薄膜然后退火的方式获得铜基底铌三锡薄膜。因此,本论文最终获得了一种制备铜基底铌三锡薄膜腔的新技术。该技术将会促进铜基底铌三锡薄膜腔早日实现在射频超导加速器上的应用。

王淋[3](2021)在《用于光探测磁共振的FPGA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旋磁共振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无损的获得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上的信息,是当代科学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探索技术之一。磁共振技术包括核磁共振和电子顺磁共振,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系统。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基于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的室温光探测磁共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氮-空位色心是金刚石中的一种点缺陷。该缺陷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实现自旋状态的光极化和光读出,是室温量子计算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的优良载体。当前要开展基于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的光探测磁共振研究,需要依靠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其中的电子学系统,是实验装置与上位机沟通的桥梁,负责信号的产生、时序的操控、实验结果的读出以及实时数据处理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早期的电子学系统主要依靠分立的商用设备搭建而成,使得我们的前沿科学和技术研究受限于国外仪器设备。因此自主研制多功能高性能的电子学系统势在必行。由于实验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自研电子学系统不仅需要高性能指标和丰富灵活的数字逻辑功能,还需要低成本、高效的开发及优化能力,以应对实验系统的不断改进和需求更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其具有丰富的数字逻辑资源,能够实现各种数字逻辑功能,具备重复编程能力,设计灵活,是一个优秀的数字功能设计及研究平台。以FPGA为核心设计的电子学系统,能够在实现多功能的前提下,配合高性能外围电路实现灵活性的实验电子学系统设计,并大大节省设计和开发成本。本论文基于FPGA,针对光探测磁共振实验平台中电子学系统的特点,从电子学操控设备和读出设备两个方面出发,对任意波形发生器、任意序列发生器、数据采集卡、时间数字转换器以及计数器的基本原理、FPGA逻辑结构设计、实现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结合具体的实验系统,对基于FPGA的集成化电子学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展示了在实验中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第一章节,介绍了 NV色心、光探测磁共振以及FPGA的基本知识,阐述了使用FPGA进行光探测磁共振实验平台电子学技术研究的意义。2.第二章节,介绍了基于NV色心的光探测磁共振实验装置及其电子学需求。3.第三章节,研究了电子学操控系统:任意波形发生器和任意序列发生器的FPGA数字逻辑设计方法,基于自研的硬件板卡实现了完整的FPGA功能设计并应用于实验系统。创新性地完成了最短脉宽350 ps,分辨率12ps的序列发生器设计。4.第四章节,研究了电子学读出系统:数据采集卡、时间数字转换器和计数器等的FPGA数字逻辑设计方法,基于自研的硬件板卡实现了完整的FPGA功能设计并应用于实验系统。实现了等效码宽1.15 ps,单链测量精度3.5 ps,并带有温度实时修正功能的时间数字转换器。5.第五章节,介绍了集成化电子学的FPGA数字逻辑设计方法,并将其在实验系统中进行应用。

史庆[4](2021)在《高分辨率双频激光干涉仪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精密仪器工业对测量精度要求的提升,广泛应用于数控加工及坐标测量设备的双频激光干涉仪测量系统变得愈加重要。通常影响双频激光干涉仪测量系统精度的因素主要有稳频精度、非线性和信号处理系统。以往对前两者研究较多,且富有成效,本文为缩短差距,重点研究双频激光干涉仪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针对现有的双频激光干涉仪信号处理系统普遍存在着测量分辨率不高、测量速度不快以及系统集成度不高而无法满足高精度测量环境要求的问题,本文研究设计了一套能同时适用于塞曼效应型和双纵模型双频激光干涉仪的高分辨率信号处理系统。首先,本文通过设计塞曼效应型和双纵模型双频激光干涉仪预处理电路,选用高信噪比的光电接收器件和高可靠性的高频放大电路,实现了双频激光干涉仪的高测量速度目标。采用由功分器、混频器和振荡器组成的降频电路,有效将双纵模型双频激光干涉仪频率降低至5MHz左右,解决了原有采取混频措施后的信号实际为一准直流信号,后续只能采用低倍数直流放大,容易产生直流漂移的问题,使信号处理系统具备了同时对塞曼效应型和双纵模型双频激光干涉仪的信号处理能力。其次,本文采用以高频信号矢量测量集成器件AD8302为核心的“直接比相法”电路,实现了对系统非整周期相位差细分测量。针对AD8302在相位差测量过程中无法进行相位极性判断的问题,通过研究对比,设计了由施密特触发器和D触发器构成的相位极性判断电路,解决了现有双频激光干涉测量系统普遍存在测量信号电子细分数不足无法实现高分辨率的问题。再者,本文还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微控制器ARM的细分计数集成电路,实现了对整周期相位差计数处理,显着提升了双频干涉测量系统的集成度和抗干扰能力。最后,本文就影响双频激光测量系统整体测量精度的误差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了各类误差的来源和影响,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措施。为验证系统设计是否满足高分辨率和高测速,本文做了一些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分辨率验证实验和高测速验证实验,详细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分辨率和高测速验证测试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双频激光干涉仪信号处理系统整体分辨率优于0.6nm,系统最大允许测量速度达1300mm/s。

刘宇晴[5](2021)在《太阳射电观测阵列时频同步与信号传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阳活动对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根据太阳活动的多波段观测数据可以预测预警太阳活动,尽量减少太阳活动引起的空间天气危害。比起射电频谱仪及辐射流量计,综合孔径日像仪可在射电波段提供更多太阳射电辐射源的空间信息。为获取高品质成像质量,其工作时要求各个接收模块时间和频率高精度同步。搭建适用于综合孔径日像仪的时频同步系统,保证接收模块间时频同步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对团队拟研制的综合孔径日像仪适用的光纤时频同步系统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拟建设阵列形状,选择适合综合孔径日像仪的星形时频同步方案,并搭建频率信号测试系统。此后测试环境和器件对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延时误差进行粗补偿以提高时频同步精度,并将测试系统进行拓展,实现多条链路的时频同步传输。以下为主要研究内容:(1)为解决本团队拟研制综合孔径日像仪中时频同步的问题,在波分复用技术环回法光纤授时方案基础上,提出星形网络时频同步方案,根据方案搭建时频同步系统,实现向多个接收机同步传输时间频率信号的功能。(2)为确定器件对时频同步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环境及器件对时频同步效果影响的测试。测试发现,不同链路间的时间间隔主要由光纤长度差引起;温度是影响该时间差稳定情况的最主要因素。温度在10℃附近时,光纤器件及整个时频同步系统工作情况最稳定。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都会导致时频同步效果的恶化。(3)为提高时频同步精度,使用跳线对不同链路间光纤长度差进行补偿。实施补偿前测得授时精度为6.5ns,通过跳线补偿将精度提高到2ns左右。该结果证明,补偿光程差可以大幅提高时频同步精度。本文提出适合拟研制综合孔径日像仪的星形时频同步方案,实现向1 km外的多个天线接收机同步传输时间频率信号的功能,并通过跳线补偿达到了 2 ns的授时精度。本方案具有低成本、高精度的优点,也为其他千米级的时频同步系统供了参考。

张耀先[6](2021)在《基于USB3.0的便携示波器接口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USB总线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通信。则基于USB接口且以计算机为工控机的示波器成为测试测量类仪器发展方向之一。而针对测试测量类仪器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在USB协议基础上制定了USB488协议。通过USB488接口,计算机可通过应用软件下发SCPI(程控仪器标准指令集)指令实现对仪器的程控。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基于USB的示波器接口模块,通过此模块,仪器能受计算机下发程控指令的控制。主要工作包含如下几方面:首先采取“FPGA+USB协议芯片”的总体设计方案。选用CYUSB3014作为本设计USB协议芯片。进行接口模块硬件电路设计与FPGA逻辑设计。设计接口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FPGA逻辑代码,实现对CYUSB3014中GPIF II接口的读写时序控制,实现对自定义指令的解析。其次是USB协议芯片固件程序设计与USB488接口的实现。将USB协议芯片中GPIF II接口配置为从FIFO接口模式以接受FPGA的读写控制,芯片中设置手动DMA通道,用于缓存及处理计算机与仪器间通信数据。根据USBTMC协议基于USB协议芯片实现USB488接口。再次是设计适用于本型号示波器的SCPI指令集及指令解析程序。在USB协议芯片中采用二叉链表的方式分层级存储指令集。采用前序遍历方式匹配并访问指令结点,依据结点编码值调用指令处理函数实现特定操作。最后设计PC端应用软件。应用软件通过下发SCPI指令对仪器进行程控;接收并处理仪器上传的采样数据与仪器状态信息,并将采样数据转换成波形形式显示于软件界面。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本课题的接口模块实现了计算机与仪器间的高速数据传输;通过USB488接口,计算机应用软件可向仪器下发SCPI程控指令;接口模块可对SCPI指令正确解析并调用函数执行操作;应用软件可正常接收与处理仪器上传数据。

徐芳[7](2021)在《高精度双通道频率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频率作为电子技术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由于其抗干扰性强、携带信息丰富、便于远距离传输,常常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卫星导航、通信、地质探测等领域用来传递重要的信息。另外,频率测量方法简单,可以实现很高的测量精度,与很多电参量的测量方案、测量结果联系紧密。因此频率的高精度测量对整个电子测量领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国内外众多公司的频率测量产品所提供的设计思路,在研究了多种频率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使用相检宽带测频技术与等精度测频相结合的方案,采用FPGA+CPCI总线接口的结构设计并实现一个多功能高精度双通道频率测量系统。论文首先阐述了高分辨率频率测量系统的应用背景及近代频率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常见的通用计数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多种频率测量方法,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为了消除传统测频方法中存在的±1计数误差,以及拓宽频率测量范围和提高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使用相检宽带测频技术与等精度测频相结合的方案。然后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宽动态范围、高信噪比、可程控的信号调理电路,提高了测量的灵活性;并且设计了触发电平、迟滞电压可调的高速比较器电路,使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增强。同时在FPGA内部编程实现各参数(频率、周期、时间间隔、频率比等)测量逻辑的设计、可编程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配置以及CPCI接口与上位机通信逻辑的设计,与传统设计相比,不仅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还使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集成度也大大的增强。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CPCI机箱等设备结合上位机对系统进行实际功能测试,通过测试证明设计的系统在晶振频率准确度为4.05×10-8的条件下,1秒闸门时间内频率测量的相对误差优于5×10-7。测量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整个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索贝贝[8](2021)在《相位噪声测试仪的控制与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位噪声在工程和物理的许多领域都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振荡器、雷达、新兴的微波光子学以及更奇异的领域,如射电天文学、粒子加速器等。随着众多领域对高稳定度信号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高稳定度频率标准源的相位噪声的量值越来越小,并且测量难度进一步增加。近年来,相位噪声测量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位噪声测试仪实现对偏离载波1Hz-2MHz的相位噪声信号的测量,通过“模拟+数字”的设计将测得的相位噪声信息传送给上位机,上位机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绘制波形并显示。本文从图形化界面显示、通道及环路的状态控制和数据传输处理这几方面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确定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本文主要研究以下方面:1.图形化界面显示功能。图形化界面是人机交互的主要渠道,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菜单选择、波形绘制、坐标轴放大/缩小、标记信息管理、文件管理等功能。2.通道及环路的状态控制功能。通过串口接收状态帧数据,将正确解析的数据再次通过串口发送到硬件完成通道环路的状态控制。3.数据传输处理功能。通道环路的状态配置好后,数据接收线程采用在C#中加载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实现数据接收功能。软件系统仍需对数据做互相关处理、低频缺损补偿等。4.低频缺损算法。本系统由于采用了锁相环技术,导致波形在低频段产生缺损现象。通过分析锁相环特性建立补偿模型,通过Matlab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并最终应用在相位噪声测试仪中,实现低频缺损补偿。5.软件系统关键技术。该仪器软件系统还使用了多种关键技术,使用事件和自定义技术使得系统设计更加简单、人性化,使用多线程技术开发软件系统,使得程序的执行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王澈[9](2021)在《基于PXIe总线的射频信号综合测试模块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电子行业飞速的发展,电子行业对电子测量仪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测量仪器朝着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的方向不断发展着。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指标,测量仪器往往功能单一、体积庞大,不能适用于多样复杂的测试需求。可能需要多台仪器的配合使用,才能实现一套系统的完整测试,测试环境搭建非常麻烦。本文以市面上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为基础,结合测试环境分析功能需求,本着小体积、低功耗、多功能的思路设计了功能可重构、硬件可组态的射频信号综合测试模块。该模块同时具备射频信号的接收及频谱分析功能、射频信号的生成及发射功能和网络参数分析三种功能。这三种功能互相关联,可以搭配使用也可以独立工作,使测试过程更加便捷、快速、全面。整个模块的硬件可拆卸重组,根据需求重新组装,便于携带、便于维修,大大提升了测试仪器应用的范围。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在基于高度集成化和功耗最低化的基础上设计了射频信号综合测试模块的总体方案架构。2、研究射频信号接收、发射,以及网络参数分析三种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案,并针对这三种功能分别设计硬件电路。3、设计基于AD9361单芯片零中频收发模块的硬件电路,并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搭建外围电路;设计基于AD9361的增益控制系统,并根据硬件总体方案完成系统电源模块设计。4、分析三种不同功能的需求,分别对频谱分析仪、射频信号发生器、矢量网络分析仪三个模块进行数字逻辑模块的设计。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本文设计了具备射频信号接收处理功能、射频信号发射功能、网络参数分析三种功能的综合测试模块。该模块能发射100MHz~3GHz的射频信号,可以代替简易的信号源使用;该模块也能对100MHz~3GHz的信号做频谱分析,代替简易的频谱分析仪使用;该模块还能对被测件在100MHz~3GHz频段内进行网络参数分析,能够发挥简易的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作用。

史帅[10](2021)在《基于鉴相法的相噪分析仪数字部分设计及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电子系统及通信领域对信号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位噪声作为衡量信号源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为实现相位噪声高指标测量,本文从基于鉴相法的相位噪声测试系统硬件架构出发,完成了整机系统数字部分电路设计,实现了高速数据采集、数据大容量存储功能,并在FPGA片上建立相噪处理算法,有效的提取了被测信号相位噪声信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低噪声高精度数据采集。采集过程引入的噪声对相位噪声测量有很大影响,本文选用高精度的模数转换芯片,搭配FPGA设计算术平均滤波以及互相关降噪算法,实现信号采集模块的低噪声高精度数据采集功能。2、数据大容量存储技术。由于相噪算法处理需要大量数据点,FPGA片上存储资源有限,因此本文构建了“FPGA+DDR3 SDRAM”存储架构,存储大量数据点,为算法运算提供了数据源。3、相位噪声测量算法设计及实现。算法以鉴相法测量相位噪声作为出发点,结合FIR低通滤波、傅里叶变换等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改进,确定了“相位信息提取+降采样+互相关+功率谱估计”设计架构。在基于FPGA的硬件平台上实现功率谱密度测量,通过将多频段功率谱密度曲线拼合,实现多分辨率功率谱估计,得到相位噪声信息。本文设计的数字系统指标为:信号采集过程信噪比不低于90dB,单次运算可存储220M、16bit数据点,算法可提取相位噪声,通过软件显示,实现分析频偏1Hz~2MHz;底部噪声:(RF in 10MHz)≤-165d Bc/Hz@1k Hz、≤-170d Bc/Hz@10k Hz,(RF in 100MHz)≤-155d Bc/Hz@1k Hz、≤-165d Bc/Hz@10k Hz。经过设计验证,最终系统各个模块功能实现,且均符合指标要求,系统可有效测量被测信号的相位噪声。

二、国外微波计数式频率计发展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微波计数式频率计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多普勒雷达应用的低功耗低噪声电路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锁相环频率综合器研究现状
        1.2.2 低闪烁噪声有源混频器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多普勒雷达电路关键技术基础
    2.1 锁相环结构和理论基础
        2.1.1 反馈环路基础
        2.1.2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1.3 锁相环环路分析
    2.2 混频器结构和理论基础
        2.2.1 混频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2.2 闪烁噪声的来源
    2.3 低功耗、低噪声设计方法
        2.3.1 低功耗
        2.3.2 低噪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荷泵锁相环电路设计、仿真及实现
    3.1 电荷泵锁相环架构设计
        3.1.1 指标分析与方案设计
        3.1.2 设计关键问题与难点
    3.2 压控振荡器设计
        3.2.1 分类
        3.2.2 设计方案
    3.3 分频器设计
        3.3.1 分类
        3.3.2 电流模逻辑结构
        3.3.3 吞咽式计数分频器
    3.4 其他模块设计
        3.4.1 鉴频鉴相器
        3.4.2 电荷泵
        3.4.3 环路滤波器
        3.4.4 测试电路
    3.5 仿真与版图设计
        3.5.1 各模块仿真
        3.5.2 锁相环仿真及噪声拟合
        3.5.3 版图设计
    3.6 加工与测试
        3.6.1 芯片加工
        3.6.2 直流测量
        3.6.3 时域测量
        3.6.4 频域测量
        3.6.5 功能测试
        3.6.6 性能总结与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亚采样锁相环电路设计及仿真
    4.1 倍频式亚采样锁相环架构设计
        4.1.1 亚采样锁相环电路设计
        4.1.2 设计关键问题与难点
    4.2 压控振荡器设计
        4.2.1 压控振荡器
        4.2.2 缓冲级放大器设计
        4.2.3 堆叠式设计
        4.2.4 稳幅电路设计
    4.3 亚采样结构设计
        4.3.1 亚采样鉴相器
        4.3.2 亚采样电荷泵
        4.3.3 占空比控制电路设计
        4.3.4 恒跨导结构设计
    4.4 倍频器设计
    4.5 锁频环设计
    4.6 仿真结果
        4.6.1 关键电路仿真结果
        4.6.2 环路稳定性与噪声性能分析
        4.6.3 整体电路仿真结果与性能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源混频器电路设计及仿真
    5.1 模型分析
        5.1.1 转换增益分析
        5.1.2 噪声模型分析方法
    5.2 模型改进与验证
        5.2.1 转换增益模型改进与验证
        5.2.2 闪烁噪声模型改进与验证
        5.2.3 等效输入噪声分析
    5.3 电路结构设计与改进
    5.4 性能分析和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铜基底射频超导腔溅射镀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射频超导腔简介
        1.1.1 射频超导腔
        1.1.2 射频超导腔的类型及结构
        1.1.3 射频超导腔的基本参数
    1.2 薄膜射频超导腔
        1.2.1 纯铌腔的发展瓶颈
        1.2.2 铜基镀铌薄膜腔
        1.2.3 Nb_3Sn薄膜腔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第二章 衬底处理工艺研究
    2.1 衬底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2.1.1 衬底粗糙度
        2.1.2 衬底表面洁净
        2.1.3 铜衬底的处理工艺
    2.2 铜样片的表面处理
        2.2.1 铜的机械抛光
        2.2.2 铜的表面洁净
        2.2.3 铜的化学抛光
        2.2.4 铜的电化学抛光
    2.3 铜的表面钝化与活化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QWR仿型腔的溅射镀铌关键技术研究
    3.1 溅射镀膜的原理及方法
        3.1.1 溅射镀膜简介
        3.1.2 溅射装置
        3.1.3 IMP溅射镀膜装置
        3.1.4 溅射过程关键参数
    3.2 仿型腔铜样片Nb薄膜制备
        3.2.1 仿型腔实验
        3.2.2 三维空间下铌膜的均匀性
        3.2.3 三极溅射
    3.3 薄膜的形貌与结构
        3.3.1 膜层表面形貌的空间分布
        3.3.2 工作气压对薄膜的影响
        3.3.3 偏压对铌膜层的影响
        3.3.4 溅射过程中温度控制(衬底温度及占空比)
    3.4 薄膜超导性能
        3.4.1 第一次挂片
        3.4.2 第二次挂片
        3.4.3 第三次挂片
    3.5 小结
第四章 QWR铜基铌膜腔特性及制备方法
    4.1 QWR腔腔型优化设计
    4.2 QWR铜腔溅射镀铌工艺
        4.2.1 QWR铜腔的前处理工艺
        4.2.2 QWR铜腔的溅射镀膜过程
        4.2.2.1 溅射参数
        4.2.2.2 溅射过程
        4.2.3 QWR铜基铌膜腔的后处理工艺
        4.2.4 QWR铜基铌膜腔的装配
    4.3 QWR铜基铌膜腔的超导性能实验
        4.3.1 低温性能测试
        4.3.1.1 超导腔低温性能测试系统构成
        4.3.1.2 超导腔性能测试系统原理
        4.3.2 垂测降温过程
        4.3.3 垂直测试结果分析
        4.3.3.1 垂测现象
        4.3.3.2 垂测结果分析
        4.3.3.3 改进措施
    4.4 铜基底腔的重复利用
        4.4.1 铜铌退镀工艺需求
        4.4.2 铜镀铌小样品的铜铌退镀实验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青铜衬底的铌三锡薄膜制备工艺
    5.1 铌三锡薄膜的生长过程
        5.1.1 铌-锡二元相图
        5.1.2 铜-铌-锡三元相图
        5.1.3 铜-铌-锡三元体系中锡的扩散过程
        5.1.4 三元路线制备铌三锡薄膜
        5.1.5 组分对铌三锡的超导性质的影响
    5.2 青铜衬底铌三锡薄膜样品
        5.2.1 薄膜制备
        5.2.2 形貌表征
        5.2.3 超导电性表征
        5.2.4 组分表征
    5.3 小结
第六章 铌薄膜腔在线服役工况性能评价
    6.1 在线运行辐射损伤
        6.1.1 研究背景
        6.1.2 质子注入对薄膜材料的影响
    6.2 质子注入实验
        6.2.1 软件模拟仿真
        6.2.2 1.5MeV质子辐照实验
    6.3 质子辐照实验后材料性能
        6.3.1 辐照前后铌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T_c
        6.3.2 辐照前后铌薄膜的临界磁场H_c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用于光探测磁共振的FPGA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自旋磁共振简介
    1.2 基于氮-空位色心的光探测磁共振简介
        1.2.1 金刚石中的氮-空位色心
        1.2.2 光探测磁共振及其发展应用
    1.3 光探测磁共振实验装置简介及发展
    1.4 光探测磁共振实验装置中的电子学
    1.5 FPGA简介
        1.5.1 FPGA的分类
        1.5.2 FPGA的发展历史
        1.5.3 FPGA的结构
        1.5.4 FPGA功能的设计与编程
    1.6 FPGA在自研光探测磁共振实验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1.7 本文结构
第2章 光探测磁共振中的电子学系统
    2.1 光探测磁共振实验系统
        2.1.1 单NV色心光探测磁共振实验系统
        2.1.2 系综NV色心光探测磁共振实验系统
    2.2 实验系统中的电子学设备
        2.2.1 操控电子学
        2.2.2 读出电子学
        2.2.3 FPGA在实现自研电子学设备中的优势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操控电子学系统中的FPGA技术
    3.1 序列发生器
        3.1.1 序列发生器发展历史
        3.1.2 序列发生器实现方法介绍
        3.1.3 序列发生器的工作基础
        3.1.4 自研50皮秒精度序列发生器的FPGA设计
        3.1.5 自研50皮秒精度序列发生器测试结果
        3.1.6 具有窄脉宽发生能力的序列发生器的FPGA设计
        3.1.7 自研窄脉宽序列发生器测试结果
    3.2 任意波形发生器
        3.2.1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发展历史
        3.2.2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两种基本实现方法
        3.2.3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基础
        3.2.4 自研任意波形发生器的FPGA设计
        3.2.5 自研任意波形发生器功能测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读出电子学系统中的FPGA技术
    4.1 数据采集卡
        4.1.1 数据采集卡发展历史
        4.1.2 数据采集卡基本原理
        4.1.3 自研数据采集卡的FPGA设计
        4.1.4 自研数据采集卡功能测试
    4.2 计数器Counter的FPGA设计
        4.2.1 自研计数器的FPGA设计
        4.2.2 计数器的功能测试
    4.3 时间数字转换器TDC的FPGA设计
        4.3.1 时间数字转换器发展历史
        4.3.2 时间数字转换器实现方法介绍
        4.3.3 自研时间数字转换器的FPGA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集成化电子学系统中的FPGA设计方案
    5.1 集成化电子学系统的优势
    5.2 集成化电子学系统中的FPGA设计方案
        5.2.1 结构
        5.2.2 不同时钟下的同步设计
        5.2.3 功能
    5.3 集成化电子学系统的实验应用
        5.3.1 单NV色心ODMR中的电子学集成化
        5.3.2 系综NV色心ODMR中的电子学集成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补充材料
    1 DDR3简介及其FPGA读写控制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4)高分辨率双频激光干涉仪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双频激光干涉仪工作原理
    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 系统的组成结构
        2.3.1 设计准则
        2.3.2 硬件设计
        2.3.3 软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预处理电路
    3.1 光电接收模块
        3.1.1 前置转化电路
        3.1.2 初级放大电路
        3.1.3 滤波电路
        3.1.4 主放大电路
    3.2 降频模块
        3.2.1 混频器
        3.2.2 振荡器和功分器
    3.3 整形电路
    3.4 本章小结
4 高分辨率细分计数电路
    4.1 相位差测量电路
        4.1.1 AD8302 的测量原理
        4.1.2 D触发器
        4.1.3 A/D转换器
    4.2 基于CPLD的计数系统
        4.2.1 CPLD简介
        4.2.2 CPLD开发环境介绍
        4.2.3 VHDL及 Verilog HDL介绍
        4.2.4 CPLD及ARM选型
        4.2.5 CPLD与ARM硬件连接电路
        4.2.6 CPLD及 ARM计数原理
    4.3 本章小结
5 误差分析与实验验证
    5.1 误差分析
    5.2 实验验证
        5.2.1 系统分辨率验证
        5.2.2 系统高测速验证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5)太阳射电观测阵列时频同步与信号传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综合孔径日像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综合孔径日像仪研究现状
        1.2.2 国内综合孔径日像仪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综合孔径日像仪中时频同步应用情况
    1.3 国内外时频同步系统研究现状
        1.3.1 授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1.3.2 国外时频同步系统研究现状
        1.3.3 国内时频同步系统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第2章 综合孔径成像及时频同步原理
    2.1 综合孔径成像原理及时频同步的作用
        2.1.1 综合孔径望远镜的工作方式
        2.1.2 时频同步在干涉阵中的作用
    2.2 基于光纤的时频同步原理与实现方法
        2.2.1 环回法
        2.2.2 双向比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时频同步实验系统设计
    3.1 时频同步系统方案
        3.1.1 时频同步系统整体设计
        3.1.2 光电转换及波分复用模块
        3.1.3 传输光纤及延迟线
        3.1.4 测量与补偿方案
    3.2 器件选择
        3.2.1 光电转换器及光纤
        3.2.2 功分器选择
        3.2.3 频率计/计数器选择
        3.2.4 搭建试验平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路器件及环境对时频同步精度的影响
    4.1 光分路器与功分器效果对比
        4.1.1 分路器件引入相位差(时间差)情况
        4.1.2 分路器件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2 环境对时频同步效果的影响
        4.2.1 单向开环传输频率信号的环境影响
        4.2.2 基于环回系统的环境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时频同步系统搭建与链路拓展
    5.1 时间频率同时传输系统搭建
        5.1.1 传输标准频率信号实验
        5.1.2 时频同步传输
    5.2 四路时频同步拓展
        5.2.1 使用功分器的情况
        5.2.2 使用光分路器的情况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USB3.0的便携示波器接口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1.2.1 便携式示波器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1.2.2 USB协议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接口模块硬件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2.1.1 总体需求分析
        2.1.2 接口模块方案设计
    2.2 硬件电路设计
        2.2.1 USB控制器外设接口电路设计
        2.2.2 USB控制器电源电路设计
    2.3 逻辑功能设计
        2.3.1 接口控制逻辑设计
        2.3.2 指令解析功能设计
        2.3.3 时钟与复位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接口固件程序设计
    3.1 固件方案总体设计
    3.2 固件程序的开发
        3.2.1 从设备FIFO接口设计
        3.2.2 DMA通道设计
    3.3 USBTMC协议实现
        3.3.1 USB描述符
        3.3.2 USB设备枚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块的仪器控制软件设计
    4.1 SCPI指令集分析
    4.2 专用SCPI指令集设计
        4.2.1 通道指令子系统
        4.2.2 测量指令子系统
        4.2.3 采样指令子系统
        4.2.4 触发指令子系统
    4.3 SCPI指令存储与解析方案设计
        4.3.1 SCPI指令存储方案设计
        4.3.2 SCPI指令解析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位机应用软件设计
    5.1 软件方案设计
        5.1.1 软件设计选用平台及工具
        5.1.2 软件功能分析与工作流程设计
    5.2 软件用户界面设计
    5.3 关键功能模块设计
        5.3.1 数据收发模块设计
        5.3.2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功能验证与测试
    6.1 硬件平台功能验证
    6.2 USBTMC平台识别与功能测试
    6.3 专用SCPI指令系统测试
    6.4 上位机应用软件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后期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高精度双通道频率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任务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频率测量方法研究
    2.1 频率测量方法研究
        2.1.1 直接计数法
        2.1.2 等精度测量法
        2.1.3 游标法
        2.1.4 相检宽带测频法
    2.2 本系统的测频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指标分析和总体设计方案
    3.1 系统功能要求
    3.2 系统指标分析
        3.2.1 信号输入通道指标分析
        3.2.2 频率、周期测量指标分析
        3.2.3 时间间隔测量指标分析
        3.2.4 频率比测量指标分析
    3.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1 信号输入通道设计
        4.1.1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1.2 整形电路设计
    4.2 FPGA选型及外围电路设计
    4.3 CPCI总线接口电路的设计
    4.4 电源电路设计
    4.5 时钟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逻辑电路设计
    5.1 系统总体逻辑设计
    5.2 CPCI接口逻辑设计
    5.3 信号输入通道控制逻辑设计
        5.3.1 信号调理电路控制逻辑设计
        5.3.2 触发电平控制逻辑设计
        5.3.3 迟滞电压控制逻辑设计
    5.4 测量逻辑设计
        5.4.1 频率、周期测量逻辑设计
        5.4.2 时间间隔测量逻辑设计
        5.4.3 频率比测量逻辑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6.1 测试平台搭建
    6.2 系统静态调试
    6.3 系统硬件调试
        6.3.1 FPGA外围电路和CPCI接口电路测试
        6.3.2 晶振准确度测试
        6.3.3 输入通道控制功能测试
        6.3.4 触发电平输出测试
        6.3.5 迟滞电压控制测试
        6.3.6 输入动态范围测试
        6.3.7 低通滤波网络测试
    6.4 系统的功能测试
        6.4.1 频率测量功能测试
        6.4.2 周期测量功能测试
        6.4.3 时间间隔测量功能测试
        6.4.4 频率比测量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

(8)相位噪声测试仪的控制与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仪器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2.1 相位噪声的定义及其表征
        2.1.1 相位噪声的定义
        2.1.2 相位噪声的表征
    2.2 硬件平台简介
    2.3 软件需求分析
        2.3.1 通道及环路的状态控制
        2.3.2 数据传输、处理
        2.3.3 图形化界面显示
    2.4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2.4.1 软件功能划分
        2.4.2 软件多线程设计
        2.4.3 软件开发工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仪器软件关键技术实现
    3.1 C#编程语言
    3.2 事件机制
        3.2.1 委托
        3.2.2 事件
    3.3 自定义控件的设计
        3.3.1 常用控件
        3.3.2 相位噪声测试仪中的自定义控件应用
    3.4 多线程的设计
        3.4.1 Thread类
        3.4.2 多线程应用
        3.4.3 跨线程访问控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通道及环路的状态控制模块
        4.1.1 Serial Port类
        4.1.2 功能实现
    4.2 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
        4.2.1 数据接收
        4.2.2 数据处理
    4.3 界面显示模块
        4.3.1 坐标轴管理
        4.3.2 波形绘制
        4.3.3 标记管理
        4.3.4 动态显示
    4.4 菜单控制模块
        4.4.1 文件管理
        4.4.2 其他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频缺损补偿算法及系统测试
    5.1 低频缺损算法
        5.1.1 低频缺损现象产生的原因
        5.1.2 低频缺损补偿的软件实现
    5.2 系统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PXIe总线的射频信号综合测试模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产品现状
        1.2.2 可重构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射频信号综合测试模块总体方案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2.2 收发机架构
        2.2.1 超外差式收发机
        2.2.2 数字中频收发机
        2.2.3 零中频收发机
    2.3 射频信号收发模块方案设计
        2.3.1 芯片选型
        2.3.2 接收通道整体方案设计
        2.3.3 发射通道整体方案设计
    2.4 网络参数分析模块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信号综合测试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1 射频信号综合测试模块整体结构设计
    3.2 数字信号处理板实现方案
        3.2.1 PXIe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3.2.2 FPGA选型
    3.3 射频板实现方案
        3.3.1 AD9361 模块设计
        3.3.2 时钟模块设计
        3.3.3 FMC与FPGA接口实现方案
        3.3.4 外围射频通道设计
    3.4 射频转接板实现方案
    3.5 网络参数测量板实现方案
        3.5.1 激励源功分电路
        3.5.2 开关电路硬件设计
        3.5.3 定向耦合器耦合电路
        3.5.4 信号传输等长电路设计
    3.6 电源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射频信号综合测试模块数字逻辑设计
    4.1 AD9361 相关接口逻辑设计
        4.1.1 SPI控制逻辑设计
    4.2 频谱分析仪数字逻辑设计
        4.2.1 频率分辨率带宽
        4.2.2 分辨率带宽滤波器设计
    4.3 射频信号发生器数字逻辑设计
        4.3.1 DDS主动发送模块设计
        4.3.2 数字调制设计
    4.4 网络参数分析仪逻辑设计
        4.4.1 同步模块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射频信号发生器功能测试
    5.2 频谱分析仪功能测试
    5.3 矢量网络参数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基于鉴相法的相噪分析仪数字部分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位噪声理论基础及测试技术
    2.1 相位噪声理论基础
    2.2 相位噪声测量技术简介
        2.2.1 频谱仪直接测试法
        2.2.2 差拍法
        2.2.3 鉴频法
        2.2.4 直接数字化法
        2.2.5 鉴相法
    2.3 鉴相法的理论推导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各模块方案设计
    3.1 相噪算法方案分析
        3.1.1 功率谱估计分析
        3.1.2 多分辨率方案分析
    3.2 信号采集方案设计
        3.2.1 影响采集过程的因素
        3.2.2 模数转换器选型
        3.2.3 采样滤波处理
        3.2.4 互相关降噪分析
        3.2.5 低抖动时钟电路方案分析
    3.3 存储方案分析
        3.3.1 存储器介绍
        3.3.2 数据大容量存储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模块功能实现
    4.1 采集模块设计
        4.1.1 时钟电路设计
        4.1.2 数据采集处理
    4.2 数据大容量存储模块设计
        4.2.1 MIG核接口分析
        4.2.2 存储逻辑设计
    4.3 相噪算法模块设计
        4.3.1 降采样处理设计
        4.3.2 双通道FFT运算
        4.3.3 共轭相乘处理
        4.3.4 累加平均处理
        4.3.5 互相关降噪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数据采集功能验证
    5.2 数据大容量存储功能验证
    5.3 相噪算法功能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国外微波计数式频率计发展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多普勒雷达应用的低功耗低噪声电路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陈德阳.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铜基底射频超导腔溅射镀膜关键技术研究[D]. 潘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21(01)
  • [3]用于光探测磁共振的FPGA技术研究[D]. 王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4]高分辨率双频激光干涉仪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D]. 史庆. 四川大学, 2021
  • [5]太阳射电观测阵列时频同步与信号传递研究[D]. 刘宇晴. 山东大学, 2021(12)
  • [6]基于USB3.0的便携示波器接口模块设计与实现[D]. 张耀先.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高精度双通道频率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徐芳.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8]相位噪声测试仪的控制与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D]. 索贝贝.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9]基于PXIe总线的射频信号综合测试模块设计[D]. 王澈.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10]基于鉴相法的相噪分析仪数字部分设计及实现[D]. 史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国外微波计数频率计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