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顺利建成开通

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顺利建成开通

一、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胜利建成开通(论文文献综述)

古松,杨海玉,舒文琼,乐宁,胡晓女,宿建光,孙慧,鲁义轩,杨海峰,郑宏,李鹏,董玉楠,刘兵,刘启诚,阴志华,王倩倩,杜娟[1](2005)在《北邮人——中国通信业五十年见证》文中研究表明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通信行业的"黄埔军校",到今年10月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春华秋实路,她为中国通信业的建设和发展输送了一批批骨干人才。在中国通信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都有北邮人的见证,在重要的历史事件中也每每留下了北邮人的身影。本期我们选取了中国通信发展历史上的60件大事,并随机采访了60位曾经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和学习过的业内人士,让我们一起在对中国通信业辉煌发展史的回忆当中,共同找寻北邮人所留下的历史足迹。

陈仲旭[2](1996)在《我国建设立体现代化国际通信桥》文中研究说明 前言: 随着全球光纤通信的广泛应用,目前的越洋国际通信信道容量已大大提高,加上再应用电路的复用与压缩技术,容量迅速进一步增大。如今,全球已先后建成180多条光纤海缆线路,并计划在1998年以前再建130多条,届时,国际通信信道将在现有近200万条话路的基础上,增至400万条以上。预计,如果包括未来十年的发展,越洋国际通信电话将超过1800万条。

王永林,卢良安,刘春阳,王鹏,卢炳忠[3](2001)在《我国大陆港台国际光缆通信路由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在我国大陆、台湾省和香港特区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简要介绍了这些线路的主要性能、路由和登陆站 ,重点给出了台湾经汕头、崇明与美国和其它国家的通信路由

原荣[4](1995)在《世界海底光缆通信线路建设及其技术发展状况》文中认为本文概述了世界海底光缆,特别是世界近海海底光缆通信线路建设状况及其在通信网中骨干作用,分析了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技术发展趋向。文中,对海底光缆系统的拓外结构也作了介绍,并比较了干线分支形和花边形两种结构的优缺点。最后对海洋勘察、海缆路由和登陆点选择及其敷设与可靠性措施也作了简单的介绍。

李芳芳[5](2006)在《我国海洋经济活动陆岸基地建设与布局研究》文中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并一直保持着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速度,达到了每10年翻一番的增长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活动日益繁荣,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趋势更是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沿海地区对海洋经济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开始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海陆一体的经济发展思路。海洋经济活动也从最初的“兴渔盐之力,行舟辑之变”转向更深层次的海洋油气和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等海洋活动。然而随着开发海洋活动难度和复杂程度的加大,海洋活动要形成最终的社会效益必然离不开陆域基础设施、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其陆岸基地建设就成为必需和必然,以便完成海陆协调,实现海陆一体化发展。 本文从选题上就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对此问题展开了一定量的工作。在分析建设陆岸基地的背景下,提出了陆岸基地的概念,结合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等理论知识,注重了区域性这个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特性,以国际海底光缆、海洋油气、国际海底区域资源所形成的三种海洋经济活动为例,根据所选产业的具体情况,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总结了陆岸基地建设的原则,确定其布局,并对其建成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了分析,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李芳芳,栾维新[6](2004)在《我国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点的选择及其对区域经济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国际海底光缆的发展状况,通过对登陆我国的国际海底光缆及其所在地区状况的分析,总结了登陆点的选择原则(主要考虑其社会经济因素),讨论了登陆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国际海底光缆的对策。

肖壹文[7](2017)在《多节点海底信息网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海底传输网络正向着大容量、长距离、高兼容的方向发展,而建立统一的海底信息网传送平台是一个主流趋势。海底信息网需囊括现有的海底光缆系统、海底观测网系统和海底警戒网系统的全部功能,是实现海底通信的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海底信息网是水下多节点系统的一种实现,其包含了海底信息网的结构设计、水下节点设计和功能子系统的设计三个方面,本文也据此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介绍现有海底网络的发展情况,包括具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分析海底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并对海底信息网架构进行研究与设计。从整体网络拓扑结构出发,探讨了各种拓扑结构的利弊,并具体分析了海底光缆系统和海底观测网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实现方式,为后续设计做借鉴。然后根据海底信息网的各方面的技术实现,给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最后根据三种不同业务网络的特点,阐述海底信息网的运作流程。其次介绍了海底信息网中关键水下节点接驳盒的信息系统框架,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原则,给出了接驳盒的模块化设计方案,并针对每个功能模块作详细说明。最后从海底信息网中线路监测子系统的角度出发,详细研究了基于OTDR技术的线路检测系统的实现,结合COTDR光纤分布式传感原理,给出线路监测系统的系统架构和可行的实施方案。

於益林[8](2004)在《海底管线动态跟踪定位与在线无损检验技术应用开发课题的构想》文中认为研究水下电缆、管道跟踪、检测和维修技术有益于快速有效地履行海上财产救助、保护海上环境等抢险救灾任务,保障国家海洋资源的正常开发和利用.水下电缆、管道跟踪、检测和维修工作需要潜水员和以ROV为代表的水下机器人的密切配合.这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有着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海洋工程救助打捞服务项目. 本文论述了这一项目的救助打捞服务.必要性和实施构想.

张海光[9](2014)在《改变世界的海底光缆》文中研究表明只要您在上网,您就会用到光纤。这些头发丝般粗细的石英玻璃光导纤维影响着几十亿人的生活。2006年12月26日,我国台湾省南部海域发生7.2级海底地震,造成该海域13条国际海底光缆受损,致使我国至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南亚部分地区的语音通信接通率明显下降;至欧洲、南亚地区的数据专线大量中断;互联网大面积拥塞、瘫痪,雅虎、MSN等国际网站无法访问,1500万MSN用户长期无法登陆,1亿多中国网民一个多月无法正常上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网民也受到影

姜日生[10](1994)在《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胜利建成开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第一条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正式开通.这条由中国邮电部电信总局、日本国际电报电话公司(KDD)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三方共同投资建设的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经过中日美三方验收和全程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总技术规范标准和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的有关建议.工程质量优良.

二、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胜利建成开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胜利建成开通(论文提纲范文)

(3)我国大陆港台国际光缆通信路由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在大陆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1.1 中美海底光缆系统 (China-US CableNetwork)
    1.2 亚欧海底光缆 (SEA-ME-WE3)
    1.3 亚欧陆地光缆系统 (TAE)
    1.4 环球海底光缆系统 (FLAG)
    1.5 中日光缆系统 (C-JFOSC)
    1.6 中韩光缆系统 (CKC)
    1.7 中国东南亚陆地光缆系统 (CSC)
    1.8 中俄陆地光缆系统
    1.9 中朝光缆线路
2 在台湾省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2.1 在枋山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2.1.1 台-菲-关国际光缆线路 (T-P-G)
        2.1.2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 (SEA-ME-WE3)
        2.1.3 中美海底光缆系统 (China-US CableNetwork)
    2.2 在头城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2.2.1 台湾至日本、马来西亚的亚太光缆 (APC)
        2.2.2 亚太光缆网APCN的子系统1
        2.2.3 亚太光缆网APCN的子系统2
        2.2.4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 (SEA-ME-WE3)
3 在香港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3.1 香港-日本-韩国光缆系统 (H-J-K)
    3.2 亚太光缆系统 (APC)
    3.3 亚太光缆网络 (APCN)
    3.4 泰越港光缆系统 (T-V-H)
    3.5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 (SEA-ME-WE3)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在香港有两个登陆站.
    3.6 环球海底光缆系统 (FLAG)

(5)我国海洋经济活动陆岸基地建设与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基本思路
    1.4 难点、创新及研究总结
2. 我国海洋经济陆岸基地建设背景分析
    2.1 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地位
    2.2 陆岸基地的定义
    2.3 海洋经济发展对陆岸基地的需求
    2.4 陆岸基地研究的必要性
    2.5 理论基础
3. 海底光缆登陆点的选择
    3.1 国际海底光缆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3.2 海底光缆登陆点的选择原则
    3.3 登陆点的选择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4 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点建设和布局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3.5 小结
4. 海洋油气陆岸基地的选择
    4.1 我国石油资源概况
    4.2 我国天然气资源概况
    4.3 海洋油气的需求
    4.4 海洋油气陆岸基地建设的条件与布局
    4.5 基地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4.6 建设和布局海洋油气陆岸基地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4.7 小结
5. 国际海底区域资源陆岸基地的选择
    5.1 “区域”资源概况
    5.2 “区域”资源的开发
    5.3 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5.4 世界各国“区域”资源开发活动的基本历程
    5.5 我国锰结核发利用设想
    5.6 国外陆岸基地的建设情况
    5.7 陆上登陆点的选建原则
    5.8 陆岸基地建成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论文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6)我国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点的选择及其对区域经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国际海底光缆发展概况
    1.1 连接世界各国的国际海底光缆网络正在形成
    1.2 国际海底光缆在我国发展迅速
2 海底光缆登陆点的选择原则
    2.1 自然地理条件
    2.2 经济高度发达
    2.3 交流与合作
    2.4 通讯基础
    2.5 专业技术人才
    2.6 比较效益
3 登陆点的选择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1 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3.2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3 为区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3 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
4 发展我国国际海底光缆的对策
    4.1 利用海洋空间,根据具体情况参与国际海底光缆建设
    4.2 建立合作关系,开拓自己的海底光缆市场
    4.3 登陆点的选择宜分散
    4.4 采取积极措施保护海底光缆
    4.5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结合
5 小结

(7)多节点海底信息网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底光缆系统发展
        1.2.2 监测技术发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水下多节点通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1 水下系统结构组成
        2.1.1 网络拓扑结构
        2.1.2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
        2.1.3 海底观测网系统
    2.2 系统技术方案
        2.2.1 水下信息网总体架构
        2.2.2 网络结构分析
        2.2.3 通信技术分析
        2.2.4 远端供电
        2.2.5 网络监测方案
    2.3 海底信息网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下多节点通信系统的节点总体设计
    3.1 总体设计
    3.2 具体模块设计
        3.2.1 主控功能模块
        3.2.2 业务接入功能模块
        3.2.3 光转换功能模块
        3.2.4 OADM功能模块
        3.2.5 光放大功能模块
        3.2.6 OTDR功能模块和光监测功能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OTDR的线路监测原理
    4.1 OTDR技术
        4.1.1 OTDR实现原理
        4.1.2 OTDR局限性
    4.2 COTDR技术及传感原理
    4.3 COTDR线路监测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块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接驳盒模块测试
        5.1.1 OADM模块功能测试
        5.1.2 光放大模块功能测试
    5.2 COTDR线路监测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对照表

(9)改变世界的海底光缆(论文提纲范文)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变迁
光纤通信改变世界
中国光纤通信发展史
中美海底光缆
亚欧海底光缆
亚太2号海底光缆
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
海底光缆施工方法
怎样修复海底光缆

四、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胜利建成开通(论文参考文献)

  • [1]北邮人——中国通信业五十年见证[J]. 古松,杨海玉,舒文琼,乐宁,胡晓女,宿建光,孙慧,鲁义轩,杨海峰,郑宏,李鹏,董玉楠,刘兵,刘启诚,阴志华,王倩倩,杜娟. 通信世界, 2005(37)
  • [2]我国建设立体现代化国际通信桥[J]. 陈仲旭. 邮电商情, 1996(17)
  • [3]我国大陆港台国际光缆通信路由综述[J]. 王永林,卢良安,刘春阳,王鹏,卢炳忠. 光通信研究, 2001(02)
  • [4]世界海底光缆通信线路建设及其技术发展状况[J]. 原荣. 光通信技术, 1995(03)
  • [5]我国海洋经济活动陆岸基地建设与布局研究[D]. 李芳芳. 辽宁师范大学, 2006(11)
  • [6]我国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点的选择及其对区域经济影响[J]. 李芳芳,栾维新. 海洋信息, 2004(04)
  • [7]多节点海底信息网的研究与设计[D]. 肖壹文.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7(06)
  • [8]海底管线动态跟踪定位与在线无损检验技术应用开发课题的构想[A]. 於益林. 救捞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4
  • [9]改变世界的海底光缆[J]. 张海光. 城市与减灾, 2014(03)
  • [10]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胜利建成开通[J]. 姜日生.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1994(01)

标签:;  ;  ;  ;  

中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顺利建成开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