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故障排除

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故障排除

一、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故障的排除(论文文献综述)

舒忠[1](1995)在《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故障的排除》文中认为 微机的使用,主要体现在软件的使用。而软件在微机运行中又是看不到的。当微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首先要判断这一故障是由机器硬件引发的,还是由所运行的软件引发的。这一判断是故障排除的关键所在。如果把软件故障认为是硬件故障,就会给维修带来很大的麻烦。 对于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维护,首先要对系统软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软硬盘格式化、系统软件装配,了解计算机防毒与杀毒,还

李瀚婷[2](2019)在《基于PLC的流水线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国家工业生产不断强大,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机械手配合流水线生产成为了提高工业自动化的重要途径。流水线生产中离不开皮带运输机的辅助,皮带运输机可在电动机的控制下进行自动运行,本次系统设计中将使用皮带运输机与传感器的配合完成物料的筛选工作。机械手作为目前各类机器人科技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多功能机器,它既能自动化控制,又可通过控制器改变对机械的控制要求,灵活度高,可代替人工的繁重劳动,消除人在有毒有害环境中工作而影响健康,节省人力与时间的消耗,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并且可以避免在有害环境下人身安全受到伤害。则流水线机械手控制系统成为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必然选择,其中对于机械手的控制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可编程控制器)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机械手相关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变频器技术、传感器先进技术等来实现机械手配合流水线完成物料的抓取、移动、筛选的自动化控制工作,并结合上位机进行组态画面的监控。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包括:首先,对比传统工业生产控制的优劣性,说明所研究的基于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机械手的先进性。分析介绍机械手结构与应用,有助于把握系统整体控制方向。介绍本次系统设计目标以便于得出整体系统结构。其次,针对本次系统设计目标提出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并对所使用的各功模块块依次详细分析,为后续系统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做好准备工作。最后,完成系统的软件及接线设计方案,实现预期完成作业,并用组态软件实现上位机监控。监控工作包括软件设备配置与通信参数设定,同时进行监控画面与动画连接的设计等。采集到的输入输出信号与其信号的实时变化利用动画进行呈现,可使流水线机械手的工作情况显示在监控画面当中。完成以上工作既可使机械手按照设计目标完成作业,并通过上位机监控系统实现对流水线机械手的直观观测,实现本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韩志国,李怡,盛浣菲[3](2008)在《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获奖人专题》文中研究指明走进泪水与汗水交织,光荣与梦想并存的2008年,中国传媒行业顺应时代潮流,在技术建设方面不断尝试着自主刨新,并结下累累硕果。在10月22日即将召开的"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下称"王选人才奖")颁奖大会上,将有16位传媒科技工作者分别获得代表传媒科技领域最高荣誉的"王选新闻科学枝术成就奖"和"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目前在中国新闻领域有1991年设立的范长江奖,1993年设立的韬备奖。2005年,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设立了王选奖。虽然王选奖的诞生时间最晚,但它却是目前国内传媒科技领域里唯一的,也是级别最高的奖项。为了更好地介绍获奖人,学习获奖人的先进事迹,本刊记者在对部分获奖人进行采访的基础上,将获奖人的先进事迹和杰出成就呈现给大家,相信它能够带给您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鼓励一种鞭策。

程秀明[4](2007)在《连杆精成形中试基地工控设计》文中提出本论文是我的导师宋玉泉教授关于连杆精成形生产线研究方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汽车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的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导师所提出的“科、教、产”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工作的。科是指科学研究;教是指人才培养;产是指面向经济建设,要对生产力的发展有所贡献。本论文是以我的导师的专利“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的装置与工艺(专利号:ZL 97 1 00921.X证书号:60233)”为依据,以“辊压塑性精成形机(专利号:ZL 95 1 09871.3证书号:61913)”和“板压滚动塑性精成形机(专利号:ZL 95 1 09500.5证书号:61808)”为关键设备,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连杆精成形生产线工控系统进行设计。板压滚动塑性精成形机将板式楔横轧机和辊式楔横轧机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同时摒弃了它们的缺点;辊压塑性精成形机利用了辊锻的连续局部塑性成形技术和闭式模锻技术,有效的克服了辊锻的前滑和后移,提供了平面轴对称杆类件的塑性精成形设备。这两种设备是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的连杆中试生产线的重要组成设备。“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的装置与工艺”是根据塑性变形的体积不变定理,合理地设计模板的型腔,在板压滚动塑性精成形机上楔横轧精制坯,然后在辊压塑性精成形机上进行连杆的精成形。随后采用常规的工艺,进行整形、切边和冲连皮,便可得到精成形的连杆。因此,这一新工艺既保留了辊锻和楔横轧的优点,又显着地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质量的稳定性。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的连杆中试生产线具有设备投资少、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它将大大降低汽车用连杆的生产成本,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它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姚锡锋[5](2011)在《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金属间隙密封气缸作为一种新型的低摩擦气缸,具有低摩擦、高速和高频率运行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传送精密零件、切割镜片等对压力反应灵敏及要求高频高速的工业自动化环境中。但是由于金属间隙密封气缸是一种新型气缸,没有进行相应的寿命试验及失效模式方面的试验研究,这些方面数据的欠缺直接影响这种新型气缸在重要场合的应用。因此,对其展开寿命和失效模式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但是,由于金属间隙密封气缸的结构特殊性,过去的橡胶密封气缸试验规范的有关规定不能照搬,因此有必要结合寿命试验对规范中的失效临界值进行深入研究。论文针对金属密封气缸的寿命和失效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针对金属间隙密封气缸的特点,参照ISO国际标准中气缸寿命试验的规范,提出了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的基本环境条件,并构建了用于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的试验系统。(2)进行了金属间隙密封气缸的寿命试验。经历了6个多月2500多万次的持续运行试验和数据采集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并考虑到金属间隙密封气缸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特点,基于试验数据得出了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失效判定的临界值不能采用现有国际标准规定值的重要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泄漏量、最小工作压力和行程时间的失效临界值。(3)根据本文提出的失效临界值,对试验气缸进行了失效分析。同时,进行了被试气缸的寿命计算,得到其特征寿命为1.6192x 107次全行程。在此基础上对被试气缸进行了结构分解和磨损部位检查,查找了试验气缸失效的模式和影响气缸寿命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金属间隙密封气缸的主要失效因素在于气缸滚珠导向机构的磨损及气缸润滑状态的劣化。

袁亮[6](2005)在《嵌入式快速逻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当今制造业正面临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减少资金投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成为用户追求的目标,对于PLC系统的处理速度、开放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大大超过从前。PLC已发展成为集实时控制、故障诊断、数据综合分析等复杂任务于一体的硬软件系统平台,这些任务的复杂性与控制的难度急剧增加,对PLC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采用新的技术,不断改进系统的硬软件,如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高速处理器内核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就可以将高速的处理性能和良好的开放性引入到控制领域,推动PLC系统向更高层次发展。 本文对构建开放、快速、可靠稳定的新一代PLC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成功攻克了控制站内部高速并行总线技术、工业以太网应用实现技术、基于嵌入式处理器和实时操作系统的CPU模块设计、系统可靠性稳定性设计等技术难题。 工业以太网以其成熟的技术优势,已丌始在现场设备层网络中逐步应用,以工业以太网为网络平台,既可满足各控制站之间的高速数据通信的需求,又可以满足系统的开放性需求,在对工业以太网实现技术深入研究后,提出了工业以太网应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开发过程,并在本地控制站与远程通讯站的通讯中成功应用;为满足控制站内高速数据采集的要求,改变以往控制站内应用串行传输数据的方式,研究参考了成熟的并行通讯总线模型(MULTIBUS总线和STD总线)后,原创性地提出了适合控制系统内部应用的高速并行总线“FPBUS”,在实验验证其可靠性与高速性能后应用于PLC系统中;基于控制系统对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基本要求,以适合实际应用为原则,借助嵌入式处理器的稳定、可靠、廉价等优势,在PLC系统中大量应用了嵌入式处理器、微处理器和实时操作系统,分解出各种模块硬件和软件模型后,对各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并对各模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实际测试。 目前,我们开发的基于工业以太网、高速控制站内部总线和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的新一代PLC系统已通过了精度测试、可靠性测试和电磁兼容性测试一系列测试分析,并在工业现场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二、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故障的排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故障的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PLC的流水线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LC与机械手的起源与发展
        1.2.1 PLC的起源与发展
        1.2.2 机械手的起源与发展
    1.3 机械手的组成与分类
        1.3.1 机械手的组成
        1.3.2 机械手的分类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 论文研究思路
        1.4.2 研究主要内容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总体设计
        2.1.1 机械手工艺流程
        2.1.2 物料的分拣过程
        2.1.3 报警功能
    2.2 各功能模块概述
        2.2.1 控制器模块
        2.2.2 变频器模块
        2.2.3 传感器模块
        2.2.4 上位机监控模块
3 PLC选型与通信协议分析
    3.1 PLC选型及地址分配
    3.2 常用PLC通讯原理介绍
        3.2.1 数据传输方式
        3.2.2 串行通信端口分类
    3.3 基于RS485 的通讯协议设计
4 系统的软件及接线设计
    4.1 PLC输入输出设计
    4.2 机械手与皮带送料分拣顺序功能图
    4.3 PLC程序设计与仿真
        4.3.1 MELSOFT编程软件简介
        4.3.2 GX Developer程序设计
        4.3.3 GX Simulator仿真过程
    4.4 PLC外部接线
5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5.1 组态王简介
    5.2 组态王监控系统设计
        5.2.1 监控系统设计过程
        5.2.2 监控系统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连杆精成形中试基地工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自动化生产线在连杆生产中的应用
        1.2.1 自动化生产线
        1.2.2 自动化生产线在锻造生产中的应用
        1.2.3 国内连杆自动化生产线状况
    1.3 生产线控制系统
        1.3.1 计算机工业控制系统概况
        1.3.2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概况
        1.3.3 由计算机与 PLC 集成的生产线控制系统
    1.4 组态软件开发上位机界面
        1.4.1 组态软件概念、特点及其功能
        1.4.2 组态软件国外国内发展
    1.5 问题的提出
    1.6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方案
    1.7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连杆中试生产线控制系统的方案论证和控制策略
    2.1 连杆中试生产线机械设备及其平面布局
    2.2 连杆中试生产线工艺流程
    2.3 连杆中试生产线工作过程
    2.4 连杆中试生产线控制要求
    2.5 连杆中试生产线控制方案
    2.6 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2.7 控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2.8 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第三章 连杆中试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
    3.1 PLC 选用和硬件配置
    3.2 连杆中试生产线控制系统硬件电路接线方案
    3.3 PLC 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3.4 连杆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3.4.1 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
        3.4.2 连杆生产线控制系统的 PLC 程序设计
        3.4.3 控制系统的上位机人机界面设计
    3.5 生产线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3.5.1 PLC 安装的要求
        3.5.2 PLC 系统的调试
第四章 连杆中试生产线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4.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比较与研究
    4.2 本论文提出的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附录

(5)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气缸的发展及气缸寿命试验研究的现状
        1.1.1 气缸的发展与研究
        1.1.2 气缸寿命试验简介
    1.2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研究的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分析
    2.1 气缸橡胶密封和金属间隙密封的特点分析
        2.1.1 橡胶密封的特点
        2.1.2 金属间隙密封的特点
    2.2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条件确定
        2.2.1 ISO国际标准中气缸寿命试验条件
        2.2.2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条件
    2.3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失效故障树分析
        2.3.1 故障树分析理论
        2.3.2 气缸失效分析
3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系统研究
    3.1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方案
        3.1.1 气缸寿命试验气动回路原理
        3.1.2 气缸寿命试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3.1.3 气缸寿命试验系统的调试
    3.2 气缸寿命试验测量系统设计
        3.2.1 气缸泄漏量测量系统
        3.2.2 气缸最小工作压力测量
        3.2.3 气缸行程时间测量
4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失效判定值分析
    4.1 气缸寿命试验介绍
        4.1.1 气缸寿命试验过程描述
        4.1.2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问题描述
    4.2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失效临界值初步分析
        4.2.1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泄漏量临界值定义的意义
        4.2.2 最小工作压力临界值分析
        4.2.3 行程时间临界值分析
5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数据分析
    5.1 气缸可靠性寿命分析
        5.1.1 寿命分析的基本方法
        5.1.2 威布尔分布介绍
        5.1.3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分析
    5.2 影响寿命因素分析
        5.2.1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试验后失效分析
        5.2.2 金属间隙密封气缸拆解图分析
6. 总结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6)嵌入式快速逻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1.3 嵌入式系统特点
    1.4 课题的任务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快速逻辑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体系结构
        2.1.1 系统网络结构
        2.1.2 系统规模
    2.2 系统应用工业以太网的解决方案
        2.2.1 以太网的实时能力分析
        2.2.2 工业以太网解决非确定性问题的措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并行总线的开发
    3.1 常用串行通讯技术
        3.1.1 8051串行口结构与工作原理
        3.1.2 串行通讯中的数据包
        3.1.3 串行通讯速率
    3.2 高速并行通讯技术
        3.2.1 并行通讯工作原理
        3.2.2 MULTIBUS总线
        3.2.3 STD总线
    3.3 高速并行通讯控制逻辑设计
        3.3.1 控制逻辑模型设计
        3.3.2 控制逻辑接口设计
        3.3.3 中继接口设计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控制设备的开发
    4.1 工业以太网概述
        4.1.1 工业以太网的产生背景
        4.1.2 工业以太网的特点
        4.1.3 工业以太网体系结构
    4.2 工业以太网接口设计
        4.2.1 本系统网络结构
        4.2.2 嵌入式工业以太网设计
        4.2.2.1 嵌入式核心处理器
        4.2.2.2 嵌入式以太网控制模块
        4.2.2.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场级通讯集成的开发
    5.1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5.1.1 现场总线技术概念
        5.1.2 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特点
        5.1.3 现场总线技术发展及标准
    5.2 工厂底层自动化系统及信息集成技术
        5.2.1 CIMS体系结构及工业数据结构的层次划分
        5.2.2 现场级和车间级自动化监控与信息集成
    5.3 现场级通讯设备互联设计
        5.3.1 Modbus通讯协议概述
        5.3.1.1 Modbus物理层
        5.3.1.2 Modbus数据链路层
        5.3.1.3 Modbus应用层
        5.3.2 Modbus通讯设备互联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硬软件设计
    6.1 嵌入式快速逻辑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6.1.1 主控制器模块设计
        6.1.1.1 硬件结构设计
        6.1.1.2 软件结构设计
        6.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1.2.1 实验目的及内容
        6.1.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2 嵌入式快速逻辑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6.2.1 IEC61131-3标准
        6.2.2 IEC61131-3和传统梯形图的比较
        6.2.3 总体设计思路
        6.2.4 功能块设计
    6.3 抗干扰技术分析
        6.3.1 本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6.3.2 本系统的硬件主要抗干扰措施
        6.3.3 印刷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6.3.4 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科研工作总结
    7.2 国际市场情况
    7.3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故障的排除(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故障的排除[J]. 舒忠. 印刷技术, 1995(01)
  • [2]基于PLC的流水线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D]. 李瀚婷.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3]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获奖人专题[J]. 韩志国,李怡,盛浣菲. 中国传媒科技, 2008(09)
  • [4]连杆精成形中试基地工控设计[D]. 程秀明. 吉林大学, 2007(04)
  • [5]金属间隙密封气缸寿命试验研究[D]. 姚锡锋.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5)
  • [6]嵌入式快速逻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袁亮. 浙江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故障排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