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层铬酸钝化成膜机理及钝化膜干涉色探讨

锌层铬酸钝化成膜机理及钝化膜干涉色探讨

一、锌镀层铬酸钝化的成膜机理和钝化膜薄膜干涉成色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蒋雄[1](1977)在《锌镀层铬酸钝化的成膜机理和钝化膜薄膜干涉成色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1、锌镀层的铬酸钝化过程,是在固—液(金属—溶液)界面上进行的多相化学反应过程。低铬钝化的铬酐浓度小,更是必须考虑扩散作用对钝化过程的影响。2、表面活化剂是铬酸钝化液形成彩色钝化膜的必要条件。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是有效的活化离子。常用的表面活化剂有食盐、氯化铵、硫酸、硫酸钠和硫酸锌等,其添加量须随六价铬浓度的提高而相应增加,随六价铬浓度的降低而相应减少。在低铬钝化中,卤素离子(Cl-、Br-、I-)都表现出活化剂的作用,其中尤以氯离子为佳。它使钝化时成膜速度加快,钝化膜色彩鲜艳,给合力好。卤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作用是:在它们存在下,六价铬难以使锌表面形成保护性氧化膜,从而使界面上锌和六价铬的反应迅速进行,界面上PH值迅速升高,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彩色钝化膜。3、低铬钝化和高铬钝化是有内在联系的,低铬钝化是从高铬二次钝化演变而来的,只要具备六价铬、活化剂和一定的酸度等条件,都可以产生彩色钝化膜。但是两者在铬酐浓度、酸度和成膜方式上又有区别。下列低铬钝化配方是有效的:铬酐5克/升,氯化钠2.5—3克/升,硫酸0.3—0.5毫升/升。4、总结并讨论了铬酐浓度、活化剂及其浓度、酸度(或PH值)、温度、浸渍时间(液相成膜时间)和工件与钝化液的相对运动等因素对低铬钝化的影响,并

蒋雄[2](1976)在《锌镀层铬酸钝化膜的形成机理及其色泽成因的探讨》文中认为 钢铁零件镀锌后必须经过钝化处理,以便提高锌镀层的抗腐蚀能力,增加镀层的光泽和美观,防止手印玷污锌层,并可使锌镀层用作油漆的底层. 锌镀层的钝化一般都是沿用铬酸为主的三酸钝化工艺进行,其钝化液铬酐含量高达200~300克/升,甚至更高一些,习惯上常常称为高铬钝化.传统的高铬钝化工艺具有钝化液化学抛光能力强,钝化膜光泽好,色彩鲜艳,结合力牢固,抗腐蚀能力较强等优点.但是高铬钝化需要消耗大量铬酐,工件带出高浓度钝化液,不仅造成了很大浪费,更严重的是污染江河水质,毒化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个问题便越来越突出了.因此,采用低浓度铬酸钝化工艺(简称为低铬钝化)和推广无氰电镀

贺本龙[3](2020)在《金属镀锌层表面显色机理及定量表征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电镀锌钝化工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防腐蚀方法之一,为了提高镀锌层的耐蚀性和外观装饰性,钝化就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为了满足环保要求,传统铬酸盐钝化体系基本上被取代,目前趋向于无铬钝化体系的研究,并逐渐成熟。随着人们越来越高的对装饰性能的要求,无铬蓝白钝化和彩色钝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对蓝白钝化进行研究,但是人们对于无铬蓝白钝化体系主要停留在工艺研究,而缺乏对膜层外观颜色的探索,对膜层颜色的表征手段研究更是不足。如今传统目视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需建立统一、科学、准确的数字化表征体系,促进无铬钝化的研究和发展,达到标准化水平。本文选取硅酸盐蓝白钝化体系,以实验室成熟的钝化工艺作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硅酸盐钝化液的组分以及钝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钝化液成分、含量和钝化工艺条件的研究,确定对膜层外观颜色特征的影响。最后设计正交实验,优选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为:Na2Si O310g/L、Na NO310g/L、KF 2g/L、Ti Cl32ml/L、H2O25ml/L,用硫酸调节钝化液p H为1.8-2.0,钝化时间60s,干燥方式为热风吹干或者40℃~60℃恒温箱干燥。对最佳工艺下的钝化膜进行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及其价态分析。结果表明:外观颜色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SEM表面形貌分析可得,优化后的钝化膜层表面均匀致密,对锌层表面的具有良好的覆盖作用;通过对钝化膜的EDS、XPS分析可得,钝化膜主要是由Si、Ti、O、Zn、C等元素组成,从而研究和验证钝化膜成膜和显色机理。对钝化膜外观颜色的表征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钝化膜颜色的区别,创造性的采用CIE-RGB系统、CIE-XYZ系统及CIE Lab均匀颜色空间表征钝化膜层的颜色属性。包括对膜层R、G、B和X、Y、Z标准色度三刺激值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根据色度公式计算得出色度坐标x、y,引入CIE Yxy色度图,进而形象直观的对钝化膜颜色的整体趋向和变化标定。对膜层亮度值L,色度值a、b进行测试,表征其颜色色差,分析色度差曲线图,总结规律。初步建立了蓝白钝化膜外观颜色的定量表征方法。最后,通过对彩色钝化膜的定量表征,对其颜色属性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钝化膜表面颜色属性能科学判断钝化膜的表面颜色质量,颜色判断的科学性和标准性,对无铬蓝白钝化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供颜色基础,并作为其他颜色体系的参考方法,进而促进电镀行业的发展。

白明明[4](2019)在《镀锌层硅酸盐钝化膜色彩定量表征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镀锌彩色钝化工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防腐蚀方法之一,但是人们对钝化膜外观颜色的研究十分缺乏,钝化膜颜色的表征手段相对落后,传统目视法无法建立统一、科学、准确的表征体系,制约彩色钝化工艺的更广泛应用。本文针对镀锌硅酸盐彩色钝化体系,创造性的采用CIE Lab均匀颜色系统表征钝化膜层的颜色属性,包括亮度值L,色度值ab,彩度值C和色调角h,选择CIE Lab色差公式表征不同颜色的色差,引入CIE Yxy色度图形象直观的标定钝化膜颜色的整体趋向和变化,构建了彩色钝化膜外观颜色的定量表征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化硅酸盐钝化体系,结合外观色彩定量表征,分析工艺和组分对颜色的影响规律,得出最佳组分和工艺条件为:Na2SiO3 30g/L、H2SO4 5mL/L、单宁酸8g/L、CuSO4 0.5g/L、NaNO3 10g/L、硫脲5g/L、H3PO4 8mL/L、H2O2 10mL/L,钝化液pH为2,钝化时间30s,测量了最佳组分和工艺条件下膜层的物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钝化膜表面颜色定量表征可以科学判断钝化膜的表面颜色质量,指导钝化工艺优化,对无铬彩色钝化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韩甫田,吕玉成,蒋雄[5](1982)在《锌镀层上铬酸钝化膜的组成及成膜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锌镀层的铬酸钝化膜进行了XPS、AES及纵深分析,由此确定了钝化膜的组分,并讨论了成膜过程.

蒋雄[6](1982)在《锌镀层的白钝化》文中研究表明 钢铁另件镀锌后一般总要用含有六价铬的溶液进行化学处理,使锌镀层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以便达到提高锌镀层的抗蚀能力,改进涂料与底金属的结合力和增加装饰性等目的.根据钝化膜的颜色和钝化工艺,钝化膜常常可以分为彩色钝化膜和白色钝化膜两种.使用经验和盐雾试验都表明,彩色钝化膜经过漂白处理后,膜的抗蚀能力大大下

王雷[7](2012)在《镀锌板表面硅烷复合钝化膜的制备、性能和成膜机理》文中研究指明镀锌钢板由于具有优异的加工和使用性能,且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中具有优良的防腐蚀能力,因此在工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钢铁材料的主要产品之一。金属锌在湿度高于70%的大气中,其表面易腐蚀,通常在镀锌层表面制备一层化学稳定性较高的铬酸盐薄膜,以提高它的耐蚀性,增加表面光泽和抗污染能力,这层膜被称为钝化膜或转化膜。铬酸盐是一种剧毒物质,具有致癌、致畸和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成为了环境的巨大负担,世界各国对其管理与监督日趋严格。为使产品环保性满足要求,解决六价铬的污染问题,开发研究无铬钝化工艺技术,摈弃传统的铬酸钝化工艺,获得“市场准入证”,是金属钝化技术的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一种热镀锌钢板表面硅烷复合钝化处理工艺。其中KH-550硅烷和KH-560硅烷作为主成膜物质在热镀锌板表面形成物理屏蔽层把腐蚀性物质阻隔在外,另外添加氟锆酸和硫酸氧钒等无机物起到缓蚀剂的作用。通过两者协同作用提高钝化膜的耐蚀性。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划痕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对硅烷复合钝化膜进行了耐蚀性能考察:72h中性盐雾试验无腐蚀;电化学测试发现电荷转移电阻和线性极化电阻均远大于热镀锌板的自然钝化膜证明硅烷复合膜能有效抑制锌的腐蚀电化学反应;划痕腐蚀试验证明硅烷复合钝化膜具有自修复能力。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硅烷复合钝化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钝化膜为无色膜且光滑平整、均匀致密具有阻挡腐蚀性介质的能力。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射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仪(rf-GD-OE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分析了硅烷复合钝化膜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硅烷复合钝化膜的膜重为1.86g·m-2;200℃条件下20min无黄变;耐指纹性能△E=0.15;附着力为1级;表面电阻平均值为0.19mΩ;成型性能良好;焊接性能达到《点焊焊接区的检验方法》的A级要求。研究了硅烷复合钝化膜的成膜过程,发现成膜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热镀锌板浸入硅烷复合钝化液后,钝化液中无机和有机成分在镀锌板表面快速吸附,并且氟锆酸与镀锌板发生反应开始形成钝化膜。当镀锌板从溶液中提出时,镀锌板表面会附着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水化的吸附层。第二阶段,加热固化过程中,吸附层中的水分挥发,吸附层中有机硅烷和无机物成膜成分会以物理吸附或者化学吸附的形式附着在镀锌板表面形成钝化膜。在加热固化过程中,锌表面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包括硅烷和锌表面羟基的缩合反应使得硅烷以化学吸附的形式牢固附着在锌的表面;硅烷分子之间的羟基缩合反应以及KH-560的环氧基团和KH-550的氨基之间发生聚合反应,这种硅烷分子之间的化合键的互联使得硅烷在镀锌板的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致密的、交联的、空间立体网状的硅烷膜,同时把添加的无机缓蚀剂包覆在膜的内部。致密的硅烷复合钝化膜能够有效的阻挡外界的腐蚀性物质,当膜层破损时无机缓蚀剂能够自发吸附到破损处,修复破损表面并降低腐蚀速度。在热镀锌板表面硅烷复合钝化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电镀锌板的特性改进和优化了钝化工艺。采用此钝化工艺在电镀锌板表面制备了连续致密的电镀锌硅烷复合钝化膜。电镀锌板表面硅烷复合钝化膜72h盐雾试验腐蚀面积小于5%;破损处具有缓解腐蚀功能;电化学实验证明钝化膜耐蚀性良好;附着力为1级;弯曲试验为1T;耐指纹性能△E=0.16;200℃条件下20min无黄变;表面电阻平均值小于lmΩ。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并优化了电镀锌板表面水性丙烯酸树脂复合钝化工艺。制得了丙烯酸树脂复合钝化膜,并研究了丙烯酸树脂复合钝化膜的性能:72h盐雾试验腐蚀面积小于5%;电化学实验证明丙烯酸树脂复合钝化膜耐蚀性良好;附着力为0级;弯曲试验为1T;耐指纹性能△E=0.15。丙烯酸树脂复合钝化膜的优异性能源自于膜的不同结构单元的协同作用:在固化成膜的过程中,碳酸锆按能够诱发丙烯酸树脂分子链上的羟基和羧基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提高膜层内部的交联密度和致密性从而能够有效阻挡外界环境的侵蚀。当膜层破损时钼酸盐和磷酸盐与锌反应形成难溶盐吸附在破损处起到缓蚀和自修复作用。

陈怀玉[8](2017)在《高耐蚀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锌镀层六价铬黑色钝化工艺配方简单、操作简便,钝化膜不但具有极佳的耐蚀性和装饰性,还具有自修复能力。但是工艺中使用六价铬,六价铬毒性大,严重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世界各国纷纷颁布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六价铬的使用进行严格的限制。而三价铬钝化膜层的结构与性能接近六价铬,但毒性仅为六价铬的百分之一,是替代六价铬钝化工艺的优选工艺。目前三价铬蓝白和彩色钝化工艺稳定,钝化膜性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六价铬钝化膜,现已大规模商品化应用,而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的研究相对滞后,国产三价铬黑色钝化液的稳定性、钝化膜层外观黑度、耐腐蚀性和六价铬黑色钝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日本Dipsol公司产品与国产相比稳定性、黑色外观、耐腐蚀性有相当程度提高,但价格昂贵,企业难以承受。本文研究了镀锌层三价铬黑色钝化液的基本组分、工艺参数、钝化液组分浓度对钝化膜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三价铬黑色钝化膜的耐蚀机理和成膜机理,采用本工艺得到的钝化膜外观、耐蚀性能和国外Dipsol公司产品相当。本文通过初步筛选、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采用目测法、电化学法、中性盐雾实验,重点考察钝化膜外观和耐蚀性,确定了镀锌层三价铬黑色钝化的最佳工艺:45.6g/LCrCl3·6H2O,14g/L络合剂A,7g/L络合剂B,22g/L磷酸二氢钠,13.7g/LCo Cl2·6H2O,1.3g/LNi Cl2·6H2O,0.005mol/L有机硫化物,0.4ml/L纳米硅溶胶;pH值1.8-2.0,温度40-50℃,钝化时间35-45s。采用该工艺得到的三价铬黑色钝化膜外观均匀黑亮,附着力良好,Tafel腐蚀电流小,腐蚀速度低,膜层耐蚀性高,未经封闭的钝化膜层达到中性盐雾实验达60h以上,该钝化膜性能和国外Dipsol接近。同时,该工艺稳定性好,便于维护,可用于实际生产。采用EDS、XPS检测三价铬黑色钝化膜的元素组成和元素价态,初步探讨了三价铬黑色钝化膜的成膜机理;采用电化学、SEM,对比三价铬黑色钝化膜、三价铬黑色钝化封闭膜、六价铬黑色钝化膜耐蚀性能和微观形貌,初步探讨了三价铬黑色钝化膜的耐蚀机理。结果表明,三价铬黑色钝化膜主要以锌-铬-磷为骨架,金属硫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通过协同效应弥散在钝化膜中显示黑色。锌-铬-磷骨架在水中溶解度低,起到抑制锌层溶解、机械隔离的作用。

吴鹤鸣,王兴无[9](1983)在《锌镀层草绿色钝化机理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 钢铁零件镀锌后常进行草绿色钝化处理,典型配方如下: 铬酥(CrO3)30 g/l 磷酸(H3PO4)11ml/l 硫酸(H2SO4)6ml/l 硝酸(HNO3)2ml/l 盐酸(HCL)2ml/l 时间 75—120sec 锌镀层在这种溶液中浸渍所得到光泽的草绿色钝化膜,具有最好的耐蚀性、耐磨性,和油漆有良好的结合力,而且具有草绿色的保护色彩,因此为国防工业所广泛采用。但是关于草绿色钝化机理的研究还很不够,现在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理论可以解释钝化过程中的反应和现象,甚至连草绿色钝化膜的成份和结构也不清楚。我们曾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

二、锌镀层铬酸钝化的成膜机理和钝化膜薄膜干涉成色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锌镀层铬酸钝化的成膜机理和钝化膜薄膜干涉成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3)金属镀锌层表面显色机理及定量表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法
    1.3 电镀锌工艺及其钝化处理
        1.3.1 电镀锌工艺
        1.3.2 电镀锌无铬蓝白钝化工艺
    1.4 锌镀层钝化膜的成膜机理及显色机理
        1.4.1 钝化膜的形成机理
        1.4.2 钝化膜外观色彩形成机理
    1.5 钝化膜颜色量化表征体系的研究及发展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材料
    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研究内容及工艺路线
        2.2.2 电镀锌样品的制备
        2.2.3 钝化处理工艺
        2.2.4 硅酸盐蓝白钝化液及钝化工艺的优化
        2.2.5 硅酸盐蓝白钝化成膜及显色机理分析
    2.3 表征方法
        2.3.1 微观形貌分析
        2.3.2 X射线能谱分析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4 CIE颜色表征
第三章 硅酸盐蓝白钝化色彩表征方法研究
    3.1 颜色科学理论基础及色彩空间介绍
        3.1.1 颜色基础概述
        3.1.2 色彩空间介绍及色度值计算
    3.2 颜色表征技术
    3.3 颜色空间的选定
第四章 硅酸盐钝化体系工艺优化
    4.1 硅酸盐蓝白钝化工艺基础化学组分及工艺条件的初选
    4.2 硅酸盐蓝白钝化液各组分的单因素实验
        4.2.1 Na_2SiO_3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颜色的影响
        4.2.2 TiCl_3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的影响
        4.2.3 NaNO_3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的影响
        4.2.4 KF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的影响
        4.2.5 H_2O_2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的影响
    4.3 硅酸盐蓝白钝化工艺条件的单因素实验
        4.3.1 钝化时间对钝化膜外观颜色的影响
        4.3.2 PH值对钝化膜外观颜色的影响
        4.3.3 干燥方式对钝化膜外观颜色的影响
    4.4 硅酸盐蓝白钝化液组分正交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蓝白钝化膜显色机理及色彩表征分析
    5.1 SEM形貌分析
    5.2 X射线能谱(EDS)图谱分析
        5.2.1 EDS点扫描分析
        5.2.2 EDS面扫描分析
    5.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5.4 蓝白钝化膜成膜及显色机理分析
        5.4.1 钝化膜成膜机理分析
        5.4.2 显色机理分析
    5.5 钝化膜外观颜色数据的测量
        5.5.1 钝化膜R、G、B值
        5.5.2 钝化膜X、Y、Z值及色度坐标
        5.5.3 钝化膜L*、a*、b*值
    5.6 蓝白钝化膜颜色属性的定量表征体系确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目录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获奖情况

(4)镀锌层硅酸盐钝化膜色彩定量表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法
    1.3 电镀锌工艺及其钝化处理
        1.3.1 电镀锌工艺
        1.3.2 电镀锌无铬彩色钝化工艺
        1.3.3 硅酸盐彩色钝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1.4 锌镀钝化膜的成膜机理及显色机理
        1.4.1 钝化膜的形成机理
        1.4.2 钝化膜外观色彩形成机理
    1.5 物质显色机理及色彩空间介绍
        1.5.1 物质显色机理探讨
        1.5.2 国内外常用的色彩空间介绍
    1.6 彩色钝化膜颜色量化表征体系的研究及发展
    1.7 研究意义及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材料
    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试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工艺流程
        2.2.2 电镀锌样品的制备
    2.3 钝化处理工艺
        2.3.1 硅酸盐彩色钝化液的优化
        2.3.2 硅酸盐彩色钝化工艺优化
    2.4 钝化膜性能测试
        2.4.1 硫酸铜点滴试验
        2.4.2 电化学测试试验
        2.4.3 中性盐雾实验
        2.4.4 钝化膜厚度测量
        2.4.5 钝化膜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测试
    2.5 钝化膜外观颜色测量
第三章 彩色钝化膜色彩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3.1 颜色测量技术
    3.2 颜色表征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3 钝化膜外观色彩的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3.3.1 颜色空间的选定
        3.3.2 钝化膜外观颜色数据的测量
        3.3.3 色差公式的选择和应用
        3.3.4 彩色钝化膜颜色属性的定量表征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硅酸盐钝化体系工艺优化及性能测试
    4.1 硅酸盐彩色钝化工艺基础化学组分及工艺条件的初选
    4.2 硅酸盐彩色钝化液各组分的单因素实验
        4.2.1 硅酸钠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2.2 单宁酸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2.3 硝酸钠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2.4 硫酸铜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2.5 H_2O_2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2.6 磷酸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2.7 硫脲含量变化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的影响
    4.3 硅酸盐彩色钝化工艺条件的单因素实验
        4.3.1 钝化时间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3.2 pH值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3.3 钝化温度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3.4 干燥方式对钝化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4 硅酸盐彩色钝化液组分正交试验
    4.5 硅酸盐彩色钝化最佳方案耐蚀性能测试
        4.5.1 中性盐雾试验
        4.5.2 电化学实验
    4.6 微观形貌和表面元素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硅酸盐钝化膜外观颜色属性的应用
    5.1 钝化膜色彩表征判断颜色质量
    5.2 钝化膜色彩表征指导钝化工艺
    5.3 钝化膜颜色表征判断耐腐蚀性能
    5.4 钝化膜颜色表征进一步揭示显色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获奖情况

(7)镀锌板表面硅烷复合钝化膜的制备、性能和成膜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1.2 三价铬钝化技术
        1.2.1 三价铬钝化原理
        1.2.2 三价铬钝化技术发展进程
        1.2.3 三价铬钝化液的组成
        1.2.4 膜层结构和影响因素
        1.2.5 三价铬钝化技术的前景
    1.3 无铬钝化技术
        1.3.1 无机盐钝化
        1.3.2 有机钝化技术
        1.3.3 有机/无机复合钝化技术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基材
        2.1.2 试验药品
        2.1.3 试验仪器及设备
    2.2 基材试样的制备和处理
        2.2.1 碱洗除油
        2.2.2 表面活化
    2.3 处理液的制备
        2.3.1 KH-550处理液制备
        2.3.2 KH-560处理液制备
        2.3.3 复合硅烷处理液的制备
    2.4 钝化膜制备工艺
    2.5 钝化膜耐腐蚀性能测试
        2.5.1 硫酸铜点滴试验
        2.5.2 中性盐雾试验
        2.5.3 划痕腐蚀试验
        2.5.4 电化学测试
    2.6 钝化膜的其他性能
        2.6.1 附着力性能测试
        2.6.2 弯曲性能测试
        2.6.3 耐指纹性能测试
        2.6.4 静态接触角测试
        2.6.5 耐热性能测试
        2.6.6 老化性能测试
        2.6.7 差热分析
        2.6.8 膜重测试
        2.6.9 导电性测试
        2.6.10 加工成型性能测试
        2.6.11 焊接性能
    2.7 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测试
        2.7.1 扫描电镜(SEM)分析
        2.7.2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分析
        2.7.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7.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7.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7.6 辉光放电发射光谱(rf-GD-OES)分析
第3章 热镀锌表面硅烷复合钝化膜制备和性能
    3.1 单硅烷钝化工艺影响因素
        3.1.1 KH550硅烷钝化工艺研究
        3.1.2 KH560硅烷钝化工艺研究
        3.1.3 单硅烷钝化膜的耐蚀性能研究
    3.2 硅烷复合钝化工艺影响因素
        3.2.1 钝化液组成正交试验
        3.2.2 钝化工艺条件正交试验
    3.3 硅烷复合钝化膜耐蚀性能
        3.3.1 中性盐雾实验
        3.3.2 划痕腐蚀实验
        3.3.3 电化学实验
    3.4 硅烷复合钝化膜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
        3.4.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分析
        3.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3.4.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3.4.5 辉光放电发射光谱(rf-GD-OES)分析
        3.4.6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
    3.5 硅烷复合钝化膜其他性能
        3.5.1 膜重测试
        3.5.2 耐热性能
        3.5.3 差热分析
        3.5.4 耐指纹性能
        3.5.5 附着力测试
        3.5.6 耐水性能测试
        3.5.7 导电性能测试
        3.5.8 成型性能测试
        3.5.9 焊接性能测试
        3.5.10 通用性能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镀锌硅烷复合钝化膜的成膜机理
    4.1 硅烷自组装膜的制备和性质
        4.1.1 材料和制备方法
        4.1.2 不同组装时间的交流阻抗谱分析
        4.1.3 不同组装时间的接触角分析
        4.1.4 硅烷相容性实验
    4.2 硅烷复合钝化膜的成膜动力学
        4.2.1 硅烷的水解速度
        4.2.2 硅烷的水解时间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4.2.3 硅烷复合钝化的成膜过程
    4.3 成膜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镀锌钝化工艺研究
    5.1 实验方法
        5.1.1 电镀锌板的制备
        5.1.2 实验过程
    5.2 电镀锌板硅烷复合钝化技术
        5.2.1 钝化工艺影响因素
        5.2.2 钝化膜性能
    5.3 电镀锌板水性树脂复合钝化技术
        5.3.1 钝化工艺影响因素
        5.3.2 钝化膜性能
        5.3.3 耐蚀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说明
工作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致谢

(8)高耐蚀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镀锌层钝化
        1.2.1 无铬钝化
        1.2.2 六价铬钝化
        1.2.3 三价铬钝化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检测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基本工艺流程
    2.3 钝化膜性能检测
        2.3.1 钝化膜外观检测
        2.3.2 钝化膜附着力测试
        2.3.3 钝化膜耐蚀性测试
        2.3.4 钝化膜微观形貌检测
        2.3.5 钝化膜成分检测
        2.3.6 钝化膜六价铬检测
    2.4 钝化液中离子定量检测
        2.4.1 三价铬离子定量分析
        2.4.2 锌、铁、铜离子定量分析
第三章 镀锌层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研究
    3.1 钝化膜检测方法研究
    3.2 三价铬黑色钝化液的组分及作用
    3.3 三价铬黑色钝化膜的形成机理
    3.4 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初步筛选
        3.4.1 不同三价铬盐对钝化层的影响
        3.4.2 络合剂的筛选
        3.4.3 发黑剂的筛选
        3.4.4 成膜促进剂的筛选
        3.4.5 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的基本组成
    3.5 三价铬黑色钝化关键组分的优化
        3.5.1 有机硫化物S-2 浓度对膜层性能的影响
        3.5.2 封孔剂硅化物对膜层性能的影响
    3.6 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的优化
        3.6.1 正交实验优化钝化液组分
        3.6.2 工艺参数对膜层性能的影响
        3.6.3 钝化液组分浓度对膜层性能的影响
    3.7 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及钝化膜性能
        3.7.1 优化后的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
        3.7.2 钝化膜性能测试
        3.7.3 钝化膜微观形貌与能谱测试
        3.7.4 钝化液稳定性检测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价铬黑色钝化膜的成膜机理与耐蚀机理探讨
    4.1 钝化膜成膜机理的探讨
    4.2 钝化膜耐蚀机理的探讨
        4.2.1 钝化膜的耐蚀性能
        4.2.2 钝化膜微观形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及发表的文章

四、锌镀层铬酸钝化的成膜机理和钝化膜薄膜干涉成色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锌镀层铬酸钝化的成膜机理和钝化膜薄膜干涉成色的探讨[J]. 蒋雄. 广东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7(02)
  • [2]锌镀层铬酸钝化膜的形成机理及其色泽成因的探讨[J]. 蒋雄. 材料保护, 1976(06)
  • [3]金属镀锌层表面显色机理及定量表征方法研究[D]. 贺本龙.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镀锌层硅酸盐钝化膜色彩定量表征方法研究[D]. 白明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锌镀层上铬酸钝化膜的组成及成膜机理的研究[J]. 韩甫田,吕玉成,蒋雄. 华南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02)
  • [6]锌镀层的白钝化[J]. 蒋雄. 电镀与精饰, 1982(01)
  • [7]镀锌板表面硅烷复合钝化膜的制备、性能和成膜机理[D]. 王雷. 东北大学, 2012(07)
  • [8]高耐蚀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研究[D]. 陈怀玉.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7(04)
  • [9]锌镀层草绿色钝化机理的探讨[J]. 吴鹤鸣,王兴无. 电镀与精饰, 1983(01)

标签:;  ;  ;  ;  ;  

锌层铬酸钝化成膜机理及钝化膜干涉色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