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低钙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大鼠低钙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一、大鼠低钙动物模型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周影剑[1](2021)在《影像技术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造模的评价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文中认为

赵梦蝶[2](2021)在《卵黄高磷蛋白磷酸肽钙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促钙吸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杨大伟[3](2021)在《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土槐丹四物汤加味对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土槐丹四物汤加味对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选用SD大鼠,采用涂抹心得安乳剂、紫外线照射和灌服干姜甘草煎液的混合方式进行造模,探讨在病证结合的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施加复合因素后的银屑病大鼠模型是否更具有稳定性,并尝试初步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在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用低、中、高剂量的土槐丹四物汤加味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皮损的改善情况,并与中成药复方青黛胶囊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1)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银屑病组、银屑病血热组,每组10只。先麻醉,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每100g注射0.4ml,后脱毛,剃出2cm×2 cm的无毛区。空白组均匀涂抹凡士林,厚度约为1.0 mm,3次/d,共21 d;银屑病组均匀涂抹5%心得安乳剂,量为0.3 g/cm2,厚度约为1.0 mm,3次/d,共21 d;银屑病血热组在银屑病组的基础上,放置紫外灯光疗仪灯具下方,垂直距离30 cm,1次/d,1h/次,同时灌服干姜甘草煎液,剂量为1 ml/100g,1次/d,各21天。每天观察并记录大鼠模型的情况。(2)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青黛胶囊组、血热低剂量组、血热中剂量组、血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按照实验一的方法进行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给予土槐丹四物汤加味,低、中、高浓度分别为1.1g/ml、2.2g/ml、4.4g/ml,给药量1ml/100g/只/天,持续10天;复方青黛胶囊组给药浓度为0.2g/ml,给药量为1ml/100g/只/天,持续10天。(3)从一般情况观察、PASI评分、体重、肛温、脾脏指数、HE染色、进食量、饮水量、排便量、排尿量、酶联免疫法等指标评价模型构建情况和药物的干预效果。结果(1)施加复合因素,成功构建了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银屑病血热证组与银屑病组、空白组组相比,脾脏指数最低,IL-17表达水平最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银屑病血热证组与银屑病组、空白组组相比,体重最低,肛温最高,进食量最少,饮水量最多,排尿量最少,排便量最少,T3、T4和TNF-α的表达水平最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空白组的大鼠皮肤结构完整,银屑病血热证组与银屑病组的大鼠表皮明显增厚,可见不同程度的角化,颗粒层变薄,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水肿,伴有炎症细胞浸润。(2)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复方青黛胶囊组相比,高剂量的土槐丹四物汤加味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具体指标表现有PASI评分最低,体重最高,肛温最低,进食量最多,饮水量最少,排尿量最多,排便量最多,T3和T4、TNF-α和IL-17的表达水平最低,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观察,空白组大鼠皮肤结构完整,模型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表皮明显增厚,可见不同程度的角化,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水肿,伴有炎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和复方青黛胶囊组表皮角化减轻,表皮变薄,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减轻。结论(1)采用“涂抹心得安乳剂+紫外线照射+灌胃干姜甘草煎煮液”的方法构建的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皮损典型,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优于单因素诱导的银屑病动物模型。(2)土槐丹四物汤加味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T3、T4、TNF-α、IL-17的表达水平以改善血热证型银屑病的症状,高剂量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李海[4](2021)在《BDNF-TrkB信号通路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癫痫(epilepsy)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以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短暂和反复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的异常为特征。目前全球约有5000-7000万人患有不同种类的癫痫,其中每年新增病例约460万,而我国每年新增的癫痫患者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40万人。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脑卒中、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等等,还有很多患者的病因无法查明。而目前对于癫痫的有效治疗手段比较缺乏,部分病灶确定的患者可以通过脑组织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来进行治疗,但切除手术风险较大,且会对患者正常的大脑功能有所影响,大多数病灶不明的患者只能通过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疗法来抑制或者减缓癫痫的发作。以上情况更加强调了通过动物模型来对癫痫发病机理以及病理过程的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而目前与人类颞叶癫痫发生机理最为接近的动物模型为海仁酸颞叶癫痫模型,国际上的很多研究都用它来模拟人类的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过程。同时,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已经揭示了BDNF作为神经营养蛋白家族的一员,对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且BDNF及其受体在癫痫发作的敏感区域海马区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于是我们决定以BDNF-TrkB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展开研究。本研究利用侧脑室脑立体定位注射海仁酸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点燃性癫痫模型,该模型重复性好,造模稳定,在初步的观察中,我们利用尼氏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发现癫痫大鼠损伤区域主要集中在CA3区,且主要表现为CA3区神经元大量减少;为了进一步探讨BDNF-TrkB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其与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MAP-2、SYP、PSD-95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我们利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癫痫大鼠海马展开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模型组的突触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且BDNF-TrkB与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MAP-2、SYP、PSD-95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TrkB的特异性阻断剂K252a对BDNF-TrkB信号通路进行阻断,随后我们再对信号通路以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P、PSD-95、MAP-2表达量均有所下降,其中MAP-2的表达量下降尤为显着。综上所述,我们认为BDNF-TrkB信号通路通过影响突触标志蛋白SYP,PSD-95,MAP-2的表达参与了癫痫大鼠海马的突触可塑性调节,有可能作为治疗颞叶癫痫的一个新的靶点。

廖源[5](2021)在《电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影响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同时患有2-3种,甚至多种疾病,这一现象被命名为“共病”。有研究报道,共病的发病率自1988年开始攀升,2013-2014年美国人口 60%有两种以上疾病共病,将近40%有三种或以上疾病共病,23%有四种或以上疾病共病,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就是常见的躯体疾病共病中的一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以及骨的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亦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病理改变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骨质的增生及硬化为特点。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在老年人群中最常见,尤其是老年女性,其中最重要的病理因素就是随着年龄增加,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基于课题组前期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的研究经验,为进一步了解电针对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大鼠的膝关节的影响,而开展本研究。本研究采用3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的方式造模,模拟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病理状态,并观察电针干预对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模型大鼠膝关节的影响。目的:观察电针对去卵巢方法造模的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的软骨下骨和软骨的影响,以及对RANKL/OP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3月龄雌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以及电针干预组,每组大鼠30只。去卵巢组和电针干预组的大鼠,在无菌环境下实施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大鼠,只切除与卵巢旁与卵巢同等大小的脂肪组织。电针干预组大鼠给予电针治疗,取穴:双侧肾俞(BL23)、太溪(KI3),血海(SP10)、足三里(ST36)、阳陵泉(SP9),同侧肾俞与阳陵泉连接,同侧血海、太溪连接,双侧足三里连接,采用疏密波(疏波频率3Hz、密波频率15Hz),强度以大鼠局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0.7-1.0mA;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每周5天;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不予干预。分别在术后第4、8、12周,各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实验一 组织病理学检测:通过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的形态并进行Mankin评分,以评估电针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的影响。实验二 影像学检测:通过Micro-CT检测软骨下骨相关指标: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以评估电针对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影响。实验三 生化检测: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尿Ⅰ型胶原C端肽(Urinary 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UCTX-I)、尿 II 型胶原 C 端肽(Urinary 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II collagen,UCTX-II)及血清雌二醇(serum 17 β-oestradiol,E2),以评估电针对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骨吸收,软骨降解及雌激素的作用。实验四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RT-PCR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13,MMP13)、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K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mRNA 的表达水平。通过 Western-blot检测了解MMP13、OPG、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一 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电针抑制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Mankin评分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4、8周,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第12周,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二 影像学结果提示电针抑制软骨下骨骨质疏松。BV/TV和Tb.Th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均降低(P<0.05),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N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组均高于去卵巢组,在术后第4周(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第8、12周(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Sp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电针干预组均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三 生化结果提示电针抑制软骨下骨骨吸收、软骨变性及雌激素的下降。UCTX-Ⅰ在术后的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均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UCTX-Ⅱ在术后第4周,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第8、12周,去卵巢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均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在术后的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电针干预组均较去卵巢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四 分子生物学结果提示电针抑制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骨质疏松。在术后第4周,MMP13 mRNA表达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8周,MMP13 mRNA表达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电针干预组低于去卵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周,MMP13 mRNA表达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的OPG mRNA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组均高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ANKL 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4、12周,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卵巢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8周,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卵巢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周,MMP13蛋白的表达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G蛋白的表达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ANKL蛋白的表达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电针可以改善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骨质疏松,抑制膝关节软骨退变,这可能是通过调控RANKL/OPG信号通路调控实现的。

戴厚杰[6](2021)在《天麻素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天麻素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雌性未生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对模型组、雌二醇组及天麻素组均进行手术摘除其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则是摘除双侧卵巢旁等体积脂肪组织。天麻素组予天麻素注射液腹腔注射给药,雌二醇组予苯甲酸雌二醇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则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给药一次。干预完成12周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右侧股骨湿重,进行骨代谢指标、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组织形态学等相关检测。结果:1、大鼠体重变化:术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1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股骨湿重: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的右侧股骨湿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大鼠右侧股骨湿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代谢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骨钙素升高,血钙、血磷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大鼠血清骨钙素降低,血钙、血磷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股骨骨密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股骨骨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的大鼠股骨骨密度均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骨生物力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弯曲强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弯曲强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股骨组织形态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小梁明显减少,变细,排列稀疏,部分断裂;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组、天麻素组大鼠骨小梁数量增多,排列较整齐,连续性可。结论:1、天麻素可提高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并影响骨代谢相关指标。2、本实验提示天麻素对去卵巢后大鼠所致的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纪铭[7](2021)在《静注EDTA对绵羊血清中微量元素、电解质含量的影响》文中认为微量元素对人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在健康的状况下,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相互保持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命功能。微量元素失衡、电解质紊乱和重金属中毒是破坏动物机体稳态平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微量元素对动物的促生长和保健作用逐渐受到重视,饲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种类繁多,现代化畜牧生产中微量元素超量供应和营养不平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动物体内的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拮抗、协同和互作效应。综合以上因素,导致微量元素失衡、电解质紊乱和重金属中毒的多种因素仍然存在,对动物健康仍存在威胁。因此,有必要建立动物稳态失衡模型,以便系统准确地查明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稳态对动物机体的影响。本试验选取黑龙江某牧场12月龄健康雌性小尾寒羊10只,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10只母羊分为对照组和EDTA组两组。为建立血液重复采集和长期输液静脉通路,提高连续动态采血和静脉给药效率,试验开始前使用改良型塞丁格技术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绵羊颈外静脉。在试验开始前采集羊全血作对照组;EDTA组绵羊静注4%浓度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p H 7.4,60 mL/h)480 mL,每天注射8 h,连续静注3 d,构建绵羊微量元素、电解质失衡模型。使用电解质与血气分析仪测定绵羊全血中K+、Na+、Cl-、Ca2+、pH等相关指标。使用ICP-MS检测绵羊血清中Ca、Cu、Na、Mg、P、K、Zn等53种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绵羊中心静脉置管术便于实时采集绵羊血液,采血时对绵羊的刺激较小。连续静注4%浓度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 3 d后,绵羊血清中ALB、AST和TB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绵羊血液中An Gap、Na+、K+和Cl-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EDTA组绵羊血清中Li、Be、Na、Br、Y、Ru和Re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K、Zn、As、Rb、In和Cs的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EDTA组绵羊血清中Ca、Sr和Pd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Cu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提示:静注EDTA后绵羊血液中部分矿物元素和电解质离子浓度发生了显着性变化,静注EDTA可以诱导绵羊矿物元素稳态失衡,为查明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稳态对动物机体的影响提供了可靠动物模型。

孙龙[8](2021)在《基于VDR/RXR/FGF23信号通路探讨肾元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骨代谢的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20%-40%DM患者在发病后的20-25年内进展为DKD,目前在中国DKD已成为住院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首要病因。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骨痛、骨质疏松、骨折或骨骼畸形等骨骼质量和强度的损害,是DK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代谢异常的危害不仅引发骨骼病变,其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还会加剧罹患心血管等高死亡率并发症的风险。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健脾补肾、通腑泄浊功效的肾元颗粒(Shenyuan Granules,SYG)具有改善DKD模型动物肾功能、血管钙化和骨密度降低等并发症的作用,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其在改善DKD骨代谢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目的:基于VDR/RXR/FGF23信号通路探讨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骨代谢作用的机制,为中医药防治DKD骨代谢异常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内实验采用db/db小鼠配合高磷饮食构建DKD小鼠模型,将3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b/db+蒸馏水)、肾元颗粒低剂量组(db/db+SYG 1.5g/kg,db/db+SYG-L)和肾元颗粒高剂量组(db/db+SYG 6g/kg,db/db+SYG-H),每组10只,给予1.2%高磷饲料。另用10只db/m小鼠作为对照组(db/m+蒸馏水),给予0.2%正常磷含量饲料。各组小鼠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各组小鼠体重、饮水、摄食、毛发及反应状态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的变化。于药物干预的第12周收集各组小鼠24h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 ALB)和尿肌酐(UCr),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12周药物干预结束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收集各组小鼠的血液、肾脏和骨骼等标本。检测其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i)、甲状旁腺激素(PTH)、1,25(OH)2D3(1,25D)、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和Klotho的含量。采用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采用HE、TRAP、Von Kossa和Goldner`s三色法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骨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通过Micro CT检测骨微结构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改变。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骨组织中ALP、OC和CTSK骨代谢标志分子的表达,及FGF23、VDR和RXR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各组小鼠骨组织中VDR/RXR的共表达。体外实验采用成骨细胞UMR-106,首先观察高糖环境对UMR-106细胞活力和FGF23表达的影响,分别用5.5mmol/L、10mmol/L、20mmol/L和30mmol/L浓度的葡萄糖干预UMR-106细胞,通过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GF23的表达。然后观察在高糖和非高糖环境下1,25D对UMR-106细胞FGF23表达的影响,分别于高糖环境和非高糖环境(30mmol/L)下向UMR-106细胞中添加0.1nmol、1nmol和10nmol的1,25D,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FGF23的表达,筛选合适浓度的1,25D用于后续实验。观察肾元颗粒含药血清对UMR-106细胞VDR/RXR/FGF23信号通路的影响。先制备肾元颗粒含药血清,给予Wistar大鼠(n=15)2.72g/kg肾元颗粒灌胃,对照组(n=15)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日2次,连续7天,于第7天末次灌胃1h后收集两组大鼠血液,经离心、灭活、过滤和分装后备用,经课题组前期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得血清中主要含有淫羊藿苷、黄芪甲苷和大黄素等药效成分。通过CCK-8法筛选出合适的肾元颗粒含药血清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将UMR-106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渗组、1,25D组和肾元颗粒组,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VDR、RXR和FGF23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各组细胞VDR/RXR的共表达。结果:1.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一般状况和肾脏结构功能的影响。(1)一般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FBG均明显增加(P﹤0.01),并出现体型肥胖、颈部背侧毛发脱落、伤口愈合延迟、活动频率降低和反应迟钝等表现。与模型组比较,肾元颗粒组小鼠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FBG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其未出现毛发脱落,且反应较灵敏。(2)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SCr、BUN、Pi、PTH、1,25D和FGF23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Ca的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肾元颗粒干预后db/db小鼠血清SCr、BUN、Pi、PTH、1,25D和FGF23的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血清Ca的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 ALB含量显着升高(P﹤0.01),而UCr水平显着降低(P﹤0.01),导致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显着增加(P﹤0.01),肾元颗粒干预后db/db小鼠m ALB含量降低(P﹤0.05),使得UACR也明显降低(P﹤0.05)。(4)肾脏形态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肾小球面积增大、系膜基质增生、纤维化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还伴随肾小管的管腔扩张和刷状缘脱落。肾元颗粒干预后,db/db小鼠的肾小球面积、系膜基质和纤维化面积呈不同程度的减小(P﹤0.05或P﹤0.01),而且肾小管的损伤也有所减轻。2.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1)骨微结构和骨形态计量学: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量明显丢失,松质骨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密度(BMD)均显着降低(P﹤0.01),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增加(P﹤0.01)。肾元颗粒干预使db/db小鼠的BV/TV、Tb.N、Tb.Th和BMD(P﹤0.05或P﹤0.01)增加,并降低Tb.Sp和SMI(P﹤0.05或P﹤0.01)。(2)骨组织形态结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股骨远端干骺端松质骨的骨体积明显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厚度变薄、分布稀疏、连接减少,骨髓腔中充满大量的脂肪细胞,填充于骨小梁之间,皮质骨中出现广泛的侵蚀样空洞。此外,模型组小鼠股骨远端骨组织中破骨细胞标记区域和骨中钙盐沉积均明显降低,同时伴有骨小梁的矿化功能的损害。与模型组相比,肾元颗粒干预使db/db小鼠的骨小梁数量、厚度、分布和连接增多,骨髓腔中脂肪细胞的数量减少,并且破骨细胞标记区域面积、钙盐沉积和矿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骨代谢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组织中ALP和OC m 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而CTSK m RNA与蛋白的表达则显着降低(P﹤0.05)。经肾元颗粒干预,db/db小鼠骨组织中ALP、OC的表达降低(P﹤0.05),而CTSK的表达升高(P﹤0.05),改善db/db小鼠的骨代谢功能。4.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骨组织VDR/RXR/FGF23信号通路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组织中FGF23、VDR和RXR的表达均显着上调(P﹤0.01),免疫荧光双标显示VDR/RXR的共表达增加。而肾元颗粒干预使db/db小鼠骨组织中FGF23、VDR和RXR的表达降低(P﹤0.05),并降低骨组织中VDR/RXR的共表达。5.高糖环境对UMR-106细胞活力及FGF23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正常浓度葡萄糖(5.5mmol/L)环境并不会改变UMR-106细胞的活力和FGF23的表达,而高浓度葡萄糖(30mmol/L)环境则明显降低细胞的活力,并抑制其FGF23的表达(P﹤0.05)。6.1,25(OH)2D3对高糖环境下UMR-106细胞FGF23表达的影响。在非高糖环境下,1,25D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上调细胞中FGF23的表达,当用10nmol 1,25D干预时细胞FGF23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对照空白组相比,高糖环境使UMR-106细胞FGF23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但10nmol 1,25D依然会使高糖环境下该细胞FGF23的表达升高(P﹤0.05)。7.肾元颗粒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UMR-106细胞VDR/RXR/FGF23信号通路的影响。CCK-8法显示10%浓度的肾元颗粒含药血清对UMR-106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故选择此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FGF23、VDR和RXR m RNA与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而且细胞中VDR/RXR的共表达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高渗组细胞中FGF23、VDR和RXR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与高糖组比较,1,25D组细胞FGF23、VDR和RXR的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且细胞中VDR/RXR的共表达也显着升高。而与1,25D组比较,用肾元颗粒含药血清干预会使细胞FGF23、VDR和RXR的表达均下调(P﹤0.05),且VDR/RXR的共表达也降低。结论:1.db/db小鼠联合高磷饮食动物模型表现出肾脏结构功能受损和钙磷代谢紊乱,肾元颗粒可以改善db/db小鼠的肾功能和钙磷水平,并缓解其肾脏病理改变;2.db/db小鼠的骨微结构、骨形态计量参数和骨病理形态等均出现损害。肾元颗粒可以改善db/db小鼠骨量的丢失、骨骼微结构的破坏和骨重塑的异常,发挥改善其骨骼质量和强度的作用;3.肾元颗粒可以改善db/db小鼠骨代谢异常并抑制其骨骼中FGF23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肾元颗粒调节骨组织中VDR/RXR/FGF23信号通路有关。4.本研究初步从肾-骨轴探讨了DKD骨代谢异常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应用。

毛昀[9](2021)在《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转移是晚期乳腺癌患者常见并发症,好发于椎骨、骨盆以及长骨干骺端等部位,伴有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治疗手段包括骨保护剂、化疗、放疗、中医药等,其中双膦酸盐和地诺单抗作为骨保护剂,在骨转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有助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而骨转移机制研究方面,相关研究提示骨转移出现临床症状前,肿瘤细胞能够打破骨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构成的骨稳态状态,从而形成骨转移生态位,这与乳腺癌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相互调控、生态位中免疫抑制、缺氧状态等具有相关性。中医药在防治乳腺癌骨转移方面确有疗效,能够早期防治骨转移的发生,延缓骨转移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团队总结全国名老中医李佩文临床用药经验时发现归肾经中药对于骨转移的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大鼠实验进一步证实归肾经药防治骨转移的疗效远好于归其它经药物。在明确不同归经药物对骨转移的不同作用机制基础上,提出了归肾经中药不同药性(寒、热)防治骨转移的疗效存在差异的科学假设,故从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角度进一步探索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双补法的疗效差异。目的:1.归纳和总结骨转移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阐述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理论认识和治法策略,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补肾类中药的疗效机制。2.通过骨转移动物模型和细胞共培养模型,论证骨转移生态位的变化情况,研究乳腺癌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3.在探索补肾类中药早期干预骨转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明确补肾阳法、补肾阴法、阴阳双补法等不同中医治法防治骨转移的疗效差异与分子机制。方法:1.系统归纳古代文献对骨肿瘤相关疾病的阐述以及现代医家对骨转移的认识和用药经验,分析归纳其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初步提出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理论认识并对治法用药进行探索;利用网络药理学对补肾类代表药物“淫羊藿-肉苁蓉”进行分析,初步探究补肾类中药的作用机制,为基础实验的开展提供方向。2.利用MDA-MB-231-luc和4T1-luc细胞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注射、尾动脉注射等不同方式骨转移造模,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评价造模成功率以及转移变化过程。3.建立骨转移动物模型,利用活体成像技术、Micro-CT等技术,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破骨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等方面探索不同补肾类治法(补肾阳法、补肾阴法和阴阳双补法)防治骨转移的疗效差异。4.采用骨转移动物模型、乳腺癌细胞和成骨前体细胞共培养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蛋白印迹法、实时荧光PCR等技术验证补肾类中药对乳腺癌细胞间质-上皮转化、Dkk-1/BMP2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mRNA的调节作用,明确补肾类中药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结果:1.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理论认识:骨转移的病机为“正虚邪入、搏结伤骨成瘤”,病位在骨,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病理过程可概括为肾虚精亏、癌邪入骨、正邪搏结、引邪发病四个阶段;而在治疗策略上,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理论的指导下,将骨转移的治疗分为初、中、末三期,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治疗策略。2.网络药理学分析:补肾类中药(淫羊藿-肉苁蓉)可通过干预间隙连接、黏附连结等方式影响乳腺癌细胞、成骨细胞的存活、分化和成熟等,并对Dkk-1、BMP2、CDH1(E-cad)、CDH2(E-cad)、Runx2等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具有调节作用。3.骨转移不同造模方式比较:MDA-MB-231-luc细胞左心室注射法能够较好模拟骨转移的早期病理过程,成功率约50%,活体成像显示造模后20天左右观察到转移部位荧光显像;胫骨注射法成功率可达100%,对小鼠损伤较小;尾动脉注射法造模时癌细胞多聚集于肺部并形成肺转移。4T1-luc细胞胫骨注射法和尾动脉注射法造模均能形成骨转移,其中胫骨注射组瘤体生长速度快、负荷大,而尾动脉注射造模时癌细胞聚集于小鼠尾背部,形成局部骨转移。4.不同补肾类治法防治骨转移的疗效不同: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胫骨注射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和Micro-CT明确补肾类中药能够延缓乳腺癌骨转移的进展,改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等骨相关参数,促进CD4+、CD8+的表达,降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ALP、PINP和血钙)水平,抑制破骨细胞活力,其中以阴阳双补方的疗效最为明显(P<0.05)。5.阴阳双补方对骨转移生态位具有调节作用:成骨细胞促进癌细胞的间质-上皮转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cad、N-cad和Cx43的蛋白均呈上调的状态(P<0.05),阴阳双补方能够下调E-cad和Cx43的表达(P<0.05),对N-cad的调节作用不明显(P>0.05)。乳腺癌细胞高表达Dkk-1,从而抑制成骨细胞成熟和分化,采用阴阳双补方干预后Dkk-1的表达降低,上调BMP2、β-catenin和Runx2的表达(P<0.05)。6.MDA-MB-231细胞和MC3T3-E1细胞共培养模型验证阴阳双补方改善骨转移生态位的机制:相对于单培养组,共培养模型中MDA-MB-231细胞增殖加快,而MC3T3-E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阴阳双补方能够抑制癌细胞、促进成骨前体细胞增殖。通过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共培养模型中E-cad、N-cad、Cx43和Dkk-1蛋白和基因表达显着上调(P<0.05),而β-catenin、BMP2、Runx2等成骨性指标表达下降,阴阳双补方能够逆转乳腺癌细胞的间质-上皮转化,并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熟和分化。结论:1.骨总结肿瘤相关古代文献的梳理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将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认识归纳为四个阶段,并将治法分为初、中、末三期,有利于临床骨转移的防治。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淫羊藿-肉苁蓉”药防治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和研究方向。3.采用MDA-MB-231-luc和4T1-luc细胞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注射和尾动脉注射进行骨转移造模,其中以胫骨注射法造模成功率最高。4.不同补肾类治法(补肾阳、补肾阴、阴阳双补)对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具有疗效差异,其中阴阳双补方疗效最佳。5.阴阳双补方对骨转移生态位具有调节作用,降低E-cad、N-cad、Cx43、Dkk-1蛋白表达,上调BMP2、β-catenin和Runx2的表达。6.建立乳腺癌细胞和成骨前体细胞共培养模型,阴阳双补方可逆转癌细胞间质-上皮转化、通过Dkk-1/BMP2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李刚敏,彭成,许欣,李静,谢晓芳[10](2021)在《基于大鼠离体心脏的附子组分强心作用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组分(附子总碱、附子水溶性碱和附子精多糖)对离体大鼠衰竭心脏的影响。方法使用低钙K-H液灌流制备离体大鼠衰竭心脏模型,然后分别给予附子不同组分进行干预,并记录分析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用ELISA法测定灌流液中CK-MB、cTn-T水平和Ca2+含量。结果与给药前比较,附子不同组分对离体大鼠衰竭心脏的LVSP、SD、DD的恢复率显着增大(P<0.05),而三个组分均可使衰竭心脏的HR显着减慢(P<0.05);灌流液中CK-MB、cTn-T水平和Ca2+含量均显着下降(P<0.01)。结论 2 g/L附子水溶性碱、附子总碱和附子精多糖都对低钙引起的离体大鼠衰竭心脏有强心作用,可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

二、大鼠低钙动物模型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鼠低钙动物模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3)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土槐丹四物汤加味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实验一 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分组
        1.3 实验药物与试剂
        1.4 实验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配制药液和试剂
        2.2 实验造模
        2.3 指标观察
        2.4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背部皮肤形态
        3.3 皮损病理变化
        3.4 脾脏指数
        3.5 炎症因子TNF-α、IL-17 的表达水平
        3.6 体重
        3.7 肛温
        3.8 进食量和饮水量
        3.9 排便量和排尿量
        3.10 甲状腺激素T3、T4 的表达水平
实验二 不同剂量的土槐丹四物汤加味对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分组
        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1.4 实验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造模
        2.2 配制药品和试剂
        2.3 实验给药
        2.4 指标观察
        2.5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PASI评分
        3.3 皮损病理变化
        3.4 炎症因子TNF-α、IL-17 的表达水平
        3.5 体重
        3.6 肛温
        3.7 进食量和饮水量
        3.8 排便量和排尿量
        3.9 甲状腺激素T3、T4 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BDNF-TrkB信号通路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癫痫与癫痫动物模型
        1 癫痫病
        2 癫痫动物模型
        2.2 海仁酸(KA,Kainic acid)
        2.3 体内给与KA
        2.4 给药后的神经病理学改变
        3 小结
    第2章 BDNF-TrkB信号通路与突触可塑性
        1 BDNF-TrkB信号通路
        2 突触可塑性
        3 小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大鼠癫痫模型的建立及模型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2章 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BDNF-TrkB的表达以及突触可塑性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癫痫大鼠海马组织BDNF-TrkB的表达
        2.2 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标志蛋白的表达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3章 抑制BDNF-TrkB通路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5)电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影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流行病学
        一、骨质疏松
        二、骨关节炎
        三、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
    第二节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机制讨论
        一、从病理特点分析
        二、从生化水平分析
        三、从激素水平分析
        四、从蛋白组学分析
        五、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分析
    第三节 诊断依据
        一、西医诊断依据
        二、中医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
    第四节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一、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
        二、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三、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病因病机
    第五节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二、中医治疗
    第六节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骨质疏松造模实验动物的选择
        二、骨关节炎造模实验动物的选择
        三、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造模方式的选择
        四、本研究实验动物及造模方式的选择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背景与目的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与设备
        二、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其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天麻素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4 实验方法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大鼠实验前体重及实验结束时体重
    2.2 大鼠实验结束时右侧股骨湿重比较
    2.3 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影响
    2.4 大鼠的股骨 BMD 影响
    2.5 股骨生物力学指标影响
    2.6 股骨组织形态学观察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及其时机选择
    3.2 天麻素对大鼠体重、股骨湿重的变化影响
    3.3 天麻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3.4 天麻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
    3.5 天麻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质疏松骨重塑分子机制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静注EDTA对绵羊血清中微量元素、电解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稳态的定义
    1.2 微量元素稳态失衡的原因
    1.3 微量元素失衡研究进展
        1.3.1 铜离子稳态失衡研究进展
        1.3.2 硒代谢失衡研究进展
        1.3.3 锌离子稳态失衡研究进展
    1.4 电解质紊乱研究进展
        1.4.1 电解质的概述
        1.4.2 钠离子失衡研究进展
        1.4.3 钾离子失衡研究进展
        1.4.4 钙离子失衡研究进展
    1.5 重金属中毒研究进展
        1.5.1 铅中毒研究进展
        1.5.2 镉中毒研究进展
    1.6 EDTA研究进展
        1.6.1 EDTA
        1.6.2 EDTA螯合机制
        1.6.3 EDTA的应用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及日常管理
        2.1.2 主要试验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EDTA溶液的配制
        2.2.2 实验动物的分组
        2.2.3 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应用
        2.2.4 样本采集与处理
        2.2.5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2.2.6 电解质检测方法
        2.2.7 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2.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绵羊颈部中心静脉导管效果观察
        3.1.1 采血与输液效果观察
        3.1.2 血常规检查结果
        3.1.3 术后评价
    3.2 EDTA诱导的绵羊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
    3.3 EDTA对绵羊体内电解质含量的影响
    3.4 EDTA对绵羊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3.4.1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3.4.2 血清中离子含量
        3.4.3 代谢物层次聚类分析
4 分析讨论
    4.1 绵羊中心静脉置管术
    4.2 EDTA诱导的绵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4.3 EDTA对绵羊血液中电解质含量影响
    4.4 EDTA对绵羊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VDR/RXR/FGF23信号通路探讨肾元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骨代谢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内实验研究
    实验一 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一般状况和肾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骨代谢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实验四 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骨组织VDR/RXR/FGF23 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体外实验研究
    实验一 高糖环境对UMR-106 细胞活力及FGF23 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肾元颗粒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UMR-106 细胞VDR/RXR/FGF23 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FGF23 在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异常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和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早期骨转移生态位变化的研究进展
        1 肿瘤细胞在骨转移生态位中的定植、存活和活化
        2 肿瘤细胞对骨细胞的调节作用
        3 成骨细胞在溶骨性骨转移早期发展中的作用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双膦酸盐和地诺单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
        1 双膦酸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2 地诺单抗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3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关于骨肿瘤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医家认识
        1 历史沿革
        2 现代名家对骨转移病机治法的认识和用药经验
        3 总结
        参考文献
下篇 中医理论探讨及实验研究
    前言
    研究一 骨转移中医防治理论探讨及补肾类中药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
        1 乳腺癌骨转移中医病机治法探讨
        2 “淫羊藿-肉苁蓉”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探讨
        3 小结
    研究二 乳腺癌骨转移不同造模方式比较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三 不同补肾类治法干预乳腺癌骨转移疗效差异观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四 阴阳双补方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机制探索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五 细胞共培养模型验证阴阳双补方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变化机制
        2 中医药防治骨转移归经、药性理论探索
        3 不同补肾类治法防治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差异
        4 补肾类中药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大鼠离体心脏的附子组分强心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药
    1.2 动物
    1.3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K-H液和低钙K-H液的配制
    2.2 大鼠离体心脏衰竭模型的建立与给药[16]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附子不同组分对离体心衰心脏心功能的影响
    3.2 附子不同组分对离体心衰心脏灌流液CK-MB、cTn-T水平和Ca2+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四、大鼠低钙动物模型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像技术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造模的评价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D]. 周影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卵黄高磷蛋白磷酸肽钙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促钙吸收机制研究[D]. 赵梦蝶.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土槐丹四物汤加味对其作用机制研究[D]. 杨大伟.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BDNF-TrkB信号通路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D]. 李海. 吉林大学, 2021(01)
  • [5]电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影响的机制研究[D]. 廖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6]天麻素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 戴厚杰.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7]静注EDTA对绵羊血清中微量元素、电解质含量的影响[D]. 纪铭.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9)
  • [8]基于VDR/RXR/FGF23信号通路探讨肾元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骨代谢的机制[D]. 孙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D]. 毛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大鼠离体心脏的附子组分强心作用初探[J]. 李刚敏,彭成,许欣,李静,谢晓芳. 时珍国医国药, 2021(02)

标签:;  ;  ;  ;  ;  

大鼠低钙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