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粘液瘤免疫扩散试验研究

兔粘液瘤免疫扩散试验研究

一、兔粘液瘤免疫扩散试验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民[1](2016)在《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荧光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兔粘液瘤病毒(Rabbit myxoma virus)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野兔痘病毒属(Leporivirusgenus),是一种可引起家兔和野兔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症特征表现为全身皮下特别是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兔纤维瘤病毒(Rabbit fibroma virus)属于兔痘病毒属(粘液瘤病毒属),病毒粒子为砖形,大约300nm×250nm×200nm,可以引起某些品种家兔和野兔的纤维瘤病,呈地方流行性,尤其可引起新生的欧洲家兔和白尾灰兔严重的全身性疾病,造成大批死亡。目前荧光PCR检测技术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具有污染程度低、准确、灵敏和快速等优点。本文目的是建立一种荧光PCR方法来准确鉴别诊断兔纤维瘤病毒和兔粘液瘤病毒,为两种兔病的检测、防控、进出口贸易及基础研究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1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的基因序列,找到区别两种病毒基因的主要抗原基因,设计并合成3条能特异性鉴别诊断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的引物,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两种病毒的鉴别诊断PCR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2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荧光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135R基因序列,设计一套PCR引物和探针,经反应优化,建立用于鉴别诊断两种病毒的荧光PCR方法。用10倍倍比稀释的质粒DNA进行扩增以检测其灵敏度,同时用兔出血症病毒、野兔热病原等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PCR方法可用于鉴别诊断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其灵敏度为10个拷贝的质粒DNA,与兔出血症病毒、野兔热病原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荧光PCR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从山西、山东等地收集的97份病兔样品进行检测。

杜元钊,朱万光,刘佩兰[2](1996)在《兔粘液瘤免疫扩散试验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4种兔粘液瘤琼扩抗原,测定了琼扩试验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pH7.4TNE缓冲液,0.4cm孔距为最佳,抗原应少量分装,冷冻保存,室温融化使用.经阳性血清干粉吸收试验,琼扩抑制试验,混合血交叉试验,表明琼扩试验是特异的,与禽痘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阳性血清不出现交叉反应。

朱其太[3](2002)在《兔粘液瘤病》文中指出

李增光[4](1990)在《兔粘液瘤病的诊断及防制》文中研究说明兔粘液瘤是兔的最危险传染病之一,由一种痘病毒引起,对家兔的致死率几乎为100%,可造成养兔业的摧毁性损失。目前,欧、美及澳洲大陆均有本病存在。随着国外种兔的输入,本病传进我国的危险性颇大,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林颖峥,林士佳,宋青,郭雨雁,包雯骏,熊炜,李树清,魏晓锋[5](2015)在《兔黏液瘤病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兔黏液瘤病是由兔黏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为了加强口岸对进境野生及实验用兔中兔黏液瘤病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建立了PCR和Real-time PCR快速高通量检测兔黏液瘤病的方法,证实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兔黏液瘤病的快速检测。

张敬友,张常印,李超美,包卫东,盛正泰,吴季森,朱炳桂[6](1998)在《兔粘液瘤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注射过粘液瘤病毒的兔子全部死亡,主要病变为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和真皮中有星形、梭形或蝌蚪形瘤细胞浸润,在表皮的基细胞和棘细胞层中及瘤细胞中存在有不同阶段的病毒粒子和病毒包涵体,建立了琼脂扩散检测法用于粘液瘤病的诊断。

张敬友,朱炳桂,张常印,李超美,肖正国,盛正泰[7](1995)在《琼脂扩散试验诊断兔粘液瘤病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建立了兔粘液瘤病琼脂扩散诊断方法。抗原用乙烯胺灭活,通过易感动物检测灭活效果。琼脂板制备条件:琼脂糖浓度为0.8~1%,pH7.4,NaCl浓度为0.7~0.85%。

李晓福,赵宏伟[8](2014)在《兔粘液瘤病的血清学诊断》文中研究说明1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该方法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由于粘液瘤病毒的抗原成分比较复杂,与相应抗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时可形成多条沉淀线,所以试验应出现三条沉淀线。如果试验血清中含有抗体,三条线中至少有一条弯曲向抗原滤纸条,否则成直线。如果试验血清中含有抗原,则至少有一条弯向标准血清滤纸条。样品采集。被检兔的全血或血清,并制备琼脂板。试验方法。将含标准血清和抗原的滤纸条放置于琼脂表面,含被检血清或全血的滤纸条放置于标

姜骞[9](2003)在《兔粘液瘤病》文中指出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皮下,尤其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为主要特征。1898年,Sanarelli在乌拉圭最早发现本病,之后在欧洲、美洲及澳大利亚的许多国家相继有本病的报道,目前我国尚未见有关本病的报道。近几年实验研究证明,中国家兔对兔粘液瘤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国家规定本病为二类动物传染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WTO的加入,各种种兔及兔产品原料等的引入,该病对养兔业的潜在威胁很大,有必要对此病严密监控,防患于未然。现将本病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呼延含蓉,李晓慧,宫江,程荣华[10](2008)在《兔粘液瘤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兔粘液瘤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最早于1898年发现于乌拉圭。我国目前尚未发现该病,但随着国外种兔及兔产品的进口,该病传入我国的危险性甚大,应予高度警惕。

二、兔粘液瘤免疫扩散试验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兔粘液瘤免疫扩散试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荧光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兔粘液瘤病和兔纤维瘤病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兔粘液瘤病的研究进展
        1 病原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6 防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兔纤维瘤病研究进展
        1 病原
        2 传播
        3 临床诊断
        4 病理变化
        5 免疫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兔纤维瘤病毒细胞培养
        2.2 PCR条件优化及扩增
        2.3 PCR方法特异性鉴定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荧光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主要试剂
        1.2 引物与探针设计
        1.3 兔纤维瘤病毒DNA模板的提取
        1.4 荧光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1.5 灵敏度试验
        1.6 特异性试验
        1.7 临床病料的检测
    2 结果
        2.1 PCR产物的克隆与测序
        2.2 体系优化结果
        2.3 实时荧光PCR结果
        2.4 灵敏度测试结果
        2.5 特异性
        2.6 临床样品检测的初步应用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兔粘液瘤病(论文提纲范文)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3.1 宿主及易感性
    3.2 传播
    3.3 传播媒介
4 发病机理
    4.1 感染兔
    4.2 宿主年龄
    4.3 温度
5 临床症状
6 病理学变化
7 诊断
    7.1 病理组织学诊断
    7.2.2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7.3 血清学诊断
    7.4 鉴别诊断
8治疗和控制

(5)兔黏液瘤病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
    1.2 病毒样品来源及处理
    1.3 PCR 检测
    1.4 Real-time PCR 引物和 Taq Man 探针
    1.5 Real-time PCR 检测
2 结果
    2.1 PCR 和 Real-time PCR 检测兔黏液瘤病毒的特异性试验
    2.2 PCR 和 Real-time PCR 检测兔黏液瘤病毒的灵敏性试验
3 讨论

(8)兔粘液瘤病的血清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琼脂 (糖) 免疫扩散试验
2 补体结合反应
3 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10)兔粘液瘤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6 防制

四、兔粘液瘤免疫扩散试验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兔粘液瘤病毒和兔纤维瘤病毒荧光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D]. 王凯民.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2]兔粘液瘤免疫扩散试验的研究[J]. 杜元钊,朱万光,刘佩兰.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6(01)
  • [3]兔粘液瘤病[J]. 朱其太. 中国动物检疫, 2002(04)
  • [4]兔粘液瘤病的诊断及防制[J]. 李增光. 动物检疫, 1990(06)
  • [5]兔黏液瘤病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 林颖峥,林士佳,宋青,郭雨雁,包雯骏,熊炜,李树清,魏晓锋. 中国动物检疫, 2015(08)
  • [6]兔粘液瘤病诊断方法的研究[J]. 张敬友,张常印,李超美,包卫东,盛正泰,吴季森,朱炳桂. 中国兽药杂志, 1998(03)
  • [7]琼脂扩散试验诊断兔粘液瘤病的研究[J]. 张敬友,朱炳桂,张常印,李超美,肖正国,盛正泰. 中国兽医杂志, 1995(01)
  • [8]兔粘液瘤病的血清学诊断[J]. 李晓福,赵宏伟. 养殖技术顾问, 2014(10)
  • [9]兔粘液瘤病[J]. 姜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3(10)
  • [10]兔粘液瘤病的研究进展[J]. 呼延含蓉,李晓慧,宫江,程荣华. 吉林畜牧兽医, 2008(08)

标签:;  ;  ;  ;  

兔粘液瘤免疫扩散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