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型电子脉冲供水站集中控制设备

75型电子脉冲供水站集中控制设备

一、75型电子脉冲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設备(论文文献综述)

哈尔滨局绥化水电段[1](1976)在《75型电子脉冲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設备》文中研究指明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导,我段职工发扬了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对原来设计制造并己投产的音频电子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设备进行了改造,变连续信号为脉冲控制信号,清除了对电话线路的干扰,为推广给水集中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綏化水电段[2](1975)在《75型电子脉冲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设备》文中认为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四届人大发展国民经济两步设想精神鼓舞下,我段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依靠党的领导,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发扬了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对原来设计制造并已投产的音频电子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设备,又进行了改造,变连续信号为脉冲控制信号,清除了对电话线路的干扰,为推广给水集中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付浩程[3](2017)在《芦山县龙门水厂电气及自控系统设计》文中认为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4.20雅安大地震)导致现状自来水厂损毁严重,不能正常制水,造成芦山县城区不能正常用水。目前芦山县正处于灾后重建时期,重建新的供水设施,保证安全供水是芦山县灾后重建推进的重要前提。因此,经过科学论证、精心设计和施工,建设一座水质、水量更有保证的现代化水厂,对芦山县的灾后恢复及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市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高效安全的供水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水厂的电气自控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电气新规范中的变化及强制性条文和应对措施,针对芦山县龙门水厂新建工程,根据工程经验及现阶段技术发展情况,完成了全厂电气系统、自控系统、安防系统的设计,确定了主要设备选型及技术要求,为今后的水厂电气自控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论文主要完成了全厂负荷计算,变压器、柴油发电机容量选择,10kV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无功补偿和电能计量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电气保护、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电缆敷设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在线检测仪表,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内容的设计。项目运用了总线技术、智能电表技术、PLC控制技术、过程分析仪表技术、触摸式人机交互技术、无线通信技术、IP视频监控技术、电子脉冲围栏技术,并选用了 10kV环网柜、高压负荷开关、干式变压器、低压固定分隔柜、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框架断路器、限流型塑壳断路器、变频器、软启动器等设备,构建了中型水厂的电气自控系统。总结了中型水厂电气自控设计中应考虑的节能措施:合理选择变压器经济负荷率,缩短供电半径,适当放大电缆截面;大功率水泵风机等采用变频控制,变压器、灯具等采用节能型设备;自动控制设计时采用合理的运行方式等。总结了中型水厂电气自控设计中应考虑的人员及运行安全措施:配电间及柴油发电机房按照防火设计,并设置应急照明;综合楼设置应急、疏散照明;加氯间、粉末活性炭投加间等按防爆区域设计,加氯间设置漏氯报警仪等。总线技术、智能电表技术的运用,减少了现场敷设电缆的数量,降低了造价,并使电力系统参数能上传至PLC进行实时监控;PLC技术、过程分析仪表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自控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可扩展性;触摸式人机交互技术,使工作人员可在各个子站实时观测到水厂运行情况;无线通信技术使水厂可实时监测取水泵房情况,保证了取水运行的安全可控;IP视频监控技术及电子围栏技术保证了水厂生产安全,节能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水厂的能耗,安全措施保证了水厂安全可靠的运行,现该项目已竣工验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及社会效益,本次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水厂的运行可靠性、自动化管理水平及安全水平,并对今后水厂电气自控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正顺[4](2010)在《纸张电磁干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纸张电磁干燥技术是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干燥纸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蒸汽干燥的全新的纸张干燥技术。在环保压力日益严峻、能源危机日益逼近的今天,研究纸张电磁干燥技术就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高速卫生纸机来说,更有其客观现实需要和巨大发展潜力。本论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纸张干燥传热传质、电磁感应加热、工业过程控制等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研究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过程的Luikov唯象理论和Whitaker体积平均理论,提出了电磁穿透干燥的概念,分析了电磁干燥技术的传热传质过程,利用多孔介质气流干燥理论,结合纸张气流穿透干燥的特点,模拟干燥条件,建立了纸张气流穿透干燥的数学模型:纤维颗粒热平衡方程:穿透空气气相能量方程:气相物质连续平衡方程:纸页干燥固相纤维连续方程:纤维固相动量方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穿透热风干燥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的理论数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比较可靠和有效。本论文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结合纸张干燥的要求,运用AUTOCAD软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室用电磁干燥装置,并详细剖析了其各个部分的选材和结构,通过UG软件的实体建模、装配建模等模块对电磁干燥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了三维仿真设计和整体装配,最后用ANSYS软件对电磁烘缸干燥装置主体部分进行了传热和受力分析,从理论上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本论文利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电磁干燥装置的过程控制实验、加热均匀性实验、加热温度反馈滞后性及准确性实验,证明电磁干燥技术能够满足纸张干燥的要求。通过纸张电磁干燥实验,探讨了电磁干燥技术对纸张性能的影响,证明其更适合于吸收性高的生活用纸等的生产。通过应用实验,证明电磁干燥技术干燥效率高,干燥速度快,为电磁干燥技术的工程化提供了理论支持。本论文相应开发了用于电磁干燥装置的隔热保温有机硅涂料。采用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通过加温催化水解缩合,制得了有机硅树脂。通过对单体配比、催化剂、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研究,确定了合成性能良好的有机硅树脂的原料配比——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2.5:1:5。通过对耐高温颜填料及助剂的选择和实验,确定了耐高温涂料配方。通过应用实验及ANSYS模拟仿真表明,所得到的涂料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高温、耐冲击及隔热保温等性能。本论文对纸张电磁烘缸干燥技术的研究,是对节能、环保、高效的纸张干燥新技术的一种探索,在纸张电磁干燥技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较大的意义。

黄靖惠[5](2013)在《矿浆pH值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pH值是矿冶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长期以来pH值主要采用人工检测和控制。由于人工操作是用眼睛判断测量结果,具有较大偏差,人工控制也会受操作熟练程度、技术经验等因素制约,导致不能及时和准确的对控制对象做出调节。目前pH值检测主要采用玻璃pH计和pH试纸测量,玻璃pH计具有易碎、易粘附矿浆、标定频繁等缺点,使用pH试纸需要肉眼判断检测结果,比色卡范围大,不能得到精确测量值;传统的pH值控制主要采用PID控制算法作为主控制策略,PID控制难以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准确性。为此,本文研究设计一种集pH值检测和控制为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本文首先阐述了pH过程的检测和控制现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pH值控制系统的方法及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云南祥云飞龙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南涧锌氧粉水洗作业的工艺流程和特点,提出了合理的现场测控点,根据参数测控回路的复杂性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控制方法。简单的控制回路采用PID控制算法或改进的PID控制算法,pH值则采用模糊控制方法。由于控制系统采集的数据具有较大的干扰成分,研究了采集数据的数字滤波算法,为了提供控制系统更为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了控制算法的研究,控制内容包括:给料流量检测与控制,储药桶的液位检测与控制,浆化桶和搅拌桶加水流量检测与控制,药液流量检测与控制,矿浆pH值检测与模糊控制等。控制系统测控参数众多,pH值参数的检测与控制是本论文的技术关键。通过对pH电极的测量原理及现有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水洗作业的pH值智能化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可以提高pH计的使用寿命和测量精度,降低pH值中和过程的严重非线性带来的影响。并且,针对矿浆pH值的复杂性、非线性、滞后性,很难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状况,提出了矿浆pH值的模糊控制方法。模糊控制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可以将现场操作经验和专家知识结合起来,构建模糊规则库,并通过调用规则库里面的控制规则进行pH值的模糊控制。本文对锌氧粉水洗作业工艺控制流程进行了测控点及控制回路的设计。采用先进的硬件技术,合理设计了控制系统。根据控制系统的流程特点及控制要求,对上位机、下位机、检测仪表、执行仪表等进行合理的选型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具有测控参数比较全面、测控措施配置比较合理等特点。设计了一套以工业计算机作为上位机、以PLC作为下位主机的DCS控制系统,该DCS以pH计、电子皮带秤、电磁流量计、静压式液位变送器作为检测部件,以调节型电动蝶阀、变频器作为执行部件,实现对矿物进行调浆,多次搅拌及矿浆pH值的检测、控制和控制系统的管理。本文进行了下位机控制软件和上位管理软件的开发。下位控制软件采用STEP7V5.5软件工具进行开发。上位管理软件采用组态王V5.5软件进行开发,开发的监控内容包括:模拟流程图、操作员面板、实时数据、远程监控等,实现了锌氧粉水洗作业的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矿浆pH值的检测与控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于红亮[6](2016)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能源资源紧缺是我国也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来说,一方面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另一方面,需要大幅度的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统计表明,我国的全国总能耗的三分之一被用到了建筑能耗方面,是消耗能源最大的产业,在建筑能耗之中,电气能耗又是占据了主要的能源消耗的方面,基于这些原因,从电气方面推进节能减排,能够快速有效地将我国的能源消耗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的能源效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作用,也对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好处。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在建筑用电设备,照明灯具,以及供配电系统上,都很有必要进行大幅度的升级改造。为便于分析研究,并得出切实可靠的研究成果,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建筑行业的电气系统的能源走向用途,并根据前期的分析结果,划分出四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区域,首先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利用,其次是建筑设备节能研究,然后是照明系统升级改造,最后是供配电系统的提升。本文的研究目标,一方面在不影响实际的建筑行业电气使用效果及各项功能的前提下,制定出将建筑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尽量的提升的方案,减少能源的浪费现象。主要研究按照区域可划分为:①供配电系统节能,在分析了系统谐波、功率因数以及三相不平衡的危害基础上,对减少系统谐波、提高功率因数和改善三相不平衡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改善供配电系统设计,降低电网损耗,提高供电质量。②照明系统节能,依据照明节能评价指标,对照明设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照明的节能控制,通过合理设计,提升照明质量,节约电能。③建筑设备节能,主要针对变压器、电动机、电梯的能耗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建筑设备的节能措施,并对建筑设备智能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合理的控制、设计、调度,降低建筑能耗。④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和组成进行分析,探讨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过程,研究确定太阳能电池方阵和蓄电池规模的方法,包括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郭北涛[7](2010)在《电磁阀检测系统的研发及相关流体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磁阀是工业控制系统中重要的执行元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鉴于我国目前尚没有功能完备且技术先进的电磁阀自动检测设备,本论文以某电磁阀生产企业的项目为背景研发了一套多功能和智能化的电磁阀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的研发对推动电磁阀企业的生产及电磁阀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技术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电磁阀检测系统的开发和相关流体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进行了电磁阀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该方案可分为计算机测控系统和流体控制系统两大部分,其中对于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开发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着重研究上位工控机与下位机PLC组成的集成控制方案,并讨论了硬件结构和配置及硬件抗干扰技术;软件方面以虚拟仪器技术的设计思想为指导,设计了电磁阀各项性能试验的测试平台,采用Labview开发了测控软件,该软件可自动完成对电磁阀的性能测试,具有数据采集、控制、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库管理和打印输出以及用户界面等功能。2.电磁阀试验台具有频繁使用且间歇动作的特性,管路内流体经常以非恒定流状态频繁振荡,导致管路振动继而损坏高精度传感器和流体元件。因此,本论文对电磁阀试验台主测试管路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运用阻抗分析法分析主测试管路发生谐振的条件以及该管路在频率域内的压力传递特性。采用流体管路频域模型的近似方法对主测试管路的压力比频率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研究对流体管路的几何尺寸和管路的长度等因素作出了合理的结构设计。3.分析了诱发液压冲击和脉动产生的机理,计算了最大冲击压力和泵源脉动频率。因在实际的流体系统中根本消除压力冲击和振动源的脉动是极其困难的,采用调整系统的阻抗特性(如改变管长和元件结构等)又要受到系统合理设计的限制(如系统正常运行工况、元件安装空间方位等),因此,采用蓄能器以衰减或吸收液压冲击和脉动。通过对蓄能器的消减作用及其动态特性的分析,进而合理选择蓄能器的相关参数,使蓄能器达到最佳的减振效果。4.设计了电磁阀试验台流体系统的压力控制方案。针对该流体系统中压力难于精确控制的问题,分析了变频泵控调压的压力控制原理,并对压力控制的关键元器件进行了合理选择。建立了流体系统压力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模糊控制和PID控制各自的优点,选择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为系统压力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系统泄漏试验和密封试验中。5.基于以上流体控制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设计了流体试验台和阐述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在现场搭建完成所设计的试验台。遵循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研究了不同类型电磁阀产品的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流程。最后对所设计和开发电磁阀检测系统进行了实际运行及进行了电磁阀的各项性能检测现场试验。现场试验不仅验证了本文对于电磁阀检测系统的研发和相关流体控制技术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表明该电磁阀检测系统不但完全满足电磁阀产品生产的需要,而且功能完善、自动化程度高且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本文的相关研究不仅为成功开发一个高性能的电磁阀检测系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同时对自动化测控领域和相关流体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也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姚飞[8](2017)在《污水处理控制系统中的ZigBee通信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城镇污水排放量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逐年攀升,这使得污水处理系统的扩展迫在眉睫。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都建立在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基础上,在新增设备时都需要重新敷设电缆,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周期长。鉴于此,本文提出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来解决新增设备的接入问题。在对常见几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后,本文首先确定以ZigBee网络作为扩展系统的数据传输通道,然后在对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新增设备的数据采集、ZigBee通信网络的构建及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根据污水处理现场干扰状况与成本考量,本文选用单片机与模数转换芯片作为数据采集器件。通信网络构建方面,本文采用顺舟SZ05模块和顺舟SZ02模块作为网络设备的数据收发器,从而实现控制中心与现场的双向数据交换。此外,本文还利用工控组态软件对上位机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在整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对污水处理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地阐述并且对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过程也展开具体介绍。最后,本文通过搭建的系统调试平台进行了相关数据的传输实验,进而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在于:利用ZigBee技术在污水处理现场搭建了一个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设备扩展问题,进而节约投资并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李阳春[9](2001)在《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自动控制理论和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具体对象相结合,进行了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热工仪表非线性校正、主蒸汽压力的新型调节策略、主蒸汽温度的先进控制策略。 火电厂热工仪表普遍存在非线性特性,为了提高参数测量的准确度和仪表显示的精确度,基于智能控制理论,文中提出了热工仪表非线性校正的新方法:BP神经网络补偿氧化锆氧量计非线性特性的方法、CMAC神经网络校正测温传感器非线性特性的方法、遗传算法辩识节流式流量仪表非线性特性的方法。经过仿真实验,表明这些方法简单有效,并结合火电厂计算机监测系统指出其应用前景。 主蒸汽压力是火电厂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但是具有大惯性、纯迟延等特性,是一个比较难调的对象。基于炉膛辐射信号和模糊滤波器,文中给出了以炉膛辐射信号为中间被调量的主蒸汽压力串级模糊调节策略。基于主蒸汽压力降阶近似模型和二次型最优控制原理,文中还给出了主蒸汽压力的LQ次优调节策略。实验研究表明两种调节策略的效果令人满意,其中串级模糊调节策略适用于定压运行的机组,LQ次优调节策略适用于变压运行的机组。 主蒸汽温度也是火电厂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控制要求很严格。根据最优控制理论和状态反馈,文中先提出了主蒸汽温度的最优反馈控制策略,其符合火电厂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客观需求。结合CMAC学习控制器和串级控制系统,文中后提出了主蒸汽温度的串级CMAC学习控制策略,其速度快,自适应性强,非常适合于计算机实时控制。仿真研究表明两种先进控制策略的控制品质良好,远远优于PID控制。

宋继强[10](2015)在《多极镁电解技术在海绵钛生产中的应用分析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海绵钛工业快速发展,但与日、美、俄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差距主要在于国内海绵钛企业大多只有还原工序,而副产品氯化镁大多只能廉价外销或成为工业垃圾,危害环境。因此,海绵钛企业通过完善镁电解工序,使生产系统形成闭路循环生产模式,实现对镁和氯气的循环使用,已成为必然发展方向。我国最早的与海绵钛生产相配套的是无隔板镁电解槽,该工艺虽然实现了部分镁和氯气的循环使用,但是受当时镁电解工艺发展限制,海绵钛生产主要是与阿尔肯型无隔板镁电解工艺相配套,其产出氯气浓度只有约70%,产出液镁还需精炼才可能使用,环保隐患巨大,降本效果不明显。随着镁电解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工艺环境友好性,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无隔板镁电解槽与海绵钛生产相配套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多极镁电解槽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氯气浓度高、直接出镁纯度大,直流电耗低、电流效率好,是现今世界最先进的镁电解工艺,也被誉为当前与最为海绵钛生产配套的专用制镁技术。本文对于多极镁电解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三家企业的多级镁电解工艺在海绵钛生产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多极镁电解技术为被广泛推广成熟技术,与海绵钛生产配套紧密、科学,其技术指标远远优于传统的无隔板槽,并且多极镁电解系统可与海绵钛生产系统氯化工序和还原工序相配套,可使镁、氯气这两种海绵钛生产主要成本要素实现循环使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解决氯化镁污染地下水、氯气无组织排放等环保隐患。本文通过对抚顺钛业有限公司的镁电解项目实施方案的论证得出了,项目实施最佳地点选择、工艺路径选择、主要工艺设备选用、相关配套设施配套方案,以及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和经济分析结论。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将大幅促进我国海绵钛工业的发展,该技术的应用,将是即产品质量优级化、工艺装备大型化这两种海绵钛行业发展趋势以外,又一重要发展方向,它将为当前低迷的海绵钛工业带来希望的曙光。

二、75型电子脉冲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設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5型电子脉冲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設备(论文提纲范文)

(3)芦山县龙门水厂电气及自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建设背景
    1.2 项目建设意义
    1.3 水厂总体改造方案
    1.4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5 主要工作内容
第2章 水厂电气系统设计
    2.1 负荷等级及负荷计算
    2.2 变配电系统
        2.2.1 电压等级
        2.2.2 高压系统及主要设备选型
        2.2.3 变压器设置
        2.2.4 应急电源设置
        2.2.5 低压系统及主要设备选型
    2.3 变配电室布置
    2.4 电力计量及功率因数补偿
        2.4.1 电能计量
        2.4.2 功率因数补偿
    2.5 电气保护
        2.5.1 电气保护设计原则
        2.5.2 高压保护
        2.5.3 变压器保护
        2.5.4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
        2.5.5 过电压保护
    2.6 电气控制
        2.6.1 控制方式
        2.6.2 电机起动
    2.7 照明系统
    2.8 防雷接地
        2.8.1 防雷分类
        2.8.2 防雷措施
    2.9 电缆选择及敷设方式
    2.10 电力抗震设计
第3章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自控系统总体结构
        3.2.1 自控系统结构
        3.2.2 CP站主要功能
    3.3 无线通讯系统
    3.4 自控系统设备运行环境
    3.5 自控系统主要设备配置
        3.5.1 硬件配置
    3.6 流程在线检测仪表
    3.7 自控系统设备要求及编程软件要求
        3.7.1 实时性指标
        3.7.2 可靠性指标
第4章 安防监控系统设计
    4.1 视频监控系统构成
    4.2 脉冲电子围栏与红外对射系统比较
    4.3 脉冲电子围栏系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规范性引用文件

(4)纸张电磁干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造纸工业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情况
    1.3 国内外造纸机的发展状况
    1.4 现代纸机干燥技术
        1.4.1 蒸汽干燥技术
        1.4.2 OptiDry干燥技术
        1.4.3 气热式陶瓷红外干燥技术
        1.4.4 燃油燃气烘缸干燥技术
        1.4.5 微波干燥技术
        1.4.6 电磁烘缸干燥技术
    1.5 纸张电磁干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纸张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研究
        1.5.2 电磁感应加热研究
        1.5.3 过程控制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6.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6.2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第二章 纸张电磁干燥技术原理研究
    2.1 电磁感应加热理论
    2.2 多孔介质干燥理论
        2.2.1 概述
        2.2.2 多孔介质干燥理论
    2.3 纸张电磁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
        2.3.1 电磁穿透干燥的概念
        2.3.2 电磁穿透干燥的传热传质过程
    2.4 纸张电磁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2.4.1 电磁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2.4.2 数学模型的求解
        2.4.3 数学模型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纸张电磁干燥装置的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
    3.1 电磁干燥装置的结构
        3.1.1 烘缸壳体
        3.1.2 磁通线圈及电源控制板
        3.1.3 固定装置
        3.1.4 传动机构
    3.2 电磁干燥装置的UG仿真设计
        3.2.1 UG软件简介
        3.2.2 电磁干燥装置的仿真设计
        3.2.3 电磁烘缸的装配
    3.3 电磁烘缸模型受热及受力ANSYS分析
        3.3.1 概述
        3.3.2 电磁烘缸模型受热分析
        3.3.3 电磁烘缸模型受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磁干燥装置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电磁干燥装置的过程控制实验
        4.2.1 电磁干燥装置的过程控制设计思路
        4.2.2 专家控制方案
        4.2.3 基于专家控制的单回路干度控制方案
        4.2.4 基于专家控制的多回路干度控制方案
        4.2.5 基于专家控制的断纸控制方案
    4.3 电磁干燥装置的加热均匀性实验
        4.3.1 实验设备及仪器
        4.3.2 实验方案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温度反馈滞后性及准确性测试
        4.4.1 电磁烘缸温度控制原理
        4.4.2 实验仪器
        4.4.3 实验过程
        4.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电磁振荡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4.5.1 实验仪器
        4.5.2 实验步骤
        4.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6 纸张电磁干燥实验
        4.6.1 主要实验仪器
        4.6.2 实验原料
        4.6.3 实验过程
        4.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7 电磁干燥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4.7.1 主要实验仪器
        4.7.2 实验原料
        4.7.3 实验过程
        4.7.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8 电磁干燥技术经济性研究
        4.8.1 电磁干燥技术经济性计算
        4.8.2 电磁干燥技术经济性工厂测试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磁干燥装置隔热保温材料的研制
    5.1 概述
    5.2 实验
        5.2.1 主要实验原料
        5.2.2 主要实验仪器
        5.2.3 实验内容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有机硅树脂红外分析
        5.3.2 涂层表面分析
        5.3.3 耐热性能测试
        5.3.4 附着力测试
        5.3.5 耐高温涂料SEM扫描电镜分析
        5.3.6 涂料隔热保温ANSYS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5)矿浆pH值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pH值自动控制的现状及发展
        1.2.1 pH值检测现状
        1.2.2 pH值控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二章 pH电极及其检测技术
    2.1 pH电极的测量原理
    2.2 pH值的主要检测电极
        2.2.1 玻璃pH电极
        2.2.2 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pH电极
        2.2.3 锑电极
    2.3 pH值主要检测方法
    2.4 pH值的检测特性
    2.5 矿浆pH值检测的主要存在问题
    2.6 矿浆pH计的选型
第三章 锌氧粉水洗作业工艺控制流程及多参数控制回路
    3.1 工艺控制流程图
    3.2 锌氧粉给料控制
    3.3 矿浆浓度控制
    3.4 pH值控制
    3.5 药液流量控制
第四章 控制算法的设计研究
    4.1 控制回路算法简述
    4.2 PID控制
        4.2.1 PID控制原理
    4.3 模糊控制
        4.3.1 模糊控制的原理
        4.3.2 模糊系统的结构
        4.3.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3.4 模糊控制的优点
    4.4 矿浆pH值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第五章 采集数据的数字滤波算法研究
    5.1 常用的滤波算法
    5.2 PLC输入信号滤波处理
        5.2.1 开关量输入信号滤波处理
        5.2.2 模拟量输入信号滤波处理
第六章 矿浆pH值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6.1 测控系统结构
    6.3 上位主机
    6.4 下位主机
        6.4.1 中央处理单元(CPU)
        6.4.2 数字量输入模块
        6.4.3 数字量输出模块
        6.4.4 模拟量输入模块
        6.4.5 模拟量输出模块
        6.4.6 电源模块
    6.5 检测仪表
        6.5.1 pH计
        6.5.2 电子皮带秤
        6.5.3 电磁流量计
        6.5.4 静压式液位变送器
        6.5.5 电流变送器
    6.6 执行仪表
        6.6.1 电动阀
        6.6.2 变频器
    6.7 下位机IO模块配置
        6.7.1 DI模块配置
        6.7.2 DO模块配置
        6.7.3 AI模块配置
        6.7.4 AO模块配置
第七章 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
    7.1 Kingview组态软件介绍
    7.2 计算机与PLC的通讯
    7.3 模拟动态流程图的设计开发
    7.4 操作面板的设计开发
    7.5 实时数据的设计开发
    7.6 历史数据的设计开发
    7.7 远程监控的设计开发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申请或授权的专利目录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6)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节能障碍及相关要求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供配电系统节能
    2.1 供配电系统谐波
        2.1.1 谐波来源分析
        2.1.2 谐波的影响
        2.1.3 如何治理谐波
    2.2 供配电系统功率因数研究
        2.2.1 功率因数简介
        2.2.2 功率因数的影响
        2.2.3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2.3 供配电系统三相不平衡研究
        2.3.1 三相不平衡的基本概念
        2.3.2 三相不平衡的危害
        2.3.3 三相不平衡的治理
    2.4 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照明系统节能设计研究
    3.1 照明节能评价指标
    3.2 照明设备选择
    3.3 照明控制研究
    3.4 如何实现照明节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设备节能设计研究
    4.1 变压器引起的能耗
    4.2 风机、水泵节能研究
    4.3 普通电梯节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设备智能控制设计研究
    5.1 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的发展
    5.2 建筑智能化原理与基本构成
    5.3 建筑设备智能化的探索
    5.4 建筑设备智能控制节能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研究
    6.1 光伏发电系统发展
    6.2 光伏发电系统原理和构成
    6.3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6.4 光伏发电系统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电磁阀检测系统的研发及相关流体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电磁阀检测技术
        1.2.2 流体控制技术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1.3.1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1.3.2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电磁阀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1 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测试参数
        2.1.1 电磁阀的原理和特点
        2.1.2 电磁阀的性能测试参数
    2.2 电磁阀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电磁阀检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2.2 电磁阀检测系统总体结构的功能分析
    2.3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2.3.1 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2.3.2 测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主测试管路的动态特性分析
    3.1 液压管道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3.1.1 管道动态基本方程
        3.1.2 流体管路的频率特性分析
        3.1.3 流体管路频率特性模型的近似方法
    3.2 流体管道的阻抗分析法
        3.2.1 流体管道的压力比频率特性
        3.2.2 流体管道的压力比频率特性的算法实现
    3.3 流体管路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恒定流动诱发液压冲击和脉动的研究
    4.1 管内非恒定流动的基本概念
    4.2 液压冲击对流体系统的影响
        4.2.1 压力冲击发生的物理过程
        4.2.2 压力冲击波的传递速度
        4.2.3 流体系统压力冲击的最大压力升高值
        4.2.4 压力冲击对流体系统的影响
    4.3 压力脉动对流体系统的影响
        4.3.1 流体系统压力脉动机理分析
        4.3.2 柱塞泵压力脉动机理分析
    4.4 蓄能器在流体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动态特性分析
        4.4.1 蓄能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4.4.2 消除压力脉动的蓄能器的动态特性分析
        4.4.3 消除压力脉动的蓄能器的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4.4.4 电磁阀试验台流体系统选用蓄能器组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体压力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研究
    5.1 流体压力控制技术在电磁阀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5.1.1 流体系统压力控制方案的设计
        5.1.2 变频泵控技术在流体压力控制中的应用
        5.1.3 比例阀控技术在流体压力控制中的应用
    5.2 变频泵控压力控制方案的研究
        5.2.1 变频泵控压力控制原理和关键元件的选择
        5.2.2 系统压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5.3 变频泵控系统压力控制策略和仿真研究
        5.3.1 流体压力控制策略
        5.3.2 仿真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磁阀性能检测的试验研究
    6.1 流体试验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6.2 试验要求
        6.2.1 检测系统的运行原则
        6.2.2 检测系统的试验方法
    6.3 检测方案和检测主操作界面的设计
        6.3.1 检测方案的制订
        6.3.2 检测主操作界面的设计
    6.4 预检试验
        6.4.1 自检试验
        6.4.2 空载试验
    6.5 出厂试验
        6.5.1 动作试验
        6.5.2 密封试验
        6.5.3 泄漏试验
    6.6 型式试验
        6.6.1 Kv值试验和流阻试验
        6.6.2 响应时间试验
        6.6.3 寿命试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污水处理控制系统中的ZigBee通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常见无线通信技术的性能比较与选择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ZigBee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污水处理无线通信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1 BAF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2.2 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2.3 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优化
        2.3.1 常规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
        2.3.2 基于ZigBee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结构优化
    2.4 污水处理厂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2.4.1 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2.4.2 数据通信方案设计
        2.4.3 上位机组态系统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污水处理无线通信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3.1 现场信号采集与处理
        3.1.1 现场信号采集与标准化
        3.1.2 现场信号数字化处理
    3.2 ZigBee网络体系简介
        3.2.1 ZigBee网络设备类型
        3.2.2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
        3.2.3 ZigBee网络工作模式
    3.3 ZigBee网络硬件设备选型及接线
        3.3.1 现场ZigBee设备选型及接线
        3.3.2 监控中心ZigBee与PLC设备选型及接线
    3.4 ZigBee网络设备参数设置及调试
        3.4.1 顺舟SZ05设备参数设置
        3.4.2 顺舟SZ02设备参数设置
        3.4.3 顺舟SZ05与SZ02设备间串口调试
    3.5 控制系统电源设计
        3.5.1 直流 5V电源设计
        3.5.2 直流 3.3V电源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水处理无线通信系统程序设计方案
    4.1 无线通信系统整体程序设计
    4.2 基于ADC0808芯片的模拟量转换程序设计
        4.2.1 模拟量转换程序设计
        4.2.2 数字滤波技术
        4.2.3 基于Proteus软件的仿真测试
    4.3 单片机读写顺舟SZ05模块数据的通信程序设计
        4.3.1 单片机串口通信基础知识简介
        4.3.2 顺舟SZ05模块与单片机模块串口通信数据包格式
        4.3.3 串口通信程序代码及流程图
    4.4 PLC读写顺舟SZ02模块数据的通信程序设计
        4.4.1 自由口通信简介及模块通信参数配置
        4.4.2 顺舟SZ02模块与PLC自由口通信数据包格式
        4.4.3 自由口通信程序代码及流程图
        4.4.4 模拟量数值的工程量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水处理上位机组态系统设计
    5.1 博途WinCC组态软件简介
    5.2 上位机组态系统设计
        5.2.1 控制器与上位机的通信驱动建立
        5.2.2 用户管理及登录注销设置
        5.2.3 监控画面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分析
    6.1 实验平台简介
    6.2 数据传送实验
        6.2.1 顺向数据传送实验
        6.2.2 逆向数据传送实验
    6.3 ZigBee网络误码率与丢包率分析
        6.3.1 ZigBee网络误码率分析
        6.3.2 ZigBee网络丢包率分析
        6.3.3 减小ZigBee网络误码率与丢包率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插图清单
附录B 表格清单
附录C 部分程序代码

(9)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趋势
    §1.2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历史和展望
    §1.3 本文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 热工仪表非线性特性的校正
    §2.1 热工仪表的非线性特性
    §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氧化锆氧量计非线性补偿
    §2.3 基于CHAC神经网络的测温传感器非线性校正
    §2.4 基于遗传算法的节流式流量仪表非线性辩识
    §2.5 应用前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蒸汽压力的新型调节策略
    §3.1 主蒸汽压力的特性及常见调节策略
    §3.2 主蒸汽压力串级模糊调节策略
    §3.3 主蒸汽压力LQ次优调节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蒸汽温度的先进控制策略
    §4.1 主蒸汽温度的特性及常见控制策略
    §4.2 基于最优控制原理的状态反馈控制策略
    §4.3 基于CMAC神经网络的串级学习控制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全文内容总结
    §5.2 有关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的研究论文

(10)多极镁电解技术在海绵钛生产中的应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钛生产工艺
        1.1.1 我国钛生产状况
        1.1.2 海绵钛价格分析
        1.1.3 未来发展趋势
        1.1.4 世界海绵钛生产状况
        1.1.5 世界海绵钛产量及钛材生产量
    1.2 海绵钛生产的主要原理
    1.3 氯化生产工艺简介
        1.3.1 沸腾氯化法生产粗四氯化钛工艺原理
        1.3.2 国内外沸腾氯化炉生产指标对比
        1.3.3 粗四氯化钛精制工艺简介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2章 电解镁在海绵钛生产工艺应用
    2.1 镁工业
        2.1.1 我国镁工业现状
        2.1.2 我国镁工业产能和产量
    2.2 镁电解生产工艺
        2.2.1 有隔板镁电解槽
        2.2.2 无隔板镁电解槽
    2.3 与海绵钛生产相配套的镁电解工艺
第3章 多极镁电解工艺于海绵钛生产应用的分析研究
    3.1 多极槽主要原理
    3.2 多极镁电解槽技术调研和国内应用情况
        3.2.1 某企一调研情况
        3.2.2 某企二调研情况
        3.2.3 某企三调研情况
    3.3 多极镁电解槽与无隔板镁电解槽主要技术特点对比
    3.4 多极镁电解系统与海绵钛生产系统相配套的分析研究
        3.4.1 与氯化工序配套
        3.4.2 与还原工序配套
第4章 多极镁电解技术应用于海绵钛生产项目的方案研究
    4.1 项目背景及企业镁电解现状
        4.1.1 项目背景
        4.1.2 企业镁电解现状
        4.1.3 自然条件
    4.2 总平面布置
        4.2.1 厂址的选择
        4.2.2 总平面布置
        4.2.3 竖向布置
    4.3 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简介
        4.3.1 产品产量及车间组成
        4.3.2 技术方案及主要工艺过程
        4.3.3 主要原材料动力消耗及年物料量
    4.4 主要设备选择计算
    4.5 企业运输
        4.5.1 厂外运输
        4.5.2 厂内运输
    4.6 公用设施
        4.6.1 电力
        4.6.2 给排水
        4.6.3 暖通
        4.6.4 热力
        4.6.5 自控
        4.6.6 主要车间的结构型式及主要承重构件
    4.7 环境保护
        4.7.1 环境概况
        4.7.2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4.7.3 控制污染的初步方案
        4.7.4 环境影响分析
    4.8 经济分析
        4.8.1 分析依据
        4.8.2 分析方案
        4.8.3 技术经济估算前提
        4.8.4 资金筹措
        4.8.5 单独测算镁电解车间成本费用
    4.9 多极镁电解方案应用分析的结果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75型电子脉冲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設备(论文参考文献)

  • [1]75型电子脉冲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設备[J]. 哈尔滨局绥化水电段.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6(07)
  • [2]75型电子脉冲式给水所集中控制设备[J]. 綏化水电段. 哈铁科技简报, 1975(07)
  • [3]芦山县龙门水厂电气及自控系统设计[D]. 付浩程.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3)
  • [4]纸张电磁干燥技术研究[D]. 王正顺.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7)
  • [5]矿浆pH值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 黄靖惠.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6]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用研究[D]. 于红亮.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4)
  • [7]电磁阀检测系统的研发及相关流体控制技术的研究[D]. 郭北涛. 东北大学, 2010(03)
  • [8]污水处理控制系统中的ZigBee通信研究与应用[D]. 姚飞. 安徽工业大学, 2017(02)
  • [9]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D]. 李阳春. 浙江大学, 2001(01)
  • [10]多极镁电解技术在海绵钛生产中的应用分析研究[D]. 宋继强. 东北大学, 2015(07)

标签:;  ;  ;  

75型电子脉冲供水站集中控制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