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TU-E1

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TU-E1

一、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TU-E1(论文文献综述)

曹立鑫[1](2006)在《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正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因此,人们对住宅小区智能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宽带化智能小区的建设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用户提出了许多新的业务需求,如VoIP、VoD、还有如IPTV等,这些业务对网络带宽要求大、QoS要求高,为开通这些业务对小区宽带数据承载网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首先对主流的接入网技术如xDSL接入、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给出了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方案,包括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及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最后以某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建设工程为例,分别进行了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的工程设计,研究了方案设计原理,分析了方案的性能,介绍了可实现的功能,对接入网设备进行了选型,给出了设备清单。FTTx+ADSL+LAN综合接入网方案是以光纤接入为核心的综合宽带接入方案,能够满足社区多种信息业务的要求。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最终解决方案将是FTTH,能够实现全业务接入。

侯向东[2](2004)在《铜线接入网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由于因特网的爆炸式增长,数据业务迅速发展,传统的电路交换方式将逐步让位于包交换方式。用户的业务种类也由单一的话音业务发展为各种宽带业务,如会议电视、远程教育、按需点播、交互多媒体通信和家庭购物等。如何将宽带信息传送给用户,实现端到端全数字式的多媒体通信,是全世界通信界所关注的。随着SDH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和ATM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的主干网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光纤化、宽带化和数字化;相比之下,原来模拟的、窄带用户环路就成为制约当前电信网宽带化发展的一大障碍。首先,本论文在第一章对接入网技术做了概述,通过概述说明了当前电信网络不能够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进一步得出用户环路必须数字化、宽带化和综合化的结论。要实现用户环路的数字化、宽带化和综合化的要求,接入网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和流行的技术。通过对接入网的分类、对比,得出了不同的接入网技术的优、缺点,供我们在实际中选择。目前,大部分用户接入是通过专门的一对双绞线与交换机相连接。据统计,全球电信网已经拥有7.5亿的用户,这也就是说,现存接入网是由双绞线为主的铜缆所主宰,本论文在第三章对铜线接入网技术进行了分析。铜线接入网技术的发展现状是: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在传统双绞线用户环路上开通线对增容系统(PGS-Pair Gain System)和数字环路系统(xDSL);采用电缆调制解调技术,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的同轴电缆实现双向宽带传输。本着对实用接入网技术深入了解的目的,本章着重介绍了利用双绞线(铜线)实现高数宽带接入的xDSL技术,尤其是ADSL技术。在对数字传输技术中线路编码技术、调制技术、误码控制技术等基础性探讨后,详细的探讨了数字环路技术包含的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系统和非对称数字环路系统,重点突出了ADSL技术。此外,对目前处于刚刚起步节段,但今后发展潜力很大的电缆电视系统也做了简单的研究。虽然,铜线接入网具有投资小、应用业务广泛、下行数率较高及等优点,但由于自身的因素存在着传输带宽有限的致命缺点。随着用户对于宽带业务需求的增长,带宽资源有限的铜线接入网必然成为用户与网络之间信息传输的“瓶颈效应”。引入光纤接入网,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突破铜线接入网带宽限制的“瓶颈效应”,而且可以扩大本地网的覆盖范围,具有很深的发展前景,最终将彻底取代铜线接入网。无论是铜线接入网还是光纤接入网,它们都只能为用户提供固定的接入服务。而无线接入网具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等优点,尤其是在未来的个人通信中,无线接入将发挥有线接入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第四章对从无线接入网的分类开始,分别对无线本地环路、移动蜂窝接入系统、固定蜂窝接入系统卫星接入系统和无线局域网(WLAN)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比了各系统的优缺点。虽然,WLAN在我国的应用不是十分普遍,自身还存在信道需加密等因素。但由于它具有无须布线、可支持移动连接等优点,随着现场办公与移动接入的发展、用户手持设备的普及,WLAN必将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WP=48>在第一、二、三章关于接入网的基础性研究和对当前接入网发展的最新技术探讨基础上、接合具体实际工作,运用接入网技术,在第四章详细介绍了铜线接入网技术的具体应用,分别给出了两种实现方案:一种是采用LAN的方案,一种是采用接入网技术的方案。通过两种实现方案的对比发现,采取接入网解决方案对于综合布线工程来说,可以利用传统的语音电话线路,不需要专门为数据提供布线系统,网络建设的投入比较小;而LAN的解决方案,需要专门为数据业务进行综合布线(可能需要光纤网络),网络工程的前期投入比较大;采取接入网解决方案数据传输的距离比较远(可达1.5Km),网络设备可以统一安装在网络机房,便于管理。而对于LAN的解决方案,需要分级设计,需要比较多的设备机房;解决方案,对于后期网络工程的投入比较少,而LAN的解决方案,由于办公区比较大,需要的光纤接口密度比较大,所以,工程造价比较高;采取接入网解决方案可为用户提供15M的带宽业务,实现了用户宽带接入的需要。通过对该实际案例的成功解决,达到了抽象原理与实际系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王德秀[3](2004)在《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王德秀[4](2002)在《光纤接入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 1 光纤接入网特点 由于铜线接入网受一些不可克服因素的限制,这使得信息高速公路在用户接入段形成了“瓶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想到了光纤,毫无疑问,光纤是接入网的理想传输媒介。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订了接入网改造和建设计划,加快研制接入网设备,逐步用光纤取代铜线。由此,光纤接入网得到了迅速发展。光纤用于接入网,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光纤接入网能满足用户对各种业务的需求。人们对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打电话、看电视以外,还希望有高速计算机通信、家庭购物、家庭银

吴建明,曹雪虹[5](1999)在《接入网中的铜线接入新技术》文中认为在接入网中,用光纤代替现有双绞铜线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需要更好地发挥现有铜线的潜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并设法提供新的业务。分析了双绞铜线中存在的传输损伤,介绍了克服这些损伤需要采用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几类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的原理、性能及应用。

[6](1997)在《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TU-E1》文中指出 RAD公司的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TU-E1可利用现有电话网的用户线(市话电缆)实现高速率(2Mbps)、全双工数字信号传输。在0.5mm四线制双绞线上的传输距离可达4.5Km。 HTU-E1采用2B1Q编码方式,利用均衡、自适应滤波和回声抑制等技术来补偿线路损耗。线路接口符合HDSL ETSI标准和ITU G.703、G.704、G.706、G.732和G.823。 HTU-E1面板具有液晶显示,可以通过按键或串行接口改变参数设置;利用RADview网管系统,可在HP OPENview上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

陈安国,庄德忠,蔡万山[7](1996)在《接入网新技术及其在我省应用的建议》文中研究指明从有线接入新技术、无线接入新技术和混合有线无线接入新技术3个方面介绍接入新技术的性能特点、适用场合等,提出我省发展用户接入网的建议

何起韩[8](1996)在《关于现代通信的用户接入网》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用户接入网的定义及其特点;阐述了现代接入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光纤接入方式、光纤同轴混合接入方式、高速数字用户环路、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无线本地环路等5种主要的接入方式。

孙玲芬,成立新,陈显治[9](1995)在《数字用户环路传输技术的新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用户环路传输技术从80年代基于ISDN基本速率的数字用户线(DSI)技术到90年代的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和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应用也愈来愈广。本文首先概述了DSL传输技术,然后重点论述了HDSL和ADSL的最新发展,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应用。

张彦平[10](2021)在《IPMSM低噪音全速域运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文中认为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研究可听噪声低、控制精度高及调速范围宽的高性能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低噪音、全速域运行仍然存在如下核心技术难点:(1)零速、低速高频注入法利用IPMSM的凸极特性可以准确估计低速和零速的转子位置,然而,注入的高频电压会引起刺耳的可听噪声;(2)国内知名变频器品牌在中高速通常采用磁链观测器,其实现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然而,磁链观测器抑制直流偏置和高阶谐波的性能不佳;(3)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中高速闭环速度与位置观测方法不依赖IPMSM的精确数学模型,然而,其具有低通滤波特性,不能准确估计快速变化的反电动势;(4)全速域运行过渡区低速估计方法和中高速估计方法相互影响且难以平滑切换。冲破这些核心技术壁垒,对拓宽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应用场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固定频率高频电压注入法注入固定频率的高频电压,激励的高频电流的功率谱密度在注入信号频率处产生较高尖峰,导致刺耳的可听噪声。针对传统高频电压注入法产生可听噪声的问题,基于Markov链随机过程,提出固定开关频率下基于Markov链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通过扩展高频电流功率谱密度降低高频电压注入法产生的可听噪声。首先,设计对应的高频电流解调策略,在降低可听噪声的前提下,保证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电压注入法转子位置观测精度。然后,研究四状态Markov链调度高频电压注入法的概率模型与功率谱密度,从理论上揭示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的降噪机理。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基于Markov链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降低可听噪声的有效性。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激励的高频电流离散功率谱密度呈现在注入频率的最小公倍数处,不利于进一步降低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可听噪声,并且高频电压注入法无位置传感器控制还没有扩展到随机开关频率运行条件下。为了进一步降低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可听噪声,以及进一步扩展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应用范围,提出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首先,设计无需高频电压解调的高频电流解调策略,抑制高频电压与高频电流相位不匹配引起的位置观测误差。然后,分析随机开关频率下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的功率谱密度,从理论上揭示随机开关频率下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的降噪机理。其次,分析了高频电压注入法由电感交叉耦合和A/D转换器量化误差引起的转子位置观测误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降低可听噪声的有效性。针对电机参数失配、电机磁场空间谐波、检测误差、逆变器非线性、采样噪声等非理想因素导致传统磁链观测器估计的转子磁链不准确的问题。在建立考虑电流谐波和反电动势谐波的IPMSM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五阶磁链观测器的IPMSM转子位置观测方法。首先,分析五阶磁链观测器估计速度与位置的原理,并设计五阶磁链观测器的参数。然后,分析和验证了五阶磁链观测器抗直流偏置和高阶谐波的有效性。其次,构建了离散的五阶磁链观测器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五阶磁链观测器抑制直流偏置和高阶谐波的有效性,进而抑制位置误差脉动,提高转子位置观测精度。传统的ESO具有低通滤波特性,不能估计快速变化的反电动势。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积分ESO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广义积分ESO观测器,在ESO的未知干扰估计环路中加入快速变化正弦干扰估计器估计快速变化的反电动势,快速变化正弦干扰估计器的频率随电机的运行频率自适应变化,广义积分ESO干扰环路由纯积分和快速变化正弦干扰估计器组成。然后,分析广义积分ESO观测反电动势的性能表明:广义积分ESO在相对较低的带宽下可以准确估计快速变化的反电动势,从而解决了 ESO在带宽和高频噪声滤波之间折衷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广义积分ESO观测快速变化反动势的有效性。针对在过渡区低速估计方法和中高速估计方法相互影响且难以平滑切换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考虑定子电阻和扩展反电动势时,高频电压注入法估计的转子位置误差,为复合无位置传感器全速控制确定过渡区间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分析过渡区注入的高频电压信号对五阶磁链观测器观测性能的影响,五阶磁链观测器对高频电流具有强壮的抑制能力,不需要在五阶磁链观测器的输入端添加任何的滤波环节。分析过渡区由高频电流引起的广义积分ESO位置观测误差,提出过渡区自适应复系数滤波器-广义积分ESO转子位置观测方法,提高广义积分ESO在过渡区的位置观测精度。最后,研究过渡区统一锁相环复合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实现过渡区平滑过渡。

二、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TU-E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TU-E1(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概述
    1.2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的研究
    2.1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技术的理论基础
    2.2 接入网技术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设计方案
    3.1 接入网设计方案概述
    3.2 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
    3.3 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
    3.4 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
    3.5 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
第四章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工程设计
    4.1 有线接入网工程设计
    4.2 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
    4.3 FTTH 基于MC 解决方案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2)铜线接入网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第一章 接入网技术
    1.1 接入网定义与定界
    1.2 接入网接口
    1.3 接入网功能结构
    1.4 接入网分层模型
    1.5 接入网接入类型
    1.6 接入网管理
第二章 主要接入网技术
    2.1 铜线接入网
    2.2 光纤接入网
    2.3 无线接入网
第三章 铜线接入网技术分析
    3.1 数字传输技术
    3.2 铜线对增容系统(PGS)
    3.3 数字用户环路
    3.4 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系统
    3.5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系统
    3.6 铜线接入网技术特点
第四章 铜线接入网技术的应用
    4.1 方案论证
    4.2 实施方案
    4.3 网络实际运行情况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 要
Abstract
致 谢

(3)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光纤接入网的形式
2 光纤接入技术
    2.1光纤数字环路
    2.2 无源光网络
    2.3 混合光纤同轴网
    2.4 接入网技术的综合利用
3 光纤接入网的发展前景
4 市场及其技术发展趋势
5 光纤接入网未来研究方向

(10)IPMSM低噪音全速域运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零速、低速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2.1 初始位置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2 PWM载波激励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2.3 高频信号注入法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3 中高速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3.1 速度与位置开环观测方法研究现状
        1.3.2 速度与位置闭环观测方法研究现状
    1.4 过渡区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固定开关频率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降噪策略
    2.1 引言
    2.2 固定频率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
        2.2.1 固定频率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原理
        2.2.2 固定频率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PSD分析
    2.3 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
        2.3.1 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原理
        2.3.2 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PSD分析
    2.4 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
        2.4.1 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原理
        2.4.2 高频电流信号解调和位置观测
        2.4.3 基于Markov链的伪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PSD分析
    2.5 实验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降噪策略
    3.1 引言
    3.2 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
        3.2.1 随机开关频率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原理
        3.2.2 高频电流解调策略
    3.3 基于随机开关频率的随机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抑制可听噪声机理分析
    3.4 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法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3.4.1 电感交叉耦合效应引起的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3.4.2 电流采样量化误差引起的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3.5 实验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五阶磁链观测器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4.1 引言
    4.2 基于二阶磁链观测器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4.2.1 二阶磁链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原理
        4.2.2 二阶磁链观测器位置观测性能分析
    4.3 基于五阶磁链观测器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4.3.1 五阶磁链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原理
        4.3.2 五阶磁链观测器位置观测性能分析
        4.3.3 五阶磁链观测器离散化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广义积分扩张状态观测器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5.1 引言
    5.2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IPMSM速度与位置观测
        5.2.1 扩张状态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原理
        5.2.2 扩张状态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性能分析
    5.3 基于广义积分扩张状态观测器的IPMSM速度与位置观测
        5.3.1 基于广义积分的扩张状态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原理
        5.3.2 广义积分扩张状态观测器速度与位置观测性能分析
    5.4 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IPMSM低噪音全速域运行过渡区控制
    6.1 引言
    6.2 过渡区区间研究
        6.2.1 反电动势引起的高频电压注入法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6.2.2 高频电流响应引起的五阶磁链观测器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6.2.3 高频电流响应引起的广义积分扩张状态观测器位置观测误差分析
    6.3 过渡区转速与位置复合方法
        6.3.1 过渡区速度和位置加权复合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6.3.2 过渡区位置误差加权复合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6.3.3 过渡区统一PLL复合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6.3.4 高频电压切换方法
    6.4 实验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TU-E1(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设计[D]. 曹立鑫. 吉林大学, 2006(05)
  • [2]铜线接入网技术及应用[D]. 侯向东. 吉林大学, 2004(02)
  • [3]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J]. 王德秀. 有线电视技术, 2004(09)
  • [4]光纤接入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王德秀. 有线电视技术, 2002(16)
  • [5]接入网中的铜线接入新技术[J]. 吴建明,曹雪虹. 电子工程师, 1999(04)
  • [6]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TU-E1[J]. 澎. 通讯产品世界, 1997(01)
  • [7]接入网新技术及其在我省应用的建议[J]. 陈安国,庄德忠,蔡万山. 湖北邮电技术, 1996(03)
  • [8]关于现代通信的用户接入网[J]. 何起韩. 邮电设计技术, 1996(01)
  • [9]数字用户环路传输技术的新发展[J]. 孙玲芬,成立新,陈显治. 电信科学, 1995(10)
  • [10]IPMSM低噪音全速域运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D]. 张彦平.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标签:;  ;  ;  ;  ;  

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HTU-E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