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福建”建设与干部继续教育

“数字福建”建设与干部继续教育

一、建设“数字福建”与干部继续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2)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闽政办[2021]5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李平平[2](2020)在《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干部队伍中,公务员、事业编、社区工作人员、劳务派遣等多种人员身份并存,但公务员是乡镇干部队伍的主要领导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乡镇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和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乡镇工作效能。提高乡镇公务员队伍素质,不仅有利于提高乡镇政府的执政能力,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完善公务员激励,是提高乡镇公务员素质的重要手段。中国实施公务员制度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在确定研究方向时发现,乡镇公务员激励的不完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在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现状中来看,也存在着队伍不稳定、班子活力不足、服务对象满意度不高、公务员幸福指数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典型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乡镇公务员激励不完善问题已经成为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一个瓶颈所在。论文主要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入手,确定了影响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对两个因素展开研究,在研究保健因素时,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确定了“行”、“食”、“基本医疗”、“子女教育”等可为公务员提供基本保障的方面;在研究激励因素时,确定了薪酬激励、晋升激励、物质激励、继续教育激励和组织关怀激励等可为激发公务员积极性而采取的若干措施。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整合,面向河口区乡镇公务员,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收集了大量问卷后,总结了河口区乡镇公务员的激励现状,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在保健因素上存在出行无保障、基本医疗额度较低的问题,在激励因素方面存在晋升难、乡镇补贴占比低、职级并行优势发挥不出来等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如激励理念陈旧、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缺乏公平、晋升制度狭窄和职级并行指数限制以及内部监督缺乏导致激励因素严重缩水。论文最后,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以及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的若干举措。如:充分关注乡镇公务员基本需求保证,进一步提高乡镇公务员的生活及工作质量,特别是针对年轻乡镇公务员,高度重视其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关注其婚恋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丰富年轻乡镇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工作居住异地的乡镇公务员提供出行便利;进一步提高乡镇补贴占工资比重,充分发挥乡镇补贴为乡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势;为乡镇公务员晋升提供保障,畅通晋升渠道,无论是在遴选或是借调等方面,充分关注乡镇公务员面临的升职困境;提高乡镇公务员评先树优优秀比重,充分发挥评先树优对乡镇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并在日常工作实践和查看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创新的提出了组织关怀的概念,通过在研究中引入组织关怀的定义,对受访者进行偏向性分析,得出了组织关怀能够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以调研、访谈、谈心谈话、评先树优等方式让其感受到组织关怀的力量,以组织关怀激发工作热情。

黄丽娟[3](2020)在《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媒体是新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不同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旧媒体”的新型媒体形态,如电子杂志、电子报纸、移动电视、互联网络、智能手机、触摸媒体等,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时下,学界普遍认为新媒体已成为促发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广大受众的思想意识、社会认知、行为举止等等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反映社会矛盾显隐、社会主题转换、社会发展趋向、社会动态进程、时代精神变迁的“感应器”和“晴雨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仍然存在着诸如利益多元依旧明显、贫富差距依旧存在、生态环境仍有破坏、贪污腐败仍有滋生等问题。这些问题为各种社会思潮兴风作浪提供口实,并为其利用新媒体肆意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定型,且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的重要时节,正处于从青涩懵懂走向成熟稳重的重要阶段,极易被新媒体包裹的各种社会思潮所影响而不察觉。传播媒介一直以来就承担着意识形态功能,“大众媒介给人的初始印象是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载体,但实质上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却发挥着思想引领、政治控制等功能。”①社会思潮与新媒体“携手同行”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的传播更加亲民、平等、渗透、无障碍等。这些特点为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的大肆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各种社会思潮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诸多特点进行广泛传播并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的普及,大学生受到社会思潮影响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反过来又为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某种恶性循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产生影响。“思想催生行为、激发行为,也限定行为。”①思想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指导之下进行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观,将直接决定着人的行为取向、行为方式和行为力度。因此,本研究从新媒体和社会思潮基本概念入手,研究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观)的影响。通过开展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的问卷调查研究,系统梳理和研究影响的表象和本质,总结不同国家在不同时代应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的经验教训。最后,思考新媒体时代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对策,尝试破解和应对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理论和实际难题,拓展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掌握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文章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其中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总体概述,包括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与不足。第一章,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本章主要从国内及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出发,阐释什么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到来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和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阐述了借助新媒体广泛传播的12种社会思潮和新媒体时代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大学生。第二章,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说明。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1724份问卷调查情况的统计分析,整理出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数据。第三部分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双重影响,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特征,主要是受众的广泛化与路径的裂变性、信息的碎片化与观点的完整性、语言的大众化与内容的政治性、形式的多变化与目标的一致性。第三章,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内容、方式及原因。本章主要从三个部分入手展开论述。一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四个方面;二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四种主要方式: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行;显性方式与隐性方式重叠;单一方式与综合方式交叉;平面方式与立体方式同步;三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原因分析。即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现实问题为重点,着重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同原因,主要包括国际原因、社会原因、教育原因、新媒体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等五个方面。第四章,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传播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经验教训借鉴。首先,中国共产党利用媒体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这一部分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青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其次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错误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训反思。再次是以埃及和突尼斯为例,反思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不力而导致社会动荡的原因以吸取教训。最后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四个发达国家借助媒体应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经验借鉴。第五章,新媒体时代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对策。这一章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五个方面原因,从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和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影响、凝聚价值目标共识、回应社会热点问题、遵循思政工作“三大规律”并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用好新媒体以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和网络治理水平、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良影响。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可能拓展的研究及未来的展望。

唐姝敏[4](2020)在《“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使得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也随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当今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互联网+”的形态,网络化已经基本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教育环境也在随之变化。教育行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在不断对教学手段及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特别是终身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当然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网络化教学及管理模式已经初见雏形,各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在逐步实现网络教学,建设搭建了各自的网络化教学管理平台。然而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在取得了一定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互联网+教育”融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学员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利用率低下;第二网络教学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水平落后,无论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建设还是管理团队在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上都未能跟上网络教学改革的进程;第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局限性。这些问题都为“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为今后建设“互联网+教育”教学大平台的建设带来阻碍,也亟需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中得到解决。因此,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在终身教育理论、资源共享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网络化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以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为案例,研究分析其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中应用投入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情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明确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实行网络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质量、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及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素质三个方面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提出思路建议,以期对“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为今后建设“互联网+教育”教学大平台提供基础,为改革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社会认可度的提升提供帮助。

陈志铅[5](2020)在《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社会,作为一种技艺传承的方式和从业准入资格,学徒制一般是在行会等团体的组织监督下,由师傅与学徒家长签订《学徒协议》,由师傅向学徒传授技能,经考核合格的学徒获得具体行业的从业资格。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徒制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已不再是一种从业资格的获得,但仍旧是技能培训的重要方式。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曾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工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是英国在世界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不二法门,学徒制为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英国的学徒制起源于中世纪,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历经行会学徒制的辉煌,遭受工业革命打击后的没落,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进入20世纪,英国学徒制凭借顽强的生命力,重回世人眼前。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已经形成了结构完整,层次明晰的体系。囊括了准学徒制、青年学徒制、高级学徒制、高等学徒制、学位学徒制和成人学徒制等各种类型的学徒制。论文主要探讨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过程。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步干预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本阶段英国政府通过颁布《1964年产业培训法》设立产业培训委员会,开始对学徒制的发展进行初步干预;放任自流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撒切尔夫人的上台,英国政府开始将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作为技能培训的重要目的,学徒制受到冷落,进入“自生自灭”状态;政府主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10年代初),政府意识到以就业为目的的技能培训不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劳动力队伍,决心通过主导学徒制的发展来提升劳工素质;雇主主导阶段(21世纪10年代初至今),政府主导学徒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带来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学徒制的发展,政府认为有必要将主导权交给雇主。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的更新换代,运行机制的完善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加强,英国现代学徒制为广大青年拓宽了工作本位学习的路径,成为他们学习知识与提升技能的纽带,有效地将国家发展战略、劳动力技能训练与雇主需求结合在一起,较好地满足国家、雇主和学徒的发展需要。尽管中英两国制度不同,文化各异,但英国在学徒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国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借鉴与关注。

田蕊[6](2020)在《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意蕴 ——基于企业女性管理者的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理念的深入贯彻,女性受教育水平显着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也日益彰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平等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建设、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和工作权等,国内外妇女事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缩小劳动力市场中职业地位的性别差距、促进女性卓越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关键所在;而在促进女性获得高层次职业地位过程中,除了依靠政策、制度等外部社会力量外,作为型塑人格与培养价值理念的教育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13名企业管理层知识女性深度访谈,一方面,全面、生动地呈现了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动态复杂过程;另一方面,基于她们职业地位获得的经历,反观她们所接受到的教育,同时,鉴于教育对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具有连贯性,本研究很难割裂地分析某一种教育类型或教育活动对女性某一方面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不同教育时空放在同一分析框架中,进一步将“教育意蕴”解构为三个层面,即教育的动力作用、阻力作用以及提升路径。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第一,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4A”路径。知识女性自身特质(Attribute),即“双性化”特征、坚韧性、自信心、进取心,和所具备的能力(Ability),即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力、对行动计划的执行力以及对自我提升的学习力,是她们获得高层次职业地位的内在保障。在追求职业地位过程中,知识女性会展开一系列积极行动(Action),包括物我互动——从容应对职场环境的“多重约束”、不甘于成为晋升“陪衬”、勇于尝试职场极限环境的挑战;人我互动——与领导之间“学会变通与坚持自我”的互动、与同事之间“获得工具理性与情感支持”的互动以及与下属之间“共促发展与相互支持”的互动;自我互动——冲破“玻璃天花板”、寻找“潜力发展区”与打造“核心竞争力”、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最终,知识女性实现了不同层次的职业地位目标(Aim),即“小我型”职业地位(物质性和精神性)和“大我型”职业地位(集体性和社会性)。第二,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动力。本研究从动力来源、作用路径及作用结果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时空的教育对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动力作用,具体地:(1)在生活时空的家庭教育中,知识女性通过家庭环境氛围的浸染、父母的身体力行和严格训练,知识女性在模仿学习、自我内化过程中,塑造了自身独特的性格品质、促进了情感的发展以及形成了基本的性别观念。(2)在学习时空的学校教育中,她们通过专业学习掌握基本的生存工具——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避免自己在课堂上被“边缘化”并帮助自己建立强大自信。(3)在职业时空的职后教育中,她们通过艰苦工作环境的磨炼学会职场生存,通过不断变化的工作挑战促进自我突破与持续前进,通过支持性人脉网络获得经验积累和情感支持。第三,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阻力。本研究从教育的负向功能视角,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在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产生的阻碍作用。具体地:(1)带有性别标签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女性发展的低期待、对女性情感发展的忽视以及建立支配型亲子关系,限制了女性的发展、阻碍了女性积极情感的建立,同时,在无形中强化了她们的依赖性、弱化了独立性。(2)“去性别化”与“再性别化”的学校教育中,两性之间“均衡与同一”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性别不平等,并通过隐性校园文化对女性的性别观念进行了再塑造,同时,导致女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边缘化处境。这样的学校教育氛围使得女性忽视了性别不平等、强化了女性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认同、导致女性产生“习得性无助”。(3)性别差异“合理化”的职后教育中,企业文化依然存在对女性的“轻视”,两性员工之间的教育与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同时,女性员工普遍缺乏工作导师的指导。最终导致女性员工无法充分提升能力水平、难以融入工作组织中的人际网络、缺乏工作和情感支持。第四,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提升路径。本研究基于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4A”路径、教育动力和教育阻力,进一步从教育观念和教育行动两个层面,为女性教育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提升路径,以期更好地助力知识女性获得高层次职业地位。在教育理念方面:不同的教育时空应构建基于“新型两性关系”的现代社会性别观、以“女性全面而卓越发展”为核心的女性素质教育观以及基于“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女性理想信念观。在教育行动方面:(1)在生活时空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开展基于日常语言与行为互动的“濡化式”教育,促进女性现代社会性别观念和个人品质的形成。(2)在学习时空的学校教育中,基于秩序化学习时空,教师应将“现代社会性别观”融入课程设置,采用以“合作参与”为核心的教学法,并开展“关系性”教学实践;基于非秩序化学习时空,学校应为女性“参与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参与学生组织和社团的组织工作、参加社区和社会服务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3)在职业时空的职后教育中,企业应将“现代社会性别观”融入企业文化,通过文化氛围的熏陶,实现对知识女性性别观念和职业情感的教育;通过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的考验与磨练,促进知识女性“品格的次级社会化”,并推动她们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与持续学习;企业还应促进女性员工与工作导师以及“女性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她们不断积累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以及持续获得情感支持。总之,知识女性在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她们能够积极适应职场环境、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并不断寻求突破,这与她们成长发展所经历的不同时空的教育密不可分。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教育在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中的动力作用并探寻行之有效的教育提升路径,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女性教育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陈冉[7](2020)在《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新思路与新方向。全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也应充实教育内容、加强法制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论文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对“全媒体”和“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阅读了国内外与论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内容加以归纳总结,介绍了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说明了论文创新点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途径;第二章回顾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对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发现与分析;第三章展示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的问卷调查结果,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实现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现存问题与档案专业人员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第四章从技术融合的角度提出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优化策略,从创新教育模式、丰富平台功能、拓展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五章从内容构建的角度提出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优化策略,认为内容构建应当兼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着重提升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的信息素养;第六章从法制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优化策略,建议完善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法规体系建设和法规内容建设;第七章从人才融合的角度提出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优化策略,提出建立健全全媒体时代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并建议在未来的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实现专业教师、档案实践领域专家和全媒体技术人才融合发展,充分满足档案专业人员的学习需求。第八章对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进行总结与展望。

李思诗[8](2020)在《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高校图书馆员作为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双重建设者,新时代的素质与能力提升当然更加迫切。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推进器,同时是馆员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这一课题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最后提出建议,将有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选取福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9所主要高校图书馆,通过文献调查、网络调查及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接着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优秀案例,结合福州本土特色,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燕[9](2020)在《教师进修学校的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研究 ——以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聚焦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音乐教师从业后继续教育问题。本研究以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例,探讨该校的办学历史、构建的训研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等。本文将该校作为我国音乐教师教育职后培养的一个“缩影”,从中探寻我国教师进修院校的常规模式开展,及其独特之处。全文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针对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核心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作了概述;第一章为职业教师培养之路——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历史脉络,以该校1970年办学的国家政策背景为起点,对学校的历史发展情况作了阶段划分,并对各阶段的特色与使命展开叙述;第二章为新任音乐教师入职准备——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音乐教师入职教育,针对当前该校的音乐教师入职教育结构展开调研与分析,总结其基本特色与体系构成;第三章为职业发展加油站——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多样性的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富有针对性的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辅助性的音乐教研活动,剖析三者之间的关联,涉及大量的调查问卷与教师访谈;第四章为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之特色分析,对该校当前的优势所在、学校定位及存在问题作了深入分析,为我国地方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提供经验借鉴。

张艳超[10](2019)在《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正在引领全球教育的前进方向,“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如何创新办学模式,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已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办学院校以及劳动力市场普遍关切的问题。本论文以生态系统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框架,探索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数学建模法、情景预测法和访谈法,研究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演变过程及综合发展水平;探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现实困境、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关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路径。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演变是外部环境与办学群落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后经历“一枝独秀”“双雄并举”“三足鼎立”等三个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源存量、继续教育机会、继续教育资源的差距较大,导致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滞缓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即将来临,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逐步进入“融合统一”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化形成三个发展方阵,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而发生演变。结合生态学规律可知,解决供需矛盾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教育政策主导下的异发演替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变的主要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追求的办学目标,新时期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改革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综合分析,本文提出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一是提升各省(区、市)办学自主权,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二是明确系统整体办学生态位,生源输入环节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资源输出环节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不断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数字福建”与干部继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数字福建”与干部继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2)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阐释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阐释
        2.1.1 乡镇公务员
        2.1.2 激励
        2.1.3 乡镇公务员激励
    2.2 理论基础
        2.2.1 双因素理论
        2.2.2 其他理论
第3章 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现状分析
    3.1 东营市河口区乡镇情况分析
        3.1.1 乡镇基本情况
        3.1.2 河口区乡镇公务员结构分析
    3.2 调查问卷设计
        3.2.1 样本选择
        3.2.2 调查问卷数据基本情况
        3.2.3 各激励因素分析
    3.3 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现状
        3.3.1 保健因素基本情况
        3.3.2 各激励因素基本情况
第4章 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问题及原因剖析
    4.1 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保健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
        4.1.2 激励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
    4.2 河口区乡镇公务员现存激励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激励理念保守陈旧与平均主义思想盛行
        4.2.2 薪酬制度与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
        4.2.3 晋升渠道狭窄与职级并行指数限制
        4.2.4 监督约束机制缺位
第5章 完善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的建议
    5.1 更新激励理念,突出特色激励制度
        5.1.1 在组织人事管理中引入先进的激励理念
        5.1.2 完善公务员培训体系建设,革新继续教育激励
        5.1.3 以人为本,提高基础保障水平
    5.2 优化薪酬结构,增强薪酬激励导向性
        5.2.1 提高乡镇补贴额度
        5.2.2 提高单次晋级晋档工资增加额度
        5.2.3 优化薪酬的绩效考核机制
    5.3 健全晋升制度,保障职务职级正常晋升
        5.3.1 拓宽晋升渠道,确保乡镇公务员能够走出去
        5.3.2 多途径保障非领导职务的职级晋升
    5.4 增多组织领导关怀,以组织力量激发工作热情
        5.4.1 倡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主动增强对乡镇公务员的关注
        5.4.2 提高乡镇公务员在各类评先树优中的占比
        5.4.3 重视负激励的反向强化效果,多措并举完善监督方式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关于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3)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㈠选题缘由
        ㈡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㈠国内研究
        1. 有关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 有关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3. 有关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4. 有关“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5. 有关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㈡国外研究
        1. 关于互联网与意识形态传播的研究
        2. 关于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㈠研究思路
        ㈡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㈠研究创新
        ㈡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与大学生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及其影响
        一、 新媒体时代
        二、 新媒体时代的影响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
        一、 新媒体与社会思潮传播
        二、 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社会思潮
        三、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
        四、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影响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大学生
        一、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拥趸者
        二、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易感人群
        三、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再传播者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说明
        一、 问卷设计说明
        二、 问卷调查说明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调查的情况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 调查的具体情况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双重影响
        一、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正面影响
        二、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特征
        一、 受众的广泛化与路径的裂变性
        二、 信息的碎片化与观点的完整性
        三、 语言的大众化与内容的政治性
        四、 形式的多变化与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内容、方式及原因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
        一、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世界观
        二、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人生观
        三、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观
        四、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政治观
        (一) 淡化大学生政治情感
        (二) 动摇大学生政治意志
        (三) 颠覆大学生政治认同
        (四) 瓦解大学生政治信念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方式
        一、 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行
        二、 显性方式与隐性方式重叠
        三、 单一方式与综合方式交叉
        四、 平面方式与立体方式同步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原因
        一、 国际原因:社会思潮成为西方国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武器
        二、 社会原因:社会思潮以某些社会现实问题为基础影响大学生
        三、 教育原因:社会思潮放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某些局限影响大学生
        四、 新媒体原因:社会思潮利用新媒体特点影响大学生
        五、 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易受社会思潮打造的“网络舆论场”影响
第四章 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传播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利用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
        一、 革命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青年走上中国革命道路
        二、 建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三、 改革开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节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错误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的教训反思
        一、 国内舆论失控:苏联解体中的殷鉴昭示
        二、 西方操控媒体:东欧剧变中的惨痛教训
    第三节 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应对社会思潮影响不力而导致社会动荡的警醒
        一、 维基革命:突尼斯政治动乱中新媒体为助推器
        二、 推特助力:埃及国家政变中新媒体变身组织者
    第四节 发达国家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的经验教训
        一、 意识形态渗透:媒体是美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型武器
        二、 公众观点塑造:媒体是英国塑造公众观点的重要工具
        三、 教化教育推进:媒体是德国推进教化教育的特殊载体
        四、 普罗大众动员:媒体是法国动员民众斗争的主要战场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对策
    第一节 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并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影响
        一、 新媒体时代完全改变了信息的传递及其影响
        二、 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 价值引领:在凝聚价值目标共识中应对意识形态渗透
        一、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社会思潮
        二、 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
        三、 用浩然正能量引导多元社会思潮
        四、 用豁达包容心对待多元社会思潮
    第三节 回应现实:在回应社会现实与热点问题中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一、 提高因事而化的针对性
        二、 增强因时而进的时代性
        三、 彰显因势而新的鲜活性
    第四节 守正创新:在遵循规律和思政课改革创新中补齐教育短板
        一、 遵循和运用“三大规律”以做好思政工作
        二、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三、 以“八个相统一”为要求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四、 以“三进和两入”为目标推进思政课话语体系重构
    第五节 化堵为疏:在用好新媒体中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和网络治理水平
        一、 创新宣传理念以占领新媒体宣传阵地
        二、 创新宣传手段以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
        三、 创新基层工作以努力贴近大学生实际
        四、 创新新媒体监管以清朗网络舆论空间
    第六节 提升素养:在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提升学生对新媒体上不良信息的应对能力
        二、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潮的本质与危害
        三、 积极与各种新媒体上不良社会思潮作斗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一、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一、 发表论文
    二、 主持课题
    三、 参与课题

(4)“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综述
        1.2.2 国内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综述
        1.2.3 评价与反思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成人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2.1 概念界定
        2.1.1 成人高等教育
        2.1.2 教学改革
        2.1.3 互联网+
    2.2 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2.2.1 分散性
        2.2.2 规模性
        2.2.3 特殊性
    2.3 主要理论基础
        2.3.1 终身教育理论
        2.3.2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2.3.3 资源共享理论
第3章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3.1 成人高等教育历史回溯
        3.1.1 探索初建时期
        3.1.2 改革发展时期
    3.2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
        3.2.1 传统教学手段时期
        3.2.2 现代技术教学阶段
    3.3 “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现状概述
        3.3.1 教学管理模式转变
        3.3.2 教学手段转变
        3.3.3 “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特点
    3.4 “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3.4.1 政策支持
        3.4.2 信息技术的支持
        3.4.3 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
第4章 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4.1 “互联网+”时代教学平台建设现状
        4.1.1 改革进程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情况
        4.1.2 改革进程中网络教学资源投入情况
        4.1.3 改革进程中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4.2 “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互联网+教育”融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
        4.2.2 网络教学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水平落后
        4.2.3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局限性
    4.3 “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归因
        4.3.1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不完善
        4.3.2 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欠缺
        4.3.3 资源共享建设不完善
第5章 “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5.1 改革提升网络教学质量
        5.1.1 制定网络教学管理质量标准
        5.1.2 提升学员参与网络教学积极性
        5.1.3 完善网络教学评价管理
    5.2 改革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5.2.1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5.2.2 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5.2.3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建设
        5.2.4 推进建设资源共享平台
    5.3 改革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
        5.3.1 针对学员开展网络教学培训
        5.3.2 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专业技能
        5.3.3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的学术成果

(5)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一)学徒制
        (二)工作本位学习
        (三)职业教育
    三、研究现状
        (一)关于学徒制的历史研究
        (二)关于学徒制的理论研究
        (三)关于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研究
        (四)关于学徒制成本与收益的研究
        (五)关于学徒制具体项目的研究
        (六)史料情况说明
    四、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英国学徒制的历史溯源(20 世纪60 年代以前)
    第一节 行会学徒制的发展
        一、行会的发展
        二、行会的组织架构及其功能
        三、行会学徒制的发展及其作用
    第二节 教区学徒制的运作
        一、《济贫法》与教区学徒制
        二、教区学徒制的开展
        三、教区学徒制的成本与收益
    第三节 传统学徒制的衰落
        一、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二、国家干预:相关法律的颁布与废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步干预:英国现代学徒制的萌芽(20 世纪60~70 年代)
    第一节 政府对学徒制初步干预的动因
        一、人力资本:学徒制改革的催化剂
        二、工党执政:学徒制改革的推动者
        三、与工会斗争:学徒制改革的导火索
    第二节 政府对学徒制初步干预的措施
        一、成立各类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二、《1964 年产业培训法》的实施
        三、培训附加费的征收与发放
    第三节 初步干预阶段英国学徒制的开展
        一、学徒的选拔
        二、学徒制的类型
        三、学徒制的课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由放任: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受挫(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
    第一节 学徒制蛰伏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一、政治环境的改变
        二、经济政策的波动
        三、培训成本的高涨
        四、高等教育的冲击
        五、参与各方的疑虑
    第二节 自由放任阶段学徒制蛰伏的表现
        一、学徒制发展规模的萎缩
        二、学徒制发展空间被挤占
        三、学徒制进一步发展受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主导: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勃兴(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10年代初)
    第一节 政府主导学徒制发展的动因
        一、经济发展因素: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因素:改变技能培训现状的需要
    第二节 政府主导时期现代学徒制体系的构建
        一、“现代学徒制计划”的颁布
        二、青年学徒制的开展
        三、学徒制的组织保障
        四、学徒制的法制保障
        五、学徒制的经费保障
        六、学徒制的质量保障
    第三节 政府主导学徒制发展的成效与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雇主主导:英国现代学徒制的转向(21世纪10年代初至今)
    第一节 《理查德学徒制报告》的出台与学徒制的转向
        一、《理查德学徒制报告》出台的背景
        二、《理查德学徒制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政府对《理查德学徒制报告》的回应
    第二节 雇主主导时期学徒制的发展
        一、新型学徒制的推出
        二、学徒制的组织保障
        三、学徒制的经费保障
        四、学徒制的质量保障
    第三节 雇主主导期学徒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二、应对的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析、展望与启示
    第一节 英国学徒制的特色分析
        一、历久弥新:绵延将近千年
        二、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
        三、重视法治:依法开展工作
        四、注重分权:调动各方力量
    第二节 英国学徒制的发展趋势
        一、雇主成为开展学徒制项目的主导方
        二、高校成为学徒提升学历的重要平台
        三、加速社会流动促公平成为学徒制的使命
    第三节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一、保障参与者的权益
        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三、稳定经费保障机制
        四、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结语
附录
    附录1:1396 年苏格兰诺思汉普顿学徒契约
    附录2:1965 年英国学徒制种类一览表
    附录3:学徒毕业证书
    附录4:企业与培训机构关于开展学徒训练的协议(模板)
    附录5:青年学徒制案例
    附录6:学位学徒制案例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着作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
        (四)报告、报纸等
        (五)政策法规及其他
        (六)网络资源
    二、英文文献
        (一)着作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
        (四)报告
        (五)政策法规及其他
        (六)网络资源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一、期刊论文
    二、课题研究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一、教育经历
    二、工作经历

(6)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意蕴 ——基于企业女性管理者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二、研究问题与内容
        三、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职业地位的研究
        二、关于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研究
        三、关于教育对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互动理论
        二、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的功能主义视角
    第二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抽样
        三、数据搜集与分析
        四、研究伦理与效度
第三章 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4A”路径
    第一节 目标(Aim):获得多层次的职业地位
        一、“小我型”职业地位
        二、“大我型”职业地位
        三、“小我型”职业地位与“大我型”职业地位的关系
    第二节 行动(Action):物我互动、人我互动与自我互动
        一、物我互动:积极应对职场环境的挑战和阻力
        二、人我互动: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
        三、自我互动:在突破与超越中前行
    第三节 能力(Ability):知识女性的核心竞争力
        一、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
        二、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力
        三、对行动计划的执行力
        四、对自我提升的学习力
    第四节 特质(Attribute):知识女性的“魅力人格”
        一、“双性化”特征
        二、坚韧性
        三、自信心
        四、进取心
第四章 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动力
    第一节 生活时空:知识女性获得的家庭教育
        一、父母的“严格训练”塑造独特品格
        二、父母的“身体力行”胜过一切
        三、家庭环境氛围:培养独立与提供支持的土壤
    第二节 学习时空:知识女性接受的学校教育
        一、掌握生存的基本工具——“扎实的专业知识”
        二、从零到“零”: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积极的师生互动:“老师的关注拉了我一把!”
    第三节 职业时空:知识女性践行的职后教育
        一、职场环境的磨炼:学会职场生存
        二、不断变化的工作挑战:突破与前行并存
        三、支持性人际网络:经验积累与情感交流
第五章 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阻力
    第一节 生活时空:带有性别标签的家庭教育
        一、对女性发展的低期待
        二、对女性情感发展的忽视
        三、支配型亲子关系限制女性发展
    第二节 学习时空:“去性别化”与“再性别化”的学校教育
        一、“均衡与同一”背后的性别不平等
        二、隐性校园文化对性别观念的再塑造
        三、课堂教学中女性的边缘化
    第三节 职业时空:性别差异“合理化”的职后教育
        一、企业文化中对女性的“轻视”
        二、继续教育与培训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三、缺乏工作导师的指导
第六章 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提升路径
    第一节 教育观念
        一、基于“新型两性关系”的现代社会性别观
        二、以“女性全面而卓越发展”为核心的女性素质教育观
        三、基于“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女性理想信念观
    第二节 教育行动
        一、生活时空:性别观念和个人品质初步形成的家庭教育
        二、学习时空:以“赋能”为基础的学校教育
        三、职业时空:品格次级社会化与职业地位获得的职后教育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致可能参加此项研究的知识女性的邀请信
附录B:个人基本信息调查问卷
附录C:个人深度访谈的提纲
附录D:访谈协议
附录E:非参与式观察记录表
附录F:其他人员访谈的提纲
附录G:访谈资料一级编码(贴标签)结果汇总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全媒体
        1.2.2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逻辑联系
        1.5.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逻辑联系
    1.6 研究的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1.6.1 研究的难点
        1.6.2 主要创新点
2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及现存问题
    2.1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发展历程
    2.2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现存问题
        2.2.1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具有局限性
        2.2.2 档案专业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平台建设不足
        2.2.3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教育资源传播渠道单一
        2.2.4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
        2.2.5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法制管理滞后
        2.2.6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3 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
    3.1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2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结果交叉分析
4 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技术融合的优化策略
    4.1 创新教育模式
        4.1.1 全媒体数字教材
        4.1.2 VR课堂
        4.1.3 用户画像
    4.2 丰富平台功能
        4.2.1 学习功能
        4.2.2 在线交流功能
        4.2.3 管理功能
        4.2.4 评估反馈功能
    4.3 拓展传播渠道
        4.3.1 专门化的传播平台
        4.3.2 大众化的传播平台
5 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内容构建的优化策略
    5.1 内容的全面化
        5.1.1 公需科目相关内容
        5.1.2 多学科内容融合
        5.1.3 专业法规标准相关内容
    5.2 内容的针对性
        5.2.1 针对不同层次档案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构建
        5.2.2 针对不同工作地区档案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构建
        5.2.3 针对不同工作内容档案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构建
6 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法制管理的优化策略
    6.1 完善法规体系建设
    6.2 完善法规内容建设
        6.2.1 立法解决继续教育知识产权问题
        6.2.2 立法保障教育资源的信息安全问题
        6.2.3 立法保障档案专业人员的隐私与安全
7 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人才融合的优化策略
    7.1 专业教师
    7.2 档案实践领域专家
    7.3 全媒体技术人才
8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必要性、目标与原则
    2.1 相关概念释义
        2.1.1 终身教育
        2.1.2 职业培训
        2.1.3 继续教育
    2.2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2.1 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2.2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2.3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2.3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
        2.3.1 满足图书馆的发展需求
        2.3.2 满足馆员的职业发展需求
        2.3.3 满足师生信息服务的需求
    2.4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原则
        2.4.1 战略性与长期性原则
        2.4.2 针对性与多样化原则
        2.4.3 全员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原则
3 馆员的需求与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3.1 馆员的态度与期望
    3.2 继续教育的管理
    3.3 继续教育的内容
    3.4 继续教育的形式
4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4.1.1 缺乏经费保障机制
        4.1.2 师资力量不足
        4.1.3 馆员缺乏积极性
    4.2 继续教育缺乏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4.2.1 缺乏制度化建设,继续教育开展无章可循
        4.2.2 缺乏常态化建设,继续教育呈现随意性
    4.3 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的缺失
    4.4 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够合理
        4.4.1 继续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4.4.2 继续教育形式不够丰富,缺乏创新
    4.5 缺乏科学的信息反馈与效果测评机制
5 深化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策略
    5.1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5.1.1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5.1.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5.2 推动继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5.2.1 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继续教育工作
        5.2.2 制定继续教育规章制度
        5.2.3 建立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2.5 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5.3 建立继续教育联盟,构建协调协作机制
        5.3.1 建立继续教育联盟
        5.3.2 构建一体化的继续教育体系
        5.3.3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5.4 改革继续教育内容与形式
        5.4.1 结合馆员需求,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5.4.2 选择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
    5.5 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与效果测评机制
        5.5.1 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5.5.2 教学效果测评机制的建立
6 结论
附录 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教师进修学校的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研究 ——以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职业教师培养之路——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历史脉络
    第一节 政策背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
        一、历史回眸:我国教师进修事业的起步、挫折与重建
        二、学校创办:响应教育批示
    第二节 变化中的永康进修学校:各阶段特色与使命
        一、1970—1977:创办初期的“工农兵”职业教育
        二、1978—1989:改革开放时期的“学历教育”
        三、1990—1998:职能过渡阶段
        四、1999—至今:新世纪的转型与体系完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任音乐教师入职准备——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音乐教师入职教育
    第一节 音乐教师入职教育结构
        一、新任音乐教师情况调查
        二、新教师岗前培训——大学毕业生走向职场的思想准备
        三、新任音乐教师试用期培训——从学生到教师的正式过渡
    第二节 音乐教师入职教育评价与考核
        一、通识课程考核与评价
        二、音乐学科业务考核与评价
    第三节 音乐教师入职教育内涵的分析与评价
        一、未充分考虑音乐学科特点
        二、未了解新任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
        三、缺乏音乐学科专门培训与实践指导
        四、未能对新任音乐教师开展有效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职业发展加油站——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音乐教师继续教育
    第一节 多样性的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一、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内容
        二、培训现状调查
        三、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内涵分析
    第二节 富有针对性的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
        一、小学音乐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内容
        二、小学音乐青年骨干教师学员情况调查
        三、小学音乐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内涵分析
    第三节 辅助性的音乐教研活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之特色分析
    第一节 学校当前优势所在
        一、地域范围不大,与一线教师联系紧密
        二、高校联动,弥补培训师资缺陷
        三、教研引领,便于提供培训指导
        四、经费支撑,保障培训顺利开展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剖析
        一、入职教育环节尚未形成音乐学科特色
        二、课程设置与培训形式缺少充分的实际调研
        三、音乐科研培训不足,缺乏专业教师指导
        四、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未能体现真实需求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思路及对策
        一、经验借鉴,制定合理方案
        二、内外结合,调整课程形式
        三、专家引领,加强音乐科研
        四、加强监测,完善评价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
    附录二 :《永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细则(试行)》
    附录三 :“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相关资料
    附录四 :《2019年永康市音乐教师学时培训调查问卷》
    附录五 :《2018年永康市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调查问卷》
    附录六 :《2019年永康市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调查问卷》
    附录七 :《永康市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访谈》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第1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2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问题
        二、概念界定
    第3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二、国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述评
    第4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特色
    第5节 研究思路及论文架构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第1节 生态系统理论
        一、生态系统概述及其特征
        二、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特点
        三、生态系统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2节 资源依赖理论
        一、资源依赖理论概述
        二、生态系统的资源依赖关系
        三、资源依赖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3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及溯源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4节 系统构成及生态分析框架
        一、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构成
        二、系统构成要素的“生物学”隐喻
        三、生态分析框架
第3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演变的生态分析
    第1节 办学群落构成及子系统发展历程
        一、成人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二、自考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三、网络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第2节 成人本专科教育:“一枝独秀”演变分析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第3节 成人、自考本专科教育:“双雄并举”演变分析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第4节 成人、自考、网络本专科教育:“三足鼎立”演变分析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第4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的现实发展困境
    第1节 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
        一、院校之间互斥竞争为主,缺少互利共生
        二、质量优先的K对策发展模式难以形成
        三、办学生态位模糊,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第2节 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
        一、各省(区、市)人力资源存量差距较大
        二、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会差距较大
        三、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源供给差距较大
第5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
    第1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区域发展水平分析
        一、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水平测量
        二、31个省(区、市)的三个发展方阵划分
    第2节 国内外环境生态因子发展变化分析
        一、国际环境生态因子
        二、国内环境生态因子
    第3节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预测分析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作用及贡献率分析
        二、基于毛入学率指标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预测
    第4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透视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所受影响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生态演变规律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第6章 促进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
    第1节 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
        一、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
        二、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
        三、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
    第2节 明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办学生态位
        一、生源输入: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
        二、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
        三、资源输出: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
    第3节 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办学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
        二、办学群落: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
        三、办学行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针对成人学习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针对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针对院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针对院校继续教育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五:针对函授站点(学习中心)的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建设“数字福建”与干部继续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J].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2(01)
  • [2]东营市河口区乡镇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D]. 李平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3]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D]. 黄丽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4]“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D]. 唐姝敏. 湘潭大学, 2020(02)
  • [5]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D]. 陈志铅.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6]知识女性职业地位获得的教育意蕴 ——基于企业女性管理者的质性研究[D]. 田蕊. 天津大学, 2020(02)
  • [7]全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优化策略研究[D]. 陈冉. 郑州大学, 2020(02)
  • [8]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D]. 李思诗.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9]教师进修学校的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研究 ——以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例[D]. 李燕. 上海音乐学院, 2020(12)
  • [10]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艳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数字福建”建设与干部继续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