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整流变压器电接触部分的改进

硅整流变压器电接触部分的改进

一、硅整流变压器电接触部分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朱作慧[1](2019)在《青岛地铁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风险管理是工程管理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口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逐渐凸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作为一种较少占用现有路面资源、运量大、速度快、准时性高的交通方式,在城市发展和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牵引供电系统作为给整个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提供电能动力来源系统,一旦发生故障事故事件,将造成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瘫痪,威胁乘客生命安全,同时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对轨道交通工程进行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迄今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单个设备,如牵引降压变电所或接触网,而忽略了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和影响,无法准确、全面的反映整个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基于故障树分析的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己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能、电子、化工、机械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对城市轨道交通类工程进行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研究的课题较少,尤其是针对青岛地铁11号线所采用的DC1500V供电制式的接触轨供电方式,目前尚无相关运用设备运行数据进行设备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本文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故障树分析法的发展及现状、基本步骤做了介绍。从分析构成青岛地铁1 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的各构成部分入手,结合对牵引供电系统相关文献的研究,并结合11号线工程自试运行之日起至试运营1年半止共计843条故障记录,运用故障树法,得出了青岛地铁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的31项安全风险。经过对故障记录的分析整理,得出底事件发生概率,并运用相关公式,分析计算出故障树模型的结构重要度和概率重要度,最终得出各底事件的临界重要度。将各底事件的临界重要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即为各安全风险对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影响重要程度的排序。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各安全风险重要性大小,对重点安全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建议,为牵引供电系统运行保障相关建设、施工、设计、运营维护单位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策略参考,为整个地铁工程牵引供电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何鋆[2](2021)在《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爆炸开关的设计与研制》文中研究指明超导磁约束聚变被认为是有望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爆炸开关,作为超导线圈发生失超时的后备保护开关,以其动作迅速、可靠性高的特点,为超导线圈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万安培级感性直流开断技术,由于不存在交流电路的自然过零点现象,一直是世界各国开关领域研究的难题。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的爆炸开关是串联于主回路、由炸药驱动分断的直流开关,需稳态通以数万安培直流电流,同时满足故障时在数百微秒内分断主回路的要求。相比于一般断路器,爆炸开关导体结构复杂、驱动机构不稳定性高、动作时间极短。当前国内外此类爆炸开关的的设计通常是基于大量的试验来进行相关验证,缺乏可参考的理论设计依据。而在爆炸开关的导体系统、驱动机构、水冷系统等部分的设计中,理论模型的建立可以为设计及优化带来极大的便利并大大缩短设计周期。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如下:在国内首次研制了双级式结构、采用水作为燃弧介质、最高参数40kA/10kV的爆炸开关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提高了我国超导聚变装置爆炸开关的研制水平。在爆炸开关的导体系统设的计中,基于数据拟合方法,推导出爆炸开关导电部件接触电阻的经验公式。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爆炸开关导体部分热-电耦合模型,进行了热稳定仿真计算。通过实验验证了接触电阻与水冷散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爆炸开关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依据。深入研究了爆炸开关的驱动机构。针对所述爆炸开关双级式、多材料耦合的特点,建立了数值模型,并在LS-DYNA中进行了仿真计算,对导体结构、炸药用量、驱动结构等进行了计算与校核。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对爆炸开关进行了多次爆炸试验,完成了爆炸开关驱动机构的设计。首次将电弧黑盒模型应用在了此类炸药分断、水下燃弧的开关中,提出适合本文所述爆炸开关电弧黑盒模型参数取值的方案,在PSCAD中进行了仿真计算,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参数取值的有效性,为此类型爆炸开关的换流单元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提出了理论计算结合试验分析的设计研制思路,简化了传统设计中主要依靠大量试验来优化开关设计的方法,提高了我国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爆炸开关的研制水平,为中国下一代聚变堆CFETR超导磁体系统提供了高电压、大电流失超保护开关解决方案。

王佳荣[3](2019)在《基于12脉波整流系统的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为了抑制电网谐波,可在电力系统中装设各种有源、无源以及混合型电力滤波器。改造电力电子装置使其不产生或尽量少地产生谐波亦可有效减少谐波的方法有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整流和多脉波整流两种。其中,PWM整流随着功率等级的提升,开关损耗,故障率问题突出,一般用于中小功率场合。而多脉波整流由于其可靠性高,成本低,效率高,控制简单,已成为近年来大功率整流系统方面的研究热点。多脉波整流器通过移相多重联结多个全桥或半桥整流电路对同一直流侧负载供电,使某一整流电路产生的谐波可以被其他整流电路产生的谐波所抵消,有隔离变压器和AT(Auto-connected Transformer,自耦变压器)两种。自耦变压器原边与副边绕组之间不仅有磁路上的耦合也有电路上的耦合,故较隔离变压器能显着减小系统体积,重量,成本以及损耗。因此,在不需要电磁隔离的场合自耦变压器成为首选。多脉波整流中自耦变压器将网侧输出侧电压转换为直流侧多脉波输入电压。12脉波整流系统较其他整流系统电路简单且能满足大多数用电设备需要。故在多脉波整流系统中,12脉波整流有着广泛地应用。为满足逆变器并网或供电及一些整流负载对电压的要求,本文基于12脉波整流系统,推导了多边形自耦变压器及之字形自耦变压器移相角与电网交流侧电流谐波系数、直流侧负载电压纹波系数、系统磁性器件等效容量之间的关系。在保证交流侧电流谐波含量及直流侧负载电压纹波系数最小的同时,比较了在不同移相角时系统磁性器件等效容量。当多边形自耦变压器和之字形自耦变压器均采用新型移相角时,电网侧谐波含量和负载电压纹波系数均是最小,系统直流侧磁性器件等效容量与采用传统移相角相同。相比变压器采用传统移相角时容量略有升高,但是可以应用于升压场合,提升了系统的应用范围。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了解决升压范围较小的问题,需在原有自耦变压器拓扑基础上设计新型升压拓扑结构。针对之字形自耦变压器及星形自耦变压器,分析设计了各变压器升压拓扑。为了使系统电网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和负载测电压纹波系数最小,本文设计拓扑时采用30°的移相角。在此基础上,理论推导了变压比与自耦变压器及其他磁性器件等效容量之间的关系。在综合考量不同条件下变压器线圈匝数及变压器容量后,得出了在相同升压比时星形自耦变压器和之字形自耦变压器各自最优升压拓扑。且相对于传统的变压模型,本文提出的升压拓扑不会产生非特征谐波。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张雄菲[4](2019)在《电接触加热条件下的控制冷却对碳素钢丝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70钢钢丝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在电接触加热的条件下新型的处理方式风冷工艺替代传统的铅浴热处理工艺。研究单一因素:风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和钢丝的移动速率对钢丝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相变仪设计不同的冷却速率从而得到70钢CCT曲线,为风冷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继而研究了风冷后的钢丝在拉拔过程中组织与织构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得钢丝用70钢的动态CCT曲线,实验钢70钢的临界点Ac1=722°C和AC3=770°C,为该钢种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不同冷却速率条件下,高温区主要是珠光体转变,快冷条件下主要是马氏体转变。(2)在电接触加热的条件下,加热电流和钢丝移动速率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风压的增加,过冷度增加,珠光体的组织细化,钢丝的珠光体团尺寸减小,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抗拉强度、伸长率以及断面收缩率增加。当风压为0.26Mpa的时候,得到了最优的钢丝的力学性能。在风压一定以及钢丝移速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电流的大小。当电流为88 A的时候,得到了最优的钢丝的力学性能。在风压一定以及电流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钢丝移速的大小。当钢丝移速为0.785 m·s-1的时候,得到了最优的钢丝的力学性能。(3)钢丝的强度主要受晶粒尺寸、珠光体的层间距、位错以及纳米渗碳体的影响。珠光体层间距越小强度越大,纳米渗碳体第二相粒子也同样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在共同的作用下使得强度提高。塑性主要受珠光体的团尺寸的影响。珠光体团尺寸越小,断面收缩率越高,即塑性越好。(4)钢丝在拉伸的变形的过程中,渗碳体产生变化,随着应变量的增加,珠光体组织逐渐转变为拉伸的方向,形成平行于拉伸方向的层片状组织。钢丝在拉伸的变形的过程中形成了平行拉伸方向的<110>丝织构,随着应变量的增加,<110>丝织构强度增强,其它织构的组分减弱。

张敏[5](2019)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改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加快,地铁由于其便利、准时、高效等特征,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地铁运营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中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尤其重要。另外,因为地铁设备应急维护有着突发性、不确定性、紧急性及综合性与系统性等特点,所以要求应急抢修实时、快速响应,但是在传统的地铁设备维护管理中,因设备、人员、通讯等局限,无法在应急情况发生后实现快速响应。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本文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中,以达到实时、快速、高效的应急抢险。本文以深圳地铁为例,对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做了深入的研究。从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突发事件分类、信息发布及抢修流程等方面对深圳地铁的设备维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影响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主要因素。接着对了解问题本质的维修中心各层级管理人员,进行了影响因素需求的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数据,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改进策略,如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推送、利用定位功能优化抢险路径、通过手机终端实时掌握各类人员信息,精准安排就近人员抢险、利用信息系统模糊搜索功能实现应急物资共享使用等,从而提高设备维护应急管理效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改进,指导建立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平台,实现现场人员、物资、抢修记录等信息化的管理,在地铁运营管理理论层面上,本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角,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其次,本文提出了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新的计划,控制设备故障抢修时间,对人员以及物资进行合理分配,提高抢修效率,提升地铁设备维修应急管理的水平,对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有着极其特殊的实践意义。

许彦鹏[6](2018)在《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是当前世界大型矿山提升设备认可的安全控制技术,逐渐成为大型矿井提升系统的重要配套系统。目前,我国井工煤矿生产过程,主要依靠矿井提升机进行生产作业,因此矿井提升与制动的安全可靠性对矿井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井提升机提升运输任务,涉及财产及人身安全。因此,我们在关注矿井提升速度与效率的同时,更要重视矿井提升系统的安全制动性能。制动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提升的咽喉设备环节。目前国内矿井提升设备大多数采用的是恒力矩制动控制,但是这种制动控制方式在可靠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和不足。在提升机出现故障时,制动过程不平稳,极大降低了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科技的发展,制动技术不断的更新,使矿井引进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系统,虽然提高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但其耗费过多。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克服上面缺点,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本文以神华宁煤集团石槽村矿副井提升机恒减速制动系统为例,针对提升制动安全存在的问题采用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方式,从恒减速制动控制原理入手,探讨了其基于网络化PLC控制方案和基于智能控制的模糊控制策略。文中从其系统组成、控制策略和现场运行情况研究分析,其采用性能稳定的恒减速制动,并备用两路二级制动回路,并且采用安全可靠的配套电控系统,使系统具有高程度智能化、好的安全制动性、全方位安全保护和故障监控措施等特点,其大大提高矿井提升机安全运行水平,在矿井提升机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领域满足了提升设备对于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的需求,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郑攀峰[7](2017)在《高载流能力直流隔离开关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大电流直流隔离开关是ITER变流器电源系统中的关键电气设备,同时也在电解铝等电解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电流直流隔离开关的性能关键在于其通流能力,而开关接触部位的温升会极大限制开关的通流大小。现有的直流隔离开关往往通过增大开关通流截面积的方式减小开关的温升,这会导致开关体积过大,造成开关安装维修成本增加以及导体材料的浪费。隔离开关的温升过大根本在于接触电阻过大,以及多触头并联结构的均流效果不好。本文将从制约开关通流能力的关键问题出发,设计提出新型的隔离开关触头,并在新型触头的基础上提出高载流能力的新型直流隔离开关。本文首先针对现有的大电流直流隔离开关存在的单触头通流能力不强、多触头并联结构均流性能不佳等不足,提出了新型的圆型和环型触头结构。对新型触头接触形式进行了改进设计,并且配备了基于弹簧的自适应结构,理论上能够保证隔离开关的均流性能。其次,本文设计了新型触头接触特性测试系统,并加工触头样品测试了触头接触电阻大小,通过与刀片式触头的对比验证了新型触头具有更小的接触电阻。本文测试研究了新型触头接触电阻特性,通过测试结果掌握了触头的性能特点,对触头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有重要参考意义。论文对多触头并联结构的均流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新型触头结构的均流性能良好。最后,本文结合ITER变流器电源系统中的直流隔离开关设计输入,初步设计提出了基于新型触头结构的直流隔离开关。通过稳态热仿真分析验证了开关温升在标准限值范围内,开关动稳定性仿真分析验证了开关能够承受短路瞬态的电动力,开关结构仿真和绝缘校核仿真分析验证了开关的结构满足结构和绝缘水平设计需求。

陈志平[8](2017)在《GIS回路电阻测试装置改进及现场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系统快速发展,高电压大容量导电连接件被广泛使用,最为典型的是GIS系统中的导电杆、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等。导电连接件是电力系统中电气连接的关键,,直接影响着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保障导电连接件的正常运行在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虽然GIS导电连接件的制造材料和工艺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GIS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内部导电杆插入深度不够,导致设备的故障时有发生。另外,触头表面产生的氧化膜和毛刺,隔离开关触头间压力不足等,亦是引发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上述故障可以归纳出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导电连接件的导电回路电阻偏大。GIS导电连接件的回路电阻由连接件的接触电阻和连接线电阻组成。由于接触电阻远远大于连接线电阻,因此,导电回路电阻主要由接触电阻决定。目前在工程中,对于接触电阻的测量基本都是采用直流压降法,通过开关电路等将220V电压源转换为100A到600A的恒流电流源,用做测量电流。因电流较小特点,不足以暴露出触头的缺陷,不能真实反映触头的接触情况。本课题针对现有的直流压降法不能完全暴露出触头缺陷的不足,在研究GIS导电连接件导电回路电阻的基础之上,提出以超级电容器为核心,改进现有回路电阻测试装置,用冲击电流源测量触头的接触电阻使更接近实际工作情况,比普通直流更能够反应触头的真实接触状态,暴露出直流测量所不能暴露的缺陷,及时发现GIS导电连接件故障的原因,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地对GIS进行改造和运行维护,提高GIS装置和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

肖国栋[9](2016)在《准池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与MCR新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准池电气化铁路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等级为国家Ⅰ级电气化铁路,是中国神华集团的万吨级重载运煤专用铁路。研究准池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对地方供电电能质量的影响及新型无功补偿装置(MSVC)的应用,对抑制谐波和无功补偿的效果非常明显,为准池电气化铁路运营的安全性、经济性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论文以准池电气化铁路建设为背景,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任务。根据收集的资料,研究了准池电气化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电力系统的电厂、变电站分布和供电能力,确保牵引供电安全、灵活、可靠。对涉及供电的灵活、安全、可靠的重要设备:牵引变压器、六氟化硫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综合自动化设备等,按照准池铁路设计情况进行了参数的计算和设备选型。电力牵引负荷谐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是近年来在神华其他铁路万吨组合列车及新型和谐号电力机车投入运行后出现的新问题,对其研究解决有利于今后在准池铁路线上避免出现同类问题。治理牵引负荷谐波,提高供电牵引网电源电能质量,使其满足电力牵引机车的要求,是解决牵引负荷谐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问题的根本途径。考虑到准池电气化铁路采用SS4电力机车牵引的具体情况,分析了SS4电力机车的牵引工况,通过电磁暂态分析软件对牵引负荷电流进行了仿真计算,发现牵引电流的奇次谐波含量较多,主要集中在311次奇次谐波,可能影响准池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质量和安全运营。针对牵引负荷的谐波危害,与现有的无功补偿技术相比,MCR无功补偿是基于磁控电抗器直流助磁原理,实现电抗值的连续可调的新型无功补偿技术。结合准池电气化铁路工程建设按照实际情况,计算和选择了补偿器件的参数,并将新型无功补偿装置(MSVC)投入了应用。运行效果表明:新型无功补偿装置(MSVC)的应用可以降低谐波分量含有率70%以上;功率因数月平均值达到0.9以上,抑制谐波和无功补偿的效果非常明显,为准池电气化铁路运营的安全性、经济性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瞿航[10](2015)在《大电流直流开关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大电流直流开关是ITER极向场变流器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中,开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闭合时,通过正常工作电流和短路故障电流而温升不超过允许值;断开时,使电源和负载可靠隔离。现有的ITER开关采用刀片式结构,触头为线接触形式,导电面积小,通流能力差,从而造成开关体积过大。触头是开关的重要部件,其接触电阻直接决定了开关的电压降和温升,限制了开关载流能力的提升。本文拟通过改进触头设计,以得到载流能力大的触头结构。触头设计过程中,接触电阻是最重要的参数。本文对粗糙表面的电接触进行分析,建立了粗糙表面的接触电阻模型,并对接触电阻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文设计了自适应的多触点的触头结构以提升触头的通流能力。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多触点触头结构可以提升通流能力。为了应用这种触头结构,本文提出直推式的开关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稳态下热电耦合分析。本文首先对经典的电接触理论进行了回顾。结合粗糙表面的描述方法,通过引入粗糙表面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计算模型,从而建立了粗糙表面的接触电阻模型。通过定量分析如压力、塑性指数以及表面粗糙度等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本文设计了接触电阻测试平台,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测试。对粗糙表面接触电阻理论模型和实验测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压力较小时,理论模型计算的接触电阻值和实验测试值较为吻合;压力较大时,理论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还对单位接触面积内触点数目与接触电阻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采用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究了触头的温升以及最大电流密度与触点数目的关系。多触点的实验测试表明和仿真分析均表明,随着触点数目增加,触头的温升显着降低。从而证明了单位面积内有多个触点的触头结构可以提高通流能力。最后,本文针对多触点触头的结构形式,设计新型的直推式开关结构,并对开关稳态下的通流能力进行了分析。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直推式开关结构可以显着降低开关的体积。

二、硅整流变压器电接触部分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整流变压器电接触部分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地铁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
    2.2 安全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
        2.3.1 安全风险识别
        2.3.2 安全风险评价
        2.3.3 安全风险应对
    2.4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研究概述
    2.5 主要研究方法综述
        2.5.1 故障树分析法的发展及现状
        2.5.2 故障树分析法基本步骤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岛地铁11号线供电系统概况及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3.1 青岛地铁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概况
        3.1.1 青岛地铁11号线供电系统概况
        3.1.2 青岛地铁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概况
    3.2 青岛地铁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3.2.1 现有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2.2 存在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岛地铁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识别
    4.1 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初步识别与筛选
        4.1.1 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初步识别
        4.1.2 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筛选
    4.2 基于故障树法确定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
        4.2.1 顶事件选择
        4.2.2 建立故障树模型确定安全风险
    4.3 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类别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故障树法的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评价
    5.1 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函数
        5.1.1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5.1.2 系统及逻辑门的结构函数
    5.2 故障树模型定性分析
        5.2.1 底事件的割集
        5.2.2 求解最小割集
        5.2.3 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定性分析
    5.3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5.3.1 布尔代数运算
        5.3.2 顶事件的发生概率
        5.3.3 底事件的重要度
        5.3.4 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及等级
    5.4 安全风险应对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爆炸开关的设计与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磁体电源系统介绍
        1.2.1 EAST与ITER超导磁体系统介绍
        1.2.2 CFETR超导磁体系统的设计情况
        1.2.3 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电源系统的介绍
    1.3 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磁体电源失超保护系统的介绍
        1.3.1 失超保护系统的概念与基本开断原理
        1.3.2 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失超保护系统国内外发展情况
        1.3.3 应用于失超保护系统中开关的开断原理及不同特点
    1.4 CFETR中超导磁体失超保护系统的设计
        1.4.1 CFETR中超导磁体失超保护系统的设计情况
        1.4.2 失超保护系统的特性、技术参数与要求
    1.5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第2章 总体设计方案
    2.1 引言
    2.2 爆炸开关技术的发展
        2.2.1 爆炸开关的基本开断原理与技术
        2.2.2 国内外爆炸开关设计方案的比较
    2.3 爆炸开关总体设计方案与研制思路
        2.3.1 爆炸开关总体设计方案
        2.3.2 爆炸开关设计要求
        2.3.3 爆炸开关的研制思路
    2.4 结语
第3章 导体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导体部分的设计
        3.2.1 导体部分结构的设计
        3.2.2 材料的选择与电阻的计算
    3.3 电接触的研究与设计
        3.3.1 电接触基本理论
        3.3.2 表面处理
        3.3.3 接触电阻的工程计算
        3.3.4 接触电阻工程计算的实验验证
    3.4 接触热阻的分析与讨论
    3.5 结语
第4章 冷却水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4.1 引言
    4.2 冷却水路的设计要求
    4.3 管中对流换热系数的理论计算
    4.4 腔体内对流换热系数的数值分析
        4.4.1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与应用
        4.4.2 腔体内对流换热系数的CFX仿真
    4.5 稳态温升的仿真计算与实验验证
        4.5.1 导体系统热电耦合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5.2 稳态温升仿真计算
        4.5.3 实验验证
        4.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6 提高通流能力的仿真验证与结构优化
    4.7 结语
第5章 驱动机构设计
    5.1 引言
    5.2 驱动机构的设计基础
        5.2.1 炸药的类型及选择
        5.2.2 爆轰物理学的发展
    5.3 驱动机构动作过程的数值分析
        5.3.1 换流单元
        5.3.2 绝缘单元
    5.4 驱动机构实验验证与结构优化
        5.4.1 爆炸开关状态监测装置的设计
        5.4.2 分断试验
    5.5 关于结构优化的一些分析
    5.6 结语
第6章 换流试验与电弧黑盒模型的应用
    6.1 引言
    6.2 样机的加工与装配
        6.2.1 样机的加工与装配
        6.2.2 样机加工装配中的问题与未来优化方案
    6.3 样机换流试验
        6.3.1 已有爆炸开关的换流过程分析
        6.3.2 换流参数的选取
        6.3.3 样机换流试验原理
        6.3.4 起爆系统及装置的设计
        6.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电弧特性的相关研究
    6.5 电弧黑盒模型
        6.5.1 Cassie电弧模型
        6.5.2 Mayr电弧模型
        6.5.3 Schavemaker电弧黑盒模型
    6.6 Schavemaker电弧黑盒模型参数的选取
        6.6.1 电弧黑盒模型参数的相关分析
        6.6.2 对ITER爆炸开关换流试验的分析与参数拟合
    6.7 样机换流过程仿真
    6.8 结语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12脉波整流系统的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12脉波多边形自耦变压器升压移相角
    2.1 基于多边形自耦变压器的12脉波整流系统
    2.2 移相角对整流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
        2.2.1 移相角对输入侧线电流THD的影响
        2.2.2 移相角对输出侧电压的影响
    2.3 移相角对整流系统磁性器件的影响
        2.3.1 移相角对多边形AT等效容量的影响
        2.3.2 移相角对IPR和 ZSBT等效容量的影响
    2.4 仿真验证
        2.4.1 移相角对整流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
        2.4.2 移相角对磁性器件等效容量的影响
    2.5 小结
3 12脉波之字形自耦变压器升压移相角
    3.1 传统移相角
    3.2 移相角对整流系统电气参数的影响
        3.2.1 输入侧电流分析
        3.2.2 负载电压分析
    3.3 移相角对系统等效容量的影响
        3.3.1 之字形自耦变压器等效容量分析
        3.3.2 平衡电抗器等效容量分析
    3.4 仿真测试
        3.4.1 移相角对整流系统电气量的仿真测试
        3.4.2 移相角对系统等效容量的仿真测试
    3.5 小结
4 12脉波星形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
    4.1 星形Ⅰ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
        4.1.1 星形Ⅰ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设计
        4.1.2 星形Ⅰ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等效容量
    4.2 星形Ⅱ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
        4.2.1 星形Ⅱ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设计
        4.2.2 星形Ⅱ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等效容量
    4.3 两种星形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比较
    4.4 仿真分析
    4.5 小结
5 12脉波之字形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等效容量
    5.1 12 脉波整流系统
        5.1.1 之字形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设计
    5.2 自耦变压器等效容量
        5.2.1 K1 模型
        5.2.2 K_2和K_3 模型
    5.3 平衡电抗器等效容量
    5.4 仿真分析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电接触加热条件下的控制冷却对碳素钢丝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丝制品的概述
        1.1.1 钢丝概念
        1.1.2 钢丝生产工艺
        1.1.3 钢丝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1.2 钢丝制品生产工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铅浴淬火工艺及主要问题
        1.2.2 盐浴淬火工艺及主要问题
        1.2.3 水浴淬火工艺及主要问题
        1.2.4 流态床淬火工艺及主要问题
    1.3 电接触加热钢丝
        1.3.1 电接触加热钢丝的原理
        1.3.2 电接触加热钢丝的优点
    1.4 钢丝制品风冷淬火工艺
    1.5 珠光体组织与性能
        1.5.1 珠光体的转变机制
        1.5.2 珠光体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1.6 相变动力学
        1.6.1 相变动力学概述
        1.6.2 珠光体相变动力学
    1.7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装备、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装备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相变实验
        2.3.2 热处理工艺实验
        2.3.3 拉伸实验
        2.3.4 硬度测试
    2.4 显微组织及织构的观察与测定
        2.4.1 奥氏体晶粒及尺寸测量
        2.4.2 金相组织观察
        2.4.3 扫描电镜(SEM)观察
        2.4.4 透射电镜(TEM)观察
        2.4.5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观察
第三章 70钢CCT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3.1 引言
    3.2 70钢相变点的测定
    3.3 不同冷却速率下70 钢相变后的组织
    3.4 不同冷却速率下70 钢硬度的影响
    3.5 70钢CCT曲线的绘制
    3.6 小结
第四章 风压大小对70钢钢丝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晶粒度
    4.3 风压大小对70 钢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风压大小对70 钢钢丝显微组织的影响
    4.5 强度与塑性的分析
        4.5.1 强度
        4.5.2 塑性
    4.6 小结
第五章 电流大小及钢丝移速对70钢钢丝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电接触加热对钢丝温度的影响
        5.2.1 电接触加热的原理
        5.2.2 钢丝温度的测定
    5.3 电流大小对70 钢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钢丝移速对70 钢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电流大小对70 钢钢丝显微组织的影响
    5.6 钢丝移速对70 钢钢丝显微组织的影响
    5.7 强度与塑性的分析
    5.8 小结
第六章 拉伸过程中对70钢钢丝组织与织构的影响
    6.1 引言
    6.2 钢丝在拉伸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
    6.3 钢丝在拉伸过程中微观织构的演变
    6.4 取向差的变化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工具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深度访谈法
        1.4.3 鱼骨图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2.1.1 移动互联网核心概念
        2.1.2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
        2.1.3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
        2.1.4 小结
    2.2 设备维护管理及相关理论概述
        2.2.1 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概念
        2.2.2 设备管理的体系概述
        2.2.3 设备维护管理发展概述
        2.2.4 小结
    2.3 应急管理及相关理论概述
        2.3.1 应急管理相关理论
        2.3.2 应急管理驱动因素
        2.3.3 应急管理特点
        2.3.4 小结
    2.4 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实践及特点
        2.4.1 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实践
        2.4.2 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特点
        2.4.3 小结
第三章 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深圳地铁运营现状
        3.1.1 深圳地铁运营管理组织架构
        3.1.2 深圳地铁运营管理各部门主要职责
    3.2 深圳地铁运营维修中心现状
    3.3 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中常见突发事件的分类
    3.4 深圳地铁设备故障应急管理信息发布的现状及问题
    3.5 深圳地铁设备故障应急抢修职责分工现状及问题
    3.6 深圳地铁设备故障应急抢修流程现状及问题
        3.6.1 轨道系统设备故障场应急处置程序
        3.6.2 轨道系统设备故障应急处置岗位指引
        3.6.3 抢修报告流程
    3.7 深圳地铁设备故障应急物资及车辆管理现状及问题
第四章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改进需求
    4.1 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要素分析
        4.1.1 影响应急抢修信息发布的主要因素
        4.1.2 影响应急抢修组织流程的主要因素
        4.1.3 影响应急抢修人员安排的主要因素
        4.1.4 影响应急抢修物资管理的主要因素
        4.1.5 其他因素
    4.2 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改进需求的调研及分析
        4.2.1 管理人员需求
        4.2.2 调度人员需求
        4.2.3 工班长需求
        4.2.4 专业技术人员需求
        4.2.5 应急抢修工班人员需求
        4.2.6 日常设备维护工班人员需求
        4.2.7 应急抢险车司机需求
        4.2.8 需求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改进策略
    5.1 改进策略的原则
        5.1.1 实用性
        5.1.2 创新性
    5.2 改进策略的目标
    5.3 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推送改进策略
        5.3.1 通过开发手机APP改进故障上报方式
        5.3.2 利用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功能改进抢修通知推送及反馈
        5.3.3 利用移动互联网定位功能实现抢险车位置实时定位及共享
        5.3.4 利用手机APP通知提醒功能改进应急抢修信息推送
    5.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抢修组织流程的改进策略
        5.4.1 通过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系统改进应急抢修组织流程
        5.4.2 使用移动互联网定位功能优化抢险路径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5.4.3 利用信息系统储存功能记录抢修过程
        5.4.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流程的改进策略技术实现
    5.5 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人员管理的改进策略
        5.5.1 移动终端实时掌握各类人员信息
        5.5.2 通过人员位置信息精准安排就近人员参加抢险
        5.5.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人员管理的改进策略技术实现
    5.6 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物资管理的改进策略
        5.6.1 通过信息系统优化应急物资储备
        5.6.2 移动终端模糊搜索功能实现应急物资快速获得
        5.6.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物资管理的改进策略技术实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的总结
    6.2 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系统未来的展望
        6.2.1 系统扩展
        6.2.2 强化即时通讯功能
        6.2.3 增强与EAM互联互通
        6.2.4 与物联网系统集成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石槽村矿副井提升机恒减速制动系统分析
    2.1 石槽村矿概况
    2.2 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组成
        2.2.1 电控系统
        2.2.2 制动器
        2.2.3 恒减速液压站
    2.3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系统
        2.3.1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理论
        2.3.2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实现方式
        2.3.3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的安全保护
    2.4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电气控制策略
        2.4.1 网络化PLC控制方案
        2.4.2 提升设备的控制
        2.4.3 信号的选择
        2.4.4 主控制系统工作模式
        2.4.5 液压制动控制与监视
        2.4.6 调速系统的控制与监视
        2.4.7 井筒开关的设置和监视
    2.5 本章小结
3 智能恒减速制动系统研究
    3.1 提升机制动系统的恒减速原理
    3.2 速度给定方式
        3.2.1 时间给定
        3.2.2 行程给定
    3.3 行程控制算法分析
        3.3.1 变减速点行程控制算法
        3.3.2 变减速度行程控制算法
    3.4 提升机恒减速制动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
        3.4.1 “贴闸”
        3.4.2 控制方式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模糊控制仿真研究
    4.1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4.2 提升机制动系统与调速系统协调模糊控制策略
        4.2.1 模糊自整定PID的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4.2.2 提升机模糊PID控制器
        4.2.3 模糊变量及其隶属函数的确定
        4.2.4 建立模糊自整定PID控制规则
        4.2.5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仿真
    4.3 本章小结
5 石槽村矿副井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运行状况
    5.1 全方位安全控制与故障监测
    5.2 平稳制动
    5.3 大质量上提和下放工况的可靠制动
    5.4 制动防滑问题
    5.5 故障率下降
    5.6 故障及处理
        5.6.1 故障排查
        5.6.2 常见电控故障及其处理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高载流能力直流隔离开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新型触头的提出及其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触头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取
    2.3 触头接触压力和尺寸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触头接触特性测试
    3.1 测试系统搭建
    3.2 测试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新型直流隔离开关设计
    4.1 直流隔离开关设计输入
    4.2 直流隔离开关方案设计
    4.3 直流隔离开关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GIS回路电阻测试装置改进及现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GIS导电回路电阻的测试方法
    2.1 GIS设备的结构
    2.2 导电回路电阻测试方法
    2.3 GIS设备回路电阻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千安级冲击电流回路电阻测试机理
    3.1 超级电容器介绍
    3.2 超级电容器的放电特性研究
    3.3 基于千安级冲击电流的回路电阻测试原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类型电流对GIS回路电阻的影响
    4.1 GIS导电连接件触头
    4.2 不同类型电流对回路电阻的影响
        4.2.1 弹簧型触头
        4.2.2 自力型触头
        4.2.3 梅花型触头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GIS回路电阻测试装置的改进及现场应用
    5.1 测试装置的硬件系统
        5.1.1 超级电容器
        5.1.2 分流器
        5.1.3 可控硅
    5.2 测试装置改进
    5.3 现场验证试验
        5.3.1 现场应用一
        5.3.2 现场应用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9)准池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与MCR新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电气化铁路谐波和无功补偿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二章 准池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现状
    2.1 准池电气化铁路属性与等级
    2.2 准池铁路的地理气候情况
    2.3 准池铁路牵引供电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2.3.1 牵引供电方式
        2.3.2 供电方案研究
        2.3.3 供电方案的技术比较
        2.3.4 供电方案的经济比较
        2.3.5 供电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与方案选择
    2.4 外部电源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2.4.1 牵引供电与负荷基本数据
        2.4.2 朔州电网基本情况
        2.4.3 对牵引变电所的外部供电方案
        2.4.4 外电源供电方案选择
    2.5 小结
第三章 准池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与关键设备
    3.1 牵引供电系统
    3.2 准池铁路变电所主接线
    3.3 牵引变压器
        3.3.1 牵引变压器类型的比较与选择
        3.3.2 主变压器的容量选择
        3.3.3 主变压器参数
    3.4 高压开关
        3.4.1 断路器
        3.4.2 隔离开关
    3.5 接触网
        3.5.1 接触网作用
        3.5.2 接触网类型
        3.5.3 接触网组成
        3.5.4 准池铁路的接触网有关参数选择
    3.6 小结
第四章 电力机车谐波特性
    4.1 电力机车结构与主要技术参数
    4.2 SS4电力机车主电路
    4.3 SS4电力机车电流仿真
        4.3.1 仿真软件
        4.3.2 仿真方法
        4.3.3 SS4电力机车电流特性
    4.4 小结
第五章 MCR新技术谐波治理与应用
    5.1 谐波的特点与危害
    5.2 谐波抑制与补偿方法分析
    5.3 MCR谐波治理与无功补偿新技术
        5.3.1 MSVC基本结构
        5.3.2 磁控电抗器(MCR)工作原理
        5.3.3 技术特性
        5.3.4 控制系统
        5.3.5 技术优势与比较
    5.4 无功补偿装置(MSVC)工程应用
        5.4.1 工程实施
    5.5 计算机仿真分析及现场测试
        5.5.1 计算机仿真分析
        5.5.2 现场测试数据及分析
        5.5.3 数据分析
    5.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大电流直流开关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2 粗糙表面的接触电阻模型
    2.1 经典电接触理论
    2.2 粗糙表面接触力学模型
    2.3 球面与平面接触的粗糙表面接触电阻模型
    2.4 粗糙表面的接触电阻分析
    2.5 电触头粗糙表面的接触电阻影响因素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粗糙表面接触电阻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概述
    3.2 接触电阻与压力的关系
    3.3 接触电阻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多触点电触头结构设计及分析
    4.1 电触头结构设计概述
    4.2 电触头结构设计
    4.3 多触点电触头结构实验测试
    4.4 电触头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4.5 多触点电触头的仿真分析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开关结构初步设计分析
    5.1 开关结构设计
    5.2 开关有限元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硅整流变压器电接触部分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地铁1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D]. 朱作慧. 山东大学, 2019(02)
  • [2]超导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爆炸开关的设计与研制[D]. 何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6)
  • [3]基于12脉波整流系统的自耦变压器升压模型研究[D]. 王佳荣.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4]电接触加热条件下的控制冷却对碳素钢丝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 张雄菲. 贵州大学, 2019(09)
  • [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改进研究[D]. 张敏. 兰州大学, 2019(08)
  • [6]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的应用研究[D]. 许彦鹏.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7]高载流能力直流隔离开关技术研究[D]. 郑攀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8]GIS回路电阻测试装置改进及现场应用[D]. 陈志平.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9]准池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与MCR新技术应用研究[D]. 肖国栋.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10]大电流直流开关关键技术研究[D]. 瞿航.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硅整流变压器电接触部分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