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

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

一、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论文文献综述)

王宝珍[1](1996)在《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文中提出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王宝珍人生观教育和流行歌曲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人生观教育是很严肃的主题,而流行歌曲传唱是人们文娱生活的一部分,是轻松的、休闲式的活动。但细细品味、两者确实有着某种联系。当你对青年学生讲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树立远大志向...

王宝珍[2](1995)在《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文中提出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王宝珍人生观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主题,而流行歌曲传唱又是人们文娱生活的一部分,是轻松、休闲式的活动。细细品昧,两者确实有着某种联系。那么,如何把人生观教育和流行歌曲的传唱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

刘秀峰[3](2012)在《“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文中认为随着“90后”大学生渐成大学校园主力,对他们的人生观现状及时予以关注并在教育理论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己成为大学德育的迫切课题。本研究主要采用量的研究方法,对“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再辅以质的研究方法,透过网络文本和个别访谈来深度描述“90后”大学生人生观的成因,同时以思辨的研究方法贯穿其中,对整个研究进行理论预设,并“扎根”形成初步的“90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量的研究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总体上是积极、进取和健康的。在人生目标上,他们渴望“完善和发展”自我,也希望对“社会和集体”更具价值,虽然在两者之间,他们更倾向于前者,呈现出个人化的倾向,但尚能在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保持平衡,总体上远没有达到极端个人主义的程度。在生活方式上,“90后”大学生延续了“80后”大学生奋斗与松弛、吃苦与享受并举的生活主张,但测量结果也显示主张松弛的比重已超过了奋斗,显示在他们中娱乐和享乐意识有所上升。“90后”大学生被称为“乐天一派”,这一点在测试中得到了印证。从“70后”到“90后”,中国当代大学生有着人生态度阳光化的走向,同时社会和历史的忧患意识也在减弱。“90后”大学生有追求个性独立的一面,但也更加理性和务实。在“90后”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因素是“家人朋友”,最重要的个人因素是“人生经历”,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力变小,“学校”的人生观教育功能减弱。质的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化和后现代文化是“90后”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前者以学校为中介,让他们感受到市场原则并学会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苦中作乐,形成了一套主要依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建构起来的价值逻辑。后者又以市场化的媒体为中介,使“90后”大学生成为迄今获取信息量最大也最为多样化的大学生群体。多样化的巨量信息让他们对异质的、多元的事物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后现代文化的反讽或戏仿的思维方式也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构成。深度描述也显示,“90后”大学生都曾经历过对大学的憧憬和失望。处于渴望爱和被爱的年龄,他们认为大学和社会应该有所不同。然而进入大学后,他们却较少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基于统计分析和深度描述,本研究认为:首先,“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在宏观上应该从“以学校为中心”的主导模式整体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引导模式。“以人为中心”的人生观教育基于这样的人性假设:人性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是可以信赖的和有限可塑的。学校作为学生人生成长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环境因素,应该是-个相对理想的社会。教师在人生观教育中应当从批评者和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学生建立“主体-主体”的新型关系,完成从“主客间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其次,“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在微观上应该重视教学中的价值理性教育与价值情感教育。价值理性教育主要解决关于人生价值的认知问题,“90后”大学生是主体意识最为突出的一代大学生,只有通过理性认知的方式,才能引导他们通过自我主导的方式重建人生信念。同时,“90后”大学生正处于成年早期,其人格发展目标是形成爱的品质,爱的价值情感教育对其意义重大。学会爱他人,能引导他们摆脱自我中心,从人的本性和本质的意义上建构真实的、利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李海萍[4](2012)在《四至六年级小学生流行语的学校教育价值研究 ——以金华市某小学为个案》文中认为近年来,流行语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纵观流行语研究的视角,已有研究主要从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流行语流行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语言理论视角探索流行语研究、传播语言学层面流行语研究、从流行语解读社会文化心理研究、流行语翻译对照研究,并围绕流行语的来源、特点、功能、产生的原因、流行语规范等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其实,小学生也受到流行语的影响,及其是传播流行语的重要群体。但是,流行语对小学生的学校学习与日常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可事实上,小学生的流行语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本论文从流行语教育价值角度分析流行语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辨别流行语对小学生成长产生的教育价值。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以案例学校为例,分析与描述小学生流行语的状态,重点是从流行语的使用现状、流行语的来源和传播类型进行论述。其次,讨论了小学生流行语的教育价值。小学生流行语对学校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教育、情绪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人际关系教育五个方面。分别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流行语对学校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最后,阐述了合理使用流行语的若干建议。从上文的正反面教育价值,学校、教师应该怎样充分发挥流行语的积极教育价值,规避消极教育价值的产生,最后回归到实践的层面上。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的方式搜集数据和资料,选取流行语流传较为普遍的小学为调查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为使研究更为客观、真实,采用随机的方法,抽取了该校四至六年级的教学班各两个,对全班同学发放问卷,并随机选取了部分同学和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搜集到的小学生流行语进行分析。

王小波[5](2005)在《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一步步推广,普通中学音乐教育在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美育方面。学术界关于探讨中学音乐教育美育方面作用的文章也是汗牛充栋。中学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中学生又在大众流行文化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流行音乐的生力军,于是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中学音乐课堂学习的是古典的与民族的音乐。而中学生在社会上接触到却是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学校里学的和社会上所感受到的并不一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厌恶中学音乐课,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广大音乐教育者的重视。 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多年,早年又曾致力于流行音乐的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在新时期各自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本篇论文着重探讨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第二部分,流行音乐新时期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第三部分,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及现状。第四部分,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第五部分,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寻找解决方法及策略。第六部分,结语。

傅晓蓉,范思成[6](1999)在《流行歌曲与校园文化》文中研究指明流行歌曲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通俗文艺形式之一,但其中有一些内容庸俗、格调低下的作品在校园里传播,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治理,以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蔡丽[7](201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稳定政治局面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期下,科技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多元文化的价值冲击,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也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问题,是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性的关注,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个体幸福感受的新职能。首先,本文在对幸福概念的不同界定进行归纳以及对幸福认知中所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中幸福感的界定,对幸福的内涵进行了再次解读,提出幸福应包括积极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在认知判断基础上而产生的满足感和丰富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三层内容。明晰幸福内涵,有利于正确引导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并为提升个体幸福感受的对策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本文在对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演进过程中有关幸福的论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基点,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培养幸福之人的育人功能到共产主义实现全人类幸福的终极目标,从低级幸福到高级幸福的更为道德化、政治化的角度,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幸福的密切关联加以论述,完成了从加强幸福问题研究的视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可行性的立论,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科学发展。再次,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缺失进行了归纳,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主体、环境以及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了幸福问题研究缺失的主要表现,并从缺少对人本位发展观的充分重视和忽视对现实人多元诉求的关照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对策提出做好了铺垫。最后,本文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视角提出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内容包括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幸福教育的关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幸福感,营造具有幸福氛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运用心理学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问题研究等策略,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效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郑玮[8](2014)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文化产业面临新的转型,文化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发展给文化市场也带来不少问题,泛娱乐化现象便是其中问题之一。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作为传播载体的大众传媒不断的以娱乐的名义去博人眼球,制造出繁荣的娱乐文化市场。在这种娱乐文化中,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引导功能甚至是审美功能都受到抑制,能否博得大众一笑成为传媒活动的标准。在这样的娱乐化的氛围中,大众无一不受影响,尤其是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娱乐化信息一方面可以满足青少年放松身心的需要,可是另一方面,过度的娱乐化内容对他们的人生观势必将造成消极的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一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与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前提下分析泛娱乐化现象影响青少年人生观的作用机制,最后根据作用机制提出科学应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基本策略。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以及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这部分从娱乐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出发,提出娱乐是青少年的需要,并且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接着分析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与青少年人生观的作用关系。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表现在四个方面:新闻泛娱乐化现象、电视综艺节目泛娱乐化倾向、网络泛娱乐化倾向以及广告电视剧泛娱乐化现象。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之上,探讨泛娱乐化氛围下青少年人生观受到的消极影响:人生责任感淡化、人生理想模糊、人生价值取向实用化、人生态度出现偏差、审美标准感性化。第二部分论述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影响青少年的作用机制,这部分主要是从青少年接受机制的三要素出发:接受主体(青少年)、接受对象(泛娱乐化内容)、接受环境(同辈群体)。第一,青少年之所以会接受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离不开自身的特点,青少年的需要、心理以及道德认知决定了他们必然受到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第二,泛娱乐化内容自身的特点也影响了青少年能否接受它。从传播内容来说,明星化彰显了偶像效应、刺激性强化了感官体验、浅薄化迎合了轻松的需求、世俗性放大了现实需求。第三,青少年的同辈群体也会影响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第三部分在之前论述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科学应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影响的基本策略。第一,加强管理和利用,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加强传媒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引导传媒与青少年的发展相一致。第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青少年自身的能力:开展人生观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开展媒介教育,培养青少年媒介素养;开展审美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开展休闲教育,培养青少年科学的娱乐观。第三,引导同辈群体的发展,增强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能力:关心同辈群体的发展,鼓励青少年的健康交往;注重对群体文化的引导,建立积极的群体氛围;重点培养和关注领袖人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周中之,潘文岚,苏令银[9](2007)在《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文中提出大众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它包括:在拉动消费需求、繁荣经济的同时,如何将消费伦理观念的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偶像",培育良好的人生心态,正确地进行人生定位?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扶正"功能,让网络中出现更多的为青少年所欢迎的形式和内容?作者提出了从大众文化入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即要突破传统的将大众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对立起来的观念;加强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联动;德法并举有效监督大众传媒的运行;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与心理疏导。

杨娟[10](2016)在《抗战歌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战歌曲是在抗击日本入侵中国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系列为争取抗战的胜利而谱写的各式各样的歌曲,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具有政治导向性、民族性、大众性、战斗性的特征。抗战歌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关联性,抗战歌曲的主题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致,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抗战歌曲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号召广大民众参军作战、宣传中国共产党全民族一致抗日的主张、歌颂领袖与抗日英雄、展现地方民俗文化与生产建设精神面貌。抗战歌曲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即民族主义教育功能、政党认同教育功能、社会动员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娱乐审美功能。但是,抗战歌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功能的发挥是在广泛传播中实现的。抗战时期歌曲的深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与精心领导、广大音乐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平面媒介和影音媒介的深入传播以及民众自身的激情传唱有密切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抗战歌曲仍具有政治导向功能、社会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娱乐审美功能,但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渗透、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青少年群体中音乐教育的淡化及抗战歌曲自身发展遇到瓶颈等因素影响。因此,为更好地实现抗战歌曲的当代价值,要加强相关部门的领导、组建传唱抗战歌曲文艺团体、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作用、将抗战歌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及抗战歌曲自身的创新等。

二、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论文提纲范文)

(3)“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缘起
    1.2 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
2 立论基础:前提的审视
    2.1 人生观的研究方法
    2.2 人生观形成的理论
    2.3 人生观教育的理论
3 “90后”大学生人生观的调查与统计
    3.1 调查工具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程序
    3.4 调查结果统计
4 “90后”大学生人生观的现状、特点和成因
    4.1 “90后”大学生人生观的现状
    4.2 “90后”大学生人生观的特点
    4.3 “90后”大学生人生观的成因
5 “以人为中心”的人生观引导
    5.1 引导教育: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
    5.2 认知教育:人生观教学的理性方式
    5.3 爱的教育:人生观教学的情感方式
6 结语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和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量表统计调查分析结果的部分表格
附录2 相关调查量表
附录3 个别访谈提纲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四至六年级小学生流行语的学校教育价值研究 ——以金华市某小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提出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2. 问题的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文献的基本情况
        2. 流行语研究问题的综述
        3. 研究的不足
    (三) 概念的界说
        1. 研究者对流行语概念的界定
        2. 流行语概念的述评
    (四) 研究设计
        1. 基本思路
        2. 主要内容
        3. 研究方法
一、小学生流行语的使用状况
    (一) 对待流行语的态度
    (二) 流行语的使用频率
    (三) 流行语使用的场合
二、流行语的来源与类型分析
    (一) 来源分析
    (二) 传播类型分析
        1. 人内传播
        2. 人际传播
        3. 群体传播
    (三) 流行语语料
        1. 基于语言单位的分类:字、词、短语、句子
        2. 基于情绪表达的分类:高兴夸赞、惊叹、讽刺挖苦、愤怒、烦闷沮丧
        3. 基于造词方式的分类:旧词新用、新生词语
三、流行语的学校教育价值分析
    (一) 基于知识教育的价值分析
        1. 流行语对知识教育的积极价值
        2. 流行语对知识教育的消极价值
    (二) 基于情绪教育的价值分析
        1. 流行语对情绪教育的积极价值
        2. 流行语对情绪教育的消极价值
    (三) 基于道德教育的价值分析
        1. 流行语对道德教育的积极价值
        2. 流行语对道德教育的消极价值
    (四) 基于人生观教育的价值分析
        1. 流行语对人生观教育的积极价值
        2. 流行语对人生观教育的消极价值
    (五) 基于人际交往教育的价值分析
        1. 流行语对人际交往教育的积极价值
        2. 流行语对人际交往教育的消极价值
四、合理使用流行语的若干建议
    (一) 挖掘教师作用
        1.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2. 规范学生使用流行语
        3. 加强心理疏导
        4. 引导人际交往
        5. 丰富流行语学习的内容
    (二) 净化网络氛围
        1. 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强化网络监管机制
        2.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抓好电脑教育
        3. 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三) 加强道德教育
    (四) 构建强凝聚力的校园文化
    (五) 发挥传媒作用
    (六) 开发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四至六年级小学生流行语调查问卷
    附录二:四至六年级小学生流行语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小学生流行语语料(348)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二、新时期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及现状
    2.1 艰难起步:70年代未至1984年
    2.2 锐意进取:1984年至1994年
    2.3 稳定发展:1994年至今
三、新时期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发展及现状
    3.1 音乐教育法规建设及关于美育问题的讨论
    3.2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颁布
    3.3 对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的重新认识
        3.3.1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3.3.2 音乐教育是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3.4 落实《总体规划》、完善音乐教育管理体制
    3.5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的颁发
    3.6全国音乐教育师资建设状况及音乐课开课情况
    3.7 课外、校外音乐活动的蓬勃发展
    3.8 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3.8.1 流行音乐与中学生
        3.8.2 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师
四、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影响
    4.1 对中学生的影响
        4.1.1 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原因分析
        4.1.2 积极方面的影响
        4.1.3 消极方面的影响
    4.2 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4.2.1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教学的影响
        4.2.2 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
五、对策研究及建议
    5.1 正确认识对待流行音乐
    5.2 引导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
        5.2.1 必要性
        5.2.2 可行性
        5.2.3 适度
        5.2.4 选择
        5.2.5 创作
        5.2.6 指导
    5.3 创建合格的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
        5.3.1 献身音乐教育的热情
        5.3.2 全面完善的知识结构
        5.3.2.1 教育教学的经验
        5.3.2.2 学科专业知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原创性声明

(7)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论文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评述
    1.3 论文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思路与基本框架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学理解读
    2.1 幸福内涵
        2.1.1 关于幸福本质的几种认识
        2.1.2 幸福内涵的界定
        2.1.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内涵界定
    2.2 幸福特点
        2.2.1 幸福的主客观统一
        2.2.2 幸福的整合性
        2.2.3 幸福的稳定性
        2.2.4 幸福的矛盾性
    2.3 幸福分类
        2.3.1 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
        2.3.2 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
    2.4 幸福相关概念辨析
        2.4.1 快乐与幸福
        2.4.2 道德与幸福
        2.4.3 心理健康与幸福
        2.4.4 需要与幸福
    2.5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历史追溯
        2.5.1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演进过程中对于幸福问题的研究
        2.5.2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演进过程中对于幸福问题的研究
    2.6 思想政治教育与幸福问题研究的内在联系
        2.6.1 终级目标一致
        2.6.2 内容相互渗透
        2.6.3 功能互为补充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价值目标
    3.1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明确了幸福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3.1.2 人性理论奠定了幸福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点
        3.1.3 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幸福问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3.2 思想政治教育幸福问题研究的价值目标
        3.2.1 提升社会主体幸福水平
        3.2.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3.2.3 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
        3.2.4 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的幸福问题
        4.1.1 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4.1.2 忽视生命本性需要
        4.1.3 缺少对个体自我价值的关注
    4.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幸福问题
        4.2.1 对幸福教育关注不足
        4.2.2 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
    4.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幸福问题
        4.3.1 幸福教育主体定向不明确
        4.3.2 教育过程中受教育主体幸福感低
        4.3.3 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职业幸福感
    4.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幸福问题
        4.4.1 宏观环境缺少对幸福舆论的引导
        4.4.2 中观环境缺乏对幸福氛围的营造
        4.4.3 微观环境欠缺对幸福感受的关注
    4.5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的幸福问题
        4.5.1 评价目标不够明确
        4.5.2 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4.5.3 评价方法不够恰当
    4.6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的原因探析
        4.6.1 缺少对以人为本的重视
        4.6.2 忽视对现实人多元诉求的关照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对策
    5.1 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5.1.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性关照
        5.1.2 正确引导个体满足各层次需要
        5.1.3 增加人本教育与生活教育内容
        5.1.4 加强人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能动作用
    5.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幸福教育的关注
        5.2.1 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幸福观教育
        5.2.2 培养个体感受幸福的能力
        5.2.3 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
        5.2.4 增强幸福指数评价
    5.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幸福感
        5.3.1 提高个体的幸福水平
        5.3.2 增强教育主体职业幸福感
        5.3.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建设
    5.4 营造具有幸福氛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5.4.1 建设有利于个体幸福水平提升的社会物质环境
        5.4.2 发展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相融合的社会精神环境
    5.5 运用心理学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问题研究
        5.5.1 探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完善幸福教育
        5.5.2 开发积极心理品质构建幸福人格
        5.5.3 树立幸福榜样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5.5.4 借鉴心理测量技术完善幸福教育评价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泛娱乐化的含义
        2.泛娱乐化的背景及成因
        3.泛娱乐化的表现
        4.泛娱乐化的影响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及其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
    (一) 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与青少年人生观发展
        1.娱乐与青少年的发展
        2.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与青少年人生观
    (二)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表现
        1.新闻泛娱乐化现象
        2.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3.网络恶搞中的娱乐狂欢
        4.广告和电视剧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三)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
        1.人生责任感淡化
        2.人生理想模糊
        3.人生价值取向实用化
        4.人生态度出现偏差
        5.审美标准感性化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影响青少年人生观的机制
    (一) 青少年与接受泛娱乐化现象
        1.青少年的需要与媒体接受
        2.青少年的心理与媒体接受
        3.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与媒体接受
    (二) 泛娱乐化现象的特点与青少年的接受
        1.明星化彰显了偶像效应
        2.刺激性强化了感官体验
        3.浅薄化迎合了轻松的需求
        4.世俗性放大了现实需求
    (三) 同辈群体环境和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
三、科学应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
    (一) 加强管理和利用,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
        1.加强传媒活动的监督管理
        2.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
        3.引导传媒与青少年的发展相一致
    (二)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青少年自身能力
        1.开展人生观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
        2.开展媒介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3.开展审美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
        4.开展休闲教育,培养青少年科学的娱乐观
    (三) 引导同辈群体的发展,增强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能力
        1.关心同辈群体的发展,鼓励青少年的健康交往
        2.注重对群体文化的引导,建立积极的群体氛围
        3.重点培养和关注领袖人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9)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课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课题
三、从大众文化入手,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10)抗战歌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抗战歌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2.1 抗战歌曲的概念与特点及其历史发展
        2.1.1 抗战歌曲的概念界定
        2.1.2 抗战歌曲的特点
        2.1.3 抗战歌曲的历史发展
    2.2 音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音乐教育功能的思想
        2.2.2 中国古代关于音乐教育功能的思想
    2.3 抗战歌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2.3.1 抗战歌曲的主题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2.3.2 抗战歌曲蕴藏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2.3.3 抗战歌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第3章 抗战歌曲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1 抗战歌曲的主要内容
        3.1.1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
        3.1.2 号召广大民众参军作战
        3.1.3 宣传中国共产党全民族一致抗日的主张
        3.1.4 歌颂领袖与抗日英雄
        3.1.5 展现地方民俗文化与生产建设精神面貌
    3.2 抗战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2.1 民族主义教育功能
        3.2.2 政党认同教育功能
        3.2.3 社会动员功能
        3.2.4 道德教化功能
        3.2.5 娱乐审美功能
第4章 抗战歌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4.1 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与精心领导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4.1.2 建立合法文艺组织
        4.1.3 设立专业艺术院校
    4.2 广大音乐工作者的艰苦奋斗
        4.2.1 倾情教唱抗战歌曲
        4.2.2 组织专业音乐演出
        4.2.3 开展各种歌咏活动
    4.3 平面媒介的广泛宣传
        4.3.1 报纸的报道
        4.3.2 抗战期刊的宣传
        4.3.3 抗战歌曲集的传扬
    4.4 影音媒介的深入传播
        4.4.1 电影音乐的流行
        4.4.2 广播电台的播送
        4.4.3 唱片的推送
    4.5 民众的激情传唱
        4.5.1 民众抗战情绪的推动
        4.5.2 民众的积极传唱
第5章 抗战歌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现状与应对策略
    5.1 抗战歌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发挥现状
        5.1.1 抗战歌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1.2 抗战歌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现状
    5.2 影响抗战歌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5.2.1 西方文化的渗透
        5.2.2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5.2.3 抗战歌曲在音乐教育中的淡化
        5.2.4 抗战歌曲自身发展遇到挑战
    5.3 发挥抗战歌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5.3.1 加强相关部门的领导
        5.3.2 组建传唱文艺团体
        5.3.3 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作用
        5.3.4 将抗战歌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5.3.5 创新抗战歌曲内容和表现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抗战歌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四、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J]. 王宝珍. 理论探索, 1996(03)
  • [2]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J]. 王宝珍. 山西教育, 1995(12)
  • [3]“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 刘秀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4]四至六年级小学生流行语的学校教育价值研究 ——以金华市某小学为个案[D]. 李海萍. 浙江师范大学, 2012(02)
  • [5]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D]. 王小波.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7)
  • [6]流行歌曲与校园文化[J]. 傅晓蓉,范思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2)
  • [7]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问题及对策研究[D]. 蔡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5)
  • [8]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郑玮.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9]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课题[J]. 周中之,潘文岚,苏令银. 当代青年研究, 2007(09)
  • [10]抗战歌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杨娟. 湖南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人生观教育与流行歌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