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角函数基础教学中贯彻“少而精”原则的几点体会

在三角函数基础教学中贯彻“少而精”原则的几点体会

一、在三角函数基本性貭的教学中貫彻“少而精”原則的几点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琪远[1](2016)在《新课标下高中三角函数教与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标准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河南省内的高中数学教学也陆续开展着自身体制的变革,期间先后进行三次较大规模修订,绵延至今,新课程改革在三角函数教材方面删减了旧课标(即教学大纲)里面的偏、难、繁、旧的内容,目标要求上也摒弃了过去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重视知识容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品质,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容量大、公式繁多、性质需要理解记忆多,而且也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其考查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及大题的形式出现,在整个高考试卷中本部分题目的难度适中,成为学生的得分点,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认真贯彻新课标提出的目标要求。三角函数与其他函数不同,其函数教学是由“数”到“形”,然后“数形结合”,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三角函数的教学就要由“形”到“数”,然后再“数形结合”,学生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三角函数教学中一方面正确理解新课程要求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在以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指导下,重点进行三角函数教师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中的问题和难点,同时提出具体的学习策略建议;分析教师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教学策略,辅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希望能对教师在三角函数教学方面有所借鉴和帮助。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论述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多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拟定,对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三角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考这一大标尺的衡量角度和力度,教师和学生也应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策略。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论述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外三角函数学习教学方面的动态,无论国家、社会、学校还是教师都应提高中学教育教学水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效能人才。第二部分通过对新旧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要求和三角函数内容目标要求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三角函数学习方面学生仍存有难点,同时教师在教学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也通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的改革要求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改革对以上难点和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第三部分对学生学习三角函数方面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并结合高考例题具体分析学习策略,对教师教学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并通过案例“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具体分析教学策略。同时也阐述了笔者自己在三角函数教学方面上的一些思考:在新课改下,加强高中数学教师在三角函数方面的素养,进而提高高中三角函数的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它深刻体现在每个知识上,每个教学过程中和每个教学设计里。第四部分,根据对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高中数学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分析,以及新时代高中三角函数的发展与变化进行总结与分析,本文做出最后的总结与反思。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的重视起来,认真钻研新课改下三角函数目标要求的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乃至推动我国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

熊廷煌[2](1965)在《在三角函数基本性貭的教学中貫彻“少而精”原則的几点体会》文中认为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是指现行高级中学三角课本(1958年第二版)第一章“0°到360°的角的三角函数”和第三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中的主要内容,这是整个三角课的基础部分。现将笔者在教这部分教材时,贯彻少而精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粗浅体会写在下面,请同志们指正。就研究的基础而言,三角函数的定义贯串着全都教材;就研究的工具而言,三角函数的线段表示法贯串着全部教材;就研究的对象而言,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贯串

吕世虎[3](2009)在《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我国实施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研究空前繁荣。相对于一般课程理论研究而言,我国数学课程理论研究则处于刚起步阶段。数学课程理论研究的不足使得中国数学教育界在面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提出的许多问题时显得无奈,对于数学课程改革的争论也是凭借个人经验有感而发,缺少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指导,常常陷入循环圈中。事实上,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提出的许多问题在历次课程改革中都曾经出现过,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和研究这些问题应当是建构中国数学课程理论的重要视角。本研究的论题“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属于“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领域。该研究对于揭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征,建构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解决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法、比较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本文拟研究的问题是“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给予我们什么样的经验和启示?”对于这个问题,又分解为三个子问题: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具有哪些特点?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对当今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哪些启示?对于这三个子问题回答即是本研究的结论。本研究以数学教学大纲(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将中国当代数学课程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选择数学课程发展道路时期(1949—1957),探索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58—1991),建立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92—2000)。对每个阶段,从背景、事件及其影响三个方面梳理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当代(1949—2000年)代表性的数学教学大纲、主要的数学教材进行纵向比较,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选择性、课程编排方式等方面,梳理总结出这一时期数学课程发展具有如下特点:中学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由只有一般目标发展成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目标结构体系。对目标的陈述方式也经历了由抽象、模糊到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过程;中学数学课程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的数量呈“正弦曲线”变化态势;中学数学课程的选择性经历了由“一纲一本→多纲多本→一纲一本→多纲多本”的循环式发展;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体编排方式经历了由“分科→混合→分科→混合”的循环性发展。平面几何受苏联几何内容处理方式的影响,采用论证几何体系,并成为50年中几何内容处理方式的主流。代数内容在各个时期都采用“数→式→方程→函数”的处理方式,也出现过采用“数→方程→式→函数”的处理方式。在上述基础上,对我国当今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应当继承重视“结果”的传统,“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将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知识领域目标、知识单元目标、知识点目标结合起来;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处理应恰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应与学生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相适应;数学课程的选择性,应关注地区差异,分类设置课程,编写区域化教科书,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要以主线统领,各知识领域内容相对集中,不宜太分散;几何内容编排应兼顾传统,采用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结合的方式为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以教学大纲、教材为线索,系统梳理了我国当代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补正了已有研究中的一些缺漏;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的定量和定性比较研究,揭示了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以史为鉴,对我国当今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但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史料(特别是教材)的收集不全面,对教材的特点研究不够。一些结论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提炼。

二、在三角函数基本性貭的教学中貫彻“少而精”原則的几点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三角函数基本性貭的教学中貫彻“少而精”原則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标下高中三角函数教与学策略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动态
第二章 新课标实施前后三角函数教学问题研究
    2.1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2.1.1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2.1.2 高中数学新课程重点改革的四个方面
        2.1.3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2 高中三角函数新旧课标对比研究
        2.2.1 新旧课标下高中三角函数教学要求对比
        2.2.2 新旧课标下三角函数内容变化对比分析
    2.3 新课标下三角函数教学问题调查研究
        2.3.1 学生在三角函数内容学习方面的难点
        2.3.2 新课标下三角函数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新课标下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与学习策略研究
    3.1 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的方法策略研究建议
        3.1.1 学习方法策略建议
        3.1.2 感悟三角函数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3.2 教师在三角函数教学中的策略研究建议
        3.2.1 教学的策略及建议
        3.2.2“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案例与分析
        3.2.3 正弦函数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4.1 总结
    4.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3)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 数学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
        (二)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 中国数学教育走向世界的需要
    二、有关概念及范围的界定
        (一) 当代
        (二) 中学
        (三) 数学课程
    三、研究问题的表述
第二章 文献述评
    一、文献收集的基本思路
    二、收集到的主要文献及其述评
        (一) 中国官方的课程文件
        (二) 中学数学教材
        (三) 数学课程研究的文献
    三、文献述评的总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一) 历史研究法
        (二) 文献法
        (三) 比较法
        (四) 文本分析法
        (五) 访谈法
    二、研究过程
    三、论文的结构
第四章 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
    一、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 学习外国数学课程时期(1862—1928)
        (二) 探索本土化数学课程时期(1929—1949)
    二、选择数学课程发展道路时期(1949—1957)
        (一) 继承和改造原有中学数学课程时期(1949—1951)
        (二) 全面学习苏联数学课程时期(1952—1957)
    三、探索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58—1991)
        (一) 探索和尝试建立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58—1965)
        (二) 数学课程发展遭遇挫折时期(1966—1976)
        (三) 继续探索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77—1991)
    四、建立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92—2000)
        (一) 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六·三"、"五·四"制初级中学数学实验教科书
        (二) 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普通高级中学数学实验教科书
第五章 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一、从课程目标看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一) 课程目标体系发展的特点
        (二) 课程目标内容发展的特点
        (三) 结论
    二、从课程内容看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一) 中学数学课程中知识领域变化的特点
        (二) 中学数学课程中知识单元变化的特点
        (三) 结论
    三、从课程选择性看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一) 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层面看数学课程选择性的特点
        (二) 从教科书层面看数学课程选择性的特点
        (三) 结论
    四、从课程编排方式看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一) 从宏观层面看数学课程内容编排方式的特点
        (二) 从微观层面看数学课程内容编排方式的特点
        (三) 结论
第六章 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 课程目标的表述应继承重视"结果"的传统,"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
        (二) 课程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将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知识领域目标、知识单元目标、知识点目标结合起来
    二、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二) 数学课程内容的处理应恰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 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应与学生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相适应
    三、中学数学课程选择性的发展变化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 应关注地区差异,分类设置课程,编写区域化教科书
        (二) 数学课程的选择性应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四、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编排方式的发展变化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 数学课程的综合化要以主线统领,各知识领域内容相对集中,不宜太分散
        (二) 几何内容编排应兼顾传统,采用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结合的方式为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四、在三角函数基本性貭的教学中貫彻“少而精”原則的几点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标下高中三角函数教与学策略研究与实践[D]. 王琪远. 河南大学, 2016(03)
  • [2]在三角函数基本性貭的教学中貫彻“少而精”原則的几点体会[J]. 熊廷煌. 数学通报, 1965(07)
  • [3]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 吕世虎.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在三角函数基础教学中贯彻“少而精”原则的几点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