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蔬菜基地管理规定

广州市蔬菜基地管理规定

一、广州市蔬菜基地管理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丁潇颖[1](2020)在《中国社区农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造成了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作为应对上述问题的策略之一,社区农园在我国诸多城市中大量涌现并快速发展。然而,这些农园的作用却差异显着——部分农园成为了促进居民互动、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社区环境的关键媒介;部分农园却因用地权属、规划布局、组织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与公众质疑。而既有研究缺少针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分析、理论性指导和综合性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社区农园进行全面探索,深入分析造成社区农园效益差异的成因,提出社区农园发展策略变得十分必要。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GIS空间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SPSS数据分析等方法,从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策略构建三方面对中国社区农园展开研究。(1)在理论研究方面,梳理了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思想,总结了社区农园实践的发展趋势,并从政策环境、设计模式、参与机制、效益、社会资本和社区农园等层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解析。(2)在现状分析方面,探究了中国社区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社区农园的现状设计模式和参与机制,并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析了社区农园的效益与问题,认为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显着而问题多集中在政策法规、规划设计、社会参与、管理制度、运营方式等方面。基于对问题成因的分析,提出应强化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认知,构建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以此指导中国社区农园建设。(3)在策略构建方面,借助社会资本理论,阐明了社区农园能够建立信任、社会网络和规范,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社会作用,并进一步筛选得到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之后,基于不同要素对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制定了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在设计策略层面上,剖析了典型社区农园案例,构建了分优先级的选址策略和农园尺度下的空间设计策略,并结合实践对设计策略进行验证;在参与机制层面上,提出了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和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等途径和方法,论述了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并对社区农园的支持性政策体系进行探讨。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两方面,形成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认知,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进行解析和定位,进一步建立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对于突破社区农园发展障碍,科学指导社区农园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农园正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杨炜成[2](2020)在《广州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岭南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古代劳动者们为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片土地进行了长久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农业基础。建国以来,在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下,人们又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现代农业建设,增城区即是广州现代农业的先行地,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对我国开展“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分散的农户进行集中管理,聚合现代生产要素,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具体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解决农民就业、建设乡村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基于产业聚集理论、生态平衡理论以及农业产业化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等进行相关研究。本文目的在于为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提供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的建议,因而将在分析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其他地区不同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状况,对增城区的困境与问题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增城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可以通过整合该地区各种要素的形式,挖掘其独特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集聚效应,为传统农业输入现代技术与管理思想的新鲜血液,给农村农业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这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也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前提要求。增城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广州市作为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科学的管理与行政的支持必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活力,成为示范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国内其他从业者和政府提供宝贵的模式借鉴与管理经验。发现增城区具有与生俱来的农业优良传统和基础,广州增城区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个,它们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先行探索,通过了解目前这三个产业园的发展状况,和横向对比国内外其他相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吸收教训,为增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更好的发挥新型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对农村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广州增城农村农业的发展,为实现我省现代化经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农村脱贫致富提供政策建议。

吴昊[3](2019)在《县域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舌尖上的安全”,“吃的放心”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前些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苏丹红”、“三聚氰胺”、“皮革奶”、“避孕蟹”等等,将食品安全推上了风口浪尖,2015年10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实施,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效果更加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和谐。作为广州市最大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区之一,增城区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直受到广州市政府、广州市媒体、广州市民,乃至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增城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着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承载着农产品生产环节“吃得放心”的使命。但监管部门也面临着监管能力不足、对小散种养殖户监管不到位等导致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是我国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总体问题的地方化、具体化,也是全国很多地方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是孤立的个案。所以,通过研究增城区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给我国其他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以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为例,并据此找到更加有效的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能。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支撑理论等。第二章是增城区农业发展概况、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和监测现状分析,并对增城区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简要评述。第三章是增城区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监管层宣传效能不足、监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是对国内外其他地区,如日本、台湾、商洛等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经验的分析,从而对增城区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带来启示。第五章是解决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推进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及村居监管人员的补充及完善;二是完善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包括实现监管和检测自动化、社会化,引入社会服务,强化检测、监管力度和覆盖率;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更新种养和购买观念,积极推进生态绿色种养殖。最后概括和提炼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及研究的不足。

陈国豪[4](2019)在《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社会及生产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目标从过去的温饱提升到了更高层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生态环境恶化、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对农产品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保障,是近年来政府工作的持续关注重点。研究以此为背景,选取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结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体系,归纳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现状情况,系统地分析了P区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所面临的阻力。研究认为,广州市P区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存在农产品产地环境管控不到位、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产业发展环境,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其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手段,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研究希望为推动广州市P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出贡献,同时也能为各地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解决农产品监管难题提供参考借鉴。

朱丽霞[5](2018)在《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民生活水平明显的提升,因此对农产品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蔬菜作为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一,不仅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也是国民经济顺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梅州市梅江区农贸市场,承担着为梅州市城区提供新鲜蔬菜的重要职责。对此,加大对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力度,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对于保障百姓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合理的、科学的来对化肥、农药施用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梅州市梅江区蔬菜安全生产体系日益成熟、市场监管力度有所强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科技优势愈加突出,基地建设也越来越规范。但同时也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从主体角度看,存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员不足和管理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淡薄的问题;从客体上看,存在农户对农药化肥使用不规范和遵纪守法意识淡薄的问题;从内容上看,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仍然存在风险,蔬菜冷链物流追溯体系存在欠缺,并进一步从这三个角度对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进而对国内外相关的经验成果进行了借鉴,最后从相对应的三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主体角度看要提升政府职能和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构建出完善的、合理的安全标准与规范体系,以及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从客体角度看要提升群众和农户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认识,需要不断提升菜农、蔬菜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理,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本着科学种植的原则,除了需要对合理的、科学的蔬菜栽培技术进行选择外,还应该严格的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从内容角度看要建立健全的蔬菜质量追溯机制。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升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更好的保障当地蔬菜食品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参考。

袁华松[6](2018)在《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食品领域。从网络中可以看到,只要是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新闻,均是反响非常强烈。“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而农产品是人们日常食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备受社会关注。近年,农产品添加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农兽药重金属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世界各国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纷纷加强立法,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2013年以来,河源市开始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农产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监管能力的提升,部分企业试点已获得成功等都是河源市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基础,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与企业座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发现目前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存在以下制约因素:生产经营者积极性不高,重视不足,人员专业培训少;政府层面重视不够,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系统平台建设存在短板;消费者层面对可追溯农产品认知度较低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剖析了其原因,并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经验。最后,针对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继续完善制度法规,加大对系统的研究和对接,加强协同监管力度,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和培训等对策。

刘明欣[7](2019)在《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规划研究》文中认为城市的高密度集聚建设往往导致环境污染、公共健康和社会分异等多重矛盾的叠加,寻找密集建成环境空间品质优化的应对之策成为关键。城市绿色空间作为环境品质、公众健康、景观美化等战略性空间资源已获得广泛认可,在密集建成环境中城市绿色空间的品质提升和效能供应是学界持续的关注热点。一般认为,在建成区内出于对土地利用经济性的考虑所形成的绿色空间面积相对有限,若非依存大型山体或水域难以形成超规模的绿色空间;然而,从欧美大城市实践经验可知,以结构化的超规模绿色空间为特征的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往往成为城市环境品质保障的重要对策之一。在密集的建成环境中,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具有显着的异质性优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元作用。在中国目前若干城市已拥有或在建超大型的城市绿色空间,受到时代背景、价值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多方因素影响和制约,在产生大量积极效益的同时,呈现割裂、低效、侧重特定目标而漠视广泛需求等矛盾。而当前涉及这一空间类型的理论认知和实践应对则具有显着的局限性,现行的城市绿地规划制度和技术工具也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撑。据此,本研究尝试弥补此空白,透过密集建成环境内形成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现象和表征探索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构建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类型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作为应对高聚集建设的结构性空间类型,为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对策,以期作为对我国现行城市绿地系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补充。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包括绪论和第二章。从综述前人相关研究基础和对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现象观察入手,辨析城市绿色空间和城市绿地定义,并提出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基本概念,探讨其“规模”界定值以厘清研究对象;进而在辨析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特殊性的基础上,结合绿色空间基础理论、认知模型和比较研究构成的理论基础,搭建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实证比较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案例研究、实证调查与综合比较,包括第三、第四和第五章。基于“形成、定位、特征和价值”的实证分析框架,对不同形成时期不同地域的13个国内外案例加以剖析,其中广州海珠湿地案例作深入调查;继而从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形成、定位、特征、价值”四个方面阐释国内外案例的共性和差异,从中发现在密集建成环境中供应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价值和必要性,归纳其形成、定位、特征及价值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性和影响机制,并从认知、制度和技术三个维度探究其深层原因。第三部分为规划对策研究,即第六章。基于对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这一空间类型的理论认识,提出了由捕获契机、定位目标、明确要素、设定原则和实施规划5项组成的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规划对策。

丁丹[8](2018)在《施用畜禽粪肥土壤中抗生素的迁移特征及风险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医学的史上重大进步。由于在治疗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方面效果良好,抗生素已被大规模使用于畜禽养殖行业,但约有30%-90%的抗生素以药物原型或代谢产物随粪便排出,致使畜禽粪肥中残留有大量的抗生素。随着人们对蔬菜品质要求的提高,绿色蔬菜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大量兴起,畜禽粪肥作为有机肥源源不断地施入农业土壤,导致抗生素成为土壤中重要的污染物。进入土壤的抗生素可以被土壤吸附,危害土壤质量;另外,抗生素还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方式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水环境,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更有甚者,抗生素还能被植物富集,威胁人类健康。本文以畜禽粪肥中土霉素(OTC)、四环素(TC)和金霉素(CTC)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利用HLB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施用畜禽粪肥土壤中3种四环素抗生素(TCs)在菜心-土壤-渗流水系统中的迁移特征,并对菜心和土壤中TCs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同时,基于土壤施用畜禽粪肥后TCs的流失率,估算了由施用畜禽粪肥可能导致广州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体中3种TCs污染的浓度,然后构建物种敏感性分布,结合风险熵计算模型对广州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体由于施用畜禽粪肥流失所产生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施用含TCs的畜禽粪肥后。菜心、土壤和渗流水中均能检出3种TCs。TCs在菜心-土壤-渗流水系统中迁移特征总体上相似,均为土壤残留率>水体流失率>菜心富集率。(2)菜心地上部中,OTC、TC和CTC的浓度分别为45.03μg/kg、10.59μg/kg和22.52μg/kg。健康风险评价表明,人体通过食用菜心摄入的OTC、TC和CTC的量分别为1.1μg、0.3μg和0.5μg,低于我国动物性食品规定的食用肉类而摄入OTC、TC和CTC的最高限值(10μg),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人体日允许摄入量(1800μg)。(3)土壤中,OTC、TC和CTC的残留浓度分别为1013.68μg/kg、174.08μg/kg和313.11μg/kg。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施肥前期(前两次取样)土壤中TCs的风险熵值介于1.36-44.33,风险较大。随着时间推移,风险逐渐降低,最终OTC、TC和CTC的风险值分别为0.42、0.24和0.42,均处于中风险。(4)基于畜禽粪肥施用后抗生素的流失率,估算出由畜禽粪肥施用可能导致广州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体中3种TCs污染的浓度分别为17.17 ng/L和2.09 ng/L(OTC)、6.02 ng/L和1.36 ng/L(TC)、14.26 ng/L和4.93 ng/L(CTC),其健康风险熵值均介于6.8×10-8-3.9×10-5,未超过美国环保署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4);3种TCs的生态风险值介于4.61×10-4-5.21×10-3,远低于0.1,处于低风险。

祝慧芳[9](2018)在《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现象频频发生,蔬菜价格的波动与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央一号文件及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了价格调控政策,探索出台了一系列价格调控体制稳定蔬菜价格。目前蔬菜产业各环节的价格调控政策并未达到提出的初衷,对价格调控干预效果不佳,面对蔬菜价格不同波动情况时,如何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调控措施?怎样使区域内蔬菜价格稳定?研究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稳定成都市蔬菜价格、保障菜农收入和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秩序、保障蔬菜产业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稳定蔬菜价格,保障农民收入,维护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秩序角度出发,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政府的规制理论为基础,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成都市蔬菜产业情况、成都市蔬菜价格现状及蔬菜价格调控手段进行调查和访问,针对其蔬菜价格的调控手段和具体实施等情况,并实地调研我国大型城市武汉和广州获取蔬菜价格调控的先进经验,并借鉴其经验,为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和保障措施提供新思路新做法。结论包括:1.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蔬菜基地建设不能根本解决供给;二是蔬菜价格调控主体不健全;三是缺乏蔬菜价格预测和预警机制;四是缺乏对蔬菜供给端的全面监测;五是蔬菜价格调控频度和幅度模糊。2.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成都市蔬菜供给源建设:加强外地蔬菜市场供给和蔬菜产业相关体系的建设,增强稳价保供能力;二是建立成都市蔬菜价格监测预警调控系统:首先,建立成都市蔬菜价格预警信号灯管理制度,其次建立虚实结合的蔬菜价格预警机制,确定蔬菜价格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最后建立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目录;三是加强建立高效及时的蔬菜价格披露系统:加强建立成都市特色的价格披露网站,并增加蔬菜价格信息披露手机应用软件;四是建立“惠民菜市-平价商店”并行价格调控手段,并建立“惠民菜市-平价商店”的保障系统;五是建立多元化蔬菜价格调控保障制度: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合作社和大力发展政策性蔬菜价格保险制度。

周乐[10](2018)在《生产性景观在城乡绿道中的应用研究 ——以哈密伊州区三环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特别是城乡区域的建设发展,使原有生产性用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空前破坏,人地资源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加之,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城乡绿道现有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及地域特色缺乏等问题日益严重。城乡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改善及人文历史环境的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性景观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经济、能源、生态、文化等价值产出的景观类型。将生产性景观融入城乡绿道的设计实施中,不仅对其生态效益的提高和文化内涵的提升带来重要意义,而且能满足城乡绿道中对生产性物质产出的人地资源发展诉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工程案例分析法结合实地调研分别对城乡绿道规划和生产性景观设计的理论发展及实践案例进行研究,重新审视二者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优势。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与其相关的基础概念研究、现状发展研究、发展利弊及融入生产性景观后的城乡绿道在审美效益、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效益方面的价值等,探讨城乡绿道中融入生产性景观的发展前景、设计方法与管理维护,使其二者更好的结合并相互作用,为当代生产性景观在城乡绿道发展与实践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设计依据。最后,文章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三环路城乡绿道案例设计”,对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获取调査研究及数据之后,在规划设计中引入生产性景观进行专项设计研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并从中得出相应的问题反馈及解决办法,以辅助理论的最终调整与完善。本研究开阔了城乡绿道规划设计的视野,为今后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规划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广州市蔬菜基地管理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市蔬菜基地管理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社区农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源起:高速城镇化引发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
        1.1.2 契机:社区农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1.3 困境:社区农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1.4 小结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社区
        1.3.2 社区农园
        1.3.3 社区农园与份地农园
        1.3.4 社区农园与社区农业
    1.4 研究问题、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2章 社区农园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综述
    2.1 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理论回顾
        2.1.1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蕴含农业生产的城市规划构想
        2.1.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重建社区农业的思想
        2.1.3 二十一世纪初期:与农业共生的城市规划理论
        2.1.4 当代农业与社区关系的理论研究
    2.2 社区农园相关实践探索脉络分析
        2.2.1 社区农园的实践渊源
        2.2.2 英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3 美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4 中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3 关于社区农园政策环境的分析
        2.3.1 国外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3.2 国内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4 关于社区农园设计模式的研究
        2.4.1 社区农园的区位特征
        2.4.2 社区农园的空间设计特征
        2.4.3 社区农园的种植模式
    2.5 关于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的研究
        2.5.1 社区农园的参与动机
        2.5.2 社区农园的组织模式
        2.5.3 社区农园的管理模式
        2.5.4 社区农园的运营模式
    2.6 关于社区农园效益的研究
        2.6.1 社区农园的经济效益
        2.6.2 社区农园的社会效益
        2.6.3 社区农园的生态效益
        2.6.4 社区农园的健康效益
    2.7 关于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研究
        2.7.1 社会资本与促进社区农园成员间社会融合
        2.7.2 社会资本与提高社区农园成员的资源调动能力
        2.7.3 社会资本与增强社区农园成员的政治权利
    2.8 社区农园研究现状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社区农园现状调查分析
    3.1 基于GIS的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研究
        3.1.1 GIS分析思路和方法概述
        3.1.2 中国社区农园整体空间分布特征
        3.1.3 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3.2 基于调研的中国社区农园专项特征解析
        3.2.1 调研目的、方法和内容概述
        3.2.2 问卷结果统计与案例概况
        3.2.3 社区农园设计模式分析
        3.2.4 社区农园参与机制分析
        3.2.5 社区农园效益分析
        3.2.6 社区农园问题诊断
        3.2.7 问题的解决思路:明确社区农园社会价值,构建社区农园的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指导农园建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4.1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关联性
        4.1.1 社会资本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4.1.2 社区农园语境下社会资本的定义和分类
        4.1.3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理论对接
    4.2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解析
        4.2.1 社会资本在社区农园中的培育
        4.2.2 社区农园社会资本的功能
        4.2.3 理论框架——社区农园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机制分析
    4.3 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分析
        4.3.1 已有关于社区农园社会资本及其影响要素的研究
        4.3.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研究
    5.1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案例分析
        5.1.1 北京育园
        5.1.2 上海创智农园
        5.1.3 深圳馨月园
        5.1.4 上海梅园
    5.2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选址策略
        5.2.1 优先利用街道或社区中心闲置地
        5.2.2 开放社区公共服务单位附属场地
        5.2.3 融入社区公园
        5.2.4 活化社区消极空间
    5.3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空间设计策略
        5.3.1 建立开放性社区农园,实现人人共享目标
        5.3.2 “因地制宜”地构建公共交往空间
        5.3.3 营造规整有序的种植形式
        5.3.4 配置适当比例的观赏性景观
        5.3.5 增设必要的基础设施,采用复合式设计
        5.3.6 构建服务于不同群体的种植园区
        5.3.7 不同空间载体下社区农园设计手法分析
    5.4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实践应用
        5.4.1 点——天津万盈家园社区食物花园项目
        5.4.2 线——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生产性步道设计方案
        5.4.3 面——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有农化设计方案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研究
    6.1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
        6.1.1 分阶段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方式解析
        6.1.2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中参与主体的权责分析
        6.1.3 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途径
    6.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
        6.2.1 设立社区农园行政管理部门和社区农园协会,完善监管结构
        6.2.2 设置有效公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
        6.2.3 分类型社区农园管理建议
        6.2.4 设置完善的监督机制
    6.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拓展农园社会资本宽度
        6.3.1 开展文化类活动
        6.3.2 开展自然教育类活动
        6.3.3 开展商业类活动
        6.3.4 开展综合类活动
    6.4 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6.4.1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6.4.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6.4.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的有效性分析——以商业类活动对社会网络形成的影响为例
    6.5 政策建议:建立支持社区农园的政策体系,保障社会资本培育
        6.5.1 国家层面
        6.5.2 地方层面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拓展——绿色生产性社区视角下的社区农园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附录 H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广州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现代农业
        2.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1.3 现代农业产业园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聚集理论
        2.2.2 生态平衡理论
        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3 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状况
    3.1 发展现状
        3.1.1 发展概况
        3.1.2 品牌建设
        3.1.3 主要在建项目
    3.2 发展基础
        3.2.1 区位交通
        3.2.2 气候条件
        3.2.3 农业基础
        3.2.4 社会经济
    3.3 发展布局
        3.3.1 现代种养区
        3.3.2 加工物流区
        3.3.3 休闲农业区
        3.3.4 科技研发区
        3.3.5 双创孵化区
    3.4 发展特色
        3.4.1 扶优扶强
        3.4.2 全产业链推进
        3.4.3 科技先行
4 案例分析
    4.1 广州市正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4.1.1 发展状况
        4.1.2 发展特点
    4.2 广州友粮粮油实业有限公司
        4.2.1 发展状况
        4.2.2 发展特色
    4.3 小结
5 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品种品牌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5.2 产品生产、加工、科研、营销全产业链开发程度建设不明显
    5.3 品牌培育及标准化生产程度不够高
    5.4 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不明显
    5.5 园区内实施主体对联农带农机制作用不突出
6 国内外农业产业园发展经验借鉴
    6.1 德国生态农业园区
    6.2 美国家庭农场科技主导型园区
    6.3 上海浦东孙桥镇现代农业园区
    6.4 小结
7 增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加强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建设
    7.2 发展壮大区域农产品品牌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7.3 构建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7.4 加强农村土地新模式合作建设
    7.5 构建和完善联农助农的体制机制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县域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关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基本概念和支撑理论
        1.5.1 基本概念
        1.5.2 支撑理论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2.1 增城区农业发展概况
    2.2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的现状分析
        2.2.1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体系建设概况
        2.2.2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测概况
    2.3 增城区生产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3.1 宣传效能有限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足
        2.3.2 制度建设滞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2.3.3 引导力度不够导致品牌创建和规模化发展迟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审视
    3.1 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效能不足的原因分析
        3.1.1 利润率低和人员结构复杂导致宣传效能不足
        3.1.2 问责机制执行机械导致宣传效能不足
        3.1.3 救济机制不完善导致宣传效能不足
    3.2 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原因分析
        3.2.1 监管力量薄弱制约了监管体系建设
        3.2.2 任务式检测和经费待遇影响了监管体系建设
        3.2.3 溯源成本高企影响了监管体系建设
    3.3 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规模化品牌化不强的原因分析
        3.3.1 硬软件不完善造成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3.3.2 利润和土地问题造成农产品品牌创建滞后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借鉴
    4.1 日本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
    4.2 台湾地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
    4.3 商洛地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
    4.4 国内外的管理经验对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启示
        4.4.1 加强宣传引导,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机制
        4.4.2 引导民间组织制度化,发挥行业内部自律作用
        4.4.3 及时信息披露,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善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县域层面的监管体系建设
        5.1.1 完善监管力量
        5.1.2 完善监管制度
    5.2 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溯源体系
        5.2.1 引入社会化保障的检测机制
        5.2.2 推进检测自动化系统建设
        5.2.3 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溯源体系
        5.2.4 简化程序,真正落实产地准出制度
    5.3 引导推进生态绿色种养殖
        5.3.1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
        5.3.2 制定完善投入品使用标准
        5.3.3 推进农药残留减量计划
        5.3.4 加强宣传引导,更新种养观念
        5.3.5 有效推进品牌创建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农产品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2.1.3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政府行为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现状
    3.1 广州市P区农业发展现状
        3.1.1 广州市P区概况
        3.1.2 广州市P区农业基本情况
    3.2 推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的基本措施
        3.2.1 机构设置及资金保障
        3.2.2 农业投入品监管方面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3.2.4 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2.5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3.2.6 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3.3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水平评价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阻力分析
    4.1 农产品产地环境管控不到位
    4.2 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
        4.2.1 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
        4.2.2 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低
    4.3 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不健全
        4.3.1 农业投入品经营秩序混乱
        4.3.2 农业投入品质量参差不齐
        4.3.3 滥用乱用投入品现象普遍
    4.4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
        4.4.1 从农田到餐桌溯源不到位
        4.4.2 检测设备及技术相对落后
        4.4.3 企业自检体系的建设滞后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经验借鉴
    5.1 经验介绍
        5.1.1 上海市浦东新区
        5.1.2 梅州市梅县区
        5.1.3 佛山市高明区
    5.2 经验启示
第六章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政府应答
    6.1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
        6.1.1 加强农田外源污染管控
        6.1.2 实施农用土地分类管理
        6.1.3 完善产地环境监测管理
    6.2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
        6.2.1 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
        6.2.2 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6.3 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
        6.3.1 落实检打联动,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6.3.2 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和指导
        6.3.3 推进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6.4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6.4.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6.4.2 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6.4.3 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任务分解表
附录2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
        2.1.2 蔬菜
        2.1.3 蔬菜质量安全的内涵
    2.2 基础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市场失灵和“柠檬市场”
第三章 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3.1 梅州市梅江区农业生产概况
    3.2 梅州市梅江区蔬菜生产和流通的基本情况
        3.2.1 梅州市梅江区蔬菜生产的基本情况
        3.2.2 梅州市梅江区蔬菜流通的基本情况
    3.3 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3.3.1 监管机构和人员
        3.3.2 规范基地建设,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
        3.3.3 蔬菜安全生产体系不断完善
        3.3.4 市场监管力度日益加强
        3.3.5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3.3.6 科技优势越来越突出
第四章 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4.1.1 基于主体角度存在的问题
        4.1.2 基于客体角度存在的问题
        4.1.3 基于内容角度存在的问题
    4.2 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主体角度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4.2.2 客体角度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4.2.3 内容角度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国内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经验
        5.1.1 德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5.1.2 美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实践
    5.2 国内其他地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实践
        5.2.1 山东潍坊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实践
        5.2.2 广州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实践
第六章 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6.1 基于蔬菜质量安全主体角度的建议
        6.1.1 提高政府职能,保证蔬菜质量安全
        6.1.2 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6.2 基于蔬菜质量安全客体角度的建议
        6.2.1 提高对蔬菜的质量安全认识
        6.2.2 加强生产环节管理,强调科学种植
    6.3 基于蔬菜质量安全内容角度的建议
        6.3.1 建立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
        6.3.2 以源头管理推动全过程管理
        6.3.3 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与展望
    7.2 创新和不足
        7.2.1 研究创新点
        7.2.2 不足之处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6)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相关基本概念
        2.1.1 农产品及农产品质量
        2.1.2 追溯及农产品质量追溯
        2.1.3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构成
        2.1.4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特征
    2.2 农产品质量相关体系介绍
        2.2.1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2.2.2 HACCP食品安全体系
        2.2.3 GAP体系
    2.3 理论基础
        2.3.1 系统科学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3.1 河源市农产品质量现状
    3.2 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3.2.1 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有利因素
        3.2.2 企业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情况调研
    3.3 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农产品生产主体对参与质量追溯存在顾虑
        3.3.2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流通环节建设薄弱
        3.3.3 政策法规体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3.3.4 政府监管效果有待加强
        3.3.5 消费者对质量追溯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3.3.6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应用存在障碍
第四章 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4.1 各层面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重视不够
    4.2 政府和企业投入不足
    4.3 政府监管不到位
    4.4 宣传力度不够大
    4.5 技术培训不足
    4.6 平台系统建设薄弱
第五章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启示
    5.1 国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概况及启示
        5.1.1 欧盟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概况
        5.1.2 美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概况
        5.1.3 日本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概况
        5.1.4 国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启示
    5.2 国内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概况及启示
        5.2.1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概况
        5.2.2 广东省广州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概况
        5.2.3 国内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启示
第六章 完善河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对策
    6.1 继续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6.2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研究和对接
    6.3 加强协同监管力度
    6.4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6.5 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培训和宣传力度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7)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城市绿色空间作为战略性空间资源
        1.1.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价值凸显
        1.1.3 传统城市绿地规划控制存在不足
        1.1.4 小结
    1.2 研究综述
        1.2.1 城市绿色空间的研究趋势和需求
        1.2.2 应对高聚集建设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对策
        1.2.3 国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研究综述
        1.2.4 国内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研究综述
        1.2.5 小结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概念建立与实证比较
    2.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概念和类型
        2.1.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概念
        2.1.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分类
    2.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特殊性
        2.2.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一般特征
        2.2.2 四种大规模城市绿色空间的比较
    2.3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比较的理论基础
        2.3.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相关理论
        2.3.2 认知模型What-Why-How
        2.3.3 比较研究
    2.4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比较框架的构建
        2.4.1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比较框架
        2.4.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分析的内容
        2.4.3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分析的素材来源
    2.5 小结
第三章 国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案例研究
    3.1 19世纪60年代以前
        3.1.1 伦敦内城皇家公园群
        3.1.2 柏林大蒂尔加滕公园
        3.1.3 巴黎圃龙林苑
        3.1.4 纽约中央公园
    3.2 20世纪
        3.2.1 荷兰阿姆斯特丹森林
    3.3 21世纪
        3.3.1 美国纽约清泉公园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实证调查
    4.1 中国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类型及案例研究
        4.1.1 历史保护型:以北京天坛公园为例
        4.1.2 休憩供应型:以北京朝阳公园为例
        4.1.3 生态保育型: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4.1.4 重大节事型: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4.1.5 棕地再生型:以唐山南湖中央公园为例
        4.1.6 新区开发型:以重庆中央公园为例
    4.2 中国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实证调查:以海珠湿地为例
        4.2.1 海珠湿地选例的典型性
        4.2.2 海珠湿地的形成
        4.2.3 海珠湿地的定位
        4.2.4 海珠湿地的特征
        4.2.5 海珠湿地的价值
    4.3 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综合比较
    5.1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比较与分析
        5.1.1 形成的共性与差异
        5.1.2 定位的共性与差异
        5.1.3 特征的共性与差异
        5.1.4 价值的共性和差异
    5.2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差异性的原因探究
        5.2.1 认知层面
        5.2.2 制度层面
        5.2.3 技术层面
    5.3 小结
第六章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对策
    6.1 规划对策一:捕获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发展契机
        6.1.1 国内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发展的现实制约
        6.1.2 识别与捕获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发展机遇
    6.2 规划对策二:定位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发展目标
    6.3 规划对策三:明确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构成要素
        6.3.1 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6.3.2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构成要素
    6.4 规划对策四:设定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原则
        6.4.1 优先规划原则
        6.4.2 区域协同原则
        6.4.3 生态主导原则
        6.4.4 功能复合原则
        6.4.5 边缘激活原则
        6.4.6 连通辐射原则
    6.5 规划对策五:规划并实施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
        6.5.1 规划内容
        6.5.2 规划过程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与特色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 中文参考文献
        (1) 学术期刊文献
        (2) 学术着作
        (3) 学位论文
        (4) 技术标准
        (5) 报纸文章
        (6) 报告
        (7) 电子文献
        (8) 其他文献
    2. 外文参考文献
        (1) 学术期刊文献
        (2) 学术着作
        (3) 电子文献
        (4) 其他文献
附录目录
附录1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案例基本信息表
附录2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案例资料集
附录3 国内外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景点与设施汇总表
附录4 海珠湿地公众认知与使用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附录5 海珠湿地案例调查访谈记录
附录6 海珠湿地鸟类名录2012年与2016年对比
附录7 海珠湿地各类图表汇编
附录8 广州海珠区“万亩果林”参考资料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施用畜禽粪肥土壤中抗生素的迁移特征及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TCs基本性质及其用途
    1.2 蔬菜基地中土壤TCs的主要来源
        1.2.1 畜禽粪肥施用
        1.2.2 鱼塘底泥和城市污泥施用
        1.2.3 污水灌溉
    1.3 我国蔬菜基地土壤中TCs污染现状
    1.4 蔬菜基地土壤中TCs的环境行为
        1.4.1 吸附-解吸
        1.4.2 迁移
        1.4.3 降解
        1.4.4 植物吸收
    1.5 蔬菜基地TCs污染的生态毒性
        1.5.1 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性
        1.5.2 对土壤原生动物的生态毒性
        1.5.3 对农作物的生态毒性
        1.5.4 诱导抗性基因产生
    1.6 健康风险评价及其研究现状
        1.6.1 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6.2 抗生素健康风险评价现状
    1.7 生态风险评价
        1.7.1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7.2 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价现状
    1.8 研究目的和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盆栽试验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案
        2.1.3 盆栽管理与样品采集
    2.2 田间试验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方案
        2.2.3 田间管理与样品采集
        2.2.4 径流量和渗流量数据的计算
    2.3 样品前处理方法
        2.3.1 材料与试剂
        2.3.2 仪器设备
        2.3.3 样品前处理方法
    2.4 HPLC-MS/MS分析条件
    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6 畜禽粪肥施用后菜心中TCs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2.7 畜禽粪肥施用后土壤中TCs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7.1 畜禽粪肥施用后土壤中抗生素污染暴露浓度的确定
        2.7.2 剂量-效应评价方法
        2.7.3 畜禽粪肥施用后土壤中TCs生态风险表征方法
    2.8 基于流失率估算畜禽粪肥施用后广州市水体中TCs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8.1 地表水和地下水中TCs预测浓度的计算方法
        2.8.2 水体中TCs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2.8.3 水体中TCs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盆栽试验中3种TCs的迁移特征
        3.1.1 各处理菜心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
        3.1.2 菜心植株中3种TCs的含量特征
        3.1.3 盆栽后土壤中TCs的残留特征
        3.1.4 渗流水中TCs的含量变化
        3.1.5 土壤-菜心-渗流水中TCs的迁移特征
    3.2 田间试验畜禽粪肥施用后土壤中3种TCs迁移规律
        3.2.1 各处理菜心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
        3.2.2 菜心植株中3种TCs的含量特征
        3.2.3 田间试验后土壤中TCs残留特征
        3.2.4 径流水样中TCs的含量变化
        3.2.5 渗流水样中TCs的流失特征
        3.2.6 土壤-菜心-水体中3种TCs的迁移特征
    3.3 畜禽粪肥施用后菜心中TCs的健康风险评价
    3.4 畜禽粪肥施用后土壤中TCs的生态风险
    3.5 基于流失率估算畜禽粪肥施用后广州市水体中TCs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价
        3.5.1 地表水和地下水中TCs的预测浓度
        3.5.2 畜禽粪肥施用后水体中TCs的健康风险评价
        3.5.3 畜禽粪肥施用后水体中TCs的生态风险评价
4 讨论
    4.1 影响TCs在粪肥-土壤-菜心-水系统中迁移的因素
    4.2 畜禽粪肥施用后TCs的风险评价
    4.3 风险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研究范围界定
        2.1.2 蔬菜价格
        2.1.3 蔬菜价格波动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
        2.2.2 政府的规制理论
第三章 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现状
    3.1 成都市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3.2 成都市蔬菜价格现状
        3.2.1 月度蔬菜价格波动分析
        3.2.2 各类蔬菜价格波动分析
    3.3 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现状
        3.3.1 重点监测蔬菜价格
        3.3.2 着力稳定供给
        3.3.3 建立益民惠民菜店
        3.3.4 实施价格补贴
        3.3.5 打造蔬菜价格公益服务平台
第四章 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存在的问题
    4.1 蔬菜基地建设不能根本解决供给
    4.2 蔬菜价格调控主体单一
    4.3 缺乏蔬菜价格预测和预警机制
    4.4 缺乏对蔬菜供给端的全面监测
    4.5 蔬菜价格调控频度和幅度模糊
第五章 我国大型城市蔬菜价格调控经验
    5.1 广州市蔬菜价格调控经验
        5.1.1 建立蔬菜价格波动预警信号灯管理机制
        5.1.2 建“平价商店”
        5.1.3 建立蔬菜价格调控联席会机制
        5.1.4 建立细致和完善的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
    5.2 武汉市蔬菜价格调控经验
        5.2.1 价调资金作为价格的“稳定器”,起重要作用
        5.2.2 将平价店打造为便民店模式,平抑物价
        5.2.3 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5.2.4 建立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
第六章 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对策建议
    6.1 加强成都市蔬菜供给源建设
        6.1.1 加强外地蔬菜市场供给
        6.1.2 加强蔬菜产业相关体系建设
    6.2 完善成都市蔬菜价格监测预警调控系统
        6.2.1 建立成都市蔬菜价格预警信号灯管理制度
        6.2.2 建立虚实结合的蔬菜价格预警机制
        6.2.3 建立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目录
    6.3 加强蔬菜价格信息传递
        6.3.1 加强成都市蔬菜价格披露网站建设
        6.3.2 增加蔬菜价格信息披露手机应用软件
    6.4 建立“惠民菜市-平价商店”并行价格调控手段
        6.4.1 建立成都市蔬菜平价商店
        6.4.2 建“惠民菜市-平价商店”保障系统
    6.5 建立多元化蔬菜价格调控保障制度
        6.5.1 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合作社
        6.5.2 大力发展政策性蔬菜价格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生产性景观在城乡绿道中的应用研究 ——以哈密伊州区三环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中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基础性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
    2.1 城乡绿道概念的引出
    2.2 国内外城乡绿道的实践案例研究
        2.2.1 意大利兰布罗河流域绿道建设
        2.2.2 广州市海珠区绿道网络规划分析
    2.3 生产性景观概念的引出
    2.4 国内外生产性景观的实践案例研究
        2.4.1 艺术之田——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
        2.4.2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
        2.4.3 西安白鹿原·白鹿仓民俗景区
    2.5 本章小节
3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的理论探讨
    3.1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的思路提出
        3.1.1 必然性
        3.1.2 可行性
    3.2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的优势分析
        3.2.1 审美效益
        3.2.2 社会价值
        3.2.3 经济价值
        3.2.4 生态效益
    3.3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中的前景研究
        3.3.1 生产性景观在城乡绿道中普及的难度分析
        3.3.2 生产性景观在今后城乡绿道中的角色承担
        3.3.3 景观设计师今后在生产性景观领域的定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的设计方法研究
    4.1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的设计原则
        4.1.1 突显因地制宜原则
        4.1.2 传承地域文化原则
        4.1.3 保证生产收益原则
        4.1.4 强化公众参与原则
        4.1.5 丰富使用模式原则
        4.1.6 改善生态环境原则
    4.2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的设计方法
        4.2.1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的总体规划设计
        4.2.2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的区段分项设计
        4.2.3 生产性景观要素应用于城乡绿道的设计与实施
    4.3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城乡绿道后的管理与维护
        4.3.1 面对区域管理者的管理层面
        4.3.2 面对城乡居民的公众使用层面
    4.4 本章小结
5 融入生产性景观的伊州区三环路城乡绿道案例设计
    5.1 区域背景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历史人文背景
        5.1.3 生产性产业背景
    5.2 项目概况
        5.2.1 哈密市城乡绿道建设总体规划情况
        5.2.2 基地区位分析
        5.2.3 基地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5.3 生产性景观运用到伊州区三环路城乡绿道的重要性分析
        5.3.1 必要性
        5.3.2 可行性
        5.3.3 价值探讨与风险评估
    5.4 设计定位与策略
        5.4.1 设计定位
        5.4.2 设计依据
        5.4.3 设计原则
    5.5 方案的整体布局与区段的分类设计
        5.5.1 方案的总体布局
        5.5.2 区段的分类设计
    5.6 生产性景观在空间场景中的设计表现
        5.6.1 景观节点设计
        5.6.2 空间要素设计
    5.7 伊州区三环路城乡绿道建设后的管理与维护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生产性景观在城乡绿道中应用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四、广州市蔬菜基地管理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社区农园研究[D]. 丁潇颖. 天津大学, 2020(01)
  • [2]广州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D]. 杨炜成.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3]县域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D]. 吴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陈国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梅州市梅江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研究[D]. 朱丽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6)
  • [6]河源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袁华松.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5)
  • [7]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 刘明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施用畜禽粪肥土壤中抗生素的迁移特征及风险评价[D]. 丁丹.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成都市蔬菜价格调控研究[D]. 祝慧芳.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10]生产性景观在城乡绿道中的应用研究 ——以哈密伊州区三环路为例[D]. 周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广州市蔬菜基地管理规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