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型羊草光合蒸腾特性比较研究

不同土型羊草光合蒸腾特性比较研究

一、不同土壤型羊草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占池,杨宗贵[1](1995)在《不同土壤型羊草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不同土壤型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有所不同。当土壤由湿变干时,差异最为显着的是光饱和光合速率和最大蒸腾速率的降低率。典型栗钙土型比暗栗钙土型和盐化草甸土型羊草的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小;其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比其他两种类型大。因此,典型栗钙土型羊草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对干旱的适应性较强。这些差异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羊草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土壤生态型

胡勇军[2](2014)在《外源复合激素调控下人工草地羊草生长及生理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又名碱草,禾本科赖草属植物,是一种生态幅度宽广的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具有发达的根状茎。它是欧亚大陆草原区的东部草甸草原以及干旱草原上的重要建群种之一,我国东北部松嫩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是其分布中心,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等多种特性,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同时,羊草草地春季返青期较早,秋季枯黄期较晚,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提供青饲料。因此,羊草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试验研究以松嫩人工羊草草地为研究目标,以三年生羊草(L. chinensis)为试验材料。于春季羊草返青期在羊草人工草地上喷洒不同浓度配比的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在羊草的不同生长季节,分别测定了羊草在生长及品质、光合生理特性、内源植物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学方面的变化。在羊草的生长及品质方面,通过测定羊草种群密度、高度、鲜重、叶数、叶长、叶宽等生长参数衡量其生长特性;通过测定羊草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以及粗蛋白质(CP)含量来判断羊草品质变化。在羊草的光合生理特性方面,测定了羊草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二氧化碳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等参数来衡量其光合特性变化。在羊草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方面,测定了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以及脱落酸等含量变化。在羊草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方面,测定了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含量变化。本文通过以上参数的测定,探讨了外施植物激素对羊草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内源激素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外施植物激素对羊草生长特性及种群建成的影响,揭示了外源植物激素对羊草生长及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且为在羊草人工草地上大面积施用植物激素来改善羊草生理生态学特性、提高羊草品质以及羊草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显示,在羊草人工草地上喷洒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激素,0.01mmol·L-1ABA和2.00×10-4mmol·L-1BR分别处理,总体表现为ABA处理略微抑制了植株的某些光合生理参数,却增加了其抵御逆境的能力;BR处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光合速率。ABA和BR以不同浓度比例混合处理的效果要好于ABA和BR分别处理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BA和BR分别处理的生理效应,0.01mmol·L-1ABA+2.00×10-4mmol·L-1BR处理的效果最佳,显着提高了羊草种群植株的密度、高度和生物量,同时也增加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复合激素处理也使羊草的光合特性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显着提高了羊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饱和光强下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最大RUBP羧化效率、最大电子传递、最大磷酸丙糖利用效率和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降低了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并且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显示出复合激素处理降低了光抑制效应,加强了羊草抵御不利环境的能力,总之,复合激素处理增加了羊草的光合能力和CO2同化效率。外施植物激素也使植物内源激素的水平以及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更好的调节羊草的生理代谢过程。伴随着植物激素的使用,羊草的抗逆性增强,表现为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以及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本试验研究,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在羊草人工草地上,把激素调节(化控技术)和常规牧业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羊草人工草地的产量,改善其品质,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人工草地的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揭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人工草地羊草上的作用的生理学机理及规律,为羊草人工草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生理生态学方面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一套最佳复合激素比例的配方用以指导生产实践,完善了恢复生态学和草地生理生态学的理论,对于实现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刘惠芬[3](2004)在《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分化的生态遗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内蒙古中东部草原不同种群羊草为研究对象,将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在不同尺度范围内(内蒙古中东部不同草原地带、同一草原地带不同生境)和不同组织水平(种群、个体、生理、分子)上,研究羊草种内的变异和分化,从种群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解释羊草种群间的分化和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探讨羊草种内变异和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羊草在不同群落中的数量及分布有明显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随着水分自东向西减少,群落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表现出地带性变化:在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方,羊草群落的种类组成较复杂、种类较多,羊草的优势较明显;在生境条件较差的地方,羊草群落的种类组成较简单、种类较少,羊草的优势度下降。同时,南于局地环境的影响,群落种类组成和群落优势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地带性。作为群落重要的优势种,羊草不同地理种群的数量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本研究发现,随着环境因子特别是土壤水分的逐渐降低,羊草种群密度、生物量减少,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对干旱适应性更强的丛生小禾草替代。随着由东向西水分递减,羊草种群的优势度逐渐下降,这是羊草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的一种生态适应。 不同种群羊草在叶长、叶宽、叶片数、分蘖数等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变异,但各项指标的变异不是同步的。叶片数量(CV为4.69%)和形态分化(叶片长/宽值的CV为6.73%)平均变异幅度较小,而不同种群间无性繁殖器官的数量(单株分蘖数的CV为27.91%)和大小(单株干重的CV为30.46%)存在着很大变异。羊草的变异和分化还表现在根茎特征和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上。 比较羊草六个种群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代谢和水分代谢特性发现:不同种群间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无显着差异,反映叶绿素含量的荧光参数F0的测定结果相近;反映叶绿素功能的荧光参数、光合特性和水分代谢特性在种群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在能量代谢方面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和分化。 不同种群羊草对渗透胁迫和土壤干旱胁迫的反应也明显不同。渗透胁迫下阿巴嘎种群羊草含水量下降和膜透性增加小于羊草样地种群和嘎松山种群,维持较高的根活力,根冠比增大更显着,叶片长度增长速率的下降幅度较其他两个种群小,并且胁迫后期有回升趋势,而其他两个种群则持续下降。羊草样地种群和嘎松山种群相比,不同指标表现出不同排序。不同种群羊草保护酶系统对渗透胁迫的反应也明显不同。渗透胁迫下,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在根茎干重、须根干重、地下部干重和地上部干重、根冠比等指标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土壤干旱胁迫下不同种群羊草积累渗透调节物质特别是游离脯氨酸,不同种群羊草表现出相似的趋势。随着胁迫的加剧,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复水后又开始回落,但不同种群积累的幅度存在差异,表明三个种群羊草在渗透调节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种群羊草的MDA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同种群羊草的抗膜脂过氧化能力不同。不同种群羊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土壤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干旱胁迫下各种群羊草F。均无显着变化,说明Fv/Fm的变化与F。变化无关。各个处理下嘎松山种群的荧光参数较为稳定,无显着变化;重度胁迫下达里湖种群的Fv、Fm、Fv/Fm、Fm/Fo和Tm均显着低于对照,羊草样地种群除Fv和Fm这两个参数在土壤干旱胁迫下有显着变化外,其它参数均无显着变化。净光合速率与Fv邝m呈极显着正相关(厂0.8074,P<0.01)。 RAPD分析表明,无论是分布在不同草原地带(较大尺度)的羊草种群还是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不同生境下的羊草种群(较小尺度)均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尺度下羊草种群的变异和分化程度存在差异。小尺度范围内8个羊草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23 16,羊草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而较大范围内5个羊草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5095,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大。羊草种内较高的遗传变异,是其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分布范围广、抗逆性强的遗传基础。羊草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两种尺度下Shannon指数计算的结果分别为66.8%和72.5%;Nei指数计算的结果均为85.4%),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两种尺度下Shalmon指数计算的结果分别为33.2%和27.5%;Nei指数计算的结果均为14.6%)。不同草原地带羊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水分、温度等环境条件的不同,进而影响羊草的生长和有性繁殖所导致的,另一方面环境选择压力也可能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的高低;较小尺度下地理、气候因子基本相同,自然选择的压力趋于一致,不同生境羊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主要与其生境的生物因子和土壤因子有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较大范围内不同地理种群羊草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正相关;较小地理范围内,不同生境羊草种群的遗传变异与地理距离无关,而与其生境间的相似度相关。对于不同尺度范围下的羊草种群,其分布较为连续,种群间并不缺乏有效的基因流(Nm分别为1.463和1.622)。较大的基因流可防止由遗传漂变引起的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由此推断,维持羊草遗传多态现象的机制不是遗传漂

石连旋[4](2007)在《松嫩不同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羊草光合及逆境生理生态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草(Lymus chinensis)是多年生根茎型禾本科植物,适应性强,具有广泛的生态可塑性,能够适应多种不良环境的胁迫,在多种土壤类型中均有大面积分布,并可以以优势种、亚优势种或以伴生种出现。由于长期生长在不良环境中,使羊草自身许多生理生化过程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来适应不良环境的胁迫。羊草光合及逆境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不仅对揭示盐碱化草地羊草生理生态学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建设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松嫩平原是一个闭流区,同时受到中、小、微地形变化及特殊的成土条件的影响,有独特的现代积盐过程,地下水的矿化程度高,因而盐碱土得到充分的发育,有着广泛的分布,是我国盐碱土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盐碱土的广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发育和分布。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20年来人类活动的破坏,致使该区出现草地荒漠化。松嫩羊草草地退化演替过程中,草地土壤pH值和电导率逐渐升高,也就是土壤的盐碱化逐渐加重。羊草种群数量特征发生明显的改变,种群密度、高度、生物量逐渐降低。不同盐碱化草地羊草光合特性也发生明显的改变。通过对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羊草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在草地退化演替过程中,羊草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差、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下午1:00之后,这种差异更为明显。羊草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差、水分利用效率日平均值都表现出在退化演替的初期增加的现象,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伴随着退化的加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羊草叶片光合色素分析显示:伴随着草地的退化,羊草叶片叶绿素和光合色素总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年总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再降低的现象。在不同退化演替阶段过程中,羊草叶片和根茎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都有特异性积累的现象,尤其是在严重退化草地的羊草叶片和根茎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羊草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表现出这种趋势。数据分析显示,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差、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可溶性蛋白质与羊草种群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羊草草地的退化演替过程中,羊草植株在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无机离子和有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可溶性蛋白质的组成等生理生化过程发生明显的变化。伴随着羊草草地的退化演替过程中,草地土壤盐碱化程度逐渐加重,同时羊草种群的密度、高度、生物量逐渐降低。但是羊草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却出现特异性增加的现象,尤其是CAT的活性在羊草生长的各个时期以及年平均量都出现递增;POD活性虽然在年平均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在羊草生长的前期和末期也出现递增;SOD活性变化比较复杂,但是依然显示出,伴随着草地的退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羊草植株叶片和根茎中季节性脯氨酸含量以及年平均值都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表现出伴随着草地的盐碱化加重,不同样地间脯氨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在羊草根茎中脯氨酸含量的特异性变化趋势更为明显。这表明,对于自然状态生长的羊草植株,在低盐碱胁迫条件下,脯氨酸的积累增加了渗透调节能力。脯氨酸代谢的改变,体现了松嫩草地羊草植株适应盐碱及干旱的重要生理机制。羊草植株无机离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退化演替过程中,羊草叶片和根茎中无机阳离子的含量变化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K+含量和Ca2+含量。在叶片内Na+含量和K+含量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在根茎中K+含量却出现增加的现象。我们还首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羊草体内SA、ST值。结果表明羊草植株能够充分调整自身生理代谢过程,在一定程度盐碱胁迫下,根系选择性吸收K+而拒绝吸收Na+,并且通过根系控制Na+的向上转运而向上转运K+。这种特殊的代谢过程能够明显增强羊草植株适应松嫩盐碱化草地的能力。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羊草植株叶片和根茎内阴离子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积累现象,阴离子的积累同样能够有效增强植物体渗透调节能力,还能够有效平衡植物体内阴阳离子,缓解Na+积累带来的毒害作用。通过对不同盐碱化草地,羊草植株有机酸含量测定表明,羊草叶片和根茎内酒石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柠檬酸含量在7、8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特异性积累现象。在轻度盐碱化草地上,羊草植株以积累酒石酸、柠檬酸为主,在中、重度盐碱化草地上以积累琥珀酸为主。这些有机酸的积累能够有效缓解松嫩草地盐碱化土壤对羊草的胁迫作用,提高羊草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提高羊草适应性。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内羊草植株有机酸含量有着一定的差异,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实验证明,羊草植株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增加对Na离子的缓解作用、改变可溶性蛋白质的组成来适应松嫩草地盐碱化土壤的胁迫,在干旱、半干旱的盐碱化草地上正常生长及种群建成。我们首次采用松嫩草地盐碱土作为处理液,进行了模拟盐碱胁迫实验。结果同样显示出,羊草幼苗在一定的盐碱处理时,其长势良好,而且植株高度、重量要比没有盐碱条件下要高;但是在高浓度盐碱处理时,其高度和重量下降。羊草幼苗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在一定浓度盐碱胁迫时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这些都表明,作为松嫩盐碱化草地建群物种的羊草对盐碱胁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且在适当的盐碱条件下比无盐碱生长要良好。而羊草幼苗根茎中可溶性总糖,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在盐碱胁迫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特异性积累的现象。这与退化草地自然生长的羊草植株具有相似的代谢变化。进一步表明羊草所具有的适应性及抗盐碱胁迫能力。通过对羊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分析发现,伴随着盐碱胁迫的加重,羊草叶片三种抗氧化酶活性都有显着的增加和脯氨酸的特异性积累都与自然状态羊草植株的代谢基本相似。进一步证实抗氧化酶及脯氨酸在羊草抵御不良环境尤其是盐碱胁迫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无机离子含量的结果也同样显示出,羊草幼苗根系能够抑制吸收Na离子,主动吸收并向上转运K离子;在受到一定浓度范围盐碱胁迫时,羊草幼苗还能特异性吸收、积累阴离子。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在羊草幼苗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积累。这些都能增强植株渗透调节的能力,有效的缓解盐碱对幼苗的胁迫作用。这也更加证实了羊草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揭示了羊草对盐碱胁迫的重要适应性机制。但是模拟幼苗实验与野外自然生长实验也稍有不同。例如,模拟实验中POD、SOD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直到最大盐碱浓度;脯氨酸在模拟实验中以茎和叶片中积累为主等。模拟实验中幼苗采用沙基为培养基质,每天使用完全营养液浇灌。羊草幼苗生长条件适合,生长代谢旺盛。同时,在羊草幼苗植株生长良好时进行盐碱胁迫,胁迫时间较短。这样一来,羊草幼苗更容易产生胁变反应,进而造成二者实验结果的差异。但这也提示我们,模拟实验的与野外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性。

杨帆,安丰华,杨洪涛,王志春[5](2016)在《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区不同潜水埋深下羊草的光合特征》文中研究指明通过人工控制地下水位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潜水埋深下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结果表明地下潜水埋深直接影响羊草的正常生理活动。潜水埋深在1.0—2.5m之间,潜水埋深越浅,羊草表现为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越高;随着潜水埋深的增加,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减小,生理活动下降。不同月份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潜水埋深呈幂函数关系,不同时间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潜水埋深呈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因此可以用函数方程来估算不同潜水埋深下的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结果为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区植被恢复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韩德复[6](2015)在《松嫩盐碱化草地羊草生长及种群建成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属于多年生根茎型禾本科植物,具有抗逆性强和生态幅度广等特点,在我国北方的多种土壤或植被类型中均有分布。羊草是我国东北松嫩草地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牧草。由于长期适应松嫩草地的盐碱化环境,羊草自身许多生理生化过程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植物内源激素与羊草光合及逆境生理生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揭示羊草生理生态学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可为盐碱化草地恢复、维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研究样地设置在吉林省长岭县腰井子牧场东北师范大学松嫩草地生态研究站,以松嫩草地主要优势植物羊草为实验材料。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羊草群落发生退化演替,羊草种群生物量、密度逐渐降低。因此,沿着草地盐碱化逐渐增强的空间梯度顺序,从土壤无盐碱化到极度盐碱化共设置了5个样地,依次命名为15号样地,取样点间隔至少100 cm。在不同盐碱化程度的样地,分别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羊草的生理生态学参数。其中,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包括Na+含量、K+含量、pH和电导率等指标;羊草光合生理参数包括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参数;羊草叶片激素含量变化的测定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3种内源激素;羊草种群数量特征方面的测定包括种群密度、种群高度、种群生物量等参数;抗逆能力方面的参数包括抗氧化酶活性(POD、SOD、CAT活性)、有机酸和脯氨酸含量等。通过分析羊草内源激素含量与羊草种群数量特征、羊草叶片光合同化功能以及羊草抗逆性关系,揭示植物激素在盐碱化草地羊草种群建成及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沿着草地盐碱化梯度,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脱落酸的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这表明盐碱胁迫对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合成起着抑制作用,对脱落酸的合成起着促进作用。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土壤中Na+含量呈升高趋势,K+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pH和电导率则逐渐升高。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土壤中Na+含量、pH及电导率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土壤中K+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羊草叶片中脱落酸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土壤中Na+含量、pH及电导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与K+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结果说明,羊草通过调节内源激素水平来抗御盐碱胁迫是羊草对盐碱环境的一种内部适应机制。在轻度盐碱草地,羊草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差、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增加趋势。在轻度的盐碱胁迫下,羊草具有气体交换补偿能力,提高光合同化能力而适应盐碱的胁迫。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羊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显着降低。由于叶片气孔采取主动调节,降低气孔导度,从而抑制了羊草的光合速率。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羊草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这些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有利于羊草抵抗盐碱胁迫。对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羊草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分析表明,羊草叶片气体交换能力的降低及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的降低,与导致光合色素下降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草地盐碱化程度的加重,羊草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以及酒石酸、苹果酸、草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时期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以及有机酸含量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脱落酸作为植物的抗逆激素,不仅可以直接增强植物抗盐碱胁迫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多项逆境生理指标的增强,从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的能力。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无机离子含量的相关关系表明,植物遭受盐碱胁迫伤害条件下,Na+与K+可能是脱落酸合成的诱导信号,可以促进羊草脱落酸的合成并在叶片中积累,进一步提高羊草对草地土壤盐碱化胁迫的耐受性。反映羊草种群建成数量特征的4个指标,即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脱落酸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影响着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种群生物量,内源激素对植物种群的建成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使羊草在适应盐碱化环境的过程中,数量特征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徐炳成[7](2003)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牧草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草地畜牧业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传统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发展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基础。当前,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作为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之一的人工草地建设相当薄弱,除干旱与社会经济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牧草在该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生态适应性的认识不足。通过比较不同牧草以及牧草与作物、灌木的生产力及生态适应性,阐明牧草在该地区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与条件,对于明确牧草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该地区在西部开发中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植物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选用该地区人工草地建设中具有代表性的栽培牧草(苜蓿、沙打旺和红豆草,无芒雀麦)、本土牧草栽培种(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和引种牧草柳枝稷,分别从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和田间生产力与水分利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与不同立地条件下作物谷子及灌木沙棘和柠条的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进行比较,主要结果如下: 1 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势高于禾本科;种子萌发阶段谷子的抗旱性>柠条≥草木樨>柳枝稷;水分胁迫的加剧使得柠条种子吸水速率降低而延长其发芽时间。 2 生长箱内在不同土壤水分下[高水(80%FC-14.72%)与高降、低水(50%FC-9.2%)与低降及降后复水]分别对单播的苜蓿和沙打旺;单播柳枝稷和白羊草;豆禾混播苜蓿/白羊草及沙打旺/柳枝稷苗期的水分利用与根冠生长进行比较: 2.1 土壤水分保持不变:苜蓿的生物量显着大于其它牧草,特别在高水条件下;与高水相比,沙打旺对低水的适应性强于苜蓿,白羊草强于柳枝稷;低水下沙打旺和柳枝稷混播的WUEB(全部干重生物量)较单播提高;苜蓿/白羊草混播的WUEB与单播苜蓿接近,混播时苜蓿的WUEL(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单播下降,白羊草的WUEL较单播提高。 2.2 土壤水分自然降低:豆科植物的土壤水分下降速率大于禾本科,说明在相同条件下豆科植物更易遭受严重干旱胁迫;高降过程中苜蓿维持高水势的土壤含水率最低,表明其耐旱性最强;高降过程中气孔关闭是导致植物叶片光合速率(Pn)降低的主要因素,而低降过程中Pn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作用;土壤水分降低后豆科植物根冠比增加幅度大于禾本科。 2.3 混播植物中苜蓿/白羊草当土壤水分保持不变特别是高水时,BDW(全部生物量干重)和WUEB均较沙打旺/柳枝稷高,当土壤水分变化时,其BDW和WUEB均低于后者。 2.4 低降后复水禾本科植物谷子、柳枝稷与白羊草在BDW与WUEB方面产生补偿效应,豆科植物沙打旺和苜蓿的均没有表现出补偿。 2.5 不同土壤水分下禾本科植物生物量根冠比变化较小,豆科植物随着土壤水分减少而增大,其中谷子的根冠比最小、WUEB最高,柳枝稷的根冠比最大、WUEB最低。 3 连续两年(2001-2002)在安塞对山地与川地不同植物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研究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一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牧草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中文摘要) 3.1混播生产力形成取决于混播牧草产量组成和生长速率,柳枝樱与红豆草混播生产力形成呈双峰曲线,与沙打旺混播的生产力形成呈单一增长曲线。 3 .2受植物生产力和生长状况的影响,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植物的耗水量及其效率差别与变化较大。在川地,l年生植物中首稽与柳枝樱的wuEy(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均低于谷子;2年生植物中单播豆科植物耗水量均高于禾本科,豆禾混播耗水量均高于单播各植物,效率因植物类型而异,其中柳枝樱/沙打旺混播耗水效率较单播高,而柳枝翟/红豆草混播较单播低,首蓓的耗水量较高但WUEy最低。在山地,谷子的wUEy两年均较高,首稽与无芒雀麦的最低,2年生柳枝樱/沙打旺混播耗水效率也较单播提高。 3.3总体分析表明,所有植物在川地生产力显着高于山地;植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线性关系,在川地牧草的优势要强于谷子,山坡地则低于谷子。 3.4人工栽培可显着提高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的生产力,高生产力也会导致土壤干燥化,其中胡枝子的生态适应性特征为加大生殖器官生物量分配(30一。%),而白羊草采用根茎与结实相结合生殖方式以及生活周期具有避旱性特征;柳枝樱的生产力在山地与谷子相当,在川地与沙打旺相当,影响其在l力地生产力提高的因素是土壤养分贫乏和种植密度较小;无芒雀麦与沙打旺混播可显着提高无芒雀麦生产力(是单播的5倍),对沙打旺生产力影响较小,不会导致上壤水分过快消耗和难以恢复。 3.5坡地沙棘生产力高于柠条,二者生产力均低于坡地人工草地;柠条的水分利用特征为高Pn、高Tr(蒸腾速率)和低wuEL且水分条件改善对其影响较小,沙棘为高Pn、低Tr和高WUEL并随水分条件改善而提高;沙棘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较柠条强;柠条的抗早适应性为形态御旱性(发达根系和早生结构)与高水势延迟脱水的耐早性,沙棘为形态(发达根系和旱生结构)以及生理御旱性(高wUEL)和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早性,表明沙棘的抗旱适应方式比柠条更积极主动。 3,6测定不同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光合生理与水势日变化特征,根据Pn、Tr与WUEL的大小将谷子与7种牧草植物分别划?

黄立华,梁正伟,马红媛[8](2009)在《苏打盐碱胁迫下羊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苏打盐碱化草地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对影响羊草光合和蒸腾速率的诸因子间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苏打盐碱胁迫下,"双峰"出现时间提前。羊草光合速率日变化与蒸腾速率日变化间呈极显着正相关(r=0.9323,P<0.01),水分利用效率在1d中基本保持不变。影响羊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诸因子间都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但水分利用效率与气温、叶温的相关性不显着。羊草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这是羊草适应松嫩平原干旱气候和土壤苏打盐碱化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

王平,周道玮[9](2004)在《野大麦、羊草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比较及利用方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设置13个光照梯度,对人工草地上的一年生羊草和一年生野大麦植株叶片进行光模拟实验。实验证明,光照强度的改变对这两种植物叶片的叶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存在不同的影响。野大麦植株的叶温始终比羊草低,在高光强照射下具有更强的调节叶温的能力,两者叶温最大差值为1.24℃;与羊草相比,光强对野大麦叶片的气孔运动影响较大,其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显着高于羊草。野大麦光合速率、日间暗呼吸、蒸腾速率强,用水效率值(WUEph)低。依据测量数据及其它相关指标,提出生产实践中野大麦适于放牧利用,而羊草适于割草利用。

杜占池,杨宗贵,崔骁勇[10](1999)在《草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文中认为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20年来所进行的草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通过研究光照、大气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自然生态因子对草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呼吸和暗呼吸与光照和温度的关系、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不同叶位叶片和地上器官光合速率的差异,深入剖析了草原植物的光合生产过程;(2)从光合生理生态角度研究了草原植物的光生态类型、水分生态类型和碳代谢类型的划分指标;(3)探讨了草原植物光合作用与刈割、土壤水分、氮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人为生态因子的关系,以及草原植物光合作用午间降低的原因和减缓措施,为提高草原第一性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不同土壤型羊草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土壤型羊草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土壤型羊草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 料 和 方 法
2 研 究 结 果
    2.1 不同土壤型羊草的光-光合特性
    2.2 不同土壤型羊草的蒸腾作用特性
3 讨 论
    3.1 羊草的生态型
    3.2 羊草的蒸腾日进程类型
    3.3 不同土壤型羊草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2)外源复合激素调控下人工草地羊草生长及生理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人工羊草草地研究现状及展望
        1.1.1 人工羊草草地的研究现状
        1.1.2 人工草地的研究展望
    1.2 羊草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1.2.1 羊草水分生理
        1.2.2 羊草光合生理
        1.2.3 羊草逆境生理
    1.3 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概述
        1.3.1 脱落酸的发现、结构、分布和运输
        1.3.2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1.3.3 油菜素内酯的发现、结构、分布和运输
        1.3.4 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
    1.4 外源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与植物光合生理研究进展
        1.4.1 光合作用概述
        1.4.2 光合作用研究的一般进展
        1.4.3 脱落酸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1.4.4 油菜素内酯(BR)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1.5 外源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与植物激素生理研究进展
        1.5.1 植物激素
        1.5.2 植物生长调节剂
        1.5.3 外源激素与内源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6 外源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与抗氧化酶活性研究进展
        1.6.1 抗氧化酶概述
        1.6.2 脱落酸与抗氧化酶
        1.6.3 油菜素内酯(BR)与抗氧化酶
    1.7 外源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1.7.1 脱落酸(ABA)在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1.7.2 油菜素内酯(BR)在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立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2.1 松嫩羊草草甸自然概况
        2.1.1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
        2.1.2 植被特点
        2.1.3 气候概况
        2.1.4 土壤特点
    2.2 试验设计及技术路线
        2.2.1 试验样地的设置
        2.2.2 试验技术路线
    2.3 羊草生长及品质测定方法
        2.3.1 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测定
        2.3.2 粗蛋白质(CP)含量测定
    2.4 光合生理参数测定方法
        2.4.1 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_s)、细胞间CO_2浓度差(C_i/C_a)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测定
        2.4.2 光响应曲线(A/Q)的测定
        2.4.3 CO_2响应曲线(A/C_i)的测定
        2.4.4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5 激素含量测定方法
        2.5.1 样品前处理
        2.5.2 研磨
        2.5.3 分离与纯化
        2.5.4 HPLC检测
    2.6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6.1 取样
        2.6.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2.6.3 POD活性测定
        2.6.4 SOD活性测定
        2.6.5 CAT活性测定
    2.7 试验数据统计与图表制作
第三章 复合激素调控下羊草种群生长与品质的变化
    3.1 不同生长时期羊草生长参数的变化
        3.1.1 生长初期羊草生长参数的变化
        3.1.2 生长旺期羊草生长参数的变化
        3.1.3 生长末期羊草生长参数的变化
    3.2 不同生长时期羊草品质的变化
        3.2.1 生长初期羊草粗蛋白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3.2.2 生长旺期羊草羊草粗蛋白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3.3 讨论
第四章 复合激素调控下羊草光合特性的研究
    4.1 羊草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
    4.2 羊草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
    4.3 羊草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
    4.4 羊草叶片细胞间CO_2浓度差日变化
    4.5 羊草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4.6 羊草叶片光响应曲线变化
    4.7 羊草叶片CO_2响应曲线变化
    4.8 羊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4.9 讨论
第五章 复合激素调控下羊草内源激素含量的研究
    5.1 生长初期羊草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2 生长旺期羊草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3 讨论
第六章 复合激素调控下羊草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6.1 不同生长时期羊草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6.1.1 生长初期羊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6.1.2 生长旺期羊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6.1.3 生长末期羊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6.2 不同生长时期羊草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分化的生态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种群变异及其与环境相关性的研究概况
        1.1.1 植物种群变异研究进展
        1.1.2 遗传变异与生态型
        1.1.3 同工酶标记在植物种群遗传变异中的应用
        1.1.4 RAPD技术在植物种群遗传变异中的应用
        1.1.5 植物种群变异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1.2 羊草种内变异与分化的研究现状
        1.2.1 生态生物学特性
        1.2.2 形态解剖结构的分化与适应
        1.2.3 光合特性及水分生理
        1.2.4 种内遗传分化
    1.3 本文立题依据、意义和研究内容
        1.3.1 立题依据及意义
        1.3.2 本文的总体设计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
        2.1.1 气候
        2.1.2 地貌
        2.1.3 土壤
        2.1.4 植被
    2.2 野外考察及样地设置
        2.2.1 野外考察
        2.2.2 样地设置
        2.2.3 取样方法
        2.2.4 土壤样品分析
    2.3 移栽条件下羊草形态、生长指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测定
        2.3.1 实验材料
        2.3.2 生长指标的测定
        2.3.3 收获时生物量的测定
        2.3.4 光合色素的测定
        2.3.5 光合及蒸腾速率的测定
        2.3.6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3.7 数据分析
    2.4 渗透胁迫条件下生长、生理特性的测定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处理
        2.4.3 生理指标测定
    2.5 干旱胁迫下生长、光合、生理特性的测定
        2.5.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2.5.2 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5.3 叶片水势的测定
        2.5.4 可溶性蛋白测定
        2.5.5 可浴性糖含量测定
        2.5.6 数据分析
    2.6 RAPD分析
        2.6.1 DNA的提取与检测
        2.6.2 引物筛选
        2.6.3 PCR反应
        2.6.4 扩增产物的分离和检测
        2.6.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研究区羊草群落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种群数量特征的空间分异
    3.1 不同羊草群落种类组成和优势度的空间分异
    3.2 不同地理种群羊草数量特征的空间分异
    3.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种群羊草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4.1 不同种群羊草生长特性的比较
        4.1.1 叶片延伸生长
        4.1.2 叶片宽度变化
        4.1.3 分株叶片数和植株分蘖数
    4.2 羊草叶和分蘖形态与数量指标在种群间的差异
    4.3 不同种群羊草根茎特征的比较
    4.4 不同种群羊草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4.5 不同种群羊草野外与移栽后单株干重的比较
    4.6 不同种群羊草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4.7 讨论
第五章 不同种群羊草光合、蒸腾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5.1 不同种群羊草光合特性的分析
        5.1.1 不同种群羊草主要光合色素的比较
        5.1.2 不同种群羊草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5.1.3 不同种群羊草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5.1.4 不同种群羊草气孔导度的日变化
    5.2 不同种群羊草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5.2.1 不同种群羊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5.2.2 不同种群羊草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5.3 讨论
第六章 不同种群羊草对渗透胁迫的反应
    6.1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6.1.1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叶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6.1.2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叶片内内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6.1.3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叶片脯氨睃积累的影响
        6.1.4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6.1.5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幼苗根活力的影响
        6.1.6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生长的影响
    6.2 不同种群羊草保护酶系统对渗透胁迫的反应
        6.2.1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6.2.2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6.2.3 渗透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6.3 讨论
        6.3.1 羊草对渗透胁迫的反应
        6.3.2 不同种群羊草抗旱性(干旱适应能力)的差异
第七章 不同种群羊草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反应
    7.1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叶水势及体内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7.2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7.3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7.4 干旱胁迫对羊草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
    7.5 讨论
        7.5.1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叶水势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7.5.2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7.5.3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7.5.4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群羊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第八章 不同种群羊草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8.1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不同生境羊草种群的RAPD分析
        8.1.1 RAPD扩增带的多态性
        8.1.2 不同种群羊草的遗传多样性
        8.1.3 遗传结构和基因流
        8.1.4 八个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8.1.5 聚类分析
        8.1.6 遗传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8.1.7 讨论
    8.2 内蒙古中东部不同草原地带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8.2.1 RAPD扩增带的多态性
        8.2.2 不同羊草种群的遗传结构
        8.2.3 遗传相似系数、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8.2.4 讨论
第九章 主要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松嫩不同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羊草光合及逆境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1.2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
    1.3 羊草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1.3.1 羊草的光合作用类型
        1.3.2 羊草光合作用日变化
        1.3.3 羊草叶片光合作用季节性进程
        1.3.4 羊草光合作用产物的季节性变化
        1.3.5 羊草的呼吸作用与光呼吸
        1.3.6 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4 羊草抗逆性生理研究进展
        1.4.1 羊草的盐碱害和抗盐碱性
        1.4.2 羊草的旱害和抗旱性
        1.4.3 羊草抗氧化酶系统
    1.5 立题依据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松嫩羊草草甸草原自然概况
        2.1.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2.1.2 气候特点
        2.1.3 土壤概况
        2.1.4 植被概况
    2.2 样地的选择
    2.3 羊草种群数量特征测定方法
    2.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4.1 取样
        2.4.2 检测方法
    2.5 羊草幼苗的培养与模拟胁迫处理
        2.5.1 材料的培养
        2.5.2 胁迫处理液的配制及处理
    2.6 羊草生理参数测定方法
        2.6.1 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_2浓度差(Ci/Ca)、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测定
        2.6.2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2.6.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2.6.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2.6.5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6.6 脯氨酸的测定
        2.6.7 无机离子的测定
        2.6.8 Cl~-、NO_3~-、SO_4~(2-)离子含量的测定
        2.6.9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 不同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羊草种群与土壤的关系
    3.1 不同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3.2 不同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羊草种群数量特征的变化
    3.3 羊草种群数量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第四章 不同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羊草光合特性的研究
    4.1 光合速率日变化
    4.2 蒸腾速率日变化
    4.3 气孔导度日变化
    4.4 细胞间CO_2浓度差日变化
    4.5 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4.6 光合色素的季节性变化
    4.7 可溶性总糖的季节性变化
    4.8 蔗糖的季节性变化
    4.9 果糖的季节性变化
    4.10 可溶性蛋白质的季节性变化
    4.11 讨论
第五章 不同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羊草逆境适应性的研究
    5.1 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5.1.1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5.1.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5.1.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5.2 脯氨酸的变化
        5.2.1 羊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5.2.2 羊草根茎脯氨酸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5.3 无机离子的变化
        5.3.1 Na~+、K~+、Ca~(2+)离子的变化
        5.3.2 Cl~-、NO_3~-、SO_4~(2-)离子的变化
        5.3.3 Na~+、K~+离子比例的变化
    5.4 有机酸的的变化
        5.4.1 羊草叶片有机酸的变化
        5.4.2 羊草根茎有机酸的变化
    5.5 蛋白质积累的变化
        5.5.1 羊草孕穗期和开花期可溶性蛋白质组成
        5.5.2 羊草乳熟期、腊熟可溶性、果后营养期和枯黄期可溶性蛋白质组成
    5.6 讨论
第六章 模拟盐碱胁迫对羊草幼苗生理的影响
    6.1 羊草幼苗生物量的变化
    6.2 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6.3 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6.4 光合色素的变化
    6.5 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6.6 脯氨酸的变化
    6.7 无机离子的变化
    6.8 有机酸的的变化
    6.9 可溶性蛋白质组成的变化
    6.10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5)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区不同潜水埋深下羊草的光合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1. 2 试验设计
    1. 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潜水埋深下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季节变化
        2. 1. 1 不同潜水埋深下羊草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
        2. 1. 2 不同潜水埋深下羊草蒸腾速率季节变化
    2. 2 不同潜水埋深下羊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
    2. 3 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潜水埋深的关系
        2. 3. 1 净光合速率与潜水埋深的关系
        2. 3. 2 蒸腾速率与潜水埋深的关系
3 结论

(6)松嫩盐碱化草地羊草生长及种群建成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松嫩盐碱化草地现状及研究进展
    1.2 羊草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1.3 植物激素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4 生长素(AUXINS)概述及研究进展
    1.5 赤霉素(GA)概述及研究进展
    1.6 脱落酸(ABA)概述及研究进展
    1.7 植物激素在牧草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8 立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实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2.1 松嫩羊草草甸自然概况
    2.2 实验设计及技术路线
    2.3 羊草生长及种群数量特征的测定
    2.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5 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
    2.6 植物激素含量的测定
    2.7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8 实验数据统计与图表制作
第三章 羊草叶片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1 松嫩草地不同季节羊草叶片激素含量分析
    3.2 不同盐碱化程度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3.3 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
    3.4 讨论
第四章 羊草光合同化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关系
    4.1 羊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4.2 羊草叶片光合色素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4.3 羊草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4.4 羊草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4.5 讨论
第五章 羊草抗逆能力的变化及其与激素含量的关系
    5.1 羊草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5.2 羊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5.3 羊草叶片无机离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5.4 羊草叶片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关系
    5.5 讨论
第六章 羊草种群数量特征的变化及其与激素含量的关系
    6.1 羊草种群数量特征的变化
    6.2 羊草叶片激素与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关系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7)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牧草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区域环境特点与植被建设中植物的选择利用研究
    第二章 不同类型植物的耗水特点与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第三章 不同类型植物抗旱生理生态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一部分 不同牧草植物苗期生长及水分需求模拟比较研究
        第一章 不同类型植物种子的发芽特性比较
        第一节 不同(类型与年限)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比较
        第二节 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植物种子发芽特性的比较
        第二章 水分胁迫对不同牧草植物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生长的影响
        第一节 苜蓿和沙打旺苗期需水及其根冠生长的比较
        第二节 柳枝稷和白羊草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比的比较
        第三节 混播对沙打旺与柳枝稷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生长的影响
        第四节 单混播下苜蓿与白羊草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生长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土壤水分变化条件下不同植物苗期水分生理与生长的比较
        第一节 单播不同植物生理和生长对土壤水分逐渐降低的反应
        第二节 豆禾混播下各植物生理与生长对土壤水分降低的反应
        第四章 不同植物苗期生长和水分利用对土壤水分环境变化的反应
    第二部分 黄土丘陵区牧草生产力及生态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第一章 田间试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不同立地条件下牧草植物的生产力与水分利用特点
        第一节 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牧草植物的生产力大小及形成过程
        第二节 川地与山地条件下不同植物土壤水分平衡及利用特征
        第三章 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的引种与栽培试验研究
        第一节 乡土牧草达乌里胡枝子与白羊草的生产力与适应性
        第二节 引种牧草柳枝稷的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
        第三节 沙打旺与无芒雀麦混播下的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状况
        第四章 黄土丘陵区坡地灌木柠条与沙棘水分消耗特点与适应性比较
        第五章 不同类型植物光合生理及水势特征的总体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第一章 不同植物生产力及抗旱生态适应性评价
        第二章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建设与研究若干问题讨论
结论
作者简介

(8)苏打盐碱胁迫下羊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及测试指标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羊草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2.2 羊草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
    2.3 羊草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2.4 羊草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
    2.5 各因子相关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9)野大麦、羊草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比较及利用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研究地点、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叶温
    3.2 气孔导度
    3.3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3.4 蒸腾作用
    3.5 光合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四、不同土壤型羊草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土壤型羊草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J]. 杜占池,杨宗贵. 植物学报, 1995(01)
  • [2]外源复合激素调控下人工草地羊草生长及生理学特性研究[D]. 胡勇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1)
  • [3]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分化的生态遗传分析[D]. 刘惠芬. 南开大学, 2004(04)
  • [4]松嫩不同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羊草光合及逆境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 石连旋.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 [5]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区不同潜水埋深下羊草的光合特征[J]. 杨帆,安丰华,杨洪涛,王志春. 生态学报, 2016(06)
  • [6]松嫩盐碱化草地羊草生长及种群建成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D]. 韩德复.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6)
  • [7]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牧草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D]. 徐炳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1)
  • [8]苏打盐碱胁迫下羊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J]. 黄立华,梁正伟,马红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08)
  • [9]野大麦、羊草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比较及利用方式的研究[J]. 王平,周道玮. 中国草地, 2004(03)
  • [10]草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J]. 杜占池,杨宗贵,崔骁勇. 中国草地, 1999(03)

标签:;  ;  ;  ;  ;  

不同土型羊草光合蒸腾特性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