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与我对策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建[1](2022)在《关于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变迁与取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整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关系农民直接利益和农业长远发展,必须慎之又慎、稳之又稳。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历程,理清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结合中长期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趋紧形势及政策执行过程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调整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对策建议。
崔海莹,卢新海,柯善淦[2](2022)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给全球粮食的供给和需求造成巨大冲击。采用DCC-MGARCH模型研究后发现:第一,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在疫情冲击下较为稳定。第二,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会受到国际粮价的传导作用,并通过"国际疫情恶化-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国内粮食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第三,不同种类的粮食应对疫情冲击时存在一定差异。
国雪莲,朱忠贵[3](2022)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十四五"规划中,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并作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平衡好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解决粮食安全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辛毅,黄岳,徐紫嫣[4](2021)在《农民种粮积极性激励政策的绩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构建粮食播种面积的Nerlove模型和粮食亩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的绩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现金收益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正向因素,生产成本并非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农民获得持续增加的现金收益与粮食生产及出售数量紧密结合,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能够有效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原因,这也应当是今后涉及中国农民种粮积极性激励政策的重要原则。
张倩[5](2021)在《基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金融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性问题。本文拟从金融的视角,通过分析粮食安全的金融化及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金融因素,进而提出金融如何支持粮食生产安全的对策建议。
蔡威熙[6](2021)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认为1985年以来的农业水价改革虽取得明显成效,但始终面临“两难”问题:水价偏低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农田水利设施运营维护成本不足,水价提高会带来农户收入的减少,甚至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相较于传统农业水价改革单纯提高农业水价,2016年起全面推行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调综合施策,试图通过综合运用“一提一补”、“水权交易”等举措破解“两难”问题。本文综合运用资源配置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廓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效应机理,解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理论参照点,揭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激励约束效应;回顾农业水价改革历程和成效,梳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动因,构建水资源所有者、供水方、用水方三方行为互动分析模型,探析各利益相关者激励相容机理;以山东省的实践为例,运用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现状进行评价;综合运用Meta方法、PSM方法测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农户行为响应情况;构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系统仿真模型,评估改革的效应,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进程是在水资源所有者和供水方、用水方等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推进的,各主体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完善的制度安排是农业水价改革成功的前提,只有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都能够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得到相应保障,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当前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较好地保障了供水方和水资源所有者的利益,但是,用水方的利益只在改革试点的局部地域和短时期内有一定保障,构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广泛推行和长久实施的潜在阻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容激励机制的实现,有赖于终端用水户节余水权交易机制的支持,通过将农业节水高价转入工业和城市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社会和经济利益,形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良性循环。目前农业水权终端交易既面临市场机制不健全、交易途径有限、计量设施不完善等制度和技术难题,也受到小农户分散经营的限制。应构建终端用水户节余水权交易机制,重点在严重缺水区、农业规模经营区等改革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探索水权的分解确认、交易形式、交易程序等,逐步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对于大部分区域,在农业节水分散于众多的农业用水户的情形下,为了节约水权转换成本,提升农业节余水权转换效率,重点探索实行水权回购制度。第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状况存在区域差异。各地市的改革进展在资金投入、政策实施、以及奖励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和地方财政支持能力的差异。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量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经费缺口大,改革任务普遍较重,但农业县区一般经济能力有限,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的地方支持能力不足,改革面积和经费投入失衡。依靠农业水价提升收入补偿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成本和筹集精准奖补资金目前还难以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支持,数量有限、来源不稳定,资金短缺成为许多地区农业水价改革开展的制约因素。国家层面应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明确各级财政投入比例,为基层推进改革提供制度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应完善粮食主产区专项财政支持政策,在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予以适当政策倾斜,并探索经济发达区域在政策、资金、工程等方面对口支援。第三,尽管目前改革执行者和承受者均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措施总体评价较高,但是对于其核心环节“水价形成机制”和“水权制度”的认可度并不高,普遍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效应依然主要依赖于工程设施建设和国家加大农田水利财政投入,市场机制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因而必须继续明确农业节水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护的公益性定位,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同步配套与改革区域任务、财力相适应的终端计量设施,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核定供水成本、科学制定供水价格,构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户责任明确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经费分担制度,逐步落实农业供水价格调整到位,从而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的长期良性运行。第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能够促进农户节水行为响应。提高水价能够激励农户减少灌溉次数、采用节水技术、改种抗旱品种等节水行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提一补”、“水权交易”、“节水奖励”的制度设计,能够在提高农户节水技术采用意愿的同时降低弃灌风险。文化程度、节水技术培训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具有正向影响。相较于水价调整和奖补激励,增加农户收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预期效果有更为显着的影响。运用“一提一补”机制引导规模化与专业化节水,一方面,优先支持规模农户发展节水灌溉、参与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业灌溉集约化、规模化,提升用水效率与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提供灌溉服务补贴,鼓励规模农户为小农户提供灌溉服务,提高灌溉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从而有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对节水农业发展的现实约束。推进农地健康流转,增加农业收益,逐步创造农业水价水权交易机制能够发挥有效激励的制度环境。
孙慧敏,张玉冰[7](2021)在《滨州市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文章全面梳理了滨州市粮食安全主要成就,系统分析了滨州市粮食安全基本现状,从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客观反映了滨州市粮食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滨州市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一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健全流通储备体系;三是加强粮食消费管理;四是建立安全预警系统。
伍黎芝,江雪梅,朱有法,孙泽祥[8](2021)在《基于“三线”统筹划定的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优化思考》文中认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优化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格局是夯实我国粮食安全资源基础的需要。本文简要分析和阐释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演进背景与时代意蕴,辨析了三条控制线的逻辑关系与划定优先序,明晰了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优化的规划路径与策略,并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思考,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朱坤林,殷菡笑[9](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波及许多国家,对包含粮食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保障粮食安全对各行各业发展都极为重要。本文首先从生产、收购、储存、加工、消费等方面分析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重点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产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基于"三链同构"视角提出了政府和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对策与建议,以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飞,张克,董锁成,李泽红[10](2021)在《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格局与合作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战略合作对于"一带一路"共建、加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义重大。本研究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析、野外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分布格局,剖析了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了中国对外耕地合作开发的主要问题,探索提出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合作对策建议。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莫斯科河和伏尔加河流域,以及鄂毕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阿穆尔河流域与贝加尔湖流域等地。中蒙俄经济走廊俄罗斯部分耕地面积和高产耕地面积分别占经济走廊的60%和74%左右;而经济走廊俄罗斯部分未利用耕地面积占俄罗斯未利用耕地面积的近50%,占中蒙俄经济走廊未利用耕地面积的95%左右。今后应高度重视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合作开发,推动中蒙俄耕地与农业合作自由化发展,可探索在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等地率先开展中俄毗邻重点耕地国际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农业自贸区建设,扩展延伸经济走廊耕地产业链和价值链,共建多元稳定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农产品物流贸易通道。
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与我对策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与我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变迁与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策演进历程 |
(一)新中国成立后到1984年的统购统销、统一管理阶段 |
(二)1985年到1993年的合同定购、价格双轨阶段 |
(三)1994到2003年的保护价收购、区域性市场化阶段 |
(四)2004年至今的托市收购、自由购销阶段 |
1.2004-2007年:价格持稳阶段。 |
2.2008-2014年:价格上调阶段。 |
3.2015-2019年:价格调整阶段。 |
4.2020年至今:限定总量阶段。 |
二、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实施成效 |
(一)制度设计 |
(二)实施成效 |
1.粮食生产总量与人均占有量连续增长。 |
2.谷物总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
3.农民种粮的合理收益得到有效保障。 |
4.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
三、现状与问题 |
四、对策建议 |
(一)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
(二)完善政策操作模式 |
(三)健全配套支持政策 |
(四)强化监管考核服务 |
(2)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模型设计 |
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分析 |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效应 |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粮食价格的作用机制 |
1国内外疫情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 |
2国际疫情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 |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
(一)主要结论 |
(二)政策启示 |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
1.1 粮食安全概念 |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粮食生产结构不平衡 |
2.2 生态资源环境制约了粮食产业的发展 |
2.3 粮食生产从业者短缺 |
2.4 粮食安全保护政策不够完善 |
2.5 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薄弱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
3.1 优化粮食产业品种结构 |
3.2 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 |
3.3 提升粮食产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
3.4 完善粮食安全相关的政策 |
3.5 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
(4)农民种粮积极性激励政策的绩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表现指标选择研究 |
(二)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影响因素 |
(三)农民种粮积极性实证研究方法 |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一)研究方法选择 |
(二)建立以粮食播种面积为因变量的Nerlove模型 |
(三)建立以粮食亩产量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四)数据来源 |
三、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
(一)表现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具体变量指标 |
(二)粮食亩产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
(三)对模型变量的说明 |
1.因变量。 |
2.自变量。 |
3.控制变量。 |
四、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一)粮食播种面积的Nerlove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1.估计结果。 |
2.估计结果分析。 |
(二)粮食亩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分析 |
1.估计结果。 |
2.估计结果分析。 |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政策性建议 |
(5)基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金融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粮食安全的金融化 |
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金融因素 |
1. 支农政策的计划性与金融机构的盈利性目标难以同向 |
2. 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原则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不相容 |
3. 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尚不完善 |
三、强化金融支持粮食生产安全的对策建议 |
1. 充分发挥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联动作用 |
2. 以政策性银行为支柱,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入的资金支持 |
3. 挖掘抵押担保资源,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方式 |
4. 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主体的农村保险体系 |
5. 完善粮食主产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6. 尽快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
(6)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动因的研究 |
1.2.2 关于农业水价改革对农户用水行为影响的研究 |
1.2.3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的研究 |
1.2.4 简要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
2.1.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源配置理论 |
2.2.2 农户行为理论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2.3 理论分析 |
2.3.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制度框架 |
2.3.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效应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动因与利益相关者分析 |
3.1 农业水价改革的历史演进 |
3.1.1 无偿和低价供水阶段(1949-1984 年) |
3.1.2 农业水价改革起步阶段(1985-2005 年) |
3.1.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阶段(2006 年以来) |
3.2 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与困境 |
3.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动因 |
3.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互动分析 |
3.4.1 农业水价改革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 |
3.4.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目标差异 |
3.4.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激励相容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现状分析 |
4.1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分析 |
4.1.1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 |
4.1.2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 |
4.2 项目区主要改革举措及利益保障分析 |
4.2.1 项目区主要改革举措 |
4.2.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分析 |
4.2.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利益相容性缺陷 |
4.3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
4.3.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相关主体评价方法 |
4.3.3 相关主体评价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农户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响应行为分析 |
5.1 理论分析 |
5.2 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驱动因素 |
5.2.1 Meta分析的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5.2.2 Meta分析结果 |
5.3 农户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响应行为偏好分析 |
5.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
5.4.1 研究方法 |
5.4.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3 实证分析 |
5.4.4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的仿真模拟 |
6.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仿真模型构建 |
6.1.1 确定系统边界及结构 |
6.1.2 建构系统因果关系图 |
6.1.3 绘制存量流量图 |
6.2 变量方程赋值 |
6.2.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6.2.2 指标权重确定及变量方程赋值 |
6.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评价结果分析 |
6.4 情景模拟及仿真结果分析 |
6.4.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仿真模拟 |
6.4.2 各子系统效应仿真模拟 |
6.4.3 模型检验 |
6.4.4 参数情景设置 |
6.5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构建终端用水户节余水权交易机制 |
7.2.2 完善粮食主产区专项财政支持政策 |
7.2.3 明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分担机制 |
7.2.4 完善“一提一补”机制,提升灌溉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滨州市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滨州市粮食安全概况 |
(一)滨州市粮食安全主要成就 |
1. 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
2. 现代生产体系基本建立。 |
3. 粮食市场体系逐渐完善。 |
4. 粮食产量实现稳步增长。 |
(二)滨州市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
1. 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
2. 粮食流通基本情况。 |
3. 粮食消费基本情况。 |
二、滨州市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
(一)粮食生产环节 |
1. 自然资源的客观限制。 |
2.“三低症状”引发恶性循环。 |
3. 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
4. 科技支撑力度有待加强。 |
(二)粮食流通环节 |
1. 政策保障作用仍有空间。 |
2. 粮食储备基建发展有待提高。 |
3. 粮食流通产业难以满足需求。 |
(三)粮食消费环节 |
1. 人口持续增长的影响。 |
2. 消费需求在发生变化。 |
3. 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 |
4. 国际环境的客观影响。 |
三、保障滨州市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
(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
1. 破解自然资源束缚。 |
2. 根本扭转“三低”局面。 |
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
4.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
(二)健全流通储备体系 |
1. 强化粮食储备体系建设。 |
2. 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
3. 逐步完善粮食发展政策。 |
(三)加强粮食消费管理 |
1. 科学优化消费结构。 |
2. 适应消费需求变化。 |
3. 加大粮食安全宣传。 |
4. 正视国际环境影响。 |
(四)建立安全预警系统 |
1. 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安全预警。 |
2. 建立完善粮食安全监测系统。 |
3. 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应急系统。 |
(8)基于“三线”统筹划定的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优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演进背景与时代意蕴 |
1.1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演进背景 |
1.1.1 耕地流失严重催育了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诞生 |
1.1.2 耕地逐减趋势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成为优先选择 |
1.1.3 生态环境恶化要求树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理念 |
1.2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时代意蕴 |
1.2.1 落实“藏粮于地”的应有之义 |
1.2.2 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之策 |
1.2.3 实施用途管制的关键之举 |
2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优化路径与策略 |
2.1“三线”的博弈关系与优先序 |
2.2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优化路径 |
2.3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优化策略 |
3 相关问题思考与建议 |
3.1 基于空间主体功能协调划定生存线与生态线 |
3.2 基于城市发展阶段按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
3.3 基于新发展理念创新完善耕地管控体系 |
3.4 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水平 |
4 结语 |
(9)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 |
(一)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
(二)粮食收购体系逐渐完善 |
(三)储粮运粮体系不断科学化 |
(四)粮食加工企业数量日益增加 |
(五)粮食消费品牌效应不断增强 |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影响 |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粮食产业的积极影响 |
1. 进一步促进粮食产业的产业链重塑 |
2. 有利于构成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 |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粮食产业的消极影响 |
1. 对粮食供应链造成干扰 |
2. 粮食进口渠道明显受阻 |
3. 粮食产业流通风险进一步加剧 |
4. 粮食产业财政支持能力下降 |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促进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有效整合粮食供应链,打造粮食产业共生机制 |
(二)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推动粮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三)持续提升粮食价值链,促进粮食产业价值链重塑升级 |
(10)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格局与合作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丰富,俄罗斯部分耕地面积和高产耕地面积分别占经济走廊的60%和74%左右 |
3.2 俄罗斯耕地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制约重重,亟需外力支持 |
3.3 对外耕地合作开发路径分析 |
3.3.1 对外耕地合作开发模式借鉴 |
3.3.2 创新探索对俄耕地资源合作 |
4 结论 |
四、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与我对策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变迁与取向研究[J]. 李明建. 农业经济, 2022(01)
- [2]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J]. 崔海莹,卢新海,柯善淦. 价格月刊, 2022
-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 国雪莲,朱忠贵. 安徽农业科学, 2022(01)
- [4]农民种粮积极性激励政策的绩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辛毅,黄岳,徐紫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5]基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金融对策研究[J]. 张倩. 现代金融导刊, 2021(11)
- [6]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蔡威熙.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7]滨州市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孙慧敏,张玉冰. 粮食问题研究, 2021(06)
- [8]基于“三线”统筹划定的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优化思考[J]. 伍黎芝,江雪梅,朱有法,孙泽祥. 小城镇建设, 2021(11)
- [9]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朱坤林,殷菡笑. 粮食问题研究, 2021(06)
- [10]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格局与合作战略研究[J]. 李飞,张克,董锁成,李泽红. 地理研究,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