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1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1例(论文文献综述)

朱曙明,应晓萍[1](2021)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5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及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冲止血汤结合耳穴贴压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突然出血、出血量多、出血淋漓不尽、出血色鲜红质稍稠、腰酸耳鸣、舌红苔薄脉细数)评分变化,观察治疗后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完全停止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突然出血、出血量多、出血淋漓不尽、出血色鲜红质稍稠、腰酸耳鸣、舌红苔薄脉细数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6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完全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雌二醇、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上升,促卵泡激素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雌二醇、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促卵泡激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9.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较好,可缓解出血量多等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较高。

杨东霞,吴慢莉,申儒霞,霍玉霞,王宁,景佳欣,李红梅[2](2021)在《奇穴“断红”治疗崩漏的研究概况》文中提出崩漏是一种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急症,正如徐春甫所言"妇女崩漏,最为大病",在治疗上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基本原则。断红穴是止崩漏下血之要穴,有着急则治标的功效,是近代医家发现治疗崩漏的经验要穴。该研究以断红穴为核心,综合近年来断红穴治疗妇科崩漏疾病的文献,从针刺、艾灸、针药结合等方面对断红穴治疗崩漏进行详细综述,最后指出其目前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芳芳[3](2021)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口服加味固冲汤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宫血停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止血疗效(开始服药至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Ca2+含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1.疾病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近期止血疗效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有疗效,但加味固冲汤组疾病疗效较宫血停颗粒组疗效更佳。2.证候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进行证候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候,但加味固冲汤组的作用优于宫血停颗粒组。3.观测指标变化: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RBC、HGB、血清钙离子均提高(P<0.05),PT、APTT、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上述观察指标,但加味固冲汤组均较宫血停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止血时间: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所需止血天数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止血效果好。5.安全性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与本试验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固冲汤能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候;可能通过促进子宫收缩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增加血清Ca2+水平,缩短凝血时间促凝血,纠正贫血,缩短所需止血天数,止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张莉丹[4](2021)在《墓头回质量控制、止血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墓头回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建立墓头回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G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含量测定方法。2.评价墓头回水提物的止血药效作用。3.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墓头回止血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墓头回的质量控制研究1.1墓头回总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以D-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建立了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选了苯酚浓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及稳定时间等显色条件,并完成了方法学考察;采用芦丁对照品,采用Na NO2-Al(NO3)3-Na OH比色法建立了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优选了Al(NO3)3溶液加入量、静置时间及显色温度等显色条件,并完成了方法学考察;采用齐墩果酸对照品,采用1%香草醛乙酸-高氯酸比色法建立了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优选了1%香草醛-高氯酸溶液加入量、冰醋酸溶液加入量、显色温度及加热时间等显色条件,并完成了方法学考察。1.2墓头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GC)法。以Agilent DB-5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为分析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为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30℃,程序升温,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1.0m L/min。1.3墓头回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以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80:20),流速1.0m 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05nm。2.墓头回止血药效作用研究2.1墓头回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止血作用:采用干酵母和无水乙醇皮下注射建立血热出血大鼠模型。随机将SD大鼠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云南白药阳性组、墓头回低剂量组、墓头回中剂量组、墓头回高剂量组。检测指标包括大鼠肛温、体重、用食量、饮水量、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即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及红细胞指标,包括:(1)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积压(PCT);(2)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2.2墓头回对正常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研究:50只小鼠分别进行出血时间实验和凝血时间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云南白药阳性组、墓头回低剂量组、墓头回中剂量组、墓头回高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采用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3.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墓头回止血的可能作用机制:墓头回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的筛选利用TCMSP、Pub Chem等数据库;出血性疾病的作用靶点筛选则依据DRUGBANK、Dis Ge NET等数据库;两者取交集后借助Spring在线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墓头回成分-靶点网络,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则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富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结合能排名靠前的5个蛋白与核心成分槲皮素之间的相关度进行对接。结果1.墓头回的质量控制研究1.1墓头回总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墓头回总多糖的含量测定:优选的最佳显色条件为苯酚浓度9%,水浴温度70℃,加热时间10min。方法学考察结果为回归方程A=0.1431C-0.1454,r=0.9976,D-无水葡萄糖溶液在0.00513~0.1026m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75%。墓头回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优选的最佳显色条件为Al(NO3)3溶液加入量1.5m L、静置时间25min、显色温度30℃。方法学考察结果为回归方程A=0.8573C+0.1583,r=0.9954,芦丁溶液在0.062~0.62m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91%。墓头回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优选的最佳显色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0min,1%香草醛乙酸-高氯酸溶液加入量0.5m L。方法学考察结果为线性回归方程A=1.6162C+0.2431,r=0.9997,齐墩果酸对照品溶液在0.104~1.04m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67%。1.2墓头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墓头回中β-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含量测定的方法。β-石竹烯的质量浓度在6.13~61.31μg/m L(r=0.9998)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1%,RSD为0.81%。氧化石竹烯的质量浓度在4.55~45.50μg/m L(r=0.9996)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为0.70%。1.3墓头回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墓头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的方法。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别在0.1042~1.042mg/m L(r=0.9999)、0.1024~1.024mg/m L(r=0.999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RSD值均小于3.0%。齐墩果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7%,RSD为1.39%,熊果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3%,RSD为1.07%。2.墓头回止血药效作用研究2.1墓头回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研究就模型组与空白组相较而言:造模后大鼠肛温在2h后升高,达到38℃以上且持续6h,说明热证模型复制成功。体重显着降低(P<0.01),饮水量升高(P<0.01),饮食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PT、APTT和TT均显着延长(P<0.01),FIB极显着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PLT和PCT显着减少(P<0.05,P<0.01),MPV、PDW显着增加(P<0.01)。RBC和HCT显着增加(P<0.01),HGB和MCHC明显增加(P<0.05)。MCV、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而言:墓头回低、中剂量组体重均有所上升,高剂量组体重下降。阳性组与墓头回各剂量组大鼠饮食量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墓头回各剂量给药组大鼠饮水量也有升高。阳性组和各剂量墓头回水提液组大鼠PT、APTT、TT和FIB均显着减少(P<0.05,P<0.01)。除低剂量组大鼠PDW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PLT和PCT均显着增加(P<0.01),MPV和PDW均显着减少(P<0.01)。阳性组与墓头回各剂量组PLT和PCT显着增加(P<0.01),HCT显着减少(P<0.01)。除墓头回低剂量组外,阳性组、墓头回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RBC、MCHC明显减少(P<0.05),MPV和PDW显着减少(P<0.01)。中剂量组可使HGB明显减少(P<0.05),高剂量组HGB显着减少(P<0.01)。2.2墓头回对正常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研究:就出血时间而言,阳性组与空白组相比,可显着缩短出血时间(P<0.01),提示了本次出血实验结果可靠。墓头回低剂量组与墓头回中剂量组出血时间也有明显缩短(P<0.05),墓头回高剂量组的出血时间无明显差异变化;与阳性组比较,各剂量墓头回组的出血时间均有显着延长;各剂量墓头回组内比较,墓头回各剂量组的出血时间有所延长;剂量越高,出血时间缩短越明显,表明其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的作用与剂量呈一定量效关系。就凝血时间而言,与空白组相比,阳性组及低、中、高剂量墓头回组的凝血时间均显着缩短(P<0.01);提示了本次凝血实验结果可靠。与阳性组相比,墓头回各剂量组的凝血时间有所缩短;各剂量墓头回组内比较,凝血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缩短,剂量越高,凝血时间缩短越明显,墓头回高剂量组比低、中剂量组更能使凝血时间缩短。表明其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与剂量呈一定量效关系。3.墓头回止血的可能作用机制筛选筛选出墓头回止血的活性成分7个,作用靶点76个,通过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59个可能与墓头回止血作用机制有关的富集项以及21个可能是墓头回止血通路的富集项,结果显示墓头回止血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CCR5、JAK2、MMP9、MPO及STAT3等关键靶点,涉及的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道、钙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道、HIF-1信号通道等。实验通过分子对接对上述止血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墓头回7个活性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尤以槲皮素结合能最低,亲和力最强。实验进行了槲皮素与5个核心靶点的图形对接。结论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墓头回中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对三萜类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挥发性成分β-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的含量进行测定,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小于3.0%,并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的墓头回含量,其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为墓头回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实验通过了对墓头回止血药效作用研究,选用大鼠进行血热出血模型的测定,结果表明云南白药阳性组与墓头回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的缩短模型组PT、APTT和TT时间、降低FIB含量,同时可以使PLT和PCT显着增加,HCT显着减少。并且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测定评价了墓头回的止血作用,各剂量墓头回组内比较,出血及凝血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缩短,剂量越高,出、凝血时间缩短越明显,表明其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的作用与剂量呈一定量效关系。3.实验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了墓头回止血的作用靶点76个,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259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21个可能与墓头回止血作用相关的通路,并选取HIF-1信号通道作为下一步进行研究的止血机制。通过7个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与5个关键核心靶点的结合能最低,亲和力最强。

方媛媛[5](2021)在《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根据文献研究古时AUB-O诊疗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结合现代临床资料,重新认识AUB-O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为临床诊疗AUB-O提供更多的借鉴与辨证的新思路。方法:1.以《中华医典》为主要蓝本并充分收集古代医典,运用现代中医文献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将有关崩漏、月经不调中部分内容、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等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料全部进行系统性的搜集和总结,将其病名、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及辨证论治等内容整理得出了更加清晰的脉络。2.通过临床调查收集符合标准的AUB-O病例,了解AUB-O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及出血模式等的分布情况。3.通过收集的AUB-O病例临床资料,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AUB-O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4.通过调查AUB-O患者临床和病史资料,了解AUB-O中医证型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文献研究:不能排除因条件限制而未能鉴别的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疾病影响造成的异常出血,但其主流为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1.1对于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而又各有侧重,不断地发展完善,病因可以概括为生活起居失度、七情内伤、外感六淫、瘀血及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虚、热、瘀相关,致气血失调,涉及的还有肝、脾、肾三脏损害而致冲任不固,热迫血妄行,瘀血内阻等,由此延伸出辨证应首先分析虚实,较为完整的辨证主要是肝不藏血、脾虚、气虚及血热与血瘀等,而其治疗的方法则不外乎按照年龄的“塞流、澄源、复旧”之法,并逐步形成了一些治疗理念和观点,如青少年补肾、中年疏肝、老年健脾。1.2至金元年代各地区的医家开始注重分别论述经期延长、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对月经先期论述最为广泛,月经过多则在月经先期中加以论述。宋代对月经先期有比较明确的看法,先期之名于明代开始广泛应用,“不及期”、“经早”散见各书中,逐渐开始单独论述,而月经过多大多被当作一种症状描述于月经病中,刘完素始将其作为单独疾病论述,总结病因为火邪、内伤怒思忧、心火炽盛、劳倦、误服辛热药物以及体质多痰郁,病机表现为血热、气虚、虚热、痰湿等,基于此的辨证可分别为阳盛、阴虚或肝郁导致的血热证、脾气虚及肾气虚证、虚热证、血瘀证以及痰湿证。经期延长的原因一般不外乎人体之所有的外感六淫、饮食及情志导致的内伤、瘀血停于体内。病机则是由于气虚、血热和经脉血瘀所致的机体脏腑气血运行平衡失调,冲任不固,经血运行平衡失制,辨证的一个关键问题也在于气虚、血热和血瘀。2.256例AUB-O患者年龄集中在生育期和绝经过渡期;BMI集中在18.5-24.9;职业例数前三为无业、个体、技术人员;学历集中在本科;出血模式集中在不规律月经出血。3.AUB-O患者临床常见证型分为四类,肾阳虚夹肝郁证人数最多,占比41.4%,其后依次为肾阴虚夹湿热证(20.7%)、脾肾阳虚证(19.5%)、肾气虚血瘀证(18.4%)。4.AUB-O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4.1年龄:脾肾阳虚型年龄最大,肾气虚血瘀型和肾阳虚夹肝郁型次之,肾阴虚夹湿热型年龄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 BMI指数、孕产次、流产次数:不同证型AUB-O患者BMI指数、孕产次、流产次数的不同无统计学意义。4.3体力状况:肾气虚血瘀型整体体力情况较肾阴虚夹湿热型好,肾阳虚夹肝郁型整体体力情况较肾气虚血瘀型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职业体力活动:肾阳虚夹肝郁型整体职业体力活动较肾气虚血瘀型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体育锻炼:肾气虚肝郁型体育锻炼最多,肾阴虚夹湿热型和气虚血瘀型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熬夜:不同证型AUB-O患者是否熬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母亲异常子宫出血病史:不同证型AUB-O患者母亲异常子宫出血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病程:不同证型AUB-O患者病程的不同没有统计学意义。4.9既往月经周期及经期:不同证型AUB-O患者既往月经周期及经期的不同没有统计学意义。5.AUB-O患者治疗情况:52.3%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1.古籍文献中有明显的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的诊疗理论,并且经历了起源、发展到总结创新的过程,病因不除外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生活起居失度及痰瘀等病理产物,病机为气血失调或痰湿瘀血,使脏腑受累,冲任不固,经血妄行,主要是按脏腑(肾、肝、脾为主)、气血、阴阳、寒热虚实来分型,辨证关键在于气虚、血热、血瘀、痰湿。2.256例AUB-O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分别为:肾阳虚夹肝郁证、肾阴虚夹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肾气虚血瘀证。3.现代所述AUB-O大致病因病机、临床特征与古籍中相同,辨证均不除外虚、热、瘀,以肝脾肾三脏为主,或在虚证基础上夹有血瘀、痰热等,单纯实证较为少见,现今AUB-O证型较为复杂,肾阳虚兼肝郁证较为常见。4.脾肾阳虚型AUB-O患者年龄较大;肾阴虚夹湿热型AUB-O患者年龄较小、体力情况较差;肾阳虚夹肝郁型AUB-O患者体力工作少、体育锻炼多,临床中可指导诊疗,并有益于对患者的宣教。

陈诗文[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及与中医古籍方药规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由相关联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月经病血证古籍文献方药规律研究,第三部分为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研究,并与古籍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性比对。一、文献综述采用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来收集古今相关文献,将月经病相关的妇科血证这一类疾病简称为“月经病血证”,本文主要研究包括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这五个疾病,其病因为“虚、热、瘀”,病机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失调。按照时间顺序,追溯古代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认识过程及治则方药,着重叙述了现代各个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常用辨证论治,得出其辨证分型以脏腑、气血阴阳及病因病机分型,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则进行治疗,治法方面现代医家各不相同,或重视补肾法、或治以泻肝法,又或自创八法等等,最后从传统辨证治疗、调整人工周期治疗、其他综合治疗(包括针灸、腹针、穴位贴敷等)论述了现代临床诊疗月经病血证的进展。得出不论古今医家治疗月经病血证的最终目的均为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使之达到平衡。由此总结月经病血证五个疾病病因病机及治疗目的相同,因此其治疗思想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存在关联,从而引出此次研究试图总结古今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治疗用药经验,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二、古籍研究目的:分析和整理总结出古代医家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挖掘新方,为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作为主要检索工具,检索自秦汉时期至明清时期所有符合中医诊断月经病血证的相关古籍文献,再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相关古籍医案,建立古籍方药数据库,并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0)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与月经病血证治疗相关的古籍医案方剂共580条,涉及药物共430味,其中有66味药物使用频次≥20次,占总使用药物频次的77.8%。所有药物功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补虚类、清热类、温里类、活血化瘀类、止血类、解表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收涩类及祛风湿类药物;归经依次归肝、脾、心、肾、肺、胃经;四气排序依次为温、寒、平、热、凉性;五味排序依次为甘、苦、辛、酸、咸味。2.本研究得到核心药组65个,其中对药有44条,角药30条,多味药组1条,涉及中药19味,与高频药物前20位基本一致,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处方组合。结论:古籍医案中月经病血证的治疗以“治血”为主,较多使用养血补气药物,其次为清热凉血、止血活血类药,对应了月经病血证“虚、热、瘀”的病因病机特征,通过新方看出古代医家善用四物汤加减,以补血治血虚、行血治血瘀,通过血与脏腑阴阳气血的关系随证治疗,可以学习继承古代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治疗思想,也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为切实有效的古代文献数据支持。三、临床研究目的:总结出导师王建玲主任医师运用中药方剂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色,并与古籍文献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两者的相关性,以此达到挖掘新药对组合及新方,并为现代出血性月经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文献依据和临床参考价值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依据纳排标准收集来自2019年09月至2021年01月期间就诊于王建玲主任处且以汤药治疗为主的患者病例,录入后形成原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0)同样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等工作,以此挖掘王建玲主任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与新方开发,并与上一个研究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结果:1.临床总共485首方剂(其中崩漏303例,经期延长79例,月经先期61例,月经过多41例,经间期出血1例),患者平均年龄在32.93±12.49岁,占比最高的人群为性成熟期(18-48岁)女性;用药频率大于≥40次的共计60味中药,占所有药物频次的81.85%;四气五味占比最高的均为温性药与平味药;所有药物归经排序依次为归肝、脾、肾、肺、心经;其药物功效排名占比最高的同为补虚类药物,其次为清热类、止血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解表类、化痰止咳平喘类、收涩类及温里类。2.分析组方规律,得到76条核心药组,其中41条对药,27条角药及8条多味药组,共涉及14味中药,基本符合高频药物前15味。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4个核心处方组合。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运用七期调周法配合“补肾、扶脾、疏肝”脏腑辨证调经思想,常用药物以温肾健脾、养血止血类为主,其次是清热凉血、理气化湿药。聚类得到新方看出王师注重分期治疗,分为行经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期、经前期及经前后半期七个时期,旨在充分遵循其生理病理特点,因势利导,求因治本,不仅达到治病的目的,更需增强其生理功能,建立长期正常的月经周期。这种将古今治疗方法相结合的守正创新方式也为临床治疗月经病血证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参考价值。相关性对比:基于前两部分的数据挖掘研究,对比古代医家及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规律,可以看出两者虽具体治疗用药不同,但其两者用药思路与治疗原则相近,均以补虚、清热、化瘀、理气为主,用药以补虚类药物占比最重,但古代医家治疗会佐以心经药物治疗,而王师则以肺经药物为辅。在方剂配伍思路上,两者均以调理气血阴阳为主,但古代医家重视“从血调经”,王师则结合现代七期调周法及“补肾、扶脾、疏肝”的脏腑辨证调经思想这两种治疗思路,力求恢复或建立正常月经周期。由此可以看出,王师治疗月经病血证,既学习继承了先贤智慧,亦在此基础上,灵活贯通,并结合现代医学及临床实际加入了自己的经验,辨证用药,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想,因此临床疗效非常显着,值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7](2021)在《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全文替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以下简称"本指南")在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2009年发布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11年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崩漏》(ZYYXH/T210-2012)和《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ZYYXH/T237-2012)、

李素贞[8](2021)在《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4例为研讨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接受刮宫治疗,在刮宫之后的第3天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每日1次,1次1片,连续口服21 d,停药7 d之后为1个疗程,总共3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及出血量,对患者随时调整用药。研究组接受诊断性刮宫之后的第3天开始接受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10 mg,30 d为1个疗程。其余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出血时长、控制出血时长,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治疗3个疗程之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止血时长及控制出血时长分别为(74.45±13.05)h、(9.95±3.73)h,对照组分别为(86.13±17.87)h、(14.47±5.65)h,研究组止血时长及控制出血时长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63、4.8144,P均<0.05)。两组患者在进行子宫治疗前,子宫内膜的厚度无差异(P> 0.05),治疗后和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对比,子宫内膜厚度显着减少(P <0.05),但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减少的程度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86,P <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与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联合治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的厚度,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明显。

张英姿[9](2021)在《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两面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黄体酮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服用黄体酮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χ2=5.186,P=0.023);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2%,低于对照组的20.51%(χ2=4.129,P=0.042);治疗后,2组患者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黄体酮栓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治疗效果,既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又能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10](2021)在《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月经先期(2019-10-11)全文替换》文中研究指明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月经先期(以下简称"本指南")在201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2012年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月经先期》(ZYYXH/T203-2012)、2014年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发布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先期》(T/CACAM 1239-2019)等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论证形成本指南。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1例(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4.3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4.4 2组治疗后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完全停止时间比较
    4.5 2组治疗前后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4.6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5 讨论

(2)奇穴“断红”治疗崩漏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崩漏的病因病机
经外奇穴——断红穴
治疗方法
    1 单纯针刺疗法
    2 针药结合疗法
    3 针刺结合艾灸疗法
    4 艾灸配合药物疗法
    5 按摩配合药物疗法
小结与展望

(3)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测指标
    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研究结果
讨论
    1. 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2. 加味固冲汤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理论依据
    3. 加味固冲汤止血机制的探讨
    4. 疗效评价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B 综述 中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墓头回质量控制、止血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墓头回活性成分的定量研究
    第一节 墓头回总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墓头回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墓头回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墓头回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 讨论
    第二节 墓头回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墓头回非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墓头回止血药效作用研究
    第一节 墓头回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止血作用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墓头回对正常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墓头回止血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资源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基于崩漏的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的古籍研究概况
    1 崩漏的古籍研究
        1.1 春秋战国
        1.2 秦汉
        1.3 隋唐
        1.4 两宋
        1.5 金元
        1.6 明代
        1.7 清代
    2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的古籍研究
        2.1 先秦两汉
        2.2 魏晋
        2.3 宋金元
        2.4 明清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文献调研及制定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四诊信息采集表
        2.2 临床调查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布
        3.2 聚类分析AUB-O患者中医证型
        3.3 AUB-O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
        3.4 治疗情况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调查表
综述 古代医家对于崩漏的概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数据挖掘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及与中医古籍方药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月经病血证古今文献研究概况
    1 病名研究
    2 中医临床诊断标准
    3 病因病机
        3.1 虚
        3.2 热
        3.3 瘀
    4 中医治疗
        4.1 古代医家用药沿革
        4.2 现代医家研究概况
        4.3 临床证治概况
    5 总结
第二部分 古籍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2 古籍研究结果
        2.1 医案筛选结果
        2.2 古籍医案数据挖掘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2 临床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医案数据挖掘结果
讨论
    1 临床医案一般资料分析讨论
    2 临床医案药物规律讨论及与古籍医案结果对比
        2.1 药物频次分析对比
        2.2 四气五味分析对比
        2.3 归经分析对比
    3 临床医案药物组方关联规则讨论及与古籍关联结果对比
    4 临床医案组方熵层次聚类分析及古籍聚类结果对比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妇科月经病血证的诊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诊断
    4.1 诊断要点
        4.1.1 病史
        4.1.2 症状
        4.1.3 体征
        4.1.3.1 体格检查
        4.1.3.2 妇科检查
        4.1.4 辅助检查
        4.1.4.1 超声影像学检查
        4.1.4.2 血常规检查
        4.1.4.3 内分泌激素测定
        4.1.4.4 诊断性刮宫
        4.1.4.5 宫腔镜检查
        4.1.4.6 妊娠试验
        4.1.4.7 凝血功能测定
        4.1.4.8 基础体温(BBT)测定
    4.2 鉴别诊断
        4.2.1 月经不调
        4.2.2 胎产出血
        4.2.3 症瘕
        4.2.4 生殖器官感染
        4.2.5 生殖道损伤
        4.2.6 性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当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4.2.7 全身性疾病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5.2 方药治疗
        5.2.1 出血期治疗
        5.2.1.1 脾虚证
        5.2.1.2 肾气虚证
        5.2.1.3 肾阴虚证
        5.2.1.4 肾阳虚证
        5.2.1.5 虚热证
        5.2.1.6 实热证
        5.2.1.7 血瘀证
        5.2.2 血止后治疗
    5.3 针灸治疗
        5.3.1 体针
        5.3.2 耳针
        5.3.3 三棱针疗法
        5.3.4 皮肤针疗法
        5.3.5 刺络拔罐疗法
        5.3.6 埋线疗法
        5.3.7 皮下埋针法
        5.3.8 耳穴穴位贴敷法
        5.3.9 拔罐疗法
        5.3.10 穴位贴敷疗法
附录A
附录B
    B.1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B.2 GRADE证据质量评定
    B.3专家推荐意见
        B.3.1强推荐
        B.3.2弱推荐
        B.3.3不推荐

(8)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分析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止血时长和控制出血时长
    2.2 对比子宫内膜厚度
    2.3 对比临床疗效
3 讨论

(9)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3-5]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6-7]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2.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10)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月经先期(2019-10-11)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诊断
    4.1 诊断要点
        4.1.1 病史
        4.1.2 临床表现
        4.1.3 体征
        4.1.4 辅助检查
        4.1.4.1 基础体温(BBT)测定
        4.1.4.2 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
        4.1.4.3 生殖内分泌功能测定
        4.1.4.4 超声检查
    4.2 鉴别诊断
        4.2.1 经间期出血
        4.2.2 崩漏
        4.2.3 月经先后无定期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5.2 方药治疗
        5.2.1 气虚证
        5.2.1.1 脾气虚证
        5.2.1.2 肾气虚证
        5.2.2 血热证
        5.2.2.1 阴虚血热证
        5.2.2.2 肝郁血热证
        5.2.2.3 阳盛血热证
    5.3 针灸疗法
        5.3.1 体针
        5.3.2 耳针
        5.3.3 穴位注射
        5.3.4 皮肤针法
        5.3.5 刺络疗法
        5.3.5.1 刺络法
        5.3.5.2 刺络拔罐法
附录A
附录B
    B.1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B.2 GRADE证据质量评定
    B.3专家推荐意见
        B.3.1强推荐
        B.3.2弱推荐
        B.3.3不推荐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J]. 朱曙明,应晓萍. 新中医, 2021(21)
  • [2]奇穴“断红”治疗崩漏的研究概况[J]. 杨东霞,吴慢莉,申儒霞,霍玉霞,王宁,景佳欣,李红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
  • [3]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王芳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墓头回质量控制、止血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莉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D]. 方媛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数据挖掘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及与中医古籍方药规律的相关性研究[D]. 陈诗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全文替换[J].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世界中医药, 2021(06)
  • [8]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 李素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1)
  • [9]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张英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1)
  • [10]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月经先期(2019-10-11)全文替换[J].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世界中医药, 2021(06)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