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接入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电厂接入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一、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骁[1](2021)在《基于状态评价的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对于公司大营销战线电能计量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实现公司降本增效、创新增效、管理增效工作部署,使得计量系统向着智能化、标准化及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发展,推进公司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电能计量装置现有的定期运维、到期检测为主的运维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提升势在必行。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状态评价是研究电能计量装置一种重要的手段,准确的状态评价结果能够清晰地反映出电能计量装置运行时的状态,从而在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价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不同的状态评价结果,开展针对性运维管理,改进一刀切地低效运维制度,更加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计量监管理念,实现公司电能计量装置由传统周期管控到未来智慧管控的变革。本文对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对浙江省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及运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用户信息采集系统、营销系统、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等信息化系统中电能计量装置到货、检定、配送、安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能计量装置多维度数据,结合现有规程、规范,筛选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科学制定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指标及权重,从而得出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算法,科学建立状态评价模型,并通过算例进行分析。针对状态评价技术特点及运维管理工作的情况,完善运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于状态评价的运维管理体系。通过现有数据,分析预测舟山公司通过状态评价工作对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提质增效情况,本文展现了将电能计量装置全寿命周期数据通过状态评价技术科学合理服务于电能计量装置运维工作,高效、科学、开展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运维管理的前景,对切实提升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维护管理水平有较强的意义。

马扬[2](2021)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电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相比传统的电表,智能电表在安全性以及便捷性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所以成为了市面上主流的电表系统。传统电表需要电工师傅挨家挨户地进行抄表,不仅过程繁琐,而且很容易在记录过程中出错,而智能电表则避免了这个问题。在智能电表中一般会设计相应的电能统计模块与远程通信模块,所以供电公司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便可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远程监控,极大地简化了繁琐的抄表过程。但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电表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无法进行数据存储;电池断电后数据易丢失;采用端到端通信,供电公司的服务器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压力较大。本文考虑到智能电表存在的这些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智能电表系统,系统具有如下所示的创新点:1、采用光伏电源进行设计。考虑到智能电表电池更换比较麻烦,而电表安装之后一般不会进行拆解,所以采用光伏转换电路将外部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为电能表提供更加长久的续航能力。2、采用集中器来统计一栋楼的用户用电数据,在集中器中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来与供电公司的服务器进行通信。相比普通智能电表端到端的通信方式,本文采用的系统可以将一栋楼用户的用电数据批量发送给服务器,这样可以显着地节省服务器的网络资源,降低服务器的压力,并减少单个智能电表的制造成本。3、采用数字量来对电能数据进行计算与存储,检测方式更加方便,同时也便于与其他数字式设备进行交互,系统的可扩展性更高。本文提供的智能电表采用了微型CPU来对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这些分析后的用电数据首先被保存在本地存储芯片中,之后会通过RS485总线发送给本地集中器,由集中器将电能数据批量发送给供电公司的服务器,因此系统的成本得到了明显地降低,相比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电表,本文提供的系统可以在实现相同性能的前提下,节省50%以上的成本,特别适合于大规模商用的场景。

金公羽[3](2021)在《广域备自投原理及其动作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电力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以下简称备自投)装置对确保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运的厂站端备自投装置在某些运行方式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多个站串联供电方式下发生故障后无法恢复所有非故障负荷、负荷转移后无法考虑到备用电源侧设备的负载率情况、存在分布式电源接入时备自投动作策略受干扰较大、单一因素可能造成备自投装置误动等等。本文首先针对目前地区电网中广泛使用的厂站端备自投装置,分析其原理及其在多种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下存在的局限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加适用于区域电网系统的广域备自投方案,并详细分析了其在具体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合理动作策略及其技术原理和功能实现形式。其次,在考虑备用电源侧设备负载率方面,本文分析了传统备自投装置的现状和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以设备载流能力为约束条件的故障恢复策略优化算法,基于该优化算法推出了广域备自投的完整动作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编写优化算法的仿真程序,通过对某一区域电网系统实际案例进行仿真,验证了优化算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最后,针对电网系统中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的特点和趋势,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对广域备自投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策略。

葛书攀[4](2021)在《火电厂新型白泥脱硫剂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赵哲[5](2021)在《基于雨水排放能力评估的黑龙江省某城市排水规划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孝新[6](2021)在《5G背景下智慧露天矿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及创新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常彤[7](2021)在《地区新能源发展规划及消纳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风能、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可持续利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从发展现状还是远期规划来看,风能、光伏发电系统正逐渐从补充能源转变为主要能源。首先,本文基于地区电网基本现状,结合地区负荷特点,根据往年负荷数据,开展了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分析,得出地区电网电力缺口将随负荷增长而持续增加的结论,这将为新能源规划项目合理性接入提供有利的负荷基础。其次,通过对地区风速、光照强度等各项自然指标分析可知,地区总体具备小规模分散式风电、光伏电站的开发条件。同时,鉴于其良好的发展潜力,给出了地区新能源发展规划项目,指明了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及具体任务。再次,参考地区常规能源规划项目及负荷增长数据,在分析计算地区新能源接纳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新能源投产项目装机容量,综合考虑新能源规划项目出力情况,得知地区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整体呈逐年增强趋势,外送需求整体呈逐年减弱趋势。由此,确定地区新能源规划项目系统接入方案应优先考虑就地近远期消纳能力较强的接入点,其次结合网架结构特点规划送出方案,以满足新能源的系统接入需求。最后,依据系统接入原则,结合当前电网现状及近远期规划,提出了新能源规划项目送出方案,并着重分析了方案的网架适应性及运行经济性。同时通过系统仿真实验,比对方案实施前后地区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验证了本文新能源送出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牟浩东[8](2021)在《低压线路泄漏电流监测与漏电保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低压配电网人身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漏电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剩余电流保护技术与多种低压系统接地方式的配合问题。目前,剩余电流保护主要依靠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esidual current device,RCD)实现,凭借其有效防止人身电击、防止单相接地引起的电气火灾的作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但是,在传统集中控制型配电网环境下应用的RCD在诸多场合无法适用,例如在TN-C-S接地方式下线路及负载本身就存在较大的正常泄漏电流,加之系统的部分中性线电流从大地返回,也会导致配电变压器处剩余电流增大,从而导致电源侧下游主干线路的RCD无法投运。因此,本文主要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基础上,研究适用于多种接地系统的漏电流故障监测及漏电点的分段定位方法。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一)通过分析低压线路区段内发生单相接地引起的漏电流故障时,故障点两侧剩余电流波形差异度特征,引入了Hausdorff距离算法其距离值表征相邻终端间剩余电流的差异程度,利用故障统一判据确定故障所在区段,其识别能力不受多种原因造成的下游正常剩余电流影响,提高了监测灵敏度,同时可适用于多种接地方式。要完成台区内线路漏电故障的快速检测,首先要实现低压网络拓扑关系的自动识别,针对低压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动频繁,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即基于开关突变分量的拓扑识别技术,通过比对各支路节点电流突变分量差异识别出动态拓扑关系,该方法成本较低、计算量小,适用于低压配电网。另外,对低压配电网多点电压、电流相量的同步采集是漏电故障检测、瞬时线损等众多应用的基础,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精确时钟同步技术,该方法利用扰动信号与对时特征信号的相关分析得到时钟间相对误差,从而调整采样时刻,方法合理分析并利用了低压配电网的特点,不依赖通信通道,也不需要附加专门对时装置,具备在低压配电网中广泛应用的条件。(二)针对低压配电网具有量大面广、网络拓扑复杂、电气设备种类多样、缺乏技术档案管理、网架结构变动大难以还原电网的拓扑关系等特点,建立智能低压配电物联网管理系统,是应用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漏电流故障监测方法与关键支撑技术的先决条件,使低压配电网实现信息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三)利用仿真软件ATP-DRAW与MATLAB进行了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漏电流故障监测方法和基于开关突变分量的拓扑识别技术的仿真分析,通过对仿真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漏电流故障监测方法和拓扑识别技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王舵[9](2021)在《韶关供电局10kV配电网自动化设计和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配电网供电质量也必须与之要求相匹配,此外也包括各项经济运行指标等均需要与国内整体发展状况相吻合。10kV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随着韶关配电网深化改造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网络更加复杂,面对现状,必须通过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方式是实现配网运营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并解决现阶段城市配电网供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汇总与分析,继而以合韶关配电网为实际案例阐述了该供电局10kV配电自动化结构,其中主要包括了相应的结构模型,该结构模型中共包括三层结构,即子站系统、主站系统以及馈线自动化系统。继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系统以及主站系统设计方案,并针对各部分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前提制定出了适用于本地配电网结构特点的通信方案。配电通信通道建设的效果与质量直接影响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效果,在对韶关通信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探究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无线通信网与EPON技术进一步探究了配电通信建设方案,该配电自动化系统方案的实施在电力系统经济效益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以及管理效益提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所制定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对单一常规检修向全面状态检修模式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意义。并且在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引入配电设备智能巡检与状态监测等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加强状态检修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在实现运维数据采集能力提升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子柔[10](2021)在《实时无线控制系统中基于动态QoS的无线传输方法与设计》文中指出在5G中,超高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可以有效降低实时无线控制系统中的时延以及丢包率,以满足工业互联及自动化中实时、可靠等高性能要求。然而,为了满足严格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URLLC消耗了大量的无线资源,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实施和大范围部署。因此,针对多控制回路的实时无线控制系统,本文首先推导了控制系统性能与无线网络特性之间的明确关系,从而进行通信和控制的一体化设计。然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设计了无线传输和资源分配方法。最终保证了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两者的优良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基于信道状态的随机接入和资源分配问题。考虑分散式接入机制的多控制回路实时无线控制系统,多个传感器独立且随机地决定是否访问共享的无线介质。为了降低传感器同时传输导致的数据包冲突和URLLC极高QoS造成的资源损失,本文提出了基于信道状态的传感器随机访问和资源分配方案。首先,我们建立了在控制收敛速度约束下最小化能耗的优化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推导了控制子系统约束和URLLC QoS要求之间的关系,将作为控制角度性能约束的控制收敛速度转化为通信可靠性问题。然后利用凸优化方法中的拉格朗日对偶次梯度法解决此优化问题,得到了基于信道状态的调度策略和功率动态分配方案。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功率消耗,并保证控制性能要求。(2)研究基于上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UL-MU-MIMO)的实时无线控制系统功率分配策略。本文在保证控制性能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能源效率来获得最佳的传输功率。首先构建了UL-MU-MIMO无线通信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然后,定义了系统的能源效率,其中假设所有用户除了射频功率外,还消耗固定数量的电路功率。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最大化能源效率的最优问题,其中同时考虑了控制约束和URLLC中的QoS要求。然后从通信和控制联合设计的角度,通过通信可靠性和控制约束的联系将协同问题转化成了常规的通信资源分配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穷尽搜索的方法,得到了最优功率分配方案。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显着提高系统的能源效率。

二、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状态评价的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技术路线
第2章 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现状及状态评价基础
    2.1 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概念
        2.1.1 电能计量装置功能与应用
        2.1.2 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概况
    2.2 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现状问题及研究意义
    2.3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概述
        2.3.1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导则
        2.3.2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状态量来源
        2.3.3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模型建立与应用
    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模型建立流程
    3.2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指标构建及定量指标参考分级
    3.3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算例分析
        3.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模型建立算例
        3.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价模型应用算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状态评价的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制度构建
    4.1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运维管理组织体系
    4.2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
        4.2.1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4.2.2 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优化
    4.3 基于状态评价结果的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策略调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状态评价的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成效分析
    5.1 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成本配置模型
        5.1.1 运维人力车辆成本
        5.1.2 运维试验耗材成本
        5.1.3 试验设备设备维修成本
        5.1.4 试验吊车租赁成本
    5.2 基于状态评价的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成效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调查问卷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能表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本章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结构
第2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智能电表电能计算
    2.3 物联网系统架构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1 系统设计
        2.4.2 功能模块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STM32F103电路设计
        3.1.1 主电路设计
        3.1.2 时钟和复位电路设计
        3.1.3 光伏电源电路设计
        3.1.4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1.5 显示电路设计
    3.2 信号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
        3.2.1 电能采集电路设计
        3.2.2 RS485通信电路设计
        3.2.3 WIFI电路设计
        3.2.4 按键电路设计
    3.3 保护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 系统定时器软件设计
    4.3 按键扫描软件设计
    4.4 数据发送软件设计
        4.4.1 数据格式定义
        4.4.2 RS485通信协议分析
        4.4.3 客户端数据发送软件设计
    4.5 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4.5.1 IIC通信协议分析
        4.5.2 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4.6 电能统计软件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仿真与测试
    5.1 系统硬件调试
    5.2 软件调试
    5.3 实验测试
        5.3.1 系统功能测试
        5.3.2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3)广域备自投原理及其动作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备自投及广域备自投的原理及实现形式
        1.2.2 备自投在潮流转移及防止设备过载方面的措施
        1.2.3 电网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备自投的影响
    1.3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2 备自投装置的原理及应用
    2.1 传统备自投原理
        2.1.1 进线(或变压器)备自投
        2.1.2 分段(或桥)备自投
        2.1.3 站内多进线备自投
    2.2 传统备自投装置的局限性
        2.2.1 在恢复负载供电方面的局限性
        2.2.2 在考虑备用电源侧设备负载率方面的局限性
        2.2.3 应对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的局限性
        2.2.4 在防止单一因素造成误动方面的局限性
    2.3 广域备自投的原理及应用
        2.3.1 广域备自投的优势及其动作策略
        2.3.2 广域备自投的原理及功能实现形式
    2.4 小结
3 考虑设备载流能力约束的广域备自投故障恢复策略优化
    3.1 备自投装置的现状与需求
        3.1.1 设备过载的产生及影响
        3.1.2 传统备自投装置应对设备过载问题的现状
        3.1.3 广域备自投装置应对设备过载问题的措施
    3.2 广域备自投故障恢复策略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及优选方法
        3.2.1 设备载流能力约束
        3.2.2 广域备自投故障恢复策略优选思路及流程
    3.3 广域备自投故障恢复策略集生成方法
        3.3.1 网络简化建模
        3.3.2 广度优先搜索
    3.4 数值仿真与算例分析
        3.4.1 数值仿真程序简介
        3.4.2 失电负荷整体转移算例分析
        3.4.3 失电负荷分裂转移算例分析
        3.4.4 失电负荷部分切除后分裂转移算例分析
    3.5 小结
4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广域备自投的影响及处理策略
    4.1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及其发展趋势简述
    4.2 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的影响
        4.2.1 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4.2.2 对广域备自投动作策略的影响
    4.3 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广域备自投处理策略
        4.3.1 传统处理策略
        4.3.2 广域备自投应对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的优化策略
    4.4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地区新能源发展规划及消纳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地区电网发展规划及电力平衡分析
    2.1 电网现状
    2.2 电网规划
        2.2.1 地区负荷预测及负荷特性分析
        2.2.2 常规电源规划
    2.3 电网发展规划
        2.3.1 35kV规划项目
        2.3.2 110kV规划项目
        2.3.3 330kV规划项目
    2.4 区外供电断开、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计划
        2.4.1 区外供电断开计划
        2.4.2 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计划
    2.5 电力平衡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区新能源发展潜力
    3.1 新能源资源情况
        3.1.1 地区风能资源情况
        3.1.2 地区太阳能资源情况
    3.2 新能源现状及运行情况
        3.2.1 风力发电并网运行情况
        3.2.2 光伏发电并网运行情况
    3.3 新能源发展规划
        3.3.1 风电发展规划项目
        3.3.2 光伏发展规划项目
        3.3.3 本文研究方向及目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及送出需求分析
    4.1 新能源发电特性分析
        4.1.1 风电场电站运行情况研究
        4.1.2 光伏电站运行情况研究
    4.2 调峰空间及送出需求分析
        4.2.1 相关原则
        4.2.2 调峰空间分析
        4.2.3 送出需求分析
    4.3 网架适应能力
        4.3.1 冬大方式
        4.3.2 夏小方式
    4.4 消纳能力结论
    4.5 系统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能源送出规划
    5.1 接入系统原则
    5.2 周边电网情况
        5.2.1 新建变电站规模
        5.2.2 已有变电站规模
    5.3 送出方案规划
        5.3.1 风电送出规划方案
        5.3.2 光伏送出规划方案
    5.4 系统仿真分析
    5.5 系统接入方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地区常规电源开发建设项目规划
附录 B地区1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已投产光伏发电项目
附录 C地区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项目规划
附录 D地区光伏发电开发建设项目规划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低压线路泄漏电流监测与漏电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低压配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2.2 低压配电网管理模式的发展与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与保护配置分析
    2.1 引言
    2.2 剩余电流的基本概念
    2.3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
        2.3.1 TT接地方式
        2.3.2 IT接地方式
        2.3.3 TN接地方式
    2.4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三级保护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压线路漏电保护技术与关键支撑技术
    3.1 引言
    3.2 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漏电流故障监测方法
        3.2.1 低压配电系统线路剩余电流波形特征
        3.2.2 Hausdorff距离算法原理
        3.2.3 监测判据的制定
        3.2.4 监测判据的流程
    3.3 拓扑自动识别技术
        3.3.1 户变关系的校核
        3.3.2 基于开关突变分量的拓扑自动识别技术
        3.3.3 方法步骤总结
    3.4 时钟同步技术
        3.4.1 现有时钟同步方法
        3.4.2 基于电力载波的精确时钟同步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低压配电物联网管理系统
    4.1 系统总体介绍
        4.1.1 系统总体架构
        4.1.2 系统主要功能
        4.1.3 系统重点技术
        4.1.4 系统主要特点
        4.1.5 系统部署的网络环境
    4.2 系统安全措施
        4.2.1 基于用户和角色的认证及授权
        4.2.2 通信安全
        4.2.3 系统安全
    4.3 物联网管理系统应用实践
        4.3.1 系统网络部署环境及HMI服务
        4.3.2 智能LTU即插即用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分析
    5.1 仿真技术的介绍
    5.2 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漏电流故障监测方法仿真分析
        5.2.1 仿真模型的搭建
        5.2.2 仿真结果分析
        5.2.3 方法适应性分析
    5.3 拓扑自动识别技术案例与仿真分析
        5.3.1 户变关系校核案例分析
        5.3.2 基于开关突变分量的拓扑自动识别技术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9)韶关供电局10kV配电网自动化设计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配电网自动化设计的基础研究
    2.1 配电网自动化相关概述
        2.1.1 配电网自动化的概念
        2.1.2 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条件
        2.1.3 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
    2.2 配电网自动化相关通信技术
        2.2.1 SDH光纤通信技术
        2.2.2 EPON光纤通信技术
        2.2.3 低压电力载波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韶关配电网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韶关地域特征及政策现状
        3.1.1 地域特征
        3.1.2 新农村政策
    3.2 韶关配电网现状
        3.2.1 网架建设现状
        3.2.2 电源接入现状
        3.2.3 自动化建设现状
    3.3 韶关配电网需求分析
        3.3.1 社会需求
        3.3.2 企业需求
        3.3.3 用户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韶关供电局10kV配电网自动化设计方案
    4.1 配电网自动化设计目标与原则
    4.2 配电网自动化总体结构
    4.3 主站系统的设计
        4.3.1 主站系统的组成
        4.3.2 硬件结构的设计
        4.3.3 软件结构的设计
        4.3.4 主站功能设计
    4.4 子站系统的设计
        4.4.1 子站配置方案
        4.4.2 子站功能设计
    4.5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4.5.1 馈线自动化的概念及其实现条件
        4.5.2 主站的故障处理
        4.5.3 子站的故障处理
        4.5.4 终端FTU的故障处理
    4.6 通信网络的设计
        4.6.1 通信网络设计的原则
        4.6.2 通信方式的选择
        4.6.3 通信方案设计
        4.6.4 WSN-EPON网关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韶关供电局10kV配电网自动化实施及效益分析
    5.1 配电网自动化实施
        5.1.1 实施阶段
        5.1.2 实施步骤
        5.1.3 实施范围
        5.1.4 实施效果
    5.2 配电网自动化效益分析
        5.2.1 经济效益分析
        5.2.2 社会效益分析
        5.2.3 管理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
致谢

(10)实时无线控制系统中基于动态QoS的无线传输方法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无线控制系统基础研究
    2.1 引言
    2.2 无线控制系统模型
        2.2.1 控制过程
        2.2.2 控制器设计
        2.2.3 控制成本
        2.2.4 性能分析
    2.3 多天线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2.3.1 系统模型
        2.3.2 有限块长信息理论
        2.3.3 短包传输中的包错误概率
        2.3.3.1 完美CSI下的错误概率
        2.3.3.2 不完美CSI下的错误概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信道状态的无线传输方法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2.1 无线控制系统模型
        3.2.2 无线通信系统模型
    3.3 问题描述
        3.3.1 数学问题建模
        3.3.2 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控制性能
    3.4 问题求解
        3.4.1 通信与控制约束的关系
        3.4.2 随机接入和功率分配方法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1 通信性能
        3.5.2 控制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控制系统的资源分配优化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2.1 无线控制系统模型
        4.2.2 无线通信系统模型
        4.2.3 能源效率和功率消耗模型
    4.3 资源分配问题描述
        4.3.1 通信约束
        4.3.2 控制约束
        4.3.3 数学问题建模
    4.4 问题求解
        4.4.1 目标问题的转化
        4.4.2 最优通信资源分配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状态评价的电能计量装置运维管理研究[D]. 陈骁. 浙江大学, 2021
  •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系统设计[D]. 马扬. 广西大学, 2021(12)
  • [3]广域备自投原理及其动作策略研究[D]. 金公羽. 浙江大学, 2021
  • [4]火电厂新型白泥脱硫剂制备及应用研究[D]. 葛书攀.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基于雨水排放能力评估的黑龙江省某城市排水规划系统研究[D]. 赵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6]5G背景下智慧露天矿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及创新应用研究[D]. 杨孝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地区新能源发展规划及消纳能力研究[D]. 常彤. 南昌大学, 2021
  • [8]低压线路泄漏电流监测与漏电保护技术研究[D]. 牟浩东. 山东理工大学, 2021
  • [9]韶关供电局10kV配电网自动化设计和研究[D]. 王舵.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10]实时无线控制系统中基于动态QoS的无线传输方法与设计[D]. 李子柔.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电厂接入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