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细菌监测经验

医院环境细菌监测经验

一、在医院环境细菌监测工作中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施颖辉[1](2020)在《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A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整个在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它不仅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阻碍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我国每年因为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150亿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所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提高医疗质量、维护病人安全及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与西方相比,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有点晚,但发展非常快,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医院感染工作,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但我们也清楚认识到,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间感染管理水平相差较大,医院感染爆发也仍然时有发生。本研究聚焦医院感染管理的完善和实施,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概念进行梳理,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和理念,结合本国基本国情,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目前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实施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的新举措。在查找国内外文献、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2份调查问卷,以温州市鹿城区某大型公立综合性医院和温州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调查对象,从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这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调查,调查并获得感染管理实施现况、深入分析可能的原因;同时经过对医院感染防控专家的深度访谈,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出医院感染措施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影响院感管理的主要因素,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患者)三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政府层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建设等,医院层面则主要是多部门合作提高医护人员执行力、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社会层面则是加强宣传教育,最终搭建“政府-医院-社会(患者)”联动平台,发挥政府引导、医疗机构落实、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王梓瑜[2](2020)在《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调查方法,研究海南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感染状况、感染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医护人员进一步做到规范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制定并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研究是选取2018年8月7日0:0024:00以横断面调查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病例采集并记录,逐一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并录入杏林系统。对于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统计,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调查1894人,实际检查1894人,实际检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48%,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69%。内科系统当中ICU最高为33.33%,外科系统心血科外科最高为22.73%。社区感染现患率五官科居首位91.67%。抗生素使用率为31.52%。预防用药为主,预防用药为主的是4个科室分别为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治疗用药为主的科室分别是外科、妇科、产科。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34.2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13.10%。抗生素种类使用率为100%,内科和外科当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分别占35.42%和占24.53%;其次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社区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18.57%;外科是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占22.64%。年龄组别、切口类型、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基础性疾病医院感染的差异化明显,其中以呼吸感染为首位。结论:1、医院感染现患率略低于全国医院感染水平,重症加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发病区;重症加护病房、急诊科为重点监控目标。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都各不相同,与临床上报不及时有一定关系。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也偏低,五官科是重点目标。2、年龄组别、切口类型与医院感染无直接关系,患有基础性疾病与医院感染有关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位居首位。3、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部位中都是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下呼吸道感染是病原菌寄生的主要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医院感染病原中;铜绿假单胞菌类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病原菌。4、以国家统一标准抗生素使用比例来说,本院使用情况偏高。抗生素使用以预防为主。联用情况以一联用药为主,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病原菌送检比例最高的科室是五官科;最低则是是产科。5、本院使用抗生素种类是692种,使用率最高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以治疗用药为主。内科、外科系统当中同样也是以青霉素β-内酰胺类为主;其次是使用第三代头孢类的抗生素。6、医院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无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送检科室样本量有密切关系。社区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其中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高。监控重点科室是以内科和外科多重耐药性为主。

吴方强[3](2020)在《2014-2018年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近5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情况、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标本来源分布、科室分布、耐药情况及预后因素等临床资料。结果:2014年1月-2018年12月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690株,检出率为14.29%,各年检出率分别为12.98%、13.06%、11.54%、15.30%、16.67%;检出率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标本来源前五位分别来自于痰424株(61.3%)、中段尿73株(10.58%)、血56株(8.12%)、切口分泌物43株(6.23%)和导管19株(2.75%);2014-2018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来自重症监护室(ICU)比例最高,276株(40.00%),其次呼吸科58株(8.41%)、泌尿外科44株(6.38%)、烧伤科39株(5.65%)、神经外科37株(5.36%)。CRKP对临床大多数常见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性,在进行药敏检测的16中抗生素中,有11种抗生素耐药>77%,CRKP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1.10%、46.91%、31.86%。其中,CRKP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10.73%和10.10%。;治疗无效患者及治疗有效患者在合并基础病≥3种、患有糖尿病、患有恶性肿瘤、入住ICU、机械通气、保留导尿、其他侵袭性操作、混合感染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患者及治疗有效患者在性别、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慢性肺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近期大手术、既往多次住院或本次就诊前已住院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以ICU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最多。临床应针对其可能的预后因素,采取有效、可行的诊治和防控措施,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生几率。

陈慧斯[4](2019)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院感染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感控”)工作是关系医疗质量、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关键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对感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tioners,IPCP),简称感控人员,是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防控措施执行的首要环节和核心力量,其岗位胜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感控人员能力框架或概念模型,但并不直接适用于我国国情和医院管理现状。国内部分学者提出感控人员能力素质的框架性建议或理论层面的核心能力,但基于胜任力理论,系统构建符合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实际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尚缺乏,是当前医院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本研究基于胜任力理论、人岗匹配理论和动机理论构建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并应用构建的模型开展实证研究,了解目前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探索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方法:(1)评价模型构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初步拟定并优化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理论框架和测量条目。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56名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检验模型的信度及效度,确定权重系数。(2)实证研究:以建立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为测量工具,对吉林省9个市(州)44所三级医院、63所二级医院及63所一级医院从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共计1775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类变量采用构成比(%)表示,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运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运用中介模型分析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内部各维度关系。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mos 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SPSS软件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构建本研究构建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包括感控基本技能(监测能力、检查监督、暴发处置与职业防护指导)、组织协作能力(培养或影响他人、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成就动机、学习能力、综合知识)和个人特征品质(职业价值观、个人品质)4个核心维度,11个子维度和47个测量条目。(1)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感控基本技能维度12个测量条目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632%;织协作能力维度13个测量条目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3.045%;专业发展能力维度13个测量条目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781%;个人特征品质维度9个测量条目提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326%。(2)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适配度良好。感控基本技能维度χ2=158.116,χ2/df=3.294,CFI=0.981,GFI=0.942,AGFI=0.906,RMSEA=0.074;组织协作能力维度χ2=163.537,χ2/df=2.638,CFI=0.983,GFI=0.942,AGFI=0.915,RMSEA=0.063;专业发展能力χ2=211.841,χ2/df=3.591,CFI=0.972,GFI=0.928,AGFI=0.889,RMSEA=0.079;个人特征品质χ2=88.932,χ2/df=3.420,CFI=0.985,GFI=0.956,AGFI=0.925,RMSEA=0.076。(3)模型总体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89,各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感控基本技能0.967(监测能力0.937、检查监督0.932、暴发处置与职业防护指导0.952),组织协作能力0.972(培养或影响他人0.947、沟通表达能力0.949、人际交往能力0.908),专业发展能力0.955(成就动机0.922、学习能力0.928、综合知识0.942),个人特征品质0.960(职业价值观0.936、个人品质0.962)。(4)权重系数计算结果:4个核心维度中感控基本技能权重系数(0.266)最高,其他核心维度权重系数分别为组织协作能力(0.251)、专业发展能力(0.237)和个人特征品质(0.245);11个子维度权重系数为:监测能力(0.342)、检查监督(0.334)、暴发处置和职业暴露防护指导能力(0.324)、培养或影响他人(0.353)、沟通表达能力(0.336)、人际交往能力(0.311)、成就动机(0.369)、学习能力(0.336)、综合知识(0.295)、职业价值观(0.518)、个人品质(0.482)。(2)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实证研究(1)吉林省各级医疗机构感控人员的岗位胜任力现状:感控人员整体岗位胜任力自评总分为5.276±0.932,按量表等级(1-7分)水平,处于中等。4个核心维度中个人特征品质自评得分(5.614±0.916)和组织协作能力自评得分(5.345±0.954)高于自评总分平均值,专业发展能力自评得分(5.112±0.984)、感控基本技能自评得分(5.064±1.233)较低。11个子维度中9个子维度自评得分在5分以上,监测能力(4.804±1.453)和学习能力(4.711±1.389)自评得分较低。(2)人口社会学因素、个体职业状况及医院感控管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对感控人员总体胜任力及各核心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工作年限短(≤5年)的感控人员相比,工作年限≥16年的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组织协作能力、个人特征品质自评得分均增加(p<0.05);工作年限在2125年的感控人员,感控基本技能、专业发展能力自评得分较高(p<0.05)。与三级医院的感控人员相比,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自评得分较低(p<0.05);二级医院感控人员感控基本技能自评得分较低(p<0.05)。专职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自评总分较兼职感控人员高(p<0.05)。有临床工作经历的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专业发展能力、个人特征品质自评得分较无临床工作经历的感控人员高(p<0.05)。办公软件应用水平、定期参加感控培训对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及各核心维度自评得分具有显着影响(p<0.05)。医院对感控工作的重视程度、组织开展感控培训情况、感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及感控文化氛围对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及各核心维度自评得分具有显着影响(p<0.05)。医院感控制度建设情况、组织感控培训情况和感控文化氛围在医院对感控工作重视程度和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间的中介效应显着,总中介效应值为0.626,占总效应的65.70%。(3)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各维度关系:成就动机、学习能力在综合知识与感控基本技能间的中介效应显着,总中介效应值为0.182,占总效应的22.74%。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培养或影响他人能力在综合知识与感控基本技能间的中介效应显着,总中介效应值为0.486,占总效应的60.69%。职业价值观、个人品质在综合知识与感控基本技能间的中介效应显着,总中介效应值为0.109,占总效应的13.58%。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包含4个核心维度,11个子维度和47个测量条目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信度效度较好,能够客观反映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2)吉林省各级医疗机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感控基本技能、专业发展能力自评得分偏低,组织协作能力、个人特征品质自评得分较高。因此,提升感控人员总体胜任力的关键在于重点加强感控基本技能培训,培养专业发展能力,发挥组织协作能力优势,深入挖掘个人特征品质。(3)感控人员工作年限、医院等级、是否为专职感控人员、临床工作经历、办公软件应用水平、定期参加感控培训,医院对感控工作重视程度、组织开展感控培训情况、感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及感控文化氛围对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及各核心维度自评得分具有显着影响。医院感控制度建设情况、组织感控培训情况和感控文化氛围在医院对感控工作重视程度和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4)感控人员的综合知识对感控基本技能有直接作用,同时,成就动机、学习能力在综合知识与感控基本技能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培养或影响他人能力在综合知识和感控基本技能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职业价值观和个人品质在综合知识和感控基本技能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5)建议推进感控人员专业资格认证,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提倡人文管理,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支持性环境,加强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注重感控综合知识的更新培训,明确感控人员个人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定位,以提高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

刘世庆[5](2018)在《苏州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指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院感染现状,分析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高危因素,为制定N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标监测的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有入住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新生儿进行监测,设计专用监测表格,主动收集病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资料分析采用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在3年内,共监测4503例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99例216例次,感染率4.42%,感染例次率4.80%;新生儿总住院日数43006天,日感染率4.63‰,日感染例次率5.02‰,出生体重≤1000g组新生儿感染率最高(29.45%)。NICU新生儿血管导管使用率32.87%,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92‰,出生体重≤1000g组血管导管使用率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60.30%和3.81‰)。NICU新生儿呼吸机使用率12.40%,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3.19‰,出生体重≤1000g呼吸机使用率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39.03%和6.54‰)。医院感染部位以败/菌血症为主(66.67%),其次为下呼吸道(20.83%)。医院感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4.3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82%)。调查结果显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Apgar 1 min评分、产妇重度先兆子痫、新生儿窒息、静脉营养、机械通气、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抗菌药物使用>7d、住院时间>14d有明显相关性,与产妇年龄、分娩方式、胎盘畸形、羊水污染、产妇产前发热无明显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Apgar 1 min评分(≤7分)、重度先兆子痫、静脉营养、机械通气、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是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出生体重低、胎龄小、Apgar 1 min评分低、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应重点关注,同时慎用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重视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规范落实,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杨莉[6](2018)在《多学科合作模式在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控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多学科合作培训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控知识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培训后,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的改变程度;探讨多学科合作培训模式与传统单一科室培训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共计15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多学科合作模式培训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单一科室培训,培训内容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控知识,并在培训前和培训后进行多重耐药菌理论知识测试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调查。比较组内和组间培训前后测试成绩和防控措施执行率的差异,对多学科合作培训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多重耐药菌理论知识测试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测试成绩均显着高于培训前,P<.05;实验组培训后测试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组培训后测试成绩,P<.05;使用异质性检验检验实验组培训前后的差异和对照组培训前后的差异,P<.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防控措施执行方面,实验组培训后手卫生依从率较培训前有显着提高,也显着高于对照组培训后的手卫生依从率,P<.01;两组培训后正确使用手套、正确使用隔离衣、正确使用手消毒剂的执行率较培训前均显着提高(P<.05),实验组培训后正确使用手套、正确使用隔离衣的执行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学科合作培训模式和传统单一科室培训模式均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控知识水平和防护措施执行率,对保持环境清洁方面效果不明显。多学科合作模式培训在提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手卫生依从率、防护措施执行率方面效果优于单一科室培训模式。

贾巍[7](2017)在《新疆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信行干预研究及目标性监测的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侵袭性操作的开展,耐药菌的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外医院感染重大群体性事件时有报道,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医院的工作效率,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还影响了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ICU收治的患者通常病情较严重,自身抵抗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均较差,随时都处于发生感染的危险之中,是医院感染高发的地方。因此,在ICU工作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本研究分析了新疆三级甲等医院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开展医务人员知信行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研究,比较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监测及相关危险因素,并调查患者医院感染医疗费用情况。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切实有效的综合干预手段,提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建议,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制定医院感染的管理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开展问卷调查,以新疆1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ICU病房的1033名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对知识、态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中介效应法进行分析,并运用四象限法确定教育培训的重点人群。(2)在干预与评价阶段,选取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2所教学三级甲等医院ICU病房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所医院为干预组,另外一所医院作为对照组。按照研究对象纳入与排除标准,干预组有88名ICU医务人员,对照组有108名ICU医务人员,纳入本次干预研究。对照组ICU病房医务人员,按照医院日常的培训督导模式进行管理,干预组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对ICU病房医务人员,实施为期三个月的综合干预,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cu医务人员知识、态度、行为、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差异,运用标准化效应指数,评价干预效果。(3)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了解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两所不同类型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的医院感染现况及危险因素。(4)医疗费用的研究,发生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配对条件进行1:1匹配,比较不同类型医院icu患者病例组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的差别。【结果】新疆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各知识点回答正确率在72.21%到82.38%之间,对医院感染有较好的认知态度,有93.32%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持较为积极的态度,手卫生行为的依从性仅为46.76%,距离国家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医院性质、职业、文化程度、职称icu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医院性质、职业、文化程度、职称方面icu医务人员对待医院感染的态度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较多,八个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次回归模型显示,将医院感染态度放入方程后,r2从0.596提高到0.608,医院感染知识变量与医院感染行为之间的联系强度从0.135降低到0.073。对Δr2的f检验值为158.390,p=0.001。医院感染态度在医院感染知识和医院感染行为中符合中介效应条件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四象限分析法中,有26.91%的人落入第Ⅰ象限,其中有80.58%的人对医院感染持积极态度,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19.85%人群落入了第Ⅱ象限,这部分人群感染知识掌握不好,但行为表现较好。35.91%的人群落入了第Ⅲ象限,是知识匮乏且行为不理想的人群。是重点培训干预的对象。17.33%的人群落入了第Ⅳ象限,其中30.73%的人拥有正确的医院感染积极的态度。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水平及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干预结果如下;干预组在干预前后显示,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手卫生依从性为58.48%,干预中期手卫生依从性为75.71%,干预后期手卫生依从性为72.83%;干预前手卫生正确率为70.41%,干预中期手卫生正确率为100.00%,干预后期手卫生正确率为9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显示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手卫生依从性为65.07%,干预中期手卫生依从性为68.26%,干预后期手卫生依从性为67.18%;干预前手卫生正确率为77.49%,干预中期手卫生正确率为80.20%,干预后期手卫生正确率为7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院感染知识、态度、行为,标准化效应指数分别为3.70、3.40和4.04,综合干预效果良好。两所医院综合icu病房共监测2513例患者,其中,男性1431名,女性1082名,综合性医院icu患者1595例,专科性医院icu患者918例,两所医院共发生医院感染529人次,综合性医院icu调整后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9.31‰。专科性医院综合icu调整后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10.33‰。肿瘤专科性医院综合icu感染发生率均略高于综合性医院。两所医院感染部位居前五位的为呼吸道感染占66.67%、腹盆腔内感染占8.82%、血液感染占5.83%、泌尿道感染占5.53%、胃肠道感染占4.78%。两所医院综合icu收治的患者基本情况,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数量及入院诊断疾病中的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与感染的发生有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侵袭性操作器械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呼吸机、呼吸机使用天数、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天数、留置导尿管天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从logistic回归方程来看,入住icu天数越长、使用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数越多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大,女性、入院诊断为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入院诊断为损伤、中毒其他外因疾病的患者发生院感染的风险小。根据配对条件进行1:1匹配,综合性医院icu病房共配对190对,专科性医院icu病房共配对103对,综合性医院icu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值为162747.61元,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值为81334.12元,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值的中位数为68508.69元。专科性医院icu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值为102866.00元,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值为64311.00元,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值的中位数为44561.00元。两所医院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性医院所造成的医疗费用增加高于专科性医院,其中西药费是感染造成费用增加的最大的部分。综合性医院icu病房总住院天数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值的中位数为10天,入住icu天数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值的中位数为9天,专科性医院ICU病房总住院天数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值的中位数为9天,入住ICU天数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值的中位数为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疆三级甲等医院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的因素较多。医院感染相关知识通过医院感染的持有态度间接地对医院感染手卫生行为产生了部分影响,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持有态度所起的作用。(2)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效果明显。医疗机构在现有的医院感染相关培训教育中可以借鉴综合干预措施的有益经验,以此改善和提高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干预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通过对不同类型ICU病房进行的目标性监测结果显示,肿瘤专科性医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均略高于综合性医院,年龄>60岁的患者、男性患者、住院天数>30天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最高。器械使用天数越长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越高,造成的风险大。应根据医院感染发生风险较大的因素,加强监测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4)综合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造成的医疗费用增长严重,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数,降低了医疗机构的病床使用效率,对患者、医疗机构和社会均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王艳,王萍,阎萍[8](2012)在《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中的重要环节[1]。良好完善的组织机构或宣传教育对控制医院感染是关键。尤其是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的感染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卫生部已将监测与控制医院感染的优劣列为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

陈翠敏[9](2011)在《大型综合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某大型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医院感染管理(hospital infection administration,HIA)就是按照医院在医疗、诊断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等客观规律,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对医院感染现象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发生。近年来由于高效、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使用,加之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医院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病床周转率,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内、外医院感染重大事件时有报道,不仅严重制约了医疗质量的提升,干扰了医院的和谐发展,也给患者就医安全和疾病康复构成重大威胁。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医院医疗水平、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正日益引起当今世界各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安全最重要的一环。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深化,管理内容正逐步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2006年9月1日,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步入了法制化建设的轨道。由于现代医学技术仍在飞速的发展,医院感染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和复杂。面对不断变迁的医院感染,作为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大型综合医院,必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管理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重要课题。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某大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流行特征及有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全面的医院感染现状,从而为进一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与实际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个案研究。通过定量调查,利用该院医院感染监测软件数据库的近五年数据,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医院感染相关指标,反映数据的综合特征,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通过定性调查,采用专题小组讨论与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科学评价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该方法是在医院感染管理定性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定量统计基础上的定性分析”,尤其对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医患两方面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1定量研究结果1.1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研究该院从2006至2010年住院患者266514例,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3%、3.25%、2.78%、2.67%、2.42%,平均为2.86%。五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25P=0.000)。1.2医院感染漏报率对2006至2010年医院感染的漏报率进行比较,发现漏报率在2006年和2007年较高,分别为25.92%和15.80%;2008、2009、2010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分别为9.95%、6.19%、6.48%。2006~2010年医院感染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82P=0.000)。1.3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综合2006至201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病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在易感部位的构成比中占第一位(3116例,占35.52%);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1462例,占16.67%);泌尿道感染(1174例,占13.38%);胃肠道感染(808例,占9.21%);手术部位感染(763例,占8.70%);腔内感染(605例,占6.90%);菌血症(413例,占4.71%);其他感染(278例,占3.17%)。1.4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的关系本研究被感染的患者中,年龄最小3天,最大98岁,平均50.36岁。60岁以后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60岁以前年龄组明显增高,20岁以前婴幼儿及儿童较60岁以后年龄组医院感染率低,但高于20~50岁之间年龄组,呈现不规则“U”型特征。检验不同年龄组之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显着(X2=2463.51P=0.000)。1.5医院感染与季节时间的关系一年中,按月份统计每个月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月份是8月,为3.26%,最低的月份是5月为2.53%,其它月份感染率都在2%~3%之间。1.6医院感染与患者住院天数7627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住院时间小于7天,感染例数为1214例,感染率为0.96%;15天左右感染例数为3490例,感染率为6.46%;30天感染例数为2321例,感染率为24.93%;大于60天感染例数为645例,感染率为50%。住院院时间与感染率呈正相关,住院时间60天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7医院感染与手术与否7627例医院感染病例中,4659例有手术,感染率为3.63%;3032例无手术,感染率为2.16%。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54,P=0.00)。1.8医院感染与科室分布所调查的医院感染的病例中,不同科室之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血液内科、神经内科、烧伤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前3位,依次为17.25%、6.67%、6.43%,医院感染发生率排在后面三位的是产科、五官科、眼科,分别为0.91%、0.71%、0.31%。1.9医院感染与病原菌分布2006~2010年共收到临床病原微生物培养标本122744份,分离到细菌29560株,检出率24.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584株占69.6%,革兰阳性球菌8976株占30.4%。住院患者细菌分离数的前十位中,鲍曼不动杆菌首位,占16.6%;大肠埃希菌,占16.5%;铜绿假单胞菌,占13.7%。1.1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体量化指标情况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为3.05个;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为1809.12元;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为60.7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70.08;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为10.53%;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为4.04%;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为16.39%。2定性调查结果2.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有待优化;2.2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视程度仍不够;2.3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2.4临床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认知依然不足;2.5手卫生、医院用水和食堂卫生问题有待重视;2.6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有待关注;2.7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作用需继续加强。结论1.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2.医院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并降低医院病床周转率以及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3.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体系,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4.建立快速准确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5.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内部风险中的一切有利因素,是医院感染风险控制的工作基础。6.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工作是医院做好感染管理工作的核心。7.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管体系,防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8.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可追溯的管理系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

邹丽华[10](2010)在《新形势下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感染具有“易传、易变、易致命”的特点,它已经成为医疗质量建设的强硬阻力,是医院管理研究的重点项目。在医学史上,医院感染的概念出现得并不算很早,可是因为其“易流行、易更新、难预测、难控制”的特殊性质,整个医学界,包括临床、护理、保健、健康教育等部门都对其十分重视。医院感染伴随医院的形成,经过“细菌学时代以前”、“细菌学时代以后”、“抗生素时代”三个时期的变化,达到当前的“后抗生素时代”。对医院感染管理所进行的研究,囊括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统计学、护理学以及管理学等内容。近几十年,医院感染学随着世界科研实力的突飞猛进和人们对医院感染源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科研体系。历史上,医院感染学随着医院感染研究而发展。从十八世纪开始,欧洲的临床医生发现了消毒对感染控制的影响;南丁格尔确立了护理学的地位之后,医院感染被医疗工作者逐渐的认识;十八世纪末,学界开始了有关感染与细菌的研究,随着文献的问世,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假设被渐渐肯定;直到抗生素的发现,医院感染从被认为是一种由未知细菌和病毒引起无法预测的疾病,变成了一种由于抗生素治疗后原有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病人在免疫力低下时感染病原体的疾病。到此,医院感染进入了抗生素时期,医院感染学也开始做为独立学科存在。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美卫生等机构对“医院是造成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生长场所”的呼声,医院感染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2000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为应对医院感染,召开了第四届医院和卫生保健相关感染国际大会,表明了全球对医院感染事业的关注和兴趣,提出了建立医院感染监控机制的建议。随后,医院感染的相关组织相应成立,各国医院开始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我国,每年由于医院感染产生的直接损失达100亿~150亿元。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接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986年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医院感染合作培训,同年,全国各地都相继成立了医院感染委员会。随着军队和各省、市、自治区相继组建本地区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卫生部在2000年颁发了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系列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正式纳入了我国卫生法规,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正式开始了对医院感染的统一监控。但是,相比国外,国内的医院感染管理仍然存在差距:由于卫生经济政策的限制,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对医院感染控制抓的力度不够,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我国医院感染率普遍达到了10%~15%,有的甚至高达20%。在国内,很多医院都缺乏对于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2007年6月对属地19所二级医院进行质控检查时发现:1、护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手部卫生、院内通风不足以及器材消毒不彻底造成医院感染的情况较多,相对于医疗过程,国内医院普遍对护理工作的不重视,这就造成医院感染多发于护理环节。2、医院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经对邻近几所医院的调查发现,有8所医院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占42%;6所医院未配备专职人员,占31.5%;有的虽然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但是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权威性,没有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综合质量考核。3、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虽然各级医院都已经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于缺少专业技术编制,管理人员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4、规章制度不完善。有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严格。5、医务人员缺乏感染控制培训。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普查发现,56%的从业人员未曾参加过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班,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医院分级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掌握不清,无法有效开展感染控制工作。6、消毒与灭菌质量问题突出。对7所医院的清洗消毒器材场所进行调查发现其无专用的清洗消毒室占36.8%;所查的口腔科门诊,52.6%配备器材总数为2~3把,用碘酊和乙醇涂擦法进行器材消毒,占63.1%,此法不能杀灭病毒,也不能涂擦到内部,几乎起不到消毒作用。7、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薄弱。8所医院未开展医院感染病例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占42%;有的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医师自报,其资料不真实;有3所医院未设细菌室,日常监测工作无法进行;个别医院未进行预真空压力灭菌器的高压锅生物监测,未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文章通过对医院感染产生的过程和防治流程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新形势下的医疗需求和临床特点,提出了控制策略:强调措施。医院要强化监测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环节质量的控制;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从而加强监督检查。同时,要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重视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并改善消毒设备,控制医院内部细菌的传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考试培训,对新进入医院的医生护士进行医院感染宣传教育,从头做起,做好防治工作。要加强重点科室和人员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符合医院实情的合理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达到管理控制一体化。建立感染管理工作的相关记录本,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预警职能、感染控制职能、监督职能和咨询培训职能的建设,建立完整的医院感染控制体系。强化医院消毒控制系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制度,不断完善各种预防隔离措施。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加强对全院职工依法管理医疗废物的培训。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原则,严格各种废物分类、包装、标识和运送,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医疗废物登记、集中统一焚烧处理的规范。医院药物部门和临床部门要重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污水的消毒处理,通过完善在临床流程中的各项预防制度,防止感染的发生。强化医院工作细节管理,严格规范保证工作流程达到感染控制要求。在病区、重症监护室、治疗室和处置室建立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感染控制的知识宣传教育与普及提高感染管理意识。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加强对各责任区的管理,坚持下收下送工作,加强对污染区的感染管理和各种敷料器械包装过程的管理,作好无菌室的管理工作,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突出医院感控队伍建设,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信息反馈,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对医院全员和病患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更新管理者的知识,加强医院机关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概念,通过加强检查和考核,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目标,搞好部门间的协调,开展医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本着“制度预防,科学治理”的原则,从根本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文章在最后对医院感染管理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新的病原体不断发现,耐药菌株种类也在不停更新,医院感染的研究要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的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用社会-生理-心理三位一体的理念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临床路径进行监控和控制,从而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开发生物制剂、疫苗解决急性典型医院感染疾病,研制消毒灭菌新方法、新药物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蔓延。最后,加强医院工作人员感染监测和教育,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门课程,使医疗工作者在校期间就集中教育,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奠定理论基础。正文引用了某院2005年—2007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资料,剖析了无锡、苏州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世界范围医院的感染率与防治效果,分析和发展了以往的医院感染控制思想,提出全面的感染控制策略。展望医院感染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减少新时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的效果,达到避免感染的目标。

二、在医院环境细菌监测工作中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医院环境细菌监测工作中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A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院感染
        2.1.2 医院感染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流程再造理论
        2.2.2 公共治理理论
    2.3 上述理论对公立综合性医院内部感染管理的启示
第三章 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存在不足
    3.1 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取得的成果
        3.1.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健全
        3.1.2 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1.3 强化重点部门建设与重点环节管理
        3.1.4 医院感染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活跃
    3.2 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不足
        3.2.1 政府层面
        3.2.2 医院层面
第四章 温州市A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调查问卷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方法
        4.1.3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4.1.4 样本量的确定
        4.1.5 调查结果
    4.2 专家访谈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4.3 温州市A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缺陷
        4.3.1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3.2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贯彻不力
        4.3.3 医护人员手卫生存在缺陷
        4.3.4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不到位
        4.3.5 医院行政工作人员对院感工作不了解
    4.4 温州市A医院内部感染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
        4.4.1 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4.4.2 临床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认知不足
        4.4.3 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繁忙,易忽视医院感染管理
        4.4.4 医院感染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第五章 发达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的做法及经验借鉴
    5.1 美国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1.1 美国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现状
        5.1.2 美国医院感染管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2 德国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2.1 德国医院感染管理实施现状
        5.2.2 德国医院感染管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 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优化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6.1.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
        6.1.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实施过程监控
        6.1.3 对医院开展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
        6.1.4 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学专业教育
        6.1.5 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建设扶持
    6.2 医院层面
        6.2.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充分发挥三级监控网络功能
        6.2.2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专业素质建设,稳定队伍
        6.2.3 多部门合作,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力
        6.2.4 注重关键要素,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
        6.2.5 全员参与,注重培训
        6.2.6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6.3 社会层面
        6.3.1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患者医院感染意识
        6.3.2 搭建平台,推动“政府-医院-社会(患者)”联动参与
        6.3.3 鼓励社会(患者)监督机制执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
附录 B 政府卫生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
附录 C 医院感染管理调查研究访谈提纲
致谢

(2)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医院感染含义和现况分析
    1.2 国外研究现况
    1.3 国内研究现况
    1.4 调查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背景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5 资料控制
        2.5.1 资料采集
        2.5.2 调查人员培训
        2.5.3 数据输入
    2.6 统计方法
    2.7 医院感染诊断界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采集
    3.2 各科室实查率
    3.3 各科室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3.3.1 内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3.2 外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4 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
        3.4.1 内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4.2 外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5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3.6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3.7 病原菌情况
        3.7.1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
        3.7.2 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
    3.8 社区感染病原菌情况
        3.8.1 社区感染病原菌的构成
        3.8.2 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3.9.1 不同科室使用抗生素目的情况
        3.9.2 抗生素使用率
        3.9.3 抗生素联用情况
        3.9.4 病原菌送检率
    3.10 不同药物种类的使用情况
        3.10.1 不同药物种类使用目的的情况
        3.10.2 各种种类抗生素使用率
        3.10.3 不同科室抗生素种类使用情况
    3.11 多重耐药性的情况
        3.11.1 医院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3.11.2 社区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实查率
    4.2 医院、社区感染现患率的分析
    4.3 感染人群与感染的关系
    4.4 医院、社区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
    4.5 医院、社区感染部位的分析
    4.6 医院、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分析
    4.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4.8 抗生素使用率、联用情况分析
    4.9 抗生素药物种类使用情况的分析
    4.10 病原菌多重耐药性情况分析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教育宣传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2 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5.3 加大监督管理、从面到点开展目标监控
    5.4 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
6 本次课题在研究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及未来所研究方向
    6.1 研究的特点
    6.2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6.3 本课题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2014-2018年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流行病学、耐药现状、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医院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1.1.2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与变化
        1.1.3 感控人员的内涵、岗位要求及现状
        1.1.4 胜任力研究是卫生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焦点
    1.2 国内外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研究现状
        1.2.1 北美地区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
        1.2.2 英国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
        1.2.3 欧洲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
        1.2.4 香港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
        1.2.5 其他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胜任力理论
        2.1.1 胜任力的定义
        2.1.2 胜任力的特点
        2.1.3 胜任力模型
        2.1.4 胜任力辞典
    2.2 人岗匹配理论
    2.3 动机理论
第3章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1.3 问卷调查
    3.2 结果
        3.2.1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初始量表形成
        3.2.2 指标筛选和优化
        3.2.3 信度效度分析
        3.2.4 评价模型权重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实证研究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1.4 质量控制
    4.2 结果
        4.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4.2.2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自评结果
        4.2.3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2.4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各维度关系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讨论与对策建议
    5.1 讨论
    5.2 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创新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苏州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数据收集
        2.3.2 研究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2.4 质量控制
        2.4.1 数据标准
        2.4.2 新生儿出生体重分组标准
        2.4.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医院感染发生率
    3.3 器械使用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
    3.4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
    3.5 医院感染病原菌
    3.6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6.1 出生体重与医院感染关系
        3.6.2 胎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3.6.3 Apgar 1 min评分与医院感染关系
        3.6.4 产妇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3.6.5 分娩方式与医院感染关系
        3.6.6 胎盘畸形与医院感染关系
        3.6.7 羊水污染与医院感染关系
        3.6.8 产妇产前发热与医院感染关系
        3.6.9 产妇重度先兆子痫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0 新生儿窒息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1 静脉营养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2 机械通气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3 脐静脉插管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4 PICC插管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5 抗菌药物使用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6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关系
    3.7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
    4.2 器械使用及相关感染发生分析
    4.3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析
    4.4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
    4.5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4.5.1 非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4.5.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4.6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4.7 研究不足与改进
5 对策与建议
    5.1 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5.2 组织制度建设
    5.3 重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4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5.5 加强人员管理
    5.6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
    5.7 重视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
    5.8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5.8.1 加强环境物表消毒与管理
        5.8.2 加强仪器设备消毒与管理
    5.9 加强配奶管理
    5.10 严格新生儿日常护理
    5.11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5.12 职业与员工健康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多学科合作模式在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控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一、绪论
    (一) 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控知识培训背景
        1.对护理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控知识培训迫在眉睫
        2.传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模式的特点
        3.多重耐药菌感控知识培训呼吁多学科合作
    (二) 多学科合作培训的研究目的
    (三) 多学科合作培训的研究意义
    (四) 多学科合作培训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测试法
        3.现场观察法
        4.对比实验法
二、国内外多学科合作模式的研究综述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1.多重耐药菌
        2.医院感染
        3.多学科合作培训
    (二) 国内外多学科合作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多学科合作模式的研究现状
        2.国内多学科合作模式的研究现状
三、多学科合作培训的研究过程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变量
    (三) 研究方案及过程
        1.试题编制
        2.培训前知识测试
        3.培训前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率调查
        4.实验组培训过程记录
        5.对照组培训过程记录
        6.培训后知识测试和防控多重耐药菌措施执行情况调查
    (四) 统计分析
    (五) 技术路线图
四、多学科合作培训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二) 培训前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1.培训前测试结果与分析
        2.培训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3.实验组、对照组培训前后测试成绩对比与分析
    (三)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情况与分析
        1.实验组和对照组手卫生执行情况与分析
        2.实验组和对照组防护措施执行情况与分析
        3.实验组和对照组环境卫生检测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展望
    (一) 多学科合作培训的研究结论
        1.多学科合作培训更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控知识水平
        2.多学科合作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防护措施执行率
        3.多学科合作培训推动多学科的交叉发展
    (二) 多学科合作培训的研究局限
        1.抽样的局限性
        2.研究对象的局限性
        3.测试成绩缺乏配对样本t检验
        4.ATP检测样本量不足
    (三)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培训前测试试卷
附录2: 培训前后测试试题对应
附录3: 防控措施核查表
附录4: 培训前后测试成绩
致谢

(7)新疆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信行干预研究及目标性监测的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医院感染定义
    1.3 医院感染的流行现状
    1.4 医院感染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
    1.5 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现状
    1.6 ICU医院感染的经济学损失
    1.7 医院感染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影响
    1.8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1.8.1 年龄因素
        1.8.2 基础疾病及意识情况
        1.8.3 侵袭性操作
        1.8.4 器官移植
        1.8.5 损害免疫系统及功能的因素
        1.8.6 手术因素
        1.8.7 其他因素
    1.9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0 研究内容与框架
        1.10.1 研究内容
        1.10.2 研究框架
第2章 医院感染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知信行”理论模式的应用
    2.2 医院感染监测的应用
第3章 新疆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样本选择
        3.1.2 样本数量计算
        3.1.3 样本纳入、排除标准
        3.1.4 研究方法
    3.2 研究结果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2 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3.2.3 不同人口学特征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总体知晓情况
        3.2.4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点知晓情况
        3.2.5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态度总体情况
        3.2.6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态度情况
        3.2.7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总体情况
        3.2.8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情况
        3.2.9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3.2.10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
        3.2.11 确定医院感染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分析
    3.3 讨论
        3.3.1 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
        3.3.2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对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3.3.3 知识、态度、行为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3.4 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确定
    3.4 小结
第4章 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信行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研究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内容与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1.4 质量控制
    4.2 研究结果
        4.2.1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ICU医务人员基本情况比较
        4.2.2 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ICU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对比
        4.2.3 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态度持有、行为情况
        4.2.4 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
    4.3 讨论
        4.3.1 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提高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水平
        4.3.2 综合干预措施改善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
    4.4 小结
第5章 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监测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医学伦理学考虑
        5.1.3 纳入排除标准
        5.1.4 器械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5.1.5 相关计算公式
        5.1.6 研究方法
        5.1.7 资料收集
        5.1.8 资料整理阶段
        5.1.9 数据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
        5.1.10 质量控制
    5.2 研究结果
        5.2.1 两所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基本资料
        5.2.2 两所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
        5.2.3 两所医院综合ICU病房侵袭性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及器械使用情况
        5.2.4 两所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5.2.5 两所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5.2.6 综合性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基本资料
        5.2.7 综合性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
        5.2.8 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侵袭性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及器械使用情况
        5.2.9 综合性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5.2.10 综合性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5.2.11 专科性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基本资料
        5.2.12 专科性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
        5.2.13 专科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侵袭性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及器械使用情况
        5.2.14 专科性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5.2.15 专科性医院综合ICU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5.3 讨论
        5.3.1 ICU医院感染现况分析
        5.3.2 ICU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5.3.3 医院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医疗费用的调查研究
    6.1 研究对象与方法
        6.1.1 研究对象
        6.1.2 配对条件及原则
        6.1.3 研究内容
        6.1.4 资料收集
        6.1.5 统计分析
        6.1.6 质量控制
    6.2 研究结果
        6.2.1 综合性医院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配对及住院费用情况
        6.2.2 综合性医院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医疗费用情况
        6.2.3 综合性医院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费用使用情况
        6.2.4 综合性医院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天数情况
        6.2.5 专科性医院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配对及住院费用情况
        6.2.6 专科性医院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医疗费用情况
        6.2.7 专科性医院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费用
        6.2.8 专科性医院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天数情况
    6.3 讨论
        6.3.1 ICU患者医院感染医疗费用的分析
        6.3.2 ICU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医疗费用的分析
        6.3.3 ICU患者不同入院诊断医院感染的医疗费用的分析
        6.3.4 ICU患者不同影响因素医院感染医疗费用的分析
        6.3.5 ICU患者医院感染对住院天数的影响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创新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第8章 建议与对策
    8.1 有针对性地开展医院感染教学与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水平
    8.2 正视现状及不足,提升手卫生依从性
    8.3 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力度
    8.4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理论体系
    8.5 促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根据法律法规配合感染管理科做好监控工作
2 监测的方法与内容
    2.1 监测方法
    2.2 监测内容
3 定期发布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4 密切与临床的关系, 满足临床的迫切需要
5 配合提高医院感染科做好宣教工作

(9)大型综合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某大型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七、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医院感染现状的定量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定性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组织实施
    五、调查质量控制
    六、定性研究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和对策建议
    一、讨论
    二、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 总结
    一、全文总结
    二、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附件 1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附件 2 医院感染定性调查研究访谈提纲
文献综述 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10)新形势下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的历史及发展概述
    1、国际方面
    2、国内方面
    3、医院感染管理的国内、外比较
    4、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理论
    5、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体系
第二部分 医院感染的实证研究
    1 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第三部分 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不足
    1 医疗护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2 医院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4 规章制度不完善
    5 医务人员缺乏感染控制培训
    6 消毒与灭菌质量问题突出
第四部分 新形势下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与具体措施
    1 强化医护工作过程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
    2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3 强化医院消毒控制系统
    4 强化医院工作细节管理
    5 突出医院感控队伍建设
第五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展望
    一、新病原体的出现与发现
    二、减少新耐药菌株的出现
    三、分子流行病学在医院感染研究中的发展
    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
    五、生物制剂、疫苗的开发与应用
    六、消毒灭菌新方法、新药物的研制
    七、加强医院工作人员感染监测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
综述
致谢

四、在医院环境细菌监测工作中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温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A医院为例[D]. 施颖辉.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2]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D]. 王梓瑜.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3]2014-2018年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D]. 吴方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 陈慧斯. 吉林大学, 2019(02)
  • [5]苏州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指标分析[D]. 刘世庆. 苏州大学, 2018(06)
  • [6]多学科合作模式在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控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 杨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7]新疆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信行干预研究及目标性监测的经济学评价[D]. 贾巍. 吉林大学, 2017(11)
  • [8]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作用[J]. 王艳,王萍,阎萍.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6)
  • [9]大型综合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某大型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D]. 陈翠敏.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1)
  • [10]新形势下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策略研究[D]. 邹丽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医院环境细菌监测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