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硅耐酸铸铁的快速测定

高硅耐酸铸铁的快速测定

一、高硅耐酸铸铁的快速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吴芷如[1](1967)在《高硅耐酸铸铁的快速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高硅耐酸铸铁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现在国内有不少单位在试制。但是对其化学成份的全面分析,在国内尚未见到系统的方法。鞍山钢铁试验方法标准会议和吴继祖等曾推荐了硅的测定方法,对其它成份并未提及。在国外的资料中,对其它成份虽然提到,但也无具体的分析方法。本文试验了用溴——氢溴酸溶液分解试样测定其硅含量,又在同一份滤液中测定锰、磷、铜及稀土的含量。

秦紫瑞,李隆盛,于勇,邵有全,项礼[2](1985)在《高硅铸铁的组织及其耐蚀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秀真,刘太强,于化顺,张均艳,荣富荣[3](1996)在《高硅球墨铸铁的硅脆现象及其消除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对高硅球墨铸铁的脆化现象及本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硅量的增加,脆性增加,并发现含硅4.46%~5.09%时,冲击韧性急剧下降,这一急剧转变点(即硅脆点)同时又是α固溶体晶格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点.指出合金有序化是导致硅脆现象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硅脆现象的方法

张翔[4](2014)在《成分与工艺对双相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双相等温淬火球墨铸铁(Dual PhaseAustempered Ductile Iron,简称Dual PhaseADI)是采用部分奥氏体化工艺得到含有共析铁素体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共析铁素体改善了ADI的切削加工性能同时减小了其对缺陷的敏感性,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开创先热处理后机加工的工艺路线。本文主要研究:硅对球墨铸铁铸态组织及共析三相区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对双相ADI组织、力学性能及油润滑磨损性能的影响;铜对球墨铸铁铸态组织及对双相ADI组织、力学性能及油润滑磨损性能的影响;双相ADI乃至ADI组织形成特点。试验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检测试样组织、成分、微观形貌;布氏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等测量试样力学性能;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试样耐磨性;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试样耐蚀性。研究表明:(1)球墨铸铁含硅量升高,其共析三相区温度上、下线均升高,共析三相区温度区间随之扩大。球墨铸铁球化率逐渐升高,珠光体含量逐渐降低。(2)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基体组织中共析铁素体减少且奥铁体增多,残余奥氏体及其含碳量升高。力学性能表现为硬度与抗拉强度升高,冲击韧性、延伸率降低。油润滑耐磨性增强,耐蚀性增强。(3)等温淬火温度升高,奥铁体由细针状变为羽毛状,残余奥氏体及其含碳量升高,双相ADI硬度与抗拉强度降低,冲击韧性与延伸率升高,耐蚀性先降低后升高,磨损失重升高,后因应力诱变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磨损失重降低。然而当等温淬火温度达到395℃,双相ADI基体中出现大量珠光体导致残余奥氏体含量和力学性能均下降,磨损失重增高,耐蚀性减弱。(4)铜含量升高,球墨铸铁球化率升高,珠光体含量增多。铜对双相ADI组织及力学性能、耐磨性影响不大,铜对双相ADI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淬透性,铜的加入可提高双相ADI耐蚀性。(5)ADI奥氏体化转变服从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机制,在奥氏体长大过程中,碳是由石墨远端奥氏体向石墨附近的奥氏体扩散。等温转变过程中奥氏体内部碳起伏,针状铁素体在贫碳区形核,铁素体内过饱和碳向奥氏体扩散得到富碳的残余奥氏体。

占多产[5](2009)在《高牌号铸态球墨铸铁的工艺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汽车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对汽车铸件的强度和伸长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应为最低要求),即在目前国家球铁牌号中,在满足抗拉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将伸长率提高一个等级(如QT500—10,QT550—7等)。因此研究开发塑性要求更高的珠光体、珠光体一铁素体混合基体球铁,对进一步发挥铸态球铁的强韧性潜力,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扩大铸态球铁的使用范围是很有意义的。在生铁原料货源稳定,研究铜锰合金化对铸态球墨铸铁性能的影响。在稳定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的条件下,适当控制C、Si含量,强化孕育,添加少量Cu和Mn,成功生产出高强度、高塑性的铸态球墨铸铁(塑性指标δ比国家相应牌号高出一个级别)。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铸件,性能稳定,成本大大降低。为了不使铸件中出现碳化物并减少铸件不同截面的硬度差,应视力学性能和铸件壁厚不同而适当调整Cu和Mn含量,本文重点研究了铜锰对合金化铸态球墨铸铁性能的影响。

邓瑞华[6](2016)在《《铸造术语国家标准》(节选)英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科技的交流与发展推动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媒介,对其要求越来也高。但目前科技方面的翻译水平仍旧不高,因而科技方面的翻译显得日趋重要。此外,中英语言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尤其在科技文体中,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翻译不当会直接影响中外科技方面互相交流的质量。这给译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报告对科技类文本中铸造术语释义的翻译进行分析。翻译此类文本不仅需要深厚的双语功底,还需涉猎此类领域专业知识,译文要到做准确理解,通顺表达。本报告以前人对科技文本的结构、句型、翻译技巧等方面的研究为基础,以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大量的实例,从定语结构的翻译和无主句的翻译两方面对铸造术语释义的英译策略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本报告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对铸造方面的知识是翻译铸造术语释义的前提;其次,在翻译定语方面,若中文中定语不长,译者可直接翻译成对应的英文定语,从而在保证功能对等的情况下取得形式对等,若中文中定语较长,译者只能舍弃形式对以等保证功能对等,把中文中的前置定语译为英语中的后置定语;第三,在翻译无主句方面,译者可采用被动语态和译为含主语的句子等翻译方法。

二、高硅耐酸铸铁的快速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硅耐酸铸铁的快速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4)成分与工艺对双相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双相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产生和发展
        1.2.1 双相 ADI 的产生
        1.2.2 双相 ADI 的研究现状
        1.2.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的制备
        2.1.1 试验材料化学成分的设计
        2.1.2 试样的制备
    2.2 试验方案的设计
        2.2.1 热处理工艺设计
        2.2.1.1 奥氏体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2.2.1.2 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2.2.1.3 热处理工艺确定
        2.2.1.4 铜含量对双相 ADI 组织性能的影响
        2.2.2 摩擦磨损试验
        2.2.3 电化学腐蚀试验
    2.3 性能测试与组织分析手段
        2.3.1 性能测试设备
        2.3.2 组织分析方法与设备
第三章 含硅量对球墨铸铁共析三相区及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1 硅对ɑ+γ+G 共析三相区的影响
        3.1.1 硅对ɑ+γ+G 共析三相区影响的理论计算
        3.1.1.1 Fe-Si 二元合金相图分析
        3.1.1.2 Factsage 软件介绍
        3.1.1.3 硅对 Fe-C-Si 多元相图影响
        3.1.2 ɑ+γ+G 三相区试验验证
        3.1.3 正火法估测ɑ+γ+G 温度上线
    3.2 硅含量对铸态组织的影响
        3.2.1 硅含量对石墨的影响
        3.2.2 硅含量对基体组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处理工艺对双相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1 奥氏体化温度对双相 ADI 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1.1 奥氏体化温度对双相 ADI 组织的影响
        4.1.2 奥氏体化温度对双相 ADI 力学性能的影响
        4.1.3 奥氏体化温度对双相 ADI 油润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1.4 奥氏体化温度对双相 ADI 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4.2 等温淬火温度对双相 ADI 组织性能的影响
        4.2.1 等温淬火温度对双相 ADI 组织的影响
        4.2.2 等温淬火温度对双相 ADI 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等温淬火温度对双相 ADI 油润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2.4 等温淬火温度对双相 ADI 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铜含量对球墨铸铁及双相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5.1 铜含量对球墨铸铁的影响
        5.1.1 铜含量对共析三相区的影响
        5.1.2 铜含量对石墨的影响
        5.1.3 铜含量对基体组织的影响
    5.2 铜对双相 ADI 组织、性能的影响
        5.2.1 铜含量对双相 ADI 组织的影响
        5.2.2 铜含量对双相 ADI 淬透性的影响
        5.2.3 铜含量对双相 ADI 力学性能的影响
        5.2.4 铜含量对双相 ADI 油润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2.5 铜对双相 ADI 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双相 ADI 组织形成机理的初步探索
    6.1 试验方案设计
    6.2 不同基体球墨铸铁对双相 ADI 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6.3 ADI 组织形成机理的初判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高牌号铸态球墨铸铁的工艺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国内外球墨铸铁的发展研究现状
        1.1.2 球墨铸铁的组织与性能
        1.1.3 球墨铸铁的生产制造工艺
    1.2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本课题来源的企业背景
        1.2.2 本课题研究的积极意义
    1.3 拟采用的技术研究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技术服务内容和验收标准
    2.1 技术服务内容
    2.2 技术成果验收标准
    2.3 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 试验条件及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备设施
    3.3 试验方法
第四章 试验研究结果
    4.1 符合QT700-3性能要求的试验
        4.1.1 B12号
        4.1.2 B21号
        4.1.3 C41号
        4.1.4 C42号
        4.1.5 F11号
        4.1.6 E22号
        4.1.7 F21号
        4.1.8 F22号
        4.1.9 F32号
        4.1.10 E41号
    4.2 符合QT600-5性能要求的试验结果
        4.2.1 C22号
        4.2.2 C31号
        4.2.3 D12号
        4.2.4 D22号
        4.2.5 E11号
        4.2.6 E12号
        4.2.7 F11号
        4.2.8 F12号
        4.2.9 E21号
        4.2.10 F31号
    4.3 符合QT550-7性能要求的试验(共3组)
        4.3.1 B11号
        4.3.2 C21号
        4.3.3 D21号
    4.4 符合 QT500-10性能要求的试验(共4组)
        4.4.1 C21号
        4.4.2 D11号
        4.4.3 D21号
        4.4.4 D11号
    4.5 球铁阶梯试块硬度分布情况
第五章 试验结果分析
    5.1 碳和硅对球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5.1.1 球铁中含碳量的选择
        5.1.2 球铁中含硅量的选择
        5.1.3 球铁中碳当量选择的原则
    5.2 硫和磷对球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5.3 锰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4 锰为适量时铜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4.1 含锰量0.8%时,含铜量对球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5.4.2 含锰量0.7%时,含铜量对球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5.4.3 含锰量0.5%时,含铜量对球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5.5 锰为中量时锡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6 锰为中量时锑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7 铬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8 加钼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9 结论
        5.9.1 QT500-10球铁生产工艺方案
        5.9.2 QT550-7球铁生产工艺方案
        5.9.3 QT600-5球铁生产工艺方案
        5.9.4 QT700-3球铁生产工艺方案
第六章 生产现场试验结果验证
    6.1 现场试验方案
        6.1.1 原铁水化学成分(%)
        6.1.2 球化剂
        6.1.3 孕育处理
        6.1.4 生产不同牌号时,铜锰合金元素成分调整
        6.1.5 球化处理工艺
        6.1.6 尽量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6.2 现场试验操作要求
        6.2.1 浇注方式
        6.2.2 浇注温度
        6.2.3 浇注速度
        6.2.4 合金加入量
    6.3 现场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铁水化学成分光谱分析
        6.3.2 力学性能及金相分析
        6.3.3 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改进
    7.1 最终工艺方案
    7.2 改进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铸造术语国家标准》(节选)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1. Introduction
2. Brief Introduction of Translation Task
3.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3.2 Translation
    3.3 Proofreading
4. Cas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4.1 Brief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4.2 Textual Features
    4.3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Structure
        4.3.1 Into Pre-attributive Structure
        4.3.2 Into Post-positive Attributive Structure
        4.3.3 Into Pre-attributive and Post-positive Attributive Structure
    4.4 Translation of Subjectless Sentence
        4.4.1 Into Passive Voice
        4.4.2 Into Sentence with Subject
5. Summary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四、高硅耐酸铸铁的快速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硅耐酸铸铁的快速测定[J]. 吴芷如. 理化检验通讯, 1967(06)
  • [2]高硅铸铁的组织及其耐蚀性的研究[J]. 秦紫瑞,李隆盛,于勇,邵有全,项礼. 大连工学院学报, 1985(04)
  • [3]高硅球墨铸铁的硅脆现象及其消除方法[J]. 李秀真,刘太强,于化顺,张均艳,荣富荣.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6(S1)
  • [4]成分与工艺对双相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张翔.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5]高牌号铸态球墨铸铁的工艺研究及应用[D]. 占多产. 南昌大学, 2009(S1)
  • [6]《铸造术语国家标准》(节选)英译实践报告[D]. 邓瑞华.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4)

标签:;  ;  ;  

高硅耐酸铸铁的快速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