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全绝缘成套配电装置

110kV全绝缘成套配电装置

一、110千伏全绝缘成套配电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王川[1](2020)在《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逐年增长,配网运行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日渐提高,供电企业对中压配网线路的线损管理重视程度得到增强,从供电质量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提高配网线路的供电质量,使用户得以使用更加稳定、更加优质的电能;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减少企业损失,变相提高售电量,提高企业效益。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电能质量角度,在配网精益化管理的内容中,配网线路损耗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四分”线损管理,结合10千伏分线同期线损管控需求,论文完成了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与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研究,设计研制了新型的一二次融合移动式计量装置:按照网格化体系和目标网架固有特性,提出了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电缆网和架空网的网格划分方法,形成了关口建设改造需求;提出了基于可观加权线损最大化和关口建设成本最小的分阶段关口优化配置方法;制定了关口配置原则和四种典型配置模式,有效指导规范了国家电网公司10千伏分线线损关口建设改造工作。论文提出了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架构体系,提出了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压配电网线损多维度精准辨识。建设完成扬州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为配电网10千伏分线线损管控和精细化降损提供实践依据,促进了 10千伏分线管理模式在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应用和配电网精细降损工作的高效开展。

孙彬[2](2020)在《济阳区配电网快速故障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配电网以谐振接地系统为主,线路发生单相接地后故障暂态信号存在难获取、抗干扰能力差、获取信息少、信号同步质量不高等多方面问题。随着电网通信、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传统配电网的故障定位功能无法满足现代配电网的发展,传统阶段式电流保护存在误动、拒动等多类情况。故障选线和定位原理准确度不高,有盲区、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可靠的选线及定位方法。此外,国内配电系统绝大多数采用在线故障定位方法,研究快速可靠实用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系统对配网优化运行、故障隔离、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故障定位的研究为目标,在变电站内,应用具备暂态原理的10千伏保护装置,基于故障初期的高频、高幅暂态电流,可精准判断故障线路;在变电站外,配电线路上加装一二次深度融合开关,使其具有采集暂态特征信号与暂态录波功能,从而实现对负荷侧接地故障的判定,最后将告警信号及录波波形上传至主站。主站综合站内选线装置与站外开关的判定结果,综合分析后给出故障区间,实现故障的自动隔离,从而实现站内准确选线、站外准确选段的目的,提高供电可靠性。

李钻钻[3](2020)在《山西晋中介休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网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水平,在此过程中,变电站是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全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安全,是连接用户与发电厂的重要枢纽,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作用。设计出最经济最优秀的变电站成了未来电网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地区的高速发展,当地的用户用电需求已经远远大于目前电网的供电能力,要增加新的变电站,让用户与企业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使得国家经济得到更完整的发展。根据山西省电力公司的批复,山西晋中介休开发区220k V变电站新建项目初步确定了电压等级、主变远景设计规模和总体规模。本文根据具体的标准对电气一次系统以及电气二次系统进行了完整的配置,确定了相关的电气设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变电站系统的接入方案确定。在考虑山西省晋中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山西省电网发展现状之后,对此地区进行正确的负荷预测,以这个为主要依据进行变电站接入系统的相关设计。2.变电站规模设计。上面确定了变电站系统的接入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可以确定变电站规模的设计,在进行实地考察后能够做出合理的决定。3.系统的通信以及监控系统。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确定。对变电站的系统网络的几种接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其中还包括具体的二次设备的选择以及调度自动化的具体方案。

艾嘉麒[4](2020)在《兴安阿尔山市白狼66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所谓变电站,通常说的是在电力系统中对电流和电压进行转换,然后进行电能分配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发电站内的变电站一般都是用来升压的,其主要职责就是将产生的电能提高到一定的电力值后输送到高压电网中去。本文针对兴安阿尔山市白狼66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研究与设计,兴安阿尔山市白狼66kV变电站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是该区域的重要供电电源,白狼66kV变电站按照无人值班常规变电站设计。本文结合兴安阿尔山市白狼66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研究与设计的基本要求,依据电力系统关于变电站设计的相关基本规则,从工程的实际条件出发,针对白狼66千伏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做了具体的分析。本课题在对白狼区域的基本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预测电力的负载增值,与变电站设计方详细了解变电站负荷特点、具体位置坐标以及内部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白狼变电站提出经济、合理、易于施工的方案设计。本课题主要研究变电站用电负荷特性,供电线路特殊性及二次保护系统配置,在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并结合现代电力科学理论基础上,研究设计供电可靠性高、安全稳定、经济适用的变电站增容工程设计方案。依据可研方案到工程现场实地调查,掌握最准确的现场资料;按照兴安盟电网当前运行情况及远期规划条件、工程设计范围及设计依据,提出工程设计概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相关理论计算,精准定位变电站负荷特性。通过电气计算,确定有关电气参数和主接线形式,完成电力系统一次部分设计。根据系统继电保护方式和调度自动化现状,确定二次系统设计方案。

吴娟[5](2020)在《商水西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于能源,尤其是电力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化石能源的紧张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使电网安全高效运行和实现广泛的新能源接入,大力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220kV变电站作为地区电能汇集和分配的中心,其智能化的实现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故对新建智能站进行充分的研究,考虑工程实际的各方面因素,并在保障城市电能质量的基础上,使变电站设计做到智能、经济、高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此背景下,针对22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进行研究,提出符合工程实际的一次与二次系统设计方案,具体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首先介绍了商水西变设计研究背景,然后总结概括变电站设计研究的现状。之后考虑商水西变所在地区的电网状况及其规划,预测了近远期负荷,并根据其结果对输变电容量与功率平衡进行计算,得出建设商水西变的必要性。(2)根据“三层两网”与“一次设备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等智能化技术原则要求,得出了可应用于商水西变的智能化技术方案。(3)系统地介绍了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在可能的三个方案中进行了系统的潮流计算,并根据经济与技术两方面综合比较,得出最佳接入方式。计算了短路电流与远近期的无功补偿容量,并根据电气计算结果对一次系统的主变压器、主接线方式以及相应电压等级的高压开断与保护设备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与选型。(4)根据智能化技术方案,进行了具体的二次系统设计。应用了标准的运行管理模式,在自动化系统中采用开放式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并且在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均采用双重化星形以太网。采用智能化组件,设计了智能层次化保护与监测系统,使全站运行更加高效。(5)最后对商水西变整体造价进行了评估计算,将其与通用造价对比,并通过计算单位资产供电量指标,得出了文章的设计造价合理、经济性较高。

王佳庆[6](2020)在《通榆边昭66kV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文中认为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化石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地球环境也在逐渐恶化,故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找到新型清洁、安全并且可靠的可再生或可持续能源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丰硕的太阳能源辐射就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是一种取之不尽无污染,用之不竭可再生的低成本清洁能源。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系统,该发电系统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直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进行传输。光伏发电过程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也不会排放任何污染,具有可持续供给、清洁、安全、无噪声的优点,对地球环境保护和解决一次性资源短缺的危机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光伏发电的目的与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发展现状。然后以通榆边昭光伏发电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66kV光伏发电站的电气部分设计、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设计以及二次系统等的设计,分析了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的配置及原理,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的研究,选用合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光伏并网控制器、光伏逆变器、直流汇流箱以及交流配电柜等相关电气设备,设计了发电站二次系统方案,以及此类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防雷接地的相关方案。最后,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设计出一个完整可靠的光伏发电系统,建立了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的66kV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系统工作稳定,利用太阳能为主要能源,有效地解决了能源供应问题,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此外,该发电项目应用范围广,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就近供电,不必长距离输送,有效地解决了长距离输电线路所造成的电能损失的问题。光伏发电站还具有建设周期短,资源成本低,组建方便快捷的优点,能有效解决光伏变电站对电网负载的持续可靠供电问题,有效地改善了通榆县地区电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电压低的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王祖程[7](2020)在《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文中认为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对变电站的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因其转移灵活、高度集成化、易启动、省时省力、易安装、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变电站新建工程、自然灾害应急、短期电力供应、停电检修、公共事业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济南中弘广场供电方案为实例进行研究设计。本次设计的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将变电站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分别为:110kV主变压器模块、高压侧PASS组合电器模块、10kV中压配电开关柜模块、预制舱式综合自动化模块、运输车模块。每个模块均采用整体预制结构,不仅实现了模块化生产,还简化了现场安装流程,缩短了整体工期。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不仅是常规变电站缩小后的移动版,也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整合与优化配置。本文主要进行如下研究设计:(1)结合移动变电站附近地区的站址概况和负荷增长速度,分析了工程必要性,确定了移动变电站的规模、系统接入方案。进行了变压器负荷、短路电流及导体截面的电气计算,无功补偿容量及中性点接地的分析和设计。完成了移动变电站的整体初步电气设计,为接下来更进一步的选型设计和针对运输的特殊设计奠定了基础。(2)根据总负荷计算结果和变压器特点,对变压器进行选型。根据实际应用改进了变压器的散热器位置、油枕结构、高压套管位置,解决了在道路运输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创新设计了变压器中性点旋转机构,既保证了运行时的操作安全距离,又实现了在变电站整体运输时的便捷性。(3)论述了目前主要的高压开关组合电器类别并进行选型。改进了 PASS高压组合电器安装方式以适应运输中的限宽问题。本文创新设计了 11OkV避雷器旋转机构,提供了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保障了移动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同时解决了运输中存在的问题。(4)根据现场实际计算短路电流,确定了10kV开关柜的分断能力。结合产品优势和经济性完成了 10kV开关柜的设计选型。由于预制舱体积有限,对10kV开关柜进行合理布置,以满足安全距离的设计要求。(5)论述了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的优势和特点并进行选型,结合现场情况,完成了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的合理布置。通过配置系统网络构成、自动化系统设备、综合保护功能,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守设计。在其他二次系统方面,创新应用了自动灭火系统,提高了在突发意外火警时的应急反应能力,使移动变电站更加适应车载式的使用环境。最后对所有设备进行平面布置,完成了移动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达成了预期目标。

白超[8](2020)在《韶关城区中压配电网故障率研究及其降低措施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社会各界对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之下,打破了电网企业在电力交易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将电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实现市场化交易。电网企业的电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面临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最终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南方电网广东韶关城区供电局作为一家典型的电网企业,必须紧跟改革步伐,转变旧思维,更加积极提高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配网故障率、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高客户电力获得指数、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提升客户忠诚度,以求在电力市场化的浪潮中获得一线生机。配网系统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终端的在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客户供应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配电线路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泛,一旦发生故障停电损失和影响不容忽视,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最大。韶关地处粤北山区,中压配电网采用10k V电压等级,多年来电网投资存在“重主网,轻配网”、“重输变电,轻配电”的问题,配网发展较珠三角地区相对落后。韶关城区供电局故障率居高不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高可靠性的用电需求。通过研究和探索降低中压配电网故障率的方法,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可转供率,缩小停电范围、降低停电影响,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结合韶关城区配网历史运行数据资料,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对韶关城区供电局历史故障数据的细致分析,总结故障高发问题,并对线路避雷器、电缆附件等故障高发设备进行技术分析,研究和讨论了降低中压配网故障率、减少故障停电时间的方法,在技术方面总结了避雷器轮换周期、局部放电检测、超声波检测、电缆头在线测温的实际应用,在管理方面总结了一套从计划制定、执行、监督、考核、回顾、改进、提升的管理方法,经过一年实际运行,验证行之有效。这些措施提供了配网运行、可靠性管理提升的相关工作经验。希望能够在降低中压故障率方面对提高供电企业竞争力产生正面影响,同时给其他县区级供电企业的中压配网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朱剑鹏[9](2020)在《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一体化融合及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智能配电设备的广泛应用,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显着提高,现阶段的一二次融合设备为开关本体与状态传感器、智能组件的集成化设计,解决了传统设备之间接口不匹配、兼容性、扩展性差等问题,逐渐成为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融合技术的研究聚焦在开关本体与控制单元的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对于一体化设备入网检测方案的研究较少,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配电终端采集单元结构理论分析了现场运行工况下温升、压力、强电磁干扰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得到温度对配电终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部元器件及输出增益的改变,并运用Proteus软件仿真验证;压力会使二次设备内部出现凝露及闪络放电现象,缩短绝缘寿命;强电磁干扰对终端单元的影响体现在内部过电压及串扰信号的产生。结合理论分析,搭建试验电路对融合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及测量准确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温度试验过程中,终端单元测量精准度比值差约为2.0%,相差可达15′;当试验压力为0.35MPa时,比值差升高为0.65%左右,相差可达9′;40k V雷电冲击干扰下比值差超过1.0%,相差约为20′。为了提高了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L型与π型电路串联的一二次融合配电开关抗干扰抑制措施及互感器准确度检测方法,有效解决了电磁干扰条件下互感器输入端高频阻尼振荡问题。结合试验结果及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招标需求提出了一种包含温度、压力、电磁干扰等影响因素的一二次融合配电开关检测策略,一方面,从设备基本功能及运行环境下性能可靠性方面入手解决了现有融合配电开关入网检测缺乏一体化检测标准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及驻厂检测过程中对现阶段融合设备存在的欠缺之处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理论与试验验证了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设备一体化检测及融合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后续融合程度更高的智能配电开关样机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范靖[10](2020)在《水利枢纽12兆瓦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能源中,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开发利用获得普遍重视,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商业化条件快速发展。拟建水利枢纽光伏场区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度高、辐射量大,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依据太阳能光伏电站电气设计规程、规范,结合光伏发电产业政策,针对东江水利枢纽实际自然条件,提出12MW光伏电站优化电气设计。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光伏发电技术的历史与现状。通过研究和分析光伏发电的现状,光伏电站所在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对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和最大功率跟踪进行计算,为系统技术方案设计提供基础。然后在设计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并计算发电量,根据总体方案,分析投资收益,提出逆变器和直流配电设备选型原则,选择适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光伏组件、光伏子阵,设计系统运行方式,设计适宜倾角和方位角,确定适宜光伏子阵设计方案、光伏组件间电缆连接计算、行间距和列间距等,最后设计环境监测方案和组件清洗及抗PID方案。最后,确定电气部分设计方案,根据电气一次接入系统原则,设计电气主接线、过电压保护、接地、照明等方案,电气二次设计中,确定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监控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直流系统和二次交流电源系统、五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电位系统以及二次设备组屏布置方案;在通信设计中,根据通信需求,设计出通信方案、调度网络方案及各种业务通道方案。

二、110千伏全绝缘成套配电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0千伏全绝缘成套配电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复杂配电网10千伏线损关口优化配置技术
    2.1 新型10千伏分线线损计量装置设计研制
        2.1.1 总体设计
        2.1.2 一体化电子互感器设计
        2.1.3 三段可调U型结构设计
        2.1.4 高压直接取能设计
        2.1.5 数据采集与通信单元设计
        2.1.6 整体误差校验
    2.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
        2.2.1 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配电网网格化划分方法
        2.2.2 复杂配电网关口配置方法
    2.3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与模式
        2.3.1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
        2.3.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模式
    2.4 小结
第三章 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
    3.1 配电网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分析方法
    3.2 中压配电网线损全过程计算模型
    3.3 10千伏线损异常原因精准辨识
    3.4 小结
第四章 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建设与评价
    4.1 扬州示范区建设评价
        4.1.1 主要建设内容
        4.1.2 建设成效及亮点
    4.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2)济阳区配电网快速故障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智能算法的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
    2.1 现有暂态量定位方法及改进思路
        2.1.1 近似熵理论介绍
        2.1.2 基于有向图的故障选线方法
        2.1.3 基于K中心点聚类的暂态选线基本原理
    2.2 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理论
        2.2.1 等值回路
        2.2.2 接地点暂态电容电流
        2.2.3 接地点暂态电感电流
        2.2.4 接地点暂态全电流
        2.2.5 故障电气量提取
    2.3 基于模糊综合决策定位模型的建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选线及融合开关装置建设方案
    3.1 试点变电站一次接线说明
    3.2 站内设备建设方案
        3.2.1 站内原有设备说明
        3.2.2 站内设备改造方案
    3.3 站外设备建设方案
        3.3.1 10千伏线路配出情况
        3.3.2 接地故障历史情况
        3.3.3 站外设备改造必要性
        3.3.4 10千伏线路改造方案
        3.3.5 一二次融合设备成套化特点
        3.3.6 一二次融合开关功能的实现
    3.4 典型线路改造方案
        3.4.1 线路概况
        3.4.2 改造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选线及定位装置的功能实现
    4.1 多判据融合选线的实现
    4.2 主站接地定位功能的实现
        4.2.1 主站现状
        4.2.2 接地定位功能的实现
    4.3 综合权重系数确定
    4.4 效益分析
        4.4.1 管理效益
        4.4.2 经济效益
        4.4.3 社会效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愦况表

(3)山西晋中介休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第2章 建设必要性
    2.1 电力系统现状
    2.2 负荷预测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
    2.4 系统对变电站的要求
    2.5 主要设计原则与方案
    2.6 主要经济指标
第3章 变电站站址选择
    3.1 站址方案
        3.1.1 站址自然条件
        3.1.2 工程地质
        3.1.3 水文条件
        3.1.4 气象条件
    3.2 站址的条件分析比较
第4章 电力系统一次
    4.1 建设规模
    4.2 电气主接线
    4.3 主要设备选择
        4.3.1 短路电流计算
        4.3.2 主要电气装置的确定
        4.3.3 导体的确定
    4.4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
    4.5 防雷、接地及过电压保护
    4.6 站用电及照明
第5章 电力系统二次
    5.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1.1 系统概况
        5.1.2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
        5.1.3 220k V系统继电保护配置
        5.1.4 110k V系统继电保护配置
        5.1.5 其它
    5.2 调度自动化
        5.2.1 调度关系
        5.2.2 远动信息
        5.2.3 远动系统方案
        5.2.4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和纵向加密认证设备
        5.2.5 关口电能计量设备
        5.2.6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
        5.2.7 远动信息通道
    5.3 通信部分
        5.3.1 概述
        5.3.2 光缆通信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3.3 系统通信部分
        5.3.4 通道组织
        5.3.5 光缆数字传输系统中继距离及长度计算
        5.3.6 站内通信部分
    5.4 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5.4.1 设计基本总原则
        5.4.2 监控功能
        5.4.3 系统网络
        5.4.4 接口要求
        5.4.5 设备配置
    5.5 元件保护方面
    5.6 交直流电源设备
        5.6.1 系统的结构
        5.6.2 交流电源部分
        5.6.3 直流电源方面
    5.7 非关口电能计算设备
    5.8 二次设备组屏
        5.8.1 二次设备相关
        5.8.2 电气二次设备布置
        5.8.3 柜体统一要求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兴安阿尔山市白狼66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课题背景
    1.2 变电站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白狼66KV变电站现状
    1.4 主要设计原则
    1.5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力系统一次
    2.1 电力系统概况
        2.1.1 电网现状
        2.1.2 白狼供电区电网存在的问题
    2.2 电力负荷预测
        2.2.1 负荷现状
        2.2.2 白狼供电区近期新增负荷
        2.2.3 负荷发展预测
    2.3 工程建设必要性
    2.4 工程建设方案及计算分析
        2.4.1 接入系统方案
        2.4.2 主要设备选择
        2.4.3 电气计算分析
        2.4.4 无功补偿
        2.4.5 调压计算
        2.4.6 短路电流计算
        2.4.7 中性点接地方式
    2.5 电气参数选择
        2.5.1 主变参数
        2.5.2 无功补偿容量
        2.5.3 短路电流水平
    2.6 电气主接线选择
        2.6.1 电气主接线一般接线形式
        2.6.2 电气主接线方案技术比较与选择
        2.6.3 电气主接线
    2.7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结论
        2.7.1 变电工程
第3章 电力系统二次
    3.1 系统继电保护
        3.1.1 现状及存在问题
        3.1.2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3.1.3 对通信通道等技术要求
    3.2 调度自动化
        3.2.1 调度组织关系
        3.2.2 信息传输方式
        3.2.3 远动系统
        3.2.4 调度数据网接入及安全防护
    3.3 电能量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3.3.1 电能量计量装置现状
        3.3.2 电能量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3.4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3.5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3.6 系统通信
        3.6.1 系统概况及调度关系
        3.6.2 通道要求
        3.6.3 通信系统现状
        3.6.5 通信电路建设方案
        3.6.6 设备配置方案
    3.7 站内通信
        3.7.1 通信设备供电系统
        3.7.2 通信机房及防雷保护措施
    3.8 电力系统二次部分结论与建议
第4章 变电站工程部分
    4.1 电气一次部分
        4.1.1 建设规模
        4.1.2 电气主接线
        4.1.3 主要电气设备、导体选择
        4.1.4 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4.1.5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4.1.6 防雷接地
        4.1.7 站用电系统及站区照明
        4.1.8 电缆敷设
        4.1.9 施工电源
        4.1.10 施工过渡方案
    4.2 电气二次部分
        4.2.1 变电站运行管理方式
        4.2.2 监测、监控功能
        4.2.3 配置方案
        4.2.4 与其他设备接口
        4.2.5 元件保护配置及自动装置
        4.2.6 交、直流电源
        4.2.7 其他二次系统
        4.2.8 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
    4.3 土建部分
        4.3.1 本期工程内容
        4.3.2 设计原始资料
        4.3.3 支架及设备基础概述
        4.3.4 主要建筑材料
        4.3.5 用地情况说明
        4.3.6 给排水系统、暖通及消防
第5章 设备材料表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商水西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变电站设计基础
    2.1 地区电力系统现状
        2.1.1 周口电网概况
        2.1.2 商水县电网概况
        2.1.3 电网规划
    2.2 负荷预测
        2.2.1 周口供电区负荷预测
        2.2.2 商水县负荷预测
    2.3 电力平衡及分析
    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5 智能化技术方案
3 变电站一次与接入系统设计
    3.1 站址选择
    3.2 接入系统方案设计
        3.2.1 相关电网情况
        3.2.2 220kV接入系统方案设计
        3.2.3 220kV接入系统潮流计算
        3.2.4 110kV接入系统方案与计算
    3.3 系统相关电气计算
        3.3.1 短路电流计算
        3.3.2 无功补偿及调压计算
        3.3.3 母线通流容量
    3.4 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3.4.1 电气主接线
        3.4.2 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4 智能二次系统设计
    4.1 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
    4.2 智能化系统设计
        4.2.1 系统构成
        4.2.2 网络配置
    4.3 智能层次化保护与元件保护装置
        4.3.1 智能层次化保护方案设计
        4.3.2 主变保护配置
        4.3.3 低压侧保护配置
    4.4 二次设备智能监测系统
    4.5 智能组件与智能辅助系统
        4.5.1 智能组件配置
        4.5.2 智能辅助系统
5 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5.1 投资估算
    5.2 经济评价
        5.2.1 与通用造价对比分析
        5.2.2 投资能力和投资规模匹配性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通榆边昭66kV光伏发电项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分布式光伏发电优缺点
    1.3 光伏发电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1.3.2 国内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篇章结构
第2章 光伏发电系统简介
    2.1 系统组成与原理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2.2.1 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2.2.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2.2.3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伏系统电气部分设计
    3.1 站区总布置
    3.2 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
        3.2.1 太阳能电池原理
        3.2.2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相关计算
        3.2.3 太阳能电池组件方位角和倾斜角的设计
        3.2.4 安装方式以及位置场所
    3.3 逆变器的选型
    3.4 直流汇流箱的设计
    3.5 控制器的设计
    3.6 交流配电柜设计
    3.7 DC/DC变换器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次系统设计方案
    4.1 系统继电保护方案
        4.1.1 系统概况
        4.1.2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
        4.1.3 系统技术要求
        4.1.4 系统调度自动化
    4.2 计算机监控系统
        4.2.1 计算机监控系统任务
        4.2.2 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
    4.3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3.1 光伏电站继电保护
        4.3.2 各元件保护配置
        4.3.3 安全自动装置
    4.4 二次接线
        4.4.1 光伏电站电气测量
        4.4.2 防误操作闭锁系统
        4.4.3 互感器配置
    4.5 变电站控制系统
    4.6 电气二次设备配置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5.1 设计工程概况
        5.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5.1.2 技术原则
    5.2 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
        5.2.1 短路电流计算
        5.2.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5.3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5.3.1 过电压保护措施
        5.3.2 避雷器选型
    5.4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5.4.1 雷击的简介
        5.4.2 无外部防雷接地装置设计
        5.4.3 有外部防雷接地装置设计
        5.4.4 防雷接地设计总结
    5.5 消防措施
    5.6 劳动安全卫生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发展历程
        1.2.2 国内发展历程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整体设计方案
第2章 电气总体设计方案
    2.1 工程必要性分析
        2.1.1 站址自然条件
        2.1.2 站址条件分析
        2.1.3 工程必要性分析
    2.2 电气一次方案设计
        2.2.1 主变压器负荷计算
        2.2.2 接入系统方案
        2.2.3 短路电流计算
        2.2.4 导体截面选择
        2.2.5 无功补偿
        2.2.6 中性点接地方式
    2.3 电气二次方案设计
        2.3.1 继电保护现状和配置
        2.3.2 配置方案
        2.3.3 保护配置
        2.3.4 直流电源系统的计算
    2.4 电气初步设计系统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次系统主变压器设计实施方案
    3.1 10kV主变压器选型
    3.2 主变压器的特殊结构设计
    3.3 主变压器中性点创新性设计
        3.3.1 中性点装置现状调研
        3.3.2 中性点旋转机构的结构和作用
        3.3.3 中性点旋转机构的安全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次系统高压组合电器设计实施方案
    4.1 高压组合电器的选型
        4.1.1 高压组合电器简介
        4.1.2 高压组合电器PASS与AIS、GIS的方案对比及选型
    4.2 高压组合电器特殊结构设计
    4.3 避雷器创新性设计
        4.3.1 外置避雷器装置的现状调研
        4.3.2 避雷器旋转机构的结构设计
        4.3.3 避雷器旋转机构的安全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次系统中压柜的设计选型
    5.1 10kV中压开关柜选型
    5.2 10kV中压柜的平面布置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二次系统监控与保护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6.1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
        6.1.1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简介
        6.1.2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选型
        6.1.3 布置预制舱式综合自动化室模块
    6.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6.2.1 自动化系统设备配置
        6.2.2 综合保护功能配置
    6.3 其他二次系统
    6.4 根据主要设备选择进行平面布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韶关城区中压配电网故障率研究及其降低措施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韶关城区供电局中压配网现状分析
    2.1 环境概况
    2.2 配网管理模式分析
    2.3 电网规模
    2.4 配电线路设备运行状况分析
        2.4.1 设备运行年限
        2.4.2 中压配电网络结构分析
        2.4.3 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情况分析
        2.4.4 新调规事故事件线路供电情况分析
        2.4.5 “1小时”区域分析
        2.4.6 负荷和电压情况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韶关城区供电局配电网故障率研究
    3.1 中压配电线路设备故障分析
    3.2 10kV线路设备缺陷隐患分析
        3.2.1 缺陷分析
        3.2.2 隐患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降低中压配电网故障率的措施研究及实践
    4.1 技术措施及其实践
        4.1.1 故障分析措施
        4.1.2 避雷器措施
        4.1.3 开关柜电缆头测温措施
        4.1.4 电缆附件、制作措施
        4.1.5 局放、超声波测试措施
        4.1.6 绝缘导线防雷措施
    4.2 管理措施及其实践
        4.2.1 工作思路和方法
        4.2.2 工作目标
        4.2.3 具体落实措施任务分解
第五章 降低中压配电网故障率的成效
    5.1 重点措施落实情况
    5.2 项目投资情况
    5.3 措施实施前后故障对比
    5.4 指标考核情况
    5.5 成效总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一体化融合及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一二次融合设备研究现状
        1.2.1 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融合方案
        1.2.2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设备测试方案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2.1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设备运行环境
    2.2 不同因素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2.2.1 温度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2.2.2 压力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2.2.3 电磁干扰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影响因素试验测试
    3.1 温度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3.1.1 试验平台搭建
        3.1.2 试验结果分析
    3.2 压力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3.2.1 试验平台搭建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3 电磁干扰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3.3.1 试验平台搭建
        3.3.2 抗干扰测量系统设计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3.4 提高一二次融合设备可靠性措施
    3.4 本章小结
4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检测方案设计
    4.1 检测项目介绍
    4.2 基本功能检测方案
        4.2.1 外观与结构配置
        4.2.2 电源带载能力
        4.2.3 传动与防抖动功能
        4.2.4 故障检测与处理功能
    4.3 运行环境下一体化性能检测方案
        4.3.1 一体化集成互感器准确度检测
        4.3.2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一体化联动检测
        4.3.3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抗干扰检测
    4.4 本章小结
5 检测方案现场验证与融合技术改进策略
    5.1 检测方案实验室验证
    5.2 驻厂设备调试与检测
    5.3 检测方案应用及融合技术改进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水利枢纽12兆瓦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光伏电站的设计条件
    2.1 光伏电站概况
    2.2 太阳能资源
    2.3 惠州市太阳能资源分析
    2.4 项目实施地地形地质及水文气象
    2.5 光伏电池模型
        2.5.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2.5.2 光伏电池仿真模型
    2.6 最大功率跟踪
第三章 光伏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3.1 光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 光伏系统及发电量计算
    3.3 光伏组件选型
        3.3.1 光伏组件选型原则
        3.3.2 光伏组件技术特点
        3.3.3 光伏组件的选型
        3.3.4 光伏组件功率选择
        3.3.5 光伏组件选型对比
        3.3.6 光伏组件参数
    3.4 光伏方阵运行方式选择
        3.4.1 运行方式选择
        3.4.2 光伏阵列倾角选择
    3.5 逆变器选型
        3.5.1 主要技术要求
        3.5.2 技术特点
        3.5.3 主要设备选型
    3.6 光伏方阵设计
        3.6.1 光伏组串子方阵设计
        3.6.2 变压器室布置方案设计
    3.7 光伏子方阵设计
        3.7.1 方阵接线方案设计
    3.8 辅助技术方案
        3.8.1 环境监测措施
        3.8.2 组件清洗方案
        3.8.3 光伏电站抗PID方案
第四章 电气设计
    4.1 电气一次
        4.1.1 接入系统方式说明
        4.1.2 电气主接线
        4.1.3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4.1.4 过电压保护
        4.1.5 接地
        4.1.6 照明
    4.2 电气二次
        4.2.1 系统继电保护
        4.2.2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2.3 调度自动化
        4.2.4 110kV升压站监控系统
        4.2.5 光伏发电单元监控
        4.2.6 时间同步系统
        4.2.7 直流系统与二次交流电源
        4.2.8 安全警卫、图像监视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2.9 环境监测系统
        4.2.10 等电位接地网
        4.2.11 二次设备的组屏布置方案
    4.3 通信设计
        4.3.1 概述及需求分析
        4.3.2 通信现状
        4.3.3 通信方案
        4.3.4 调度数据网络方案
        4.3.5 各种业务通道方案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110千伏全绝缘成套配电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D]. 王川. 扬州大学, 2020(04)
  • [2]济阳区配电网快速故障定位技术研究[D]. 孙彬. 山东大学, 2020(04)
  • [3]山西晋中介休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D]. 李钻钻.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4]兴安阿尔山市白狼66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研究与设计[D]. 艾嘉麒.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5]商水西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研究[D]. 吴娟. 郑州大学, 2020(02)
  • [6]通榆边昭66kV光伏发电项目设计[D]. 王佳庆.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7]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D]. 王祖程. 山东大学, 2020(11)
  • [8]韶关城区中压配电网故障率研究及其降低措施实践[D]. 白超.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9]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一体化融合及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 朱剑鹏. 郑州大学, 2020(02)
  • [10]水利枢纽12兆瓦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研究[D]. 范靖.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110kV全绝缘成套配电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