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事院校教学管理信息网络的设计与开发

论军事院校教学管理信息网络的设计与开发

一、谈军校教学管理信息网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登霞,严军,胡立明,余凯平[1](2021)在《凸显军校特色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文中指出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按照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思路要求,在借鉴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有益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军队院校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强化学员能力培养,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

邵希文[2](2018)在《中国特色现代军校保障体系构架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现代军校,集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于一体,必须适应新体制新要求,探索创新中国特色现代军校保障体系构架,构建新型教学信息网络体系、教学装备保障体系、训练设施保障体系、培训教材保障体系、图书资料保障体系、日常生活保障体系、后勤信息网络体系、科研发展创新体系,确保军队院校能够高效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服务。

刘中华,陈聪,展锋,李明杰[3](2017)在《军队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推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军队院校开展示范中心建设是深化军队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建设水平提升、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创新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实验条件、扩大示范辐射作用5个方面对军队院校开展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军队院校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许翔杰[4](2017)在《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对军队来说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之别,而战场上的胜负,更多的取决于战争准备。要做好战争准备,唯独靠强军兴军,而人才兴方能军队兴。军事院校MAP是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培养关系到我军新质战斗力生成。研究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对于摸索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特点和规律,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构建了“培养模式”研究的概念框架:“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质量管理”五个要素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在研究发现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实战化背景下、不同于地方高校的,具有我军特色的MAP培养模式。根据“培养模式”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研究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全体军事院校MAP研究生,共计81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5位军事教育专家、军事教育工作者、一线部队人员和部分MAP研究生,其中军事教育专家15位,军事教育工作者10位,一线部队人员10位,MAP研究生10位,进行访谈。收集了军事院校和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心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相关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地方高校MAP培养模式相比,军事院校更突出军事教育特色和军人职业特殊性,聚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强调部队作战能力建设。但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上,宣传教育及贯彻力度不够,系统设定值参差不齐,专业学位的职业性特征不突出,包含创新精神培养不足;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程比例有待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观化不规范现象,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关联度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训练、研究和作战融合性不够,体系不够完备;教学方式上,案例式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部队实践欠缺且实施中落实少,职业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育间统筹不足,教学中训练量偏少;师资队伍上,部队导师带教指导力度不够,多数院校导师遵循学术型带教方式,带教效果受到影响;质量管理上,培养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考核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培养要求,教管结合不够,质量管理统筹性不强。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过程中未能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加以有机整合,与适应实战要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适应实战化要求,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需要做以下改进:在培养目标上要聚焦岗位需求,体现职业素养,坚持战斗力标准和创新精神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瞄准实战,突显课程对出学员岗位能力的塑造,建构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案例战例式教学的核心地位,加大实践式教学力度,发挥问题式教学引导作用;在师资队伍上要更新导师教育理念,丰富导师带教经验,帮助研究生融入部队;在质量管理上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根据研究发现,研究者认为,要改进在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必须进一步贴近和适应实战要求,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进行有机整合。为此,在借鉴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沉浸理论、系统科学论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了军事院校MAP训研战培养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训研战培养模式是训练、研究和作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训为主,研战为之一体两翼。“训”是在教学中组织模拟训练、综合演练、想定作业和部队实践训练,通过训练来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研”是面向部队做研究,研究部队现实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从部队研究中来,到部队研究中去,促使研究生面向实战去研究问题;“战”指肩负军队任务和使命,参加军事作战行动、完成重大军事任务,通过参加军事任务和军事作战行动来强化研究生使命感,提升其核心军事作战能力。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有:培养目标聚焦实战化与职业能力生成;课程设置依据岗位核心能力模型,构建“模块组装+精选”联合式课程及训练体系;教学中运用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突出以训练为中心的军事心锚,构建激发双轨心智模式运转的教学过程;导师队伍建设上树立导师军事匠人精神,突出导师强军兴军的责任、对作战及战场的专注和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建立以全程质控体系、自评估指标体系和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一模式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建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未来战场变幻莫测,作战态势日新月异,作战战法推陈出新,不确定、非线性、复杂性因素影响着战争态势进程,唯独适应这种态势变化才能立足于未来战场,军事院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和MAP训研战培养模式构建只是一个初步探索。有关这一培养模式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生成的机制和要素是什么?这一模式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之间如何建立有机联系?训-研-战三要素如何相互协调?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张洪,喻荷莲,罗阳[5](2016)在《MOOC教学促进军队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军队院校因实行军事化管理,存在特有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特点,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与时俱进,且符合军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军队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军队院校引入MOOC开展创新教育的适用性及策略;同时探讨MOOC教学对军队院校教学的挑战,从而进行了基于MOOC的多模态教学运用于军队院校创新教育的策略研究,为高等院校尤其是军队院校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徐敏[6](2016)在《新媒体环境下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为例》文中指出互联网的兴起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世界学术研究环境带来了极大改变,作为学术资源共享介质的学术期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媒介形式和传播手段的更新改变了学术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在数字化生存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互动性、共通性和共享性的显着特点,学术期刊的竞争力将大大削弱。作为高校科技期刊,其期刊品牌的建设与所在高校的学科建设息息相关,对期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创建特色学术期刊品牌并借此进行更有效的学术传播,是所有高校科技期刊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军队院校学报作为军队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别于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特色就在于一个“军”字。军队科技期刊也应争创名牌学报,加大自身的建设力度,树立起打造品牌学报的意识。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在确保符合军队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打造军字特色科技期刊学术品牌,拓展军校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高办刊水平,也是更好地促进科技转化为战斗力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以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会员名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公布的军队院校期刊名录为线索,对军队院校主办或承办的90种学术期刊进行统计,深入了解其期刊建设和新媒体使用状况,试图对如何打造军队特色科技期刊品牌有一个较为深入和系统的阐述。通过军网、互联网双重搜索,实地、电话调研等方式研究运用新媒体进行期刊品牌建设及传播情况。通过对军校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价值进行深入解读,对其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客观及主观问题进行剖析,着重对《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定名以来的期刊建设详情进行梳理,重点研究其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期刊品牌建设及传播,对其相关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试图对打造“军”字特色期刊品牌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和系统的阐述。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结合品牌营销学理论,对期刊品牌的定义、内涵进行理论阐述,并分别就期刊编辑、期刊传播形式和期刊受众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影响。然后对军校科技期刊现状进行介绍,剖析其独特的品牌内涵与传播特点,并研究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主客观因素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二部分围绕《国防科技大学学报》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从其品牌定位、品牌发展历程、建设基础、发展策略及品牌传播效果入手,研究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典型案例;最后一部分总结概括出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传播应遵循的规律和应培养的品牌意识,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品牌传播的策略和建议。

夏晨雨[7](2016)在《浅论军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信息化的教学条件。当前,军校信息化教育的实际与军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不相适应的状况,我们要聚焦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构建军校教育信息化体系。

晁林军[8](2015)在《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定了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和奋斗目标,要求建设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的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必须以敢于担当的精神、革弊鼎新的勇气,着眼践行政治工作时代主题,切实把政治工作主体培养好,真正树立起政治工作威信,为推进新形势下政治建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力量支撑。本文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结合军队政工干部发展历程、职责使命、地位作用和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职能使命、角色定位、职业特点,从部队建设实际出发,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黄金部队政工干部编配、能力、成长现状,查找部队客观层面、政工干部自身层面、制度机制层面和传统培养模式层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政工干部培养的主要问题,从建立信息档案、优化培养内容、创新培养方式等方面提出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设计,从走军民融合道路、传统与信息手段并重、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并举等方面提出培养模式创新路径,着力构建以大政工理念为指引、以岗位资格认证为基础、以信息化政工平台为依托的新型培养模式,以期对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和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汤称奇[9](2015)在《网络“政治转基因”对军校青年学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军队一直是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而青年官兵更是敌对势力网络“政治转基因”瞄准的重要目标。其中,军校青年学员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的政治鉴别力还比较弱,不易察觉敌对势力在网络上进行“文化掘根”“政治误导”等手段的险恶用心。因此,提高军校青年学员抵御敌对势力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的能力意义重大。本文以军校青年学员为视角,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工作以及到相关单位进行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归纳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敌对势力对青年学员实施网络“政治转基因”的手段主要有:一是鼓吹共产主义失败论,极力“拔根去魂”;二是抹黑英雄模范,兜售历史虚无主义;三是夸大军队腐败,诋毁人民军队的形象;四是编造网络涉军谣言,蛊惑军心民心;五是推销西式“民主”,干涉他国主权。通过分析归纳,指出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青年学员实施不间断地、多层次多领域地渗透西方思想观念,手段非常隐蔽,少数青年学员在网络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敌对势力“政治转基因”的影响。接下来通过对敌对势力实施网络“政治转基因”的特点和目的深入研究,总结了青年学员受敌对势力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困惑有所增加;二是文化观念受到冲击;三是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四是价值取向产生偏移。为了找准症结,从主观和客观的两个方面对青年学员抵御敌对势力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为了解决问题,提出了青年学员抵御敌对势力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大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方式的创新力度;二是发挥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三是增强军事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四是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处置机制。希望通过这些,更好地帮助青年学员传承红色基因,抵御敌对势力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

吴莹[10](2013)在《军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军校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院校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谈了军校图书馆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关系,通过对空军勤务学院的流通报表一些项目数据和读者问卷调查的统计进行深入的分析,掌握军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了解读者的需求,提出了军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军校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举措。军校图书馆应以军校特色为依托,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不断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关系,及时分析和掌握各类型的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科学地使用文献经费,相应地改善其资源建设结构,建设和利用好文献信息资源,提高文献利用率,加强协调协作,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从而推动军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二、谈军校教学管理信息网的设计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军校教学管理信息网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凸显军校特色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现状分析
2 重构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3 建设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3.1 整合网络优秀教学资源
    3.2 自主研发网络教学资源
4 优化混合式教学设计
    4.1 课前阶段
    4.2 课中阶段
    4.3 课后阶段
5 创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机制
    5.1 对教员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评价
    5.2 对学员学习成果的评价
6 结论

(2)中国特色现代军校保障体系构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标准制式、技术领先的教学信息网络体系
二、构建编配优先、培训超前的教学装备保障体系
三、构建统建共用、资源共享的训练设施保障体系
四、构建分层分类、衔接递进的培训教材保障体系
五、构建功能齐全、融合开放的图书资料保障体系
六、构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的日常生活保障体系
七、构建综合集成、升级换挡的后勤信息网络体系
八、构建多维一体、协同推进的科研发展创新体系

(3)军队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更新教育理念, 提升实验教学地位
2 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3 改善队伍结构, 健全培养机制
4 完善功能集约,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5 突出军队特色, 提升服务部队能力
6 结语

(4)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军事背景: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1.1.2 我军建设背景:强军目标的实现
        1.1.3 现代作战背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需要
        1.1.4 军事教育背景:军事职业教育的兴起
        1.1.5 教学改革背景: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
        1.3.2 有助于军队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1.3.3 有助于推进军事教育理论创新
        1.3.4 有助于探索军事院校MAP培养的特点与规律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模式
        1.4.2 培养模式
        1.4.3 应用心理硕士(MAP)
    1.5 文献回顾
        1.5.1 “培养模式”的要素
        1.5.2 “培养模式”的层次
        1.5.3 “培养模式”的类型
        1.5.4 军事院校“培养模式”
        1.5.5 小结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概念框架
        2.1.1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提取
        2.1.2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修订
        2.1.3 研究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调查
        2.3.2 访谈
        2.3.3 文本收集与分析
        2.3.4 研究方法反思
第3章 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分析与改进
    3.1 现行培养目标主要内容
        3.1.1 现行培养目标总要求
        3.1.2 现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
        3.1.3 军地MAP培养目标比较
    3.2 现行培养目标分析
        3.2.1 现行培养目标的特征
        3.2.2 现行培养目标的不足
    3.3 现行培养目标改进
        3.3.1 培养目标核心类别
        3.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培养目标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分析与改进
    4.1 现行课程设置情况
        4.1.1 现行课程开设情况
        4.1.2 军地MAP课程开设情况比较
    4.2 现行课程设置分析
        4.2.1 现行课程设置特点
        4.2.2 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
    4.3 现行课程设置改进
        4.3.1 课程设置核心类别
        4.3.2 适应实战要求的课程设置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
    5.1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形态
        5.1.1 两种培养形式
        5.1.2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类型
        5.1.3 军地MAP教学方式比较
    5.2 现行教学方式分析
        5.2.1 教学方式特点
        5.2.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 现行教学方式改进
        5.3.1 教学方式核心类别
        5.3.2 适应实战要求的教学方式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分析与改进
    6.1 现行导师带教规定与形式
        6.1.1 现行专业学位导师规定及制度
        6.1.2 现行军地MAP导师带教形式比较
    6.2 现行带教工作分析
        6.2.1 现行带教特征
        6.2.2 带教工作的不足之处
    6.3 现行师资队伍改进
        6.3.1 师资队伍核心类别
        6.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师资队伍改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
    7.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
        7.1.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及规定
        7.1.2 现行军地MAP质量管理比较
    7.2 现行质量管理分析
        7.2.1 质量管理特点
        7.2.2 质量管理不足
        7.2.3 现行质量管理改进
        7.2.4 质量管理核心类别
        7.2.5 适应实战要求的质量管理改进
    7.3 小结
第8章 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构建
    8.1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
        8.1.1 构建的理论基础
        8.1.2 构建的现实要求
    8.2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结构
    8.3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8.3.1 培养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生成
        8.3.2 课程设置:建构联合式课程体系
        8.3.3 教学方式:实施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
        8.3.4 导师特质:树立军事匠人精神
        8.3.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8.4 训研战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8.4.1 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
        8.4.2 设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
        8.4.3 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MOOC教学促进军队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军队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 MOOC教学对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适用性
    2.1 团体行动的统一化
    2.3 校园内部高度信息化
3 MOOC教学运用于军队院校的策略
4 潜在的挑战及对策
5 结语

(6)新媒体环境下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1.2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1.4 研究内容架构
    1.5 研究方法
2、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2.1 期刊品牌
    2.2 科技期刊的品牌内涵
    2.3 新媒体环境对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影响
        2.3.1 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影响
        2.3.2 对科技期刊传播形式的影响
        2.3.3 对科技期刊受众的影响
3、传统媒体下的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3.1 军校科技期刊概况
    3.2 军校科技期刊独特的品牌内涵
    3.3 军校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与传播的特点
        3.3.1 品牌形成历程长,辐射范围小
        3.3.2 单一的功能定位
    3.4 存在的问题
        3.4.1 期刊品牌意识薄弱
        3.4.2 期刊内容差异化不明显
        3.4.3 品牌传播技术长期滞后
        3.4.4 造成的负面效应
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利用新媒体打造“军”字特色期刊品牌
    4.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品牌定位
    4.2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品牌发展历程
        4.2.1 萌芽摸索阶段(1956-1989)
        4.2.2 稳步发展阶段(1989-2011)
        4.2.3 新媒体出版时期(2012至今)
    4.3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品牌建设途径
        4.3.1 准确定位,以质量打造精品学术期刊
        4.3.2 借助学校优势学科推进特色栏目建设
        4.3.3 培养优秀作者队伍带动期刊良性发展
    4.4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品牌传播策略及效果
        4.4.1 多媒体化的传播方式
        4.4.2 借助学术会议等渠道扩大稿件来源
        4.4.3 多元化的受众服务内容
        4.4.4 加入高端数字资源库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5、新媒体环境下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对策
    5.1 树立并加强品牌建设与传播意识
        5.1.1 品牌建设意识
        5.1.2 品牌传播意识
    5.2 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5.2.1 明确办刊方向,形成特色定位
        5.2.2 策划出版专刊/专栏,引领学科发展
    5.3 媒介融合的整合性发展
        5.3.1 加强期刊数字化建设
        5.3.2 扩宽传播渠道,实现价值增值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浅论军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军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
二、提升军校教员的信息素质
三、建立健全军校教育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

(8)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军队政工干部概述
    (一)军队政工干部的历史发展
    (二)军队政工干部的工作职责
        1.政治委员职责
        2.政治教导员职责
        3.政治指导员职责
    (三)军队政工干部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
        1.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2.政工干部应具备的能力
二、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的角色与职能
    (一)武警黄金部队的职能使命
    (二)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的角色定位
    (三)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的职责任务
        1.政治教导员职责
        2.政治指导员职责
    (四)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的职业特点
三、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一)干部编配现状
        1.编制现状
        2.成分分析
        3.知识结构
    (二)工作效能情况
        1.工作内容
        2.工作手段
        3.工作成效
    (三)干部成长路径
        1.岗位锻炼
        2.短期培训
        3.院校学习
四、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一)部队客观因素分析
        1.编制体制影响政工干部成长发展
        2.原有地质队弊病未能根本清除
        3.任务地域环境制约政工干部作用发挥
    (二)政工干部自身因素分析
        1.社会思潮对政工干部理想信念带来冲击
        2.政工干部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还有差距
        3.开展政治工作方法手段载体创新能力弱
    (三)制度机制因素分析
        1.准入制度不健全
        2.评估机制不科学
        3.激励机制不完善
    (四)传统培养模式利弊分析
        1.培养理念相对滞后
        2.培养渠道相对单一
        3.培养形式相对固化
五、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的革新
    (一)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设计
        1.建立健全政工干部综合信息档案
        2.量身打造系统科学的培养内容
        3.大力推广启发互动式培养方式
    (二)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
        1.部队内部培养与国民教育融合
        2.传统培养手段与信息网络平台并重
        3.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并举
    (三)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革新的具体建议
        1.树立大政工理念
        2.实施任职资格认证
        3.构建信息化政工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网络“政治转基因”对军校青年学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加快打好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
        1.1.2 军校建设要“赢得青年、赢得未来”
        1.1.3 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境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论文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
第二章 研究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敌对势力
        2.1.2 意识形态
        2.1.3 基因
        2.1.4 红色基因
        2.1.5 转基因
        2.1.6“政治转基因”
        2.1.7 网络“政治转基因”
    2.2 理论支撑
        2.2.1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提供了根本遵循
        2.2.2 意识形态相关现代科学理论为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三章 网络“政治转基因”的主要目的、特点及手段
    3.1 网络“政治转基因”的主要目的
        3.1.1 颠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3.1.2 瓦解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3.1.3 削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3.2 网络“政治转基因”的主要特点
        3.2.1 疆域的广泛性
        3.2.2 时间的持续性
        3.2.3 内容的隐蔽性
        3.2.4 影响的危害性
    3.3 网络“政治转基因”的主要手段
        3.3.1 鼓吹共产主义失败论,极力“拔根去魂”
        3.3.2 抹黑英雄模范,兜售历史虚无主义
        3.3.3 夸大军队腐败程度,蛊惑军心民心
        3.3.4 编造网络涉军谣言,诋毁军队形象
        3.3.5 推销西式“民主”,动摇执政根基
第四章 军校青年学员受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现状分析
    4.1 军校青年学员受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的问卷调查
        4.1.1 问卷调查研究内容
        4.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军校青年学员受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存在的问题
        4.2.1 思想困惑有所增加
        4.2.2 文化观念受到冲击
        4.2.3 理想信念有所动摇
        4.2.4 价值取向产生偏移
    4.3 军校青年学员受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的原因分析
        4.3.1 主观原因
        4.3.2 客观原因
第五章 抵御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的创新力度
        5.1.1 注重大众化传播
        5.1.2 注重网络化传播
        5.1.3 注重碎片化传播
    5.2 发挥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
        5.2.1 始终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
        5.2.2 构建网络思想防线的“铜墙铁壁”
        5.2.3 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主导作用
    5.3 增强军事网络文化的吸引力
        5.3.1 用健康的网络环境铸牢理想信念
        5.3.2 用丰富的网络文艺满足多元需求
        5.3.3 用积极的网络思想培育价值追求
    5.4 完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
        5.4.1 建立实时有效的预警系统
        5.4.2 打造全覆盖的舆情监测网络
        5.4.3 构建网络舆情快速应对制度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军校青年学员受网络“政治转基因”影响的情况调查问卷

(10)军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特色
2 军校图书馆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
    2.1 军校图书馆及读者群的状况
        2.1.1 军校图书馆的基本状况
        2.1.2 军校图书馆读者群的状况及需求
        2.1.3 军校管理现状存在的特殊性
    2.2 军校教育转型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要求
3 军校图书馆读者利用率统计调查结果
    3.1 馆藏纸质图书分类统计表
    3.2 专业图书和非专业图书利用情况统计表
    3.3 馆藏纸质图书借阅情况年度统计表
    3.4 馆藏的数字资源访问量统计表
    3.5 图书馆读者进馆的问卷调查表
        3.5.1 读者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3.5.2 读者问卷调查的结果
4 军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当前存在的问题
    4.1 采购经费与馆藏文献总量不足
    4.2 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4.3 现有馆藏文献资源存在的问题
        4.3.1 馆藏文献资源质量不高
        4.3.2 专业藏书数量较少
        4.3.3 馆藏图书老化
        4.3.4 文献资源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4.4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特色不够鲜明
    4.5 图书馆缺乏对读者借阅行为的研究
    4.6 军校读者信息素质有待提高
    4.7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方面
        4.7.1 纸质文献的利用率较高
        4.7.2 专业藏书利用率偏低
        4.7.3 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过低
    4.8 实现馆藏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4.8.1 馆藏基础薄弱
        4.8.2 共享意识比较淡薄
        4.8.3 馆际互借利用率不高
5 军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对策
    5.1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供优质的服务
    5.2 加强读者信息素质培养,宣传图书馆功能
    5.3 更加合理地使用配置经费,增加馆藏数量
    5.4 做好文献采访工作,保证馆藏文献质量
        5.4.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采访队伍
        5.4.2 设置专门的读者需求调研与分析机构
        5.4.3 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采访制度
    5.5 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
        5.5.1 坚持不同载体文献资源建设并重
        5.5.2 继续加强纸质文献资源建设
        5.5.3 逐步加大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5.5.4 加强特色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5.6 加大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5.6.1 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
        5.6.2 加强军校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
        5.6.3 实现军校与地方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5.6.4 加强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的协作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谈军校教学管理信息网的设计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凸显军校特色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张登霞,严军,胡立明,余凯平.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1(11)
  • [2]中国特色现代军校保障体系构架建设研究[J]. 邵希文. 国防, 2018(12)
  • [3]军队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J]. 刘中华,陈聪,展锋,李明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04)
  • [4]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 许翔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5]MOOC教学促进军队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 张洪,喻荷莲,罗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17)
  • [6]新媒体环境下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为例[D]. 徐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7]浅论军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J]. 夏晨雨. 考试周刊, 2016(10)
  • [8]武警黄金部队政工干部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 晁林军. 长安大学, 2015(03)
  • [9]网络“政治转基因”对军校青年学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汤称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4)
  • [10]军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研究[D]. 吴莹. 郑州大学, 2013(11)

标签:;  ;  

论军事院校教学管理信息网络的设计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