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审计厅建立适应未来形势需要的审计工作框架体系

省审计厅建立适应未来形势需要的审计工作框架体系

一、省审计厅为适应未来形势需要建立审计工作框架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20)在《W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要求。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监督效能的必然选择,也是预算执行审计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主要方法,对W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绩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并阐明了其特点和作用。指出当前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存在绩效审计理念没有牢固树立、审计成果应用不强、绩效审计指标和标准不明确、审计队伍建设不能满足绩效审计的要求、大数据审计总体分析和力度不够等问题,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指出要树立正确的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理念,完善绩效审计标准和体系,对绩效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审计整改回头看、启动问责程序等方式加强审计整改,强化绩效审计信息公开,深化绩效审计的结果运用,同时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大数据审计。通过该文的研究,期望审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绩效审计理念,以人民为本,更好的督促被审计单位利用好手中的权利,促进其增强责任意识、经济意识、效率意识和政策效果意识,从而增强政府公信力及执行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张翼[2](2020)在《基于PSR模型的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以S省大气污染治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国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许多民众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使得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地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但是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过程和结果,必须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让社会民众充分了解当地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绩效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相较于成熟的水环境审计发展,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尚不完善,这将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持续提高。本文参考我国最新的空气质量排名,选择空气质量较差的S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境绩效审计理论框架的搭建,分析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基于PRS模型构建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S省6市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016到2018年S省6市的大气环境相关数据进行绩效评价,并得出地区对比和年度对比的结论。在地区对比中,S市综合治理绩效水平最优,T市和Y2市因治理绩效较差面临着较大的环境压力。在年度对比中,S省6市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指标在2017年变化幅度较大,2018年6市整体治理绩效水平较2017年变化不大。最后,参考绩效审计结果和S省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问题,对S省政府治理工作和环境绩效审计提出政策建议。综上所述,本文对审计机关如何行使审计职能和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监督、评价和问责功能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旨在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践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王盛钦[3](2020)在《L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财政专项资金具有政策性强的特点,每项资金都紧密围绕中央或上级政策进行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选择,因此,对财政专项支出的绩效评价本质上是对财政支出政策的绩效评价。一直以来,我们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主要在财务性、业务性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及其资金使用效益,往往忽略了其专项资金的公共性和政策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逐步深入,我国逐渐由一般项目支出评价发展向部门整体支出评价和支出政策评价。但目前支出政策绩效评价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大多数学者主要是在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在实践层面研究还是空白状况。为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2013年,国家、省及县市相继出台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它作为一项惠及全国360多万、广东省33万乡村教师,投入资金巨大的财政支出政策,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政策是否存在着不足,影响了其目标的实现,或在其执行过程中是否可以落实,及产生了什么样影响,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效益,需要我们专业、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评价。通过构建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对L市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制定、执行、效果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结里发现,L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存在着乡村教师参与度低、生活补助划分不合理、财政支出负担大、执行效率有待提高、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地方政府应精准识别生活补助政策的目标群体、提高乡村教师参与政策制定的参与度、加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宣传力度、合理划分生活补助的发放档次、加大省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执行监管机制。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评价为提高政策制度及执行的科学性,更好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现政策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白熙娆[4](2019)在《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监督体制下的一种审计工作方式,其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审计工作取证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其必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自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到2018年3月审计署审计长会议通过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提出的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其审计职责范围,在政策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的审计史始终在进行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的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对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单位来说,其相关的权利职责和工作范围势必要发生一次辐射范围极广、层次极深的审计体制改革。从前期阶段(2013-2016年)五个省、自治区试点实施该项审计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来看,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索该项审计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够为扎实推进该项审计工作发挥试点先行、共性效仿、区域性调整起到良好的借鉴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通过案例来解析领导干部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全过程,选取试点省份中开展市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C市为案例分析对象,其作为特定细分自然资源领域的代表性案例主要立足于其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禀赋条件。总结分析在整个审计项目过程中,地方审计机关所采取的在全国范围内都极具推广示范作用的审计技术及方法等,剖析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重点突出其审计重点内容以及审计措施在同类审计项目当中所具有的先进性及可部分复制性的示范推广意义,提出矿产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精准、矿难事故责任界定清晰等五项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效应的做法,同时针对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基于研究内容对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个人观点。以期能够对同类离任审计工作起到借鉴效用,助力该项离任审计尽快建立经常性审计制度。

杨艳茹[5](2019)在《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J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近40年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在2017年以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然而,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背后是对环境的掠夺和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海洋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突出,生态形式日益严峻,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提案进行讨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于2017年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对具体的审计试点工作提出了要求。当前,我国各领域专家学者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趋于多样化,但在研究层面上倾向于对宏观政策文件的解读,对基层地方领导干部审计试点情况的关注较少,对审计制度建设、审计要素的研究不足,缺少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分析,理论与实践存在争议,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研究和讨论为核心,将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首先对现有的研究结论进行分类和整理;其次将其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同时对概念进行阐述,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对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和客体、审计内容和重点等审计要素进行框架梳理;然后,根据各区域审计试点情况对现状进行介绍,整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J县审计试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将其审计各要素与本文梳理的内容相对比,对其中的试点成果和不足做分析;最后,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为完善我国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郑钰漫[6](2019)在《Y县疾控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放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规模却不断扩大,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着资金闲置、严重损失浪费、分配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绩效审计是检查资金是否发挥预期效益,查处资金盗用挪用、闲置浪费的重要监督手段,通过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能有效促进专项资金在分配、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本文对Y县疾控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展开案例研究,对于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改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PDCA-戴明循环理论为指导,阐述西方发达国家的绩效审计理论,总结我国绩效审计的经验。结合Y县审计局对县疾控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描述绩效审计准备、现场实施、审计结果、报告和后续跟踪检查等阶段,发现审计组缺乏独立性、绩效审计程序实施不到位、审计结果公开不充分、审计结果没有得到完全落实等问题。深挖产生此类问题的共性原因有双重领导的审计体制,绩效审计准则尚未建立,审计人员绩效审计胜任能力不足,缺少后续跟踪审计。为提高绩效审计质量,本文借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开展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经验,从体制、法律法规、人员、审计程序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我国应建立绩效审计准则体系,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县级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如何使人财物统一,适应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县级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要加强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从绩效审计人员的准入、后续培训和退出等方面严把关、强管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人员素质;要认真落实后续跟踪审计程序,构建绩效审计的PDCA循环,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发挥作用保驾护航。

张源[7](2019)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金融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框架研究 ——以Z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负债占GDP的比重持续攀升,杠杆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3年党中央果断做出去杠杆的战略部署,随后几年中国相继出台关于去杠杆的指导意见,从总体上看中国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得到了全面的控制。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目前中国继续保持去杠杆的总基调不变。审计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排头兵,对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篇论文以此宏观经济状况为背景,重在厘清金融行业加杠杆行为的运行机理,以审计的视角追本溯源找寻金融机构降杠杆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防风险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本文通过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发现了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共同作用下可以逐步达到降低金融机构杠杆的效果,因此从“双支柱”的角度设计了金融去杠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实施框架,该框架主要从金融机构在落实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建立审计指标。在落实货币政策方面审计内容细化为基层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商业银行货币政策落实情况两个方面;在落实宏观审慎政策方面审计则重点关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是否严格执行监管部门执行的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是否符合在规定的范围内等。通过比对Z省审计机关实际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找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例证诠释如何将审计实施框架应用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最后提出完善金融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的可行性建议,包括推广“双支柱”调控金融审计模式、实行动态审计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同时也完善了金融去杠杆审计监督的理论体系。本文的主要创新是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建立金融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框架,以指导审计工作、明确审计方向、提高审计效率。但是由于金融系统复杂性、金融机构关联性、金融产品创新性,目前关于金融审计实施框架的建立十分困难,也制约着政策跟踪审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探索式的金融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框架研究,以丰富去杠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研究内容,从而不断夯实并推动金融去杠杆政策的贯彻落实,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朱依[8](2019)在《基于产权理论的森林资源审计研究 ——以M县为例》文中认为我国经济水平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高速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源环境审计作为保护环境的一大重要举措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上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也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加深,从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起,直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环境理念无不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决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生态治理保护责任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目前相关研究多以资源环境审计或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针对不同资源类型开展的审计研究不足。森林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其进行的专项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我国第六至第八次森林资源统计状况看,我国森林资源存量不大,且各地区发展不均,亟待保护。审计可以作为一种倒逼机制,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分别对资源环境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研究情况进行论述,并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其次解释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并结合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森林资源产权结构特征、对森林资源产权类型进行大致的分类和解释,细化森林资源委托代理关系;再次,根据森林资源产权特征,紧密联系审计要素,对森林资源审计产生的动因需求、森林资源审计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构建森林资源审计框架;最后,选择M县森林审计研究案例,具体将森林资源审计在实际开展中的审计要素与上文中构建的审计框架中的审计要素相对比,对森林资源审计的开展提出针对性建议。在研究视角上,审计大多数以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审计的动因理论,本文针对森林资源,探讨了在森林资源中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原因,认为是由于产权分离导致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所以本文以产权理论作为最核心的理论依据,以产权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物权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森林资源产权结构特征,以此作为重新界定森林资源审计要素并构建森林资源审计框架的依据。

汪妍[9](2019)在《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做出战略部署,要求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审计署重新修订《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紧接着发布《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都对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的要求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但目前,审计机关尚未明确指导的具体方式和内容,本文将详细研究相关内容,以期为审计机关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建议。本文首先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接着论述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论基础,重点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工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写作的理论依据;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背景,概述不同时期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作用。然后分析总结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针对目前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时存在的不足,主要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中有关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设计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路径,明确指导的时间、方式和内容,从内部审内部审计计划的安排、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和完善制度建设这五个方面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接着进行案例分析,介绍J公司内部审计概况,以及审计机关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情况,分析现存不足,提出完善措施,指明审计机关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具体做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审计机关加强指导的相关建议。本文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设计指导路径,提出目前尚未明确的关于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为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且为审计机关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思路,也期望能为审计机关指导属于指导对象的其他单位的内部审计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张园惠[10](2019)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从2014年开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已经开始试运行,其目的是遏制领导干部简单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漠视自然资源损害、环境破坏的行为,改变以往“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观,使其认清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性,进而担负起任期内对所管辖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保护的责任。但因该制度为创新型审计制度,遂其基础性数据、参考信息基本为无,而各先行区就是在无数值参考、信息供应的条件下,进行的本地区试运行,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取后续的参照值。在此大背景下,本文先对先前研究学者的一应内容进行详细的叙论和分析,在回顾、吸纳其他学者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概念及其框架要素的分析、界定的基础上,对本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四大基础性概念进行界定,三大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八大框架成分及其各自在制度运行中担任的角色进行阐释、解析。而后,通过列举该项审计制度在我国部分省份开展试点工作及推进情况,总结其在部分省份的实践现状,有选择、有倾向性的选取了阻碍该项审计制度构建的关键性、典型性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原因分析。进而,提出对于该项审计制度后续构建的一个设想,以期进一步补全、优化、革新该项审计制度,实现一个制度上的跨越,而非仅仅对该项政策目前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对策解析。从而,从优化整体制度运行角度出发,提出四点建议,又从后续制度构建、优化角度出发,提出八点对策,从顶层设计到主体、对象,逐步补充该项审计制度,从而发挥该项审计制度始建之初的预期目标。

二、省审计厅为适应未来形势需要建立审计工作框架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审计厅为适应未来形势需要建立审计工作框架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W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政府绩效
        2.1.2 绩效审计
        2.1.3 预算执行审计
        2.1.4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2.2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2.2.1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内涵
        2.2.2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特点
        2.2.3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作用
    2.3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免疫系统理论
        2.3.3 绩效管理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W市审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 W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现状
        3.1.1 W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开展情况
        3.1.2 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基本情况
    3.2 当前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3.2.1 绩效审计理念没有牢固树立
        3.2.2 审计整改力度和成果应用不强
        3.2.3 绩效审计指标和标准不明确
        3.2.4 审计队伍建设不能满足绩效审计的要求
        3.2.5 大数据审计总体分析和力度不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W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对预算执行绩效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
        4.1.1 绩效审计理念淡薄
        4.1.2 审计人员不够重视
        4.1.3 重形式轻实效
    4.2 未建立绩效审计整改问责和结果运用的机制
        4.2.1 未建立绩效审计整改问责机制
        4.2.2 未建立绩效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4.3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滞后
        4.3.1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建设缓慢
        4.3.2 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建设滞后
    4.4 人才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4.4.1 综合性人才缺失
        4.4.2 培养力度和广度不足
        4.4.3 审计人员执行力偏低
    4.5 大数据审计应用不够
        4.5.1 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4.5.2 大数据应用水平较低
        4.5.3 对数据的挖掘分析不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入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5.1 树立正确的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理念
        5.1.1 提升宏观视野
        5.1.2 提高审计层级定位
        5.1.3 让绩效理念扎根于社会公众
    5.2 加强整改问责和信息公开及深化审计结果运用
        5.2.1 加强审计整改问责和信息公开
        5.2.2 深化绩效审计结果运用
    5.3 完善审计评价标准和体系以拓展其广度深度
        5.3.1 完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体系
        5.3.2 科学规划拓展绩效审计广度和深度
    5.4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5.4.1 充实审计人才
        5.4.2 加强培训力度
        5.4.3 加强交流挂职锻炼
    5.5 深入推进大数据审计
        5.5.1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5.5.2 提高审计计算机应用水平
        5.5.3 积极构建财政等数据的共享和分析机制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基于PSR模型的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以S省大气污染治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局限性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2.1.1 受托责任论
        2.1.2 可持续发展论
        2.1.3 “免疫系统”理论
    2.2 环境绩效审计的主体
    2.3 环境绩效审计的目标
    2.4 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2.4.1 环境绩效审计的综合性
        2.4.2 环境绩效审计的关键点
    2.5 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
    2.6 环境绩效审计的职能
        2.6.1 环境绩效审计的监督机制
        2.6.2 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机制
        2.6.3 环境绩效审计的问责机制
    2.7 文献述评
第3章 PSR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的简介
    3.1 PSR模型的内容
        3.1.1 PSR模型的原理
        3.1.2 PSR模型的意义
    3.2 指标选取的原则
        3.2.1 政策相关性原则
        3.2.2 系统性原则
        3.2.3 可获取性原则
        3.2.4 综合性原则
    3.3 指标的具体选取
    3.4 主成分分析法的内容
        3.4.1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3.4.2 主成分分析法的意义
第4章 PSR模型在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4.1 S省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和问题
        4.1.1 S省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
        4.1.2 S省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
    4.2 S省环境绩效审计现状和问题
        4.2.1 S省环境绩效审计的现状
        4.2.2 S省环境绩效审计的问题
    4.3 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内容
    4.4 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职能实现
        4.4.1 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监督机制
        4.4.2 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机制
        4.4.3 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问责机制
    4.5 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4.5.1 S省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分析步骤
        4.5.2 S省主要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对比分析
        4.5.3 S省主要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年度分析
        4.5.4 小结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对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的建议
    5.2 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L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财政政策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全面绩效管理提出新要求
        1.1.2 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重要概念界定
        1.3.1 财政支出政策
        1.3.2 政府绩效管理
        1.3.3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1.3.4 公众满意度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
        1.4.2 关于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
        1.4.3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财政政策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与经验
    2.1 财政政策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1.1 公共产品理论
        2.1.2 公共选择理论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4 公共满意度理论
    2.2 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方法
        2.2.1 定性方法
        2.2.2 定量方法
    2.3 财政政策绩效评价经验
        2.3.1 北京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
        2.3.2 上海市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3.1 L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情况
        3.1.1 政策缘由和经过
        3.1.2 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
        3.1.3 政策特点
    3.2 组织体系
        3.2.1 评价主体
        3.2.2 评价对象
        3.2.3 评价过程
    3.3 指标体系
        3.3.1 构建原则
        3.3.2 指标体系
        3.3.3 指标权重
        3.3.3.1 目标层A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
        3.3.3.2 目标层B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
        3.3.3.3 目标层C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
        3.3.3.4 指标体系的权重汇总
    3.4 数据来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绩效评价实证
    4.1 评价结果
        4.1.1 政策制定绩效评价
        4.1.2 政策执行绩效评价
        4.1.3 政策效益方面绩效评价
        4.1.4 整体评价
    4.2 满意度分析
        4.2.1 变量处理
        4.2.2 影响满意度因素分析
        4.2.2.1 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4.2.2.2 满意度差异分析
        4.2.2.3 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存在问题及绩效提升建议
    5.1 评价发现问题
        5.1.1 政策制定缺乏民主
        5.1.2 生活补助分档不合理
        5.1.3 政策执行效率有待提高
        5.1.4 政策执行缺乏监督
        5.1.5 政策可持续性不明朗
        5.1.6 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
    5.2 存在问题归因分析
        5.2.1 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影响政策的科学性
        5.2.2 政府部门的“经济”选择损害政策的公信力
        5.2.3 对上负责的考核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力
        5.2.4 政府权责划分不合理影响政策的可持续性
    5.3 改善政策绩效的思路和原则
        5.3.1 掌握政策受众是科学制定政策的基础
        5.3.2 政策感知对政策的落实发挥重要作用
        5.3.3 强化监督是提升政策执行的重要途径
        5.3.4 绩效评价是提升政策效益的重要方法
    5.4 改善政策绩效建议
        5.4.1 精准识别政策的目标对象
        5.4.2 提高乡村教师政策制定的参与度
        5.4.3 加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宣传力度
        5.4.4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
        5.4.5 科学划分发放标准和档次
        5.4.6 加大省级资金投入
        5.4.7 完善政策执行监管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矿产资源定义
        2.1.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定义
        2.1.3 领导干部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定义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产权理论
        2.2.2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分析
    3.1 审计背景
        3.1.1 C市矿产资源总体情况
        3.1.2 C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3.1.3 C市矿产资源相关资金情况
    3.2 审计过程
        3.2.1 审计目标
        3.2.2 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及措施
    3.3 审计报告
        3.3.1 基本情况
        3.3.2 审计评价意见
        3.3.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
    3.4 审计案例效用分析
        3.4.1 值得推广之处
        3.4.2 有待改进之处
4 完善相关审计工作的启示与建议
    4.1 案例启示
    4.2 案例建议
        4.2.1 加快推进顶层制度的建设
        4.2.2 提升审计信息化辅助技术的应用空间和应用水平
        4.2.3 打造专业多元化的审计强师队伍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后记

(5)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J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第二章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理论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产权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第二节 相关概念分析
        一、自然资源资产的定义
        二、离任审计的定义
        三、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定义
第三章 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框架
    第一节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必要性
        一、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需要
        二、转变地方政府政绩观的需要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框架
        一、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和客体
        二、审计内容和重点
        三、审计程序和方法
        四、审计评价和审计报告
        五、审计责任界定和结果运用
第四章 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第一节 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状
        一、审计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二、各地区出台审计指导政策
        三、审计试点内容进一步拓展
    第二节 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依据层次不够高
        二、审计缺乏合作机制
        三、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较弱
        四、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五、地方领导干部责任界定困难
        六、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第五章 J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分析
    第一节 J县基本情况介绍
        一、社会经济情况
        二、自然资源资产分布情况
        三、环境保护情况
    第二节 J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框架
        一、审计目标、主体和客体
        二、审计内容和重点
        三、审计实施情况
        四、审计结果
    第三节 J县审计试点成效
    第四节 J县审计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六章 完善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二、加快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三、完善领导干部责任界定机制
    四、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机制
    五、完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六、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
第七章 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Y县疾控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绩效审计的政策法规研究
        1.2.2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与对策
        1.2.3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案例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构
第2章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财政专项资金
        2.1.2 绩效审计
    2.2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PDCA-戴明循环理论
    2.3 实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路
        2.3.1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程序
        2.3.2 绩效审计准备阶段
        2.3.3 绩效审计现场实施阶段
        2.3.4 绩效审计报告阶段
        2.3.5 后续跟踪检查阶段
第3章 Y县疾控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3.1 案例基本情况
        3.1.1 Y县审计局
        3.1.2 Y县疾控中心
    3.2 审计实施过程
        3.2.1 审前调查
        3.2.2 审计的目标、对象、范围和重点
        3.2.3 审计风险评估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3.2.4 审计评价指标选择
        3.2.5 组织分工与时间安排
    3.3 绩效审计结果
        3.3.1 疾病防控专款收支情况
        3.3.2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
        3.3.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3.4 绩效审计报告
第4章 本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本次审计存在的审计问题
        4.1.1 审计组缺乏独立性
        4.1.2 绩效审计程序实施不到位
        4.1.3 绩效审计结果公开不充分
        4.1.4 绩效审计结果未完全落实
    4.2 本次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双重领导的审计体制
        4.2.2 绩效审计准则尚未建立
        4.2.3 审计人员绩效审计胜任能力不足
        4.2.4 绩效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完善
        4.2.5 缺少后续的跟踪审计
第5章 改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5.1 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
        5.1.1 世界主要国家审计体制
        5.1.2 实行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管
    5.2 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法规
        5.2.1 构建绩效审计准则框架
        5.2.2 完善绩效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5.3 加强绩效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5.3.1 绩效审计人员职业准入
        5.3.2 绩效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
        5.3.3 绩效审计人员考核和退出机制
    5.4 落实后续跟踪审计
        5.4.1 构建绩效审计PDCA循环
        5.4.2 加强县审计机关后续跟踪审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金融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框架研究 ——以Z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概念界定
        1.2.1 研究内容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双支柱”调控框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金融去杠杆防风险政策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政策跟踪审计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文献评述
3 金融去杠杆政策及跟踪审计总体分析
    3.1 金融去杠杆防风险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3.1.1 政策执行现状
        3.1.2 政策产生的影响
        3.1.3 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困境
    3.2 金融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执行情况分析
        3.2.1 政策跟踪审计执行现状
        3.2.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的困境
4 “双支柱”调控金融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框架的构建
    4.1 实施框架构建概述
        4.1.1 实施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
        4.1.2 实施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4.1.3 实施框架设计思路
        4.1.4 实施框架构建方法
        4.1.5 实施框架优势分析
    4.2 实施框架的构建
        4.2.1 实施框架构建的内容
        4.2.2 政策的制定与传达
        4.2.3 政策的执行
        4.2.4 政策效果评估
        4.2.5 审计成果运用
5 审计实施框架运用的例证分析--以 Z 省为例
    5.1 Z省金融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概况
        5.1.1 案例简介
        5.1.2 审计基本做法
        5.1.3 审计发现的问题及风险隐患
        5.1.4 原因分析及建议
    5.2 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框架在审计机关的实践
        5.2.1 确定审计目标
        5.2.2 选择审计重点
        5.2.3 明确审计标准
        5.2.4 选定审计方法
        5.2.5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5.3 案例总结
        5.3.1 对“双支柱”调控框架把控不到位
        5.3.2 对非银类金融机构重视度不够
        5.3.3 审计内容与范围未涵盖创新业务
        5.3.4 审计人员专项金融审计经验不足
6 推进金融去杠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框架实施的建议
    6.1 细化审前学习
        6.1.1 深化对政策目标的认知和解读
        6.1.2 洞悉金融行业特征转换审计重点
    6.2 优化审中方案
        6.2.1 关注政策新动向及时调整审计方案
        6.2.2 运用实施框架提升审计质量
    6.3 强化审后监督
        6.3.1 实行动态审计预警机制实时监测
        6.3.2 确立审计质量管理和整改跟踪体系
        6.3.3 加强整改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6.4 完善审计实施框架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基于产权理论的森林资源审计研究 ——以M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内容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1.2.4 研究目标
    1.3 论文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资源环境审计
    2.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2.3 森林资源审计
    2.4 产权理论与审计
    2.5 研究评述
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1.1 资源环境
        3.1.2 森林资源
    3.2 相关理论基础
        3.2.1 产权理论
        3.2.2 委托代理理论
4 我国森林资源产权结构特征与委托代理关系
    4.1 我国森林资源禀赋情况
    4.2 我国森林资源产权结构特征
    4.3 我国森林资源委托代理关系
5 森林资源审计框架构建
    5.1 森林资源审计动因分析
    5.2 基于产权理论的森林资源审计要素分析
        5.2.1 审计目标
        5.2.2 审计主体
        5.2.3 审计客体
        5.2.4 审计内容
        5.2.5 审计方法
        5.2.6 审计评价
        5.2.7 审计披露
6 M县森林资源审计案例分析
    6.1 项目背景
    6.2 审计要素与审计模式对比分析
        6.2.1 审计主体
        6.2.2 审计客体
        6.2.3 审计内容
        6.2.4 审计目标与重点的选择
        6.2.5 主要采取的审计方法与路径
        6.2.6 审计项目完成结果评价
7 关于开展森林资源审计的建议
    7.1 基于森林资源委托代理关系确定主客体
    7.2 建立长效审计机制
    7.3 提高审计结果应用效率
    7.4 健全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并完善相关产权制度
    7.5 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进行
    7.6 加强森林资源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分工理论
    2.3 治理理论
3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变迁
    3.1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职责得到初步确立
    3.2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逐步深入
    3.3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不断提升
4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不足
    4.1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4.1.1 通过网络信息搜集资料的现状分析
        4.1.2 通过专家座谈搜集资料的现状分析
        4.1.3 现状总结
    4.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4.2.1 审计机关指导的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4.2.2 审计机关的指导职责划分不明确
        4.2.3 部分地区对指导工作缺乏重视
        4.2.4 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5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路径设计
    5.1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的设计目标
    5.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的设计原则
        5.2.1 总体指导思想
        5.2.2 基本原则
    5.3 设计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路径
        5.3.1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安排审计计划
        5.3.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审计提高项目质量
        5.3.3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升技能
        5.3.4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
        5.3.5 完善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5.4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设计的注意事项
        5.4.1 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指导部门
        5.4.2 界定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协会的职责
        5.4.3 指导部门与审计机关其他业务部门合作
6 审计机关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案例分析
    6.1 案例背景介绍
        6.1.1 J公司简介
        6.1.2 J公司内部审计情况概述
        6.1.3 H市审计局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情况
    6.2 .案例分析
        6.2.1 H市审计局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尚存不足
        6.2.2 H市审计局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
    6.3 案例启示
        6.3.1 针对审计机关提出的建议
        6.3.2 针对国有企业提出的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第一章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相关概念
        一、自然资源资产
        (一)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资产
        (三)自然资源确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的相关条件
        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二)自然资源审计的特征
        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其他类型审计的关系
        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一)制度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第二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相关理论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三、行政监督理论
    第三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框架体系
        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主体与范围
        (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主体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范围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对象与内容
        (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对象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内容
        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目标与主要方法
        (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目标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主要方法
        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报告与结果运用
        (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报告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结果运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试点开展情况
        一、我国部分省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实践情况
        二、我国部分省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部分省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试点方案分析
    第二节 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获取有效基础数据困难
        (一)自然资源资产信息零散、非系统全面
        (二)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化评估困难
        (三)自然资源资产数据提取、核算困难
        二、受审计主体现状牵制
        (一)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二)审计人员培训不到位
        (三)审计主体独立性受制约
        三、资产责任权属不清
        (一)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界定不清晰
        (二)自然资源资产受托责任难以界定
        四、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法律制度不配套
        (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法律制度未落实
    第三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缺失
        二、现有审计力量不足
        三、审计对象存在思想顾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节 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联合协作制度
        二、探索运用先审、后离模式
        三、风险导向审计重点资源
        四、分类试点、渐次铺开
    第二节 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系统
        (一)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二)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平台
        二、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评价体系
        (一)建立评价体系遵循的原则
        (二)建立内容详尽的评价体系
        (三)建立差异化的评价体系
        (四)突出全过程审计评价
        三、加强主体培育力度
        (一)引入专门人才
        (二)开展定期培训
        (三)聘请外部专家
        四、建立离任审计核查制度
        (一)离任审计依据核查
        (二)离任审计过程核查
        (三)离任审计结果核查
        五、落实结果运用制度
        (一)明确结果运用的主体
        (二)规范结果运用的方式
        (三)强化结果运用的实效
        六、突出离任审计监督制度
        (一)实施制度化的监督办法
        (二)引进多元化的监督主体
        (三)利用多样化的监督方式
        (四)实现全面化的监督保障
        七、建立外部驱动制度
        (一)强化群众驱动效能
        (二)发挥先锋驱动作用
        (三)加入第三方驱动格局
        八、完善配套法律制度
        (一)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法律制度
        (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法律制度
        (三)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法律制度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省审计厅为适应未来形势需要建立审计工作框架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W市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研究[D]. 李敏. 燕山大学, 2020(06)
  • [2]基于PSR模型的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以S省大气污染治理为例[D]. 张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3]L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财政政策绩效评价[D]. 王盛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研究[D]. 白熙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5]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J县为例[D]. 杨艳茹.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6]Y县疾控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研究[D]. 郑钰漫. 湖南大学, 2019(06)
  • [7]“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金融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框架研究 ——以Z省为例[D]. 张源.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8]基于产权理论的森林资源审计研究 ——以M县为例[D]. 朱依.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9]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研究[D]. 汪妍.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10]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对策研究[D]. 张园惠.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省审计厅建立适应未来形势需要的审计工作框架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