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车间电解液自动输送计量

烧碱车间电解液自动输送计量

一、烧碱车间电解液的自动输送及计量(论文文献综述)

周澎[1](2020)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文中提出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向“退二进三”的目标升级,对高科技的技术进行开发和引用,城市的类型也从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城市”向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城市”转化,进而带来城市中旧工业难以生存的情况,传统工业逐渐衰败,面对对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将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协调?如何在遵循原真性的原则下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这些问题都是现实中急需解决的。本文以旧工业建筑空间改造设计手法研究为核心,结合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实例为主体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追溯与建构,第二部分梳理西安工业建筑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并展开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再利用具体实例现状调研与分析,第三部分总结具体改造设计方法。第一部分由前两章基础理论研究内容构成,第一章首先分析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工业建筑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梳理相关宪章与理论的发展,确定选题依据与目标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整体方法与框架。第二章则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再利用理论基础与发展,界定了相关概念,结合再利用动因,分析其改造由“静态”保护理念向多层级的保护与利用理念的转变,在遵循改造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不同旧工业建筑改造类型与方式。第二部分为全文核心部分,其中第三章梳理了西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沿革,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西安城市工业空间格局演进过程与旧工业建筑遗存的分布,结合现状遗存整体分布情况,重点研究三个典型片区的具体优势与存在问题,进而分类总结了西安旧工业建筑空间现状类型特征与相应改造再利用设计模式。第四章与第五章内容展开两个具体旧工业建筑片区空间改造实证研究,分别从区位背景,建筑群体外部环境,单体建筑三个层面论述其空间特征,结合现状改造措施,以此为重点,分别提出相应的整体与单体改造策略,针对设计策略的基础研究,从整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改造再利用设计具体操作方法。最后为总结和思考部分,以西安具体旧工业建筑实例改造策略与设计手法为基础,结合经典案例,探讨有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操作语汇。

贺仰琪[2](2020)在《氯碱生产过程泄漏事故风险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氯碱化工行业是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等风险,若管理和控制不当,会导致生产设备严重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严重损害周围环境。基于安全风险理论的现代安全管理是由事后分析型转为事前预防型,事前分析整个可能发生事故的事故链,根据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本文在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氯碱化工行业潜在的风险。对氯碱化工行业的人-机-环境系统进行系统分析,辨识氯碱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各类评估方法的优缺点,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对氯碱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作业活动进行半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度值将作业活动风险分为4个等级: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重大风险;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法(QRA)分析氯碱生产设备设施,建立氯碱生产过程中危险源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计算模型,通过潜在生命损失值(PLL)确定生产设施的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遵循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体防护→应急管控的顺序,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某氯碱生产企业为例,对该企业的7个作业活动(30个作业步骤)进行风险评估,经辨识,该企业作业步骤纳入较大风险管理的有16项,纳入一般风险管理的有11项,纳入低风险管理的有3项;通过计算设备设施的潜在生命损失值,得出氯压机的风险最大;分别计算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前后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防控技术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企业预防事故发生提供参考。该论文有图24幅,表34个,参考文献70篇。

常胜[3](2020)在《典型石化工业园区生态化绩效评价 ——以水系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石化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工业通过建立互利共生的工业生态网,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有效提升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废物的排放,是石化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了石化工业园区生态化绩效评价模型,有助于识别园区生态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为园区生态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参照石化园区生态化的特点,构建了生态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园区管理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然后依据物质流理论,开展某典型石化园区物质代谢分析,绘制了石油炼制-大宗化学品-聚合物产业链物质代谢图,建立主要物料输入与输出账户。最后基于该园区的物质流分析,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园区生态化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园区在节水减排方面的发展潜力。实证研究表明,2010年到2018年期间该石化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2010年到2017年为国内一般水平,该隶属度由75.64%下降至49.1%,同时国内先进水平的隶属度则由18.09%上升至26.18%,国际先进水平的隶属度由6.27%提升至24.79%,表明园区整体生态化绩效逐年提升。到2018年国内先进水平的隶属度达到37.51%,超越国内一般水平36.7%,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5年,园区生态化水平在节水减排、保持现状和趋势外推三种情景下,在节水减排情景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隶属度为48.67%,保持现状和趋势外推情景下为国内先进水平隶属度分别为56.03%和57.31%。在节水减排情景下园区发展潜力最大,新鲜水耗减少252.33万吨/年,废水排放减少209.17万吨/年,COD排放减少105.5吨/年。图21幅;表27个;参66篇。

郑辉[4](2019)在《年产7600吨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亚磷酸三甲酯是重要的合成农药中间体。本设计对亚磷酸三甲酯的生产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目前比较先进的合成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目前国内常用的合成方法主要有N,N-二甲基苯胺法和三乙胺法,本设计采用的是三乙胺法。其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个工段。第一工段包括合成、水洗以及除水工序。为了使反应快速而均匀的进行,合成和水洗釜中都需要有搅拌并且严格控制温度。第二工段包括干燥和蒸馏工序,干燥是为了除去第一工段中剩余的极少量的水,蒸馏是把产物从有机相中彻底提取出来精制的过程。该方法为连续生产,年产量高,产生三废少。

王鹏[5](2018)在《四平昊华氯气生产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文中指出氯气是剧毒化学品,氯气生产企业属于高度危险行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关系到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近些年,氯气泄漏事故频发,氯气生产企业是事故发生的重灾区,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十分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国内外对氯气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大量研究,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重气模型、气体泄漏扩散数值及后果模拟软件相继问世。同时,在监视控制、应急救援管理、法律法规内容等方面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以实现控制后的危险度达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本文以四平昊华氯气生产装置为依托,对国内、外氯气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控制内容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四平昊华氯气生产工艺技术及流程,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潜在风险分析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ALOHA事故后果模拟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法,展开了氯气生产过程风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工作,明确氯气生产过程危险源及危害存在的严重性;并进一步提出重点危险源应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证氯气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最后,将应急救援工作做为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补充内容,介绍了应急预警、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编写及演练情况,以减轻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事故发生率,最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韩玉志[6](2017)在《尿素二步法合成DMC装置氨回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碳酸二甲酯,俗称DMC,是一种很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作为有机中间体和绿色化工产品使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CH3-、-C=O-)、CH3O-等官能团,在有机合成领域被称作化学“新基块”。论文针对本公司新建项目4万吨/年尿素二步法碳酸二甲酯的工程化技术开展研究,采用尿素二步法工艺。装置运行发现,尿素与丙二醇、催化剂在溶解釜中加热溶解时,溶解釜中有氨气释放,不但造成原料损失,而且造成环境污染,是原工艺包没有提及的问题。因此,探究本系统尿素分解问题和氨气回收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设计了小试试验,模拟了尿素、丙二醇和催化剂在尿素溶解釜加热溶解过程,结果发现在温度低于60℃的情况下,尿素与丙二醇、催化剂搅拌加热溶解后为液固混合物,并没有氨气释放,且尿素不能全部溶解;70℃以上尿素35分钟可完全溶解,且伴有氨产生,温度越高反应越快。考虑到尿素大于80℃条件下分解较快,因此尿素溶解釜溶解温度宜控制在80℃左右。针对实验发现的析氨现象,对工业化尿素溶解釜进行氨回收技术改造,增加了回收氨装置,技术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实际运行效果与析氨回收装置的设计结果基本一致,基本消除了尿素溶解过程氨气释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年回收氨1680吨、丙二醇72吨,既保护了环境,又为企业增加了效益。

李伟[7](2017)在《年产15万吨双氧水生产工艺技术改造》文中研究说明过氧化氢作为一种绿色化学品,反应分解产物为水和氧气,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工、造纸、环境保护、农业废料加工、纺织漂白等行业,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过氧化氢在国内外的需求增长迅速。2016年国内双氧水总生产能力已超过1100万吨/年(以27.5%计),绝大多数生产厂家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艺包括工作液的配制、氢化、氧化、萃取、净化等过程。在产能快速扩张的同时,暴露出一些生产问题,主要是生产技术存在低氢效、消耗高,单套装置生产能力低。蒽醌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重点在于提高单位体积工作液生产双氧水的能力,提高萃取所得产品的浓度,提高双氧水的质量,降低产品消耗,节能环保。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双氧水装置现有产能为15万吨/年装置,本次改造通过工作液体系进行调整、氢化塔内部结构改造、利用氧化尾气并网发电、氧化尾气芳烃回收装置改造等技术。实现三宁公司双氧水装置生产能力从15万吨/年提高倒20万吨/年的目的,并且通过氧化尾气芳烃回收装置改造技术达到了多回收0.81t/d芳烃,利用氧化尾气实现了并网发电320KW/H,真正意义上起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刘国庆[8](2017)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LG化工企业成本核算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化工行业下游需求驱动以及成本管理的有效加强,化工企业业绩有所回升。更多的企业力求抓住这次良好的市场环境,突破以前陈旧的内部管理局限,寻求更高效的管理方法。从成本改善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企业产品定价、生产规模、发展方向以及经营决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成本核算结果反映出的信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按产品的消耗直接追溯至费用的发生,然后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并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单一标准分配,致使成本核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准确性。从其发挥的作用来看,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智能化、系统化的高技能性生产需要,作业成本法的提出成为了必然。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具体的展示与分析,揭示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思路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它的核算实质是动因追溯,按照费用发生的动因进行资源费用的分配,再按照作业发生的动因进行作业成本的分配,最后归集产品成本,得出成本核算结果。在这个期间,作业成本法的整个核算过程是依附在生产活动的发生上实施的,核算结果较为准确。并将其与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与结果进行比较,从成本管理、投资决策、整体效益等多个角度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从实际出发,列出了作业成本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高技术要求、复杂性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人员培训、实施规划等保障措施。总之,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从多角度对两者进行分析得出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效益等多方面的优势,并提出实施保障措施,以保证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开展希望对整个化工行业起到借鉴意义。

程良娟[9](2017)在《湿法炼锌中除镁及资源化新工艺研究》文中提出在湿法炼锌过℃程中,一部分的镁会随着浸出液等进入湿法炼锌系统中,镁浓度太高会影响工业的正常生产,需定期处理溶液中镁,使其浓度降低。在湿法炼锌过程脱除镁的方法中,只有氟化物除镁法成本低、高效,产生的副产品对环境没有危害,本文在氟化物除镁的基础上,通过对氟化镁在硫酸锌体系中的溶解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处理湿法炼锌除镁的新工艺,完善了氟化物除镁这一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参照工业上湿法炼锌工艺的各项条件,主要探究了溶解时间、溶解温度、锌离子浓度、镁离子浓度和锰离子浓度、pH等五个方面对氟化镁的溶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溶解时间为1h,溶解温度为90,溶剂为硫酸锌溶液时,锌离子浓度为130g/L,氟化镁的溶解度为680.22mg/L,而当溶剂为硫酸锌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时,锌离子浓度为130g/L,镁离子浓度为20g/L,氟化镁的溶解度为695.99mg/L,溶剂为硫酸锌和硫酸锰的混合溶液时,锌离子浓度为130g/L,锰离子浓度为20g/L,氟化镁的溶解度为862.78mg/L;但在相同的锌离子浓度、溶解温度以及溶解时间的条件下,氟化镁的溶解度随溶液的pH的升高而降低。锌、镁、锰等离子以及pH、温度等都会对氟化镁的溶解产生很大的影响,且锰离子对氟化镁的促溶作用大于镁离子;(2)在氟化镁渣的处理试验中,以硝酸钙溶液为转化剂,转化温度为70℃,转化时间为1小时,钙镁离子质量之比大于5,硝酸钙溶液的初始pH在7~8之间,氟化镁的转化率达到95%以上;提高硝酸钙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对氟化镁转化并没有不良影响,使其为高转化能力的工业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为了使氟化镁能够完全转化成氟化钙,应该严格控制氟化镁渣中或夹带一些杂质含量如铁、铜等;沉淀法除镁能将反应后液中的Mg2+形成沉淀析出,将溶液重新变为硝酸钙溶液,使硝酸钙溶液循环利用,形成氟化钙渣可以用来制氢氟酸,使氟得以循环利用。氟化镁转化为氟化钙,使得氟得以循环利用,降低了投资成本,进一步弥补了氟化物除镁的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地利益。并且上述试验结果为此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

吴广军[10](2017)在《氯碱工业盐水精制工艺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氯碱工业是基础化工工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氯碱工业经历了苛化法、水银法、隔膜法、离子膜法等工业方法,无论何种生产方式,电解过程中使用的饱和盐水质量尤为重要,精制盐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装置的安全高效运行和下游产品质量。盐水精制一般采用添加精制剂碳酸钠、氢氧化钠及氯化钡溶液,与杂质反应生成不溶沉淀物,通过澄清、两级过滤、金属离子吸附,产出满足电解装置运行的合格精制盐水,保证下游装置的稳定运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论文针对盐水精制工艺装置存在的问题,从减少装置废水产生及排放量、精制工艺改造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优化了工艺,并在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进行了实施,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安稳运行。1.原盐质量的优化调整盐水精制工艺所使用的原料——原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精制盐水的质量,在以往的盐水精制工艺生产中,控制好进厂原盐质量一直是一项重点工作,原盐各项质量指标必须合格才能正常使用。其中,原盐的钙镁离子含量比为重点控制指标。一直以来,所用原盐钙镁比值控制在大于1.5,在考察了原盐钙镁比对精制盐水的影响后,结合装置实际运行情况,确定了原盐钙镁比值最佳范围为1.5~3,为稳定盐水精制装置运行提供了依据。2.装置"水平衡"工作针对氯碱行业实际生产情况,对装置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产废水的水质、走向等进行研究论证,并与实际生产用水进行对比,进行了一系列工艺优化和技术改进,最终实现了部分外排水用于工艺生产、过盛废水暂存等,逐渐使盐水工艺生产趋于了 "水平衡",解决了困扰装置的"水过剩"问题,最终实现了装置废水"零排放"。3.脱除硫酸根工艺改造对脱除硫酸根工艺进行改造,不再使用高毒危化品氯化钡,改为纳滤膜过滤的工艺,消除了原始设计工艺中,使用氯化钡所带来的运行成本高、盐水澄清桶运行不稳定、盐泥压滤工序负荷高等问题,废物排放大幅降低,装置运行更加稳定,经济和环境效益明显。4.延长螯合树脂塔运行周期开发新技术,在盐水中添加聚酸盐溶液,经石墨电极后,释放渗透液,延长了二次盐水精制的螯合树脂塔运行时间,由原设计的48小时提高至240小时,减少了树脂塔再生用盐酸、烧碱和纯水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废水外排量,优化了水平衡工作。

二、烧碱车间电解液的自动输送及计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烧碱车间电解液的自动输送及计量(论文提纲范文)

(1)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西安城市更新下的“增量”转“存量”
        1.1.2 城市工业遗产的亟待保护
        1.1.3 后工业时代消费空间观念转变
    1.2 旧工业建筑概念界定与特征
        1.2.1 旧工业建筑相关概念界定
        1.2.2 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特征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历程
        1.4.2 相关纲领文献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理论基础与发展
    2.1 工业建筑发展背景
        2.1.1 工业建筑兴起与发展
        2.1.2 工业建筑与现代主义
        2.1.3 工业建筑艺术化与遗产化时期
    2.2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动因
        2.2.1 改造与再利用概念辨析
        2.2.2 城市旧工业区空间结构调整
        2.2.3 旧工业产业调整与置换
        2.2.4 实践主体关系的互动与平衡
    2.3 旧工业建筑保护再利用理念
        2.3.1 静态保护修复理念
        2.3.2 动态再循环理念
        2.3.3 分级保护与再利用理念
    2.4 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基本原则
        2.4.1 尊重历史本体的真实性原则
        2.4.2 强调新旧共生的整体性原则
        2.4.3 基于建筑更新的动态性原则
    2.5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实践
        2.5.1 城市事件策动类型
        2.5.2 创意产业导入类型
        2.5.3 文化教育综合类型
        2.5.4 商业消费嫁接类型
        2.5.5 居住生活开发类型
        2.5.6 工业景观再生类型
    2.6 本章小结
3 西安旧工业建筑历史发展概况
    3.1 西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沿革
        3.1.1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1869—1934)
        3.1.2 近代工业起步发展时期(1835—1948)
        3.1.3 社会主义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2)
        3.1.4 现代工业曲折发展时期(1963—1978)
    3.2 西安近现代城市工业空间格局演进历程
        3.2.1 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工业格局雏形初构
        3.2.2 “一五计划”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奠基
        3.2.3 “二五计划”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混乱
        3.2.4 “三线建设”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成型
    3.3 西安重要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3.1 韩森寨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3.2 大庆路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3.3 纺织城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4 西安既有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及改造再利用实践现状
        3.4.1 西安既有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特征
        3.4.2 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实践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大华纱厂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研究
    4.1 西安大华纱厂更新改造背景分析
        4.1.1 区位背景
        4.1.2 历史沿革
    4.2 基于原有整体环境空间特征的改造发展模式
        4.2.1 基于保护修缮的空间谨慎加减——密度疏解
        4.2.2 边界的介入与渗透——城市街区的形成
        4.2.3 历史工业建筑转向商业消费空间——“符号的象征”
    4.3 总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
        4.3.1 功能业态构成
        4.3.2 公共空间与流线构成
    4.4 基于原有单体建筑空间特征的改造策略——“空间——事件”:边界介入与组织的空间序列
    4.5 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4.5.1 增补叠加式屋顶标识空间——一期生产厂房
        4.5.2 并置开放式柔性廊空间——二期生产厂房
        4.5.3 织补围合式院空间——老南门办公区及动力用房
        4.5.4 扩张包容式庭空间——厂区锅炉房
        4.5.5 折叠嵌入式体空间——新布厂车间
    4.6 本章小结
5 陕钢厂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研究
    5.1 陕钢厂更新改造背景分析
        5.1.1 区位背景
        5.1.2 历史沿革
    5.2 基于原有整体环境空间特征的改造发展模式
        5.2.1 面向产业的恢复与安置
        5.2.2 面向大学校园的改造
        5.2.3 面向房地产项目的推到重建
        5.2.4 面向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的整体改造
    5.3 总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
        5.3.1 功能业态构成
        5.3.2 公共空间与流线构成
    5.4 基于原有单体建筑空间特征的改造策略——“多米诺”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相似结构单元下的空间拓扑与界面异质拼贴
    5.5 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5.5.1 外部相邻异质体量扩建与内部多重空间重组型——产业园7.8号楼
        5.5.2 外部界面消解与内部盒体嵌入——1.2号教学楼
        5.5.3 外部基本保留原状与内庭空间围合——产业园 11 号楼
        5.5.4 外部体量局部加减与内部多层级空间叠置——产业园12号楼
    5.6 本章小结
6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语汇
    6.1 基于外部整体环境的空间再利用操作
        6.1.1 外部整体环境肌理拆分与整合
        6.1.2 外部整体环境界面连续与引导
        6.1.3 外部整体环境公共空间介入与渗透
    6.2 基于建筑外部空间体量的介入与共生操作
        6.2.1 空间体量的介入
        6.2.2 空间体量的并置
        6.2.3 空间体量的叠加
    6.3 基于建筑界面的整合与重塑操作
        6.3.1 界面的自性整合
        6.3.2 界面的片段(废墟)处理
        6.3.3 界面的消解渗透
        6.3.4 界面的拼贴异质
    6.4 基于建筑内部空间秩序重构操作
        6.4.1 拆分与重组——空间的自由与流动
        6.4.2 叠合与渗透——空间的层析与透明
        6.4.3 嵌入与加建——空间的体积与扩展
    6.5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表录
    图录
致谢

(2)氯碱生产过程泄漏事故风险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2.1 风险管理相关内容
    2.2 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2.3 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4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氯碱生产过程风险评估研究
    3.1 风险识别
    3.2 风险分析
    3.3 风险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氯碱生产过程事故风险防控技术研究
    4.1 氯碱化工企业风险控制分析
    4.2 风险防控方法
    4.3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应用
    5.1 实例概况
    5.2 A企业生产过程风险防控技术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典型石化工业园区生态化绩效评价 ——以水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生态工业园区理论基础
        1.1.1 工业生态学理论
        1.1.2 循环经济理论
        1.1.3 物质流分析理论
        1.1.4 清洁生产理论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1.2.2 生态工业评价方法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意义
第2章 石化工业园区生态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2 评价指标选取
    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4 工业园区生态化评价方法构建
        2.4.1 层次分析法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3 物质流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石化工业园区水系统分析
    3.1 典型石化工业园区简介
        3.1.1 园区概况
        3.1.2 基础设施
        3.1.3 环境现状
    3.2 典型石化工业园区物质流分析
        3.2.1 园区产业链
        3.2.2 园区物质代谢
        3.2.3 园区物质平衡分析
    3.3 典型石化工业园区水平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石化工业园区生态化绩效评价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 评价过程
        4.2.1 评语集的确定
        4.2.2 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
    4.3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4.3.1 经济发展评价
        4.3.2 物质减量与循环评价
        4.3.3 污染控制评价
        4.3.4 园区管理评价
    4.4 园区生态化潜力评估
        4.4.1 情景设计
        4.4.2 情景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评价指标的解释及计算公式
附录B 石化园区主要生产线代谢图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年产7600吨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产品概况及特点
        1.1.1 亚磷酸三甲酯物化性质
        1.1.2 亚磷酸三甲酯安全环保卫生知识
        1.1.3 亚磷酸三甲酯包装与运输
        1.1.4 亚磷酸三甲酯用途
    1.2 生产概况及特点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概况及特点
        2.1.1 设计规模:
        2.1.2 生产方法的选择及生产流程的确定
        2.1.3 生产流程的特点
        2.1.4 工艺流程
    2.2 布置原则与特点
    2.3 “三废”处理和环境保护
        2.3.1 合成、水洗车间:
        2.3.2 干燥、蒸馏车间:
第三章 原料与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3.1 原料主要技术指标
        3.1.1 三氯化磷
        3.1.2 甲醇
    3.2 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3.2.1 亚磷酸三甲酯
        3.2.2 亚磷酸二甲酯
    3.3 辅助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3.3.1 三乙胺
        3.3.2 苯
        3.3.3 氢氧化钠
    3.4 中间副产物主要技术指标
    3.5 危险性物料主要数据
第四章 生产工艺流程
    4.1 生产原理
        4.1.1 合成反应
        4.1.2 水洗反应
    4.2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4.2.1 合成、水洗工段
        4.2.2 干燥、蒸馏工段
    4.3 工艺操作条件
        4.3.1 合成岗位
        4.3.2 水洗,分层,盐干燥岗位
        4.3.3 干燥岗位
        4.3.4 蒸馏岗位
第五章 物料与能量衡算
    5.1 物料衡算
        5.1.1 设计要求
        5.1.2 基础数据
        5.1.3 工艺流程简图及部分数据
        5.1.4 设计计算
        5.1.5 各单元操作进出料衡算及物料衡算表
    5.2 能量衡算B
        5.2.1 合成釜
        5.2.2 进入水洗釜之前的冷凝器
        5.2.3 水洗釜
        5.2.4 分层塔无能量变化
        5.2.5 盐干燥器无能量变化
        5.2.6 干燥塔
        5.2.7 蒸发器
        5.2.8 蒸馏塔
第六章 设备计算与选型
    6.1 设备计算选型
        6.1.1 三甲酯合成釜(2个釜,其中一个备用)
        6.1.2 合成釜和水洗釜之间的螺旋板换热器
        6.1.3 水洗釜(3个釜,其中一个备用)
        6.1.4 分层塔
        6.1.5 盐干燥器的计算
    6.2 搅拌选型
        6.2.1 合成釜,选用推进式搅拌
        6.2.2 水洗釜内搅拌的选型
    6.3 干燥塔
        6.3.1 塔径计算
        6.3.2 塔高的计算
        6.3.3 液体再分布器
        6.3.4 填料支承结构
        6.3.5 回流液的入口采用盘式分布器
        6.3.6 塔顶冷凝器
        6.3.7 塔底再沸器
    6.4 蒸发器的计算
    6.5 蒸馏塔
        6.5.1 塔径的计算
        6.5.2 塔高计算
        6.5.3 液体在分布器
        6.5.4 填料支撑结构
        6.5.5 回流液入口分布器
        6.5.6 塔顶冷凝器
        6.5.7 二合液入贮罐前的螺旋板冷凝器
        6.5.8 再沸器的设计
    6.6 泵的选取
        6.6.1 PCl_3进料泵(2台,1台备用)
        6.6.2 二合液进料泵(2台,1台备用)
        6.6.3 CH_3OH进料泵(2台,1台备用)
        6.6.4 液碱进料泵(2台,1台备用)
        6.6.5 水洗釜外循环泵(2台,1台备用)
        6.6.6 湿粗酯进料泵(2台,1台备用)
    6.7 贮灌的选取
        6.7.1 PCl_3贮罐(2台)
        6.7.2 二合液贮罐(2台)
        6.7.3 CH_3OH贮罐(2台)
        6.7.4 粗湿酯贮罐(1台)
        6.7.5 稀碱贮罐(4台)
        6.7.6 成品贮罐(4台)
        6.7.7 苯水分离器(1台)
        6.7.8 回流液打料罐(1台)
    6.8 配管计算
        6.8.1 合成釜的管路计算
        6.8.2 水洗釜管路计算
第七章 生产工艺方案
    7.1 原材料消耗定额及消耗量
    7.2 动力消耗定额及消耗
    7.3 车间定员
    7.4 生产控制分析
    7.5 “三废”排放量及有害物质含量
    7.6 管道材料控制说明
        7.6.1 管道材料选用的原则
        7.6.2 管道元件选用原则
        7.6.3 各种阀门的作用
第八章 工艺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5)四平昊华氯气生产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分析、识别及评价研究
        1.2.2 气体泄漏、扩散数值及后果模拟情况
        1.2.3 监控技术及法律情况
        1.2.4 应急救援现状
    1.3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3.4 课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 氯气生产历史及易发生问题
        1.4.1 氯气生产历史
        1.4.2 氯气生产、储运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
第二章 四平昊华氯气生产工艺分析
    2.1 一次盐水
    2.2 二次盐水、电解及脱氯
    2.3 氯氢处理
    2.4 液氯、盐酸及事故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氯气生产过程伤亡事故类别及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 伤亡事故分类
    3.2 氯气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
    3.3 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3.3.1 氯气生产过程风险辨识、分析
        3.3.2 电解生产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
        3.3.3 液氯储罐泄漏事故后果ALOHA模拟分析
    3.4 氯气生产过程中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3.4.1 起重致死事故
        3.4.2 盐堆坍塌事故
        3.4.3 氯含氢过量火灾、爆炸事故
        3.4.4 浓硫酸灼伤致残事故
        3.4.5 钛材与氯气起火事故
        3.4.6 氯气泄漏中毒事故
        3.4.7 三氯化氮爆炸事故
        3.4.8 次氯酸钠分解,氯气污染事故
        3.4.9 呼吸器窒息事故
        3.4.10 氯化氢合成过氯爆炸事故
        3.4.11 合成酸储罐爆炸事故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氯气生产过程风险管理控制
    4.1 风险控制方法及步骤
    4.2 电解工序风险控制
        4.2.1 电解槽装置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4.2.2 离子交换膜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4.2.3 电解槽槽电压监测、控制措施
        4.2.4 电解槽安全联锁控制措施
    4.3 液氯工序风险控制
        4.3.1 三氯化氮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4.3.2 氯含氢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4.3.3 液氯储存、充装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4.4 氯气生产过程中钛材设备风险管理控制
        4.4.1 金属钛材的特殊性质
        4.4.2 钛与氯气的反应
        4.4.3 钛材设备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氯气生产过程应急救援
    5.1 应急预警管理
    5.2 应急体系管理
    5.3 应急预案编制
    5.4 应急预案演练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尿素二步法合成DMC装置氨回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DMC性质
        1.2.1 DMC用途
    1.3 DMC生产技术的发展
        1.3.1 光气法
        1.3.2 光气甲醇法
        1.3.3 甲醇氧化羰基法
        1.3.4 酯交换法
        1.3.5 尿素醇解法
        1.3.6 尿素二步法
    1.4 碳酸二甲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国外市场
        1.4.2 国内市场
    1.5 尿素的性质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尿素与丙二醇溶解析氨实验研究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原料与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设备
    2.3 试验条件及方法
    2.4 分析方法
        2.4.1 尿素定性分析
        2.4.2 尿素定量分析
        2.4.3 碳酸丙烯酯定性分析
        2.4.4 碳酸丙烯酯定量分析
        2.4.5 色谱条件
    2.5 实验研究方法
    2.6 结果分析与讨论
        2.6.1 尿素和丙二醇溶解试验结果
        2.6.2 尿素转化率结果分析
第三章 氨气回收工艺设计
    3.1 尿素与丙二醇溶解析氨实验研究结果
    3.2 改造前PC合成流程
    3.3 氨回收技术改造
        3.3.1 工艺改造措施
        3.3.2 改造后PC合成流程
        3.3.3 氨冷却器设计
第四章 氨回收技术的工程实施及效果分析
    4.1 工程实施方案
    4.2 工程运行效果分析
    4.3 技术经济分析
        4.3.1 技术改造投入
        4.3.2 气氨回收收益
        4.3.3 投资回收期计算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7)年产15万吨双氧水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过氧化氢的性质和合成工艺及现状
    2.1 双氧水基本性质
        2.1.1 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2.1.2 双氧水的稳定性
    2.2 双氧水的现有生产工艺
        2.2.1 异丙醇法
        2.2.2 氢氧直接化合法
        2.2.3 电解法
        2.2.4 氧阴极还原法
        2.2.5 蒽醌法
    2.3 我国双氧水的现状
第3章 蒽醌法过氧化氢的生产工艺
    3.1 反应原理
    3.2 工艺流程图
    3.3 工艺控制指标
    3.4 分析指标
    3.5 经济指标
    3.6 主要设备
        3.6.1 静设备
        3.6.2 动设备
第4章 双氧水工艺设备联锁
    4.1 工艺联锁
    4.2 联锁动作条件
        4.2.1 联锁动作结果
        4.2.2 相关说明
    4.3 联锁动作条件
        4.3.1 联锁动作结果
        4.3.2 相关说明
    4.4 联锁条件
        4.4.1 联锁动作结果
        4.4.2 相关说明
    4.5 设备联锁
第5章 新工作液体系工艺优化
    5.1 新工作液体系
        5.1.1 邻甲基环己基醋酸酯的理化性质
        5.1.2 新工作液体系的优点
        5.1.3 工作液组分的调整
        5.1.4 小结
第6章 氧化尾气芳烃回收技术改造
    6.1 氧化尾气回收改造流程
        6.1.1 改造前流程
        6.1.2 改造后
    6.2 气液聚结器设备结构图
    6.3 改造前后尾气芳烃对比分析
    6.4 改造收益分析
    6.5 环保效益
第7章 氢化塔内部结构技改
    7.1 原氢化塔状况
    7.2 氢化塔改造所需材料表
    7.3 改造后内部结构图
    7.4 改造实际情况
第8章 涡轮制冷发电机组与原涡轮膨胀机组并联发电的技术研究
    8.1 膨胀机工作原理
    8.2 机组流程
    8.3 尾气机组设备能力及工艺介绍
        8.3.1 设备处理能力
        8.3.2 原工艺流程
        8.3.3 改造后工艺流程说明
    8.4 改造方案
        8.4.1 设计数据
    8.5 技术方案说明
    8.6 新增设备
        8.6.1 涡轮制冷发电系统
        8.6.2 交流负载柜
        8.6.3 并网装置
        8.6.4 设备用途概述
    8.7 设备的运行技术参数
        8.7.1 涡轮膨胀机制冷发电系统运行参数
        8.7.2 防爆发电机参数
        8.7.3 涡轮制冷发电系统供油参数
        8.7.4 电源
        8.7.5 仪表接线
        8.7.6 气封气参数
    8.8 联锁的方式
    8.9 改造后消耗、收益
    8.10 涡轮膨胀机投用小结
第9章 结论
参考文献

(8)基于作业成本法的LG化工企业成本核算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2.1 境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3 研究方法
        1.3.4 本文的创新点
2 成本核算方法相关概述
    2.1 成本核算的相关概述
        2.1.1 成本核算的内涵
        2.1.2 成本核算的内容
    2.2 传统成本法的相关概述
        2.2.1 传统成本核算基本原理
        2.2.2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2.3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述
        2.3.1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
        2.3.2 作业成本法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2.3.3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2.3.4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评价
3 LG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3.1 LG公司的基本情况
        3.1.1 资产结构分析
        3.1.2 经营状况分析
    3.2 LG公司氯碱车间成本核算现状
        3.2.1 LG氯碱车间生产特点及生产流程
        3.2.2 核算方法分析
        3.2.3 具体核算过程
    3.3 LG公司成本核算中存在的缺陷
4 作业成本法在LG公司氯碱车间的应用
    4.1 作业成本法在LG公司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4.1.1 必要性分析
        4.1.2 可行性分析
    4.2 LG氯碱车间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
        4.2.1 LG氯碱车间的生产流程分析
        4.2.2 LG氯碱车间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
    4.3 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及分析
        4.3.1 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果比较及分析
        4.3.2 从成本管理角度分析
        4.3.3 从投资决策角度分析
        4.3.4 从公司整体效益角度分析
    4.4 作业成本法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5 LG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制约因素及保障措施
    5.1 制约因素
        5.1.1 生产技术相对薄弱,生产能力有待提升
        5.1.2 高管对其理解有误,重视程度不够
        5.1.3 实施程序的复杂性
    5.2 保障措施
        5.2.1 加大效益宣传,增强高管的认可度
        5.2.2 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5.2.3 有效的规划实施步骤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湿法炼锌中除镁及资源化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锌的概述
        1.1.1 锌的性质及用途
        1.1.2 锌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1.2 锌的冶炼方法概述
        1.2.1 火法炼锌工艺
        1.2.2 湿法炼锌工艺
    1.3 湿法炼锌过程中杂质镁的来源及其危害
        1.3.1 杂质镁的来源
        1.3.2 杂质镁的危害
    1.4 湿法炼锌除镁工艺研究现状
        1.4.1 沉锌除镁法
        1.4.2 氟化物沉淀法
        1.4.3 精矿酸洗法
        1.4.4 冷却结晶法
        1.4.5 溶剂萃取法
        1.4.6 机械手段
    1.5 氟化镁和氟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1.5.1 氟化镁的性质及用途
        1.5.2 氟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1.6 氢氧化镁的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1.6.1 液相化学法
        1.6.2 固相法
    1.7 论文课题的提出
        1.7.1 论文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7.2 论文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理分析及试验方案
    2.1 氟化镁的溶解机理
        2.1.1 沉淀-平衡及溶度积
        2.1.2 络合平衡以及平衡常数
        2.1.3 影响沉淀生成的因素
    2.2 氟化镁的转化机理
    2.3 试验方案的确定
        2.3.1 氟化镁溶解性能的试验方案
        2.3.2 氟化镁转化为氟化钙的试验方案
第三章 试验原料及检测方法
    3.1 试验原料
    3.2 试验主要试剂
    3.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3.4 检测方法
        3.4.1 镁的检测方法
        3.4.2 氟的检测方法
        3.4.3 锌的检测方法
        3.4.4 钙镁合量的检测方法
        3.4.5 溶液的pH值测量
第四章 氟化镁溶解性能的试验结果及讨论
    4.1 硫酸锌溶液中氟化镁的溶解性能的研究
        4.1.1 硫酸锌溶液中时间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1.2 硫酸锌溶液中温度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1.3 锌离子浓度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1.4 硫酸锌溶液中pH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2 硫酸镁溶液中氟化镁溶解性能的研究
        4.2.1 硫酸镁溶液中时间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2.2 硫酸镁溶液中温度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2.3 镁离子浓度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3 含镁硫酸锌溶液中氟化镁溶解性能的研究
        4.3.1 不同温度下镁离子浓度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3.2 含镁硫酸锌溶液中pH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4 含锰硫酸锌溶液中氟化镁的溶解性能研究
        4.4.1 含锰硫酸锌溶液中时间对氟化镁溶解的影响
        4.4.2 含锰硫酸锌溶液中温度对氟化镁溶解的影响
        4.4.3 含锰硫酸锌溶液中pH对氟化镁溶解性能的影响
        4.4.4 不同温度下不同锰浓度对氟化镁溶解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氟化镁转氟化钙试验结果及讨论
    5.1 PH对氟化镁转化的影响
    5.2 转化的温度对氟化镁转化的影响
    5.3 反应时间对氟化镁转化的影响
    5.4 初始钙浓度对氟化镁转化的影响
    5.5 铜离子浓度对氟化镁转化的影响
    5.6 三价铁离子浓度对氟化镁转化的影响
    5.7 综合试验
    5.8 工厂浸出液氟化镁渣的转化试验
        5.8.1 体积扩大化试验
        5.8.2 浓度扩大化试验
    5.9 直接沉淀法除镁实验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氯碱工业盐水精制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氯碱工业研究进展
        1.2.1 苛化法
        1.2.2 水银法
        1.2.3 隔膜法
        1.2.4 离子膜法
    1.3 氯碱工业盐水精制研究进展
        1.3.1 氯碱厂概况
        1.3.2 氯碱厂盐水精制原理
        1.3.2.1 除钙离子
        1.3.2.2 除镁离子
        1.3.2.3 除硫酸根
        1.3.2.4 盐水二次精制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盐水精制工艺简介
    2.1 盐水精制工艺流程
        2.1.1 盐水精制工艺流程
        2.1.2 盐泥处理工艺流程
        2.1.3 化学品系统工艺流程
        2.1.4 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2.1.5 原料、化学品规格及精制盐水控制指标
    2.2 盐水精制工艺的影响因素
        2.2.1 原盐的钙镁离子比值
        2.2.2 盐水温度和浓度
        2.2.3 盐水流量
        2.2.4 精制剂的加入
        2.2.5 化盐用水的质量
        2.2.6 澄清桶排泥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盐水精制生产工艺优化
    3.1 盐水精制工艺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1 原盐质量对盐水质量的影响
        3.1.2 盐水系统"水平衡"问题
        3.1.3 化学品质量对盐水质量的影响
        3.1.4 螯合树脂塔运行周期问题
    3.2 原盐钙镁含量比对盐水质量影响的研究探讨
        3.2.1 原盐钙镁比的实际意义
        3.2.2 原盐钙镁比低对盐水质量的影响
        3.2.3 原盐钙镁比高对盐水质量的影响
    3.3 盐水装置"水平衡"优化
        3.3.1 工艺优化前装置水平衡情况
        3.3.2 装置水平衡优化
        3.3.2.1 氯气洗涤水替代部分工业水
        3.3.2.2 蒸汽冷凝液替代脱盐水和生产水
        3.3.2.3 氢气洗涤液回用
        3.3.2.4 废水处理系统外排废水回用
        3.3.3 装置优化后水平衡效果
    3.4 脱除硫酸根工艺改造
        3.4.1 装置概况
        3.4.2 工艺流程
        3.4.2.1 淡盐水预处理
        3.4.2.2 膜过滤系统
        3.4.2.3 冷冻分离
        3.4.3 装置运行注意事项
        3.4.3.1 活性炭过滤器冲洗
        3.4.3.2 膜组装置的清洗
        3.4.3.3 清液冷却器的冲洗
        3.4.4 膜法工艺运行优化
        3.4.4.1 分离母液槽持续溢流
        3.4.4.2 富硝盐水pH值调节不稳定
        3.4.4.3 清液冷却器清洗效果不明显
        3.4.4.4 结晶槽溢流
        3.4.5 装置运行实际效果
    3.5 延长树脂塔运行周期工艺优化
        3.5.1 装置概况、原理
        3.5.2 装置工艺流程
        3.5.3 装置实际运行效果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总结
    4.1 结论
    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4.3 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四、烧碱车间电解液的自动输送及计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D]. 周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氯碱生产过程泄漏事故风险防控技术研究[D]. 贺仰琪.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3]典型石化工业园区生态化绩效评价 ——以水系统为例[D]. 常胜.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年产7600吨亚磷酸三甲酯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D]. 郑辉.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5]四平昊华氯气生产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D]. 王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6]尿素二步法合成DMC装置氨回收技术研究[D]. 韩玉志.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1)
  • [7]年产15万吨双氧水生产工艺技术改造[D]. 李伟. 武汉工程大学, 2017(04)
  • [8]基于作业成本法的LG化工企业成本核算改进研究[D]. 刘国庆.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9]湿法炼锌中除镁及资源化新工艺研究[D]. 程良娟.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10]氯碱工业盐水精制工艺优化[D]. 吴广军. 山东大学, 2017(09)

标签:;  ;  ;  ;  

烧碱车间电解液自动输送计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