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中的人大代表

归侨中的人大代表

一、归国华侨中的人大代表(论文文献综述)

张涵之[1](2017)在《民主的细节 ——运行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民主从最初的理想、口号、宣言和纲领走向真正的政治实践。中国创造性地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制度的代议民主形式,并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从近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项具体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和效率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上的理想和优势还没有完全在实践中得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设想的实现还存在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细节规范、操作程序、合理性、公平性等一系列问题正日益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凸显出来,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本文结合工程学的原理提出“代议制度工程学”,试图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看作是由众多小的制度部件如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监督制度、会议制度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组成并按照其内在价值和原则运行的集合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效能,取决于其制度体系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并受到内在价值与工程规范的影响。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化和完善,首先要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系的内在价值和工程规范,在价值和规范的框架中发现其中不合理的结构和性能不良的部件,从而通过调整和优化结构、升级或重建部件,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整体制度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以人大制度部件的具体细节和程序设计的角度,结合代议制度的一般规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运用工程学、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来考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件的问题和优化方案。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和第一章,重点在于根据本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界定相关概念,并试图提出代议制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建构一个自己的“代议制度工程学”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代议制度工程学”原理是指代议制度的运行效能取决于其制度体系的结构和组成部件的性能,并受到制度体系内在价值与运行原则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别从中外代议制度的机构设置、职权与功能、运行原则和程序正义优先方面,阐述了代议制度工程的结构要素、制度部件、工程规范和内在价值,以期为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分析搭建一个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为第二至四章,重点在于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部件,具体包括代表选举制度、代表履职制度、代表监督制度、代表罢免制度、会议提案制度、审议表决制度、发言质询与列席旁听制度、财政监督制度、人事监督制度和工作监督制度等的程序和细节进行分析。研究证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这些具体的制度部件均存在程序和细节设计上的缺失和不足,而这些缺失与不足,正日益消解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当性与民主性的制度设计初衷。甚至可以说,正是细节规范和程序设计上的缺失和不足,导致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想效能无法完全实现。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与结论,重点在于提出从细节和程序方面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优化的对策与方案。在借鉴大量制度创新案例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根据“代议制度工程学”的原理,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制度部件在程序和细节方面优化和完善的具体办法,以期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些许的理论借鉴。尽管本文作者深知,程序的正义并不必然带来制度的正义,即使完善了上述制度细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中国式民主”要真正运转起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张晓彤[2](2018)在《在人大代表结构中增设华侨代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优化人大代表结构为研究角度,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分析,详细论述在人大代表中增设华侨代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华侨是我国宝贵的独特资源,无论是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大代表结构中曾设立过华侨代表,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华侨代表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近年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华侨尤其是新华侨群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在国内进一步行使政治权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华侨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华侨人大代表合宪合法;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增设华侨代表将进一步优化人大代表结构,这也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增强其民主性和广泛性的必然要求。

张赛群[3](2011)在《新中国华侨参政议政问题探讨》文中认为新中国政府承袭民国时期华侨参政的传统,尊重和保障华侨的参政议政权。但与此同时,新中国华侨参政议政权的维护和实现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近年来,华侨可以"列席"各级政协会议,这是对华侨参政制度的有益探索。

向大有[4](2019)在《新中国前期广西归侨的爱国情怀——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归国华侨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广西接管地方旧政权和组建新政权的参与者,是广西社会主义建设相关事业的初创者,是广西华侨农林场披荆斩棘的开拓者,是国家主权、祖国统一的维护者,是新中国初期广西侨务工作的开创者。广西归侨以坚强的爱国之心,坚定的报国之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童蓉[5](2011)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政策研究》文中认为归侨问题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尼西亚出现的反华排华浪潮,中国政府为之展开的反排华斗争和接侨安置工作,在中国的外交关系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一页。今天,探讨这段历史,对于如何处理国家关系中的华侨华人问题,做好侨务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笔者通过收集、整理有关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的档案资料、当时的相关报刊、学者相关论着等文献资料,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的缘起、历史过程以及影响等问题进行梳理,并得出有关结论。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对印尼归侨安置是在当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的特殊产物:创造“华侨农场”模式,实施“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政策,长期给予归难侨政策优惠和物资补助,让他们共同经历共和国从经济困难时期到改革开放的社会巨变。而这个政策又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外交需要的,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受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在安置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的华侨农场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出现种种问题,华侨农场急需生产和管理体制的转型,以适应新时期的变化。

张赛群[6](2011)在《新中国华侨参政议政权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侨参政议政在中国有其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华侨的参政议政权得到了法律保障,华侨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两会"中均占有一定席位。近年来,华侨可以受邀列席政协会议,这是对华侨参政制度的有益探索。

陈健谊[7](2012)在《广州华侨新村建设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广州地处中国南端,历经百年殖民时代,又因战火变得千疮万孔,城市重建工作迫于眉睫。在以工业建设为重点的形势下,当时的市政府领导者并未忘记市民对住房的迫切需求。同时为了表达对华侨的思念和关怀之情,作为广州第一个大型住宅小区的华侨新村便因此应运而生。华侨新村的设计和建设在一群具有华侨背景、受过现代主义教育并秉承岭南建筑理念的建筑师指导下进行,从规划到单体设计皆体现两者结合的特点。同时因应当时特殊条件要求,以节俭、适用、标准化生产的原则指导建设。建成后的华侨新村吸引大批归国华侨和名流人士居住,对周边区域及日后的广州城市建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华侨新村整个建设过程的资料搜集和图纸整理,进行较详尽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包含其中的规划及建筑的创作思想和理念,以及所体现出的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与岭南地区本土实际状况相结合的精神。揭示华侨新村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私人住宅的本质,分析和研究其因此而设立的独特的建设和管理模式,探讨其对日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探索意义。整理和分析当时居住在新村中的住户状况,研究其社会生活模式,并发掘归侨和侨眷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和贡献。探讨在当代对华侨新村进行历史区域保护的意义和启示,以及其在广州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寻找广州的特点,重新理解城市建设的本质,对于如何在全球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具有岭南本土特色的现代城市建设道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吴跃农[8](1999)在《廖公情怀——廖承志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交往纪事》文中提出

吴文海[9](2006)在《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海外华侨众多,是我国独特的国情和重要的资源,他们长期以来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华侨回到祖国兴业投资、工作、学习、居住等。但由于旅居海外的特殊性,并且缺少专门法律保护,华侨在国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常得不到有效保护,在海内外产生恶劣影响。因此,完善涉侨法律制度,制定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着重从保护华侨在国内的合法权益出发,主要是通过分析华侨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我国涉及华侨国内权益的法律制度,阐述依法保护华侨国内权益的必要性,系统地论述制定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的设想,以期对我国在完善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方面有所裨益,希望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护侨的意识,进一步营造依法护侨的社会氛围。

宋晓燕[10](2016)在《我的公公费振东》文中提出1965年6月,我和费皖到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书。费皖用自行车把我的衣物、铺盖卷分两趟驮到他家,就这样我进了费家门。公公、婆婆都很欢迎我,婆婆买了一些糖果,分送给同院的街坊,就算是为我们举办的婚礼。天长日久,渐渐地融入了这个家。我公公叫费振东,婆婆叫孙留云,他们都已经60多岁了。我说的"融入了这个家",其实只是融进了表面的一层,因为我对费家了解得并不多。所谓

二、归国华侨中的人大代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归国华侨中的人大代表(论文提纲范文)

(1)民主的细节 ——运行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0.1.1 研究缘起
        0.1.2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0.2.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宏观整体性研究
        0.2.2 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度与选举制度的研究
        0.2.3 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的研究
        0.2.4 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研究
        0.2.5 对一般性的规则和程序的研究
    0.3 核心概念界定
        0.3.1 制度工程学
        0.3.2 制度与政治制度
        0.3.3 民主形式与代议制
        0.3.4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0.3.5 议员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0.3.6 程序与程序正义
        0.3.7 议事规则
    0.4 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
        0.4.1 基本逻辑
        0.4.2 主要内容
    0.5 创新点与难点
        0.5.1 创新点
        0.5.2 难点
    0.6 研究方法
1 代议制度设计与运行的“代议制度工程学”
    1.1 代议制度工程的原理
    1.2 机构设置:代议制度工程的结构要素
        1.2.1 代议制度结构与组织概述
        1.2.2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机构
        1.2.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所属机构
        1.2.4 中外代议机构结构与组织比较
    1.3 职权功能:代议制度工程的制度部件
        1.3.1 代议制度职权功能概述
        1.3.2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机构职权
        1.3.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构职权
        1.3.4 中外代议机构职权比较
    1.4 运行原则:代议制度工程的工程规范
        1.4.1 人民主权原则
        1.4.2 普选原则
        1.4.3 法治原则
        1.4.4 多数决议原则
        1.4.5 程序原则
        1.4.6 公开原则
    1.5 程序正义优先:代议制度工程的内在价值
        1.5.1 程序正义优先的内涵
        1.5.2 程序正义优先的意义
        1.5.3 代议制度设计与运行的程序正义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件的细节缺失(一):代表制度
    2.1 代表制度是代议制度工程的基础部件
    2.2 代表选举制度
        2.2.1 代表选举制度的内容
        2.2.2 代表选举制度的细节缺失
    2.3 代表履职制度
        2.3.1 代表履职制度的内容
        2.3.2 代表履职制度的细节缺失
    2.4 代表监督制度
        2.4.1 代表监督制度的内容
        2.4.2 代表监督制度的细节缺失
    2.5 代表罢免制度
        2.5.1 代表罢免制度的内容
        2.5.2 代表罢免制度的细节缺失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件的细节缺失(二):会议制度
    3.1 会议制度是代议制度工程的生产部件
        3.1.1 民主会议制度的理论基础
        3.1.2 民主会议制度与中国人大会议制度
    3.2 会议提案制度
        3.2.1 会议提案制度的内容和程序
        3.2.2 会议提案程序实例
        3.2.3 会议提案制度的细节分析
    3.3 发言、询问与质询制度
        3.3.1 发言、询问与质询制度的内容和程序
        3.3.2 发言、询问与质询制度的细节缺失
    3.4 审议与表决制度
        3.4.1 审议与表决制度的内容和程序
        3.4.2 审议与表决程序实例
        3.4.3 审议与表决制度的细节分析
    3.5 列席与旁听制度
        3.5.1 列席与旁听制度的内容和程序
        3.5.2 列席与旁听制度的细节缺失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件的细节缺失(三):监督制度
    4.1 监督制度是代议制度工程的检验部件
        4.1.1 代议机关监督的理论基础
        4.1.2 中国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4.2 财政监督制度
        4.2.1 财政监督制度的内容
        4.2.2 财政监督制度的细节缺失
    4.3 人事监督制度
        4.3.1 人事监督制度的内容
        4.3.2 人事监督制度的细节缺失
    4.4 工作监督制度
        4.4.1 工作监督制度的内容
        4.4.2 工作监督制度的细节缺失
5 从制度部件的细节与程序优化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5.1 政治文明与中国人大制度程序
        5.1.1 政治文明与现代国家制度的程序立法
        5.1.2 程序立法的原则
        5.1.3 人大制度改革的目标
    5.2 代表制度的细节完善
        5.2.1 完善代表选举制度
        5.2.2 完善代表履职保障制度
        5.2.3 完善对代表的监督制约机制
    5.3 会议运行制度的细节完善
        5.3.1 建立和完善会议讨论与辩论制度
        5.3.2 引导对抗观点的表达
        5.3.3 完善质询制度的运行机制
        5.3.4 规范和完善列席与旁听制度
        5.3.5 完善议事程序和规则
    5.4 监督制度的细节完善
        5.4.1 将监督程序纳入人大制度运行的全过程
        5.4.2 优化公众监督的渠道和程序
        5.4.3 建立人大代表独立监督的工作机制
        5.4.4 强化人大工作的独立性
        5.4.5 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
        5.4.6 改进人大票决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在人大代表结构中增设华侨代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在人大代表结构中增设华侨代表的必要性
    一、增设华侨代表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
        (一)增设华侨代表是宪法法律的要求
        (二)增设华侨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
        (三)增设华侨代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二、增设华侨代表是国内外历史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一)建国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名副其实的海外华侨代表”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后期:“名义上的华侨代表”
        (三)20世纪70年代末期:明确从“华侨代表”修改为“归侨代表”
    三、增设华侨代表是华侨群体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新华侨群体的发展情况
        (二)新华侨群体的发展要求
第二章 在人大代表结构中增设华侨代表的可行性——以广东省邀请华侨列席人大会议为例
    一、背景情况
    二、相关依据
    三、具体做法
        (一)会前工作
        (二)会中工作
        (三)会后工作
    四、经验与实效
        (一)结合实际探索华侨参加人大会议的途径
        (二)确保列席人员代表性、履职能力、安全性兼备
        (三)周密做好意见建议听取收集、办理答复工作
第三章 增设华侨代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相关问题
        (一)顶层制度缺失、设计不合理
        (二)实践操作中存在障碍
        (三)国家利益方面的考量
    二、相关建议
        (一)循序渐进、逐步探索
        (二)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三)自下而上、以点带面
        (四)严格把关华侨代表的履历身份和素质能力
结论
中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4)新中国前期广西归侨的爱国情怀——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归侨是广西接管地方旧政权和组建新政权的参与者
二、归侨是广西社会主义建设相关事业的初创者
三、归侨是广西华侨农林场披荆斩棘的开拓者
四、归侨是国家主权、祖国统一的维护者
五、归侨是新中国初期广西侨务工作的开创者
结语

(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导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三、研究框架
第一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的背景
    第一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尼的华侨华人问题
        一、印尼华侨华人社会
        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尼排华问题
    第二节 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难侨的考虑
        一、二战后两大阵营的争斗与亚太格局的变化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关系
        三、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社会经济形势
        四、解决海外华侨华人双重国籍问题
第二章 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对印尼归侨的安置
    第一节 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的政策与措施
        一、中国政府对印尼排华的回应
        二、安置印尼归侨的原则
        三、设置机构,派船接侨
        四、设立华侨农场
        五、安置归侨学生入学
        六、对归侨入境物品的税务管理
    第二节 帮助归侨融入当地社会
        一、华侨农场工矿生产
        二、照顾归侨生活
        三、促进归侨的文化适应
第三章 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的成效与特点
    第一节 安置印尼归侨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一、安置成效与归侨的反应
        二、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与国内外难民安置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一、与不同时期中国政府安置归侨比较
        二、与相关国家的难民安置政策比较
        三、印尼归侨安置工作的启示
结语
    一、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6)新中国华侨参政议政权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7)广州华侨新村建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对象、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1.3 研究范围和目标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1949-1960 年代中期的城市住区建设背景
    2.1 1949-1960 年代中期全国城市住区建设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2.1.1 城市住宅建设及分配制度
        2.1.2 城市住区建设情况
    2.2 1949-1960 年代中期广州住区建设发展状况
        2.2.1 广州城市规划与住区建设情况
        2.2.2 广州主要住区类型
第三章 华侨新村历史发展过程
    3.1 开端
    3.2 选址与规划
        3.2.1 选址
        3.2.2 规划理念
        3.2.3 首期规划
        3.2.4 远期发展
    3.3 住宅单体
        3.3.1 标准化户型
        3.3.2 创新的住宅单体设计
第四章 华侨新村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
    4.1 1949-60 年代中期广州房管机构发展和华侨房屋政策
    4.2 华侨新村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4.2.1 建设实施模式
        4.2.2 投资管理模式
        4.2.3 政策与宣传
第五章 华侨新村的住户状况研究
    5.1 住户人口构成
    5.2 住户生活情况
        5.2.1 居民日常生活
        5.2.2 特殊物资供应
        5.2.3 华侨子弟教育
        5.2.4 居民经济情况
        5.2.5 华侨与政治
第六章 华侨新村的启示和影响
    6.1 华侨新村用地的后续建设
    6.2 华侨新村的历史保护和启示
    6.3 华侨新村对广州城建发展的影响
        6.3.1 推动现代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
        6.3.2 推动广州城市建设的发展
        6.3.3 华侨群体发挥的社会作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华侨
    一、华侨的历史与现状
    二、华侨的法律概念
    三、我国涉侨法律制度
第二章 依法保护华侨国内权益的必要性
    一、法律保护华侨国内权益,是贯彻实施《宪法》和完善涉侨法规的需要
    二、法律保护华侨国内权益,是适应我国特殊国情和华侨自身特殊性的需要
    三、法律保护华侨国内权益,是推进侨务工作法制化和保护华侨合法权益的需要
        (一) 华侨在国内的权益受到侵害
        (二) 依法保护华侨在国内的权益
第三章 保护华侨国内权益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现有法律法规
        (一) 法律、法规中根据华侨的特点作了专项规定的权益
        (二) 法律、法规中华侨与国内其他公民共性的权益
        (三) 部门规章、政策规定的权益
    二、制定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的设想
        (一) 立法研究情况
        (二) 立法原则
        (三) 立法的几个难点
结论
参考文献

四、归国华侨中的人大代表(论文参考文献)

  • [1]民主的细节 ——运行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 张涵之. 武汉大学, 2017(06)
  • [2]在人大代表结构中增设华侨代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 张晓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03)
  • [3]新中国华侨参政议政问题探讨[J]. 张赛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4]新中国前期广西归侨的爱国情怀——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J]. 向大有. 八桂侨刊, 2019(04)
  • [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政策研究[D]. 童蓉. 暨南大学, 2011(10)
  • [6]新中国华侨参政议政权考察[J]. 张赛群.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7]广州华侨新村建设发展研究[D]. 陈健谊.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8]廖公情怀——廖承志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交往纪事[J]. 吴跃农. 海内与海外, 1999(11)
  • [9]华侨国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 吴文海. 外交学院, 2006(09)
  • [10]我的公公费振东[J]. 宋晓燕. 海内与海外, 2016(05)

标签:;  ;  ;  ;  ;  

归侨中的人大代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