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面膜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162例

中药面膜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162例

一、中药口罩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162例(论文文献综述)

程怡[1](2021)在《中药口鼻溻渍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盛福芳[2](2021)在《火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选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上采用火针联合穴位注射疗法与口服氯雷他定片进行对比,观察二者在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部主要症状、体征及中医兼证方面的差别,以评价其近期、中长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复发率,希望为丰富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提供更多的可参考方案。方法:选取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门诊及耳鼻喉科病房符合纳入标准(时间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断为中医鼻鼽病,肺脾气虚证的受试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别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划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组每隔两天一次,五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氯雷他定片睡前口服,每片药的剂量为10mg,每天一次,十四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两组治疗周期均为二十八天。以主要症状、体征及中医兼症分值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并在治疗前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年龄、性别、病程、过敏史等)。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3个月后填写一次鼻炎评分表,并及时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建立数据库以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近期、中长期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率;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微信或电话随访,评估两组的复发率情况。统计学上利用SPSS 20.0软件,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两组间、两组内治疗前后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主要症状、体征、中医兼证积分比较:(1)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症状评分、体征评分、中医兼证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药物对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均有效果;(2)对两组的主要症状(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进行组间对比,发现治疗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体征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鼻甲、鼻粘膜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中医兼证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5、复发率比较: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微信随访,治疗组30例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10%;对照组30例中复发13例,复发率为43.3%;提示治疗组的中长期疗效更佳。结论:火针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在改善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型)患者的近期、中长期的疗效方面优于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此疗法不仅对喷嚏、流涕、鼻痒等鼻部主要症状有效,且对AR患者的全身症状均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更少出现复发,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付宝慧[3](2021)在《杨洪涛教授治疗CKD3-4期处方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分析杨洪涛教授运用中药处方治疗CKD3-4期患者的疗效,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处方药物配伍规律,总结出杨洪涛教授的治疗CKD3-4期的核心处方。(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核心处方治疗CKD3-4期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6年8月10日至2020年8月26日期间,在杨洪涛教授门诊规律就诊的CKD3-4期患者病例信息。实验室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V2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利用Microsoft Excel构建病例处方数据库,通过R Studio和JMP Trial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根据结果归纳出核心处方。(2)利用TCMSP和TCMID数据库获取核心处方主要活性成分,在疾病靶点筛选数据库Genecards、OMIM、Drugbank、TTD、Dis Ge NET和Pharm Gkb中得到CKD相关的基因,与药物活性成分作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R studio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Auto DOCK Vina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共收集52例CKD3-4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中本证主要为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兼证主要为水湿证、血瘀证。最终纳入处方1109首,涉及中药共190味,分析得出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土茯苓、半夏、鬼箭羽、茵陈和萆薢等,用药种类主要为: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在药性方面五味以甘、苦和辛味为主,四气中以温、平最多,药物归经中,又以归肝、脾、胃、肾经、肺经用药为主。总结出核心处方为:土茯苓、鬼箭羽、茵陈、杜仲、半夏、萆薢、大黄、茯苓、威灵仙、薏苡仁、土鳖虫。(2)核心处方共汇集中药11味,获得全方130个化合物,慢性肾脏病相关靶点与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交集,得到295个候选靶点。根据靶点找出参与治疗慢性肾脏病的94种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和谷固醇等为复方主要的活性成分。PPI结果可见核心靶点为JUN、RELA、IL-6、MYC、CCND1、MAPK1和TP53。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BP(biological process)、细胞功能MF(molecular function)、细胞组分CC(cellular component)富集条目分别为2828条、117条及260条。其中BP中主要富集条目为药物的细胞反应、对异种生物刺激的反应和脂多糖应答等;CC中主要富集条目为膜筏、膜微区和突触前膜的组成部分等;在MF中主要富集条目为核受体的活动、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和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主要作用通路为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及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可见靶点TP53与芦荟大黄素,TP53和黄芩素结合性较好,核心基因均和化合物槲皮素结合性良好。结论(1)CKD3-4期病机以邪实为主,正气并未大伤,杨洪涛教授在治疗上以去邪实为主,祛湿化瘀降浊,辅以补益脾肾,核心处方功主化湿泄浊,祛风胜湿,活血逐瘀,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2)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了核心处方治疗CKD3-4期的分子作用机制,呈现出了相互影响、复杂关联的网络调控机制,印证了核心处方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实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李容华,吴思远,黄彬[4](2020)在《中药药物口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2019年12月开始发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并迅速传播发展到遍及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2]明确指出,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

陈芊茜,梁志敏,庞第荣,王小新[5](2020)在《骨折分期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骨折是指在内外因下骨骼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临床表现为肿痛和功能障碍,也会出现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等特有体征。骨折多发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常为一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骨折快速、良好愈合,恢复患肢功能,而骨折愈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理学修复过程,愈合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1-2]。

张功[6](2020)在《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挖掘及对当代传染病防治启示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归纳总结温疫学派对温疫的认识、温疫辨证体系、治法、方药特色以及对当代传染病的防治启示,以期对现当今时代重大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与辨治有所启迪,促进中医药在防治疫病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传统文献研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理、法、方、药、防”等方面梳理总结温疫学派学术特色,深入挖掘防疫治疫的主要方法以及主要特色,从而探究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研究结果:明清温疫学派有丰富的防疫治疫理论,对疫病发生、治疗、愈后有独特的认识,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内容,对当今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以及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1.综合探讨温疫学派对温疫发病的认识是:疫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体现“天-地-人”三才发病观。2.归纳总结温疫学派辨证体系是融汇多种辨证方法于一体以适应疫病特殊性的结论。3.总结温疫学派治法特色为:截—疏,截断病势,疏利透达;导—下,予邪出路,下法新篇;和—解,多法调和,重视清解;时—位,因时制宜,注重阶段;升—降,调畅气机,注重肺肠;攻—养,祛邪扶正,攻即是养;内—外,内化外解,特色外治。4.归纳温疫学派方药运用特色:用药精专,专方专药;辟秽化浊,宜施芳香;重视性味,注重配伍;药物法象,选药新法;用药宜忌,谨遵禁忌。5.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对当代防疫治疫的启示为:中医治疫别具特色,以因势利导予邪以出路为原则,重视五运六气在中医防疫治疫的应用,立足中医“治未病”学说,培护正气,避其邪气,集中体现在温疫学派护窍思想。同时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是精髓。防治疫病总的原则,在于随机而变圆机灵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6.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探讨温疫学派学术思想的实践应用,以“天地人”三才发病观探究新冠肺炎的发病,立足“时-位”“和-解”等治法思想探究在此次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与不足,同时提出“大疫良方,专方专药”,治疫要“守正创新”的观点。研究结论:明清温疫学派医家丰富的防治疫病的经验,为当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中医药在当今时代防治疫病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袁旭[7](2020)在《苓桂术甘汤结合匹多莫德对脾虚湿盛型过敏性鼻炎大鼠TSLP、TNF-α、VCAM-1、IL-4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苓桂术甘汤以及苓桂术甘汤结合匹多莫德对脾虚湿盛型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中TSLP、TNF-α、VCAM-1、IL-4因子在血清中的蛋白表达及鼻粘膜组织中m RNA表达的影响,探究苓桂术甘汤以及苓桂术甘汤结合匹多莫德对脾虚湿盛型过敏性鼻炎的相关作用机制,并为其治疗变异性鼻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脾虚湿盛型过敏性鼻炎模型组,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结合匹多莫德组、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结合匹多莫德组、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结合匹多莫德组、地塞米松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均采取腹腔注射卵清蛋白氢氧化铝混合液,并用不规律饮食结合4℃番泻叶液灌胃以建立脾虚湿盛型鼻炎大鼠模型。治疗6周后取血清及鼻粘膜。利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SLP、TNF-α、VCAM-1、IL-4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RT-q PCR法检测大鼠鼻粘膜中TSLP、TNF-α、VCAM-1、IL-4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及各治疗组组症状积分均大于5,空白组症状积分均小于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不规律饮食结合4℃番泻叶液灌胃两周后,大鼠除喷嚏,流清涕、搔鼻等症状外还出现大便稀溏、粘腻,肛周污染,且体重减轻,喜扎堆而卧,毛色发黄晦暗无光泽等脾虚湿盛之症,说明脾虚湿盛型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大鼠PCA实验结果中,模型组大鼠皮肤硬结和染料扩散直径均大于10 mm,PCA反应阳性,空白组PCA反应均为阴性。可进一步判断过敏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ELISA法及RT-q PCR法检测大鼠血清及鼻粘膜中相关因子可知,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SLP、TNF-α、VCAM-1、IL-4均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用药治疗后,各治疗组TSLP、TNF-α、VCAM-1、IL-4的表达较模型组相比均不同程度的被抑制(P<0.05)。其中联合用药高、中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降低幅度明显,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联合用药低剂量组降低幅度不明显,效果相对较差。ELISA法及RT-q PCR法中相关因子的表达趋势大致相同。结论造模后大鼠TSLP、TNF-α、VCAM-1、IL-4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大鼠鼻部症状明显。用药干预后相关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有所回落,大鼠鼻部症状减轻。说明苓桂术甘汤及苓桂术甘汤结合匹多莫德可通过抑制脾虚湿盛型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黏膜及血清中TSLP、TNF-α、VCAM-1、IL-4的表达而减轻过敏性鼻炎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江邦发[8](2020)在《针刺结合“通鼻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迎香、印堂、上星、风门、脾俞、肺俞、足三里等穴位配合药物“通鼻敏”对肺脾气虚型AR的治疗效果,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AR提供临床数据,指导针药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方法: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的原则,将60例患有肺脾气虚证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口服“通鼻敏”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通鼻敏”的治疗方案,时间为30天。本研究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鼻部症状积分、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RQLQ积分、疗效总积分等,以比较针刺联合“通鼻敏”与单纯口服“通鼻敏”的疗效区别。结果:1.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后,发现在诊疗前,两组患者的资料未出现明显统计学区别,该实验样本之间有良好的对比性,满足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的基本要求;2.鼻部症状积分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总分与各子项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的两组组间疗效比较不明显(P>0.05);3.体征积分评价:治疗前后疗效显示,组内比较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强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评价:治疗组效果明显(P<0.05);对照组改善结果不明显(P>0.05);5.RQLQ积分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以针刺迎香、印堂、上星、风门、肺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配合口服“通鼻敏”药物治疗患者30例,其中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8例,无效患者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与对照组单纯使用“通鼻敏”药物治疗患者比较,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结论:1.针刺结合“通鼻敏”疗法与单纯“通鼻敏”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的疗效。2.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方面效果明显,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种疗法对鼻部体征的改善效果均不理想,但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针刺结合“通鼻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而且整体疗效优于“通鼻敏”组。所以针刺配合“通鼻敏”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临床上更有推广意义。3.针刺结合“通鼻敏”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易被患者接受。

范立波[9](2007)在《鼻敏灵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鼻敏灵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肺气虚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口服鼻敏灵丸;对照组30例,口服一音利通窍鼻炎片,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①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评定:试验组,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的比较:两组均能明显改善各项症状体征,且在流涕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评定:两组均能明显降低患者鼻分泌物EOS(%),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病机,益气固表、祛风散寒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治法,鼻敏灵丸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有效中药制剂,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韩君[10](2004)在《调免脱敏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调免脱敏胶囊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肺虚感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调免脱敏胶囊,对照组30例,口服息斯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免疫指标(静脉血IL-2、IL-4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变化情况。并与10例健康人对比。结果:①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血清IL-2、IL-4测定: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IL-2水平低下,IL-4升高,两组与健康组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调免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健康组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④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治疗组治愈率56.67%,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93.33%。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着性差异。⑤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免脱敏胶囊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有效中药制剂,值得推广应用。

二、中药口罩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16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口罩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162例(论文提纲范文)

(2)火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实验研究方法
        2.1 随机设计与分组
        2.2 器材准备
        2.3 治疗方法
        2.3.1 治疗组方案采用:火针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
        2.3.2 对照组方案采用:氯雷他定(中国药典 2015 年第二版)
        2.4 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2.5 疗程
        2.6 收集和评价疗效资料
        2.6.1 患者一般资料收集
        2.6.2 观察疗效指标
        2.6.3 疗效评定标准
        2.6.4 复发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治疗前基线对比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体征、中医兼证评分值比较分析
        3.3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疗效比较
        3.4 治疗前与三个月后随访疗效比较
        3.5 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3.6 复发率比较
第二章 讨论
    1 中医学对鼻鼽(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1.1 鼻鼽病名含义的历史演化
        1.2 鼻鼽产生的病因及病机
        1.2.1 外因
        1.2.2 内因
        1.3 中医鼻鼽的证型分类
        1.4 中医治疗
        1.4.1 中医内治法
        1.4.2 中医外治法
    2 西医对AR的研究进展
        2.1 西医对AR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变应性鼻炎的分类与分度
        2.3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特点
        2.4 目前西医治疗AR的方法
        2.4.1 环境控制
        2.4.2 药物治疗
        2.4.3 免疫治疗
        2.4.4 手术及其他治疗
        2.5 立题依据
        2.6 火针的机理
        2.7 穴位注射的机理
        2.8 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选穴依据
        2.9 整体疗效分析
        2.9.1 主要症状、体征、中医兼证分析
        2.9.2 安全性分析
        2.9.3 复发率比较
    3 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词缩略词表
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杨洪涛教授治疗CKD3-4期处方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回顾性研究杨洪涛教授治疗CKD3-4 期患者方药配伍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规范标准
        1.4.1 西医疾病规范标准
        1.4.2 中医证候学规范标准
        1.4.3 中药处方规范标准
        1.5 信息采集及数据库建立
        1.6 疗效评定
        1.7 化验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中医证型分布
        2.3 疗效评定和观察指标分析
        2.3.1 综合疗效评定分析
        2.3.2 实验室化验指标观察
        2.3.2.1 肾功能指标观察
        2.3.2.2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观察
        2.3.2.3 血清蛋白指标观察
        2.3.2.4 血脂指标观察
        2.4 中药使用频次分析
        2.5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2.6 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
        2.7 系统聚类组方规则分析
    3 小结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核心处方治疗CKD的机制研究
    1 方法
        1.1 核心处方中化合物及靶标的收集和筛选
        1.2 核心处方治疗CKD潜在作用靶点预测
        1.3 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1.4 PPI网络构建与分析
        1.5 靶点的通路分析
        1.6 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核心处方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
        2.2 核心处方治疗CKD候选靶点
        2.3 PPI网络分析结果
        2.4 靶点通路富集分析
        2.5 分子对接结果
    3 小结
讨论一:杨洪涛教授门诊CKD3-4 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讨论二:核心处方治疗CKD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3-4 期临床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
    2.治疗研究
        2.1 辨证分期论治
        2.2 辨证分型论治
        2.3 三焦论治
        2.4 六经辨证
        2.5 特殊病因病机论治法
        2.6 成药治疗
        2.7 其他治疗方法
        2.8 专方专药
    3.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药药物口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药物口罩的历史渊源
2 中药药物口罩防治疾病的机理
3 中药药物口罩的药理作用
    3.1 芳香药对流感病毒具有预防、抑制及灭活作用
    3.2 芳香药可提高机体免疫作用
4 中药药物口罩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4.1 治疗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
    4.2 治疗鼻炎
    4.3 防治流感
    4.4 治疗偏头痛
5 结语

(5)骨折分期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疗法
2 中医正骨手法
3 外固定方法
4 中医辨证论治
5 中医外治疗法
6 功能锻炼
7 结语

(6)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挖掘及对当代传染病防治启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温疫探赜
    1.温疫概念
        1.1 疫的内涵
        1.2 温与瘟辨
    2.疫病探索
第二部分 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探究
    1.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概述
        1.1 创立戾气学说,启温疫学派
        1.2 别诸家立医林,治疫家荟萃
    2.温疫学派“天-地-人”三才发病观
        2.1 天运时气异常,特异因素发病
        2.2 人烟稠密酿疫,正气损而发病
        2.3 地理方位特异,环境恶浊发病
    3.温疫学派辨证体系研究
        3.1 伤寒温病,首辨阴阳
        3.2 疫邪见症,不出表里
        3.3 虚实之辨,尤为重要
        3.4 洞悉寒热,务须辨明
        3.5 疫病辨证,在乎气血
        3.6 温疫六经,殊与伤寒
        3.7 卫气营血,温疫可参
        3.8 温疫发展,三焦辨证
    4.温疫学派治法研究
        4.1 “截—疏”截断病势,疏利透达
        4.2 “导—下”予邪出路,下法新篇
        4.3 “和—解”多法调和,重视清解
        4.4 “时—位”因时制宜,注重阶段
        4.5 “升—降”调畅气机,注重肺肠
        4.6 “攻—养”祛邪扶正,攻即是养
        4.7 “内—外”内化外解,特色外治
    5.温疫学派方药特色探究
        5.1 用药精专,专方专药
        5.2 辟秽化浊,宜施芳香
        5.3 重视性味,注重配伍
        5.4 药物法象,选药新法
        5.5 用药宜忌,谨守禁忌
第三部分 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对当代防治疫病理念的启示
    1.“治未病”,培护正气
        1.1 未病先防,培护正气
        1.2 早期干预,重视隔离
        1.3 善后调理,引起重视
    2.避其疫毒气,护窍思想
        2.1 邪从口鼻入,护口鼻
        2.2 周身血脉和,护毛窍
        2.3 肠通而腑畅,重下窍
    3.防疫新方案,五运六气
    4.重辨证施治,随宜变通
        4.1 注重体质,三因制宜
        4.2 因发知受,辨证论治
        4.3 知要守一,随宜变通
    5.对中医防治新冠肺炎全过程的思考
        5.1 “天-地-人”三才发病观
        5.2 温疫学派治疫思想应用
        5.3 大疫良方,专方专药
        5.4 中医治疫,守正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7)苓桂术甘汤结合匹多莫德对脾虚湿盛型过敏性鼻炎大鼠TSLP、TNF-α、VCAM-1、IL-4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1 脾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综述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2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法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8)针刺结合“通鼻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针刺结合“通鼻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2.1 课题设计
        2.2 纳入病例
        2.3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案
        3.1 治疗方案
        3.2 治疗方案
        3.3 观测记录
        3.4 疗效评价标准
        3.5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6 质量控制
    4 伦理保护
        4.1 知情同意
        4.2 医疗和保护
    5 结果及分析
        5.1 一般情况表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信息对比
        5.3 治疗结果及数据分析
    6 安全性评价
第二部份针刺结合“通鼻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结果讨论
    1 针药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意义
    2 病因病机特点
        2.1 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2.2 脾气虚弱,清阳不升
        2.3 肾阳不足,温煦失职
        2.4 肺经伏热,上犯鼻窍
    3 选题依据
        3.1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依据
        3.2 “通鼻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依据
        3.3 选用肺脾气虚证型的依据
    4 选穴依据
    5 变应性鼻炎的防护
        5.1 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
        5.2 规律作息及饮食
        5.3 鼻部按摩
        5.4 健康宣教,及时治疗
    6 疗效分析
        6.1 基本信息分析
        6.2 治疗后组内及组间各量表评分结果及分析
        6.3 整体疗效评价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
    综述一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及沿革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4 小结
    综述二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1 变应性鼻炎的常见变应原
        2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
        3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量表
个人简介
致谢

(9)鼻敏灵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辨证标准
        1.3 症状及体征分级计分标准
    2 试验病例标准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3 病例选择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方法
    6 疗效评定标准
    7 统计学处理方法
    8 研究结果
        8.1 临床试验组用药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8.2 临床对照组用药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8.3 临床试验组用药治疗前、后主症及体征积分变化情况
        8.4 临床对照组用药治疗前、后主症及体征积分变化情况
        8.5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的比较
        8.6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8.7 两组间治疗前后鼻分泌物EOS(%)变化比较
    9 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 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及辩证施治
        1.1 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病机
        1.2 益气固表、祛风散寒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治法
    2 现代医学对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的探讨
    3 方药分析
    4 现代药理研究
    5 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详细摘要

(10)调免脱敏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 文
    前 言
    临床资料
    治疗及观察方法
    治疗结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
    正 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 谢

四、中药口罩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16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口鼻溻渍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程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火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盛福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杨洪涛教授治疗CKD3-4期处方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分析[D]. 付宝慧.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药药物口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李容华,吴思远,黄彬. 广西中医药, 2020(03)
  • [5]骨折分期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陈芊茜,梁志敏,庞第荣,王小新. 广西中医药, 2020(03)
  • [6]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挖掘及对当代传染病防治启示的研究[D]. 张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苓桂术甘汤结合匹多莫德对脾虚湿盛型过敏性鼻炎大鼠TSLP、TNF-α、VCAM-1、IL-4表达的影响[D]. 袁旭.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针刺结合“通鼻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江邦发.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鼻敏灵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范立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4)
  • [10]调免脱敏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韩君. 山西医科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中药面膜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16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