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纯钛冷轧生产技术

工业纯钛冷轧生产技术

一、工业纯钛的冷轧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浩[1](2021)在《高强度Cu-Ni-Si合金的退火硬化现象及强化机理研究》文中指出Cu-Ni-Si合金强度高、耐磨性好、导电性能优异,被广泛的应用于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领域等。本文研究合金成分对Cu-Ni-Si合金退火硬化行为的影响,冷轧和热处理工艺对Cu-Ni-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以及Al元素的添加对Cu-Ni-Si合金退火硬化行为的影响。设计Cu-Ni-Si合金元素的成分,研究Ni/Si质量比和Ni与Si含量对Cu-Ni-Si合金退火硬化行为的影响。Cu-Ni-Si合金退火硬化的机理是纳米第二相粒子强化。退火后合金中基体显微组织中出现了连续或者半连续的网状相,并产生了大量的圆盘状β-Ni3Si纳米析出粒子。强化机理是退火过程中发生了调幅分解,合金中出现了溶质原子富集的相,局部形成了过饱和固溶体,随后析出纳米粒子,造成强化。研究冷轧及热处理工艺对Cu-Ni-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铸造十退火、铸造+冷轧+退火、铸造+固溶+冷轧+退火和铸造+冷轧+固溶+退火四种工艺对Cu-3Ni-0.6Si合金性能的影响,发现铸造+冷轧+退火工艺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相对较高,而延伸率相对较低。冷轧变形量为70%时,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Cu-3Ni-0.6Si合金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导电率分别为696MPa、3.6%、40.54%IACS。研究Al元素及冷轧和热处理工艺对Cu-Ni-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少量Al元素能够增加Cu-Ni-Si合金的退火硬化效果,但是显着降低导电率。其中Cu-3Ni-0.6Si-1Al合金硬度上升最明显,硬度从铸态的73HV提高到退火态的 213HV,提升了 191%。

王萌[2](2021)在《电子束冷床炉熔炼TC4钛合金开坯轧制工艺与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末,EB炉(电子束冷床炉)熔炼技术被用于熔炼钛合金,这种技术可以明显缩短钛合金的加工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仍然受制于人,尚未掌握一套比较成熟的轧制工艺,经EB炉熔炼得到的TC4钛合金铸锭在后期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裂纹等宏观缺陷,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深入开展EB炉熔炼TC4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研究其变形机理,对该合金的后期生产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EB炉熔炼TC4钛合金铸锭为研究对象,运用Gleeble 3800热模拟压缩实验机,对其在不同温度(800-1100℃),不同应变速率(0.01 s-1、0.1 s-1、1 s-1、10 s-1),应变量为50%(工程应变)下,进行等温压缩实验,并对该合金在不同温度(800-1100℃),不同压下量(30%、60%、90%)下进行轧制实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所示:(1)对材料分别在双相区(α+β)和单相(β相)区基于DMNR模型建立了双重多元非线性本构方程,其精度较高,绝对误差分别为6.88%、4.44%,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9。并基于Murty准则和Prasad准则建立EB炉熔炼TC4钛合金的热加工图,研究结果显示,温度为1000℃-1100℃,应变速率为0.01s-1-10 s-1区域为最佳成形区域。(2)合金在小于1000℃轧制时,显微组织由大量细片层α相及少量β相组成,塑性变形由基面滑移和柱面滑移主导,在高于1000℃轧制时,显微组织由粗大的β晶粒及细针状α相组成,塑性变形由柱面滑移和锥面滑移主导。在变形量小于90%,温度为1050℃变形时,强塑性较好,变形量为90%,温度高于1000℃变形时,强度较好,塑性较差。(3)合金在低温小变形量下变形时,变形态晶粒含量较多,小角度晶界比例较高,塑性变形机制为动态回复,在高温大应变量下时,大角度晶界比例较高,塑性变形机制为动态再结晶,同时,在单相区变形时,发生β相到α相的转变,并且α相从β相析出过程遵循Burgers取向关系,即(0001)α//(110)β,<11(?)0>α//<1(?)1>β。

祁梓宸[3](2021)在《异温轧制制备钛/铝/镁复合板工艺方法和组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可以极大地改善单一金属材料的强度、热膨胀性、冲击韧性、耐磨性、电性能等诸多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电子和化工设备等领域,但是力学、物理性能相差较大的异质金属材料的轧制复合仍面临变形不协调、复合强度低和板材断裂失效等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钛(TA1)、铝(AA6061)、镁(AZ31B)三种轻质金属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调变形的异温轧制方法,并通过优化和设计异温轧制的方法和工艺,逐步实现了异温轧制制备钛/铝、钛/镁双层复合板到钛/铝/镁、钛/镁/铝三层复合板的过程,研究了异温轧制工艺对复合板变形协调性和组织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异温轧制复合板的结合机理。采用只加热钛层的方法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和钛/镁复合板,研究压下率、钛层加热温度对复合板的厚比分配、剪切强度和结合界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钛层温度升高和轧制压下率增大,复合板两层的变形量差值逐渐减小,复合板变形趋于协调。钛/铝复合板结合强度随钛层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两种复合板结合强度均随轧制压下率增大而增大。加热过程中钛板表面产生氧化层,在较大轧制压下率下,脆性的钛氧化层和钛基体先后破裂产生微裂口,另一侧金属基体挤入裂口与新鲜钛金属接触,在压力和高温作用下元素之间相互扩散从而达到一种裂口机械啮合和冶金双重作用的结合机理。然而,只加热钛板的异温轧制法会在加热过程中使钛板表面产生氧化,该脆性的氧化层和金属基体的不均匀变形导致了界面处大量裂纹产生,对复合板拉伸和弯曲性能均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创新了一种感应梯度加热的异温轧制法制备钛/铝和钛/镁复合板,整个过程处于一种氩气保护氛围,在实现复合板均匀变形的同时避免板材氧化,研究了压下率对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洁净无氧化的界面显着提高了复合板的结合强度,特别是在小压下率下结合强度提升了约3-5倍。在大压下率下,剪切断面两侧均呈现大量韧性断裂特征,界面存在机械啮合和冶金作用下的双重结合机理。强的结合界面能提高复合板抵抗界面分层能力和抗弯曲变形能力,复合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双层复合板的研究基础下,设计了一种保护气氛下横向电磁感应加热异温轧制钛/铝/镁与钛/镁/铝三层复合板的方法,对两种叠层顺序的复合板进行了不同压下率的异温轧制实验,研究了三层复合板的剪切强度、断口形貌和三维轮廓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比叠层顺序对复合板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铝/镁复合板在大压下率下双界面均达到了较高的结合强度。三层复合板的压下率越大,钛铝和钛镁复合界面变形越剧烈,在由脆性到韧性断裂方式的演变过程中,断口三维轮廓高度差变大,断口的粗糙度增大。钛/铝/镁复合板实现了各层金属的协调变形,而钛/镁/铝复合板变形量集中在金属镁上,板材变形不协调,同时钛/铝/镁复合板达到了较好的弯曲变形能力。对比三层复合板感应加热的温度差分布和轧后复合板的协调变形性、结合性能以及弯曲性能确定了以铝作为中间层的钛-铝-镁组坯顺序是实现异温轧制高性能三层复合板的合理工艺。

于济瑞[4](2021)在《电磁感应加热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文中提出钛/铝复合板同时具备了铝的良好导电、导热、低密度和钛的高强度、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冲击等优良性能。既能应对更加复杂工作环境,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航天工业、船舶制造、石油开采、建筑工程等工作环境十分复杂的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钛、铝金属性能差异很大,目前制备的钛/铝复合板在结合强度和板形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于是本文采用电磁感应加热进行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来提高结合强度,获得变形更加协调的钛/铝复合板。首先,建立静止电磁感应加热钛/铝组合板坯模型,选择合适的参数和线圈形状,使钛板温度达到700℃-900℃,铝板温度100℃-300℃,降低两金属的变形抗力差值,满足钛/铝异温轧制要求,并通过Visual Basic软件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板坯移动式感应加热,通过静止电磁感应加热模型与移动电磁感应加热模型对比发现,使用移动电磁感应加热模型,板坯在宽度方向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其次,利用ANSYS LS-DYNA建立钛/铝异温轧制模型,并将感应加热模型的板坯温度导入模型中,得到轧制应力场和应变场,然后对钛/铝复合性能和变形协调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在钛板温度为800℃-850℃,压下率为30%-40%时,复合性能和变形协调都可以满足要求。再次,根据模拟仿真参数建立实验平台制备钛/铝复合板。当钛板温度为850℃(铝板197℃),压下率为48%时,复合界面强度达到77MPa。最后,观察钛/铝复合板界面和断口微观形貌,得到双金属轧制复合机制:轧制过程中钛侧界面产生裂缝,由于铝金属流动性好,铝金属被挤入裂缝中,两种新鲜金属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冶金结合。

陶元燕[5](2021)在《H公司Z品牌口腔种植体市场导入期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带动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口腔健康问题。我国中老年人缺牙率普遍较高,种植牙是目前公认最好的修复缺失牙方式,种植体是种植牙最核心部分,与传统烤瓷牙相比,不仅舒适美观,而且不损害现有牙齿,咀嚼功能类似于天然牙,被称为人的第三副牙齿,潜在市场需求巨大,理论存量约2600亿元。H公司是一家在口腔行业布局十多年的企业,产品线较为齐全,包含口腔CBCT、手术显微镜、牙椅、激光、种植体等,覆盖口腔领域不同细分科室。Z品牌种植体是2017年刚开展的一条新的产品线,种植体尚处于产品导入期,面临着营销渠道不完善;产品知名度低;生产质量与成熟度不高;客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低的问题。一套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对Z品牌种植体至关重要。本文先对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的营销环境做分析,再通过内部高层访谈和外部客户调研来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随后总结出Z种植体导入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成因;最后对Z种植体市场和目标客户定位,基于价值营销理论形成以下差异化营销策略:(1)通过开拓线上营销渠道;与保险及医疗服务机构联合推出种植牙保险业务,来解决营销渠道单一的问题。(2)通过参加专业口腔展会增加曝光度;投身公益事业,来弥补产品知名度低的问题。(3)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加强研发投入,来解决生产质量和成熟度不够的问题。(4)通过完善配套的医生教育服务;强化服务水平;借助整体解决方案植入Z种植体的方式,来解决客户对新产品接受度低的问题。

赵志坡[6](2020)在《冷喷涂-轧制制备钛/钢复合板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钛/钢复合板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使用其代替钛板可以节约钛资源,降低使用成本,在航空航天、机械、船舶、海洋平台、核电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工业上生产钛/钢复合板常采用爆炸焊接、爆炸-轧制和真空封焊-轧制等方法,存在界面氧化和结合不充分以及工艺复杂等问题。冷喷涂作为一种新型的粉末固态沉积技术,具有沉积温度低、颗粒速度快及过程无氧化等优点,在轻质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有引人注目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目标是探索冷喷涂-轧制制备钛/钢复合板的可行性,即利用冷喷涂增材制造技术将钛粉末沉积在钢板表面,而后通过热轧制使两种材料发生结合,形成钛/钢复合板。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冷喷涂-乳制制备钛/钢复合板的新技术进行了可行性探索。以纯钛粉末和Q235钢板为原材料,采用冷喷涂-乳制制备钛/钢复合板,并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喷涂增材制造实现了纯钛粉末和钢板的预结合,避免了界面氧化的发生;热轧制修复了冷喷涂沉积钛层内部的孔隙和缺陷并实现了钛颗粒/钛颗粒界面和钛/钢界面的冶金结合;轧制后钛/钢复合板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590 MPa)和界面剪切强度(320 MPa),热处理后钛/钢复合板的延伸率得到显着改善,达到18%。证明采用冷喷涂-轧制制备钛/钢复合板的新技术具有可行性。研究了退火处理温度对钛/钢复合板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将轧制后的样品分别在450℃、550℃和650℃的马弗炉进行退火处理3h。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促进了钛/钢复合板的回复和再结晶。450℃退火可使样品内部发生完全回复,消除局部应变;650℃退火使界面附近的变形钛层发生完全的再结晶。退火处理对钛/钢复合板力学性能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消除材料内部的高密度位错,使延伸率提高;另一方面是高温促进界面TiC和FeTi金属间化合物的长大,增加了界面硬度,过大的化合物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和延伸率。实验结果证明,550℃退火处理时,所得钛/钢复合板综合力学性能最优。研究了轧制温度对钛/钢复合板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选用850℃、950℃和1050℃三种条件对钛/钢复合预制板进行轧制。结果表明:轧制温度对钛/钢复合板界面化合物层厚度和种类有重要影响。温度越高,界面化合物层厚度越大,化合物种类越多,复合板力学性能越差。850℃轧制时,钛/钢复合板界面为250 nm厚的TiC区,其延伸率(33%)最高,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为560 MPa和309 MPa;950℃轧制的样品界面存在FeTi和TiC的混合区,总厚度约400 nm,抗拉强度(578 MPa)和剪切强度(312 MPa)最高,延伸率为29%;1050℃轧制的样品界面形成了 4 μm厚的混合化合物层,抗拉强度(516 MPa)、剪切强度(167 MPa)和延伸率(13%)最低。最后,提出制备钛/钢复合板的优化工艺:轧制温度为950℃,退火处理温度为550℃,保温3 h。对采用此工艺制备的钛/钢复合板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等性质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工艺制备的钛/钢复合板界面结合良好,抗拉强度、剪切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599 MPa、309 MPa和36%,而且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各项性能均大幅度超过国家标准和其他工艺制备的钛/钢复合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孙悦颖[7](2020)在《低弹性模量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钛、锆及其合金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较低的弹性模量、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点,而被作为人体植入器件大量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因此,开发和研究具有低弹性模量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医用合金具有非常大的潜在价值。结合目前生物医用合金的研究现状,本课题分别以Zr和Ti作为基体元素,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合金元素进行合金成分体系设计,采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检测以及硬度测试对所设计的合金样品进行相结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特征以及力学性能的检测与分析。通过成分优化以及工艺控制,制备出具有较低弹性模量的生物医用合金体系。通过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不同BN含量的ZrBN合金铸锭。结果表明:铸态ZrBN合金的相主要由α相和ZrB2组成,未检测到其他的相结构。随着BN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ZrB2含量越来越多。除此之外,BN颗粒的添加对ZrBN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非常明显。当添加0.5wt.%的BN时,合金的抗压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应变值达到最大值,为1311MPa、928MPa、31GPa以及16.71%;而后随着B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抗压强度、屈服强度和压缩塑性随之出现大幅度降低。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不同Mo含量的Ti-xMo(x=10,15,20,25,30)二元合金铸锭。结果表明:铸态Ti-Mo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主要由β相、α"相和ω相组成。随着Mo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相结构的组成亦随之发生转变,即为β(亚稳)+α"→β(亚稳)+ω→β;同时Ti-Mo合金的相变温度Tβ随着M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β相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合金的屈服强度随着Mo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Ti-Mo二元合金中Mo含量为10wt.%时,合金的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441MPa,合金的弹性模量最高为34GPa。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Ti-10Mo二元合金铸锭。将铸态的Ti-10Mo合金加热至950℃后保温30min,而后通过不同的冷却方式冷却至室温;随后对合金进行相同条件的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条件为600℃下保温120min后空冷至室温。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方式的改变,合金中β相的转变产物亦随之发生变化。随着冷却速率的逐渐降低,合金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压缩应变均随之增加。当随炉缓慢冷却至室温时,合金的抗压强度值为1417MPa,弹性模量为34GPa。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Ti-15Mo合金铸锭,并在室温条件下对Ti-15Mo合金铸锭进行轧制变形加工。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抗压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随之增加。合金的变形量为42%时,抗压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599MPa以及164MPa;当变形量增加到61%时,抗压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2719MPa以及223MPa,弹性模量为 20GPa。

张孝军,向午渊,孔玢,刘正乔,陈兵,韩聪,蒋孟玲[8](2020)在《退火工艺对板式换热器用冷轧TA1钛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冷轧TA1钛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0.5mm厚度试样在580℃~700℃退火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退火温度升高到640℃时,晶粒发生明显长大。温度达到700℃时,晶粒尺寸约56.6μm。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试样的纵向延伸率持续增加,670℃时纵向延伸率增幅开始下降,在700℃时纵向延伸率达到峰值47%,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不断降低;横向延伸率波动范围比较小,整体呈轻微上升趋势。综合组织与性能,钛卷退火温度宜控制在670℃~700℃。

徐森[9](2020)在《TC4钛合金板材多道次控温轧制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钛合金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无磁、机械性能好,是一种优质轻型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重要生物工程材料。当前钛合金板带材市场需求较大,约占钛加工材的1/3。但钛板轧制温度窗口窄,导热性能差,开轧温度过高或轧制变形过大均会导致轧件中心区域温度急剧升高,使板坯温度分布不均,厚度方向出现组织差异,进而导致塑性变差,轧制变形不均、边裂等问题;轧制温度低,轧件加工硬化严重,导致轧制力过大,增加钛合金板轧制难度,故钛板轧制生产过程中板坯温度控制极为关键。本文围绕典型TC4钛合金热轧生产工艺,从控温轧制角度出发,结合某厂钛合金板材现场生产工艺,对TC4钛合金板材多道次轧制开展实验研究及有限元仿真分析,为制定钛合金板带热轧工艺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TC4钛合金材料高温流变应力,分析温度和变形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热加工图研究TC4钛合金的热加工范围。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横纵轧道次压下率分配对TC4钛合金板各向异性的影响,发现当横纵轧道次压下率分配为1:1时,材料各向异性基本消除。开展TC4钛合金板换热实验与轧制实验,测定试样指定位置多点温度变化,并建立实验工况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反传热计算及正向模拟验证确定TC4钛合金板与空气间的综合换热系数、与轧辊间接触换热系数。建立TC4钛合金板带热轧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工业现场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可靠性,进而对不同轧制工艺参数及多参数耦合轧制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热轧板坯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轧制速度与道次压下率。结合某厂TC4钛合金典型轧制生产规程建立三维全流程轧制仿真模型,对各道次钛合金板轧后温度分布、板坯宽展变形规律与宽向温度均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宽边部50mm范围内,轧件温降明显,与轧件内部最大温差超过50℃,温度分布不均是导致轧件边部变形不均及开裂的主要原因。轧件较厚时,沿厚度方向边部宽展变形呈近似“双鼓”形,随着轧制道次的进行,后呈“凸”形,且宽展量随板厚减小而减小。在有限元模拟基础上确定了热轧TC4钛合金轧制温度窗口,给出了钛合金板带轧制工艺制度指导性原则,并结合现场实际轧制工艺开发了钛合金热轧工艺规程软件。通过控制轧制工艺参数,实现对钛合金板坯温度的全流程调控。

张鹏举[10](2019)在《电池组集流片镍合金与铝合金激光焊接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针对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组集流片的镍合金材料与铝合金材料焊接,采用脉宽为纳秒的激光器进行焊接,解决传统焊接方式的焊点拉力不够的问题。由于影响焊点拉力的工艺参数较多,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焊接速度、激光频率、脉冲宽度、螺旋线间距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找出各工艺参数对焊点拉力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到最大焊点拉力为26.89N情况下的工艺参数,供实际生产参考。

二、工业纯钛的冷轧生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业纯钛的冷轧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度Cu-Ni-Si合金的退火硬化现象及强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Cu-Ni-Si合金的研究现状
        1.1.1 Cu-Ni-Si合金的发展现状
        1.1.2 Cu-Ni-Si合金的强化机制
        1.1.3 Cu-Ni-Si合金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微量元素对Cu-Ni-Si合金性能的影响
        1.2.1 P对Cu-Ni-Si系合金的影响
        1.2.2 Zn对Cu-Ni-Si系合金的影响
        1.2.3 Mg对Cu-Ni-Si系合金的影响
        1.2.4 Cr对Cu-Ni-Si系合金的影响
    1.3 退火硬化现象及机理的研究现状
        1.3.1 纯金属冷轧后退火硬化
        1.3.2 铜合金冷轧后退火硬化
        1.3.3 Ni-W合金冷轧后退火硬化
        1.3.4 Zn-Al合金冷轧后退火硬化
        1.3.5 铸态直接退火硬化现象及机理
    1.4 研究背景与内容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
    2.1 实验流程
    2.2 试样制备及分析方法
        2.2.1 合金的熔炼
        2.2.2 合金的冷轧
        2.2.3 合金的退火与固溶时效热处理
        2.2.4 金相样品、TEM样品的制备
        2.2.5 分析及检测方法
第3章 Cu-Ni-Si合金的成分设计与结构调控
    3.1 前言
    3.2 实验过程
    3.3 Ni/Si质量比对铸态Cu-Ni-Si合金退火硬化现象的影响
        3.3.1 退火处理对Cu-Ni-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3.3.2 退火处理对Cu-Ni-Si合金硬度的影响
    3.4 Ni、Si含量对Cu-Ni-Si合金退火硬化现象的影响
        3.4.1 Ni、Si含量对Cu-Ni-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3.4.2 Ni、Si含量对Cu-Ni-Si合金硬度的影响
    3.5 退火处理对Cu-Ni-Si合金相组成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冷轧和热处理对Cu-Ni-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过程
    4.3 退火对冷轧Cu-Ni-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3.1 退火对Cu-Ni-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4.3.2 退火对冷轧Cu-Ni-Si合金硬度的影响
        4.3.3 冷轧后退火对Cu-Ni-Si合金性能的影响
    4.4 热处理工艺对冷轧态Cu-Ni-S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4.1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Cu-Ni-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4.4.2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冷轧态Cu-Ni-Si合金性能的影响
        4.4.3 第二相分析
    4.5 讨论及分析
        4.5.1 Cu-Ni-Si合金的调幅分解
        4.5.2 Cu-Ni-Si合金的退火硬化机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冷轧和热处理对Cu-Ni-Si-Al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过程
    5.3 退火对Cu-Ni-Si-Al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5.3.1 Al含量对Cu-Ni-Si-Al合金组织的影响
        5.3.2 Al含量对Cu-Ni-Si-Al合金硬度的影响
        5.3.3 Cu-Ni-Si-Al合金的相组成分析
    5.4 退火和冷轧对Cu-Ni-Si-Al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5.4.1 退火和冷轧对Cu-Ni-Si-Al合金组织的影响
        5.4.2 退火对冷轧Cu-Ni-Si-Al合金硬度的影响
        5.4.3 退火和冷轧对Cu-Ni-Si-Al合金性能的影响
    5.5 热处理工艺对Cu-Ni-Si-Al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5.5.1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Cu-Ni-Si-Al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5.5.2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冷轧态Cu-Ni-Si-Al合金性能的影响
    5.6 讨论及分析
        5.6.1 退火处理的强化作用
        5.6.2 冷轧Cu-Ni-Si-Al合金的退火硬化机理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2)电子束冷床炉熔炼TC4钛合金开坯轧制工艺与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电子束冷床熔炼TC4 钛合金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TC4 钛合金板材轧制研究现状
    1.4 EB熔炼TC4 钛合金及其板材短流程加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方案
        2.4.1 相变点测定实验
        2.4.2 热模拟压缩实验
        2.4.3 热轧实验
    2.5 显微组织分析与力学性能研究
        2.5.1 显微组织分析
        2.5.2 宏观织构分析
        2.5.3 EBSD分析
        2.5.4 断口形貌分析
3 EB炉熔炼TC4 钛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热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3.3 热压缩显微组织分析
        3.3.1 (?)=0.01 s~(-1)的显微组织分析
        3.3.2 (?)=0.1 s~(-1)的显微组织分析
        3.3.3 (?)=1 s~(-1)的显微组织分析
        3.3.4 (?)=10 s~(-1)的显微组织分析
    3.4 EB炉熔炼TC4 钛合金本构方程的建立
        3.4.1 本构方程的实验参数确定
        3.4.2 本构方程的验证
    3.5 建立热加工图
    3.6 本章小结
4 轧制工艺对EB炉熔炼TC4 钛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热轧TC4 钛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4.2.1 变形量为30%时TC4 钛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4.2.2 变形量为60%时TC4 钛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4.2.3 变形量为90%时TC4 钛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4.2.4 热轧态TC4 钛合金显微组织定量分析
    4.3 热轧态TC4 钛合金宏观织构分析
        4.3.1 变形量为30%时TC4 钛合金宏观织构分析
        4.3.2 变形量为60%时TC4 钛合金宏观织构分析
        4.3.3 变形量为90%时TC4 钛合金宏观织构分析
    4.4 热轧态TC4 钛合金EBSD分析
        4.4.1 热轧态TC4 钛合金IPF图分析
        4.4.2 热轧态TC4 钛合金微观织构分析
    4.5 热轧态TC4 钛合金力学性能分析
        4.5.1 室温拉伸时TC4 钛合金力学性能分析
        4.5.2 500℃拉伸时TC4 钛合金力学性能分析
    4.6 热轧态TC4 钛合金断口形貌分析
        4.6.1 室温拉伸时TC4 钛合金断口形貌分析
        4.6.2 500℃拉伸时TC4 钛合金断口形貌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异温轧制制备钛/铝/镁复合板工艺方法和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金属复合板制备方法
        1.3.1 爆炸复合法
        1.3.2 轧制复合法
        1.3.3 爆炸+轧制复合法
        1.3.4 铸轧复合法
    1.4 双金属结合机理
    1.5 复合效应对性能影响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内容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研究路线和逻辑关系
    2.3 单独加热钛板的异温轧制工艺
    2.4 纵向电磁感应梯度加热异温轧制工艺
        2.4.1 轧制工艺
        2.4.2 组坯方式
        2.4.3 温度测量
    2.5 横向电磁感应梯度加热异温轧制工艺
        2.5.1 轧制工艺
        2.5.2 组坯方式
        2.5.3 温度测量
    2.6 机械性能测试
        2.6.1 结合性能
        2.6.2 拉伸性能
        2.6.3 弯曲性能
    2.7 微观组织分析
        2.7.1 SEM显微组织观察
        2.7.2 三维轮廓测量
        2.7.3 XRD物相分析
        2.7.4 金相组织观察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独加热钛板异温轧制钛/铝复合板
    3.1 前言
    3.2 异温轧制工艺
    3.3 复合板变形规律
    3.4 复合板结合性能
    3.5 界面微观组织分析
        3.5.1 拉剪断口形貌
        3.5.2 结合界面和元素扩散
    3.6 钛/铝异温轧制结合机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独加热钛板异温轧制钛/镁复合板
    4.1 前言
    4.2 轧制工艺
        4.2.1 异温轧制工艺
        4.2.2 同温轧制工艺
    4.3 复合板变形规律
    4.4 复合板结合性能
    4.5 界面微观组织分析
        4.5.1 结合界面
        4.5.2 拉剪断口形貌
    4.6 结合机理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纵磁感应加热异温轧制双层复合板
    5.1 前言
    5.2 感应加热理论基础
        5.2.1 集肤效应与透入深度
        5.2.2 邻近效应与端部效应
    5.3 轧制工艺参数
    5.4 钛/铝复合板结果与分析
        5.4.1 结合性能
        5.4.2 结合界面与断口形貌
        5.4.3 拉伸性能与界面分层研究
        5.4.4 弯曲性能
        5.4.5 结合机理
    5.5 钛/镁复合板结果与分析
        5.5.1 结合性能
        5.5.2 结合界面与断口形貌
        5.5.3 拉伸性能与界面分层研究
        5.5.4 弯曲性能
        5.5.5 结合机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横磁感应加热异温轧制三层复合板
    6.1 前言
    6.2 实验方法
        6.2.1 钛/铝/镁轧制工艺
        6.2.2 钛/镁/铝轧制工艺
    6.3 钛/铝/镁复合板结果与分析
        6.3.1 结合性能
        6.3.2 结合界面微观组织
        6.3.3 拉剪断口形貌
        6.3.4 断口三维轮廓
        6.3.5 显微组织
    6.4 钛/镁/铝复合板结果与分析
        6.4.1 结合性能
        6.4.2 结合界面微观组织
        6.4.3 拉剪断口形貌
        6.4.4 断口三维轮廓
        6.4.5 显微组织
    6.5 弯曲性能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4)电磁感应加热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方法简介
        1.2.1 液态复合法
        1.2.2 固-液复合法
        1.2.3 固态复合法
    1.3 轧制复合方法
        1.3.1 冷轧复合
        1.3.2 热轧复合
        1.3.3 异步轧制复合
        1.3.4 异温轧制复合
    1.4 钛/铝复合板简介
        1.4.1 钛铝复合板性能特点
        1.4.2 有限元模拟复合板材轧制的研究现状
        1.4.3 制备钛/铝复合板材的研究现状
    1.5 感应加热简介
        1.5.1 感应加热技术分类
        1.5.2 感应加热技术特点及应用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感应加热基础理论
    2.1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2.2 电磁场理论基础
        2.2.1 集肤效应与透入深度
        2.2.2 邻近效应与端部效应
        2.2.3 麦克斯韦方程组
    2.3 温度场基础理论
        2.3.1 热传递基本方式
        2.3.2 温度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2.4 耦合场分析
    2.5 电磁感应加热过程的求解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板坯感应加热有限元模拟
    3.1 引言
    3.2 感应加热有限元模型
        3.2.1 几何模型与数学模型
        3.2.2 物理环境建立和多场耦合
        3.2.3 材料参数
        3.2.4 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
        3.2.5 边界条件的设定
    3.3 感应加热结果及分析
        3.3.1 板坯温度场云图
        3.3.2 板坯加热横截面温度
    3.4 感应加热模型的改进
        3.4.1 板坯运动的实现
        3.4.2 VB调用ANSYS
        3.4.3 移动感应加热模拟
        3.4.4 移动感应加热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钛/铝异温复合轧制模拟
    4.1 引言
    4.2 钛/铝轧制实现过程
        4.2.1 轧制模型简化和工艺制定
        4.2.2 材料性能参数
        4.2.3 咬入方式的确定
        4.2.4 界面处理方法
        4.2.5 板坯间接触导热
        4.2.6 界面良好复合判别条件
    4.3 钛/铝异温轧制模拟结果分析
        4.3.1 界面复合情况
        4.3.2 复合板等效塑性应变分布特点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实验
    5.1 引言
    5.2 感应加热实验研究
        5.2.1 主要实验设备
        5.2.2 实验目的
        5.2.3 实验方案
        5.2.4 实验结果
    5.3 钛铝异温轧制复合实验
        5.3.1 实验材料
        5.3.2 实验方案
    5.4 钛/铝复合板结合性能和微观形貌
        5.4.1 轧后复合板界面性能
        5.4.2 复合板变形规律
        5.4.3 复合界面处微观形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H公司Z品牌口腔种植体市场导入期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
        1.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3.2 STP理论
        1.3.3 价值营销理论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基本框架
    1.5 创新点
第2章 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营销环境分析
    2.1 H公司的概况
        2.1.1 公司基本介绍
        2.1.2 公司组织架构
        2.1.3 公司种植业务现状
    2.2 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的特征
        2.2.1 产品特征
        2.2.2 市场特征
    2.3 宏观环境分析
        2.3.1 政治环境
        2.3.2 经济环境
        2.3.3 社会环境
        2.3.4 技术环境
    2.4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4.1 瑞士士卓曼(Straumann)
        2.4.2 美国诺保科(Nobel Biocare)
        2.4.3 韩国奥齿泰(OSSTEM)
        2.4.4 山东威高(WEGO)
        2.4.5 竞争对手对比概况
第3章 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营销问题分析
    3.1 内部高层访谈
        3.1.1 访谈目的
        3.1.2 访谈实施
        3.1.3 内部访谈结果
    3.2 外部客户调研
        3.2.1 问卷设计与调查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3.2.3 问卷整理和分析
    3.3 Z品牌种植体导入期营销问题
        3.3.1 销售渠道不完善
        3.3.2 产品知名度低
        3.3.3 产品生产质量与成熟度不够
        3.3.4 客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低
    3.4 问题原因分析
        3.4.1 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3.4.2 市场推广力度不足
        3.4.3 生产效率不高
        3.4.4 缺乏对新产品的了解和信任
第4章 基于价值营销理论Z种植体导入期的营销策略制定
    4.1 Z品牌种植体的营销战略思路
    4.2 市场细分、目标客户选择及市场定位
        4.2.1 细分变量的选择
        4.2.2 确定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
        4.2.3 市场定位
    4.3 从终端价值角度的策略制定
        4.3.1 开拓线上营销渠道
        4.3.2 与保险及医疗服务机构联合推出种植牙保险业务
    4.4 从形象价值角度的策略制定
        4.4.1 参加专业口腔展会增加曝光度
        4.4.2 投身口腔公益事业提升品牌知名度
    4.5 从产品价值角度的策略制定
        4.5.1 优化生产流程
        4.5.2 加强研发投入
    4.6 从服务价值角度的策略制定
        4.6.1 完善配套的医生教育服务
        4.6.2 强化服务水平
        4.6.3 借助整体解决方案打包Z种植体
第5章 实施与保障措施
    5.1 实施目标
    5.2 实施进度与计划
    5.3 保障措施
        5.3.1 人才保障
        5.3.2 资金保障
        5.3.3 技术保障
        5.3.4 组织保障
第6章 结论
    6.1 基本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致谢

(6)冷喷涂-轧制制备钛/钢复合板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冷喷涂技术
        1.1.1 冷喷涂技术概述
        1.1.2 冷喷涂装置
        1.1.3 冷喷涂涂层结合机理
        1.1.4 冷喷涂涂层的特性
        1.1.5 冷喷涂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2 冷喷涂增材制造
        1.2.1 冷喷涂增材制造的概述
        1.2.2 冷喷涂增材制造的发展现状
        1.2.3 冷喷涂增材制造后处理工艺
    1.3 钛/钢复合板
        1.3.1 金属复合板概述
        1.3.2 金属复合板的制备工艺
        1.3.3 金属复合板的结合机理
        1.3.4 钛/钢复合板简介
        1.3.5 钛/钢复合板的应用
    1.4 冷喷涂-轧制制备钛/钢复合板的可行性分析
        1.4.1 冷喷涂-轧制制备钛/钢复合板的构思
        1.4.2 冷喷涂-轧制制备钛/钢复合板的可行性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和设备、样品制备和表征
    2.1 实验材料
    2.2 样品制备设备
        2.2.1 冷喷涂系统
        2.2.2 高精度微型两辊轧机
        2.2.3 电阻炉
        2.2.4 超声振动筛
        2.2.5 真空包装机
    2.3 样品制备过程
        2.3.1 原料准备
        2.3.2 冷喷涂增材制造
        2.3.3 钛/钢复合板样品制备
    2.4 力学性能测试
        2.4.1 拉伸试验
        2.4.2 剪切试验
        2.4.3 弯曲试验
        2.4.4 显微硬度试验
    2.5 微观组织结构表征
        2.5.1 光学金相显微镜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5.3 背散射电子衍射
        2.5.4 X射线衍射分析
        2.5.5 透射电子显微镜
    2.6 其他表征
        2.6.1 粒度分布
        2.6.2 孔隙率测试
        2.6.3 电化学测试
第3章 冷喷涂-轧制制备钛/钢复合板
    3.1 引言
    3.2 样品制备
    3.3 微观结构分析
    3.4 力学性能分析
    3.5 断口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退火温度对钛/钢复合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样品制备
    4.3 微观结构分析
    4.4 力学性能分析
        4.4.1 显微硬度
        4.4.2 拉伸试验
        4.4.3 断口分析
        4.4.4 退火温度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4.4.5 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轧制温度对钛/钢复合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微观结构分析
        5.3.2 力学性能分析
        5.3.3 断口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优化工艺制备钛/钢复合板的结构和性能
    6.1 引言
    6.2 样品制备
    6.3 微观结构分析
    6.4 力学性能分析
        6.4.1 整板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
        6.4.2 断口分析
        6.4.3 弯曲试验
    6.5 电化学试验
        6.5.1 动电位极化曲线分析
        6.5.2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7)低弹性模量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钛及锆合金的发展
        1.2.1 钛合金简介
        1.2.2 钛合金分类
        1.2.3 锆合金简介
    1.3 钛合金的熔炼与变形加工工艺
        1.3.1 钛合金的熔炼
        1.3.2 钛合金的变形加工工艺
    1.4 钛合金的相变和微观组织特征
        1.4.1 钛合金的相变
        1.4.2 钛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
    1.5 钛合金的强韧化
    1.6 钛合金与锆合金的应用
        1.6.1 航空航天工业
        1.6.2 舰船上的应用
        1.6.3 医疗领域应用
        1.6.4 核工业领域
    1.7 研究内容
第2章 合金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方法
    2.1 钛、锆基合金的制备方法
    2.2 变形方法及工艺
    2.3 合金的热处理设备和方法
    2.4 合金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测试
        2.4.1 物相分析
        2.4.2 合金的金相组织观察
        2.4.3 SEM观察
    2.5 力学性能的测试
        2.5.1 压缩实验测试
        2.5.2 维氏硬度测试
第3章 铸态ZrBN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铸态ZrBN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3.3.1 物相分析
        3.3.2 微观组织形貌
        3.3.3 力学性能
        3.3.4 断口形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铸态Ti-Mo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4.1 引言
    4.2 合金元素的选择
    4.3 实验材料与方法
    4.4 铸态Ti-Mo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4.4.1 物相分析
        4.4.2 微观组织形貌
        4.4.3 力学性能
        4.4.4 断口形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溶时效对Ti-10Mo合金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分析
    5.3 不同的冷却方式对Ti-10Mo合金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3.1 物相分析
        5.3.2 力学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变形量对Ti-15Mo合金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3 不同变形量Ti-15Mo合金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
        6.3.1 物相分析
        6.3.2 力学性能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退火工艺对板式换热器用冷轧TA1钛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1.2 实验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退火工艺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2.2 退火工艺与性能的关系
3 结论

(9)TC4钛合金板材多道次控温轧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钛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现状
    1.3 钛合金轧制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 钛合金板轧制工艺研究现状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钛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各向异性研究
    2.1 TC4钛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
        2.1.1 热压缩实验
        2.1.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2.1.3 实验结果
        2.1.4 热加工图
    2.2 热轧TC4钛合金各向异性研究
        2.2.1 轧制方案
        2.2.2 轧制工艺(横、纵轧)对各向异性的影响
        2.2.3 金相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TC4钛合金板换热系数实验研究
    3.1 板坯与空气间综合换热系数实验研究
        3.1.1 实验方法
        3.1.2 实验结果
        3.1.3 DEFORM反求换热系数
    3.2 板坯与轧辊间接触换热系数实验研究
        3.2.1 实验方法
        3.2.2 实验结果
        3.2.3 利用轧制结果正求接触换热系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TC4钛合金板热轧模拟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模型建立
        4.1.2 多道次可逆轧制过程的实现
        4.1.3 材料属性设置
        4.1.4 初始条件的确定
        4.1.5 边界条件定义
    4.2 热轧有限元模型可靠性验证
    4.3 不同轧制工艺参数对温度场影响
        4.3.1 轧制速度对温度场影响
        4.3.2 压下率对温度场影响
        4.3.3 摩擦系数对温度场影响
        4.3.4 辊径对温度场影响
        4.3.5 辊温对温度场影响
    4.4 单道次组合工况轧制仿真分析
        4.4.1 一火次厚板分析
        4.4.2 一火次薄板分析
        4.4.3 二火次轧制分析
    4.5 三维全流程轧制仿真分析
        4.5.1 全流程轧制工艺的制定
        4.5.2 全流程轧制板坯温度变化及轧机力能参数研究
        4.5.3 流程轧制宽展变形及温度均匀性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钛合金热轧工艺研究及工艺软件开发
    5.1 钛合金板材轧制工艺规程制定
        5.1.1 坯料准备
        5.1.2 坯料设计
        5.1.3 工艺制度
    5.2 基本模型
        5.2.1 温度计算模型
        5.2.2 宽展计算模型
    5.3 钛合金热轧工艺软件开发
        5.3.1 某厂钛合金热轧生产线
        5.3.2 软件功能及系统主界面
        5.3.3 材料数据库模块
        5.3.4 单模型调试模块
        5.3.5 轧机配置模块
        5.3.6 轧制工艺规程制定模块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10)电池组集流片镍合金与铝合金激光焊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及设备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备
2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法及拉力测试
    2.2 焊接速度实验及拉力测试
    2.3 焊接频率实验及拉力测试
    2.4 螺旋间距实验及拉力测试
    2.5 对拉力测试后试样进一步分析
3 结束语

四、工业纯钛的冷轧生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Cu-Ni-Si合金的退火硬化现象及强化机理研究[D]. 吴浩.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2]电子束冷床炉熔炼TC4钛合金开坯轧制工艺与力学性能研究[D]. 王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3]异温轧制制备钛/铝/镁复合板工艺方法和组织性能研究[D]. 祁梓宸. 燕山大学, 2021
  • [4]电磁感应加热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D]. 于济瑞. 燕山大学, 2021(01)
  • [5]H公司Z品牌口腔种植体市场导入期的营销策略研究[D]. 陶元燕.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6]冷喷涂-轧制制备钛/钢复合板及其性能研究[D]. 赵志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7]低弹性模量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D]. 孙悦颖.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8]退火工艺对板式换热器用冷轧TA1钛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张孝军,向午渊,孔玢,刘正乔,陈兵,韩聪,蒋孟玲.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5)
  • [9]TC4钛合金板材多道次控温轧制工艺研究[D]. 徐森. 燕山大学, 2020(01)
  • [10]电池组集流片镍合金与铝合金激光焊接工艺研究[J]. 张鹏举. 轻合金加工技术, 2019(12)

标签:;  ;  ;  

工业纯钛冷轧生产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