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发布《世界经济年报》

央视发布《世界经济年报》

一、央视推出“世界经济年度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申琳[1](2020)在《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文中提出自从2014年文化部发布的《2013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泛娱乐”这个概念以后,“泛娱乐”这个词就迅速席卷互联网,并发展成为一大浪潮,而IP(Intellectual Property)在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大热,形成井喷现象。文化IP的商业化让更多的资本充实起来,内容产业得到了多维度、多层面的开发。同样,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新消费观念形成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儿童产业也出现新的发展机遇,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巨大,如果用IP将儿童文学、动漫、影视、游戏、教育等多内容形式串联起来,不仅能满足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产业打通整个儿童生态链。不过,在对优质内容的海量需求之下,优质儿童IP依旧屈指可数。其实,经过几千年文化传承,我国诞生了许多很好的儿童IP,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我国也具备了很好的讲故事、艺术创意及技术制作等能力,尤其是我国在5G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这些对儿童IP发展而言,都是非常好的优势。但是,一个成功的IP是由IP本身的内涵及其变现形式共同决定的,而我国很多经典的儿童IP由于诸多原因,更多情况是被一次性消费,尤其欠缺儿童IP周边的生产与运营能力,最终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慢慢淡出时代与市场。而有些儿童IP则因为价值本身没有那么高,且缺乏长久生命力,却硬生生地被大资金、大平台强势导流,以商业化的思路运营,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而开始批量“生产”,彻底脱离了IP价值最本质的东西,虽能取得一时的成效,却也终究无法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与市场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儿童IP在泛娱乐时代的运营模式。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儿童IP开发的内涵。在理清相关重点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泛娱乐”背景下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界定儿童IP与儿童文学的关联,并描述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总结泛娱乐时代我国原创儿童IP的发展状况并重点分析其运营模式。在描述我国逐步形成完善的泛娱乐产业链的基础上,将我国儿童IP的发展纳入泛娱乐产业链进行考察,并特别强调了我国儿童IP意识在历史上的普遍缺失。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儿童IP三大领域——儿童动画IP、儿童漫画IP、儿童游戏IP——的运营模式逐一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国外优秀的儿童IP运营模式,具体考察了哈利波特、精灵宝可梦、小猪佩奇等全球顶尖的儿童IP,也对迪士尼全产业链运营进行了总结。国外儿童IP运营模式与儿童IP产业链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对我国儿童IP运营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分析我国儿童IP面临的问题,总结我国儿童IP运营模式的三大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卢嘉伟[2](2020)在《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运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传媒行业作为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重点发展行业,在经历过一波资本热潮后开始面临运营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与挑战,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亟需找到一个真正适合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直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本文将通过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对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运营进行探讨。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章节:绪论与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首先界定了何为体育传媒,并且对体育传媒的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属性进行了概括说明,引出对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概念的界定;然后,将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媒体与传统体育电视媒体进行比较,阐述了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的三个重要特征;随后,对央视体育在我国体育赛事视频直播行业的地位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发展历程以及分类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三章主要围绕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运营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这也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该章节主要以企业运营的思路展开叙述,简单概括为“卖什么”、“卖给谁”、“如何卖”以及“如何卖得更好”,即通过赛事内容、赛事受众、版权变现以及体育营销四个维度分别进行论述,厘清相关概念与运作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对这四部分的内容详细剖析。第四章与第五章则是对目前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运营当中所存在的几点不足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参考。结语部分,对目前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现状与最大问题所在进行总结,并尝试对行业未来提出展望。

刘婧[3](2020)在《国内文博节目的嬗变与传播 ——以《国家宝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中国文博节目在漫长的发展时间里,经历了数次历史性的关键变革,从而对节目的整体形态、传播策略产生重要影响。2017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国家宝藏》,将文博节目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陆续播出的文博节目以良好的口碑和收视率,以及对传承中华文化所作的贡献,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从此在国内的电视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延续多季并持续更新的现象级文博节目,使众多电视学者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目前,学界对文博节目出现原因、概念界定、类型归属、发展脉络的研究尚不充足,尤其是对扛鼎之作《国家宝藏》传播内容、编排设计、视听风格、传播渠道及效果开展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经济支撑、政策支持、文化底蕴、社会援助这些大环境因素分析文博节目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进行基本概念的界定、类型归属的划分,之后从发展脉络中探寻文博节目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对创新期做典型性的归类。在传播内容方面,《国家宝藏》以全新的节目形态走进大众的视野,综艺+纪录的创新模式集结了综艺的多元形态和纪录的真实客观。从建馆历史、藏品数量、创新发展、评估报告探究包罗万象的博物馆;从年代历史、传播历史角度分析独具魅力的国宝文物,这些传播内容凸显了节目在前期规划时的慎重与严谨。在编排设计方面,《国家宝藏》以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让节目深入人心,从总结式、说明式、辅助式三个角度凸显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从讲解员、守护人的选择研究参与节目的人员;从主要环节、辅助环节研究创新多元的环节设置,这些整体编排与环节设计在节目播出后得到大众的认同。在视听风格方面,《国家宝藏》室内演播厅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效果,带给观众一场视听语言的饕餮盛宴,从而感受画面的冲击震撼与声音的扣人心弦。从图形设计、特效片头和立柱环幕分析节目精致画面带给观众视觉的享受;从程式化的原声音乐、情节化的背景音乐和故事化的原创歌曲探析节目古风音乐对受众听觉的渲染,从多种精选的角度构建了一场声画交融的感官体验。视听层面的画面和声音,呈现出文博节目独特的审美意象,构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意境世界。在传播渠道及效果方面,《国家宝藏》借助现代媒介,挖掘微信公众号传播的深度、铺开新浪官方微博传播的广度、新设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官方账号,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采用新手段、新方式、新方法精准定位,使三方协同联合,并驾齐驱,共同创新传播方式,扩大覆盖范围,使传播效果更上一层楼。从整体看,传播者将文物与博物馆作为传播内容,对节目的表现形式进行编排与设计,融合独特的视听风格,选择微信、微博、哔哩哔哩视频网站这三个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将《国家宝藏》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与精神价值传达给受传者。

周莹[4](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窦金启[5](2019)在《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文中认为在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中国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看出,从十六大期间开始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产业,其也必然要以此为其发展依据,从而形成影视“走出去”布局。影视“走出去”其实是在文化“走出去”整体战略下形成的影视产业对外传播的体系,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影视国际传播与交流的一种具有中国时代理论特色的理论。其既涉及硬性的影视产业“走出去”,也包含软性的影视文化“走出去”,但所有这些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以此,向国际社会展示良好而积极的国家形象。其实,在新世纪初,我国的影视行业就开始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方式和方法。本文采用面相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以影视“走出去”为本体,通过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颁布以来到现阶段,我国的影视行业的“走出去”的理论形成,影视“走出去”构成内容的盘整与分析,影视个案及产品的调查与研究和影视“走出去”对我国国家形象体系构建的影响等几方面作为论述和研究的对象,梳理和盘整出我国影视“走出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得出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及方法。影视对外传播理论的不断创新是形成影视“走出去”的根本。本文的第一章,侧重探讨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影视“走出去”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特性。通过对十七大到十九大期间关于影视“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影视工作指导意见的梳理,可以得出,影视“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组成之一,是在其理论指导之下所形成的。并且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其形象性、时效性和导向性的特征,进而对文化“走出去”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第二、三章,以影视“走出去”的内容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把影视“走出去”及对外影视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内容—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这四种艺术形态,在新世纪“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盘整和梳理,进而得出:我国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型和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影视“走出去”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要配合国家外交方针及政策。本文第四章,以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方针为语境,分别从大国、周边、“一带一路”、以及中非“战略合作伙伴”这四个角度,对我国影视产业在这四种对外交往策略中的重点国家的“走出去”现状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我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综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关于提升我国影视产业整体“走出去”的可行性路径。无论是影视产业“走出去”,还是影视文化对外传播,其在实现经济目的的同时,最高级的目标是要实现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表达,树立积极的国家形象。所以,本文最后一部分就影视“走出去”对于国家形象构建体系的丰富和提升进行研究,并认为,影视“走出去”无论从内容还是方式上都已经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影视产业的对外发展在提升自身的品牌意识和影响力的同时,要自觉的肩负起对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的责任。

董甜甜[6](2019)在《互联网时代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研究》文中提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是建立文化自信、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文化符号。互联网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全新的传播环境。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对中华元素进行数字化艺术传播,是新时代之下的顺势而为,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中华元素作为研究主体的基本概念是立足于传统,建立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文化筛选基础之上的。从传统的根基、现代的传承和必要的文化抉择的基础内涵,到横向的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以及纵向的“优秀性”和“非异质”性的中华元素的基本范围,即完成了中华元素的概念的初步界定。此外,中华元素还应具有的“可提炼的符号性、民族精神的正面性和文化意蕴的整体性”的特质,这使中华元素的概念得到了更加清晰的界定。此概念界定不仅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庞杂而抽象的概念进行有原则的筛选,利于提炼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更是利于其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快速传播,避免出现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歪曲的负面性。同时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对中华元素的传播困境进行分析,并从中华理念的再生、传统符号元素的再生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赋予传统文化的新生,也显示了互联网带来的更大机会。更高阶段的互联网时代,不仅实现了从“赛博空间”到全时空连接的数字化语境、从中心化发散型传播模式到“去中心化”网状节点传播模式的传播关系的变化,传受关系也从被动单向向互动双向的模式转变,受众权力也得到了极大解放。这些传播关系的变革成为了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的重要传播基础。此外,互联网时代也为中华元素的数字化传播创造了更大的优势条件:青年为主体的受众群体带来更广泛的传承力量;社交为导向的社群传播带来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强传播力;数据为核心的技术支持带来更全面和准确的科技支撑;移动媒介下的场景革命带来的更丰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同时,中华元素也在数字化艺术传播中,通过高程度数字化语境进行的传播环境再塑、多样化数字艺术形式实现了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弥合、数字化的国际传播语言的有效表达,以及高品质数字化艺术作品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精彩表达,实现了现代重塑。且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也在“文化自信”、文化产业、文化身份、海外传播四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传统文化“热度”的增加和互联网对传统娱乐行业的助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艺术传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不论是电影工业的进步,还是文综类电视节目的崛起等,都是很好的证明。但也必须承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还属于初级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与现代生活中的情感共鸣还没有找到准确的平衡点,传统与现代审美结合下的属于中华美学的视觉语言更是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客观来看,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还存在目标受众缺乏传播培育和分层、数字化艺术作品的转译质量较低、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平衡、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发展不均衡以及互联网适应程度较低五个方面的问题。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不论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对人们生活的深入渗透,还是短视频、直播、移动客户端(APP)等新的传播形态的普及,这都为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不论是现实实践还是学术研究,都还没有对此给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因此,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对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路径的研究则成为关键。研究先从传播者的“工匠之心”、接受者的“分众模式”以及把关者的高标准控制论述其数字化艺术传播的主体策略;其次,从现代的符号语言表达,沉浸式体验的文脉传承以及碎片化语境的快速获取等四个方面充分论述了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转译的策略;最后,提出以“可沟通”的传播语言跨越文化鸿沟、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高度一体化传播以及关注参与感的体验式互联网思维等五方面来全面构建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的新生态,以此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行行之有效的路径探索。不管怎么说,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的未来发展会拥有更高的国际传播水平、人工智能的亮点、更成熟的产业等美好的前景,但中西方信息传递的不对等、中华元素数字化艺术的把关难等难点也还将长期存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仍然是任重道远。研究的主要创新点:首先,对中华元素概念界定进行了一定的发展,认为必要的文化筛选是中华元素能够适应现代创新转化和在跨文化传播中构建国家形象的关键。其次,首次对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转译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凝练的符号语言表达;沉浸式体验中的文脉传承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数字化艺术转译的原则和策略,这是数字化艺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再次,首次提出以“可沟通”的传播语言来实现海外传播中的文化鸿沟的弥合。又次,提出以纵向型的“内驱型受众”和“培育型受众”对受众分类,结合横向型的本土和海外受众分类进行精准化传播,并要利用互联网的网状节点优势,构建自发成长型的传播结构。最后,首次立足于互联网更高的发展阶段,对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论述。这既是对此处研究严重不足的一次补充,也是在努力解决在面临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的机遇和挑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该如何抓住机遇,并借助数字化艺术进行高效、高质地传播,同时能够拥有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杨一顺[7](2019)在《“CCTV国家品牌计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出现,强大的外部竞争加剧了传统媒体式微的趋势。面对经营压力,中央电视台在深入了解企业客户的需求后,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于2016年推出“CCTV国家品牌计划”。“CCTV国家品牌计划”从习近平总书记“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精神纲领出发,契合“精准扶贫”“三个转变”等国家重点推行政策,展现了国家电视台的自觉与自省。此外,商业项目在市场化的运作下,产生了巨大收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电视台的营收压力。然而,在“CCTV国家品牌计划”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执行主体的特殊性,承担文化传播功能的国家事业单位与市场链条的媒体集团,两种身份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并在发展过程中问题逐渐暴露。“CCTV国家品牌计划”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过度市场化,由此导致其含金量与公正度受到民众质疑。并且在“鸿茅药酒事件”后,“CCTV国家品牌计划”的问题彻底爆发。最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一纸责令下,停止运营。“CCTV国家品牌计划”在传统媒体颓势初显的背景下,重塑了中国电视媒体的价值,改变了媒介资源买卖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媒介舆论导向的义务与社会责任。对于央视而言,新的经营模式直接带动了其广告资源的销售,推动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回暖。此外,“CCTV国家品牌计划”价值共创的核心理念,开创了媒介与企业合作的新范式,将企业以往的广告投放升级为了全方位的品牌塑造,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再仅是“广告主”,更多是以项目的“合作者”“参与者”身份出现。从国家层面来看,“CCTV国家品牌计划”的出现,为政府发展推动品牌经济带来了相关启示,在未来国家可以借助媒介的力量,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带领着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走向世界。另一方面,“CCTV国家品牌计划”涉嫌违法,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责令约谈的事实,也值得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其他媒介警醒,尽量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类似情况。同时,在“CCTV国家品牌计划”运营过程中出现“主体越位”“缺乏清晰规则”等问题,也值得相关部门注意与警惕。

周杰[8](2019)在《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2013年开始,一大批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的原创文化节目不断给电视荧屏带来收视浪潮,原创文化节目这一节目类型,带领着广播电视行业走上了风清气正的内容生产道路。经过六年的发展,原创文化节目的数量不断增多。值得反思的是,数量众多的原创文化节目面世,能够产生广泛持久传播影响力的节目数量比例不高。2014年我国将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原创文化节目作为主流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主打产品,反映出了主流传统媒体融合传播中的内容生产运营现状。对该类型节目进行融合传播层面的深度研究,可以总结出主流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具象方针,归纳原创文化节目打造持久有效传播力的一般规律,助力我国原创文化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原创文化节目作为研究对象,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从原创文化节目融合传播的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等五大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发放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调查内容,从数据中分析当下原创文化节目的受众特点、传播渠道和互动方式,力求从中能够归纳原创文化节目在融合传播领域的普遍规律,对原创文化节目的受众做整体画像,为中国原创文化节目在节目内容创新、渠道挖掘、受众互动传播提出建设性策略。本文共包含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原创文化节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主体部分;第三章原创文化节目传播内容分析是选取部分文化节目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总结其内容特点;第四章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渠道中注重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分析总结;第五章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受众侧重对受众的行为分析,通过梳理发放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权威信息咨询公司的监测结果,得出原创文化节目受众的整体画像;第六章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效果从三个层面总结归纳目前原创文化节目对社会的价值观的导向、形成和维护作用;第七章为原创文化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目前原创文化节目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部分弱势卫视凭借融合传播手段推出的原创文化节目实现了弯道超车,央字头出品的原创文化节目已然做大做响了多个文化节目品牌。各级广电系统纷纷探索如何打造本台的王牌文化节目,抢滩原创文化节目市场但竞争惨烈,部分强势卫视的原创文化节目甚至未能在本省大范围传播,部分市级广电系统的原创文化节目未能脱离传统节目生产运营思路。未来发展中,各级主流传统媒体需要真正将融合传播落实到原创文化节目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创新节目形态,打破节目同质化竞争,积极融合多方力量,落实传播主体立体化、内容生产优质精准化、营销渠道多元化,努力打造原创文化节目产品产业链,走品牌化生产道路,最终实现中国原创文化节目的国际化传播。

吴圆圆[9](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俞灵灵[10](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研究表明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二、央视推出“世界经济年度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央视推出“世界经济年度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对本文相关范畴的基本解释
        1.1.1 泛娱乐与IP
        1.1.2 社交媒体
        1.1.3 粉丝和粉丝经济
        1.1.4 社群
        1.1.5 二次元
        1.1.6 Z世代和新生代父母
    1.2 选题背景
    1.3 选题意义
    1.4 国外关于文化产业与IP问题的研究现状
        1.4.1 文化产业的范畴
        1.4.2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1.4.3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5 国内关于IP问题的研究
        1.5.1 IP现象早已存在,但IP问题研究是新问题
        1.5.2 我国关于IP问题的专着
        1.5.3 我国关于IP问题的其他文献
        1.5.4 我国关于儿童文学的研究现状
        1.5.5 我国针对儿童IP运营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学方法
        1.6.2 数据分析法
        1.6.3 跨学科研究方法
    1.7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7.1 研究创新点
        1.7.2 研究难点
    1.8 研究框架
第2章 儿童IP开发运营的内涵
    2.1 IP的内涵和特点
        2.1.1 IP的内涵
        2.1.2 从吉祥物IP运营透视IP内涵
        2.1.3 优秀IP的特质
    2.2 儿童IP
    2.3 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
        2.3.1 成人IP的儿童化
        2.3.2 儿童IP的全年龄层化
        2.3.3 介于儿童IP和成人IP之间的“儿童IP成人化”IP
    2.4 儿童文学及其与儿童IP的关系
        2.4.1 发展中的中国儿童文学
        2.4.2 泛娱乐时代儿童文学出版的大发展与新突破
        2.4.3 儿童文学是儿童IP内容运营源头之一,但不等于就是儿童IP
第3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概观
    3.1 泛娱乐时代我国的泛娱乐产业链
        3.1.1 腾讯: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娱乐新生态
        3.1.2 阿里巴巴:打造阿里大文娱
        3.1.3 百度: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泛娱乐
    3.2 泛娱乐产业链上的儿童IP发展状况
第4章 我国儿童IP运营的历史与现实
    4.1 动画IP:儿童IP最主要的IP形式
        4.1.1 中国动画第一个黄金期(1957-1967年)
        4.1.2 中国动画第二个黄金期(1979-1989年)
        4.1.3 中国动画缓慢发展期(1990-2010年)
        4.1.4 动画IP萌芽期(2011-2015)
        4.1.5 动画IP成长期(2015-至今)
    4.2 动画电影IP
        4.2.1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经典IP与国人的“大圣情怀”
        4.2.2 《大鱼海棠》:成功的衍生品周边运营
        4.2.3 《大护法》:暴力美学与内容硬伤的悲歌
        4.2.4 《风语咒》:构建“中国超级武侠世界观”IP群的试水运营
        4.2.5 《白蛇:缘起》:传统IP的创新价值的实现
        4.2.6 《哪吒·魔童降世》:颠覆经典,衍生新的儿童IP
    4.3 网络漫画IP:二次元文化成主流
        4.3.1 《狐妖小红娘》:动画热播赋能原着漫画
        4.3.2 《一人之下》:传统文化灵魂下的消费者认同
    4.4 游戏IP:机遇和挑战并重
        4.4.1 《王者荣耀》:现象级游戏IP的荣耀
        4.4.2 《阴阳师》:“以玩家为本”的衍生开发
第5章 国外优秀儿童IP的运营分析
    5.1 哈利波特:从畅销小说到IP多元化商业开发模式
        5.1.1 “哈利波特”IP开发的核心:系列小说与系列电影
        5.1.2 “哈利波特”IP的游戏开发
        5.1.3 “哈利波特”IP的主题公园建设
        5.1.4 “哈利波特”IP周边衍生品链建设
    5.2 精灵宝可梦:从反应平平的游戏到全球第一大儿童IP
        5.2.1 漫画游戏联动,“精灵宝可梦”IP价值显现
        5.2.2 技术+社交的产品模式激发IP的独特价值
        5.2.3 IP大电影: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价值进化
        5.2.4 联名营销:IP商业价值的充分释放
    5.3 小猪佩奇:中国社交媒体捧红的儿童IP
        5.3.1 《小猪佩奇》的成名史:从儿童IP到全民IP
        5.3.2 《小猪佩奇》IP的核心价值: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挖掘
    5.4 迪士尼全业产业链运营
        5.4.1 迪士尼媒体网络
        5.4.2 迪士尼主题公园
        5.4.3 迪士尼影视娱乐
        5.4.4 迪士尼消费品
第6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问题与对策
    6.1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面临的问题
        6.1.1 儿童IP产业链不够健全
        6.1.2 儿童IP全年龄段的开发意识不足
    6.2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对策
        6.2.1 孵化阶段:打造优质儿童IP内容
        6.2.2 放大阶段:善用社交媒体宣传
        6.2.3 变现阶段:跨界运营,进行商业化运作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体育媒体运营的研究现状
        1.4.2 体育赛事直播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个案研究法
2 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发展概述
    2.1 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界定及特征
        2.1.1 体育传媒概念与属性界定
        2.1.2 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界定
        2.1.3 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特征
        2.1.4 央视对我国体育视频直播行业的影响
        2.1.5 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发展历程
    2.2 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分类
        2.2.1 门户类体育赛事视频直播平台
        2.2.2 垂直类体育赛事视频直播平台
        2.2.3 聚合类体育赛事视频直播平台
3 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运营现状研究及分析
    3.1 赛事内容——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运营核心
        3.1.1 注意力经济与赛事内容
        3.1.2 体育赛事版权相关概念的界定
        3.1.3 体育赛事版权的选择与开发——以腾讯体育篮球赛事为例
    3.2 赛事受众——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生存基础
        3.2.1 互联网传播背景下媒体与受众的关系
        3.2.2 体育赛事互联网直播的受众特征
        3.2.3 用户原创内容平台的建立与开发——以企鹅体育为例
    3.3 版权变现——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盈利方式
        3.3.1 二元产品市场理论与版权变现
        3.3.2 体育赛事版权的变现模式
        3.3.3 付费收视与版权变现——以PP体育会员体系为例
    3.4 体育营销——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的发展基石
        3.4.1 体育营销概念的界定
        3.4.2 体育营销的方式
        3.4.3 体育赛事互联网直播平台营销体系的建立——以腾讯体育全场景营销为例
4 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运营存在的不足
    4.1 赛事版权溢价过高
    4.2 内容单一致用户分散
    4.3 政策性风险愈发突出
    4.4 受众观赛体验较差
    4.5 盗版侵权现象猖獗
5 对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发展空间的思考
    5.1 合理研判市场,形成版权联盟
    5.2 拓展赛事内容,提高用户粘性
    5.3 完善合同细节,提高抗风险能力
    5.4 提高转播技术,提升观赛质量
    5.5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侵权惩罚
6 结语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国内文博节目的嬗变与传播 ——以《国家宝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文博节目的出现、定位、发展及创新
    第一节 文博节目的出现原因
        一、经济上强势的支撑
        二、政策上莫大的支持
        三、文化上底蕴的深厚
        四、社会上无私的援助
    第二节 文博节目的概念界定与类型归属
        一、文博节目的概念界定
        二、文博节目的类型归属
    第三节 文博节目的发展脉络与创新类型
        一、诞生:考古直播揭开文博面纱(1968 年——至今)
        二、过渡:传统形式对文博的涉猎(2001 年——至今)
        三、创新:文博与综艺结秦晋之好(2017 年——至今)
第二章 《国家宝藏》的传播内容
    第一节 包罗万象的博物馆
        一、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的大型博物馆
        二、创新发展评估较高的一级博物馆
    第二节 独具魅力的国宝文物
        一、从年代历史角度看文物
        二、从传播历史角度看国宝
第三章 《国家宝藏》的编排设计
    第一节 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
        一、总结式的高度概括
        二、说明式的简要介绍
        三、辅助式的批注理解
    第二节 贴合国宝的人员安排
        一、老成持重的001号讲解员
        二、极具号召力的国宝守护人
        三、普通多样化的国宝讲述人
    第三节 创新多元的环节设置
        一、演讲式主要环节的传播
        二、全新式辅助环节的传播
第四章 《国家宝藏》的视听风格
    第一节 精致画面的视觉享受
        一、指引观看的图像设计
        二、震撼冲击的特效片头
        三、华丽绚烂的立柱环幕
    第二节 古风音乐的听觉渲染
        一、程式化原创配乐的使用
        二、情节化背景配乐的使用
        三、故事化原创歌曲的使用
第五章 《国家宝藏》的传播渠道及效果
    第一节 微信公众号挖深度
        一、按部就班的文章推送
        二、底栏链接的扩大影响
    第二节 新浪官博铺广度
        一、密集频繁的消息播报
        二、高度浓缩的宣传信息
    第三节 哔哩哔哩开先河
        一、首创视频的官方账号
        二、年轻观众的热衷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国家宝藏》第一、二季博物馆(院)基本信息
附录 B
附录 C 《国家宝藏》两季选取文物在之前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情况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一期故宫博物院(20181209 期)配乐
附录 G 《国家宝藏》两季原创歌曲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5)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依据
    二、相关概念的厘清和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五、研究意义及创新
第一章 影视“走出去”的文化理论支撑
    第一节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影视对外传播
        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成
        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义
        三、文化“走出去”的方式
        四、影视对外传播结合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时代理论成果
    第二节 影视“走出去”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影视“走出去”的媒介特性
        二、中国影视“走出去”的影响力分析
        三、制约影视“走出去”影响力的因素
    第三节 影视“走出去”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一、影视艺术具有天生的文化责任
        二、影视媒介影响文化认同
        三、影视产品转变价值取向
第二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上)
    第一节 映像东方--国产电影“走出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利好的电影“走出去”政策
        二、国产电影海外推广与传播内容
        三、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影响力及问题分析
    第二节 剧领天下--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环境
        二、国产电视剧海外推广与发行内容
        三、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下)
    第一节 纪录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国产纪录片及其“走出去”环境
        二、国产纪录片“走出去”的路径及内容
        三、国产纪录片“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多彩世界--国产动画片“走出去”及问题分析
        一、国产动画“走出去”的环境及利好政策
        二、国产动画片的海外销售与发行
        三、国产动画片的国际合作分析
第四章 影视“走出去”在外交语境中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第一节 中国影视在欧美大国“走出去”影响力的提升
        一、美国
        二、法国
        三、俄罗斯
    第二节 中国影视在周边国家“走出去”影响力的扩大
        一、越南
        二、蒙古
        三、印度
    第三节 深耕“一带一路”的中国影视“走出去”
        一、匈牙利
        二、泰国
        三、埃及
    第四节 中国影视在非洲主流国家“走出去”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中国影视业在非洲发展概况
        二、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传播的优势
        三、中国影视在非洲传播的问题分析
    第五节 中国影视“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一、多途径调控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
        二、主抓影视节目内容,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多元化传播渠道,建设基础化数字平台
        四、完善对外影视人才培养建构
        五、建立良性的监督反馈机制
第五章 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研究
    第一节 文化形象与影视媒介
        一、文化形象与国家形象塑造
        二、西方映像中的中国形象
        三、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生成
    第二节 影视媒介塑造国家形象的规律
        一、对外宣传让位于国际传播
        二、不断拓展对外传播平台
        三、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四、影视创作要保持文化自觉
    第三节 影视创作表达国家形象的问题与不足
        一、文本创作方面,缺乏思想力量
        二、作品表达方面,缺乏视觉感染力
        三、推广发行方面,缺乏民族基础层面的统筹
        四、学术研究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引和批评
        五、文化消费方面,缺乏民族意识引导的力量
    第四节 影视“走出去”塑造国家形象的方式与原则
        一、影视媒介对于国家形象传播的优势
        二、影视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
        三、其他的影视文化形式与国家形象塑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
附录B 《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倡议书》
附录C 《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D 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奖作品目录
附录E 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获奖名单一览
附录F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优单元优胜作品
附表G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对外影视节目一览
附录H 三大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互联网时代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现存问题
    三、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的中华元素
    第一节 中华元素的基本界定和传播困境
        一、中华元素的概念界定
        二、中华元素的范围界定
        三、中华元素的特点界定
        四、中华元素的当代传播困境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简述
        一、传统互联网为基础
        二、移动互联网为主流
        三、“互联网+”的经济新形态
    第三节 中华元素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艺术再生
        一、传统文化理念的再生
        二、传统符号元素的再生
        三、传统美学趣味的再生
        四、传统民族精神的再生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中华元素在数字化艺术传播中的重塑与意义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下传播关系的变革
        一、连接:从“赛博空间”到全时空连接的数字化语境
        二、网状:从中心发散型到“去中心”化的网状节点传播模式
        三、互动:从单向被动到双向互动的新型传受关系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下中华元素数字艺术传播的机遇
        一、青年为主体的受众群体——最核心最广泛的传承力量
        二、社交为导向的社群传播——多层次多维度的强传播力
        三、数据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更全面更准确的科技支撑
        四、移动媒介下的场景革命——更丰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艺术传播对中华元素传承的现代重塑
        一、环境再塑:高程度数字生存语境构建当代传播环境
        二、文化弥合:多样化数字艺术形式跨越海外传播鸿沟
        三、有效表达:国际性数字传播语言彰显中华元素魅力
        四、重焕光彩:高品质数字艺术作品传承民族文化内涵
    第四节 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战略要求
        二、文化产业的市场驱动
        三、“文化身份”的内在诉求
        四、海外传播的现实需要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现状
    第一节 中华元素数字化艺术传播的传受关系
        一、艺术创造的多样传播者
        二、艺术接受的广泛受众者
        三、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新媒介环境下中华元素数字艺术传播的主要形态
        一、蓬勃发展的数字游戏
        二、稳步推进的电影艺术
        三、新兴崛起的电视综艺
        四、其他类型的传播形态
    第三节 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受众缺乏传播培育和分层
        二、作品数字化艺术转译质量较低
        三、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不平衡
        四、数字艺术传播形态发展不均衡
        五、互联网的适应性和主动性不足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的创新路径
    第一节 数字化艺术传播的主体策略
        一、传播者的“工匠之心”: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的和鸣
        二、接受者的“分众模式”:横向之本土和海外受众与纵向之内驱和培育型受众细分
        三、把关者的高标准控制:数字化艺术传播的规范化建设
    第二节 中华元素的艺术传播内容的数字化转译
        一、现代:凝练的符号形态语言表达
        二、吸引:沉浸式体验中的文脉传承
        三、便捷:碎片化语境下的快速获取
        四、故事:多样化叙事讲述中国故事
        五、交互:新技术支持下的情景互动
    第三节 数字化艺术传播的新生态建设
        一、以“可沟通”的传播语言与“他者”对话
        二、建设媒介高度融合下的立体化传播矩阵
        三、深度运用重视参与感体验的互联网思维
        四、综合多层次多维度的数字艺术传播形态
        五、构建政府引导下全民参与的微传播热潮
第五章 中华元素数字化艺术传播的未来发展
    第一节 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的趋势
        一、中华元素的国际化传播水平更深入和广泛
        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融合应用成为新亮点
        三、中华元素传承下的商业和产业化程度更高
    第二节 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现存难点
        一、跨文化传播中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不对等
        二、警惕互联网新媒介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消解
        三、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的现实把关难度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致谢

(7)“CCTV国家品牌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缘起
    0.2 研究意义
    0.3 文献综述
        0.3.1 央视广告经营管理相关研究
        0.3.2 “CCTV国家品牌计划”相关研究
    0.4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0.4.1 研究对象
        0.4.2 研究内容
        0.4.3 研究方法
        0.4.4 创新之处
第1章 “CCTV国家品牌计划”诞生背景
    1.1 国家层面:大力发展民族品牌
        1.1.1 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1.1.2 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1.1.3 外资品牌占据市场主导权
        1.1.4 民族品牌自信心亟待重展
    1.2 央视角度:经营压力整体攀升
        1.2.1 媒介外部竞争逐渐增大
        1.2.2 央视媒体资源亟待整合
    1.3 企业视角: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1.3.1 品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1.3.2 企业品牌传播趋于系统化
第2 章“CCTV国家品牌计划”项目内容与发展历程
    2.1 项目定位:国家媒体成就国家品牌
        2.1.1 打造顶尖民族品牌俱乐部
        2.1.2 诉求媒体与企业价值共创
    2.2 项目框架:公益先行,商业为主
        2.1.1 公益项目:把社会效益放首位
        2.1.2 商业项目:聚焦中国品牌升级
    2.3 项目发展:顺势而起,败走麦城
        2.3.1 项目迅速壮大,成果显着
        2.3.2 负面新闻缠身,好坏参半
        2.3.3 被指违反广告法,约谈整改
第3章 “CCTV国家品牌计划”的亮点与不足
    3.1 亮点:媒介双重属性的有机结合
        3.1.1 颠覆传统媒介广告产品的新业务形态
        3.1.2 契合“广告也要讲导向”的精神纲领
    3.2 不足:监管缺失与过度市场化
        3.2.1 缺乏明确标准,选手参差不齐
        3.2.2 央视主体越位,混淆公众试听
第4章 “CCTV国家品牌计划”落幕的经验教训
    4.1 对央视今后广告经营工作的指引
        4.1.1 加强对自身及广告客户的审核监督
        4.1.2 探索广告产品的更多可能性
    4.2 对其他媒介的借鉴与警戒意义
        4.2.1 媒介广告产品不仅是广告资源
        4.2.2 媒介全渠道践行“广告导向”
        4.2.3 媒介自律内省杜绝违法现象
    4.3 为企业品牌营销工作带来启发
        4.3.1 从媒介投放变为系统性的品牌塑造
        4.3.2 从单维度广告投放到合作价值共创
    4.4 对发展民族品牌的深层启示
        4.4.1 培育民族品牌可以借助媒介力量
        4.4.2 国家品牌战略应有清晰的框架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2017~2019 年“CCTV国家品牌计划—TOP品牌”入选名单
附录 B“CCTV国家品牌计划—TOP品牌”入选企业行业分布
附录 C 2017~2019 年“CCTV国家品牌计划—领跑品牌”入选名单
附录 D“CCTV国家品牌计划—领跑品牌”入选企业行业分布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综述
    (五) 研究方法
    (六) 课题的创新性
第一章 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主体
    一、政府大力推进原创文化节目发展
        (一) 中央宏观政策引领发展
        (二) 省级政府:大力支持原创文化节目的繁荣发展
    二、主流传统媒体主力军作用显着
        (一) 主流媒体肩负文化自信建设的时代重任
        (二) 弱势省级卫视凭借文化节目突围
        (三) 央视原创文化节目传播优势明显
    三、传播主体向多维立体化转型
        (一) 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迈进
        (二) 新媒体运营团队专业化
        (三) 激活受众传播作用
第二章 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内容
    一、原创文化节目类型
        (一) 竞技类节目
        (二) 音乐类节目
        (三) 书信朗读类节目
        (四) 剧场类节目
    二、融媒体社交传播内容
        (一) 注重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碰撞
        (一) 微播内容传播
        (二) 微信内容传播
        (三) 其他社交媒体
    三、跨平台传播内容
        (一) 《朗读者》《国家宝藏》图书出版
        (二) 《国家宝藏》多元内容产品
        (三) 线下活动
    三、原创文化节目融合传播内容特点
        (一) 注重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碰撞
        (二) 创新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内容实现的价值
第三章 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渠道
    一、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
        (一) 央视融合传播矩阵渠道优势明显
        (二) 聚合多元传播平台
        (三) 受众个人传播渠道打通传播“最后一公里”
        (四) 打通线上线下传播渠道闭环
    二、网络视频平台播放量长尾效应明显
    三、两“微”多“端”矩阵拓宽传播渠道
第四章 原创文化节目融合传播受众分析
    一、基于原创文化节目受众的网络数据分析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受众群体画像
    三、年轻受众收视行为倒逼融合传播升级
        (一) 原创文化节目用多种方式吸引青少年受众
        (二) 青少年受众需要多样性的线下参与方式
        (三) 原创文化节目能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四) 青少年受众从原创文化节目中获取知识的动机明显
    四、受众对参与式传播活动接受度高
    五、受众对优质文创产品有更高消费需求
第五章 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效果
    一、融合传播产生的环境认知效果
    二、原创文化节目对社会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三、原创文化节目对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创文化节目受众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调研方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10)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缘起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2.1.1 不再囿于时空
        2.1.2 集个性化数据
        2.1.3 具有聚合效应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2.2.1 表现形式迥异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3.1.2 以案由为参数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4.2.1 是否为前提
        4.2.2 标准之厘定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5.1.1 填补一般条款
        5.1.2 明晰认定标准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5.2.1 严格适用程序
        5.2.2 加强说理论证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5.3.1 提升审判级别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5.3.3 建立案例族谱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目次
作者简介

四、央视推出“世界经济年度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D]. 申琳. 吉林大学, 2020(01)
  • [2]我国体育赛事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运营研究[D]. 卢嘉伟.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3]国内文博节目的嬗变与传播 ——以《国家宝藏》为例[D]. 刘婧.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4]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D]. 窦金启.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6]互联网时代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研究[D]. 董甜甜. 东南大学, 2019(05)
  • [7]“CCTV国家品牌计划”研究[D]. 杨一顺. 湘潭大学, 2019(02)
  • [8]原创文化节目的融合传播研究[D]. 周杰. 扬州大学, 2019(02)
  • [9]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10]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央视发布《世界经济年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