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中药的主流

处方药——中药的主流

一、处方药——中国药品的主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1](2021)在《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不断完善制度条例导致医药行业营销模式不断调整,自我药疗的流行给非处方药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再加上网购药品的流行,使得药品行业的销售渠道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对营销策略的研究和不断调整成了行业的热门话题。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来以销售处方药为主,2014年开始涉足非处方药市场,六年来,全国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3%,但是我所在的西北区域,却很不乐观,增长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2018、2019连续两年,销量都只完成公司指标的50%,而非处方药的完成率在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中占到40%。这就严重影响到区域的绩效,也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问题。本文以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活动现状作为切入点,研究目前企业在本区域内非处方药品营销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营销策略。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对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对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其次,运用波特五力模型从微观角度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以及商务流通等因素进行分析;再次,根据分析所得结果,结合经典的SWOT分析工具,对天药科技公司的非处方药品内部拥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找出顾客对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品的了解度、认可度与期望值;最后,根据分析及调研结果,利用STP分析工具细分非处方药市场,确定天药科技公司的目标客户,并进行目标市场定位。最终结合调研过程中企业在营销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在整合“4P+4C”营销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西北区域特有的市场环境,结4D营销理论,尝试构建PCD组合营销理论,形成天药科技非处方药在西北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展开精准有力的营销。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给天药科技这一类企业在西北区域市场的营销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并期待能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和提升。

潘轩超[2](2020)在《基于聚类分析的药物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一种有害的和非预期的反应,它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上市后药品的ADR监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药物警戒工作的重中之重。现有的研究主要基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利用各种信号检测方法来挖掘药品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针对单个的药品和单个的不良反应,对药品类的信号挖掘研究缺乏,而从ADR视角挖掘药品风险分类和分级的研究更是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药品风险评估方法来挖掘药品风险等级分类及药品类的关键特征,以期为我国的药物警戒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本文选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2010年到2011年的ADR监测数据中的76种抗生素所引起的共400种的不良反应为研究数据,结合WHO-ART不良反应术语集和药品说明书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提取报告类型(一般、严重)、药品类别、药品名称、不良反应名称等记录属性值作为实验数据集。(1)信号检测方法研究:研究主流的信号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我国ADR监测数据,经过比较分析,选择PRR、IC、二元值方法作为本研究的信号检测方法,并将预处理所得数据集分别以三种方法建立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然后使用肘部法则确定各种信号检测方法的最佳聚类数。(2)聚类算法应用研究:根据选取的ADR监测数据的特点,以药品名称为对象,以药品不良反应为特征,使用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算法分别基于三种信号检测方法对抗生素药品进行实验仿真,并将药品划分为三类。然后设计并使用分类正确率评价函数确定PRR方法为最佳信号检测方法。(3)风险分级评价研究:提出了一种以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计分的损伤指数,基于计算三类抗生素药品的损伤指数值得出了相应的风险等级,并通过各风险等级药品中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数量,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的比例等信息验证了结果的可信性。(4)风险特征提取研究:以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算法提取各类别的排名前10的关键不良反应特征并基于WHO-ART关联累及系统-器官进行各类别的风险评估,进一步验证了风险特征与风险等级的对应正确。本文以我国ADR监测数据中的抗生素药品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和特征提取技术实现了基于ADR的药品风险分级和风险特征识别,为建立药品风险分级机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也为我国ADR监测报告数据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严才明[3](2019)在《两票制、带量采购与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基于医药厂商税收风险视角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处方药销售价格市场化与医院公益性目标收支缺口长期以来未有合法有效的结合路径,近年来,管理层从处方药实施零加成、药占比到两票制改革,希冀能切断药品销售中的利益输送,解决药价虚高问题。本文研究发现,两票制改革只改变了医药厂商高额销售费用的消化转嫁方式,并没有有效遏制药品价格虚高和利益输送问题,两票制后的高额销售费用逆转,消化环节减少,引起厂商的税收负担与发票风险均大幅提高。带量采购模式联合干预能有效逼降药价,但众多低等级医院靠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仍不能弥补收支缺口,不利于药品价格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也不利于调动医院对药品临床分析与厂商对药品更新迭代的积极性。本文研究认为,目前继续对药品销售作两票制限定已无必要,医药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开具发票。带量采购模式宜作为相机抉择的政策工具适时干预药品价格市场,但将其作为药品价格形成的机制性模式值得商榷,其实施中在推进战略、时空选择及竞价规则上宜作技术性改进。本文建议,医疗服务与处方药终端价格也可以实行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医院公益性目标与药品价格市场化并不矛盾,对药品供应链的终端环节实行税收监管与财政返还双重政策,可以使药品收支利益链条更加透明,也有利于全链条各节点价格关系的平滑衔接与税收公平,对医院公益性目标形成的合理性收支缺口,公共财政或公益性基金有义务兜底支付。

胡蕴强[4](2020)在《互联网药品经营的法律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药品行业是随着电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互联网经营药品具有价格低廉、品种丰富、方便快捷等优势,正在逐渐被我国消费者所接受。不过互联网药品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非法销售处方药和销售假药、劣药。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药品经营者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健康,也严重影响到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通过对互联网药品经营及其法律监管的含义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在分析我国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互联网药品经营的监管立法存在立法层次低,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监管法律内容缺失等问题;监管机制存在监管主体分散且不协调,监管技术落后,监管人才缺乏,监管程序不合理,对监管部门的问责不明等问题。在分析总结美、英、日等国对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在监管立法方面,应该明确监管原则,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增设和细化处罚方式和处罚程序,明确互联网经营处方药的审查主体和审查程序,建立互联网违法经营药品的黑名单公示制度,增加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期的特殊监管法律规定;在监管机制方面,监管机关要转变监管理念,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建立各部门协调的法律监管机制,明确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

张建平[5](2020)在《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研究 ——以惠州市C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于2000年施行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分类管理的核心就是加强处方药的监管,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然而在实施近19年来,处方药如何有效管理,特别是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如何有效监管一直困扰着相关部门,至今仍为未解决的难题。为此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许多研究,提出不少独到、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可现实中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的监管仍面临诸多痛点,零售药店违法违规销售处方药已成行业乱象,其中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严重并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强化监管,才能实现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规范化,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与功力。惠州市C区,这一问题同样突出,甚至过之而犹不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以C区为例,聚焦于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面临的困境,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调查、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在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于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实际,分析归纳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所在,进行多方位剖析,深挖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探索完善监管的策略,梳理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其监管优势所在,并提炼带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结合市场监管理论及协同治理理论,从政策体系、法律法规、监管效能、管理措施、社会共治等五个角度提出完善监管的对策及建议,为推进处方药销售监管科学化提供新思路,进而丰富充实药品市场监管理论。

王娟[6](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BMS公司处方药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与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和平稳的发展,同时推出许多新的医疗改革政策。在此背景下,医药企业的竞争会更为激烈,与过去单一的竞争方式不同,现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产品、营销和渠道。未来医药企业的竞争取决于企业的综合实力的较量,而且全面竞争取代过去的某个或者几个方面的竞争。因此跨国医药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加剧,在新医改的政策之下如何去获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医药行业所要解决的核心重点。本文以BMS有限公司的药品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整理了当前相关的国内外有关营销和医药营销的相关理论和文献,首先分析了BMS公司目前处方药中国市场的现状,并指BMS公司目前处方药中国市场的面临的问题,然后在新医改背景下对跨国企业面临的宏观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公司本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BMS公司要对上述的不足如何对应对,重新制定新的营销战略方向,以此应对营销环境当中的一系列的威胁与挑战。同时,本文利用STP理论确定了BMS公司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为BMS公司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营销策略建议。具体就是通过产品、定价、推广、公关等营销的创新,优化BMS公司的药品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本文针对BMS公司提出的营销策略方面的建议,希望能为全国乃至世界其他药品销售企业的营销策略的选择、完善和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翟孝天[7](2020)在《G公司抗抑郁药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的医药市场一直被各大跨国医药公司视为战略要地,然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促使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城市化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健康比以往更加受到公众的重视。目前中国患有抑郁以及相关亚型疾病的人数已经超过5500万,绝大多数患者需要药物维持。抗抑郁药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不仅可以为企业实现经济价值,同时也可以使公众更加客观地认识疾病,减少因为病耻感或者意识不足而导致悲剧发生,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患者因抑郁症自杀。本文以G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使用PEST以及波特五力等分析工具,对G公司抗抑郁药品的外部营销环境进行分析。然后使用STP理论以及7P营销理论结合当前最新的医疗改革政策“医药分家”“带量采购”等,对G公司现阶段抗抑郁药品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之后根据问题使用STP理论以及7P理论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对前后方案做了对比,对新方案可能产生的效果做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方案执行的原则目标以及一系列保障措施。通过对G公司抗抑郁药营销策略优化这一课题的研究,为医药企业中枢神经药品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苏冬冬[8](2020)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医药技术、医药经济和公共健康备受关注的当下,如何有效对医药发明进行专利保护,既可以激励医药技术创新和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又可以满足药品可及性和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实现,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和产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目前,我国药品注册审批环节不审查拟上市药品的专利状况,导致上市后的药品面临着专利侵权和退市的双重风险。药品注册审批环节缺乏有效的专利争议解决机制,难以有效保护药品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制度上需要引入一种机制将药品的注册审批与专利权的保护相联系。美国1984年的《Hatch-Maxman法案》首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并在2003年的《医疗保险处方药改进和现代化法案》(MMA)中得到优化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包括程序链接和职能机构链接,涵盖简化新药申请程序、专利信息公示、专利声明、暂缓审批期、专利挑战机制、首仿药市场独占期等内容。我国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仅是对药品的审评审批与专利的权属状态之间的联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尚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我国既有规定过于简单宽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实际运行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国家从宏观政策和立法层面提出要探索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这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讨论。为了保障医药创新政策的有效部署落实和立法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建构方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进行全方位和体系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产生的缘由、创立的背景、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发挥的功效,挖掘该制度所蕴含的宗旨和价值理念,剖析制度的内在运行机理及其缺陷,探寻该制度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和重要影响因素,发现和解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剖析制度运行中产生的竞争法问题,在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实践、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实施效果、所进行的革新举措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不同立法模式的优缺点,吸收、合理借鉴这些国家在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有益尝试、探索和经验,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确立我国的药品专利链接立法模式和构建出科学、合理、健全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完善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体系。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由六章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本章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涵出发,厘清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明晰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判断标准,梳理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产生缘由与演变过程,剖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缺陷,确定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分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本章的内容为全文探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奠定了基础。就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本身而言,其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促进新药研发和及时确定专利法律状态的正效应时,也具有阻碍仿制药竞争和危及药品可及性的负效应。第二章,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章通过深入剖析药品专利链接的制度逻辑及其合理内核,挖掘出该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基础和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探寻该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为药品专利权人提供了在药品上市前解决专利纠纷的途径,是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得以实现的手段之一。该制度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立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目标。该制度有助于强化药品专利权的保护,激励药品创新;有利于促进仿制药与创新药的充分竞争,实现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解决公民健康需求与药品供给不足的矛盾。该制度是解决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不力、医药产业创新不足和高质量药品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国家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政策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制度设计。第三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本章主要考察了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结合近年来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定,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其后得到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响应和仿效实施。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基于本国实际和政策目标采取了不同的链接模式,且产生了不同的实施效果。美国将国内立法中的药品专利链接机制通过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推行。现阶段,由于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不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尚无法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将会成为国际药品专利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准则。第四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本章详细介绍了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配套的药品试验例外、药品专利期限延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内容,分析了这三个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制度本身的利与弊,以及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之间的关系。这几个制度实质上是围绕着药品专利保护与创新药研发之间的矛盾和药品专利权人的私人利益与和社会福利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药品试验例外制度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并行实施,起到了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作用。药品试验数据保护是药品专利链接的基础,药品专利链接是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延伸。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关的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能够起到共同激励创新药物的开发和加快仿制药及时上市的作用。第五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本章主要探讨了美国和加拿大在应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问题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也考察了欧盟在应对相关问题上的经验做法。从微观的角度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挖掘法院对同类案件作不同处理的法理依据,总结归纳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判定要件。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提出了我国应对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滥用主要表现为药品专利常青(药品专利不当登记)和反向支付协议两类典型行为。药品领域的专利常青、反向支付协议问题本质上反映了药品创新激励保护和市场自由竞争之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运用反垄断法规制药品专利常青行为和反向支付协议行为具有正当性基础,对这些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应遵循合理分析原则,综合衡量其垄断行为对竞争的正负效应,以判定是否落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畴。第六章,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本章在梳理及评析现有药品专利链接模式,分析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与实践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和法制环境,提出该制度在我国建构的基本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主要存在规定缺乏上位法依据、规定不具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突出问题。在药品注册审批实践中因药品注册申报引发的专利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在我国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需要补充制度创设的依据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专利链接方案。同时,在具体制度设计时,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重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衔接,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法律机制。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合理内核在于利益平衡,其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平衡设计,激励原研药企业继续研发新药并推向市场,鼓励仿制药企业挑战原研药企业的专利,使原研药行业与仿制药行业保持良性协调发展。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有效实施及其所追求的利益平衡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制约、配合和支撑,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促进原研药与仿制药协调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在中国语境下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应当警惕该制度滥用可能带来的反竞争风险。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科学评估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利弊,克服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消解该制度对药品可及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李金涛[9](2020)在《H公司LS药品河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底以来,我国分三批实施了公立医院113个品种的带量采购,由于给了足够大市场,同时保证了回款,医药企业只需做好生产、赚取合理利润,其他营销工作省略,最终实现薄利多销、惠及患者。从已执行情况来看,效果很好,药品平均降价53%,更坚定了国家扩大推广的决心,未来有更多品种实现全国带量采购。H公司LS药品,自2019年进入精神二类药品目录以来,药店销量几乎为零,只有医院一种渠道可供销售,因此河北市场销售额从2018年2011.23万下降到2019年1210.78万,公司利润也下滑了44.78%。LS药品从普通处方药变为特殊处方药即二类精神药品,但是H医药公司营销策略没有变化,导致销量下滑发展受阻,因此改变营销现状迫在眉睫。本文旨在研究H公司LS药品销售额和利润提升,解决目前公司所遇到的困难,通过处方药营销、4P营销理论和STP理论,从变革的市场和产品现状出发,以河北省内各地市医院等医疗机构市场为范围,通过访谈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重新制定该产品的定位:产品定位于二级医院骨科和外科,定位重点市场在县级医院;渠道中间商精简整合、同时增加县区以下医院中间商,由完全代理商代理制改为核心市场自营模式+其他区域代理制;由于国家政策未来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把握好未来3年市场机遇,采用适当提价模式,提高销售金额和利润;促销推广策略为线上市场部学术活动投入加大和线下销售推广人员培训,组织医生学术活动,日常拜访;增加其他品类药品,或形成镇痛药组合,改变现在只有一个营销品牌药的现状。为保证营销策略优化顺利实施,需要H公司市场部提供学术活动支持、销售推广人员培训保障,需人力资源部招聘考核优秀营销人才,信息部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营销策略的优化,为H公司在以后的市场环境下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尤其营销应变能力给出详细易操作的指导意见,也为处方药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余平[10](2019)在《美国广告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是目前世界广告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自近代以来对广告产业进行有效规制的典范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对广告的早期规制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其邮政署对邮件广告进行的直接和间接监管;之后在19世纪80年代的海报广告时代,美国国内也开始陆续出现广告行业自律组织。现代美国广告规制体系是以1911年“广告诚信运动”的兴起为开端,并以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成立为标志所全面建构起来的。时至今日,美国广告规制体系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经过漫长的制度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淀后,美国广告规制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已经赢得政府和产业利益相关者的接受和认同,亦成为世界广告产业监管和规制的典型与样板之一。规制主要分为他律和自律,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国广告规制是在以国会、白宫、法院(分别代表立法、行政和司法)为主导的他律规制体系下,辅以广告产业参与者的自我约束而逐渐形成的规制模式。在这个体系中,国会和政府负责立法和行政(政府也有部分立法权),法院负责司法并同时形成案例法,成为规制体系的主体;而广告产业参与者参照法律法规形成自身的行业标准和自律纲领。在广告产业的规制机体中,他律就像是“生命机体”中的“中枢神经”,而自律则像是机体中的“神经末梢”。在政府规制失灵的领域,自我规制往往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有效性。美国广告规制是在宪政制度下运行的,权利法案是美国宪政制度的民主基石,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成为了广告表达最根本的法律依据,也成为了政府广告规制违宪审查的主要法理争议。从权利性质角度来看,广告作为商业言论,理应受到言论自由的保护;但由于其具有“逐利”性质,被认为无法提升社会福祉而被长期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宪政理念的发展、商业文明价值的提升,加上消费者知情权的日益被重视,使得广告言论逐渐有限制地纳入到了言论自由保护的范畴之内。这就使得广告权利具有“竞合性”的特征,并对现有权利分类理论体系构成了挑战,也使得政府广告规制必须放弃原先的单一标准而参照多标准体系。这就给广告规制的判例援引和司法解释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媒介的发展是完善广告规制体系的又一重要参照。印刷广告技术比较简单,影响也很有限,广告规制只需对内容底线和事后救济进行限制,仅以宪法和普通法律即可基本建构。广播、影视为主的电子媒介则极大地拓宽了传播的空间,基于纸媒的规制体系已无法适应广电广告的现实需求,电子传媒法规开始颁布,广告规制也进入分类管理的时代。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规制理念,开始加大对广电广告的规制。而20世纪末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原先泾渭分明的传统分类监管机制不得不又重新解构。加之西方放松管制的思想思潮的影响,媒介融合势在必行。在媒介汇流的新媒体时代,广告规制进入了全新的调适期,传统广告规制体系依然适用,并积极纳入新媒体广告。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等独立监管机构将管理范围扩大至新媒体广告,在无法适用的领域通过新的成文法另行规制。广告形式的多样化、媒体的再升级、理念的多维度使得新媒体时代的广告规制体系更富张力和弹性。本论文共分为九个部分,由绪论、总结和七章主体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梳理广告规制的历史源起与流变;第二章重点阐述广告规制的理论动因和现实依据;第三章试图解构广告规制主体和框架;第四章全面分析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第五章主要解析重点监管广告领域的规制;第六章力求阐述广告自律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第七章尝试探究新媒体广告带来的规制挑战与调适。本论文试图从广告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广告他律为重点,兼顾广告自律。同时,希望能够从广告规制的体系、要素、内容、渠道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纵向的历史分析方法,展现美国广告规制的理念、框架、内容、方式等,最终归纳出美国广告规制体系的规律和特征。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美国广告规制嬗变的内在动因主要在于规制理念的转变。在法律规制上体现的是法理的转变,从最初的尊重财产权到后期的注重个人权利;在商业关系理念中体现的是从纯粹地“保护竞争者”到既“保护消费者”又“保护竞争者”;在规制上体现出来的是从注重“经济性规制”到更注重“社会性规制”;在公平导向上从强调“过程公平”到“结果公平”。另一方面,社会动因体现出的则是规制主体和反规制力量的反复博弈,这当中包含了两个规制维度:商业言论自由、市场竞争博弈;并且涵盖了众多价值导向:如言论自由、公平、促进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公共利益、健康权、隐私权等,这些都为规制的冲突和调适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由于美国广告规制体系过于庞杂和细密,本研究难免挂一漏万,文中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论文将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深入和细化。

二、处方药——中国药品的主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处方药——中国药品的主流(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1.3 研究工具及方法
        1.3.1 研究工具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非处方药
        2.1.2 西北区域
        2.1.3 非处方药营销管理
    2.2 理论综述
        2.2.1 4P营销理论
        2.2.2 4C营销理论
        2.2.3 4D营销理论
        2.2.4 PCD组合营销理论
第三章 西北区域非处方药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企业简介及市场分析
        3.1.1 企业简介
        3.1.2 市场分析
    3.2 西北区域市场调研分析
        3.2.1 调查问卷
        3.2.2 商业调研
        3.2.3 销售访谈
    3.3 非处方药营销现状分析
        3.3.1 产品概况
        3.3.2 价格分析
        3.3.3 渠道分析
        3.3.4 促销分析
    3.4 非处方药营销问题分析
        3.4.1 产品更新及市场切入慢
        3.4.2 区域绩效考核重但完成率低
        3.4.3 价格体系混乱且缺乏竞争力
        3.4.4 渠道无整体规划推动力不足
        3.4.5 各级商业对公司产品不重视
        3.4.6 企业营销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3.4.7 其他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天药科技非处方药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1.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4.1.5 PEST分析结论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4.2.1 同行竞争者的竞争能力分析
        4.2.2 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4.2.3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2.4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分析
        4.2.5 替代品分析
    4.3 区域营销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3.5 策略方向的选择
第五章 西北区域非处方药目标市场分析
    5.1 非处方药市场细分
        5.1.1 按照药店规模大小细分
        5.1.2 按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细分
    5.2 非处方药目标市场选择
        5.2.1 大连锁直供,单体药店联盟有效补充
        5.2.2 抓紧省会及周边城市,踏足县域地区
    5.3 非处方药的市场定位
        5.3.1 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征分析
        5.3.2 基于市场需求的市场定位
        5.3.3 基于KA连锁渠道的市场定位
第六章 西北区域非处方药营销策略制定
    6.1 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产品开发策略
        6.1.1 建立顾客需求的信息搜集系统
        6.1.2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
        6.1.3 提供消费者满意的售后服务
        6.1.4 创建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
    6.2 基于“成本数据”导向的定价策略
        6.2.1 成本加成导向的定价策略
        6.2.2 客户价值导向的定价策略
        6.2.3 完全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
    6.3 基于“便利传递”导向的O2O渠道策略
        6.3.1 自营渠道策略
        6.3.2 流通商业渠道策略
        6.3.3 招商代理渠道策略
        6.3.4 O2O全渠道策略
    6.4 基于“动态沟通”导向的融媒体促销策略
        6.4.1 线下体验营销的促销策略
        6.4.2 与商业共赢的促销策略
        6.4.3 整合营销为主导的促销策略
        6.4.4 多渠道沟通的动态促销策略
第七章 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7.1 营销策略的实施方法
        7.1.1 部分新品采用招商方式快速完成市场导入
        7.1.2 建立机制将客户资源转变成资产
        7.1.3 利用A、B、C分类法进行客户细分,实施过程控制
        7.1.4 储备核心人才,注重团队建设
        7.1.5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实施中不断更新
        7.1.6 积极参与集团文化活动,提升团队文化凝聚力
        7.1.7 建立完善内部竞争和淘汰机制
        7.1.8 开展入职培训,考核企业文化
    7.2 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7.2.1 组织结构方面的保障措施
        7.2.2 资源利用方面的保障措施
        7.2.3 营销控制方面的保障措施
        7.2.4 团队建设方面的保障措施
        7.2.5 企业管理方面的保障措施
        7.2.6 薪酬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
        7.2.7 制度保障方面的保障措施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宏观环境有利于非处方药的发展
        8.1.2 天药科技营销现状喜忧参半
        8.1.3 新的营销模式有望提升竞争力
    8.2 不足与展望
        8.2.1 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完善
        8.2.2 保障实施策略实时调整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聚类分析的药物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现状
    2.2 信号检测方法
    2.3 聚类方法
    2.4 基于肘部法则的聚类数选择
    2.5 信号检测方法的确定
    2.6 药物风险分级
    2.7 不良反应特征提取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预处理
    3.1 实验数据源与数据集
    3.2 信号处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类分析与药物风险评估
    4.1 常见信号检测方法的筛选
    4.2 聚类数量的确定
    4.3 聚类处理结果
        4.3.1 基于PRR方法的聚类结果
        4.3.2 基于IC方法的聚类结果
        4.3.3 基于二元值方法的聚类结果
    4.4 基于评价函数的信号检测方法确定
    4.5 基于损伤指数的风险分级结果
    4.6 聚类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风险特征提取
    5.1 基于TF-IDF算法的风险特征提取
    5.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两票制、带量采购与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基于医药厂商税收风险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票制前后的药品销售费用消化方式与税负转嫁
二、两票制前后的医药厂商税负与发票风险
三、两票制前后不同销售通道药品财务指标值变化的差异性
四、带量采购的积极效应与改进机制
五、医院公益性目标与处方药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
    1.两票制限定已可淡出
    2.作为相机抉择的政策工具,带量采购在时空选择与竞价规则上宜改进实施
    3.医院公益性目标与药品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并不矛盾

(4)互联网药品经营的法律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概述
    2.1 互联网药品经营的界定
        2.1.1 互联网药品经营的主体
        2.1.2 互联网药品经营的模式
        2.1.3 与传统药品经营相比较
    2.2 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及特殊性
        2.2.1 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的界定
        2.2.2 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的特殊性
    2.3 加强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2.3.1 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2.3.2 互联网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法律监管
        2.3.3 完善我国药品经营监管立法的需要
第3章 我国互联网药品经营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的现状
        3.1.1 监管立法的现状
        3.1.2 现行的监管机制
    3.2 我国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监管立法滞后
        3.2.2 监管机制不完善
    3.3 产生问题的原因
        3.3.1 国家管理层面
        3.3.2 互联网经营主体
        3.3.3 消费者
第4章 域外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的启示
    4.1 美国
        4.1.1 美国互联网药品经营的现状
        4.1.2 美国的监管方法
        4.1.3 给我国的启示
    4.2 英国
        4.2.1 英国互联网药品经营的现状
        4.2.2 英国的监管方法
        4.2.3 给我国的启示
    4.3 日本
        4.3.1 日本互联网药品经营的现状
        4.3.2 日本的监管方法
        4.3.3 给我国的启示
第5章 完善我国互联网药品经营法律监管的建议
    5.1 完善监管立法
        5.1.1 明确法律监管原则
        5.1.2 完善互联网药品经营监管的法律体系
        5.1.3 互联网药品经营监管具体法律制度的完善
        5.1.4 完善法律监管的配套制度
        5.1.5 增加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期的特殊监管法律规定
    5.2 完善监管机制
        5.2.1 转变监管理念
        5.2.2 NMPA成立专门监管机构
        5.2.3 明确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
        5.2.4 建立消费者查询经营者信用的平台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研究 ——以惠州市C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支撑理论
    2.1 核心概念
        2.1.1 药品
        2.1.2 处方药
        2.1.3 执业药师
        2.1.4 处方药销售相关法律规定
    2.2 支撑理论
        2.2.1 市场监管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惠州市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的监管现状
    3.1 C区零售药店概况
    3.2 C区药监部门概况
    3.3 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现状
        3.3.1 监管人员对监管现状的认知
        3.3.2 从业人员对监管现状的认知
        3.3.3 实地调查处方药监管的现状
        3.3.4 社会公众对监管现状的认知
        3.3.5 C区处方药监管的典型案例
        3.3.6 C区处方药销售的监管要求
    3.4 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突出问题
        3.4.1 药店违法销售已成常态
        3.4.2 药店想方设法规避监管
        3.4.3 执业药师挂证已成乱象
        3.4.4 部门监督检查未能到位
        3.4.5 监管存在不少风险隐患
第四章 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监管政策未能及时更新
        4.1.1 政策未能适时更新出台
        4.1.2 现行政策实际粘合度低
    4.2 监管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4.2.1 处方药法律法规不完善
        4.2.2 处方药法律衔接力不强
        4.2.3 处方药法律支撑力不够
    4.3 药监部门监管效能不高
        4.3.1 机构改革频繁
        4.3.2 机构设置欠妥
        4.3.3 人员配备不足
        4.3.4 专业人才缺乏
        4.3.5 监管力度不够
        4.3.6 沟通协作不畅
        4.3.7 监管宣传不足
    4.4 药店难于执行有关规定
        4.4.1 无法获取有效处方
        4.4.2 执业药师缺口较大
        4.4.3 生存竞争压力较大
    4.5 社会公众配合程度较低
        4.5.1 安全用药意识淡薄
        4.5.2 无凭处方购药习惯
        4.5.3 重视自我隐私保护
第五章 外国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经验借鉴
    5.1 发达国家处方药销售监管模式
        5.1.1 美国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5.1.2 英国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5.1.3 日本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5.1.4 德国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5.2 发达国家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启示
        5.2.1 建立成熟的监管机构
        5.2.2 健全处方药法律体系
        5.2.3 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5.2.4 完善执业药师的规定
        5.2.5 处方药具有特殊标识
        5.2.6 推动药品信息的公开
        5.2.7 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
        5.2.8 推进电子处方的发展
第六章 完善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对策建议
    6.1 推进处方药政策体系建设
        6.1.1 推进监管体系建设,适时更新有关规定
        6.1.2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分开进程
        6.1.3 鼓励实行电子处方,分步统一处方数据
    6.2 健全处方药法律法规体系
        6.2.1 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有效提高执法遵循
        6.2.2 细化执业药师规定,规范药师从业行为
        6.2.3 出台标签管理规定,明确药品分类标识
        6.2.4 支持地方因地制宜,细化销售监管规定
    6.3 提高处方药执法监管效能
        6.3.1 优化药品监管机构,规范药品销售监管
        6.3.2 强化药品监管力量,树立专业权威形象
        6.3.3 创新销售监管方式,提高实际监管效能
        6.3.4 采取措施精准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6.3.5 加强执业药师监管,推进药师队伍建设
        6.3.6 构建药店信用体系,严格实施信用惩戒
    6.4 优化处方药销售管理措施
        6.4.1 优化药店分布结构,避免同行恶性竞争
        6.4.2 鼓励先进发挥引领,提升药店服务能力
        6.4.3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规范具体经营行为
    6.5 发挥处方药群体共治优势
        6.5.1 加大药品安全宣传,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6.5.2 发挥群体共治优势,构建多元治理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药品监管人员
    附录2 访谈提纲-零售药店从业人员
    附录3 公众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新医改背景下BMS公司处方药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4 营销专业基础理论
        1.4.1 营销环境分析相关理论
        1.4.2 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相关理论
        1.4.3 市场营销6Ps相关理论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6 可能创新的点
第二章 BMS处方药中国市场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2.1 BMS公司简介及中国市场发展历程
        2.1.1 BMS公司简介
        2.1.2 BMS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
    2.2 BMS公司处方药中国市场营销的现状
        2.2.1 现有产品策略
        2.2.2 现有定价策略
        2.2.3 现有渠道策略
        2.2.4 现有推广策略
        2.2.5 现有公关策略
        2.2.6 现有权力政治策略
    2.3 BMS处方药中国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2.3.1 产品策略的问题
        2.3.2 定价策略的问题
        2.3.3 渠道策略的问题
        2.3.4 推广策略的问题
        2.3.5 公关策略的问题
        2.3.6 权利政治策略的问题
第三章 新医改背景下BMS处方药中国市场面临的营销环境分析
    3.1 新医改背景下的宏观环境
        3.1.1 新医改背景下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环境
    3.2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药行业环境
    3.3 新医改背景下的微观环境
        3.3.1 需求分析
        3.3.2 供应商分析
        3.3.3 竞争者分析
        3.3.4 营销中介分析
    3.4 新医改给BMS处方药中国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5 新医改背景下BMS处方药中国市场的战略方向选择
第四章 新医改背景下BMS处方药中国市场目标顾客选择与市场定位
    4.1 市场细分
    4.2 BMS公司处方药中国市场的目标顾客选择
    4.3 新医改背景下BMS处方药在华的市场定位
第五章 新医改背景下BMS处方药中国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5.1 产品策略的优化
    5.2 定价策略的优化
    5.3 分销渠道策略优化
    5.4 宣传推广策略的优化
    5.5 公关策略的优化
    5.6 政治权利策略的优化
第六章 新医改背景下BMS处方药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6.1 BMS公司营销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的完善
    6.2 BMS公司营销与管理组织架构的完善
    6.3 强化营销与推广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G公司抗抑郁药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处方药品的定义和特点
        2.1.2 药品营销的流程和特殊性
        2.1.3 国内外药品营销模式
    2.2 STP理论
        2.2.1 市场细分
        2.2.2 目标市场选择
        2.2.3 市场定位
    2.3 7P理论
        2.3.1 产品策略
        2.3.2 价格策略
        2.3.3 促销策略
        2.3.4 渠道策略
        2.3.5 人员策略
        2.3.6 过程管理策略
        2.3.7 有形展示策略
    2.4 STP理论与7P理论在本文的实用性分析
        2.4.1 STP理论在本文的实用性分析
        2.4.2 7P理论在本文的实用性分析
第3章 G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抗抑郁药品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2.1 潜在进入者
        3.2.2 行业内现有的竞争
        3.2.3 替代品的威胁
        3.2.4 买方议价能力
        3.2.5 供应方的议价能力
第4章 G公司抗抑郁药品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G公司概况
        4.1.1 G公司背景简介
        4.1.2 G公司组织架构
        4.1.3 G公司抗抑郁药品简介
    4.2 G公司抗抑郁药品营销现状
        4.2.1 定位现状
        4.2.2 市场营销情况
        4.2.3 营销策略
    4.3 G公司抗抑郁药品定位与营销存在的问题
        4.3.1 抗抑郁药品定位过窄
        4.3.2 产品组合单一
        4.3.3 销售渠道结构单一
        4.3.4 产品促销模式陈旧
        4.3.5 人员架构变动频繁
        4.3.6 重点客户支持率降低
    4.4 问题原因分析
        4.4.1 市场定位与市场发展未同步更新
        4.4.2 带量采购冲击原销售渠道
        4.4.3 市场潜力预估失误导致产品单一
        4.4.4 合规尺度难以拿捏影响促销手段
        4.4.5 激励措施缺乏公平性
        4.4.6 缺乏完善的过程管理
第5章 G公司抗抑郁药品营销策略优化方案设计
    5.1 定位的优化方案设计
        5.1.1 拓展目标市场
        5.1.2 定位之后的产品延申与服务
    5.2 渠道策略优化
        5.2.1 借力零售渠道
        5.2.2 拓展互联网医疗市场
    5.3 产品策略优化
        5.3.1 推进剂型改进
        5.3.2 代理收购产品线
    5.4 促销策略优化
        5.4.1 促销合规政策的修改
        5.4.2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促销
    5.5 人员策略优化
        5.5.1 增加销售人员与经销商的沟通
        5.5.2 激励机制优化
    5.6 过程管理优化
        5.6.1 优化反馈跟进机制
        5.6.2 协助客户管理患者
    5.7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和预期效果分析
        5.7.1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5.7.2 预期效果分析
第6章 G公司抗抑郁药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实施计划
        6.1.1 实施的目标与原则
        6.1.2 实施的程序与方法
    6.2 保障措施
        6.2.1 组织架构保障
        6.2.2 人力资源保障
        6.2.3 公关保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8)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涵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适用范围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溯源与发展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背景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正式确立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缘由及标准
        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运行机制及缺陷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缺陷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及作用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作用解析
    第五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可及性
        一、对药品价格的影响
        二、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提升我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三、我国医药政策的演变
        四、我国医药产业的总体评价
        五、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保障公民健康权与生命权的重要途径
        一、药品取得是公共健康的重要保障
        二、利于解决药品短缺这一现实问题
    第三节 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需要
        一、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对药品专利国际规则变革的需求
    第四节 制度移植可行性的多维分析
        一、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
        二、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
        三、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
        四、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
        五、因应公共政策价值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节 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加拿大与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异同
        四、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情况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自由贸易协定下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
        二、国际药品专利规则的未来走向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
        一、药品试验例外的创立
        二、药品试验例外的正当性及制度功用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相互制衡
        四、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的冲突与解决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
        一、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专利期限延长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专利期限延长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数据保护
        一、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试验数据保护与药品专利链接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法律规制的理论溯源
        一、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差异性
        二、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协调性
        三、专利法与反垄断法适用的竞合及取舍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表现形式
        一、药品专利常青
        二、反向支付协议
    第三节 药品专利常青行为的法律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规制路径之考察
        二、我国的规制路径之选择
    第四节 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反垄断执法实践之考察
        二、我国对典型国家执法经验的现实借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
    第一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的规定及实践之评价
        一、我国现行药品专利链接规定之梳理
        二、我国现有实践之考察
        三、我国现行规定及实践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本质定位与立法选择
        一、药品专利链接模式梳理与评介
        二、推行以利益平衡为核心的强保护模式
        三、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范设计
        一、补充制度设计的法律依据
        二、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衔接
        三、药品专利链接的具体操作流程
        四、药品专利信息的公示
        五、暂缓审批期的设定
        六、专利挑战制度的设计
        七、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的设计
    第四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一、与药品试验例外制度的衔接
        二、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衔接
        三、与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衔接
        四、与诉前禁令制度的衔接
        五、与药品专利诉讼制度的衔接
        六、与专利行政处理制度的衔接
    第五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机制之完善
        一、简化药品上市审批程序
        二、适当提高医药发明可专利性标准
        三、修改和完善专利无效程序
        四、建立首仿药替代制度
        五、完善药品价格管控机制
        六、健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9)H公司LS药品河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处方药及二类精神药品定义
    2.2 处方药及二类精神药品特点
        2.2.1 处方药特点
        2.2.2 二类精神药品特点
    2.3 STP理论
    2.4 营销4P理论
    2.5 差异化营销
        2.5.1 差异化营销核心思想
        2.5.2 差异化营销方式
        2.5.3 差异化营销策略
    2.6 医药营销
第三章 H公司LS药品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
    3.1 H公司及LS药品介绍
    3.2 H公司LS药品河北市场营销现状
        3.2.1 产品、价格现状
        3.2.2 渠道、推广现状
    3.3 H公司LS药品河北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产品单一市场份额小
        3.3.2 价格体系缺乏竞争力
        3.3.3 营销渠道缺乏弹性
        3.3.4 促销推广手段少
第四章 H公司LS药品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
        4.1.1 政策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技术环境
        4.1.4 社会文化环境
    4.2 微观环境
    4.3 H公司LS药品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4.3.5 LS药品SWOT分析总结
第五章 H公司LS药品营销策略优化及实施保障
    5.1 基于STP理论的目标市场定位
        5.1.1 目标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根据市场需求定位
    5.2 H公司LS药品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5.2.1 产品策略
        5.2.1.1 明确LS药品的定位
        5.2.1.2 增加产品组合
        5.2.2 价格策略
        5.2.3 推广策略
        5.2.3.1 优化促销推广方式
        5.2.3.2 加强对代理商考核
        5.2.4 渠道策略
    5.3 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5.3.1 市场部资源保障
        5.3.2 人力资源保障
        5.3.3 信息部门技术保障
        5.3.4 风险运营部门保障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10)美国广告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重要概念的厘清
        一、广告的概念与厘定
        二、规制的内涵与适用
        三、广告规制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二、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探究与溯源:美国广告规制的源起与流变
    第一节 广告规制的“前制度化”时期(1776-1911)
        一、殖民地阶段美国的广告规制萌芽
        二、美国初期的广告规制初建
    第二节 广告规制体系全面建构时期(1911-1946)
        一、广告规制框架初现
        二、规制向保护消费者倾斜
        三、媒体规则(Media regulation)开始建立
    第三节 广告规制的持续繁荣时期(1946-1980)
        一、政府部门监管全面升级
        二、加速监管的1970年代
    第四节 去规制和调整时期(1980年后)
        一、全面放松管制的时代
        二、现代广告法规的大量涌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效率与公平:规制理论与美国广告规制的依据
    第一节 传统规制理论的运用
        一、公共利益规制理论
        二、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第二节 现代规制理论的发展
        一、激励性规制理论
        二、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
    第三节 表达与约束的博弈
        一、商业言论权的全面限制
        二、商业言论表达自由的法理之争
        三、商业言论自由的全面保护
    第四节 效率与公平的衡平
        一、早期规制中的“效率优先”
        二、规制转型后的“公平导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导与制衡:美国广告规制的主体与框架
    第一节 美国广告的规制者
        一、规制主体身份的界定
        二、FTC的机构与职能
        三、FCC的职能与履行
        四、其他的广告规制部门
        五、规制者的主要法律依据
    第二节 广告规制模式的建构
        一、广告规制动因解析
        二、广告规制的理念诉求
        三、广告管制模式解析
    第三节 广告规制的运行路径
        一、广告规制运行的法律渊源
        二、主要规制部门的运行和手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碰撞与规范:美国政府对不正当竞争广告的监管
    第一节 法理向伦理的转变——对于虚假广告的规制
        一、广告欺骗行为的认定扩张
        二、从“理性”到“无知”的消费者标准——规制立场的转变
        三、网状表达(Net impression)原则
    第二节 规制与反规制之争——不公平广告的规制尺度
        一、“公共利益”标准取代传统“公平”标准
        二、矫正广告的“矫枉过正”?
        三、广告主和行业的“反规制”与“再反制”
    第三节 监管宽松与自律审慎的互补——比较广告的规制模式
        一、“肯定模式”下的规制标准
        二、比较广告“正当性”的法理之争
        三、媒体的行业规制平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责任与担当:美国广告重点监管领域的规制
    第一节 儿童广告的规制
        一、广播电视时期的儿童广告规制
        二、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广告规制
        三、儿童保护和言论自由的冲突与妥协
    第二节 烟草广告的规制
        一、烟草广告规制与商业言论自由
        二、公共健康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
        三、烟草利益集团对广告规制的限制
    第三节 酒类广告的规制
        一、宪法框架下的分类规制与平衡
        二、酒类广告政府管控和行业自律
        三、对未成年人的重点保护
    第四节 药品广告的规制
        一、药品广告规制的流变
        二、多头管理与分工协作——FTC与 FDA的广告管辖权之争
        三、新型药品广告DTC的争议与规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省与协同:美国广告行业的自我规制
    第一节 广告行业自律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行业自律的理论依据
        二、行业自律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广告行业自律的发展历程
        一、工业革命中的自发觉醒时期
        二、舆论推动下的建章立制时期
        三、体系完备中的成熟理性时期
    第三节 广告行业自我规制结构与流程
        一、行业自律组织系统的结构
        二、行业自律系统的操作流程
        三、行业自律体系流程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失范与调适:美国新媒体广告规制面临的时代挑战
    第一节 数字化带来的规制挑战
        一、网络空间是否需要规制的学术争辩
        二、新媒体广告的监管困境
        三、新媒体广告他律的规制梳理
    第二节 网络中立框架下的规制传承与融合
        一、“网络中立”原则的确立
        二、网络广告规制的传承与调适
        三、广告媒介规制融合
    第三节 垃圾电子邮件的规制
        一、择入模式和择出模式的选择
        二、反垃圾邮件规制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三、反垃圾邮件规制的经验与不足
    第四节 在线行为广告和隐私权保护
        一、FTC的自我规制导向
        二、OBA行业的自我规制
        三、在线行为广告规制的框架及举措
        四、在线行为广告自律体制的特点
    本章小结
结语 美国广告规制:宪政体制下产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四、处方药——中国药品的主流(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非处方药西北区域营销策略研究[D]. 张乐. 兰州大学, 2021(02)
  • [2]基于聚类分析的药物风险评估[D]. 潘轩超.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3]两票制、带量采购与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基于医药厂商税收风险视角的分析[J]. 严才明. 公共治理评论, 2019(01)
  • [4]互联网药品经营的法律监管研究[D]. 胡蕴强. 南昌大学, 2020(01)
  • [5]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研究 ——以惠州市C区为例[D]. 张建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新医改背景下BMS公司处方药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娟. 广西大学, 2020(07)
  • [7]G公司抗抑郁药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翟孝天.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D]. 苏冬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9]H公司LS药品河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李金涛.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6)
  • [10]美国广告规制研究[D]. 余平. 上海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处方药——中药的主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