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在职者硕士学位的质量分析

授予在职者硕士学位的质量分析

一、向在职人员授予的硕士学位质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兰,雍翠菊[1](1998)在《日益健全的在职人员申请学位体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全面、细致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中开展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的成果,并按照有关的重大决定和标志性工作首次将其整个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从1985年开始的试点工作,对申请者的基本资格、课程学习方式、考试标准和学位论文水平的要求等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使试点工作顺利起步;1991年以后此项工作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成为向在职人员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最多的时期,同时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使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工作能健康地开展;1998年6月1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相关政策获得了统一,有关资格的基本条件和水平的认定都有了确切的定义,使申请学位过程规范化、制度化

刘娣[2](2009)在《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适应了当时社会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许多没有条件接受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人员提供了在职学习、深造和提高的机会,加快了高级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补充。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办学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生源问题、管理模式、培养质量、论文水平等。目前,无论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内在运行体系还是外部环境都有所变化,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进行调查和质量分析,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案例研究、逻辑论证、比较研究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本质性问题,为构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支撑。论文主要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提出问题,并介绍论文的研究意义、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研究概况。第二部分阐述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第三部分全面分析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第四部分针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健康发展。

高梅[3](1994)在《向在职人员授予的硕士学位质量分析》文中认为向在职人员授予的硕士学位质量分析高梅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开展向具有研究中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开辟多种渠道,寻找多种形式,多快好省地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年轻的学位制度中一项政策性强、影响面广的新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4](1991)在《关于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中提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委、高教(教育)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中国科学院教育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领导小组,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一九九○年十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批准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实施细

郑浩[5](2005)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标志性的事件,表明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进步与提高。依据这些标志性事件,笔者将我国研究生教育从1902年至1998年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 第一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酝酿阶段(1902~1916年)。这一阶段的划分以我国在学制上开始出现独立的具有研究生教育性质的高等教育层次为主要标志。在这一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具备了形式上的特征。 第二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初创阶段(1917~1934年)。这一阶段的划分以1917年底国立北京大学文、理、法三科研究所的建立为主要标志。在这一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不仅具有了形式上的特征,而且具备了实质性的内容。我国研究生教育由此正式走上了中国教育历史的大舞台,并开始在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逐步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三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初步正规化阶段(1935~1949年)。这一阶段的划分以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4月22日颁布《学位授予法》为主要标志。在这一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得到政府部门的规范和引导,培养研究生的高校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为研究生教育的成熟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受到政治、经济以及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还不大,授予硕士学位的人数也很少,只有232人。 第四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壮大阶段(1949~1965年)。这一阶段的划分以新中国的成立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为主要标志。进入第四阶段后,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招生规模上大大超过了此前的两个阶段,呈现出不断壮大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新中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五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恢复阶段(1977~1980年)。这一阶段的划分以1977年着手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为标志。因受“文革”的影响,我国自1966年至1977年中断研究生招生工作达12年之久。粉

陈静[6](2013)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专业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日益发展起来的。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问题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动学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核心是提高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的种类在不断增长,培养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在外延式发展的同时,应当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的发展,这与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建立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完善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之上。对专业学位内涵的溯源需要对学位和学位制度进行历史追溯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学位发展至今其内涵演变经历了执教资历、科研资历和职业资历内涵的变迁和延展。通过对学位的历史演变的梳理可以对现代学位制度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把握。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是在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生成的,从20世纪90年代专业学位制度建立以来,历经了发展与变革的过程,其发展与变革的趋势与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变迁趋势相一致。我国目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的实践之路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发展定位、结构管理、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四个方面。其中发展定位的问题属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系统,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着专业学位在身份认同上遭遇“山寨学位”的尴尬。在结构管理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体系结构保障,目前存在着权力与结构失衡的现状和问题。人才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领域,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过程和人才评价环节均存在相应问题。在质量监管保障上比较典型的问题在于政府、市场和高校三者权力失衡所引发的质量危机和社会力量缺位引发的监管不力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首先从逻辑和理论层面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然的逻辑内涵。从理论逻辑和制定原则上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理念;从教育的结构管理的普世意义出发,审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结构管理中的规范性要求;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施过程和结果评价的规定性要求出发,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质量监管保障的重要性和学理性层面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保障的重视与完善。专业学位在我国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时间和发展程度上的较大差异。借鉴以美国和英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可取经验对于我国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调整的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问题上,适应了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专业化背景下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使专业学位从学术型学位中分离出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学位共存的格局。结合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中,构建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首先,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的考量纬度的选择上,应当强调市场驱动,关联职业需求;重视专业能力,突显职业特性;落实教育分权,发挥高校自主性。定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石和根本出发点,在定位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方向。其次,在专业学位发展结构的问题上,应当注重学位层次建设的协调性、学科门类开设的合理性以及学位规模发展的内涵性。第三、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应当学习国外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培养途径的选取和学业成就的评价三个方面的经验,体现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性高层次人才的终极目标。最后,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规范上,应当选取多维度的教育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强专业学位质量控制与执业准入制度的衔接,实现专业认证机构的介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必须构建出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要从定位、立法保障、权力平衡、模式创新、结构重组五个方面入手,探索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路径。首先,应当从立法和政策保障上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不仅包括制定政策,还包括政策执行。其次,应当从定位上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定位应当是一种最高学位的职业教育。在定位上体现出职业性和知识性的价值统一,以及发展定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致性和适度超前性。第三,构建政府、市场和大学相互协作的运行模式,在管理体系和结构规范上实现三者权力的协调。第四,创新教育模式,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执业准入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最后,增强社会力量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中的地位,通过专业协会组织的专业认证的典型形式实现这一目标。

刘舟帆[7](2014)在《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是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对于促进我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视角,运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五个部分对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从背景分析入手,阐述选题缘由及提出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研究的意义,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对我国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进行回顾与总结,介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产生的背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发展、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视角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质量保障进行探讨。第四部分从广西高校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培养单位、培养规模、学科分类和广西地方性计划研究生班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对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提出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郭伟琳[8](2009)在《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进修和深造的平台,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渠道,有利于科技、教育、经济的紧密结合。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质量失控的现象。因此,深入了解和剖析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加强管理,对促进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阐明本文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分析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特点及意义,阐述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发展历程,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第三章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四章针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健康发展;最后是结论,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提出论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包括两个重点:一是根据实证调查的结果,深入剖析影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发展的因素,并以此作为提出建议的依据。二是在揭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发展模式进行变革,发展模式变革的主要涉及到两点: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监督机制,实现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保证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二要加强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颁发结业证,严格学员出口管理。

高绿绮[9](1993)在《坚持标准积极向在职人员授予学位》文中研究说明 总结几年来我院开展向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授予硕士学位的工作,我们认真抓了以下几点: 一、对申请人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我们制定了实施细则和考核考试办法。设有专门机构和专人员管理向在职人员授予学位的日常工作。坚持标准,对申请人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按学位条例规定的学术标准和授学位的程序,对不同类型的在职人员,按相应的要求进行审核。如属于跨学科申请学位,则要求补申请学位专业的本科

涂俊才[10](2006)在《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以我国高等学校硕士层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研究生培养模式四大要素为切入点,剖析了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借鉴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 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前言,阐述了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构成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全文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架构。第二章介绍了我国专业学位设置情况,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介绍了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概况,分析了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为重构我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第四章对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格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了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构原则。第五章对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第六章是结语,归纳了重构的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要点。

二、向在职人员授予的硕士学位质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向在职人员授予的硕士学位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解析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生学位教育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1.3.2 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1.4 理论基础
        1.4.1 教育管理理论
        1.4.2 学位制度
2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概述
    2.1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工作历史沿革
        2.1.1 准备阶段(1983-1985)
        2.1.2 试点探索阶段(1985—1990)
        2.1.3 正式开展阶段(1990—1998)
        2.1.4 稳步发展阶段(1998—至今)
    2.2 同学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取得的成绩及特色
        2.2.1 取得的主要成绩
        2.2.2 主要特色
3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及调查方法的选择
        3.1.3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发展规模分析
        3.2.2 专业分布情况
        3.2.3 院校分布情况
        3.2.4 区域分布情况
        3.2.5 同等学力学员基本情况分析
        3.2.6 同等学力学员的培养质量现状
        3.2.7 同等学力学员的发展质量现状
        3.2.8 同等学力学员未获得学位原因调查
        3.2.9 同等学力教育的各方评价分析
    3.3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3.3.1 培养及教育管理模式问题
        3.3.2 职能部门监督及控制问题
        3.3.3 培养单位管理制度执行问题
        3.3.4 学员学习质量问题
        3.3.5 用人单位认可度问题
    3.4 影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质量的因素分析
        3.4.1 导师指导因素
        3.4.2 学生自身因素
        3.4.3 培养单位管理与评价因素
        3.4.4 职能部门监控与评估因素
        3.4.5 信息管理系统因素
4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证监控体系的构建
    4.1 完善同等学力培养及教育管理模式
        4.1.1 资格审核阶段工作
        4.1.2 知识结构及水平认定
        4.1.3 学位论文水平认定
        4.1.4 授予学位阶段
    4.2 构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控制体系
        4.2.1 健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控与管理
        4.2.2 完善省级学位办评估指导与监督管理
    4.3 建立培养单位自我约束机制
        4.3.1 健全自我管理制度
        4.3.2 严格资格审核
        4.3.3 实行弹性学制
        4.3.4 加强课程质量控制
        4.3.5 控制论文质量
    4.4 实施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
        4.4.1 建立信息交互平台
        4.4.2 建立多维立体信息管理
    4.5 促进内外因素互动
        4.5.1 内部质量反馈
        4.5.2 外部质量监督
    4.6 引进竞争机制
    4.7 建立诚信机制
        4.7.1 建立学员诚信档案
        4.7.2 建立诚信信息网络
        4.7.3 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4.8 提高社会认可度
        4.8.1 培育新观念、多渠道加强宣传
        4.8.2 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培养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位授予人数统计表
附录B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2.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
    2.1 研究生教育酝酿阶段(1902~1916)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
    2.2 研究生教育初创阶段(1917~1934)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
    2.3 研究生教育初步正规化阶段(1935~1949)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
    3.1 研究生教育壮大阶段(1949~1965)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
    3.2 研究生教育恢复阶段(1977~1980)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
    3.3 研究生教育成熟发展阶段(1981~1998)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
4.课题研究的启示和结论
    4.1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4.2 必须要建立和健全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法规、制度
    4.3 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4 研究生教育在注重数量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质量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6)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一) 专业
        (二) 学位
        (三) 学位制度
        (四) 专业学位
    三、文献综述
        (一) 学位与学位制度相关研究
        (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
        (三) 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历史分析法
        (三) 比较法
        (四) 调查法
第一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一、专业学位的内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专业学位的内涵
        (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专业学位的发展历程
        (一) 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
        (二) 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与变革
第二章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
        (一) 专业学位定位调整与国家战略的因应
        (二) “山寨学位”的身份认同危机
        (三) “职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定位论争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结构管理模式
        (一) 专业学位结构管理模型
        (二) 发展规模与社会需求间存在差距
        (三) 学位层次结构失衡
        (四) 学科结构不均衡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
        (一) 人才培养的目标偏移
        (二) 课程设置与学术性学位的趋同性
        (三) “双师型”师资队伍欠缺
        (四) 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有待调整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质量监管保障
        (一) 政府、市场和高校权力失衡引发的质量危机
        (二) 职业资格准入衔接机制缺乏和行业协会缺位引发监管不力
第三章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逻辑解析
    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解析
        (一) “重学轻术”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 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传统意识的影响
        (三) “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
    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理论内涵
        (一) 理念定位的价值取向与逻辑起点
        (二) 结构管理的辞源考察与内涵解析
        (三) 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与过程探究
        (四) 质量保障的运行机制与分类划分
第四章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理性建构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原则厘定
        (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原则厘定依据
        (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原则内容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考量纬度的选择
        (一) 强调市场驱动,关联职业需求
        (二) 重视专业能力,突显职业特性
        (三) 落实教育分权,发挥高校自主
    三、专业学位发展结构层次的划分
        (一) 学位层次建设的协调性
        (二) 学科门类开设的合理性
        (三) 学位规模发展的内涵性
    四、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一) 应用性高层次人才的目标
        (二) 实践性特色培养的途径
        (三) 创新性学业成就的评价
    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规范
        (一) 多维度培养评价标准的制定
        (二) 执业准入制度的有效衔接
        (三) 专业认证机构的适当参与
第五章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落实政策: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 提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政策依据
        (二) 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明确定位:定位于一种最高学位的职业教育
        (一) 体现职业性与知识性的价值统一
        (二) 体现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和适度超前性
        (三) 构建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升学的融通机制
    三、平衡权力:构建政府、市场、大学协作的运行体制
        (一) 三级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
        (二) 专业学位设置的审批的分类管理
        (三) 行业部门和市场需求的协调与参与
    四、创新模式: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执业准入的衔接
        (一) 健全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实现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的衔接
        (二) 构建沟通平台,体现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用人需求的一致
        (三) 创新培养机制,实现教学计划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融通
    五、优化结构:增强社会力量在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一) 通过专业认证的开展保障教育质量
        (二) 发挥行业协会在专业认证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与美国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对应表
    附录二:美国《职业前景参考手册》职业分类与美国专业学位比照
    附录三:美国专业硕士学位名称统计表
    附录四:英国专业学位名称统计表
后记

(7)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三) 相关研究综述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五)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二、我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之评鉴
    (一) 我国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背景分析
        1. 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2. 丰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
        3. 国外成功经验的积极影响
    (二) 我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
        1. 试点与探索阶段(1985—1990年)
        2. 正式开展与逐步完善阶段(1991—1997年)
        3. 稳步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三) 我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队伍不断扩大
        2. 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统考人数庞大
        3. 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规模逐年增加
    (四) 影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
        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 政府政策
        3. 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4. 导师的指导
        5. 学员发展需求、素养及努力程度
        6. 培养单位的质量管理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
    (一)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
        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二)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分析
        1. 全员参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管理
        2. 将质量管理贯穿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全过程
        3. 各主体通力合作实施全要素管理
        4. 坚持原则,把握关键
四、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现状分析
    (一) 现状描述
        1. 培养单位不断增加
        2. 学位授予人数逐步扩大
        3. 学位授予的门类结构趋于合理
        4. 广西地方性计划研究生班迅速发展成为同等学力硕士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二) 质量保障措施有特色
        1. 资格审查
        2. 课程学习与课程考核
        3. 导师指导
        4. 学位论文质量管理
    (三)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对申请者资格审查不严
        2.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3. 学员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学习质量不高
        4. 导师指导不够充分,师生交流频率低
        5. 对论文评阅及答辩组织不严
五、加强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的对策建议
    (一) 严把“入口关”,保证生源质量
    (二) 增强课程设置及教学的针对性
    (三) 强化培养单位管理,严把“过程关”
    (四) 完善论文评审及答辩工作,严把“出口关”
    (五) 加快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1. 重视导师队伍整体的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
        2. 加强中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培养与提高
    (六) 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
        1. 中央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2. 加大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力度
    (七) 依托全国同等学力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六、研究结论及不足
    (一) 研究结论
    (二)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课题研究情况
致谢

(8)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研究
        1.2.2 关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发展历程
        2.1.1 初步发展阶段(1985年~1992年)
        2.1.2 规范发展阶段(1993年~1997年)
        2.1.3 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2001年)
        2.1.4 发展下滑阶段(2002年~至今)
    2.2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总体情况
        2.2.2 学员基本状况分析
        2.2.3 办班单位资源分析
        2.2.4 管理状况分析
        2.2.5 社会评价与认可度
3 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存在的问题
        3.1.1 学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3.1.2 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合理
        3.1.3 办班单位的管理不完善
        3.1.4 办班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3.1.5 课程班社会认可度不高
        3.1.6 课程班与申请学位挂钩的问题
    3.2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 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3.2.2 宏观管理政策不完善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
        3.2.3 对国务院学位办管理文件贯彻执行不严格
        3.2.4 部分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办班态度不端正
4 推进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发展的建议
    4.1 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定位
        4.1.1 提高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重要性的认识
        4.1.2 明确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定位
    4.2 国家层面: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发展模式
        4.2.1 发展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4.2.2 发展模式改革的主要设想
        4.2.3 新发展模式的运作流程
    4.3 省级层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4.3.1 建立健全办班备案审批制度
        4.3.2 建立办班过程评估督导制度
        4.3.3 建立办班效果评价公告制度
    4.4 办班单位: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确保办班质量
        4.4.1 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满足学员需求
        4.4.2 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4.4.3 严格课程班过程管理,保证办班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情况调查表
附录B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情况调查数据表
附录C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素分析
第2章 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2.1 我国农科专业学位的设置概况
    2.2 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概述
    2.3 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2.4 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小结
第3章 美国农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与启示
    3.1 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3.2 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3.3 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第4章 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格定位与培养模式建构原则
    4.1 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格定位
    4.2 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第5章 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
    5.1 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5.2 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形式
    5.3 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
    5.4 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控制
    5.5 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现保障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调查问卷样卷
附录 2: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附录 3:兽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致谢

四、向在职人员授予的硕士学位质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日益健全的在职人员申请学位体系[J]. 李兰,雍翠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8(06)
  • [2]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管理研究[D]. 刘娣.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 [3]向在职人员授予的硕士学位质量分析[J]. 高梅. 交通高教研究, 1994(04)
  • [4]关于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通知[J].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1(23)
  • [5]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D]. 郑浩.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7)
  • [6]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陈静. 西南大学, 2013(10)
  • [7]广西高校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舟帆. 广西师范大学, 2014(10)
  • [8]我国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郭伟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 [9]坚持标准积极向在职人员授予学位[J]. 高绿绮.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3(02)
  • [10]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 涂俊才.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授予在职者硕士学位的质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