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地区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探讨

偏远地区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探讨

一、边远地区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朱秋莎[1](2021)在《面向电力应用的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通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全面推进,电力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卫星通信技术作为电力数据通信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在电力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低轨卫星和高轨卫星网络各具优势,两者组网能够实现电力业务的广域覆盖,但传统的电力通信终端网络接入时,并未考虑根据差异化的电力业务需求选择适配的卫星网络接入,因此研究面向电力应用的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通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电力业务场景下如何合理分配卫星通信资源问题,构建电力应用场景下卫星与地面站组网模型,结合此模型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社团发现算法的卫星与地面站组网方法,并在MATLAB仿真平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此方法比传统方法的卫星波束负载均衡性能更好,节省了卫星通信资源,为研究面向电力业务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网络切换技术奠定基础。然后,在保证电力应用场景下高效利用卫星通信资源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种改进熵权算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的高、低轨卫星网络切换方法,并在MATLAB仿真平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在满足业务适配度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切换次数,为能源互联网的全面推进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分别设计了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通信的水电站电能数据采集方案和配电网安全监控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现场测试与试点应用,结果显示此方案可以实现对小水电电能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配电网信道安全的实时监测。

刘佳[2](2021)在《低轨宽带卫星通信产业发展及前景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全球低轨宽带卫星产业的加速发展,低轨星座进入了大规模部署阶段,低轨宽带卫星通信在5G时代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低轨宽带星座部署规划和建设现状,其次从特定场景需求、应用定位和实用性等方面探讨了未来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及应关注的问题。最后从技术创新、系统适应性等多个角度分析思考,给出利用星地多技术融合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建设思路,以及长期发展可行性策略。

邢功[3](2020)在《卫星通信在北极东北航道的应用测试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2019年北极东北航道卫星通信实船测试的相关情况,分析不同模式的卫星通信在北极东北航道应用效果,并提出加强北极东北航道通信保障能力的建议。

汪春霆,翟立君,徐晓帆[4](2020)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发展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演进,综述了卫星通信网络、地面互联网及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TSAT,ISICOM,Sat5G,3GPP NTN等系统或标准组织对天地融合组网的探索,总结了当前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组成结构,梳理了多波束天线、星上数字信道化转发、激光/太赫兹高速传输、星上路由、全电推进、天基信息港、频率共用以及干扰规避等关键技术,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秋瑾[5](2020)在《基于卫星组网的多普勒频移估计与补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卫星组网通信系统在海上船只、边远地区通讯及自然灾害应急通讯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自2019年国际电信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确认5G网络标准以来,以5G为基础的新一代卫星组网通信系统及其关键、热点技术,不断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但是,在卫星通信过程中,多普勒效应会导致信号误码率增加、通信中断,给通信性能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通信过程中的多种信道干扰,也会造成接收端接收信号幅度的深度衰落,使得信息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原始信号不能被正确解调。在此背景下,探究如何降低多普勒频移和信道干扰,并对多普勒频移进行估计和补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分析卫星组网通信系统和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将5G网络技术和卫星组网通信系统进行融合,构建新型网络通信模式,简称虚拟卫星小区组网通信系统,该系统由一个激活的集中管控单元和多个分布式单元组成。2.分析降低多普勒频移的传统算法,结合虚拟卫星小区组网系统的特点,本文通过集中管控单元辅助地面移动终端快速选择多普勒频移最小的分布式单元,降低卫星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其中,针对地面移动终端与集中管控单元能否直接连接的不同情况,本文提出了上下行交互和广播信道两种解决方案,进一步保证地面移动终端始终与多普勒频移最小的分布式单元建立通信关系。3.根据集中管控单元的功能,结合集中管控单元和地面移动终端之间、集中管控单元和分布式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分析仿真平台中卫星和地面移动终端的相关数据,实现对多普勒频移值进行准确估计和及时补偿的目的。4.研究分析本文涉及的信道干扰类型及其计算方法,推导出信道干扰指标计算公式;结合卫星和地面移动终端相关数据和位置分布特征,对信道干扰协调方法进行优化,最终确定采用多分频算法进行卫星组网信道干扰协调。针对上述研究内容,结合卫星和地面移动终端的大量数据,本文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传统方法相比,基于虚拟卫星小区的多普勒频移估计算法对降低多普勒频移效果明显,从而提高了卫星通信链路质量和接入成功率。同时,本文还仿真验证了“地面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区域不同,多普勒频移值不同”的设想,为解决不同地理位置对多普勒频移的影响提供了仿真参考。此外,仿真结果还表明,多分频算法有效地实现了信道干扰协调,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郭世玉[6](2020)在《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实现及性能分析》文中指出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通信覆盖范围、恶劣环境下通信以及军事通信方面需求的也在不断的提高,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了边远地区通信、应急通信和广播电视播放等众多场景下不可或缺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卫星具有高速移动性、链路频繁切换以及拓扑动态变化等特点,传统的地面网络路由技术不能够直接应用于卫星网络,因此,卫星网络中的路由技术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背景下,将应用于卫星网络组网的基础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实现及性能分析,为后续卫星发射上天后大规模组网、实际部署以及测试等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本文简述了当前卫星通信发展以及卫星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现状等背景,同时介绍了应用于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基础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本文分析了上述两种协议的内容和需求,进行了两种路由协议的仿真设计,分别设计了两种路由机制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并阐述了各个模块的基本原理。其中,针对基础路由协议,本文研究了拓扑计算、路由计算以及路由更新等模块;另外,针对按需路由协议,本文根据其需求设计了整个协议的实现流程,包括按需业务流的判断、最优路径的选择以及路径导入对接等。其次,在上述仿真设计完成之后,基于本文对比分析后挑选出的NS2仿真平台分别对两种路由协议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代码实现。其中,针对基础路由协议,本文结合NS2仿真平台原有的路由机制,通过对若干脚本文件的配置对其进行了实现;另外,针对按需路由协议,本文根据仿真设计部分对应实现了按需业务流的判断模块、最优路径选择模块以及路径导入对接模块,同时,本文也对实现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关键类、函数以及重要代码等做了部分介绍。最后,本文搭建了NS2仿真环境,并进行了相应的环境配置,设计了测试网络拓扑,模拟了全球用户流量需求分布不均的情景,按照不同地区对流量不同的需求量配置了若干业务数据流,进行了两种路由协议的仿真测试。另外,本文将模拟的全部业务流中含有的按需业务流条数作为变量,将基础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仿真结果的进行了性能比较,分别在丢包率、传输时延以及吞吐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这些方面的对比,结果表明,按需路由协议相比于基础路由协议更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高璎园,王妮炜,陆洲[7](2019)在《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展研究与方案构想》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美国Space X、OneWeb等创新型企业纷纷计划打造低轨卫星星座,引发卫星互联网的发展热潮。本文回顾了可提供互联网宽带接入的传统卫星通信系统和新兴中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结合高低轨卫星系统各自独有的优越性,提出了适于我国国情的高低轨结合的卫星互联网星座方案构想,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供建设思路。

王大印,刘大勇,陈拓[8](2019)在《VSAT卫星通信便携终端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究可用于VSAT卫星通信便携终端类的工业设计流程及方法。以工业设计视角对VSAT卫星通信便携终端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终端功能要求、人机工程学要求、结构特点等,并以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的SATTOUR系列卫星通信便携终端为例,通过对其设计过程的归纳总结,得到一种针对卫星通信中典型终端产品的设计流程及方法。归纳总结出一种VSAT卫星通信类便携终端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为同类型卫星通信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

高翔[9](2019)在《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动态时变信道干扰机理及评估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空间信息网络及全球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以及巨型星座系统的大量部署,对空间频率、轨道资源的需求剧增。而空间频率资源作为空间信息网络应用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具有有限而不可再生的属性,成为了目前各航天大国竞相争抢的一种宝贵的资源。在频率资源异常紧缺情况下的兼容性使用中,形成了多星同轨、多星共频的发展局面,产生了同频干扰严重、干扰因素多样、干扰机理复杂、干扰模型及评价标准不统一、空间动态时变信道下的干扰模型缺失等典型问题,制约了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在高动态时变状态下的信道特性进行研究,提取影响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之间频率干扰评估的因子,深入剖析不同通信场景下干扰产生的机理,构建干扰场景通信模型和轨道模型制定干扰规避措施,提出适用于大规模星座系统的干扰评估方法;并据此建立了一套干扰评估仿真实验系统,验证了干扰模型和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频率干扰评估与规避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总结而言,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动态时变信道研究通过研究电磁波在随机介质中的传播理论,分析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在高动态时变通信场景下的信道特性,建立信道模型,明确了影响通信链路传输性能的信道参数,确立了信号干扰兼容性评估分析的基础理论框架;2)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评估影响因子分析通过详细分析目前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的共性技术特点,从星座的轨道构型、多址方式、通信协议、接入方式,以及干扰规避等方面,研究对比影响干扰评估的关键因素,提取了卫星轨道、天线类型、波束特性、信道模型、规避策略等特征因子,作为干扰评估模型建立和参数确定的依据;3)空间互联网星座干扰机理分析与评估体系研究通过对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运行规律的分析,确定了同步轨道卫星系统(GSO)与非同步轨道卫星系统(NGSO)之间的静态干扰场景,以及非同步轨道卫星(NGSO)星座系统之间的动态干扰场景,重点分析了NGSO星座系统在动态时变信道下的干扰机理,建立了适用的干扰数学模型,提出了支撑多星座系统干扰评估的指标和评估方法,作为干扰评估体系建立的基础;4)空间动态时变信道干扰评估建模技术研究在对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影响因素和干扰评估方法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空间动态时变信道下的干扰影响模型建立技术,包括电波传播模型、轨道预报及外推模型、多波束天线模型、干扰场景模型、干扰规避模型等,针对干扰场景建模及干扰规避策略设计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大规模星座干扰场景建模算法、基于GSO弧段隔离角度调整卫星姿态的干扰规避方法和基于MCS联合功率控制的干扰规避算法,进行了算法实现验证,为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评估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5)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评估系统实现与验证技术为了对空间高动态时变信道下的干扰机理、干扰数学模型、干扰评估指标及干扰规避方法进行系统性验证,设计并实现了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评估仿真系统,确立了系统架构和仿真场景,设计了各部分功能与参数配置实现方案,开发了演示验证组件,采用仿真数据比对与Oneweb星座系统实例验证的方法,对NGSO与NGSO卫星、NGSO与GSO卫星,以及NGSO卫星星座之间的频率干扰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干扰分析方法、建立的干扰模型及采用的干扰评估实现技术的可用性和合理性。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全球空间信息网络大力发展的背景下,面向大规模星座系统在频率资源获得和使用方面的实际应用需求而开展,突破了制约空间大规模互联网星座系统频率干扰分析评估的关键技术,所提出的干扰分析评估方法和仿真实现技术可作为工程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庞云丹[10](2019)在《四川省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中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所谓电信普遍服务,即保障一个国家的全部公民能够用得上电信服务且能用得起用得好。通信行业作为我国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转型发展水平以及脱贫攻坚的进程。而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是通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电信普遍服务是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颁布,为我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对电信普遍服务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思路。2004年,原信息产业部启动电信普遍服务“村村通电话”试点工程,四川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村村通电话”建设。2006年,原信息产业部印发《关于开展2006年度村村通电话工程的通知》,首次正式实施了我国第一个电信普遍服务大型项目。随着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助力全国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2015年10月,国务院第108次常务会议提出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四川正式启动了“光纤固定宽带建设”普遍服务实施。“村村通电话”和“光纤固定宽带建设”普遍服务项目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当下农村市场失灵地区老百姓的通信权利。但是,伴随着时代变迁和信息通信的演进,普遍服务将会在市场失灵地区继续实施下去,原有制度的缺陷以及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以解决电信普遍服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宗旨,以四川省电信普遍服务实施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调研、数据收集、问卷、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我省电信普遍服务实施现状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对问题的症结进行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和办法。本文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阐明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分析国内外文献研究、介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界定相关概念,介绍公共物品、制度变迁等理论,介绍了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基本情况和演进情况以及在美国以及中国的实施进程。二是从资金来源、工程项目建设、结果监督检查等方面对我省实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情况进行了梳理。三是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分析出四川省实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存在的实施进度、企业积极性、实施效果、监督检查手段方面的问题。四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在加强政策保障、建立评估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手段建设的三大措施,包括: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制度、加快普遍服务立法进程、完善电信普遍服务管理和推进机制、建立电信普遍服务评估评价机制、加大降费政策落实力度、优化监督检查机制丰富检查手段等。

二、边远地区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边远地区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电力应用的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通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1.2.2 电力通信网络存在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偏远地区等特殊场景下电力通信方式局限性分析
    2.1 主流电力通信方式
        2.1.1 光纤通信网
        2.1.2 电力无线公网
        2.1.3 电力无线专网
    2.2 特殊场景下的电力业务通信需求
        2.2.1 信号覆盖范围
        2.2.2 网络抗灾容灾性能
        2.2.3 电力业务通信链路性能需求
    2.3 典型电力应用场景下卫星组网通信优势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应用场景下卫星与地面站组网技术
    3.1 电力应用场景下卫星与地面站组网优势
    3.2 电力应用场景下卫星与地面站组网通信架构
    3.3 电力应用场景下卫星与地面站网络组网规划方法
        3.3.1 电力应用场景下卫星与地面站组网模型
        3.3.2 卫星与地面站组网的问题构建
        3.3.3 基于模拟退火的卫星与地面站组网规划算法
        3.3.4 基于基因遗传的卫星与地面站组网规划算法
        3.3.5 基于社团发现的卫星与地面站组网规划改进算法
    3.4 卫星与地面站组网算法仿真验证
        3.4.1 仿真参数设置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电力业务的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网络切换技术
    4.1 典型电力应用场景下的高轨卫星与低轨卫星混合组网优势
        4.1.1 面向电力业务的高轨卫星与低轨卫星通信适配性对比
        4.1.2 高、低轨卫星网络混合组网通信应用优势
    4.2 面向电力业务的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通信架构
    4.3 面向电力业务的高、低轨卫星网络切换方法
        4.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主观权重
        4.3.2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指标综合权重
        4.3.3 基于改进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的算法
        4.3.4 基于改进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的卫星网络切换算法
    4.4 网络切换算法仿真验证
        4.4.1 仿真参数设置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的电力应用与现场验证
    5.1 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研制
        5.1.1 系统终端
        5.1.2 系统软件
    5.2 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通信的电能数据采集方案与测试
        5.2.1 电能数据采集方案
        5.2.2 应用测试
    5.3 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通信的配电网安全监控方案与测试
        5.3.1 配电网安全监控方案
        5.3.2 应用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低轨宽带卫星通信产业发展及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低轨卫星通信网络架构
二、低轨宽带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
    2.1国外低轨星座发展布局
    2.2我国低轨宽带卫星通信发展
        1.无缝覆盖全球服务
        2.构建多技术融合的智慧网络
        3.提升军事信息化战略能力
三、低轨宽带卫星通信发展前景分析
    3.1商机与挑战并存
    3.2未来前景与发展策略
        1.宽窄结合、阶段提升
        2.天地协同、互补发展
        3.优化商业航天模式
        4.形成市场联动效应
四、结束语

(3)卫星通信在北极东北航道的应用测试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卫星通信服务现状简述
    1.1 海事卫星系统
    1.2 铱星系统
    1.3 VSAT系统
2 应用测试情况及分析
    2.1 测试方案及前期准备
    2.2 海事卫星电话测试情况
    2.3 铱星卫星电话测试
    2.4 船载VSAT/铱星网络测试
3 建议和对策
    3.1 优化海事卫星电话使用
    3.2 提升海事卫星通信盲区通信保障
    3.3 加强对卫星通信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4 结语

(4)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展历程
    1.1 卫星通信网络
        1.1.1国外卫星通信网络
        1.1.2 国内卫星通信网络
    1.2 地面互联网
    1.3 地面移动通信网络
    1.4 天地融合网络
2 系统组成及特征
    2.1 系统组成
        ① 通信卫星星座:
        ② 临近空间平台:
        ③ 地面通信基础设施:
        ④ 信关站:
        ⑤ 测控站:
        ⑥ 一体化核心网:
        ⑦ 网络管理系统:
        ⑧ 运营支撑系统:
        ⑨ 用户终端:
    2.2 系统特征分析
        2.2.1 网络架构
        2.2.2 空中接口传输
        2.2.3 路由和交换
3 关键技术
    3.1 多波束天线技术
    3.2 星上数字化信道转发技术
    3.3 星间高速传输技术
    3.4 星上路由技术
    3.5 全电推进卫星平台技术
    3.6 天基信息港技术
    3.7 频率轨位干扰分析和规避技术
4 未来展望
    (1) 天基网络作为未来信息网络基石已成为广泛共识,空间网络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 透明转发和星上处理等工作模式长期共存,在轨重构、软件定义为按需服务赋能
    (3) 高低频、高低轨系统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容量和效益成为重要发展目标
    (4) 确定性的服务质量保障成为未来天地融合网络的重要特征
    (5) 人工智能为网络的有效管理和特色服务提供了新动力
    (6) 天基计算、信息服务将重构卫星通信价值链
    (7) 行业和技术的垂直与横向整合将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及商业机遇
5 结论

(5)基于卫星组网的多普勒频移估计与补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卫星组网通信系统及多普勒效应
    2.1 卫星组网通信系统
        2.1.1 卫星组网通信系统发展
        2.1.2 卫星组网通信系统分类及特点
    2.2 TN通信系统与NTN通信系统的差异
    2.3 卫星轨道的理论基础
    2.4 多普勒效应对卫星组网通信系统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虚拟卫星小区的多普勒频移估计与补偿算法研究
    3.1 虚拟卫星小区分析
    3.2 多普勒频移估计与补偿的传统算法
    3.3 基于虚拟卫星小区的多普勒频移估计与补偿算法分析
        3.3.1 地面移动终端可以直接与集中管控单元连接
        3.3.2 地面移动终端不可直接与集中管控单元连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分频算法的信道干扰协调研究
    4.1 通信信道模型分析
        4.1.1 传统通信信道模型分析
        4.1.2 卫星组网通信系统信道模型分析
    4.2 视距概率
    4.3 卫星组网通信系统中信道干扰类型分析
        4.3.1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4.3.2 闪烁
        4.3.3 其它衰减
    4.4 基于多分频算法的信道干扰协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卫星组网通信系统下算法的仿真分析
    5.1 5G卫星组网通信系统仿真结构设计
        5.1.1 5G卫星组网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5.1.2 虚拟卫星小区组网通信系统仿真平台设计
    5.2 卫星组网通信系统的仿真参数设置及多普勒频移估算
        5.2.1 卫星轨道参数设置
        5.2.2 多普勒频移计算过程分析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不同算法下的多普勒频移值对比
        5.3.2 多普勒频移与地理位置区域的关系
        5.3.3 信道干扰协调分析及仿真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实现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国外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1.2.2 国内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1.2.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
    1.3 卫星通信网络路由技术发展现状
        1.3.3 单层卫星网络路由技术
        1.3.4 多层卫星网络路由技术
    1.4 主要内容及组织架构
2 本文相关技术研究
    2.1 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
    2.2 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协议简介
    2.3 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仿真平台
        2.3.1 仿真平台的选择
        2.3.2 NS2相关介绍
        2.3.3 NS2进行网络模拟的过程及步骤
    2.4 本章小结
3 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路由协议仿真设计
    3.1 天地一体化网络路由协议需求
    3.2 天地一体化网络路由协议仿真整体设计
    3.3 天地一体化网络路由协议仿真数据依据
    3.4 基础路由协议仿真过程设计
        3.4.1 网络拓扑计算模块
        3.4.2 路由计算模块
        3.4.3 路由更新模块
    3.5 按需路由协议仿真过程设计
        3.5.1 数据包信息获取及按需业务流判断设计
        3.5.2 最优路径选择设计
        3.5.3 路径导入对接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路由协议仿真实现
    4.1 路由协议实现概述
        4.1.1 路由协议实现流程
        4.1.2 仿真开发环境说明
    4.2 基础路由仿真过程实现
        4.2.1 卫星网络节点配置
        4.2.2 卫星网络链路配置
        4.2.3 卫星网络业务数据流配置
        4.2.4 主执行脚本文件配置
    4.3 按需路由仿真过程实现
        4.3.1 数据包信息获取及按需业务流判断模块实现
        4.3.2 最优路径选择模块实现
        4.3.3 路径导入对接模块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基础路由协议仿真测试
    5.3 按需路由协议仿真测试
    5.4 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展研究与方案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卫星互联网的概念内涵
2 国外卫星互联网发展现状
    2.1 高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2.2 中轨卫星互联网星座
    2.3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3.1 传统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3.2 新兴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
    2.4 国外卫星互联网星座分析
3 国外卫星互联网发展趋势
    3.1 由传统高轨星座向中低轨星座发展
    3.2 与地面通信网络合作发展
    3.3 全新投融资、市场经营模式
    3.4 建造卫星制造工厂,批量制造
4 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方案构想
    4.1 我国发展卫星互联网的必要性
    4.2 我国发展卫星互联网方案设想
    4.3 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5 结语

(8)VSAT卫星通信便携终端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卫星通信及应用
    (一)卫星通信的应用
    (二)卫星通信的分类
二、VSAT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一)VSAT卫星通信系统优势
    (二)VSAT卫星通信应用领域
    (三)VSAT卫星通信终端设计需求分析
三、以SatTour系列卫星通信便携终端为例,简述工业设计流程方法
    (一)终端基本组成
    (二)工业设计难点分析
        1. 产品集成度不够
        2. 产品整机重量过重
        3. 操作较为繁琐
        4. 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5. 生产成本高
    (三)SatTour系列产品设计方法及工作内容
        1. 确定终端产品机构原理形式。
        2. 标准零件的选用。
        3. 终端产品外观设计。
        4. 终端产品机构、结构设计。
        5. 模具设计及量产。
四、VSAT终端产品工业设计原则及方法探究
总结

(9)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动态时变信道干扰机理及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干扰评估规则及体系研究现状
        1.2.2 干扰模型研究现状
        1.2.3 干扰规避技术研究现状
        1.2.4 兼容性评估技术发展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动态时变信道研究
    2.1 引言
    2.2 电磁波在近地空间中的传播影响
    2.3 卫星通信信道特性分析
        2.3.1 信道统计分布数学描述
        2.3.2 大尺度衰落
        2.3.2.1 路径损耗
        2.3.2.2 阴影衰落
        2.3.3 小尺度衰落
    2.4 卫星通信信道模型
    2.5 卫星通信典型链路分析模型
        2.5.1 系统内部噪声分析
        2.5.2 载噪比的计算
    2.6 小结
第3章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评估影响因子研究
    3.1 引言
    3.2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共性技术
        3.2.1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架构
        3.2.2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频谱使用分配
        3.2.3 空间互联网卫星系统技术特点分析
        3.2.3.1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轨道构型
        3.2.3.2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多址接入技术
        3.2.3.3 空间互联网星座复杂协议下功率控制与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3.2.3.4 空间互联网星座移动接入与IP融合技术
        3.2.3.5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规避技术
    3.3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评估影响因子提取
        3.3.1 轨道模型对干扰评估的影响
        3.3.2 多址方式对干扰评估的影响
        3.3.3 通信协议对干扰评估的影响
        3.3.4 接入方式对干扰评估的影响
        3.3.5 干扰规避对干扰评估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干扰产生机理分析
        4.2.1 干扰类型分析
        4.2.1.1 同道干扰
        4.2.1.2 邻道干扰
        4.2.1.3 正交极化干扰
        4.2.2 干扰场景分析
        4.2.2.1 NGSO与 GSO系统间干扰场景分析
        4.2.2.2 不同NGSO系统间干扰场景分析
    4.3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干扰数学模型
        4.3.1 单星系统间干扰分析模型
        4.3.2 多星系统间干扰分析模型
        4.3.3 等效功率通量密度数学模型
        4.3.4 空间互联网星座干扰场景数学模型
    4.4 空间互联网星座干扰评估体系
        4.4.1 干扰评估指标
        4.4.1.1 静态场景干扰指标计算模型
        4.4.1.2 动态场景干扰指标计算模型
        4.4.2 干扰评估方法
        4.4.2.1 基于干扰噪声比(I/N)的干扰评估
        4.4.2.2 基于等效功率通量密度(EPFD)的干扰评估
    4.5 小结
第5章 空间动态时变信道干扰评估建模
    5.1 引言
    5.2 轨道及星座建模
        5.2.1 轨道动力学建模
        5.2.1.1 地球引力场非中心力项摄动
        5.2.1.2 大气阻力摄动
        5.2.1.3 太阳光压摄动
        5.2.1.4 第三体引力摄动
        5.2.2 轨道预报与外推模型
    5.3 天线及波束建模
        5.3.1 天线基本模型
        5.3.2 天线方向图模型研究
        5.3.3 多波束天线建模
    5.4 复杂时空关系下的干扰场景建模
        5.4.1 链路干扰场景建模
        5.4.2 跟踪策略建模
        5.4.3 干扰场景建模
        5.4.4 链路场景建模算法设计
        5.4.4.1 最大仰角策略算法
        5.4.4.2 最短距离建链算法
        5.4.4.3 最长通信时间建链算法
        5.4.4.4 GSO弧段最大隔离角建链算法
    5.5 干扰规避技术建模
        5.5.1 干扰规避策略模型机理
        5.5.2 干扰规避技术算法设计
        5.5.2.1 基于GSO弧段纬度隔离禁区的规避方法
        5.5.2.2 基于GSO弧段隔离角度调整卫星姿态的干扰规避方法
        5.5.2.3 基于MCS联合功率控制的干扰规避方法
    5.6 空间电波传播建模
        5.6.1 电波传播模型研究
        5.6.2 电波传播模型
    5.7 小结
第6章 干扰评估系统实现与验证
    6.1 引言
    6.2 干扰评估系统实现
        6.2.1 干扰评估系统架构
        6.2.2 干扰评估系统功能设计
        6.2.3 干扰评估系统开发环境
        6.2.4 干扰评估系统指标设计
        6.2.5 干扰评估系统通用化配置设计
    6.3 验证实例
        6.3.1 轨道预报精度验证
        6.3.1.1 验证目的
        6.3.1.2 验证输入及约束
        6.3.1.3 验证过程
        6.3.1.4 验证结果及分析
        6.3.2 NGSO卫星单星场景演示验证
        6.3.2.1 验证目的
        6.3.2.2 验证输入及约束
        6.3.2.3 验证过程
        6.3.2.4 验证结果及分析
        6.3.3 干扰规避技术试验与验证
        6.3.3.1 验证目的
        6.3.3.2 验证输入及约束
        6.3.3.3 验证过程
        6.3.3.4 验证结果及分析
        6.3.4 NGSO星座之间干扰场景构建与演示验证
        6.3.4.1 验证目的
        6.3.4.2 验证输入及约束
        6.3.4.3 验证过程
        6.3.4.4 验证结果及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专利技术

(10)四川省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中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和基本情况
        2.1.1 电信普遍服务的起源和定义
        2.1.2 电信普遍服务项目
        2.1.3 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对象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准公共物品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3 分析框架
第三章 四川省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分析和实施现状
    3.1 电信普遍服务政策情况
    3.2 我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发展情况
    3.3 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描述
        3.3.1 资金来源
        3.3.2 实施主体
        3.3.3 项目建设
        3.3.4 监督检查
    3.4 我省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现状
        3.4.1 资金来源情况
        3.4.2 实施主体情况
        3.4.3 项目建设情况
        3.4.4 监督检查情况
第四章 四川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普遍服务实施进度缓慢,实施企业积极性欠缺
        4.1.2 普遍服务受众满意度不高,实施成效不够显着
        4.1.3 普遍服务实施监督检查欠缺,完成情况有待核实
    4.2 问题原因分析
        4.2.1 资金来源不确定,资金量短缺
        4.2.2 组织力量薄弱,法律保障欠缺
        4.2.3 成绩导向严重,事前评估不足
        4.2.4 绩效评价机制缺失,事后跟进不力
        4.2.5 监督检查机制单一,监督检查手段薄弱
第五章 国内外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经验借鉴
    5.1 美国电信普遍服务实施情况
    5.2 陕西省电信普遍服务实施情况
    5.3 国内外电信普遍服务实施经验借鉴
第六章 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优化建议
    6.1 加强政策保障,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和法律制度
        6.1.1 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制度
        6.1.2 加快电信普遍服务立法进程
        6.1.3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管理和推进机制
    6.2 建立事前事后评估评价机制,加强国家政策落实
        6.2.1 建立电信普遍服务评估评价机制
        6.2.2 加大降费政策落实力度
    6.3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优化监督检查手段
        6.3.1 进一步优化监督检查机制
        6.3.2 进一步丰富监督检查手段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四、边远地区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电力应用的高低轨卫星混合组网通信研究[D]. 朱秋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低轨宽带卫星通信产业发展及前景分析[J]. 刘佳. 中国新通信, 2021(01)
  • [3]卫星通信在北极东北航道的应用测试与分析[J]. 邢功.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0(07)
  • [4]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发展与展望[J]. 汪春霆,翟立君,徐晓帆.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5)
  • [5]基于卫星组网的多普勒频移估计与补偿研究[D]. 李秋瑾. 安徽大学, 2020(02)
  • [6]天地一体化卫星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实现及性能分析[D]. 郭世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展研究与方案构想[J]. 高璎园,王妮炜,陆洲.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9(08)
  • [8]VSAT卫星通信便携终端设计方法研究[J]. 王大印,刘大勇,陈拓. 设计, 2019(16)
  • [9]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动态时变信道干扰机理及评估技术研究[D]. 高翔.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19(07)
  • [10]四川省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实施中的问题研究[D]. 庞云丹.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偏远地区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