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桑寄生和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四川医学院马桑寄生、马桑研究组[1](1972)在《马桑寄生和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本文报告了马桑寄生和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383例1043人次的初步研究结果。目前我们各批药物达到的综合疗效是:马桑寄生制剂治疗255例,有效率73.4%,痊癔率30.6%;马桑煎剂治疗128例,有效率60.1%痊癒率25.8%。其中疗效最高的一批马桑寄生注射液治疗35例,有效率达85.8%,痊癒率达45.7%。从而肯定了这两种草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二、本文对马桑寄生和马桑的生药形态,化学成分探索的初步结果,药物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作了概略的介绍。三、本文对影响马桑寄生和马桑疗效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强调药物制备方法和贮存时间对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四、本文对马桑寄生和马桑的单一治疗和综合治疗的疗效作了具体分析,指出草药与原有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和巩固临床效果。五、本文对马桑寄生和马桑的动物毒性试验、临床治疗反应和并发症行进了分析。临床实践经验表明:这两种药物虽有一定毒效,但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其剂量,对人体并未造成严重而持久的损害,肝功改变属可逆性。六、作为初步研究,本文对治疗机制未进行深入探讨。这方面工作,有待药物的进一步提纯,有效化学成分的分离,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四川医学院马桑寄生、马桑研究组[2](1973)在《马桑寄生和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 前言在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1969年10月,我们开始对马桑寄生治疗精神病进行探索,通过深入农村,调查研究,采方采药,然后进行动物试验,摸清了药物的性能。于1970年1
伍朝筼,章观德[3](1984)在《马桑寄生及马桑子中内酯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生药乙醇提取液经聚酰胺柱净化,在硅胶G薄层上,环己烷—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分离了马桑毒素(A)、羟基马桑毒素(B)、马桑亭(C)及另一未知内酯(D),用香草醛—硫酸的乙醇溶液显色后,薄层光密度法测定。本法显色灵敏、稳定,A,B,C在生药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6.3±5.1,97.7±4.7和97.4±4.6%。用本法测定了马桑寄生叶、马桑子及其注射液以及马桑叶中所含以上内酯成分。
李玲[4](2005)在《马桑化学成分研究及马桑中黄酮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桑系马桑科马桑属,为落叶灌木。马桑的根、茎、叶及果实均有毒,误食过量会引起中毒。马桑也有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等功效,马桑内酯被用作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马桑提取物可用于害虫的防治,在民间广泛应用。本论文对马桑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将马桑茎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用氯仿和水萃取,对氯仿相多次硅胶柱层析得到:二十三碳羧酸(1)、二十七碳羧酸(2)、二十九碳羧酸(3)、三十一碳羧酸(4)、五十五碳羧酸直链酯(5)、二十七碳羧酸乙酯(6)、豆甾醇(7)、β—谷甾醇(8),对水相过大孔吸附树脂得到鞣花酸(13);我们将马桑叶的乙醇提取物,先用正丁醇萃取,对醇相再用氯仿萃取,再对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多次硅胶柱层析得到:β—胡萝卜苷(9)、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0)、山奈酚-3-O-α-L-阿拉伯糖(11)、熊果酸(12)、正三十二烷(14),以上14种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除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山奈酚-3-O-α-L-阿拉伯糖(11)、熊果酸(12)四种化合物外,其余均为首次从马桑中分离得到。其次,我们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植物中的氨基酸进行分析、测定,测定出植物中所含的18种氨基酸的含量,马桑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12.09%;用原子吸收的方法对植物中所含的无机元素进行测定,测定出植物中所含的无机元素k、Ca、Fe、Mn、Cu、Zn的含量,无机元素中钙的含量最高,达45mg/g。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桑叶和茎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了马桑叶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中的20及26种化合物,马桑叶挥发油中所鉴定出的主要成分为二苯胺和邻苯二甲酸异丁酯,含量分别为:10.22%和10.07%。马桑茎挥发油中鉴定出的主要成分也为二苯胺和邻苯二甲酸异丁酯,但含量与马桑叶中不同,分别为:1.61%和1.05%。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生理活性多种多样,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肝炎病毒、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作用、雌性激素样作用、泻下作用等生理活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其减少自由基和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利用马桑中分离出的6种黄酮做了对AAPH诱导红细胞溶血的氧化性抑制实验及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6种黄酮类化合物对AAPH诱导红细胞溶血有很好的
成都市精神病院[5](1977)在《马桑寄生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35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 在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在市民政局党委领导下,院党支部根据一九七五年六月“四川省马桑寄生及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协作会议”精神于一九七五年九月至一九七六年三月首次将马桑寄生注射液用于临床,在四川医学院药学系精神科的帮助下,我院全体医护职工共同努力和紧密配合,通过半年多的临床实践,共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215人次,完成疗程35例,因其它原因中途中断治疗未完成疗程5例。在完成疗程35例病例中,近期疗效达74.3%,显效率达45.7%,疗效较为显著,临
崔俊[6](2007)在《羟基马桑毒素的结构与杀虫毒性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中含有的有毒成分总称为马桑毒素,前期毒力研究证实马桑毒素对多种害虫有明显的拒食和胃毒作用,为了研制以马桑毒素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天然杀虫剂,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秦岭马桑籽中的马桑内酯类物质,对羟基马桑毒素进行了结构修饰,并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羟基马桑毒素及其酰化衍生物对昆虫的生理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果。利用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秦岭马桑籽中提取分离出3个内酯类和1个芳香类化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马桑宁是首次从马桑籽中得到,香草醛是首次从此属植物中发现。对羟基马桑毒素进行了结构修饰,制备了衍生物A为羟基马桑毒素苯甲酰化衍生物(2-Benzoyltutin),B为羟基马桑毒素α-甲基-丙烯酰化衍生物(2-iso-Butenoyltutin),C为羟基马桑毒素氯乙酰化衍生物(2-Chloroacetyltutin)。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确定了此3个酰化衍生物的结构。经过查新证明它们都是新化合物。研究表明羟基马桑毒素在浓度为0.25mg/mL时具有一定的增食作用,而在处理浓度达到0.50mg/mL时则表现出明显的拒食活性,而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拒食率也相应的提高。其中4.00mg/mL处理组拒食活性最稳定,拒食率保持在40%左右。羟基马桑毒素对不同龄期的粘虫幼虫作用不同,3龄粘虫在羟基马桑毒素饲喂初期表现出较好的拒食活性,但随时间延长,拒食率下降;对4龄粘虫的拒食作用随时间延缓而增加,对5龄粘虫则表现出稳定的拒食活性。羟基马桑毒素三种酰化衍生物的拒食活性有差异,衍生物B对粘虫的拒食活性最强,并且试虫取食后表现出瘫软-昏迷的中毒症状,并可致试虫死亡。酰化衍生物对粘虫血糖含量、中肠蛋白质含量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相对于羟基马桑毒素都有所增加,其中衍生物B的生物活性最显著。衍生物A、C对SOD和POD均有抑制作用,B虽抑制了POD活性,却对SOD活性有激活作用,造成了保护酶系统的紊乱。
崔俊[7](2013)在《羟基马桑毒素结构改造及其对昆虫的毒杀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桑内酯是马桑植物中的倍半萜内酯类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苦毒素骨架,具有显著的神经毒性,被认为是昆虫行为的干扰剂、拒食剂和胃毒剂。羟基马桑毒素是马桑内酯类化合物的主要代表和活性最强的化合物,分析其构效关系、致毒机理,并对其进行结构改造是马桑内酯研究的热点。粘虫具有很强的迁飞性,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本研究优化了羟基马桑毒素的提取方法,并对羟基马桑毒素及其结构类似物进行了化学结构改造,通过活性测定筛选出了最优结构化合物。并以粘虫幼虫为试虫,初步分析了羟基马桑毒素引起粘虫麻痹和生长阻断的毒性机理。最后还分析了天敌昆虫花绒寄甲围心细胞的扫描电镜超微结构以及羟基马桑毒素对围心细胞形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优化了羟基马桑毒素的提取分离技术。本研究首次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从12.45Kg干燥马桑种籽中提取到6.60g羟基马桑毒素,提取率达到0.53‰。正交分析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温度50°C,其中提取温度是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羟基马桑毒素工艺的关键影响因素。2、对羟基马桑毒素进行了结构改造研究。采用酰化加成反应以羟基马桑毒素羟基为母体合成了7个2位羟基酰化衍生物,经过SicFinder Scholar查新可知所得7个化合物均为新物质。采用非限制性叶碟法测定了所得酰化产物及羟基马桑毒素对3龄粘虫的拒食和杀虫活性。结果表明2,4-二氯苯甲酰化羟基马桑毒素(2-(2,4-dichlorobenzoyloxy)-tutin,T7)的杀虫活性最强,是本研究中的最优化合物。构效分析表明,不同基团对羟基马桑毒素杀虫活性的影响不同,其中二氯苯甲酰基>氯烟酰基>甲氧苯甲酰基>氯苯甲酰基>对硝基苯甲酰基>磺酰基>二硝基苯甲酰基。3、对羟基马桑毒素结构类似物进行了结构改造。采用脱氧、加成和酰化等反应制备了23个具有羟基马桑毒素类似内酯环结构的衍生物。其中有9个穿心莲内酯衍生物、7个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和7个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经过SicFinder Scholar查新可知所得化合物中有9个新物质,另有5个化合物仅有CAS登录号,未见文献报道。活性分析结果表明15-氟代苯亚甲基-14-脱氧-11,12-烯穿心莲内酯衍生物(15-fluorobenzylidene-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A4d)和15-溴代苯亚甲基-14-脱氧-11,12-烯穿心莲内酯衍生物(15-Bromoacylbenzylidene-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A4e)是穿心莲内酯衍生物中的最优化合物;7-甲烷磺酰基-香豆素和4-三甲基乙酰-香豆素(7-methane-sulfonyloxy-coumarine,C4)是香豆素衍生物中的最优化合物; N-4-硝基甲苯-高丝氨酸内酯(N-(4-nitrobenzoyl)-homoserinelactone,H1)是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中的最优化合物。4、对羟基马桑毒素对粘虫的生长阻断活性、麻痹活性和拒食、毒杀活性进行了分析和致毒机理初探。结果表明,羟基马桑毒素对粘虫具有显著的拒食、麻痹和毒杀活性,并能降低试虫生长量,其生长阻断活性与毒素浓度呈正相关。羟基马桑毒素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也能够显著影响浆细胞的伸展活性,诱导试虫产生细胞免疫响应。试虫GBP蛋白表达量增高可能是试虫产生麻痹活性和细胞免疫响应的原因之一。5、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马桑内酯化合物对粘虫围食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致死浓度下羟基马桑毒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对粘虫围食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不同化合物对围食膜的破坏具有显著差异。SDS-PAGE法分析试虫围食膜的蛋白组成结果表明,羟基马桑毒素进入试虫肠道约12h就能导致44.3kD以上的围食膜蛋白被完全降解,而T7和A4d进入试虫肠道后均不同程度引起了一些特异性蛋白条带的增加,与几丁质竞争结合释放围食膜蛋白。通过ABI4800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对所得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分析,结果成功鉴定出6个蛋白条带,分别为1个羧肽酶前体,1个肌钙蛋白,2个原肌球蛋白和2个肌动蛋白。6、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虫态花绒寄甲围心细胞的形态。结果显示,花绒寄甲的背血管属于直管型,没有明显的膨大部分和分枝,并在胚胎期就完成了所有的分化和发育,具备了完整的功能。
陈国强[8](1977)在《中草药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革命医务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教导,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采用中草药、新针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痛苦小、费用低、设备简单、易于掌握。因此,它有利于面
胡光才,刘协和,叶孝贤,张运惠,邹文韵[9](1984)在《马桑内酯治疗精神分裂症并用抗癫痫药对抗抽搐副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马桑寄生的提取物马桑内酯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因其致抽搐作用临床使用受到限制。本文试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对抗马桑内酯致抽搐作用,获得显著效果。对照观察表明,治疗中抽搐被控制后其疗效不受影响。
尉芹,马希汉,苏印泉[10](1995)在《亟待开发的马桑资源》文中研究说明亟待开发的马桑资源尉芹,马希汉,苏印泉(西北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马桑(CoriahasinicaMaxim)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广泛分布于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陕西、甘肃等海拔1800m以下的石灰岩山地。高可达6m,枝条斜展生...
二、马桑寄生和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桑寄生和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马桑寄生及马桑子中内酯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部分 |
(一)药品、试剂与仪器 |
(二)薄层层离条件 |
(三)生药的提取与净化 |
1.提取液的净化 |
2.不同溶剂提取 |
3.乙醇提取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
(四)标准曲线测定 |
(五)拟定方法与加料回收试验 |
(六)样品分析 |
讨论 |
(4)马桑化学成分研究及马桑中黄酮的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马桑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章 马桑的研究概况 |
1.1 马桑内酯类成分研究 |
1.2 马桑中的鞣质类化合物 |
1.3 马桑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
1.4 马桑中的其它化合物 |
1.5 马桑的杀虫活性 |
第二章 马桑化学成分的研究 |
2.1 马桑的选取 |
2.2 提取工艺的确立 |
2.3 马桑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
2.4 实验部分 |
小结 |
第三章 马桑中氮基酸、微量元案和挥发油成分分析 |
3.1马桑中氨基酸成分分析 |
3.2 马桑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
3.3 马桑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
小结 |
第二部分 马桑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1.1马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
1.2 马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协同Con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1.3 协同LPS对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1.4 从马桑中分离出的6种化合物对淋巴细胞增值影响的结果讨论 |
小结 |
附录:图谱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羟基马桑毒素的结构与杀虫毒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
1.1.1 植物源农药的发展现状 |
1.1.2 植物源农药的利用方式和发展趋势 |
1.2 马桑研究概况 |
1.2.1 马桑化学成分的研究历史 |
1.2.3 马桑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
1.2.4 马桑内酯对人和动物的作用 |
1.2.5 马桑内酯对昆虫毒性的研究 |
1.3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材料与试剂 |
2.3 马桑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
2.4 羟基马桑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和鉴定 |
2.5 羟基马桑毒素和衍生物拒食活性的测定 |
2.6 酯酶活性测定 |
2.7 保护酶活性测定 |
2.8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马桑毒素的结构鉴定 |
3.1.1 羟基马桑毒素的归属 |
3.1.2 马桑亭的归属 |
3.1.3 马桑宁的归属 |
3.1.4 香草醛的归属 |
3.1.5 羟基马桑毒素苯甲酰化衍生物的归属 |
3.1.6 羟基马桑毒素α-甲基-丙烯酰化衍生物的归属 |
3.1.7 羟基马桑毒素氯乙酰化衍生物的归属 |
3.2 羟基马桑毒素的拒食活性 |
3.3 羟基马桑毒素及其酰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
3.3.1 对粘虫的拒食活性 |
3.3.2 对粘虫血糖含量的影响 |
3.3.3 对粘虫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3.4 对粘虫酯酶活性的影响 |
3.3.5 对粘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羟基马桑毒素结构改造及其对昆虫的毒杀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羟基马桑毒素研究概况 |
1.1.1 羟基马桑毒素的发现、分离提取和结构鉴定 |
1.1.2 羟基马桑毒素的合成与改造 |
1.1.3 羟基马桑毒素对脊椎动物的神经活性研究现状 |
1.1.4 羟基马桑毒素杀虫活性研究现状 |
1.2 昆虫免疫响应研究概况 |
1.2.1 昆虫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 |
1.2.2 昆虫免疫系统的类型 |
1.2.3 昆虫血细胞研究进展 |
1.2.4 昆虫 GBP 和 Nrg 蛋白在细胞免疫响应中的作用 |
1.3 围食膜研究概况 |
1.3.1 围食膜的发现和种类 |
1.3.2 围食膜的结构和功能 |
1.3.3 围食膜蛋白研究进展 |
1.3.4 围食膜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 |
1.4 围心细胞研究概况 |
1.4.1 围心细胞的发现和种类 |
1.4.2 围心细胞的结构和组成 |
1.4.3 围心细胞的功能及研究意义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马桑内酯提取工艺的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各单因素对马桑内酯提取率的影响 |
2.3.2 马桑内酯提取条件的正交试验 |
2.3.3 羟基马桑毒素的分离和纯化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羟基马桑毒素的结构改造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羟基马桑毒素衍生物的合成 |
3.3.2 羟基马桑毒素衍生物的的结构鉴定 |
3.3.3 羟基马桑毒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羟基马桑毒素类似物的结构改造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穿心莲内酯改造物结构鉴定 |
4.3.2 香豆素衍生物的结构鉴定 |
4.3.3 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的结构鉴定 |
4.3.4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杀虫活性 |
4.3.5 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的杀虫活性 |
4.3.6 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的杀虫活性 |
4.3.7 不同取代基团对拒食活性的影响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羟基马桑毒素对粘虫麻痹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羟基马桑毒素对粘虫的杀虫剂活性 |
5.3.2 羟基马桑毒素对粘虫的生长阻断影响 |
5.3.3 羟基马桑毒素对粘虫浆细胞伸展活性的影响 |
5.3.4 GBP 和 Nrg 两基因在粘虫幼虫中的组织定位 |
5.3.5 粘虫幼虫总 RNA 的检测 |
5.3.6 羟基马桑毒素对 GBP 和 Nrg 基因时空表达的影响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羟基马桑毒素及其类似物对粘虫围食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材料 |
6.2.2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化合物对粘虫生长量的影响 |
6.3.2 化合物对试虫围食膜的破坏 |
6.3.3 化合物对围食膜分层的影响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羟基马桑毒素及其类似物对粘虫围食膜蛋白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材料和方法 |
7.2.1 材料 |
7.2.2 方法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正常围食膜蛋白随时间的变化 |
7.3.2 羟基马桑毒素不同时间对围食膜蛋白的影响 |
7.3.3 衍生物 T7 不同时间对围食膜蛋白的影响 |
7.3.4 衍生物 A4d 不同时间对围食膜蛋白的影响 |
7.3.5 不同化合物对围食膜蛋白影响的对比 |
7.3.6 围食膜蛋白特异条带 |
7.3.7 质谱鉴定 |
7.4 结论与讨论 |
第八章 羟基马桑毒素对花绒寄甲围心细胞的影响 |
8.1 引言 |
8.2 材料与方法 |
8.2.1 材料 |
8.2.2 方法 |
8.3 结果与分析 |
8.3.1 光学显微镜观察 |
8.3.2 不同发育阶段围心细胞超微结构对比 |
8.3.3 羟基马桑毒素注射处理前后超微结构对比 |
8.3.4 羟基马桑毒素对围心细胞蛋白质 SDS-PAGE 分析 |
8.4 结论与讨论 |
第九章 全文总结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马桑内酯治疗精神分裂症并用抗癫痫药对抗抽搐副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分析 |
讨论 |
四、马桑寄生和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马桑寄生和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研究[J]. 四川医学院马桑寄生、马桑研究组. 四川医学院学报, 1972(02)
- [2]马桑寄生和马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研究[J]. 四川医学院马桑寄生、马桑研究组. 中草药通讯, 1973(05)
- [3]马桑寄生及马桑子中内酯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J]. 伍朝筼,章观德. 药学学报, 1984(01)
- [4]马桑化学成分研究及马桑中黄酮的生物活性研究[D]. 李玲. 郑州大学, 2005(08)
- [5]马桑寄生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35例临床疗效观察[J]. 成都市精神病院. 成都医药通讯, 1977(06)
- [6]羟基马桑毒素的结构与杀虫毒性关系的研究[D]. 崔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7]羟基马桑毒素结构改造及其对昆虫的毒杀机理研究[D]. 崔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1)
- [8]中草药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应用[J]. 陈国强. 新医学, 1977(04)
- [9]马桑内酯治疗精神分裂症并用抗癫痫药对抗抽搐副作用的研究[J]. 胡光才,刘协和,叶孝贤,张运惠,邹文韵.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11)
- [10]亟待开发的马桑资源[J]. 尉芹,马希汉,苏印泉. 陕西林业科技, 1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