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网络上7号信令的传输

ATM网络上7号信令的传输

一、No.7信令在ATM网上的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李鸿宾[1](2015)在《挂机短信回复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应用已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各种信息服务功能的应用已渗透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相应的用户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对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诸多信息服务应用中帮助商户做宣传营销的信息服务类应用在市场并不多见。目前,传统的宣传媒介均存在成本高、时效性低、受众群体概念模糊不能做到挂机区分的问题。如果从商户营销的角度考虑,为他们提供一种挂机、及时、低成本、性价比高的信息推广服务,则很容易在政企商户市场中受到推崇,形成巨大的市场经济效应。要实现这种及时有效的信息推广宣传手段就必须要发挥商户电话的作用,通过对商户电话的来去话信令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就可以建立一套挂机短信回复系统,从而帮助商户实现门槛低、挂机、及时的信息宣传服务。本论文旨在研究如何建立一个挂机短信回复系统,通过对手机的通话状态信令进行分析,结合手机的短信功能衍生出的这款当主叫用户拨打被叫用户,根据对方已接通,未接通,遇忙等不同的状态均可以自动接收到被叫方提前设定好的个性化短信回复内容,达到实时化、挂机化、自动化的信息宣传功能,方便降低成本进行高效率的信息推广和宣传营销,最终将用户身边的电话转变成了随时随地、灵活应用的辅助营销的工具。该系统采用B/S的架构,C#语言开发实现,采用oracle数据库存储相关数据,重要的技术是对手机与固话相关信令的数据解析。本文首先对挂机短信回复系统的应用前景做了阐述说明,并结合国内外现状,在传统短信业务受到互联网信息业务的冲击下如何在功能上进行创新,在商户群体中形成业务亮点。通过对信令监测采集技术进行研究,详解了如何收集信令,如何按通话状态进行区分,如何生成短信,如何控制发送频率,如何自动回复短信下发等一系列业务运转机制。另外,通过前期的需求分析和调研明确了挂机短信回复系统具体的功能要求,同时作为整体系统的核心部分,重点阐述了系统的整体设计依据和实现方法并分别对系统的总体架构,各功能模块作用,数据库的设计,业务的实现,包括触发短信和控制发送频率等关键点的算法设计,以及部分实现系统功能的编程代码做了详细的论述说明。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了实际的软、硬件环境搭建、集成实施和应用的功能性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截图、分析,确保系统功能可以正常实现,在可用性、实用性等方面满足了设计要求,达到了应用效果。经过总体评测,系统具备设计应用功能,可以正式投入到市场运营中为商户提供信息宣传服务。

刘智凯[2](2015)在《宁夏电信IP化CDMA短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电信自2008年接收CDMA移动网络业务以来,得以迅速的发展,并在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用户数突破了1.17亿户,成为全球最大的CDMA的运营商。但随着移动用户数量日益增加,业务快速发展,所产生的信令量也随之高速增长,对信令网络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大,虽然传统信令网虽然运行稳定,但由于设备使用年限长,处理能力已不能适应新的业务发展需求,故障率逐年升高,甚至个别厂商设备对设备已不提供支持,面临改造和淘汰的压力。随之整个通信网引入软交换的思想,正向着分组化演进,逐步实现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因此对CDMA短信系统的IP化改造,突破信令负荷节点的瓶颈迫在眉睫。本论文先论述了使用SIGTRAN协议的IP信令技术的发展。针对宁夏电信对CDMA短信系统实际的建设需求,提出对CDMA短信系统进行了IP化的建设方案进行设计。为了便于设计和实现IP化CDMA短信系统,作者分别对IP化CDMA短信系统的设计目标、软件体系架构、功能描述,以及IP信令网关模块设计以及与周边系统的接口设计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紧接着,基于旧有的C网短信系统的网络架构与传统信令网的体系架构,对宁夏电信C网短信系统IP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了探讨。以宁夏电信的实际在用的C网短信系统为例,从组网方案说明、平台硬件选型(包括数据计算模型、资源规划、网络规划)、实际测试流程步骤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论文最后对IP化CDMA短信系统上线运行后的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进行了探索和展望。宁夏电信CDMA短信系统进行IP化改造并建成投入运行后,又为中国电信迈出了网络IP化转型的坚实的又一步。宁夏电信近7亿条短信总量,占宁夏电信移动业务收入的10%左右。宁夏电信CDMA短信系统进行了IP化的改造和优化后,短信成功率提升明显,各类短信指标均高于集团平均水平。本文对CDMA短信系统未来全网实现No.7信令IP化改造的建设和优化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赵伟[3](2015)在《2/3G融合参数优化分析及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移动正在着手构建并优化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以及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两种网络的局面。本文在网络技术上把TD-SCDNIA规划为3G技术,可以为客户带来高速的数据接入服务。2G和3G融合不但在网络的融合面提出了需要,更能够在融合中综合收益并提升网络用户满意度的上限,这也是中国移动公司成都分公司近两年投入的重点课题。在目前的阶段几乎所有局点2G和3G融合优化工作都由TD方来完成,所以作为TD-SCDMA网优化工程师不论是TD至GSM网参数,或是GSM网至TD网参数,都需要主动及时核查。本文首先概述了GSM/TD-SCDMA融合的策略、信令流程,建议参数等问题,着重对GSM/TD-SCDMA融合的策略以及触发方式深入进行研究,通常情况下,切换都是在离小区比较近的地点进行的,利用对比分析的的方法找出以业务和覆盖为基础的融合特征,介绍了在2G和3G环境下对融合异系统邻区执行配置的相关原则,同时简单说明了如何对2/3G邻区展开优化,每隔一段时间对所有的参数进行针对协同性的检查,保证在两种网络状态下参数设置保持一致,省去沟通步骤的同时促进网络指标的全面提升,降低数据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针对TD-SCDMA、GSM融合网络因存在不合理的参数设置导致影响用户感知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针对高速场景、TD弱覆盖场景、室内电梯场景、下穿隧道场景、普适性场景和居民小区场景等六种场景细分模块在2G/3G网络状态下实现融合参数优化的途径,通过不同系统切换等待定时器、切换失败惩罚最大次数、切换失败惩罚时间优化、PS域切换门限优化、3G-2G切换等方法或设备的使用提高了2G/3G融合性能,实现了2G/3G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2/3G融合功能将可以发挥双网优势,提高用户感知,形成2G和3G长期共存,良性互补的格局。从用户的角度看,系统间融合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系统间无缝漫游和切换,提高TD网络用户感知。

成顺良[4](2014)在《湘潭联通移动核心网VoIP改造方案研究》文中提出现有的移动核心网语音通信中一直采用电路交换的方式进行,在长期的建设和运营中,该方式渐渐暴露出对话务高峰应对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和核心网网络调整繁琐等一系列问题。而随着IP技术的发展,分组交换方式替代电路交换方式已经逐步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结合目前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运营商IP化的进展情况,针对本地网软交换核心层IP化阶段进行了分析,首先探讨了核心网IP化的发展进程和IP化的意义,简单介绍了移动核心网的功能、架构、核心网主要设备、对外接口以及湘潭联通移动核心网的现状,并结合核心网组网设计原则和语音IP化主要技术介绍了湘潭联通IP化改造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包括IP化对网络的影响、改造目标、改造内容、实施计划、话务网和信令网组网方案,实施方案,改造涉及的协议。湘潭联通从2013年8月开始,根据本方案对本地端局进行改造,到2013年11月完成了全部改造,改造后网络结构得到优化和演进。

云睿民[5](2014)在《中国联通多方通话系统设计及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以电话会议及多方通话工具为代表的沟通手段越来越成为企业通信的关键点,推荐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如果企业通信不畅,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巨大。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工作中使用的通信工具还只有单一的语音交流功能,各个单一、分散的通信系统独立运营的局面普遍存在于信息化应用中,由此企业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员成本投入,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大为降低。据消息称,我国的企业的通讯水平与很多发达国家有15年左右的差距。国内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力量,对通信系统有很多特殊的需求,而且针对于不同企业适用的信息化通讯系统也存在差异性,所以,管理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方案将成为未来中小企业的需求方向。针对目前中国企业现状,中小企业对量身定制的现代化通信系统的需求是自然的、迫切的。中国联通多方通话会议系统。适合中小型企业通信管理的解决方案,以“轻模式”的通信系统,满足中小企业的通信需求。为企业信息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本文的研究内容为中国联通多方通话系统的实现,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主要研究了多方通话系统的硬件设计,包含整体硬件的框架结构,系统硬件的说明以及安全策略;多方通话的主备系统,包含主备系统的系统框架,硬件方案,系统安全策略;以及Mina子系统的设计实现思路,系统架构、平台构架、设计流程。多方通话中软件换网关的媒体网关,信令网关以及接入网关的实现,软件换网关的解决方案,硬件、软件结构,系统安全性设计;IP传输的实现,包括了语音编码的实现,网络实时传输的实现,分组语音的实现,服务质量保证的实现,静噪抑制和回音消除的实现,话音抖动的实现方案。在对通信质量方面,研究了集中式混音与分布式混音方案,对混音方案进行了优化。目前该系统性能已经达到稳定,在中国联通正式商用,成为中国联通增值业务平台的一项增值服务。在中国联通的上线前测试中,以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质的语音质量得到了测试组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在广西省及江苏省开通本业务。

吴琼[6](2014)在《基于MSC-POOL的IU接口路由优化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制式的无线网络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凸显,同时移动通信网络对核心网设备的利用率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MSC POOL技术应运而生,MSC POOL打破传统的无线网络与核心网的——固定控制关系,把若干个控制着BSC/RNC的MSC放在一个POOL内,POOL内的MSC为整个相连接的BSC/RNC服务。UE可以在POOL内的RNC/BSC间漫游,而不必更换MSC,可解决频繁的Iu接口和MSC间接口的信令交换等问题。MSC POOL在带来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路由算法的需求,同时RNC/BSC与MSCPOOL的路由算法存在诸多隐患,概率性错误的路由算法导致不易察觉的连接错误,严重影响客户感知度。本文遵照中国移动通信Iu接口的技术规范,综合考虑RNC网元的运行效率、稳定性、软件开发周期以及成本开销等因素,使用支持快速开发、高效率转换、转换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功能的技术,实现了可扩展的Iu接口寻址算法。基于MSCPOOL的Iu接口寻址算法,支持无线网与核心网节点间路由选择的多种特殊性要求,模块开销小、功能上简约实用,满足实时处理需求。路由处理系统采用框架结构,根据Iu接口直传消息的类型,分别从高层协议的控制原语中提取底层消息中目标路由信息字段所需的参数,最终择优选择目标路由。整个系统内部的实现采用模块方式,层间交互的实现采用原语方式,完全参照ITU规范执行,有效地解决了无线网与核心网节点间各类直传消息的路由选择问题。基于MSCPOOL的Iu接口寻址算法的成果已经投入现网,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应用的效果良好。本课题的完成是可扩展的Iu接口寻址算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支撑领域的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为移动通信行业的相关网络维护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范例。

张洁[7](2013)在《陕西省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规划研究》文中认为为了适应陕西省高速公路已通车路段、在建路段以及规划路段通信系统的互容互通,降低建设成本,减少通信资源的浪费,提高通信系统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迫切需要对“陕西省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规划”进行研究,以适应陕西省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需求,本次研究主要内容如下:调查高速公路通信网络骨干网的组网情况,详细了解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资源使用及设备配置情况,汇集和分析调查数据;根据陕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收费分中心→收费管理所→收费站四级收费管理体系,规划全省已通车、在建、规划中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通信网络系统干线网、交换网、接入网和支撑网的布局方案及通信资源分配;根据陕西省高速公路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以及其它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规划全省高速公路综合监控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并确定基本的通道资源需求和功能要求。

赵雨[8](2013)在《面向连接的未来网络信令设计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正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们对网络的服务质量、速度、安全性、移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目前的网络体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的IP地址不足、个人信息泄密、服务质量QoS较差、体系结构复杂、互通性较差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针对一种面向连接的未来网络COFN体系,对COFN网络的信令协议系统进行了探讨。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首先,分析研究课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课题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现有网络发展进程和如今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探讨一种面向连接的未来网络体系,来实现了业务与信道的分离、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和信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COFN网络不再像现有网络那样只能提供单一的业务,而是朝着提供业务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方案目的在于从根源上解决目前网络上所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是一种变革型的路线。再次,根据面向连接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提出与之相匹配的COFN信令协议系统,对其信令协议、连接控制过程、差错控制等方面进行设计。最后,通过Quartus II开发工具对信令协议进行相关的设计,再通过Modelsim仿真工具对设计进行仿真验证。验证表明,COFN信令协议的理论研究与仿真结果相符合。本论文为后续的COFN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李光[9](2013)在《移动通信网电路交换域的IP化信令安全性分析与改进》文中指出移动通信网已经开始全面的IP化改造,核心网从R99版本向R4版本过渡,电路域的信令由以前的ATM承载方式转变为IP承载方式。这使得媒体网关(MGW)和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之间的MC接口的数据全部转换成以IP承载的通信信令数据。本论文主要研究和分析基于IP承载的通信协议标准和通信信令流程,分析其通信过程和通信信令格式,包括通话、短信、位置更新等动作、行为的具体信令流程,以达到对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的行为和通信内容的分析还原,并参照已有的通信协议标准来研究分析该通信过程和信令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提出更安全有效的通信方式。这对于从事移动通信的相关工作人员熟悉该网络协议,提高网络信令监测能力,强化网络通信的安全性都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徐佩锋[10](2013)在《诺基亚西门子WCDMA实验网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WCDMA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已从TDM转到了ATM和IP,并向全IP方向演进。对于工程技术、3G业务等人员紧跟技术的发展提出挑战,针对技术的研发、设备的维护、人员的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模拟现行网络实验环境非常重要。目前中国联通诺基亚西门子移动设备实验网技术过时,需要建立一个软硬件与现行网络同步、技术面向未来的WCDMA实验网。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以ATM和IP技术基础,设计建设包括CN、UTRAN和UE几部分的诺基亚西门子WCDMA实验网,功能达到通过本实验网模拟实现语音、可视电话、数据通信等功能。本课题的背景是中国联通为提升移动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力支撑公司3G业务发展。在黑龙江培训中心建立诺基亚西门子WCDMA移动网络设备运行维护培训基地。整个实验网中分无线侧、核心网的CS域和PS域、配套等几部分,本次重点研究完成无线侧部分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对中国联通WCDMA现行网络设备选定、组网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诺基亚西门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探讨,参考了诺基亚西门子厂家的设备安装和调试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培训中心实际情况、实验网特点,按照实际工程的实施步骤要求等多方面的考虑。对实验网的无线接入设备RNC和NodeB设备选型和布局、设备的组网、硬件安装中电缆和光缆连接、RNC软硬件设计与调试、设备开通后对其功能进行测试的研究。建设一个即能满足现行网络的技术要求,又能兼顾到技术演进需求的WCDMA实验网。满足中国联通和厂家对工程技术、3G业务等人员技术支持和培训的需求。

二、No.7信令在ATM网上的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o.7信令在ATM网上的传输(论文提纲范文)

(1)挂机短信回复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现状分析
    1.3 课题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技术概述
    2.1 系统简介
    2.2 信令采集的原理
        2.2.1 系统对信令采集类型的要求
        2.2.2 系统对信令采集数据的协议和字段要求
    2.3 信令合并过滤技术及相关理论
        2.3.1 信令数据的合并流程
        2.3.2 信令数据的过滤技术原理
        2.3.3 短信发送的频率控制技术原理
        2.3.4 oracle数据库技术
        2.3.5 C#语言的技术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业务陈述
    3.2 系统需求建模
        3.2.1 系统总体用例建模
        3.2.2 内容管理模块需求建模
        3.2.3 查询统计模块需求建模
        3.2.4 套餐管理模块需求建模
        3.2.5 策略管理模块需求建模
        3.2.6 发送管理模块需求建模
        3.2.7 系统管理模块需求建模
    3.3 系统数据实体建模
        3.3.1 内容管理模块实体建模
        3.3.2 系统管理模块实体建模
        3.3.3 套餐管理模块实体建模
        3.3.4 策略管理模块实体建模
        3.3.5 发送管理模块实体建模
        3.3.6 查询统计模块实体建模
    3.4 性能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4.1.2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4.1.3 系统物理拓扑设计
        4.1.4 系统与外部接口的设计
    4.2 数据库设计
        4.2.1 系统管理表
        4.2.2 套餐管理表
        4.2.3 短信工单表
        4.2.4 短信内容管理表
        4.2.5 发送任务表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系统实现的软硬件运行环境
        4.3.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思路
        4.3.3 内容管理模块的实现
        4.3.4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4.3.5 套餐管理模块的实现
        4.3.6 策略管理模块的实现
        4.3.7 发送管理模块的实现
    4.4 外部接口数据采集
        4.4.1 接口实现的相关规范
        4.4.2 信令监控平台实现的数据传递
        4.4.3 短信网关实现的数据传递
        4.4.4 CRM客户营业管理系统数据传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环境搭建及测试
    5.1 系统环境搭建
        5.1.1 系统硬件环境搭建
        5.1.2 系统软件环境选型
    5.2 系统集成实施
        5.2.1 系统集成网络实安全实施原则
        5.2.2 系统安全性实施原则
    5.3 系统功能性测试
        5.3.1 系统功能主测试的目的
        5.3.2 系统管理功能测试
        5.3.3 套餐管理功能测试
        5.3.4 内容管理测试
        5.3.5 策略管理功能测试
        5.3.6 发送管理测试
    5.4 短信发送速率测试
    5.5 发送频率控制测试
    5.6 实验/运行结果及分析
    5.7 具体业务实现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宁夏电信IP化CDMA短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CDMA短信系统的背景
    1.2 IP信令技术的发展
    1.3 IP化研究的意义
    1.4 系统关键字
    1.5 本文主要工作
    1.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架构与功能描述
    2.1. 系统IP化设计目标
    2.2. 系统IP化需求描述
        2.2.1 SCCP路由管理
        2.2.2 TCAP会话管理
        2.2.3 IPS消息打包、解析
        2.2.4 简单GT翻译路由
        2.2.5 M3UA消息打包、解析
        2.2.6 SCTP层链接管理
        2.2.7 AS、ASP、SGP状态管理和维护
        2.2.8 支持负荷分担、主备倒换
    2.3. 系统IP化架构设计
    2.4. 系统IP化的功能描述
        2.4.1 IP信令处理模块功能
        2.4.2 SCCP/TCAP模块功能
        2.4.3 M3UA模块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3.1 IP化CDMA短信系统的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3.1.1 IP信令处理模块
        3.1.2 SCCP/TCAP模块
        3.1.3 M3UA模块
    3.2 IP化信令网关接口设计
        3.2.1 IP信令网关与CLSTP间的接口
        3.2.2 IP信令网关与短信中心间的接口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表总体阐述
        3.3.2 数据库表具体阐述
    3.4 界面展示
        3.4.1 ASP配置界面
        3.4.2 M3UA管理界面
        3.4.3 SCCP管理界面
        3.4.4 告警展示界面
        3.4.5 流程追踪配置界面
        3.4.6 流量统计展示界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件选型与网络设计
    4.1 组网方案说明
    4.2 平台硬件设计
        4.2.1 软件TPS估算
        4.2.2 信令链路估算
        4.2.3 存储空间需求
        4.2.4 服务器性能估算
        4.2.5 硬件设备配置方案
    4.3 平台网络结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分析
    5.1 功能流程测试分析
        5.1.1 本地点对点MO
        5.1.2 本地点对点MT
        5.1.3 异地用户发给本地用户
        5.1.4 本地用户发给异地用户
        5.1.5 本地用户漫游在异地MO
        5.1.6 本地用户漫游在异地MT
        5.1.7 开机触发(含成功触发)流程
        5.1.8 提交触发(含成功触发)流程
    5.2 功能流程测试结果
    5.3 性能测试分析
    5.4 性能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2/3G融合参数优化分析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2G/3G融合相关技术概述
    2.1 通信网络的结构分析
        2.1.1 2G/2.5G网络的结构分析
        2.1.2 3G网络的结构分析
    2.2 2G/3G融合优化策略
        2.2.1 2G/3G融合优化策略概念
        2.2.2 融合的情景分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融合参数优化具体需求
    3.1 2G和 3G互操作参数设置需求
    3.2 2G/3G系统间互操作的业务需求
    3.3 系统功能需求
        3.3.1 场景细分模块
        3.3.2 分场景优化特点评价体系
        3.3.3 指标提取系统
        3.3.4 优化成效评价体系
        3.3.5 场景优化后 2G/3G精细化协同优化体系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融合参数优化详细设计
    4.1 系统间干扰
        4.1.1 系统间干扰类型介绍
        4.1.2 系统间干扰计算方法
    4.2.系统间干扰理论设计
    4.3 GSM/WCDMA系统间互干扰设计
        4.3.1 GSM900与WCDMA系统干扰设计
        4.3.2 GSM/TD-SCDMA系统干扰设计
    4.4 若干场景参数优化设计
        4.4.1 高速场景 2/3G优化设计
        4.4.2 TD弱覆盖场景优化设计
        4.4.3 室内电梯场景优化设计
        4.4.4 下穿隧道场景优化设计
        4.4.5 普适性场景优化设计
        4.4.6 居民小区场景优化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融合参数优化整体实现
    5.1 2/3G互操作切换策略
    5.2 准入控制策略的实现
        5.2.1 SSC初始化函数
        5.2.2 SSC状态迁移函数
        5.2.3 SSC握手过程开始函数
        5.2.4 SSC接收消息函数
        5.2.5 SSC接收消息结束函数
        5.2.6 SSC关闭函数
    5.3 互操作下的系统间切换实现
        5.3.1 3G到 2G电路域切换流程的实现
        5.3.2 3G到 2.5G分组域的切换
    5.4 若干场景参数优化实现
        5.4.1 高速场景 2/3G优化实现
        5.4.2 TD弱覆盖场景优化实现
        5.4.3 室内电梯场景优化实现
        5.4.4 下穿隧道场景优化实现
        5.4.5 普适性场景优化实现
        5.4.6 居民小区场景优化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融合参数优化测试
    6.1 测试原则
        6.1.1 测试目的
        6.1.2 测试内容
        6.1.3 测试环境
    6.2 测试用例
        6.2.1 基于覆盖的测试
        6.2.2 基于业务的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湘潭联通移动核心网VoIP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湘潭联通概况
    1.2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3 本论文的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移动核心网络IP化概述
    2.1 GSM/WCDMA核心网系统的发展和演进
    2.2 移动语音网IP化改造工程实施内容
第三章 核心网组网及设计原则
    3.1 核心网组网的整体规划原则
    3.2 中国联通的核心网发展
第四章 相关技术综述
    4.1 MPLS技术
    4.2 VPN技术
    4.3 VoIP协议介绍
第五章 湘潭联通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
    5.1 电路域现状
    5.2 信令网现状
    5.3 本地网问题分析
第六章 湘潭联通核心网VOIP改造方案
    6.1 核心网IP化改造总体原则
    6.2 语音IP化承载的设计原则
    6.3 湘潭联通VOIP改造的背景及目的
    6.4 湘潭联通VOIP改造的方案
第七章 湘潭联通移动网络IP化改造实施
    7.1 IP化改造实施步骤
    7.2 IP化改造实施效果
    7.3 改造后业务语音质量评价业务方式
    7.4 改造后运维工作变化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联通多方通话系统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1.2.1 电话会议的优势
        1.2.2 电话会议的特点
        1.2.3 电话会议系统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关键技术综述
    2.1 Mina服务器技术
        2.1.1 Mina框架简介
        2.1.2 IoSession
        2.1.3 Event
    2.2 软交换网关
        2.2.1 媒体网关
        2.2.2 信令网关
        2.2.3 信令网关协议
    2.3 软交换原理
    2.4 IP的工作原理以及传输过程
        2.4.1 IP工作原理
        2.4.2 IP的传输过程
    2.5 小结
第三章 多方通话系统的设计
    3.1 硬件系统设计
        3.1.1 系统说明
        3.1.2 系统硬件说明
        3.1.3 系统安全策略
        3.1.4 技术流程
    3.2 多方通话主备系统
        3.2.1 体系结构
        3.2.2 主备系统体系结构说明
    3.3 Mina子系统设计
        3.3.1 系统概述
        3.3.2 系统功能
        3.3.3 设计实现思路
        3.3.4 平台结构
        3.3.5 系统架构
        3.3.6 模块设计概述
        3.3.7 子模块详细设计
        3.3.8 设计流程
第四章 多方通话系统实现
    4.1 软交换网关的实现
        4.1.1 媒体网关
        4.1.2 信令网关
        4.1.3 接入网关的实现
    4.2 软交换解决方案的实现
        4.2.1 软交换解决方案的硬件结构
        4.2.2 软件结构
        4.2.3 系统安全性设计策略
    4.3 IP传输的实现
        4.3.1 语音编码的实现
        4.3.2 网络实时传输的实现
        4.3.3 分组语音的实现
        4.3.4 服务质量保障的实现
        4.3.5 静噪抑制和回音消除的实现
        4.3.6 话音抖动的实现
    4.4 混音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4.4.1 集中混音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4.4.2 分布混音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4.4.3 混音方案的优化研究
    4.5 小结
第五章 多方通话系统的测试及应用情况
    5.1 测试情况
        5.1.1 测试目的
        5.1.2 测试环境
        5.1.3 测试环境框架
        5.1.4 测试内容及结果
        5.1.5 测试结论
        5.1.6 总结
    5.2 应用情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MSC-POOL的IU接口路由优化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本文的工作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MSC POOL和Iu接口的概念
        2.1.1 MSC POOL的研究
        2.1.2 Iu接口的研究
    2.2 基于MSC POOL架构的Iu接口
    2.3 Iu接口寻址算法研究
        2.3.1 Iu接口寻址的概念
        2.3.2 Iu接口寻址的分层结构
        2.3.3 Iu接口寻址的协议
        2.3.4 Iu接口寻址的原语
        2.3.5 Iu接口寻址的消息
        2.3.6 Iu接口寻址的实现方法
        2.3.7 Iu接口寻址算法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需求概述
    3.2 用户需求
    3.3 功能需求分析
    3.4 性能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设计思路
    4.2 Iu口寻址算法框架设计
    4.3 系统处理流程的分析与设计
        4.3.1 系统整体工作流程
        4.3.2 任务处理流程
    4.4 系统模块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和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说明
    5.2 系统组网方案
    5.3 系统控制部分详细设计及实现
        5.3.1 控制模块的数据结构
        5.3.2 主控模块的实现方法
        5.3.3 版本控制模块
        5.3.4 Iu接口寻址算法任务控制模块
        5.3.5 日志处理模块
    5.4 数据处理部分详细设计及实现
        5.4.1 教据采集模块
        5.4.2 产品定制信息
        5.4.3 实时路由模块
    5.5 NMC管理部分的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的优化及测试
    6.1 Iu接口路由性能改进
    6.2 运行效果
        6.2.1 二次寻呼成功率
        6.2.2 ATU测试接通率
        6.2.3 客户投诉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陕西省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陕西省通信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2.1 陕西省通信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2.2 陕西省通信系统需求分析内容及特点:
    2.3 收费系统对通信系统的需求
        2.3.1 数据传输要求
        2.3.2 话音业务通信需求
        2.3.3 视频图像传输需求
        2.3.4 收费系统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4 监控系统对通信系统的需求
        2.4.1 监控系统主要业务分析
        2.4.2 监控系统需求
    2.5 业务联络对通信系统的需求
        2.5.1 业务电话
        2.5.2 紧急电话
        2.5.3 指令电话
    2.6 办公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需求
    2.7 视频会议对通信系统的需求
        2.7.1 系统方案
        2.7.2 视频会议功能需求分析
    2.8 资源整合对通信系统的需求
        2.8.1 数据中心
        2.8.2 公路建设综合管理系统
        2.8.3 综合运行分析系统
        2.8.4 应急处置系统
        2.8.5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2.9 陕西省交通观测系统对通信系统的需求
第三章 通信传输网技术简介
    3.1 通信网络技术体系
        3.1.1 SDH 同步数字传输平台
        3.1.2 IP 传输平台
        3.1.3 数据传输平台的选择
    3.2 光传输网体制简介
        3.2.1 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
        3.2.2 基于 MSTP 的弹性分组环(RPR)传输平台
        3.2.3 ASON 自动交换光网络传输平台
        3.2.4 光传输体制的选择
第四章 干线传输网络规划
    4.1 概述
    4.2 干线传输系统构成
        4.2.1 干线传输节点的布设
        4.2.2 干线传输网络拓扑结构
        4.2.3 干线传输通道和节点容量规划
        4.2.4 网络的业务保护
        4.2.5 干线传输设备配置
    4.3 技术指标
        4.3.1 光纤及工作波长选用
        4.3.2 网络性能要求
        4.3.3 设备类型及性能要求
        4.3.4 接口类型和要求
第五章 接入网系统规划
    5.1 概述
    5.2 接入网设置原则
    5.3 接入网网络结构
    5.4 网络构成
    5.5 技术指标
        5.5.1 接入网系统设备功能要求
        5.5.2 接口类型和要求
第六章 交换网络
    6.1 交换技术体制
        6.1.1 电路交换
        6.1.2 分组交换
        6.1.3 下一代网络(NGN)
    6.2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6.3 交换网络组织结构
    6.4 交换站点设置
    6.5 编号计划
    6.6 交换网络中继方式
    6.7 交换网络拓扑结构
        6.7.1 已建成路网网络路由
        6.7.2 “十二五”规划公路骨架完成时网络路由
        6.7.3 “十三五”规划公路骨架完成时网络路由
        6.7.4 网络路由规划原则
    6.8 技术指标
        6.8.1 交换系统技术要求
        6.8.2 数字程控交换设备的技术要求
    6.9 高速公路呼叫中心
        6.9.1 呼叫中心技术简介
        6.9.2 呼叫中心方案选择
    6.10 指令电话
第七章 支撑网
    7.1 数字同步网
        7.1.1 组网原则
        7.1.2 网络拓扑结构
        7.1.3 同步方式
        7.1.4 同步网结构
        7.1.5 同步网网管系统
    7.2 公共信令(NO.7 网)
    7.3 网络管理网
        7.3.1 SDH 干线传输网网管系统
        7.3.2 综合业务接入网网管系统
        7.3.3 程控交换网网管系统
        7.3.4 无人通信站电源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7.3.5 网络管理系统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面向连接的未来网络信令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信息网络的发展进程
    2.1 网络计算机的初现
    2.2 大规模互联
    2.3 标准化网络
    2.4 互联网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连接的未来网络
    3.1 现有网络
    3.2 COFN 体系
        3.2.1 COFN 结构
        3.2.2 COFN 分组电路交换
    3.3 COFN 地址与带宽
        3.3.1 COFN 地址资源
        3.3.2 COFN 带宽资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COFN 信令系统
    4.1 信令相关理论
    4.2 COFN 信令协议
        4.2.1 COFN 信令网
        4.2.2 COFN 信令结构
        4.2.3 COFN 信令信号单元
        4.2.4 COFN 信令信息
    4.3 连接控制过程
        4.3.1 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4.3.2 同抢处理
    4.4 差错控制
        4.4.1 COFN 的差错检测
        4.4.2 COFN 的差错校正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验证
    5.1 工具介绍
        5.1.1 Quartus II 开发工具
        5.1.2 Modelsim 仿真工具
    5.2 仿真与分析
        5.2.1 整体设计
        5.2.2 信道建立过程
        5.2.3 信道释放过程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移动通信网电路交换域的IP化信令安全性分析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与来源
        1.1.1 国外研究状况
        1.1.2 国内研究状况
    1.2 研究的主要意义
    1.3 主要贡献及论文安排
第二章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2.1 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
        2.1.1 GSM系统概述
        2.1.2 GSM系统的基本特点
        2.1.3 GSM系统结构与功能
        2.1.4 网络接口
        2.1.5 MAP协议
        2.1.6 GSM网络结构
    2.2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2.2.1 WCDMA网络介绍
        2.2.2 TD-SCDMA网络介绍
        2.2.3 CDMA2000网络
        2.2.4 3G网络接口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C接口协议与信令流程分析
    3.1 A接口协议结构分析
    3.2 A接口信令流程分析
        3.2.1 通话
        3.2.2 短信
        3.2.3 位置更新
        3.2.4 双音多频
    3.3 Iu-cs接口协议结构分析
        3.3.1 协议栈
        3.3.3 RANAP协议
    3.4 Iu-cs接口信令流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令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的实现
    4.1 通信方案简介
    4.2 改进的信令通信方式
    4.3 通信方案环境模拟实验验证
    4.4 通信方案的理论算法安全性验证
    4.5 通信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施安全性验证
    4.6 安全性与其他方案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诺基亚西门子WCDMA实验网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1.1.1 WCDMA 移动通信系统现状
        1.1.2 WCDMA 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及情况分析
    1.2 WCDMA 系统结构
        1.2.1 UMTS 系统网络构成
    1.3 实验网
        1.3.1 实验网的意义
        1.3.2 实验网的组成
        1.3.3 实验网目标
第2章 无线接入设备组网与互连
    2.1 设备组网
        2.1.1 UTRAN 的基本结构
        2.1.2 核心网络基本结构
    2.2 光缆和电缆的敷设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线接入设备选型与布局
    3.1 无线接入部分设备的选型
        3.1.1 RNC
        3.1.2 NodeB
    3.2 设备布局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诺西 RNC 软硬件设计与调试
    4.1 硬件配置
        4.1.1 单板型号选定
        4.1.2 硬件管理系统
        4.1.3 时钟及同步系统
    4.2 软件设计调试
        4.2.1 物理接口设计
        4.2.2 ATM 资源设计
        4.2.3 用户控制面的信令设计
        4.2.4 用户面的路由和数字分析设计
        4.2.5 软件调试代码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功能测试
    5.1 功能测试的方法
        5.1.1 测试设备
        5.1.2 测试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5.2 功能测试的过程
        5.2.1 小区搜索
        5.2.2 RRC 连接建立过程
        5.2.3 位置登记过程
        5.2.4 鉴权加密过程
    5.3 参数指标
        5.3.1 小区选择重选
        5.3.2 接入参数
        5.3.3 功控参数
        5.3.4 准入与过载控制参数
        5.3.5 HSPA 参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No.7信令在ATM网上的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 [1]挂机短信回复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鸿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2]宁夏电信IP化CDMA短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智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7)
  • [3]2/3G融合参数优化分析及实现[D]. 赵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4]湘潭联通移动核心网VoIP改造方案研究[D]. 成顺良.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5]中国联通多方通话系统设计及实现[D]. 云睿民.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4(03)
  • [6]基于MSC-POOL的IU接口路由优化方法研究与实现[D]. 吴琼. 东北大学, 2014(06)
  • [7]陕西省高速公路网通信系统规划研究[D]. 张洁. 长安大学, 2013(06)
  • [8]面向连接的未来网络信令设计与仿真[D]. 赵雨. 成都理工大学, 2013(12)
  • [9]移动通信网电路交换域的IP化信令安全性分析与改进[D]. 李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04)
  • [10]诺基亚西门子WCDMA实验网设计与实现[D]. 徐佩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ATM网络上7号信令的传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