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农业区域发展规划

涟水县农业区域发展规划

一、涟水县农业区域开发规划(论文文献综述)

罗敏,梅艳,裴焕焕,王丙莹[1](2022)在《基于DEA模型的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分析——以淮安市为例》文中指出以淮安市为例,利用DEA模型对2018年淮安市各区、县农村土地流转前后的要素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淮安市整体要素配置效率较高,土地流转前的平均配置效率为0.923,土地流转后的平均配置效率为0.864。土地流转前,清江浦区、淮阴区、涟水县和金湖县的要素配置效率达到最高,盱眙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土地流转后,清江浦区、盱眙县和金湖县的要素配置效率达到最高,涟水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在农村土地流转后,淮安市要素配置效率平均水平降低了6%,主要原因是涟水县的要素配置效率下降幅度很大,下降了55.7%,同时淮阴区的配置效率下降幅度也较大,下降了17%。

潘丽媛,傅蒙蒙,王永军,李海军,孙苏阳,彭杰[2](2022)在《新形势下国家商品粮基地发展为重要优质粮供应地路径初探——以江苏省淮安市5个县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国家商品粮基地向优质商品粮基地转变的可能途径,以淮安市5个商品粮县区为例,通过搜集和调研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洪泽区等5个主要商品粮供应县(区)的粮食生产情况、农业生产配套等情况的调研发现淮安市由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向国家重要优质商品粮供应地转型的裹足之处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后劲不足,各县(区)间发展不平衡;粮食生产延伸产业滞后,优质优价尚不能充分体现;农业从业人员的种粮积极性低;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应用不足。因此需要从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合理构建奖补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引领、注重粮食加工产业链提档升级、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等方面入手,加快实现淮安市由大型商品粮供应基地向优质商品粮供应地转变。

何伟,谢永生,王梦哲,庄飞[3](2021)在《淮安市“十四五”期间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期间,淮安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四五"期间,淮安市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面临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能不足、巩固"十三五"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任务较重、部分经济薄弱村增收难度大、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够强、有的地方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五大难题。根据中央、省的要求,结合淮安实际,提出全市"十四五"期间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总体思路、帮促对象和衔接机制,提出从发展特色产业、就业创业、金融扶持、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四个方面增收促收路径,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化要素支持、营造宣传氛围、加强督查考核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沈飞飞[4](2021)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策略与实践探索——以涟水县为例》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管理体系存在差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提出,各地积极开展"多规合一"理论与实践探索。涟水县作为苏北农业大县,耕地保护任务较重,近年来以打造淮安副中心作为战略定位,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涟水县"多规合一"工作框架的制定、国土空间开发底线摸底调查以及现行"多规"冲突研究等实践探索,提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政策建议,为县域"多规合一"理论与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杨琦[5](2021)在《涟水县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研究》文中指出

童健[6](2021)在《水系变迁及其对淮安城市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朱晓慧[7](2021)在《江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路径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中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但中国的减贫事业并未停止,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亟需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需进一步缩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早在2015年底就提前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并于2016年起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程,开展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探索实践。本文通过对江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路径探索研究,从江苏“十三五”时期,对江苏推进解决相对贫困工作的组织架构、具体做法、取得成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相对贫困相关概念、标准、测算方法和救助政策不统一、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基础不稳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依然很大等问题,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判,并借鉴国内外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实践经验及有益探索,围绕加快构建解决相对贫困制度体系、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经济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和统筹推进其他重点区域帮促四个大方面,从统一相对贫困相关概念、标准、测算方法和救助政策,建立健全部门之间互通共享的信息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做好新老政策过渡和衔接,激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强化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促进经济薄弱村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以及加强南北共建园区建设、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支持县率先崛起、加快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思路举措。

蔡玉芝[8](2021)在《基于POI大数据淮安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加剧,城市资源化差异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城市内部结构差距也在拉大,住宅商品随其所在地区条件的不同,特征价格也不同。然而行业房价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关于住宅价格的问题已经渐渐演变成社会重点关注问题。住宅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因素,且每个影响因素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地理分异性。为了研究淮安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淮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Python、ArcGIS和GWR等软件,爬取淮安市2020年2081个住宅小区的全年成交均价及6006个POI点,从微观角度出发,对住宅价格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各地区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并将地理加权回归系数与淮安市行政区域界线相叠加,得到各影响因素对淮安市房价影响程度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的结论如下:(1)淮安市住宅价格空间集聚显着,住宅价格中心区域呈现向外递减的状态,不规则环式结构,房价由环状内部向外呈梯度下降,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空间上各个方向存在一定的分异性。空间分布趋势分析上发现淮安市住宅价格在整体上呈拱形分布,房价表现为“中间高、周边低”的特征情况。从核密度分析上看,淮安市住宅小区主要集中在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其中清江浦区的住宅小区最多且最为集中,其他县区的住宅小区形成的聚集较小,且集聚分布较为分散。(2)淮安市住宅价格各个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较小。住房房龄、公交站数量、学校距离、医院距离、景区距离等5个变量显着性很强;物业费、商场距离、银行距离的3个变量具有较强的显着性。(3)淮安市房价的影响因素对住宅小区价格的影响是复杂的,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且各个影响因素对房价产生综合影响。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中的均值绝对值,得出各影响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公交站数量>景区距离>医院距离>商场距离>物业费>学校距离>银行距离>房龄,公交站数量的均值绝对值是八个影响因素里面最大的,说明淮安市住宅价格与公交站数量差异比较大。(4)淮安市住宅价格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各因素的中位数正负来看,与淮安市住宅价格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因素有:商场距离、学校距离、医院距离、景区距离等。即影响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作用与到住宅小区的距离呈现负相关,距离小区越近,价格越高,对周边的房价产生正向影响。物业费、房龄、银行距离、公交站数量等均值为正值,与住宅房价呈现正相关,即距离越远,房价越高,对房价产生负向作用。其中公交站数量对住宅价格的负向作用最大。从淮安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中,以科学、客观的眼光来认识淮安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规律,探究了城市内部住宅供应量对价格的影响,还可以根据城市内部的实际情况来出台政策,观测宏观调控政策对住宅价格的调整作用,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科学的向前发展。

薛薇[9](2021)在《江苏省粳米品质分析及其淀粉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稻米产业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基础产业,近年来,按照“打造新时代江苏鱼米之乡”规划,全省全力推进优良食味稻米产业发展。筛选优质稻米品种,提高大米食味品质,加强优质稻米生产的任务十分重要。当前,江苏省常规水稻种植类型为软稻(半糯粳稻)和普通粳稻。其中软稻具有直链淀粉含量低(2%-13%)、食用品质佳的特点,近几年推广面积达到江苏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一半。目前我国稻米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和广泛性,无法客观反映江苏省稻米品质情况。因此,研究江苏省稻米品质特性,建立适用于江苏省优质稻米的评价体系极为重要。基于此,本课题对74份江苏省粳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品质分析,确定影响江苏省粳稻食用品质的关键指标。以期建立适合江苏省粳稻品质评价体系,阐明影响其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优质稻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撑。1.系统对比了江苏省内43份软米和31份普通粳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结果表明:软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普遍劣于普通粳米,整精米率平均值(59.14%)低于普通粳米整精米率(62.03%);垩白粒率(26.02%)和垩白度平均值(7.43%)均高于普通粳米的垩白粒率(16.83%)和垩白度(4.28%);软米和普通粳米的基本理化品质差异显着,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5.58%-10.04%)显着低于普通粳米(13.20%-23.58%),软米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7.07%)低于普通粳米(7.48%);软米具有更好的食味品质,软米米饭的食味值、感官评分均高于普通粳米米饭,且软米米饭具有较低的硬度(3.69 kgf)、较高的黏度(0.71 kgf)和弹性(0.71)。软米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平均值均高于普通粳米,终值黏度和回生值平均值均低于普通粳米。因此,相对而言,软米具有低直链淀粉、高食味和高垩白的特点。2.对江苏软米和普通粳米的理化性质与蒸煮食用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软米的米饭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R2=0.7137),与蛋白质含量无显着相关性;普通粳米的米饭食味值与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均呈负相关(R2=0.7941、R2=0.3455);软米和普通粳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均与崩解值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回生值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软米米饭食味值与崩解值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回生值呈显着正相关(p<0.05);普通粳米米饭食味值与崩解值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回生值呈显着负相关(p<0.05);于软米而言,较低的崩解值和较高的回生值使其具有优良的食用品质,使得软米米饭硬度黏度适中,软而不烂。同时,崩解值在800 c P-1200 c P之间,回生值在500 c P-800 c P之间的软米和普通粳米具有较高的食味值。3.进一步研究了软米和普通粳米中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性及其各特性间的相关性。理化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粳米淀粉相比,软米淀粉具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低的终值黏度和回生值;较强的凝胶网络结构;此外,软米淀粉和普通粳米淀粉的水溶性指数和膨润力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粒径分布结果表明,软米淀粉的粒径分布受品种影响较大,小颗粒占比较高,且D50、D90分布范围较普通粳米淀粉更广。结晶结构表明,软米淀粉的结晶度和表面有序度较大,半结晶层厚度较小。分子结构表明,软米淀粉的分子量、分支密度和短支链比例均高于普通粳米淀粉,长支链比例低于普通粳米淀粉。综上所述,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的链长分布是影响淀粉理化特性和结构特性的主要原因。4.对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性与米饭食用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硬度显着正相关(p<0.05),与黏度极显着负相关(p<0.01);淀粉分子大小和链长分布是影响米饭硬度和黏度的重要因素,硬度与支链淀粉的长支链含量(B2和B3)显着正相关(p<0.05),黏度与支链淀粉的短支链含量(A和B1)极显着正相关(p<0.01)。因此,支链淀粉的短支链和长支链含量是影响软米和普通粳米米饭食用品质的主要原因。

张静[10](2020)在《涟水县黄营镇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在“三农”工作领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江苏省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并确立了“生态优、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五大发展目标,江苏各地积极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乡村发展路径,建设治理有成效、特色得彰显、乡愁有寄托的现代田园乡村。目前,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本文以涟水县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例展开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剖析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内涵,在比较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相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发达地区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黄营镇及朱桥村的经济现状、交通区位、基础设施、自然条件、民风民俗、文化特征以及产业发展情况等,为朱桥村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并认真分析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努力探索出富有朱桥特色的田园乡村建设的路径。通过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研究,为朱桥村提出健全监管评价体系、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等建议,以促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为其他地区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二、涟水县农业区域开发规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涟水县农业区域开发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EA模型的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分析——以淮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的评价模型
    2.1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的评价方法
        2.1.1 研究方法
        2.1.2 模型建立
    2.2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
3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要素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3.1 结论
    3.2 土地流转前的要素配置效率分析
    3.3 土地流转后的要素配置效率分析
4 建议

(2)新形势下国家商品粮基地发展为重要优质粮供应地路径初探——以江苏省淮安市5个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内商品粮基地基本情况
    1.1 淮安市及各商品粮县(区)的农业产值情况
    1.2 淮安市及各商品粮县(区)的粮食种植情况
    1.3 淮安市及5个商品粮基地县(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情况
    1.4 淮安市及5个县(区)的农业从业人员及农村整体发展情况
    1.5 淮安市及5个县(区)粮食产业情况
2 商品粮基地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后劲不足,各县(区)间发展不平衡
    2.2 粮食生产延伸产业滞后,不能体现优质优价
    2.3 农业从业人员的种粮积极性低
    2.4 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应用不足
3 优质商品粮基地转型路径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夯实优质商品粮生产动力之基
        3.1.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农村社会发展动力。
        3.1.2 加大农村生产设施建设。
        3.1.3 加大农民文化生活投入。
    3.2 合理构建奖补机制,打开优质商品粮生产主体活力之门
    3.3 加强优质粮生产统筹规划引领,筑牢上下联动聚力之源
    3.4 注重粮食加工产业链提档升级,利用物流枢纽优势,挖掘优粮发展恒力之泉
    3.5 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打造优粮生产科技竞争力之芯

(4)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策略与实践探索——以涟水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县域“多规合一”逻辑框架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多规合一”涟水实践
    2.1研究区概况
    2.2规划思路
    2.3基本成果
3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政策建议
4结语

(7)江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贫困及贫困线
        2.1.2 相对贫困及相对贫困人口
        2.1.3 经济薄弱村及重点帮扶片区
    2.2 理论基础
        2.2.1 反贫困理论
        2.2.2 收入贫困理论
        2.2.3 不平衡增长理论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江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做法与成效
    3.1 江苏推进解决相对贫困工作的组织架构
        3.1.1 建立省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机制
        3.1.2 建立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3.1.3 引导协调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帮扶
    3.2 江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具体做法
        3.2.1 对帮扶对象建档立卡、动态管理
        3.2.2 对低收入农户精准滴灌
        3.2.3 对经济薄弱村精准发力
        3.2.4 对重点片区精准施策
    3.3 江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成效
        3.3.1 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明显
        3.3.2 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和省重点帮扶县区全部“摘帽”
        3.3.3 扶贫开发重点片区面貌得到显着改善
        3.3.4 区域协调发展得到有效推进
        3.3.5 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基层得到探索实践
第4章 江苏解决相对贫困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江苏解决相对贫困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相对贫困相关概念、标准、测算方法和救助政策不统一
        4.1.2 低收入农户脱贫基础不稳固
        4.1.3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平衡
        4.1.4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依然很大
    4.2 江苏解决相对贫困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解决相对贫困工作制度不健全
        4.2.2 低收入农户普遍存在内“输血”外“输出”现象
        4.2.3 经济薄弱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4.2.4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
第5章 国内外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经验及启示
    5.1 国际做法
        5.1.1 相对贫困标准设定
        5.1.2 相对贫困对象识别方式
        5.1.3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政策设计
        5.1.4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推进机制
    5.2 国内做法
        5.2.1 构建减缓相对贫困的新格局
        5.2.2 开展农村扶贫到统筹城乡扶贫的探索
        5.2.3 加快产业扶贫组织化发展
        5.2.4 推动扶贫改革试验区的“两个赋权”
    5.3 主要启示
        5.3.1 贫困标准设定以相对贫困为主
        5.3.2 相对贫困识别以多维评价为主
        5.3.3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重视社会保障作用
第6章 完善江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路径的建议
    6.1 加快构建解决相对贫困制度体系
        6.1.1 统一相对贫困相关概念、标准、测算方法和救助政策
        6.1.2 建立健全部门之间互通共享的信息动态监测管理系统
        6.1.3 做好新老政策的过渡和衔接
    6.2 加快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
        6.2.1 进一步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
        6.2.2 加强帮扶项目资产收益管理和监督
        6.2.3 健全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
    6.3 加快构建经济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
        6.3.1 加快经济薄弱地区产业振兴发展
        6.3.2 加快经济薄弱地区人才振兴发展
        6.3.3 加快经济薄弱地区生态振兴发展
        6.3.4 加快经济薄弱地区文化振兴发展
        6.3.5 加快经济薄弱地区组织振兴发展
    6.4 统筹推进其他重点区域帮促
        6.4.1 加强南北共建园区建设
        6.4.2 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支持县率先崛起
        6.4.3 加快重点片区巩固发展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POI大数据淮安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关于特征价格的研究
        1.2.2 关于空间定量的研究
        1.2.3 关于地理加权回归的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住宅价格的概念
        2.1.2 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概念
    2.2 基础理论
        2.2.1 区域理论
        2.2.2 特征价格理论
        2.2.3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量化
    3.1 研究区域
        3.1.1 淮安市概况
        3.1.2 住宅市场发展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
    3.3 影响因素的选取与数据量化
        3.3.1 影响因素选取
        3.3.2 数据量化处理
        3.3.3 研究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特征解析
    4.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4.1.1 正态分布检验
        4.1.2 空间分布趋势分析
    4.2 空间自相关分析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2.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4.3 克里金插值分析
        4.3.1 住宅价格表面分析
    4.4 空间热点分析
        4.4.1 区域核密度分析法
        4.4.2 区域热点分析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住宅价格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5.1 多重共线性检验
    5.2 住宅价格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
        5.2.1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构建
        5.2.2 模型结果分析
    5.3 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研究
        5.3.1 建筑特征因素分析
        5.3.2 区位特征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研究
        5.3.3 邻里特征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研究
    5.4 研究结果应用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江苏省粳米品质分析及其淀粉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稻米简介
    1.2 稻米品质评价体系
        1.2.1 碾磨品质
        1.2.2 外观品质
        1.2.3 蒸煮食用品质
        1.2.4 营养品质
    1.3 淀粉结构与特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3.1 淀粉结构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1.3.2 淀粉理化特性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1.4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稻谷前处理
        2.3.2 碾磨品质的测定
        2.3.3 外观品质的测定
        2.3.4 理化品质的测定
        2.3.5 食味品质的测定
        2.3.6 质构特性的测定
        2.3.7 感官评定
        2.3.8 米粉糊化特性的测定
        2.3.9 大米淀粉的提取
        2.3.10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2.3.11 形态结构的测定
        2.3.12 粒径的测定
        2.3.13 相对结晶度的测定
        2.3.14 颗粒表面短程有序度的测定
        2.3.15 层状结构的测定
        2.3.16 黏度特性的测定
        2.3.17 热力学性质的测定
        2.3.18 流变特性的测定
        2.3.19 膨胀力和水溶性指数的测定
        2.3.20 分子量的测定
        2.3.21 链长分布的测定
        2.3.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江苏省软米和普通粳米品质的分析
        3.1.1 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分析
        3.1.2 理化特性的分析
        3.1.3 食味品质与质构特性的分析
        3.1.4 感官评定分析
        3.1.5 糊化特性分析
        3.1.6 理化特性、食味值和质构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3.1.7 RVA谱图与理化特性、食味值的相关性分析
    3.2 江苏省软米和普通粳米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分析
        3.2.1 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
        3.2.2 淀粉颗粒形态结构的分析
        3.2.3 淀粉颗粒粒径分布的分析
        3.2.4 淀粉结晶度的分析
        3.2.5 淀粉颗粒的短程有序结构的分析
        3.2.6 淀粉颗粒的层状结构的分析
        3.2.7 淀粉颗粒的糊化特性的分析
        3.2.8 淀粉颗粒的热力学特性分析
        3.2.9 淀粉颗粒的流变特性的分析
        3.2.10 淀粉颗粒的膨胀力和水溶性指数的分析
        3.2.11 淀粉分子量的分析
        3.2.12 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的分析
    3.3 淀粉特性与米饭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3.3.1 淀粉理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3.3.2 淀粉结构特性相关性分析
        3.3.3 淀粉理化特性和结构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3.3.4 米饭食用品质与淀粉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74 份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
附录二:74 份稻米的理化特性、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
附录三:74 份稻米的RVA谱特征值
附录四: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涟水县黄营镇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内涵解析及相关概念辨析
    2.1 特色田园乡村内涵解析
    2.2 相关概念辨析
    2.3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历程
    2.4 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路径
3 涟水县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情况
    3.1 涟水县朱桥村现状分析
    3.2 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现状介绍
    3.3 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特点
    3.4 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3.5 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国内外乡村建设经验与借鉴
    4.1 国外乡村建设经验
    4.2 国内乡村建设经验
5 涟水县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建议
    5.1 加强监督评价
    5.2 完善推进机制
    5.3 强化要素保障
    5.4 创新管理模式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涟水县农业区域开发规划(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EA模型的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分析——以淮安市为例[J]. 罗敏,梅艳,裴焕焕,王丙莹. 山西农经, 2022(01)
  • [2]新形势下国家商品粮基地发展为重要优质粮供应地路径初探——以江苏省淮安市5个县区为例[J]. 潘丽媛,傅蒙蒙,王永军,李海军,孙苏阳,彭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 [3]淮安市“十四五”期间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路径研究[J]. 何伟,谢永生,王梦哲,庄飞.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策略与实践探索——以涟水县为例[J]. 沈飞飞.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1(05)
  • [5]涟水县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研究[D]. 杨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水系变迁及其对淮安城市的影响研究[D]. 童健.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江苏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路径研究[D]. 朱晓慧. 扬州大学, 2021(09)
  • [8]基于POI大数据淮安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 蔡玉芝. 扬州大学, 2021
  • [9]江苏省粳米品质分析及其淀粉性质的研究[D]. 薛薇. 江南大学, 2021(01)
  • [10]涟水县黄营镇朱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研究[D]. 张静.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涟水县农业区域发展规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