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为高速光调制开关的2Gbit/s光时分复用实验

以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为高速光调制开关的2Gbit/s光时分复用实验

一、利用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作为高速光调制开关的2Gbit/s光学时分复用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邱昆,高以智,周炳琨[1](1991)在《利用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作为高速光调制开关的2Gbit/s光学时分复用实验》文中认为本文报道利用半导性激光放大器作为高速开关,进行了2Gbit/s的光学时分复用发射实验。

蒋莉玲[2](2014)在《基于RSOA再调WDM-PON接入网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波分多路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是未来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趋势,可以提供给每个用户给几乎无限的带宽,且在运维管理、容量可扩展性,以及信息安全上具有的优势,使得WDM PON极具有吸引力。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己经完成了长途骨干网络的光纤化部署,而在骨干网中大多数都会采用WDM技术,WDM技术可以将多个波长的信号集合到一根光纤上进行传输,因此能实现大容量传输。针对WDM-PON技术,在欧美、日韩等国家有着较先进的研究,各CWDM粗波分复用器件市场化发展明显且进步神速。然而,对于大规模商用部署,WDM PON又过于昂贵,因此WDM PON的竞争力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当我们需要高传输速度和大传输距离的同时还能提升其成本效益,这个时候对于WDM PON,其关键是进一步的提高传输速度和传输的最大距离(或者分光比)。但要注意的是,不是一味的增大速度和距离就越好,必须要考虑要能经济且高效的实现这些目标的大前提。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摸索,基于反射式半导体光放大器(RSOA)的WDM-PON的方案应运而生。要抑制昂贵的外部调制器和光放大器,又想要使用无色光网络单元(ONU)和双向单纤系统,那么基于RSOA的WDM-PON是不二选择。目前国内已经有如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对基于RSOA再调的WDM-PON技术展开了大力的研究,关于基于RSOA再调技术的多种调制方式的研究也是一片火热,但是RSOA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带来了速率受限的难题。那么基于RSOA再调制的WDM-PON的性能到底如何,速率受限的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最优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基于RSOA再调制下的WDM-PON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研究。首先是RSOA的物理特性的研究,以及它对上行调制的信号的幅度与相位等的影响估计以及优化策略的研究;然后结合多种上行调制方式,如NRZ,DPSK,QPSK等调制方式,研究上行传输的再调制格式对上行传输性能的影响以及最佳选择的研究;并研究了DPSK下行调制下的系统的最大传输速度与未使用任何如EDFA放大器情况下的最大传输距离;最后,结合RSOA的频率响应特性,对基于RSOA的WDM PON系统的多种调制格式下的系统性能做总结并提出仍可改进的突破点,以供后续研究参考。以下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首先系统地研究了WDM-PON技术的国际发展动态,以及它的结构特点,提出WDM-PON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可行方案;其次系统地学习了RSOA(反射式半导体激光放大器)的物理特性,以及在再调制过程中对再调制信号的幅度、相位等影响的估计;然后系统地研究了如NRZ,DPSK,QPSK等调制方式时的,上行RSOA再调制的系统的性能,并分析了传输速度与距离与调制格式之间的关系;然后研究了结合电均衡技术的直接调制RSOA的上行再调制下的上行系统的最大传输速度与传输距离,不使用任何放大器,并简单的分析了电均衡技术以及其对色散的补偿效果。最后结合RSOA的频率响应特性,研究了如何提高RSOA的3-dB带宽的物理方法,以及引入MZI后的基于RSOA的上行系统的性能分析,以及提高系统调制速率的原理,并详细的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的全面分析。

邱昆,梅克俊[3](1992)在《一种新型的光学时分复用系统的设计及实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出一种采用单个皮秒(ps)光源分路后,由具有增益的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作为南速调制开关的光学时分复用(OTDM)系统方案,并进行了两个信过的2Gbit/s 光学时分复用发射系统模拟实验.

张立台[4](2009)在《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高速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对于目前的通信网络,其传输与交换能力严重失衡,这已成为通信界的共识,而基于光-光相互作用的高速全光信号处理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有效、直接的途径。由于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集成的优点,以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为核心的全光信号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以SOA为核心,在全光信号处理技术领域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利用SOA中交叉增益调制(XGM)、交叉相位调制(XPM)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个SOA的全光组播及串-并转换的实现方案;针对该方案,设计、完成了窄脉冲光源,以及波长数目可调的波-时分脉冲光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10 Gbit/s?4×10 Gbit/s的全光组播、以及40 Gbit/s?4×10 Gbit/s的全光串-并转换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恶化的输入信号,该方案输出信号的光信噪比能够得到显着提升。首次提出了“两入两出波长变换”的概念,指出这种波长变换器对于全光波长变换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具有巨大意义;利用SOA中四波混频(FWM)的特性设计了一种能够同时对两路独立编码信号进行波长变换的方案,该方案只需一个SOA,且无需外加探测光;利用铌酸锂马赫-曾得幅度调制器满足了该方案对输入信号的要求,并实验完成了10 Gbit/s的、基于一个SOA的“两入两出”波长变换系统。通过对SOA多种非线性效应(XGM、XPM、FWM)特性的掌握,提出了基于一个SOA、可重构的全光基础逻辑实现方案,实验实现了10 Gbit/s的、包括“非( A)”、“或非( A? B)”、“A? B( A? B)”、“与(A?B)”、以及“同或(A⊙B)”等多种基础逻辑。对实验得到的各种逻辑输出信号质量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及可级联能力。首次提出了一种采用两个SOA、可重构的(半加器、半减器)全光组合逻辑的实现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完成了10 Gbit/s的全光半加器、半减器系统实验,并研究了各级信号的输出脉冲质量。本方案中的组合逻辑是通过各种基础逻辑级联而实现的,因此它具有更大的升级潜力及更广的应用范围。

李利军[5](2008)在《高速光时分复用(OT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网络业务的相继开展对现有网络的带宽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容量几乎成指数增长。以高速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为核心的全光通信网络,已成为国际上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超高速OTDM技术是实现超大容量(Tbit/s)通信传输速率的首选方案。与DWDM技术相比,OTDM技术具有很多优势:首先,由于OTDM中采用单波长技术,避免了多个波长在光纤中传输时非线性效应引起的信道串扰,对光源波长的稳定性要求降低,波长的管理和控制相对简单,这就避免了DWDM技术的众多缺点;其次,OTDM技术能提供按需分配的带宽服务(BOD),实现不同粒度的灵活的带宽分配,而DWDM的带宽分配则是波长级别的;第三,采用OTDM技术易于实现分组交换和路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计复用,并实现灵活的组网;最后,因为OTDM中采用的是归零码(RZ码),TDM本身的数字特性非常适合于全光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数字再生。由于OTDM技术的以上这些特点,它在中小型城域网、局域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DWDM技术,由于其超大容量及超长距离的传输能力使得其在大型城域网以及广域网中具有较大优势。所以,未来超大容量的光通信网络必定是二者的结合,优势互补。本文围绕OTDM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对基于SOA干涉仪的全光开关解复用技术、基于SOA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解复用技术以及信号色散检测技术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基于干涉仪结构的OTDM全光解复用子系统的核心器件是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对SOA的研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于半经典理论的SOA数学模型。本文在研究了多种面向脉冲传输的SOA模型基础上,选定了一种面向皮秒级光脉冲码流的SOA系统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组层级递进、逐步优化的仿真方案,该组仿真方案为研究基于SOA材料色散、增益色散和二、三阶非线性效应的光信号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本文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仿真工具。二、合理地选择和设定全光开关的性能参量是评价全光开关在OTDM解复用子系统中解复用性能的首要任务,本文选择全光开关中SOA平均线宽增强因子和器件有效线宽增强因子分析了基于SOA相位调制效应的干涉仪全光开关的性能。平均线宽增强因子是SOA的本征物理属性,它不随输入信号的改变而改变,而器件有效线宽增强因子则是系统相关的,它决定了脉冲的相位变化和增益变化的关联度,是研究基于SOA相位调制效应的光信号处理问题的基础。本文进一步设定了增强型积分对比率(EICR)以便分析光开关的整体积分特性和局部起伏特性,还设定了关联积分对比率(CICR)以便分析光开关上下路信号的分离隔离度,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基于超高速非线性干涉仪(UNI)光开关的三种时钟/信号波长配置的仿真研究,它们是:近波长光开关、同频光开关和远波长光开关,其中着重给出了详细的基于双波耦合波模型的近波长增益透明光开关研究结果。这里使用的SOA数学模型是J.M.Tang和K.A.Shore构建的宽带大信号模型。在同频光开关和远波长光开关中使用的SOA数学模型是M.Y.Hong等人构建的SOA宽带大信号模型。利用在本文第一章提出的仿真方案,我们具体分析了时钟脉冲能量、时钟脉冲脉宽、偏置时间、SOA腔长对窗口包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波长光开关在增益透明配置条件下相位变化和增益起伏的关联度较低,其xICR指标最好。在对近波长光开关进行仿真研究时,本文还分析了大相移、长时间偏置条件下全光开关窗口双峰效应的成因,并揭示了由带间载流子密度起伏(CDP)导致的光开关模式效应。三、对于基于频移型光开关的OTDM解复用技术,本文借用A.Mecozzi和J.Mork构建的分离扰动模型进行了面向高速OTDM大带宽、高能量的FWM仿真研究。该模型明显的理论意义在于能够给出抽运光和共轭波的独立表达项,这就使准确地计算SOA波长转换效率成为可能,也为滤波器的带宽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表明,不论是对单脉冲还是脉冲码流,FWM转换效率对抽运光脉宽都是很不敏感的,但是在单脉冲条件下,开关比(On-Off ratio)对抽运光脉宽非常敏感,虽然在脉冲码流条件下,其敏感度有所降低,但同时其开关比也会有大幅下降。另外,本文修正了N.K.Das对于模式效应的定义,引入了输出信号码流的能量起伏以及共轭波码流的能量起伏两个参量。研究表明,当把全光开关应用于OTDM系统解复用系统时,设定一个适当的时间余量是必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开关窗口幅度起伏造成的解复用信号强度起伏。四、高速信号具有很小的色散窗口,面向传统的低速光纤链路的色散图谱配置已经不能满足高速信号的色散容限要求。本文从信号色散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两个角度提出并研究了两种色散检测方案。研究表明,基于相位-波形转换的时域方案具有较高的检测范围和检测灵敏度,但是系统代价较大,需要引入复杂的时延干涉阵列;基于边带功率检测的频域方案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对光电检测器件的检测灵敏度要求较高。OTDM技术的含义是很广泛的,本文仅仅对物理层最基本的两项实现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除了在物理层涉及到的超窄脉冲信号的产生、多路复用、色散补偿、全光3R再生等关键技术以外,其它的诸如时隙分配、全光地址识别、复用节点和交换节点的设计等问题也都属于OTDM技术的范畴,是我们在该领域从事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时需要面对的问题。

陈立功[6](2013)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高速动态特性及应用于光信号处理的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对光通信网络的带宽需求越来越大,推动光通信网络向具有超高速光传输和大容量光交换能力的全光网络方向发展。其中,骨干网中网络节点的全光透明对具备全光信号处理的光子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具有超高速、低功耗、集成化的全光信号处理集成芯片成为关键。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具有非线性大、体积小、功耗低、易于集成等优点被认为是全光信号处理中非常有前景的非线性光学器件,因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是SOA存在载流子恢复速度慢,难以实现超高工作速率的缺点。针对超高速全光信号处理对SOA工作速率的要求,本文对SOA的增益、相位动态中的超快动态特性及相关的一些基本物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介绍和分析了与SOA超快动态特性相关的载流子速率方程及光波动方程。根据研究SOA超快动态特性和超高速光信号处理的要求,建立了一个包含带内、带间物理效应以及增益色散和群速色散等物理过程的SOA数值模型。2.研究了SOA超快带内非线性效应对SOA增益和相位的贡献,数值论证了SOA相位恢复中存在超快的恢复过程。深入分析了SOA相位恢复特性与脉冲宽度的关系,发现在超短光脉冲入射条件下,SOA中会存在较强的载流子加热效应,使得SOA的相位动态中出现超快的恢复过程;在分析带内、带间非线性效应与泵浦脉冲在时间上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解释了相位和增益之间存在时间延迟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时延与泵浦脉冲宽度及泵浦脉冲峰值功率的变化关系;分析了载流子寿命与工作条件的关系,研究了直流光功率、SOA的工作电流和SOA有源区的长度对SOA增益恢复速度的影响,为优化SOA参数以提高其工作速率提供了依据。3.采用泵浦-探测(pump-probe)的实验方案,实验验证了SOA相位中存在超快的恢复过程。结果显示在宽度为2ps的泵浦光脉冲输入下,超快相位恢复过程的持续时间约为2ps,对于相位恢复的贡献约为20%(0.15弧度)。基于测量的SOA增益变化和相位变化,分析了SOA线宽增强因子的时分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在短脉冲入射下,由于SOA中的超快非线性效应具有不同的增益和相位响应,导致SOA的线宽增强因子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变化,其中与载流子密度相关的线宽增强因子最小值约为4.5,并随着载流子密度的恢复而逐渐增大。4.深入研究了不同工作条件下SOA的啁啾变化特性,发现泵浦光产生的增益饱和的增加会导致SOA载流子恢复速度的增大从而引起SOA蓝移啁啾的增大。深入分析了码型效应引起的SOA啁啾变化特性并解释了相关的物理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失谐滤波技术消除码型效应的原理。论证了采用失谐滤波技术能够实现640Gbit/s的全光波长转换。5.研究了对向传输模式下SOA的超快动态特性。发现在对向传输模式下SOA增益和相位动态中具有相对较小的超快恢复过程,同时具有大的增益饱和时间,导致SOA很难具有高的工作速率;提出通过减小SOA的长度来增加SOA增益和相位的超快恢复过程以实现对向传输模式下的超高速光信号处理的解决方案。6.研究了将蓝移失谐滤波技术引入对向传输模式中来提高SOA工作速率的方案,实验论证了对向传输模式下蓝移滤波技术有效性,实现了无误码的同波长和不同波长的40Gbit/s的高速全光波长转换。

石万军[7](2013)在《OTDM/WDM混合通信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摘要:OTDM和WDM是提高光通信带宽的两个主要方式。WDM技术已经非常成熟,OTDM技术也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未来光通信的研究方向必然会向着OTDM/WDM混合通信系统的方向发展,而限制OTDM/WDM混合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是高速全光开关。MZI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型和TOAD (Terahertz optical asymmetrical demultiplexer)型光开关都是利用非线性器件(SOA)的强非线性特性来进行光信号处理,是未来应用前景最广泛的两种全光处理器件。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研究了MZI型和TOAD型光开关的基本特性。以MZI型和TOAD型光开关为基础,研究了OTDM的解复用,以及OTDM/WDM混合通信系统的接口转换。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结合optisystem仿真研究了半导体放大器(SOA)的增益饱和特性和非线性特性(交叉增益调制(XMP)、交叉相位调制(XPM)和自相位调制(SPM))。在optisystem环境下搭建了MZI型光开关、单控制脉冲和双控制脉冲TOAD型光开关的仿真系统,结合理论分析和optisystem仿真深入研究了三种结构光开关的开关窗口性能,比较了各自性能差异。以MZI型和TOAD型光开关为基础搭建了OTDM的时分解复用系统,并进行了1Gbit/s到40Gbit/s的时分解复用研究。其次研究了OTDM/WDM混合通信系统的组网模式和不同方案所要用到的关键技术。以MZI型和TOAD型光开关为基础分别搭建了NRZ/RZ码字相互转换的全光器件和波长转换器件仿真,并进行1Gbit/s到4Gbit/s的相关仿真研究。最后利用TOAD型OTDM解复用器搭建了两种不同组网模式的OTDM/WDM混合通信系统,并获得了对比度高误码率低的解复用结果。本文所搭建的MZI型和TOAD型光开关的仿真方案,前人并无确切研究,将为以后实验室建设提供一种可靠的仿真环境,能够有效加快OTDM/WDM混合通信系统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

王飞[8](2010)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光网络若干关键功能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围绕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在光网络中的光源、光交换节点、微波和光纤融合等三个关键功能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内容包括各种光纤环形激光器、全光时钟恢复技术、全光超宽带信号产生和调制技术等。概括全文,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并数值研究了一种使用强度调制器的损耗调制和SOA的非线性偏振旋转(NPR)效应的主、被动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基于SOA的增益损耗调制和单端SOA的NPR效应的主、被动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使用色散补偿光纤和光纤延时干涉仪的波长可切换的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仅通过调节可调光延时线即可实现11个波长的依次切换。(2)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使用SOA和法布里-珀罗半导体光放大器(FP-SOA)的L波段波长可调谐多波长锁模光纤激光器,可同时产生锁定在10 GHz的19个振荡波长,并且振荡波长带宽和信道间隔可以方便地调谐;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包含两个SOA和一个双通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的多波长连续波光纤环形激光器,实现了稳定的82个波长同步振荡,在同等条件下比使用传统MZI的激光器产生的波长梳数目提高12个;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包含双通MZI的波长可调谐、可切换的单纵模双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使用双通MZI提高了梳状滤波器的消光比,有效抑制模式竞争,并且可通过改变光纤跳线,实现激光器输出波长的切换。(3)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使用保偏光纤环镜滤波器和一个SOA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实现20Gbit/s非归零-差分相移键控(NRZ-DPSK)数据的波长可调谐全光时钟恢复;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使用基于单端SOA的NPR效应的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的全光时钟恢复机制,通过调整偏振控制器,可以使其工作在类似于饱和透射体的工作状态,实现脉冲振幅均衡的时钟输出。(4)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基于多量子阱(MQW) FP-SOA主动滤波器和非线性偏振开关(SNPS)的单波长和多波长归零(RZ)数据全光时钟恢复的新方法;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使用MQW FP-SOA主动滤波器和SNPS从NRZ和NRZ-DPSK调制格式数据中直接提取时钟,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器件来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或预处理;通过数值计算揭示了时钟脉冲振幅均衡度和FP-SOA端面反射率的关系,并实验研究了使用具有适当端面反射率的单个MQW FP-SOA从输入的单波长和多波长RZ调制格式数据中实现全光时钟恢复。(5)提出并实验研究了基于单个偏振干涉仪(PI)的光子超宽带脉冲产生方案,将暗RZ信号输入到单个PI中,通过调整PC,可获得一对极性相反的超宽带monocycle脉冲和一个超宽带doublet脉冲;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使用SOA级联一个PI的光子超宽带高斯脉冲的产生和全光调制方案。通过调整偏振控制器,正、负极性的超宽带monocycle和doublet脉冲可全部获得。利用SOA-XGM效应和PI的微分功能,可实现超宽带信号的脉冲形状调制;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基于SOA级联DWDM的光子超宽带产生和全光调制方案。改变探测光波长可产生正、负极性的超宽带monocycle和doublet高斯脉冲,可实现了多通道UWB信号产生和二进制相位编码的UWB信号产生。如果控制光信号本身包含信息,还可实现超宽带信号的脉冲幅度调制。

邱橙[9](2019)在《面向光子集成应用的有源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研究》文中认为光通讯技术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技术基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降临,整个社会对高速度、大容量、低延迟的信息交流需求正与日俱增。基于光子集成技术的光纤通讯技术方案在提高现有的信息交互速度和通讯容量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并已经被逐步应用在高速数据中心等光纤通讯核心系统当中。基于光子集成的光纤信号收发器是光纤通讯中的核心器件,然而它的制备存在制造工艺复杂、芯片制造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多模干涉波导结构是光子集成中一种常用的无源器件,它的结构简单、紧凑,非常利于加工,被大量的应用于功分器件、波分复用、光开关,光耦合器等领域。本文通过改进现有的III-V族激光芯片结构,在结构中引入有源的多模干涉波导结构作为分束器、耦合器和放大器的方式,提出一种在III-V族衬底上同样无需二次外延即可制作的光收发器结构,简化了现有的光子集成光纤收发器的工艺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基于III-V族多量子阱有源衬底的,无需二次生长的光子集成技术。通过在有源衬底上集成980nm波段的单模DFB半导体激光器和后端的片上光学放大器件,实现对激光器光束质量的优化,抑制腔面灾变效应和提高激光器输出功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并利用多种仿真方法对多模干涉波导结构进行仿真,通过对有源多模干涉波导(Active MMI)的工作方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有限时域差分算法,这种算法可对光场在Active MMI器件的中分布的动态特性进行跟踪和仿真,相较于传统的类似的算法,概算法消耗的计算资源很少,有利于进行大规模高精度的仿真计算。(2)设计并制作了一种以多模干涉波导作为激光谐振腔的半导体激光芯片;提出了DFB激光器加有源MMI共同作为激光器谐振腔的激光芯片结构,对这种结构进行的建模和仿真;采用Lastip软件计算横向光场分布图,PICS3D软件计算器件中载流子分布情况。并利用自行开发的FDTD算法对器件进行了仿真模拟;制备了相应的器件,对比相同长度和尺寸的脊型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电光转换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3)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聚合物平面光路混合集成平台的热光调制结构,通过引入石墨烯作为微加热丝,该结构有效的降低了传统热光调制结构的功耗,同时提升了传统热光调制结构的响应速度。在通过仿真模拟与传统器件进行性能对比的同时,还提出了具体制作工艺流程,分析并验证了这种结构与通用电源的兼容性和设计的容差范围。

易武秀[10](1996)在《光时分复用超高速光通信技术》文中指出介绍光时分复用(OTDM)超高速光通信系统的构成及近来国外发展趋势。重点介绍构成OTDM超高速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超短光脉冲发生技术、全光时分复用/去复用(MUX/DEMUX)技术、光定时提取技术等。

二、利用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作为高速光调制开关的2Gbit/s光学时分复用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作为高速光调制开关的2Gbit/s光学时分复用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RSOA再调WDM-PON接入网的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WDM-PON 的发展情况
        1.1.2 再调制无色 ONU 技术发展情况
        1.1.3 均衡技术和电色散补偿技术研究
    1.2 课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1.3 本论文的行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RSOA 特性以及上行再调制技术研究
    2.1 半导体光放大器
        2.1.1 SOA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1.2 RSOA 的一些基本方程
        2.1.3 RSOA 基本方程的解的推导
    2.2 RSOA 的输出波形与频谱研究
    2.3 RSOA 增益饱和的特性研究
    2.4 RSOA 再调制的 WDM-PON 系统及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RSOA 再调制系统中不同光调制格式的性能研究
    3.1 RSOA 的多个调制格式下的种子光
    3.2 RSOA 与上行再调制信号的性能测试
        3.2.1 RSOA 的增益饱和特性测试
        3.2.2 RSOA 种子光为连续光时的上行信号性能测试
        3.2.3 RSOA 种子光为不同调制信号的上行信号性能测试
    3.3 下行为 DPSK 的再调制系统在不同速率与距离下的性能研究
        3.3.1 种子光为 DPSK 光信号在不同速率下的测试
        3.3.2 种子光为 40Gbit/s DPSK 光信号在不同距离下的测试
    3.4 小结
第四章 电均衡下的最大传输距离的研究
    4.1 电色散补偿技术的研究
        4.1.1 色散的原理以及色散分析
        4.1.2 均衡原理的分析
        4.1.3 电均衡技术分析
    4.2 电均衡器技术下的系统性能实验与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 RSOA 的再调制系统的上行速率提升解决方案
    5.1 物理方法提高 RSOA 带宽
    5.2 光偏移滤波器提升速率的方案
        5.2.1 光偏移滤波器增大上行传输速率的机制研究
        5.2.2 结合光偏移滤波器的 RSOA 再调制系统测试
    5.3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附件

(4)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高速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纤通信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AOSP 中关键技术简述
    1.3 基于SOA 的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综述
        1.3.1 SOA 中存在的光-光相互作用机理
        1.3.1.1 SOA 中的XGM 效应
        1.3.1.2 SOA 中的XPM 效应
        1.3.1.3 SOA 中的FWM 效应
        1.3.1.4 SOA 中的NLPR 效应
        1.3.1.5 SOA 中四种非线性效应比较
        1.3.2 基于SOA 的AOSP 技术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1.3.2.1 波长变换
        1.3.2.2 3R 再生
        1.3.2.3 全光逻辑
        1.3.2.4 全光存储
        1.3.3 小结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理论及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SOA 中的基本方程
        2.2.1 载流子速率方程
        2.2.2 SOA 的传输函数
    2.3 SOA 中的XGM、XPM 特性分析
        2.3.1 工作机理分析
        2.3.2 “SOA+整形滤波器”对波长变换性能的提高
    2.4 SOA 中FWM 效应
        2.4.1 产生机理分析
        2.4.2 理论模型的建立
        2.4.3 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OA 的全光组播及串-并转换的研究
    3.1 引言
    3.2 利用“啁啾增强+色散压窄”技术实现光窄脉冲源的研究
        3.2.1 脉冲压窄原理
        3.2.2 利用相位调制器增强脉冲啁啾
        3.2.3 实验结果
    3.3 利用“谱展宽+谱切片+色散走离”技术实现波-时分脉冲源的研究
        3.3.1 谱展宽机理与切片脉冲质量分析
        3.3.2 利用偏振延时干涉仪实现谱切片的原理及实验
        3.3.3 采用“PDI 切片+色散走离”技术实现4×5 GHz、5×4 GHz 的波时分脉冲源的实验
    3.4 10 Gbit/s→4×10 Gbit/s 的全光组播实验
        3.4.1 实验原理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40 Gbit/s→4×10 Gbit/s 的全光串-并转换实验
        3.5.1 系统方案及特点
        3.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单个SOA 实现两路信号同时波长变换的研究
    4.1 引言
    4.2 SOA 中FWM 特性的实验研究
        4.2.1 泵浦与信号波长间隔对FWM 效率的影响
        4.2.2 泵浦、信号功率对FWM 效率的影响
        4.2.3 输入光之间偏振态关系对FWM 效率的影响
    4.3 基于SOA-FWM 的“两入两出”的AOWC 工作原理及实验研究
        4.3.1 实现方案及工作原理
        4.3.2 基于铌酸锂马赫-曾得电光调制器的ER 下降的RZ 信号产生
        4.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OA 的全光逻辑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单个SOA 多种非线性效应的、可重构的全光基础逻辑的实现
        5.2.1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2.1 整体实验装置及输入信号的产生
        5.2.2.2 基于SOA-FWM 的“与”逻辑实验结果
        5.2.2.3 基于SOA-XGM 的“非”、“(A|-) B ”、“或非”逻辑实验结果
        5.2.2.4 基于SOA-XGM 及SOA-FWM 的“同或”逻辑实验结果
    5.3 基于两个SOA 级联的全光半加器、半减器的实现
        5.3.1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2.1 整体实验装置
        5.3.2.2 全光半加器实验结果
        5.3.2.3 全光半减器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目前的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高速光时分复用(OT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速光传输的发展方向
    1.2 OTDM 及其关键技术
        1.2.1 超短光脉冲生成技术
        1.2.2 全光时分复用技术
        1.2.3 全光解复用技术
        1.2.4 高速光信号的损伤检测和损伤抑制技术
        1.2.5 全光时钟恢复技术
        1.2.6 全光2R/3R 再生技术
    1.3 光信号处理的核心问题
    1.4 OTDM 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SOA 仿真模型及其在光开关分析中的应用
    2.1 SOA 数学描述模型
        2.1.1 窄带小信号模型
        2.1.2 宽带大信号模型
        2.1.3 多波耦合模型
        2.1.4 SOA 的FWM 描述模型
    2.2 SOA 模型算法
        2.2.1 波前算法
        2.2.2 系统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OA 相位调制效应的解复用技术
    3.1 基于XPM 效应的光开关
        3.1.1 交叉相位光开关的原理
        3.1.2 交叉相位光开关的结构
        3.1.3 光开关的传输函数
        3.1.4 现有光开关性能描述参数及其局限性
        3.1.5 EICR 和CICR 描述光开关性能的优势
    3.2 SOA 的相位起伏和增益起伏
        3.2.1 相位起伏和增益起伏的关系
        3.2.2 αN 及αeff 的性质
    3.3 近波长光开关解复用性能分析
        3.3.1 近波长光开关原理
        3.3.2 近波长光开关解复用性能
    3.4 同频光开关解复用性能分析
        3.4.1 同频光开关原理
        3.4.2 同频光开关解复用性能
    3.5 远波长光开关解复用性能分析
        3.5.1 远波长光开关原理
        3.5.2 远波长光开关解复用性能
    3.6 三种光开关解复用性能分析小结
    3.7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OA 频移效应的解复用技术
    4.1 基于XGM 效应的解复用
    4.2 FWM 效应
    4.3 基于FWM 效应的解复用
    4.4 新型移频效应光开关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色散监测技术
    5.1 光损伤监测技术
    5.2 PM-AM 转换色散监测
        5.2.1 工作原理
        5.2.2 理论模型
        5.2.3 实验结果
        5.2.4 结论
    5.3 边带功率监测方案
        5.3.1 工作原理
        5.3.2 技术方案
        5.3.3 实验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6)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高速动态特性及应用于光信号处理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信号处理中的非线性光学器件
    1.3 SOA 中的非线性效应
    1.4 SOA 的超快动态特性及研究意义
    1.5 基于 SOA 超快动态特性的超高速光信号处理的研究现状
    1.6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SOA 的基本理论及数值模型
    2.1 引言
    2.2 SOA 的理论基础
        2.2.1 SOA 中基本的物理过程
        2.2.2 SOA 的超快非线性过程
    2.3 SOA 中的基本方程
        2.3.1 载流子速率方程
        2.3.2 场传输方程
    2.4 SOA 数值模型
        2.4.1 扩展的场传输方程
        2.4.2 增益和相位模型
        2.4.3 增益色散
        2.4.4 场传输方程的数值求解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OA 增益和相位恢复特性的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SOA 基本特性分析
        3.2.1 增益色散的分析
        3.2.2 Fiber-to-Fiber 增益特性的分析
        3.2.3 SOA 的工作区选择
    3.3 超短脉冲在 SOA 中的传输特性
    3.4 SOA 增益和相位动态特性的分析
        3.4.1 SOA 内载流子密度和温度的变化
        3.4.2 带内超快非线性效应对 SOA 增益和相位恢复特性的影响
        3.4.3 带间效应对增益和相位恢复速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OA 超快相位恢复特性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SOA 增益和相位恢复特性的实验研究
        4.2.1 静态测量
        4.2.2 动态测量
        4.2.3 SOA 超快增益和相位恢复特性的分析
    4.3 SOA 有效线宽增强因子时分变化特性的分析
        4.3.1 有效线宽增强因子的概念
        4.3.2 有效线宽增强因子时分变化特性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OA 频率啁啾特性及失谐滤波器减小 SOA 码型效应的原理分析
    5.1 引言
    5.2 SOA 的数值滤波模型
    5.3 重复频率脉冲入射下的 SOA 频率啁啾特性的分析
    5.4 码型效应引起的频率啁啾变化特性的分析
    5.5 失谐滤波器消除码型效应的原理分析
    5.6 蓝移失谐滤波过程中产生过冲现象的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向传输模式下 SOA 超快动态特性及全光波长转换的研究
    6.1 引言
    6.2 对向传输模式下 SOA 动态特性的数值分析
        6.2.1 对向传输模式下 SOA 增益、相位变化的数值模型
        6.2.2 不同传输模式下 SOA 增益、相位及啁啾动态特性的分析
        6.2.3 SOA 有源区长度对 SOA 增益和相位动态特性的影响
        6.2.4 对向传输模式下 SOA 工作条件对增益和相位动态特性的影响
    6.3 基于 SOA 对向传输模式的高速全光波长转换的研究
        6.3.1 工作原理
        6.3.2 实验方案
        6.3.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论文的主要内容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OTDM/WDM混合通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光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
    1.2 波分复用(WDM)技术
        1.2.1 时分(TDM)复用技术
    1.3 OTDM的关键技术
        1.3.1 重复频率很高的超短脉冲光源
        1.3.2 复用解复用技术
        1.3.3 时钟提取技术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5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 SOA的特性研究
    2.1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2.1.1 自相位调制(SPM)
        2.1.2 交叉相位调制(XPM)
        2.1.3 四波混频(FWM)
    2.2 SOA的基本特性
        2.2.1 SOA的增益饱和效应
        2.2.2 SOA的非线性特性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SOA的时分解复用研究和仿真
    3.1 Mach-Zender干涉仪型光开关研究
        3.1.1 基本原理
        3.1.2 开关窗口研究
    3.2 TOAD型光开关研究
        3.2.1 Sagnac干涉环
        3.2.2 TOAD的基本原理
        3.2.3 TOAD的开关窗口研究
    3.3 基于SOA的时分解复用
        3.3.1 SOA参数测量
        3.3.2 基于SOA-MZI型的时分解复用仿真
        3.3.3 基于TOAD型的时分解复用仿真
    3.4 两种解复用结构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OTDM/WDM混合系统研究
    4.1 引言
    4.2 WDM/OTDM混合组网的三种方式
        4.2.1 WDM/OTDM独立组网
        4.2.2 OTDM复用WDM光
        4.2.3 WDM复用OTDM光
    4.3 OTDM/WDM系统间接口研究
        4.3.1 基于MZI的全光数据格式转换方案
        4.3.2 基于TOAD的全光数据格式转换方案
        4.3.3 NRZ-to-RZ数据格式转换
        4.3.4 RZ-to-NRZ数据格式转换
    4.4 全光波长转换
        4.4.1 基于MZI的波长转换器件
        4.4.2 基于TOAD的波长转换器
    4.5 OTDM/WDM系统的限制因素
    4.6 OTDM/WDM系统仿真
        4.6.1 OTDM/WDM独立组网
        4.6.2 WDM复用OTDM光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光网络若干关键功能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光通信网络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1.2 光纤环形激光器研究进展
    1.3 全光时钟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1.4 全光超宽带产生和调制技术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工作
2 半导体光放大器应用的理论基础
    2.1 半导体光放大器概述
    2.2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发展趋势
    2.3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超快动态特性
    2.4 本文工作涉及的半导体光放大器非线性效应
    2.5 本文工作中使用的宽带半导体光放大器理论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半导体光放大器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
    3.1 引言
    3.2 主被动锁模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环形激光器的数值研究
    3.3 基于RSOA非线性偏振旋转的主被动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3.4 使用色散补偿光纤和延时干涉仪的波长可切换锁模光纤激光器
    3.5 本章小结
4 半导体光放大器多波长光纤环形激光器
    4.1 引言
    4.2 基于FP-SOA的可调谐多波长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
    4.3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环形激光器的多波长梳产生
    4.4 波长可切换、可调谐的单纵模双波长掺铒光纤环形激光器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的全光时钟恢复
    5.1 引言
    5.2 基于保偏光纤环镜和SOA锁模光纤环形激光器的NRZ-DPSK数据全光时钟恢复
    5.3 基于RSOA的非线偏振旋转效应的振幅均衡全光时钟恢复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法布里-珀罗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时钟恢复
    6.1 引言
    6.2 基于FP-SOA和SNPS的单波长和多波长RZ数据全光时钟恢复
    6.3 基于FP-SOA和SNPS的NRZ和NRZ-DPSK数据全光时钟恢复
    6.4 基于单个FP-SOA的单波长和多波长RZ数据全光时钟恢复
    6.5 本章小结
7 全光超宽带信号产生和调制
    7.1 引言
    7.2 基于单个偏振干涉仪的全光超宽带信号产生
    7.3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级联偏振干涉仪的全光超宽带信号产生和调制
    7.4 基于SOA-XPM和DWDM滤波的全光超宽带信号产生和调制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英文缩写简表

(9)面向光子集成应用的有源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集成光子学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2.1 InP基的光子集成
        1.2.2 硅基的光子集成技术
        1.2.3 平面光混合集成技术
        1.2.4 三种光子集成技术的比较
    1.3 应用于相干通讯和高速数据中心领域的光子集成收发器的研究现状
        1.3.1 InP基光子集成收发器的研究现状
        1.3.2 硅基光子集成收发器的研究现状
        1.3.3 硅基光子集成与InP基光子集成在相干通讯应用领域的对比
        1.3.4 光子集成技术遇到的挑战和发展的方向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
        1.4.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本论文的创新
第2章 光子集成器件的模拟仿真
    2.1 引言
    2.2 光子集成器件的数值仿真方法
        2.2.1 耦合模理论和分析方法
        2.2.2 传输矩阵法
        2.2.3 有限元法
        2.2.4 光束传播法
    2.3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和有源多模波导器件的仿真
        2.3.1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2.3.2 仿真有源多模干涉波导器件时所遇到的问题
        2.3.3 改进的FDTD算法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二次外延的Ⅲ-Ⅴ族半导体激光芯片的设计方法、制备工艺和表征方式
    3.1 Ⅲ-Ⅴ族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2 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芯片设计
        3.2.1 边发射激光器的横向外延结构的设计
        3.2.2 边发射激光器的平面结构的设计
    3.3 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制备
        3.3.1 外延生长技术
    3.4 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表征
        3.4.1 激光器的功率-电流-电压关系
        3.4.2 激光器的特性表征
        3.4.3 边发射激光器的远场分布和发散角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源多模干涉波导结构的理论分析
    4.1 多模干涉波导结构
        4.1.1 无源多模干涉波导结构在光子集成领域的应用
        4.1.2 有源多模干涉波导结构在光源器件中的应用
    4.2 多模干涉波导结构的理论基础
        4.2.1 无源多模干涉波导的基本原理
        4.2.2 有源多模干涉波导的基本原理
        4.2.2.1 模式增益
        4.2.2.2 折射率变化
        4.2.3 利用有源多模干涉波导的设计和制作的器件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合增益耦合分布反馈光栅的多模干涉波导半导体激光器
    5.1 引言
    5.2 结合了增益耦合式DFB光栅的有源MMI激光芯片的结构
        5.2.1 器件的结构与设计
        5.2.2 器件的制备过程
        5.2.3 器件的测试结果和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一种新型的利用石墨烯作为加热器件的聚合物混合波导热光相位调制器结构
    6.1 混合集成光子集成技术中的热光相位调制器
    6.2 用石墨烯作为加热部分的新型聚合物热光调制结构
        6.2.1 新的热光调制结构和与其相对应的工艺实现方法
        6.2.2 新结构的仿真模拟和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利用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作为高速光调制开关的2Gbit/s光学时分复用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作为高速光调制开关的2Gbit/s光学时分复用实验[J]. 邱昆,高以智,周炳琨. 光学学报, 1991(01)
  • [2]基于RSOA再调WDM-PON接入网的关键技术的研究[D]. 蒋莉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2)
  • [3]一种新型的光学时分复用系统的设计及实验[J]. 邱昆,梅克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2(01)
  • [4]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高速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D]. 张立台. 天津大学, 2009(12)
  • [5]高速光时分复用(OT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李利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08(12)
  • [6]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高速动态特性及应用于光信号处理的基础研究[D]. 陈立功. 电子科技大学, 2013(11)
  • [7]OTDM/WDM混合通信系统研究[D]. 石万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8]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光网络若干关键功能中的应用研究[D]. 王飞.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9]面向光子集成应用的有源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研究[D]. 邱橙.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9(08)
  • [10]光时分复用超高速光通信技术[J]. 易武秀. 光通信研究, 1996(03)

标签:;  ;  ;  ;  ;  

以半导体激光放大器为高速光调制开关的2Gbit/s光时分复用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