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电力公司新组建(改组)领导名单

各电力公司新组建(改组)领导名单

一、新组建(改组)各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名单(论文文献综述)

廉晓红[1](2019)在《中国共产党党组制度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指明中共党组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制度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的一个重要制度创造,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非党的组织和机构中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途径。中共党组的存在以及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重要抓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本文对中共党组制度的研究置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中,通过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共党组发展情况进行了宏观的历史考察和认真的梳理总结,积极探究中共党组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共党组发展可以分为提出确立、发展承续、全面建立、弱化撤销、曲折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等六个不同阶段的观点。在中共党组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本文力求厘清中共党组在这个时期发展的脉络,研究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在提出确立阶段,中共党组组织建设先于制度完善的特点非常突出,在中共四大正式提出中共党组的前身——中共党团的概念之前,中共党团就已经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成立了。在发展承续阶段,中共七大正式将中共党团更名为中共党组,开始了中共党组发展的新里程。在全面建立阶段,中共党组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同频共振,为适应革命战争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掀起了全面建立的热潮。在弱化撤销阶段,受毛泽东几次重要批示的影响,中共党组从全面建立开始走向逐步弱化,最终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再无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被迫全部撤销。在恢复发展阶段,中共党组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构想的影响下,中共党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党的十三大后经历了再次被撤销的命运,只不过这次撤销范围较小,局限在政府机关的范围之内。1989年政治风波结束后,党中央吸取教训,加强对中共党组的建设,中共党组又逐步走向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加强了对中共党组制度的规范化建设,研究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这是第一部完整系统的中共党组制度规定,为中共党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共党组的发展有过坦途,更经历过挫折,有过全面建设的大好形势,更经历过被全面撤销的艰难境地。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党组展现出了异乎顽强的生命力,朝气蓬勃地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彰显了中共党组制度本身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党组必将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梅阳[2](2019)在《军民融合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权力结构、政策过程与国防工业治理》文中研究指明

张一龙[3](2018)在《中国特高压(上)——来自山西的追寻与眺望》文中认为你是谁?一块乌黑的煤炭,还是一朵雪白的浪花?一缕金色的阳光,还是一阵浑黄的狂风,抑或一股琥珀般的油液?这些都不重要,你终究是一道激射的电流,仿佛锃亮的钢鞭截断黑暗,从此百川归海,千万里追寻澄澈初心。——题记第一章决战前后持续多日的攻击之后,终于迎来决战时刻。一轮冷月高挂空中,寒风凛冽。附近村庄的百

高玉婷[4](2016)在《中央国有企业重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引擎”。从全球范围来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大企业集团的运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行为,实际上已成为是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更加深远。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以及作为“精锐部队”的中央企业,是助推中国经济实现快速赶超的强大引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拉动国内经济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维护本国企业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利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条必由之路。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15年9月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制定中央企业结构性调整与重组方案,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形成股权结构多元化、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这为未来的国企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并购重组作为提高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其成效到底如何,怎样发挥其在提升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中央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中央企业重组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对国内外关于国际竞争力和企业重组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竞争力与企业重组的相关理论,并对中央企业重组与央企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通过进一步分析中央企业的性质和地位,说明了增强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而重组是提升央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进而建立了“一个标杆、两个层次,四个维度”的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提出了提升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六大路径,即“做大——扩大企业规模”路径、“做强——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路径、“做优——提升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路径、“世界一流——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管理”路径以及“机遇——改善外部竞争环境”路径和“政府——深化国企改革”路径。其次,通过分析中央企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对中央企业规模、发展速度、经济地位、运营效益和行业布局等多维度研究的基础上对从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沿革和重组模式等方面的总体形势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说明央企重组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总体而言,中央企业并购重组与整合取得了显着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央企业的布局结构得到优化,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着增强,运营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但央企“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行业布局有待改善,国际化经营还处于较低水平。接下来,对我国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研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世界500强企业作为标杆进行分层次、多维度地深入比较,分析了目前我国央企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与世界500强的优势和差距。尽管中央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成效斐然,但与国际一流企业仍存在较明显的差距。虽然我国已明确提出了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企业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离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随后,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在2006年至2014年间的财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的中央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南北车重组、中粮和华润三个案例解析,在此基础上探析重组对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后,借鉴国外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从影响我国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作为落脚点,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于彬[5](2011)在《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电力产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对其他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对电力产业的规制进行研究,推进其市场化进程,有助于实现整个国家的体制转轨。俄罗斯与中国从计划经济时期起,就具有很多相似的特点,电力产业规制改革都以效率的提高为目标。由于改革的约束条件不同,两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形成了不同的路径。本论文紧紧围绕中俄两国电力产业改革在约束条件方面的差异,以及在这种差异下进行的规制改革进行论述。在一个转轨国家规制改革框架之下,考察约束条件下形成的产权形式、市场结构以及规制制度及其对规制改革绩效的影响。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从电力产业及其规制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中俄两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比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角度提出了本文的论题。其次,从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以及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最后,分别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创新之处、研究方法以及结构安排。第二章旨在为本文建立分析框架。本文对中俄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的研究从规制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在规制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利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对电力产业市场结构改革进行分析,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对产权改革进行分析,利用转轨经济理论对规制改革道路选择的特定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形成了专门针对转轨国家规制改革问题研究的框架。对于转轨国家来说,特定约束条件下形成的产权形式、市场结构形式以及相应的规制制度,共同决定了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绩效。第三章比较中俄两国规制改革的约束条件。不同的约束条件形成了两国各自的转轨道路和策略,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电力产业规制改革,包括产权改革、市场结构改革以及规制制度改革的道路和策略,最终影响规制改革的绩效。第四到第六章分别对两国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形成的影响规制绩效的产权制度、市场结构和规制制度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第四章从产权制度的角度进行。各国在规制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产权形式,无论国有还是私有,都有其理论支撑。中俄两国也形成了不同的产权形式,中国以国有为主,俄罗斯则以私有为主。产权制度的不同,受两国规制改革目标及约束条件的影响。第五章从市场结构的角度进行比较。在引入竞争机制的结构改革方面,俄罗斯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一方面由于中国在电力各环节分离的技术上落后于俄罗斯;另一方面,与中国渐进改革过程中出现新的利益集团,形成了中期现状偏好,进而对进一步改革阻挠有关。第六章从规制制度改革的角度进行比较。规制制度由规制方法和规制体制两部分组成。规制方法改革是指以激励性规制取代传统规制,为企业效率提高提供激励。规制体制是指规制机构的设置、规制立法及其实施。规制体制对规制承诺的可信性产生影响,最终对规制改革的绩效产生影响。第七章对规制改革绩效进行评价。对两国绩效的比较分别从总量、价格、产业效益和企业效率四个角度进行。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短期绩效优于俄罗斯,主要是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渐进改革为电力产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俄罗斯的激进改革则造成了产量下降,虽然实现了改革不被逆转的政治目标,但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长期绩效方面,俄罗斯的发展潜力可能优于中国。这是因为,中国的渐进改革从比较容易进行的增量改革方面着手,对经济中的存量成分改革并不彻底,产权改革缓慢、市场竞争结构没有完全形成、规制制度还需完善。产权、竞争、规制的基础框架搭建并没有完成,这成为经济绩效进一步提升的“瓶颈”。而俄罗斯以巨大代价换来了有助于提高效率的体制框架的基本确立,因而只需要在现有框架下推进改革,便可能带来经济绩效的快速增进。第八章为结论与启示。首先,对中俄两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的路径进行总结。中国走的是“协调渐进”改革道路,而俄罗斯的改革路径则可以总结为“从非协调激进到协调渐进”的改革路径。其次,总结了影响规制改革绩效的因素。最后,针对中俄两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建议。中国规制改革最大的制约是传统“行政垄断”体制下形成的“政企同盟”,只有破除“政企同盟”导致的规制阻滞,才能使规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并取得良好绩效。对于俄罗斯来说,在规制框架基本建立的情况下,防止规制改革倒退则是规制改革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

王经纬[6](2008)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理论与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我国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经过了历次不断的改革和发展,目前以2002年“厂网分开”为标志的改革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协调好市场化改革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成本次可加性和网络经济概念的梳理和讨论,以及对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过程,并对各阶段自然垄断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的回顾和评述,分析了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的缺陷,并对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其次,在引入管制概念的基础上,对自然垄断产业管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本文介绍了国外电力产业改革的历程和我们在里面所学到的经验。第四,之后本文在该部分介绍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最新情况。最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电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应建议。

杨甲镛[7](2007)在《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研究: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每隔5年均开始一场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的改革。每个时期都具有改革的内的必然性与外的必要性。内的必然性就是指职能转变。外的必要性也是指国际化。职能转变是市场化的要求,国际化就是意味着中国的历史经验面向世界标准。为了实现职能转变与国际化,中国政府重新改政府本身的特点、地位、工作方式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状态下,决策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最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比如说,指导路线、改革目标与方向是中国共产党该决定的。按照党决定的路线、目标、方向,政府具体安排改革的内容与具体的措施。即,党决定原则性的政策,政府决定技术上的具体方式。所以每次进行的机构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就是因为每次机构改革的路线、方向、目标不同。党的决定通过公式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传到政府部门。所以为了充分理解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首先研究每次进行机构改革的路线、方向、目标。没有充分理解党的政策与想法,根本不知道改革结果的不同原因。在此篇论文中,我将会强调这一点。那么什么东西影响到党的决定?对于改革方针的内外环境与领导人的认识是不会轻视的。从以上力量转化为政府领导者的观念和认识。所以每次改革之前都有三个东西:思想解放、领导更换、新的理论。如市场化则要求领导入学习市场知识,法制化则要求学习法制知识。问题是这些效应如何产生。这是很重要的。这论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如下。改革动力(背景)→主体(领导人)选择→改革结果。即,不同的背景和认识产生不同的结果。

许洁[8](2007)在《转轨期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力产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决定了它是政府规制的重要对象。转规期我国电力产业放松规制与规制重建的初始条件与西方国家不同。所以仅仅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电力规制的思路来解决我国电力产业规制问题,会将大量中国应该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置于脑后,而且会混淆西方国家电力产业规制问题与我国当前面临的电力产业规制问题的性质。 本论文紧紧抓住“转轨期”和“电力产业”两个关键词,基于我国电力产业的产业特征,从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制度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分析研究我国在电力产业放松规制和规制重建的特殊时期,电力产业规制什么、如何规制问题。 论文首次运用制度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产业规制变迁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电力产业规制变迁的动力,指出当前电力产业规制在规制权力、规制能力、规制对象和规制目标上的阻碍。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电力产业规制重建要完成的四大任务:面向竞争的产权改革与结构调整、根据电力产业特性对产业进行分类规制、渐进地推进激励性电价规制方式和建立规制治理制度。为使政府规制能达到最理想状态,论文第一次建立了电力产业政府规制运行评估体系,对政府规制运行状况进行动态评估。 对于如何完成规制重建的四大任务,论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在结构重组上,现阶段在经济比较发达、技术比较先进和电网比较完善的区域电力市场可采用批发竞争模式,而在其他区域电力市场采用单一购买者市场模式。在产权改革方面,要通过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以及战略性机构投资者进入,实现产权多元化,推进电力产业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 在规制内容方面,转轨期电力产业规制的内容要与电力产业的特征与转轨期的特征相适应,对非自然垄断环节和垄断环节进行分类规制,并加强社会性规制。 在渐进式推进激励性规制方面,提出建立煤电联动机制,逐步解决“一厂一价”和分三步走实现竞价上网,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激励性规制方式,并渐进式地推进的政策建议。 在解决规制失灵问题方面,提出把治理理念引入政府规制过程中来,建立电力产业的内部规制治理机制和外部规制治理机制。建立内部规制治理机制要明确界定电力规制机构的属性,建立健全规制机构的组织体系,合理配置规制权力。外部规制治理机制就是要在电力产业规制过程中建立一种制度化的外部约束力,包括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完善电力规制法律体系。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运行评估体系通过规制过程与规制效果两个维度来考察。规制过程主要是考察自主度、参与度、强硬度、救济度、透明度和界定度,规制效果主要是结构度、潜力度、效益度和可持续度。论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进行目标评价、建立相应评价模型,通过专家调研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首次提出“政府规制运行指数”及其计算模型,作为衡量我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

井志忠[9](2005)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推进》文中研究指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电力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实行了多种模式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改革的目标是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降低电价。实现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一是对电力工业国有资本实行民营化,出售给股民或外国公司等;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三是打破独家垄断经营,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在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政府主导,立法先行,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学基础,同时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虽然发生了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和美、加8·14 大停电这样的改革失误,但总体上,电力市场化改革使许多国家电力工业的效率大大提高,电力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供不应求的局面,电价大幅度下降,服务质量也明显改善。

陈春武[10](2004)在《J公司绩效管理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网公司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一方面电力企业重组后,电网公司不仅要面对来自整个社会的竞争,还要面对电力企业之间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对电网公司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优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电力企业长期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与市场化运营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应对挑战,转变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已成为电网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和J公司原有绩效考核体系的分析,结合公司基础管理现状提出了以绩效考核为切入点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思路。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开篇回顾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历史。由于电力工业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建国后它已经过了10次变革。随着政企分开,市场化经营的深入,尤其是当国资委以出资人的身份管理分拆后的各个电力企业时,需要企业经营者以全新的思路考虑管理问题。接下来对绩效管理理论作了概念性研究,并从思想认识、定位、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以及绩效反馈和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分析了J公司绩效管理的现状。J公司从2003年开始就把绩效管理列入年度奋斗目标,其绩效考核制度也基本涵盖了企业运行的多个方面。但其定位还主要在完成任务和决定利益的分配上,在绩效管理的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然后从J公司的主营业务和环境分析出发,基于战略目标的指导提出了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目的和原则,从总体框架上讨论了绩效管理三个层次的构成,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实施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渐进模式。最后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以绩效考核为切入点详细探讨了绩效管理系统整个流程的设计。在绩效计划环节结合目标管理的思想,利用KPI(关键业绩指标)方法建立了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在绩效评价环节简单介绍了员工素质手册的建立和定性指标的行为锚定法量化的具体方法。最后还摘要讨论了应如何建设与绩效管理系统配套的一系列制度与措施。

二、新组建(改组)各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名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组建(改组)各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名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党组制度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中共党组的前身——中共党团的提出与确立(1921—1927)
    第一节 党团制度的缘起与无产阶级政党组建党团
        一、党团制度的起源
        二、无产阶级政党组建党团
        三、国民党党团
    第二节 中共党团组织的出现与党团制度的正式确立
        一、中共党团组织的出现与基本情况
        二、中共党团制度的正式建立与法理确认
    第三节 中共党团组织出现原因探究
        一、苏联向中国进行革命输出的必然结果
        二、适应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实践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奋斗目标不断谋求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早期中共党团组织的功能作用
        一、大力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为党在农村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积极推动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
第二章 中共党团的进一步发展与承续(1927—1945)
    第一节 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党团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中共党团干事会的成立
        二、八七会议的召开与白色恐怖下的中共党团建设的推进
        三、中央第17号通告对于党团和其他党群组织关系处理的规定
    第二节 在土地革命风暴中的中共党团的发展
        一、中共六大对党团制度的规范与强化
        二、在处理苏维埃与党的关系中的中共党团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与第一个中共党团制度条例的出台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团的调整与加强
        一、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党团组织建设政策的调整
        二、皖南事变与中共设置党团政策的改变
        三、抗日根据地内中共党团组织建设
        四、中共七大党章将中共党团更名为中共党组
第三章 中共党组的全面建立(1945—1954)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的发展
        一、中共党组在解放区政府和群团组织中的逐步设立
        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相关制度规定
        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党组的全面设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政权系统中普遍设立中共党组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政权系统中设立中共党组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群众团体系统中设立中共党组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共党组建设特点
第四章 中共党组的逐步弱化与撤销(1954—1977)
    第一节 毛泽东的批示与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一、毛泽东的批示对政务院党组运转机制的影响
        二、政务院党组干事会的更名与撤销
        三、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与中共党组设置的变化
    第二节 中共八大召开后中共党组的弱化
        一、中共八大党章关于中共党组的规定
        二、中央财经、政法等5个小组的成立
        三、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党组改建为党委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共党组的撤销
        一、中央国家机关和群团组织中共党组的撤销
        二、在中共九大党章中取消关于中共党组的规定
第五章 中共党组在曲折中继续发展(1977—2012)
    第一节 中共党组的重新恢复
        一、十一大党章恢复对中共党组设置的规定
        二、在政权系统和群团组织中中共党组的恢复设置
        三、十二大党章对中共党组设置的系统规范
    第二节 中共党组的再次撤销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政治体制改革
        二、党的十三大的召开与中共党组的再次撤销
    第三节 中共党组的重新建设与发展
        一、1989 年政治风波与中共党组的重新建设
        二、十四大党章对中共党组规定的修改
        三、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首次提出
第六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党组的新发展(2012 年至今)
    第一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党组的守正创新
        一、十八大党章中有关中共党组的规定
        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的出台
        三、两个与中共党组相关规则办法的制定
        四、中共党组、部门党委、机关党委等的区别
    第二节 党的十九大后中共党组的创新发展
        一、十九大党章中有关中共党组的规定
        二、《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的出台
        三、《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的正式颁布
    第三节 新时代中共党组发展的原因探究
        一、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供重要组织制度保障
        二、新时代推进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适应了新时代中共党组制度自身规范建设的现实需要
    第四节 新时代中共党组的作用发挥
        一、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中的作用发挥
        二、在重要经济组织中的作用发挥
        三、党组性质党委的作用发挥
        四、在人民团体和文化组织中的作用发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中央国有企业重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1.2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2.1.3 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2.1.4 关于企业重组的相关理论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研究
        2.2.2 企业重组相关理论研究
        2.2.3 中央企业重组相关理论研究
第3章 企业重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3.1 中央国有企业重组与国际竞争力理论
        3.1.1 中央企业的内涵
        3.1.2 中央企业的性质和地位
    3.2 增强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性
    3.3 重组是提升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3.4 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4.1 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4.2 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层的解释说明
    3.5 基于中央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
        3.5.1 构建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3.5.2 中央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内涵
第4章 中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重组历程
    4.1 中央企业的发展现状
        4.1.1 规模总量
        4.1.2 发展速度
        4.1.3 经济地位
        4.1.4 运营效益
        4.1.5 行业布局
    4.2 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历史沿革
        4.2.1 起步阶段(2003 年—2010年)
        4.2.2 发展阶段(2010年—2013年)
        4.2.3 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4.3 中央企业重组的主要模式
        4.3.1 横向联合
        4.3.2 纵向联合
        4.3.3 混合重组
        4.3.4 海外并购
    4.4 中央企业重组的主要成效与问题
        4.4.1 主要成效
        4.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5.1 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5.1.1 世界500强企业概述
        5.1.2 我国中央企业在世界500强的地位
    5.2 中国央企与世界500强的比较分析
        5.2.1 中国央企与世界500强的多维度比较
        5.2.2 中央企业国际化的成就与差距
第6章 中央企业重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6.1 基于AHP方法的实证分析
        6.1.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1.2 实证分析过程
    6.2 中央企业重组案例分析
        6.2.1 横向并购:南北车强强联合
        6.2.2 纵向并购: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蓝图
        6.2.3 混合并购:华润集团的多元化经营
第7章 国外大型企业并购重组的比较与借鉴
    7.1 世界五次企业并购重组的浪潮
        7.1.1 第一次并购浪潮:横向为主的并购
        7.1.2 第二次并购浪潮:纵向为主的并购
        7.1.3 第三次并购浪潮:混合为主的并购
        7.1.4 第四次并购浪潮:金融杠杆为主的并购
        7.1.5 第五次并购浪潮:跨国为主的并购
    7.2 美国和日本的大企业成长模式
        7.2.1 美国的企业并购重组
        7.2.2 日本的企业并购重组
    7.3 比较与借鉴
第8章 提高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8.1 外部环境提升策略
        8.1.1 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央企战略转型新飞跃
        8.1.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筑央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8.2 内部环境提升策略
        8.2.1 通过行业重组加速产业升级,提升中央企业发展活力
        8.2.2 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8.2.3 大力推行科技创新,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8.2.4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附表1; 2003年-2015年央企国内重组概况
附表2:中央企业海外并购概况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回顾与评述
        1.2.1 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研究回顾
        1.2.2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研究回顾
        1.2.3 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研究回顾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转轨国家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分析框架
    2.1 自然垄断及其规制
        2.1.1 自然垄断
        2.1.2 规制
        2.1.3 规制改革
    2.2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及规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2.2.1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
        2.2.2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2.3 转轨国家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
        2.3.1 转轨国家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的内容
        2.3.2 转轨国家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绩效
第3章 经济转轨与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
    3.1 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历程比较
        3.1.1 中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历程
        3.1.2 俄罗斯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历程
    3.2 转轨约束下的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道路及策略选择
        3.2.1 中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的转轨约束
        3.2.2 俄罗斯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的转轨约束
    3.3 电力产业规制改革与经济转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比较——产权改革
    4.1 自然垄断产业的产权改革
        4.1.1 转轨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私有化的动因
        4.1.2 转轨国家自然垄断产业国有控制的动因
    4.2 中国电力产业产权改革
        4.2.1 中国电力产业产权改革历程及现状
        4.2.2 中国电力产业产权结构及原因分析
    4.3 俄罗斯电力产业产权改革
        4.3.1 俄罗斯电力产业产权改革历程及现状
        4.3.2 俄罗斯电力产业产权结构及改革前景
    4.4 本章小结
        4.4.1 中俄电力产业产权改革历程及现状比较
        4.4.2 中俄电力产业产权改革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5章 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比较——结构改革
    5.1 自然垄断产业结构改革
        5.1.1 纵向一体化与纵向分拆的选择
        5.1.2 横向垄断与横向竞争的选择
    5.2 中国电力市场结构改革
        5.2.1 发电环节
        5.2.2 输电、供电环节
        5.2.3 电力市场组织
        5.2.4 小结
    5.3 俄罗斯电力市场结构改革
        5.3.1 结构改革方案的确定
        5.3.2 结构改革的正式实施
        5.3.3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比较——规制制度改革
    6.1 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制度的内容
        6.1.1 规制方法
        6.1.2 规制体制
    6.2 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制度比较
        6.2.1 进入规制
        6.2.2 价格规制
        6.2.3 规制机构
        6.2.4 规制法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绩效比较
    7.1 中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绩效分析
        7.1.1 总量情况
        7.1.2 价格水平
        7.1.3 产业效益
        7.1.4 企业效率与A-J效应
    7.2 俄罗斯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绩效分析
        7.2.1 总量情况
        7.2.2 价格水平
        7.2.3 产业效益
        7.2.4 企业效率——以"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为例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启示
    8.1 中俄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的不同路径选择
        8.1.1 中国:协调渐进改革
        8.1.2 俄罗斯:从非协调激进改革到协调渐进改革
    8.2 中俄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的不同结果
    8.3 影响规制改革绩效的因素
        8.3.1 改革的宏观环境
        8.3.2 改革的互补性
        8.3.3 改革的战略选择:由易到难还是由难到易
    8.4 中俄规制改革中的制约因素与应对
        8.4.1 中国:破除规制阻滞
        8.4.2 俄罗斯:防止规制改革倒退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理论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自然垄断理论及其经济特征
        2.1.1 自然垄断理论的相关概念
        2.1.2 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
    2.2 自然垄断情况下的政府管制
        2.2.1 政府管制的概念
        2.2.2 管制的类型
        2.2.3 管制的方式
        2.2.4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理论依据
    2.3 电力产业管制与竞争的理论基础
        2.3.1 电力产品与电力产业概念
        2.3.2 电力产品特性分析
        2.3.3 电力产业的特性
        2.3.4 政府对电力产业的管制
    2.4 电力产业改革模式分析
        2.4.1 模式一:纵向一体化垄断
        2.4.2 模式二:单一买方(发电独立性结构)
        2.4.3 模式三:趸售竞争(输电开放性结构)
        2.4.4 模式四:零售竞争(输配电开放型结构)
3 国外国家相关电力体制改革经验
    3.1 英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3.1.1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历程
        3.1.2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原则
        3.1.3 英国电力体制改革具体措施
    3.2 美国电力体制改革
    3.3 国外电力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3.3.1 充分准备,立法先行
        3.3.2 高层决策,政府推动
        3.3.3 分步实施
        3.3.4 业务分解,集中管理
4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
    4.1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
        4.1.1 集资办电阶段(1985-1996)
        4.1.2 公司制改组阶段(1997-1999年)
        4.1.3 市场化改革阶段(2000年以来)
    4.2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4.2.1 重组国有电力资产
        4.2.2 建立电力监管机构
        4.2.3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4.2.4 借鉴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分布实现电力市场的零售竞争
5 我国当前市场化改革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5.1 我国当前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5.1.1 电监会的作用有待明确
        5.1.2 电力结构尚需优化
        5.1.3 厂网分开的现状
        5.1.4 煤电之争与煤电联动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5.1.5 电价机制有待完善
    5.2 对策
        5.2.1 明确目标,坚持电力体制改革
        5.2.2 放宽市场准入,吸引资本投资
        5.2.3 优化电力结构
        5.2.4 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7)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研究: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研究范围与方法、资料与概念
    第四节、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政府体制改革
    第一节、中国改革的基本价值:改革、发展、稳定
    第二节、制度建设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节、小结
第三章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第一节、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指导路线的转变
    第二节、政府体制改革措施
    第三节、职能转变:政府体制改革的方向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 计划经济时期国务院改革:1982-1992
    第一节、1982年改革的成果
    第二节、1988年改革的成果
    第三节、改革的评价
第五章 市场经济时期国务院改革:1993-现在
    第一节、1993年改革的成果
    第二节、1998年改革的成果
    第三节、2003年改革的成果
    第四节、改革的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特点与意义
    第一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
    第二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附录

(8)转轨期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经济发展要求加快电力发展
        1.1.2 电力产业需要政府规制
        1.1.3 转轨期的电力产业市场化需要规制变革
        1.1.4 转轨期电力产业的规制改革是系统性长期性的
    1.2 前人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1.2.1 对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的研究
        1.2.2 直接针对电力产业政府规制研究
        1.2.3 电力产业改革模式研究
    1.3 相关界定
        1.3.1 转轨期电力产业的特点
        1.3.2 政府规制的含义
        1.3.3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制度
        1.3.4 自然垄断的治理与政府规制的治理
    1.4 论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5.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5.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转轨期电力产业规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
        2.1.1 规模经济
        2.1.2 范围经济
        2.1.3 网络经济与自然垄断
        2.1.4 可竞争理论
        2.1.5 自然垄断边界的动态变化
    2.2 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
        2.2.1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
        2.2.2 规制经济理论
        2.2.3 激励性规制理论
        2.2.4 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
        2.2.5 政府规制理论的借鉴
    2.3 政府规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2.3.1 英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
        2.3.2 美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
        2.3.3 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电力产业规制改革总结
第3章 我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变迁
    3.1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的变迁历程
        3.1.1 制度与制度变迁
        3.1.2 转轨期我国电力产业的规制目标
        3.1.3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变迁的历史
        3.1.4 电力产业规制变革的路径总结
        3.1.5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变迁的动力
    3.2 我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变革的特殊性
        3.2.1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制度变革体现了很强的路径依赖性
        3.2.2 电力产业的垄断呈混合形式
        3.2.3 电力产业规制中政企关系是制度安排的结果
    3.3 当前我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阻滞
        3.3.1 规制权力分配上条块分割、层层审批,电监会规制名大于实
        3.3.2 规制部门缺乏必要的规制能力
        3.3.3 行政垄断大量存在,以省为壁垒现象严重
        3.3.4 真正的市场主体并没有产生
        3.3.5 缺乏规范的行业自律体系
        3.3.6 在破除垄断和保证电力改革安全性之间摇摆不定
第4章 规制重建之一:面向竞争的产权改革与结构调整
    4.1 产权改革与市场竞争
        4.1.1 有效市场竞争
        4.1.2 产权改革
        4.1.3 产权结构和市场竞争共同决定产业绩效
    4.2 转轨期电力产业的结构调整
        4.2.1 电力产业市场结构类型及我国的选择
        4.2.2 我国电力产业的资产重组
    4.3 转轨期电力产业的产权改革
        4.3.1 产权改革是建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
        4.3.2 电力产业产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4.3.3 电力产业产权改革的出路
第5章 规制重建之二:根据电力产业特性对产业分类规制
    5.1 竞争环节规制
        5.1.1 引入竞争后继续规制原因
        5.1.2 不对称规制
        5.1.3 进入规制
        5.1.4 市场秩序规制
    5.2 垄断环节规制
        5.2.1 垄断环节规制的原因
        5.2.2 垄断环节的价格规制
        5.2.3 公平接入规制
        5.2.4 普遍服务与交叉补贴
    5.3 社会性规制
        5.3.1 社会性规制的原因
        5.3.2 安全性规制
        5.3.3 环境规制
        5.3.4 供给义务规制
第6章 规制重建之三:渐进地推进激励性规制方式
    6.1 公平报酬率规制
        6.1.1 公平报酬率规制的定价原理
        6.1.2 公平报酬率的确定
        6.1.3 公平报酬率规制的成绩与局限性
    6.2 激励性规制
        6.2.1 激励性规制的经济原理
        6.2.2 几种具体的激励性规制方式
        6.2.3 激励性规制的在电力产业的应用
    6.3 我国电力价格规制现状与发展方向
        6.3.1 转轨期电价规制的目标
        6.3.2 我国现行电价体系
        6.3.3 我国电力价格规制现状
        6.3.4 我国电力价格规制方式的选择
第7章 规制重建之四:通过规制治理解决电力规制失灵
    7.1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失灵
        7.1.1 规制权力行使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7.1.2 电力产业规制中的利益集团行为
        7.1.3 电力产业规制过程的失灵
    7.2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的内部治理
        7.2.1 电力产业规制机构的属性
        7.2.2 电力产业规制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
        7.2.3 电力产业规制的权力安排
    7.3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的外部治理
        7.3.1 电力产业规制的公众参与机制
        7.3.2 电力产业法律规制
第8章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运行的系统评估
    8.1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运行系统评估方法──层次分析法
        8.1.1 构建政府规制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
        8.1.2 构造判断矩阵并请专家填写
        8.1.3 层次权重值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8.1.4 各层次组合权重的计算
    8.2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运行评估指标体系
        8.2.1 建立电力产业政府规制运行评估体系的作用原则
        8.2.2 规制治理与规制绩效的文献综述
        8.2.3 电力产业政府规制运行状态评估体系的构成
        8.2.4 评价指标的计量
    8.3 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确定功能指标权重
        8.3.1 目标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及指标权重
        8.3.2 准则层对指标层的判断矩阵
        8.3.3 确定各分析指标相对于总体目标的权重
第9章 总结与思考
    9.1 本文主要观点总结
    9.2 本研究的后续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9)电力市场化改革: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推进(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和主要观点
        一、论文结构
        二、主要观点
第二章 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内涵
    第一节 电力行业的特点
    第二节 政府对电力工业的宏观管理与市场监管
    第三节 电力行业协会的功能
        一、英国电气协会
        二、美国电力企业协会
        三、日本的中央电力协议会和电气事业联合会
        四、欧洲电力企业联合会(EURELECTRIC)和国际电力生产者与销售者联盟(UNIPEDE)
    第四节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第三章 市场化改革前电力工业管理体制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前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
        一、市场化改革前电力工业实行垄断经营的原因
        二、市场化改革前电力工业的所有制性质多以国有(联邦、州)为主的原因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前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类型
        一、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的模式——州属发输电公司和地方配电公司
        二、法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模式——全国性垂直垄断管理的公有电力公司
        三、日本电力工业管理模式——十大垂直垄断的私有化电力公司
        四、美国电力工业管理模式——私有制为主的多模式垄断电力公司
    第三节 市场化改革前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作用和存在的缺陷
        一、市场化改革前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作用
        二、市场化改革前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
第四章 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分析
    第一节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内因
        一、发电科技创新对电力经营管理体制的冲击
        二、输电科技创新对电力经营管理体制的冲击
        三、配电科技创新对电力经营管理体制的冲击
    第二节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外因
        一、电力全球化的促进
        二、社会各界对打破电力垄断的强烈呼声
        三、国际组织的政策扶持
第五章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第一节 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垄断行业必然实行垄断经营
        二、自然垄断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对社会有利的方面
        三、自然垄断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对社会不利的方面
        四、自然垄断行业实行垄断经营的效应
        五、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程度
        六、自然垄断行业的解制
    第二节 电力行业的解制与市场化改革
        一、电力市场的基本结构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后市场操纵力的削弱与存在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后市场竞争效率的提高与缺乏
第六章 若干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
    第一节 英国: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始作俑者
        一、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历程
        二、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原则
        三、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创新
        四、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法国:反对破碎化以实现规模经济
    第三节 日本:稳步推进市场自由化
        一、日本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二、日本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特色
    第四节 美国:两种方案两个结果
        一、加州电网市场化改革
        二、PJM 电网市场化改革
    第五节 俄罗斯:波折颇多,缓慢前行
        一、俄罗斯电力工业概况
        二、俄罗斯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
        三、俄罗斯电力市场化改革解析
    第六节 欧盟:倡导建设统一电力市场
第七章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目标、途径
        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目标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点
        一、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
        二、形成市场定价机制
        三、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
    第三节 电力市场化改革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普遍做法
        一、政府主导,立法先行
        二、总体设计,分步实施
    第四节 电力市场化改革展望
第八章 电力监管
    第一节 监管的含义
    第二节 电力工业监管的基本内容
        一、电力监管的定义与性质
        二、电力监管制度的发展过程
        三、电力监管的基本原则
        四、电力监管模式
    第三节 现代电力监管制度的特点
    第四节 电力监管机构的设置、职能与监管方式
        一、电力监管的任务
        二、电力监管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划分
        三、电力监管方式
    第五节 电价管制
第九章 电力市场
    第一节 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电力市场的定义
        二、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
        三、电价是电力市场的杠杆和核心内容
    第二节 电力市场的基本原则
        一、发电厂间的平等竞争
        二、用户间的平等
        三、电力市场的公开性
        四、电力市场应扩大参与者自由选择的权力
    第三节 电力市场交易中心
        一、电力市场交易中心是建立电力市场的保证
        二、电力市场竞价模式
    第四节 英国电力市场
        一、电力库(P00L)模式
        二、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模式
第十章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败笔——加州电力危机和美、加8·14 大停电事故
    第一节 加州电力危机
        一、加州电力危机的爆发
        二、加州电力危机爆发的原因
        三、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
        四、加州电力危机后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反思——从加州电力危机看电力市场化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美、加8·14大停电事故
        一、8·14 大停电事故的发展过程
        二、8·14 大停电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8·14 大停电事故暴露的主要问题及教训
        四、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否是造成8·14 大停电事故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 加州电力危机和美、加8·14 大停电事故对世界电力发展和电力改革的影响
第十一章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
    第一节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一、集资办电阶段(1985-1996 年)
        二、公司制改组阶段(1997-1999 年)
        三、市场化改革阶段(2000 年以来)
    第二节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措施
        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
        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三节 深化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展望
        一、积极稳妥建设电力市场
        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三、加快电力法制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四、充实完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功能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10)J公司绩效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1.1 电力体制改革历史回顾
        1.1.2 由国资委法规看管理的发展趋势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绩效管理系统理论认识
    2.1 绩效管理概念
        2.1.1 什么是绩效
        2.1.2 企业内部绩效的影响因素
        2.1.3 什么是绩效管理
    2.2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
        2.2.1 绩效考核的概念
        2.2.2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J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及分析
    3.1 J公司概况
        3.1.1 J公司简介
        3.1.2 J公司组织结构
    3.2 J公司绩效管理的现状
    3.3 思想认识分析
    3.4 绩效考核定位分析
    3.5 绩效考核指标与标准分析
        3.5.1 考核指标与标准的确定过程
        3.5.2 考核指标与标准的内容
    3.6 绩效考核方法分析
        3.6.1 三个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的方法
        3.6.2 对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年度实绩考核的方法
    3.7 绩效反馈和改进分析
    3.8 绩效考核结果利用及配套制度分析
第四章 J公司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讨论
    4.1 环境分析
        4.1.1 业务分析
        4.1.2 面临的新环境
        4.1.3 绩效管理各相关利益者分析
    4.2 发展战略分析
    4.3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4.3.1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目的
        4.3.2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
    4.4 绩效管理系统基本框架设计
    4.5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模式的选择
第五章 由绩效考核切入的绩效管理系统设计
    5.1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准备工作
        5.1.1 关键参与者选择
        5.1.2 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和绩效管理的组织制度
    5.2 直属企业绩效考核目标和指标的设立
        5.2.1 目标设立的影响因素
        5.2.2 平衡记分卡体系设计
        5.2.3 供电公司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5.2.4 定量指标的衡量标准说明
        5.2.5 定性指标的衡量标准说明
    5.3 绩效管理实施体系
        5.3.1 持续的绩效沟通
        5.3.2 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5.4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5.4.1 绩效考核的组织
        5.4.2 考核成绩的计算
    5.5 绩效反馈与改进系统设计
        5.5.1 绩效反馈
        5.5.2 绩效分析与改进体系
    5.6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系统的设计
    5.7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配套措施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声 明
附 录
    附表1 历年发用电设备容量比(1981~
    附表2 J公司基层企业领导目标责任制业绩考核指标及打分规定
    附录3 供电公司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示例
    附录4 定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附录5 2003年领导班子目标责任业绩考核情况
个人简历

四、新组建(改组)各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名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党组制度的历史考察[D]. 廉晓红.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2]军民融合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权力结构、政策过程与国防工业治理[D]. 梅阳.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3]中国特高压(上)——来自山西的追寻与眺望[J]. 张一龙. 黄河, 2018(01)
  • [4]中央国有企业重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高玉婷. 辽宁大学, 2016(03)
  • [5]中俄电力产业政府规制改革比较研究[D]. 于彬. 辽宁大学, 2011(01)
  • [6]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理论与问题研究[D]. 王经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8)
  • [7]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研究: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中心[D]. 杨甲镛. 复旦大学, 2007(08)
  • [8]转轨期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D]. 许洁. 同济大学, 2007(02)
  • [9]电力市场化改革: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推进[D]. 井志忠. 吉林大学, 2005(06)
  • [10]J公司绩效管理系统设计[D]. 陈春武. 清华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各电力公司新组建(改组)领导名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