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级人员考题及答案(三)

无损检测级人员考题及答案(三)

一、无损检测等级人员考试试题选答(3)(论文文献综述)

晏飘[1](2020)在《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是考核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并已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但目前实用类文本阅读无论是从深度、广度来看,研究都还不够。本文以恢复高考以来贵州历年高考阅读试题为例,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文本材料、试卷题型、考查标准等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解答和教师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应提出建议,冀此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在该类文本的教学和解题方面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贵州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研究。绪论部分对近年来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同时对研究意义进行陈述、对相关研究概念进行必要的界定。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梳理贵州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各个时期以及高考改革的各个阶段,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贵州高考语文卷选用情况。第二章主要从考查的能力层级、选文的来源、文本呈现方式以及试题的题目类型、分值变化等方面对贵州省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近几年考试中学生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失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一线教师教学实用类文本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提高一线教师在实用类文本体裁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孙晶晶[2](2020)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学生的智能倾向性特征为依据,研究设计科学恰当的教学策略及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予以实施,分析实际的应用效果。本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汇总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课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启示。第三部分是对上海地区初中生智能倾向性的实践调查。调查对象是上海市的两所民办中学和两所公办中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初中生的“优势智能”是音乐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男生的逻辑-数理智能优于女生;女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和音乐智能优于男生;男女生其余智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第四部分主要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策略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着重研究与物理学科联系较为密切的四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性现状,开发相应的物理教学策略。第二板块是基于初中生的八项智能特点,设计高效的物理教学策略。第五部分是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主要设计了两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另一种是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在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教学模式,包括两者的相互渗透方式,渗透意义及实施的具体操作步骤。第六部分以问卷调查、学生的成绩及师生访谈结果为评判依据,分析了第五章两个案例的实施过程及其应用效果,结论显示:两个案例均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收获、不足、改进方案及研究的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四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设计高效的物理教学模式,并予以实施,突破了传统只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的训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了初中物理教学。

陈月明[3](2019)在《高考语文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以2011—2018年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自2007年开始,高考按“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执行,高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划分为三大类:一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其中文学类文本因其本身的丰富性、多义性、含蓄性等特点,导致考生的得分率较低,学生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有待提高。本论文以2011—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为研究对象,对试题本身的命题思路和命题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试题的不足之处提出命题建议,以便于在试题的观照下,与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对目前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提出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从而以试题为导向,有效地促进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具体的研究内容分为三方面:首先,在文学类文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近八年的高考阅读试题进行分析,分别从试题形式、试题内容和试题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试题形式稳中有变,题型上,以客观选择题+主观论述题为主;赋分上,以2017年为分水岭,分值比例大体不变;文体类型上,兼顾小说和散文两种体裁,但仍以小说为主。试题内容主要从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分析,选文主题丰富,设题更趋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并呈现出对审美鉴赏能力侧重考查的趋势。试题评价主要从相关人员对历年试题的看法和试题难度两方面切入,评价以试题优点分析居多,试题难度从2017年开始略有降低。其次,在试题分析的基础上,对试题的命题走向进行分析。通过对命题特点的总结,分析试题在考查目标、选材角度和能力要求方面的侧重点,指出以“核心素养”立意、体现人文关怀、注重思维考查的特点。并针对试题命制的不足之处,在选文删改、能力考查和答案设置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最后,以调查访谈结果为依据,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习经历,对目前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阅读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的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总结实际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期望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在新课标的引导以及高考阅读试题的导向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邓赛娇[4](2015)在《基于冗余信息理论的完形填空效度验证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完型测试是一项广泛使用的测试手段,以其方便经济的特点获得了试卷开发者的认可,但是又倍受争议,因此对完形填空的研究也不在少数。本文回顾了其起源、发展、类型、考点层次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更着重介绍了申农等人创立的信息论以及在其基础上所提出的核心概念冗余信息,并从语言的冗余性、语言冗余的功能、影响语言冗余度的因素、冗余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英语篇章中的冗余性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主要对基于冗余信息理论的完形填空效度验证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探索高考英语卷、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等完形填空的效度验证,以期发现考卷中的完形填空信息层面是否集中于某一个层面。该研究着力于解决三个问题:(1)完形填空信息层面判定多层面分布情况如何?(2)学生完形填空信息层面判定多层面的分布情况如何?(3)同时考虑多个信息层面对完形填空信息层面效度检验的影响如何?针对这三个问题,本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英语测试做了实证研究。针对这些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本研究的对象是18名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一的学生,18名湖南某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湖南某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职教师、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职教师、湖南某高中英语教师各-名。职业技术学院大一的学生需完成的这一份调查问卷包含四篇完形填空试题以及试题后面所附的问卷,完形填空试题分别取自2010年湖南卷完形填空一和完形填空二、2011年上海卷、2012年全国卷1,硕士研究生需完成的这一份调查问卷包含三篇完形填空试题以及试题后面所附的问卷,完形填空试题分别取自2006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卷、2007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卷、2008年英语专业四级卷。3名专家需完成一份包含以上7个完形填空的试题以及试题后的问卷调查。针对提出的三个问题,在冗余信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的实践,利用调查问卷和SPSS21.0数据分析系统,通过两次调查问卷的填写,对每道题的信息层面进行了确定。选取的115道试题中有95道完形填空试题信息层面评判可以确定为基于一个确定的信息层面,有20道试题的评判可以基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信息层面进行考虑,多信息层面分布占所有采集试题量的17%。学生多信息层面判定在完形填空试题的答题过程中分布很广,所占比例很高,都超过了50%。笔者以2010年湖南高考英语卷卷完形填空(填空)为例,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验证了同时考虑决定答案的关键信息涉及的所有层面对完形填空信息层面效度检验有显着的影响。从试验可以得知,采用信息层面验证方法对学生的答题行为进行判定时,同时考虑决定答案的关键信息涉及的所有层面是更为恰当的检验方法。在检验过程中,对于涉及到的多个信息层面,只要学生选取了其中的某一个层面,就应该纳入正确的答题行为,予以接受和肯定,从而使完形填空信息层面效度验证的准确性得到提高和精确。该研究在取样和试卷数量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对学生完形填空信息层面多层面判定分布情况的实际原因分析还未涉及,但主要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对完形填空层面信息效度验证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探索。由于此次研究的受试对象数目有限,样本量有限,导致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研究的结果仅供参考。

文勇军[5](2012)在《在线培训考试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在线培训考试系统是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和学校教育的主要补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约束,成了现代企业培训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本文针对某企业需求,采用B/S架构,运用ASP.NET技术和SQL Server2000平台,设计实现了一种在线培训考试系统,该系统由考试管理、人工阅卷、我的考试、基本设置、系统管理、考试信息、交流互动等10个功能模块组成。重点阐述了组卷模块、阅卷模块、积分和级别管理模块,实现了组卷、考试、评分、积分、级别的自动化管理,使整个培训和考试流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通过员工阅读业务资料和考试结果获得积分和级别的办法来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采用了晋级的概念,模拟考试增加个人积分,正式考试消耗个人积分的办法,结合级别的管理,加强了对员工培训效果的考核,在培训考试模式上有一定的创新。系统测试分析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十项功能全部满足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适合1000人以下培训规模的企业培训考试用。该系统还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视频技术进一步改进,增加主观题的阅卷和防止请人代考等功能。

来志武[6](2008)在《兰州石化在建造师制度实施后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工程建设行业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将对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以来,兰州石化公司下属的工程建设企业分别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参加了一、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和考试。由于考核认定对项目管理人员在资历和学历方面限制较严,通过考核认定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数很少;从2005年至今,通过考试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项目管理人员比例相对不高。按照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向建造师执业资格过渡的期限要求,2008年2月底以后,公司下属的工程建设企业存在建造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在项目经理资质向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期间,由于2003年以后一级、二级项目经理不再通过行政审批产生,兰州石化下属的工程施工和总承包企业普遍存在一级、二级项目经理不能满足承揽的工程建设项目需要的问题;过渡期满后,由于通过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考核认定的人数较少,存在建造师的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同时现有的部分建造师不具备担任项目经理的能力;2007年11月,建设部发文规定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通过申报获得建造师临时执业资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企业建造师数量不能满足企业资质需要和承揽项目需要的问题;但是,如果企业仍然不采取措施培养足够、合格的建造师,在2013年建造师临时执业资格到期后,企业仍会面临建造师数量和能力不能满足企业资质及承揽项目要求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对企业在建造师制度实施后存在的问题以及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一方面通过采取组织培训、奖励措施、鼓励参加二级建造师考试、营造积极成为建造师的环境、对不能胜任项目经理的建造师加强培养等具体措施培养更多合格的建造师,另一方面要运用薪资手段、职位手段、企业文化和精神鼓励留住现有的建造师,从而为兰州石化公司下属工程建设企业的发展提供项目管理人力资源保障。

张存静[7](2008)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是目前社会及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该文件指明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对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也做出了指导性说明。但是,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刚刚问世,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特殊性的研究及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实践尚未付诸阙如。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目前我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工作做得并不理想:许多学校并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总结性评价,更谈不到评价的科学性;进行总结性评价的学校或地区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过于单一、缺乏代表性,不宜在大范围内使用。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英国、美国、印度等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发达的国家在内容和形式及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具有许多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用于我们的实际。作者选取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进行了个案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些许借鉴。本论文仅代表作者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理论和实践的些微思考,希望以本文的写作为起点,与广大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开展严谨的实践研究,探索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本文共分六章,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然后对本文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如评价、总结性评价、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等。在第二章中,作者分别介绍了英国、美国两个信息技术发展比较早、比较成功的国家在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方面的经验,并指出了两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发展对我国的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相关启示。第三章中,作者尝试使用内容——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对初中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提取内容点,细化并明确了具体的评价内容,建构了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体系。第四章论述了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形式和结果处理方式,在测试形式方面,作者借鉴李艺教授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的研究》中对题目类型的分类方法,结合第三章中对内容点的分析,给出了在实践中所用试题的各题型和分值的对应关系。第五章中,在第三章及第四章评价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兖州市第二十中学初中一年级的评价试题。并于2007年12月27日在该校实施了初测。测试结束后,对试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有问题的题目并进行修改,然后又实施了第二次测试和分析,最终得到一份相对科学的总结性评价试题。在本论文的最后,作者进行了论文理论及实践总结,找出了本论文设计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述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侯怀书[8](2005)在《齿轮环激光焊缝深度超声检测的研究》文中认为超声波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材料及机械零部件的微观组织、微观及宏观不连续性的评价与检测中。针对具体的被检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同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超声换能器,才可将被检试件中的非连续性等准确检出或精确定位。 本研究的检测目标是齿轮环激光焊缝熔深,检测基于以下原理:焊接良好的区域,超声波几乎可完全透过,而非焊接或者焊接不佳的区域由于存在界面造成超声波反射;利用换能器在齿轮内孔中移动两次接收到反射波,通过测量换能器两次接收到反射波之间所移动的距离确定焊缝熔深。 针对齿轮环激光焊缝这一特殊被检对象,本研究首先设计球面聚焦超声换能器声透镜,然后开发设计特殊的声透镜,并分别将两种声透镜应用于超声换能器中。此外,依据被检齿轮制作一校准件,对换能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设计的换能器不仅检测灵敏度相对球面聚焦换能器提高30分贝,信噪比也有显着提高,各检测结果的误差值相对球面聚焦换能器大大减小。因此,实际检测齿轮环焊缝熔深时,采用新设计超声换能器。 为实现齿轮环激光焊缝深度的自动检测,本研究设计专门的检测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检测采用高速数据同步采集系统,快速采集来自超声探伤仪器的信号,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对各种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机械传动系统具备超声换能器在齿轮内孔中匀速上升,齿轮同时旋转的能力。整套检测装置运转平稳、可靠性高。

林旭[9](2003)在《全国统一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利用》文中研究表明考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既是现代考试流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促进考试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利用,建立严格的考试质量控制措施,并及时发现考试中的问题,不仅对该考试本身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保证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培养质量和国家宏观控制硕士研究生质量,进而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结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考试分数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获取反映试题和考试质量指标的各种数据,同时结合目前实际工作开发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统计分析系统,运用该系统对2002年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了统计分析,用于指导2003年度命题,并用该系统对2003年度该考试全国报名信息进行了汇总、校验和统计分析。 论文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概述了考试的概念、分类和各类考试的特点,分析了考试与教育测量和教育统计的关系,之后介绍了考试结果统计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性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从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的角度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考试结果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归纳总结考试质量分析的教育测量学指标: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论述了四度分析的概念、特点、方法和相互关系,并对目前常用的测量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三章通过实验分析,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对2001、2002年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中报考人数较多,涉及范围较广、较具典型性的五个外国语语种和六个一级学科分别进行了系统的抽样统计分析,包括试卷整体分析和项目分析,重点对英语考试结果进行完整的统计分析,从量化的角度反映了试卷和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题的质量,并对考生的人群状况,以及违纪情况作了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建立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统计分析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模块,给出了系统运行实例。 第五章是对本文工作的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相关研究作了展望。

杨李娜[10](2003)在《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大学入学考试是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桥梁,是大学教育的起点,历来是教育界研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关节点。台湾的大学联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1954年至2001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学术资料,对台湾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认真系统地研究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对于促进大陆高考改革的深化具有借鉴作用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主题,着重对台湾的大学联考与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改革作了具体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理论分析,以点面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从而揭示了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规律与基本特征,为当前高考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为绪论和正文共六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绪论主要界定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台湾的一些专用名词,归纳两岸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回顾分析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论述了台湾大学联考的渊源和创立、发展、演变以及革新。考察了台湾的大学联考自1954年至2001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围绕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与科目、招生方式、招生机构等方面深入分析联考的发展变化。第三章专章论述了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系统梳理了自1992年以来至2002年大学多元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与变化,探讨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及今后发展趋势,评价大学多元入学的利弊,总结经验。第四章以台湾的推荐甄选入学途径为个案,研究分析推荐甄选的由来、实施状况、追踪调查结果以及实行近十年来的优缺点,充分肯定作为大学入学选拔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推荐甄选是可行的。第五章分别从高等教育的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多元智力理论、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考试理论等多视角分析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的发展背景、历程、特点、影响因素等。第六章进一步探索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和改革对大陆高考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作用,总结两岸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并结合现实提出相应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对策和初步构想。 通过分析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并与大陆的高考比较,运用大量第一手材料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试图得出以下一些基本结论: 第一,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从最初的创立,到发展和“联招新制”的演变,再到多元化时期,四个时期各有自己的特征:从考试内容、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的变化上看,坚持统一考试、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在此基础上,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单一化倾向,探索考试内容的弹性化、考试科目设置的多样化,考试方式的多元化;从招生方式的发展演变看,从最初的联招创立,“联招新制”的变革,发展到目前的多元化入学;从招生机构上看,大学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大学在招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第二,从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制度之一—推荐甄选的个案研究和多视角的理论分析发现,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多元化评价学生能力的方式是可行的,在具体操作上,要不断加强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如在多样性招生、多元化考试、评价的同时,规范操作过程,适当限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第三,从考试发展规律上看,无论怎样变化、改革,始终坚持统一考试,坚持考试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选拔人才的原则,这也是大规模考试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选择。 第四,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今后的发展,应是以统一的基础知识考试为主,辅之以多元化的手段评价学生的多元才能,以多样化的招生方式实现招收适才适性适听的学生,实现学生、大学、高中之间充分的双向选择,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学的特色需求、高中的教学改革。 因此,台湾的改革方式直接为我们的高考改革提供经验,它是考试园地的一块“试验田”。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一个受到多方面影响的选拔高级人才的制度,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来考虑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它往往受到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社会习俗、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影响。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以统一的基础知识考试为本,从单一方式向多元化的入学途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形势和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需要,从单一的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向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方向发展。今后高考的改革,探索考试、招生和评价的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应是适应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

二、无损检测等级人员考试试题选答(3)(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损检测等级人员考试试题选答(3)(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第一章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试题命题依据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试题的命题依据
    第二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原则
    第三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卷选用情况
    第四节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演变进程
第二章 高考语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第一节 考查能力层级的分析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和命题情况分析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失分原因
    第四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规律及趋势
第三章 高考背景下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节 联结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内容
    第二节 分体裁进行阅读教学
    第三节 教师教学准备精细化
    第四节 学生知识储备及解题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课题的提出背景
        1.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2.1.1 多元智能理论的形成背景及产生依据
        2.1.2 多元智能理论的结构和要点
        2.1.3 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教育的适应性
    2.2 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启示
第3章 初中生智能倾向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来源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
    3.4 初中生的多元智能现状整体特征
    3.5 初中生智能差异性分析
        3.5.1 性别差异性分析
        3.5.2 学校差异性分析
    3.6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3.7 初中生智能倾向性调查结果的启示
第4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4.1 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
        4.1.1 基于语言智能规范物理学术用语
        4.1.2 基于逻辑-数理智能拓宽物理思维
        4.1.3 基于空间智能呈现物理图像
        4.1.4 基于身体-动觉智能发展物理实验教学
    4.2 多元智能助力初中物理教学
        4.2.1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化
        4.2.2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促进科学探究深入化
        4.2.3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师生反思全面化
第5章 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5.1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模式探析
        5.1.1 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简介
        5.1.2 两者的渗透方式
        5.1.3 两者的渗透意义
    5.2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探析
        5.2.1 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简介
        5.2.2 两者的渗透方式
        5.2.3 两者的渗透意义
第6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6.1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实践研究
        6.1.1 研究方案
        6.1.2 实践研究过程
        6.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2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实践研究
        6.2.1 研究方案
        6.2.2 实践研究过程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实施建议
    7.3 本课题研究的前景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智能倾向性调查问卷
附录 B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物理“竞答游戏”实践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 C 教学设计(一)
附录 D 教学设计(二)
致谢

(3)高考语文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以2011—2018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第一节 试题形式
        一、题型设计与赋分情况
        二、考查的文章体裁
    第二节 试题内容
        一、选材角度
        二、能力要求
    第三节 试题评价
        一、各界评价
        二、试题质量
第二章 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优缺点及建议
    第一节 命题特点
        一、考查目标:以“核心素养”立意,突显学科功能
        二、选材角度:选材具有时代性和多样性,体现人文关怀
        三、能力要求:侧重鉴赏评价与探究能力,注重思维考查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选文删改情况严重,文体特征削弱
        二、偏重文学形象鉴赏,能力层级不均
        三、探究题开放度不够,答案缺乏弹性
    第三节 命题建议
        一、合理删改选文,突出文体特征
        二、均衡能力层级,优化设题梯度
        三、注重文本探究,预设多元答案
第三章 高考试题观照下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节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基于黄冈地区四所高中的调查
        一、主要方法与教学效果
        二、主要问题:应试导向偏重,课外阅读薄弱
    第二节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升学任务艰巨,文本教学受限
        二、学生层面:课业负担繁重,阅读感悟缺乏
    第三节 优化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层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阅读教学
        二、学生层面:建构个性化阅读经验,提升文学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冗余信息理论的完形填空效度验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完形填空概述
        1.1.1 完形填空的类型
        1.1.2 影响完形填空难度的因素
        1.1.3 完形填空考点层次
    1.2 完形填空研究综述
        1.2.1 完形填空的发展
        1.2.2 完形填空的研究
第二章 C.E.Shannon的信息论
    2.1 信息论的发展
    2.2 信息论的核心-冗余
第三章 实验方法
    3.1 实验设计
        3.1.1 研究问题
        3.1.2 实验对象
        3.1.3 实验工具
    3.2 实验过程
        3.2.1 数据收集
        3.2.2 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完形填空试题中多信息层面分布情况
    4.2 学生在完形填空试题答题过程中多信息层面的分布情况
    4.3 考虑跨信息层面与否对完形填空效度验证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Acknowledgements

(5)在线培训考试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内容
        1.3.3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
    2.1 体系结构
    2.2 WEB技术
        2.2.1 服务端开发技术
        2.2.2 数据库技术
    2.3 开发平台与工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分析
    3.1 系统功能分析
    3.2 系统用例分析
        3.2.1 顶层用例图
        3.2.2 考试管理用例图
        3.2.3 题库管理用例图
        3.2.4 用户权限管理用例图
        3.2.5 信息管理用例图
        3.2.6 论坛管理用例图
        3.2.7 投票管理用例图
    3.3 动态模型分析
        3.3.1 组卷
        3.3.2 模拟考试
        3.3.3 正式考试
        3.3.4 试卷评分
        3.3.5 积分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库设计
    4.1 关系数据库设计规范要求
    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登录
    5.2 考试管理
        5.2.1 题库管理
        5.2.2 组卷规贝设置
        5.2.3 人工组卷
    5.3 人工阅卷
    5.4 统计查询
        5.4.1 试卷查询
        5.4.2 试题分析
        5.4.3 学习简历查询
        5.4.4 个人资料查询
        5.4.5 证书统计
    5.5 信息管理
        5.5.1 信息维护
        5.5.2 论坛管理
        5.5.3 投票管理
    5.6 基本设置
        5.6.1 主题设置
        5.6.2 题型设置
        5.6.3 级别参数设置
    5.7 系统管理
        5.7.1 区域字典设置
        5.7.2 单位字典设置
        5.7.3 用户管理
        5.7.4 权限管理
    5.8 我的考试
        5.8.1 模拟考试
        5.8.2 正式考试
    5.9 考试信息
    5.10 交流互动
        5.10.1 论坛互动
        5.10.2 参与投票
    5.11 我的帐户
        5.11.1 个人资料
        5.11.2 修改密码
        5.11.3 学习简历
    5.12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3 压力测试
    6.4 安全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兰州石化在建造师制度实施后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步骤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我国的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2.1 我国项目经理资质管理
        2.1.1 项目经理资质等级
        2.1.2 项目经理资质考核和注册
        2.1.3 项目经理资质向建造师执业资格过渡的相关问题
    2.2 我国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2.2.1 我国实施建造师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2.2.2 建造师的定位和职责
        2.2.3 建造师的级别和专业
        2.2.4 建造师的主要执业范围
        2.2.5 建造师的注册和继续教育
    2.3 我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2.3.1 我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管理和内容
        2.3.2 参加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条件
        2.3.3 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与培训
    2.4 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区别和关系
        2.4.1 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区别
        2.4.2 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关系
    2.5 建造师临时执业资格
        2.5.1 申请建造师临时执业资格的条件
        2.5.2 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的管理和使用
        2.5.3 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的期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兰州石化建设企业建造师现状
    3.1 公司下属的施工和工程总承包企业
        3.1.1 建设公司
        3.1.2 维达公司
        3.1.3 工程公司
        3.1.4 其它施工单位
    3.2 建造师制度实施前后工程建设企业的变化
        3.2.1 建造师制度实施前公司工程建设企业的状况
        3.2.2 建造师制度实施后公司工程建设企业的变化
    3.3 兰州石化建设企业的建造师情况
        3.3.1 考核认定情况
        3.3.2 考试情况
        3.3.3 建造师临时执业资格申报和批准情况
        3.3.4 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造师制度实施后存在问题分析
    4.1 调查问卷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4.1.3 问卷的数据分析
    4.2 访谈
        4.2.1 访谈的目的和实施
        4.2.2 访谈结果分析
    4.3 国外建造师制度对比分析
        4.3.1 英国的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4.3.2 澳大利亚的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4.3.3 美国的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4.3.4 对比研究结果分析
    4.4 建造师需求分析
        4.4.1 承揽项目对建造师的要求
        4.4.2 企业资质方面对建造师的数量要求
        4.4.3 相关文件对工程总承包企业建造师的要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兰州石化下属工程建设企业的对策
    5.1 工程建设企业环境分析
    5.2 采取措施让项目管理人员成为建造师
        5.2.1 组织培训
        5.2.2 采取奖励措施
        5.2.3 鼓励部分人员参加二级建造师考试
        5.2.4 营造积极成为建造师的环境
        5.2.5 对不能胜任项目经理的建造师加强培养
    5.3 采取措施留住现有的建造师
        5.3.1 薪资手段
        5.3.2 运用职位手段
        5.3.3 运用企业文化和精神鼓励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关于建造师制度和考试的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综述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成果
    第二节 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一、评价
        二、总结性评价
        三、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
第二章 国内外情况调研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现状
        一、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现状
        二、信息技术会考、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与总结性评价
    第二节 英国信息与通信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状况简介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评价
    第三节 美国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状况简介
        一、课程标准
        二、评价目标
    第四节 英美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英美两国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特点
        二、对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借鉴意义
第三章 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评价方法的相关理论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介
        二、教育目标分类方法简介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评价内容分析案例
        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
        二、文字处理方法模块
        三、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模块
第四章 中学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形式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形式分析
        一、形式分析
        二、题型分析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处理分析
        一、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处理概述
        二、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处理简介
第五章 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案例实施及质量分析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试卷设计及初测
        一、试卷设计
        二、试卷质量分析
        三、试题修改方案
    第二节 试卷的再测试与质量分析
        一、被试
        二、测试目的说明
        三、数据统计
第六章 结束语
    一、本文小结
    二、研究中的不足
    三、后期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现状调查
    附录二 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初稿
    附录三 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考试试题修改稿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齿轮环激光焊缝深度超声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清单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超声波检测应用的基本理论
        2.1.1 超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2.1.2 纵波声源在声束轴线上的声压分布
        2.1.3 压电晶片的性能要求
        2.1.4 超声探伤仪
    2.2 超声波在确定焊缝熔深及类似检测中的应用
        2.2.1 超声波检测金属淬硬层深度
        2.2.2 超声波检测焊缝熔深的常见方法
        2.2.3 超声波检测不规则表面焊缝熔深的应用
第三章 球面聚焦换能器声透镜的设计及换能器校验
    3.1 实验分析
    3.2 声透镜设计
    3.3 换能器的制作
        3.3.1 超声换能器的结构
        3.3.2 影响换能器性能的因素
    3.4 球面聚焦换能器的校验
        3.4.1 换能器校准块
        3.4.2 校准卡尺
        3.4.3 换能器校验
    3.5 球面聚焦换能器检测灵敏度低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型换能器声透镜的设计及换能器校验
    4.1 声透镜圆周向聚焦的数学模型
    4.2 作图法求出声透镜的曲面方程
    4.3 改进型换能器的校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
    5.1 检测原理
    5.2 齿轮旋转机械系统的设计
    5.3 检测系统设计
        5.3.1 硬件设计
        5.3.2 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齿轮环激光焊缝深度的超声自动检测
    6.1 齿轮环激光焊缝深度的自动检测
    6.2 环境温度对检测的影响
    6.3 超声波聚集的焦柱长度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资料
感谢

(9)全国统一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考试的定义和分类
    1.2 考试与教育测量、教育统计的关系
    1.3 考试结果统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考试研究的状况与发展
    1.5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的性质和特点
        1.5.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5.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考试结果分析与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常用测量理论简述
    2.2 数理统计方法在考试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2.3 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的主要指标
        2.3.1 难度分析
        2.3.2 区分度分析
        2.3.3 试卷的平均难度和平均区分度
        2.3.4 信度分析
        2.3.5 效度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利用
    3.1 实验的准备
        3.1.1 实验样本的选择
        3.1.2 相关数据的整理
    3.2 考生基本情况分析
        3.2.1 报考情况分析
        3.2.2 考生来源分布情况分析
    3.3 成绩统计
        3.3.1 成绩的初步统计
        3.3.2 用图表法表示成绩分布
        3.3.3 成绩分布的正态性校验
        3.3.4 成绩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
    3.4 试卷及试题质量分析
        3.4.1 试卷分析
        3.4.2 试题分析
    3.5 运用难度曲线对试题做质量分析
        3.5.1 试题难度曲线及作用
        3.5.2 试题难度曲线的类型及信息
    3.6 不同项目间的相关性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统计与分析子系统的开发
    4.1 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4.1.1 系统的总体目标
        4.1.2 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
    4.2 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4.3 系统规划与设计
        4.3.1 系统设计的原则
        4.3.2 数据分析和数据流程
    4.4 系统主要功能的描述和设计
    4.5 系统的实现及运行实例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目的
    第二节 研究内容、范围与方法
    第三节 名词界定
    第四节 文献与研究回顾
第二章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台湾教育制度简况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简况
    第三节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创立
    第四节 台湾的大学联招的发展
    第五节 台湾的大学联招的演变
第三章 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考试制度改革
    第一节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背景
    第二节 1992年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提出与实施
    第三节 台湾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变革--2002年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
    第四节 大学多元入学方案评析
第四章 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个案研究--推荐甄选
    第一节 推荐甄选的由来
    第二节 推荐甄选的实行
    第三节 推荐甄选追踪研究
    第四节 推荐甄选的评价
第五章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之分析
    第一节 选拔人才--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
    第二节 多元选才--心理学的多元智力理论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台湾的升学主义与社会价值观探讨
    第四节 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探讨
    第五节 考试理论的探讨
第六章 借鉴与启示
    第一节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与大陆高考改革的比较
    第二节 借鉴与启示
    第三节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台湾历年大学联考国文科作文题汇编
    附录二:
        “教育部”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设置办法
        台湾1977学年度“大学入学考试试务委员会”组织系统一览表
    附录三:
        图1 畅通升学途径、缓解升学压力的三条教育通道图
        图2 1996学年度各级学校学生人数图表暨1996年国中、高中、职毕业生升学途径及升学率
    附录四: 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各入学途径关系图
    附录五: 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架构图
    附录六: 考试分发入学招生及考试科目一览表
        表1 2002学年度考试分发入学招生大学采用管道一览表
        表2 2002学年度考试分发入学指定科目考试考科的学系数及考生可选填志愿数一览表
        表3 2002年考试分发入学招生学群采用指定考科统计表
    附录七: 台湾大学多元入学考试之学科能力测验各科成绩级分人数统计
    附录八: 参加推荐甄选入学考生的大学在校成绩表现统计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无损检测等级人员考试试题选答(3)(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 晏飘.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D]. 孙晶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高考语文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以2011—2018年全国卷为例[D]. 陈月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基于冗余信息理论的完形填空效度验证方法研究[D]. 邓赛娇.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8)
  • [5]在线培训考试系统的设计[D]. 文勇军. 湖南大学, 2012(05)
  • [6]兰州石化在建造师制度实施后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来志武. 清华大学, 2008(09)
  • [7]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研究[D]. 张存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9)
  • [8]齿轮环激光焊缝深度超声检测的研究[D]. 侯怀书. 机械科学研究院, 2005(07)
  • [9]全国统一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利用[D]. 林旭. 浙江工业大学, 2003(03)
  • [10]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D]. 杨李娜. 厦门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无损检测级人员考题及答案(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